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度量一個人的好奇心?

是否有刻度式的描述不同級別的好奇心?好奇心作為個人成長驅動力之一,可激發的潛力往往超乎想像。PS. 請參考Quora上的一個問答,What are some ways to measure and quantify curiosity? 請樓下玩耍的答主認真作答。


這個問題反過來問更有價值,要怎樣判斷一個人對世界缺乏好奇心?

1.聊來聊去永遠是那點東西。這種人聊天永遠是三板斧,要麼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侶,要麼永遠在糾結一些講了幾百遍的陳芝麻爛穀子,話題多樣性極低。這是因為她的世界就只有那一畝三分地。你會發現你們聊天的話題兜兜轉轉最後總是會被她繞回那麼三兩件她感興趣的事情和話題。這反映了這人的話題和知識儲備極為貧乏,貧乏到不足以支撐一段開拓性的對話。

2.注意觀察一個人的口頭禪是不是「所以又怎樣呢?」、「你懂這有啥用?」、「…so?」。

「我在學西班牙語」——「你學了能幹嘛?」

「我最近在研究明清建築」——「所以呢,你研究這有啥用?」。

這些話是聊天的大殺器,足以掐滅掉任何有意思的火花。一旦以「有用」與否作為學習的唯一動機,分分鐘扼殺掉對新知的全部興趣。好奇心強的人會廣泛涉獵大量「無用」的技能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對所有「無用」的東西非常排斥,視為浪費時間。

3.不看書,無論紙質版還是電子版都不看。你不妨問下周圍人最近一次買書是什麼時候?(一個月內?一年內?記不清?),再讓被調查的人報出一本最近看完的書的書名。結果肯定不會有意外:能堅持長期買書看書的人,是人群中的極少數。而絕大部分人,自從離開校園後就徹底不再看書了,一本也不再看。大部分人的學習階段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非常短暫,一旦離開校園後就完全停止了學習。所以畢業多年後也像被凍在原地似的,尺寸未進。

4.有一種人,不管是和計程車司機、菜市場賣菜的大媽、還是飯店的服務人員都能夠很輕易的建立聯繫,侃侃而談。而這種聯繫的建立,源於對陌生人的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父母那輩人這一點上做的很差,很多一輩子只和自己熟悉的人交往,連有陌生人的聚會都幾乎從不參加。對「人」有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人社交有諸多好處,例如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鄉野調研。我很早就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般手機里裝著比如陌陌之類的社交軟體的人,通常更好相處。因為這其實是一種篩選,說明這人對與人交際有需求,而這樣的人通常不會太過嚴肅呆板。

5.去外面吃飯的時候,永遠只點自己吃過的菜。我發現很多人嚴重低估了飲食習慣和口味對一段長期關係的重要性。飲食口味至少反應了三件事:1原生家庭打下的貧富烙印,2對既有習慣的保守程度,3對新事物的嘗試意願。從來只點自己吃過的菜,通常內心深處拒絕任何改變,性格堅韌但保守。這類人往往還有個特徵是地域觀強烈,對自己的家鄉有著非常偏執的認同。

6.永遠只在住所半徑一公里的範圍內活動。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究欲其實挺可憐的。陷在一個地方而不移動,這本身就會加劇一個人的既有偏見,假以時日往往心態更趨保守和頑固。諸位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父母那輩人,是不是老了以後經常愛出去走動的人更好相處?但凡老夫妻滿世界跑的,一般和子女的關係都能較為健康輕鬆。

7.對外語和外國文化缺乏興趣。其實大部分普通的中國人其實對世界並不那麼了解。有限的認知也充滿錯誤和偏見。一個人好奇心強不強其實可以通過對外國的興趣來體現,越是小地方越能體現(因為小地方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少,普通人對外國文化沒有掌握的必要性)。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是一定不會被母國束縛住的,他們能跳出母國的思維範式,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8.腦洞小,無腦洞,所以只能被動接受別人的腦洞。要知道什麼是腦洞大?所謂腦洞大的意思就是能考慮到事件所有的可能性。網上你能看到的什麼阿笠博士/毛利小五郎才是黑暗組織幕後大boss,機器貓的各種暗黑結局之類的東西,都是這類人想出來的,這反映了一個人聯想能力強,有發現事物間隱含的聯繫的能力。這種人通常比比那些沒有發散能力的人有意思得多。

