如果將「音頻毒品(I-Doser)」混入普通音樂,是否能被識別?

【註:最好不要輕易嘗試音頻毒品】
混入≠普通的同時播放,而是通過編曲混雜其中。
①與音樂類別是否有關?是否搖滾類或是嘈雜的音樂更容易掩蓋I-Doser的聲音?
②I-Doser占整個音量比重多少的時候能被識別?
③發燒友和其他人在識別的能力上是否有區別?

?另外:網路上的I-Doser一般都有損壞,普遍存在音質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I-Doser的效果。而且效果因人而異(不受影響/沉溺其中)。

最近在做關於這方面的課題,但是似乎國內外實驗室或者研究都很少涉及I-Doser。所以如果有相關資料的,歡迎提供。十分感謝。


你混入普通音樂就不叫i doser了。

人家這是科學,不是音樂,是如何用音頻調整你的大腦化學。
所以視覺和聽覺上的需求是同時需要的。

如果在普通音樂里混入i doser,聽眾感覺不到很好音質的音效,也沒有視覺配合,怎麼可能會有大腦化學上的波動而感到high呢?不過i doser實際上被創造出來的目的是讓具有特定精神治療的病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自主設計想要療程。實際上就是點播了一個心理醫生,以音頻的形式。必須以相信主觀上願意的心態去欣賞i doser,不然強制觀看和聽也是會bad trip的喲(多大的腦洞)。

我年初買了一段仿葉子的音頻,英文叫one dose。 兩段音頻就是two dose。
那段音頻叫i doser:marujuana 欣賞了大概6,7分鐘,真的像飛了kush一樣,但是20分鐘不到就TM下去了。而且沒真的藥物那麼高和持久,畢竟不具備inhibition(止氧)的作用,而且不具備體外化學的強行介入,相對而言帶來的體驗比較像微量的,LSD。

i doser給人的精神影響是切實存在的,也具有韌性和依賴性。但不具備強制性,畢竟耳機拿下來眼睛望向別處就可以。

就算正規強力的i doser音樂給用戶的裸聽眾也沒有說能明顯的感覺到精神狀態上的波動。一定要讓聽眾也做觀眾,同時看才能有效果。不然單純i doser音樂一般聽起來像machine taking shit(機器在拉屎)或 therapy background music(心裡康復背景音樂),我直接就想到了Damian Marley和恩雅。i doser對於不知道i doser是i doser的人作用要大打折扣。假設一般人在購物中心聽到了可能只會感覺說,這首歌有很強的ambiance(震撼力),可能把大家都聽high聽上癮么?不科學吧,不然電音節每次都能洗腦洗出一個軍隊出來。

要說人是否能區別。。我覺的有啥好區別的- -

最後,I-Doser.com: Digital Doses 是一個公司,是sense simulation(感官模擬體驗)。祖國叫什麼電音毒品,真是醉了,這玩意就是音頻啊,就算能上癮和具備精神影響也是0強制性啊。根本就不用緝毒掃毒的,直接把人家扎拉了就可以徹底御毒,呵呵呵呵。對了,國內還有牆保護咱呢。


按照我目前收集到的資料,我認為所謂的I-Doser只是一種『帶暗示及刺激性音頻』。其工作原理跟心理醫生的暗示是一個作用。
當然這麼一說缺乏證據,我一向是支持現有理論再用實驗論證的人,不介意的話我就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短淺的理論供大家討論。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I-Doser。
I-Doser按照市面上可以查詢的資料來說,主要具備成癮以及致幻的效果。不過是否具備這兩種藥物的效果,我認為並不完全擁有。
從成癮來分析:
成癮的過程有兩種。一、喜愛某種事物,成了癖好。比如某些人酷愛某種音樂、某種活動、某種活動。對於活動來說是沒有上癮這一說的,通過心理分析可以看出這些『上癮』活動,無不是符合了某些人的心理愛好,或者心理習慣。是通過心理滿足使之成為人自身習慣的活動。
I-Doser作為音樂,具備可以滿足心理需要的部分條件。但這些條件並不具備範圍性,只對某些群體或個體適用。舉例的話有點類似死亡重金屬或者其他亞種小範圍音樂,因為具有滿足特殊群體或個體心理享受的特型,從而顯現出類上癮表現。再通過某種節奏或者音調吸引人,最終影響人的呼吸頻率使人的呼吸或者心臟跳動契合音樂的舒緩緊張,產生所需的效果。具體可見』江南style『。
二、依賴藥物,當停止服藥時,會導致癥狀複發。I-Doser不是藥物,不能通過控制化學物質導致身體產生依賴出現成癮狀態。所以不具備這一點。
從致幻來分析:
幻覺的產生主要來源於主觀的體驗。也就是說要具備這一點I-D(以下一律為I-Doser簡稱。我難得打= =)必須能製造出主觀的體驗。I-D作為音樂主要作用器官是耳朵,耳朵在人體中不只具備聽覺效果,還與很多的人體活動共同工作。作為音樂來說I-D最有可能影響耳朵產生主觀體驗。通過高頻振動或者連續音調刺激半規管產生身體平衡感的錯位,刺激耳內神經使身體大量分泌激素。這些都是能產生主觀體驗的幻覺製造器。
由以上可見I-D要想有效果,必須具備」滿足心理需要「、」刺激耳部器官「。事實說明I-D也具備這些特性。
I-D的廣告可以滿足一些有獵奇需要的人,或者急於尋找某種成癮劑替代品的人。這在心理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基礎。接著通過名字暗示,使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前者為了取得心理滿足必然會進入強暗示作用接受刺激。後者已經受過實物刺激,在接受音樂的時候必然會代入之前的體驗經驗,使得暗示作用加大。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因為實驗方法太過簡單,所以保留不寫。(懶癌犯了)
強烈的刺激作用以及心理暗示,使得I-D看起來確實是具備這方面的東西。特別是對於那些急切需要成癮劑替代品的人,簡直就是靈丹妙藥。當然作為替代原本的身體損耗變為了聽力損耗。

綜上所述I-D的作用機製為:
特定心理人群暗示~~特定心理滿足~~感官刺激
以上便是本人的看法以及不怎麼嚴謹的理論,還望補充及指出錯誤。

有了理論接下來就是回答問題。
我認為將I-D混入普通的音樂是不會產生效果的,也不會被識別。但不是不行的。
一首音樂的編寫,很複雜。各個調式的結合,以及和旋的搭配都是一定的。如果在其中插入I-D的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I-D需要的心理暗示環境便不復存在。接著I-D刺激器官的高頻連續音符被和旋或者古典打散失去刺激的能力,即使有著刺激作用也是斷斷續續的進行,完全沒有意義。最重要的一點,你不會喜歡聽滿是雜音的玩意吧,除非你口味獨特= =


你說的不就是pink floyd么


剛聽完,前面覺得恐怖,一直想著會不會和電影一樣,周圍出現鬼怪,就開著眼東看西看,後面就感覺了


推薦閱讀:

頻響曲線能多大程度上代表音質?

TAG:軟毒品 | | 音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