9.遲鈍,對周遭環境變化反應的敏感度差。有很多人對周圍環境的改變非常不敏感,經常滿世界都開始流行一種新東西了,他們還一無所知。沒有好奇心會讓你的信息庫長期處於停止更新狀態,在不知不覺中錯過很多機會。好奇心強的人對周圍世界有一個自動在線的雷達,對時鮮、時尚的東西敏感性特彆強,在大家都還沒意識到的時候他們就能察覺到趨勢即將改變的端倪。一個普通的70歲老頭可能智能手機都玩不利索,而一個70歲的企業家卻可以對互聯網的新風向如數家珍。

10.容易被權威聲音壓制。缺乏好奇心的人在試錯這件事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小心翼翼,他們是規則的遵守者,是規則把他們帶到了今天的中產階級位置,因而他們對「犯錯」這件事非常之恐懼。因為他們的一切都是位高權重者賜予的,所以他們對權威(老闆、政府)有一種先驗的盲從。而好奇心強的人經常懷疑眾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只要新的說法能給出自圓其說的依據,他們對一切都保持開放性的態度,所以他們更難被權威帶進溝里去。


---- Lv1
[圖片]

---- Lv2

---- Lv3

---- Lv4

---- Lv5

---- Lv7

"?"
(此時突然向上滑動)

----


認真答一個吧,好奇心是人"對於新的信息和知識的渴望"[4],對於好奇心的度量,學術已經發表且經過檢驗的工具不在少數,只要在Google Scholar搜索 Curiosity, Measure, Scale 等關鍵詞就能找到很多。而且對於不同人群關於不同事物的好奇心也有一些專門的研究,這裡就挑一個比較通用例子介紹一下吧:

量表名稱: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Inventory (CEI-II) (好奇心與探索清單)[1][2][3]

作者:Todd B. Kashdan, Ph.D., Matt Gallagher, Ph.D. Paul Silvia, Ph.D.

量表共有以下十個條目,採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自己大概翻譯了一下,便於理解,非官方翻譯:

1. I actively seek as much information as I can in new situations.

1. 遇到新情況時,我會儘可能地搜尋更多的信息。

2. I am the type of person who really enjoys the uncertainty of everyday life.

2.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那種真的會享受不確定性的人。

3. I am at my best when doing something that is complex or challenging.

3. 在做一些複雜和有挑戰的事情是,我的狀態是最好的。

4. Everywhere I go, I am out looking for new things or experiences.

4. 無論去到什麼地方,我都會出門去尋求新的事物和體驗。

5. I view challenging situations as an opportunity to grow and learn.

5. 我將有挑戰的處境視為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6. I like to do things that are a little frightening.

6. 我喜歡做那些讓人感到有一點點恐懼的事情。

7. I am always looking for experiences that challenge how I think about myself and the world.

7. 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挑戰我對自己和世界認知的體驗。

8. I prefer jobs that are excitingly unpredictable.

8. 我更偏愛令人興奮的不可預測的工作。

9. I frequently seek out opportunities to challenge myself and grow as a person.

9. 我經常尋找機會去挑戰自我,使自己成長。

10.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who embraces unfamiliar people, events, and places.

10. 我是那種會去擁抱不熟悉的人、活動和地方的人。

這十個條目被分為兩類,第一類叫做Streching(1,3,5,7),是用於測量被試尋求新信息和新體驗的動機;第二類叫做Embracing(2,4,6,8,10),用於測量被試在日常生活中擁抱新鮮、不確定和不可預測事物的意願。

正式的量表不像網路上很多人自創的各種「心理測驗」,隨便一個人拿過來就可以測,如果真的要使用還要仔細閱讀作者的原文[1][2][3],弄清楚使用的條件和限制。

類似的量表還有很多,比如用於測量社交過程中好奇心的量表 Social Curisotiy Measure[4],用於測量對知識好奇心的Epistemic Curiosity Inventory[5],有「好奇心」的人可以自己去慢慢研究。

參考文獻:

1. Kashdan, T.B., Gallagher, M.W., Silvia, P.J., Winterstein, B.P., Breen, W.E., Terhar, D., Steger, M.F. (2009). The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Inventory-II: Development, factor structure, and initial psychometric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3, 987-998.

2. Kashdan, T.B., McKnight, P.E., Fincham, F.D., Rose, P. (2011). When curiosity breeds intimacy: Taking advantage of intimacy opportunities and transforming boring convers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9, 1369-1401.

3. Kashdan, T.B., Dewall, C.N., Pond, R.S., Silvia, P.J., Lambert, N.M., Fincham, F.D., Savostyanova, A.A., Keller, P.S. (2013). Curiosity protects against interpersonal aggression: Cross-sectional, daily process, and behavioral evi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4. Renner, Britta. "Curiosity about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curiosity measure in adul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87.3 (2006): 305-316.APA

5. Litman, Jordan A., and Charles D. Spielberger. "Measuring epistemic curiosity and its diversive and specific compon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80.1 (2003): 75-86.


科學問題,回答要嚴肅

據說,在中國境內,可以合法翻看全裸照片,合法欣賞愛情動作片的地方,只有二個,公安鑒黃室、捐精的取精室

好奇心與性反應,可能有類似之處,與心理部分相關

中國男性的精子活力,四十年間下降了據說八成,質量堪憂,怎樣知道這管精子來自一個高質量的肉體,除了學歷生化各種標準之外,其實,還缺一個測量手段

衝動反應,也就是身體活力如何測量

一般來說,為了簡化研究對象,數字化結果是普遍公認的優選,但世界的本質,並不完全是數字化的,比如壓力、溫度等等,這些,屬於模擬對象,需要進行數字化轉換

現在,這個科學提問,把好奇心也給拉進來了,要測量

這其實十分懵逼,因為,它既不是數字化現實,也不象模擬量。心理活動是不可以直接測量的,折衷的辦法,就是通過介質,做一個接近的轉移測量

以取精為例

想知道這個捐精者實際的身體活力,可以建立一個多維的測量中介物,比如圖片等級測量。假設,如花的照片,設定為0數字量級,三上悠亞,設定為10數字量級,中間,根據數年的社會銷售與搜索排名,佳苗、白石、水野、優希、上原、大橋、佐々木、長澤、高橋等從1-9

嚴肅的科學測量,需要精密的數字化轉換儀器,在某個不可描述的玩意兒上,套上膨脹係數測定環

設計科學的圖片展示順序與頻率,就可以知道,捐精者,在接近哪一個數字量上,反應明顯變得劇烈,峰值,就是他的身體活力測量數字化結論

嚴謹的測試,還需要複測,更高的手段,就是視頻化測量過程,這樣的數據,更有價值,從0到10,愛情動作片一一展播,數據跳動,結論呼之欲出

作為好奇心測量介質,需要有一個隱藏的剝離設計,比如,你一張表LEVEL下來,一覽無餘,平淡無奇,顯然設計有缺陷

比較可取的測量介質,是俄羅斯套娃型的多重隱藏結構,不打開,就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

當然,測量過程之中,需要設計強有力的截斷干擾劑,比如取精測量中,如花的圖片,就是一個典型且必不可少的干擾

當捐獻者剛剛看完水野三上身體上某個不可描述之物,欣然膨脹時,突然,如花摳著鼻屎跳出來了,這是一個中斷干擾,一個強力打斷

然後,出現上原的世紀美胸

假設,膨脹係數在如花的刺激下,急劇縮小,然後,在上原面前,又快速增長,這不失為一種優質的身體活力反應。假如,如花一出,此後再無衝動,膨脹係數一落千丈

這說明,該捐精者,具備太監潛質

不需要他捐精了,捐小雞吧

套娃設計中,開套過程環環設計反向刺激,比如剛打開,一隻蜘蛛跑到手上了,或者,一股臭煙撲面而來等等,放棄的人,與不放棄的人,好奇心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測量的真諦

也就是科學

我在很認真地回答這個科學的題目,是想為人類事業作一點微小的貢獻,如果有人在看的答案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膨脹係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恭喜你,你有捐精的潛力

要是沒變化,但又捂著嘴偷笑的人

我很遺憾地通知你:下一步,偉哥將成為你的生命支柱

嚴肅的科學問題,請嚴肅地討論


好奇心的背後是熱情,凡人的熱情不能每時每刻,而且只能針對某事某物。


熱情是純粹之物,不能通過思考獲得也不能靠意志驅動,熱情既不是培訓的產物也不是訓練的結果,而且自我出現的時候熱情會消失。

你若想知道好奇心有多重就需要看看自己有多少熱情有多麼的熱愛!

純粹之物只有「有」或者「沒有」的區別,前面說過了,有的時候你有,有的事情上你有,沒有了就沒有了。無法丈量更沒必要丈量,非要丈量得出來那個東西絕不是熱情!

以上!


【圖片】


好奇心很重的人爬進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人類有兩樣東西很寶貴:

一個是安全感,一個是好奇心。

那麼,好的,安全感的敵人是誰?

答:好奇心。你看,這就是人累。

「好奇心」她到底是什麼呢?是特別注意的」情緒」呢?還是喜歡探究的」心理狀態」?或者,她只是單純的熱情?怪誕的嗜好?人類的天性?

「好奇心」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覺得她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她是安全感的敵人。

我們為什麼害怕熊孩子呢?因為他們好奇心重啊,好奇害死貓啊。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很多女孩什麼會遇到渣男呢?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渣男的好奇心也是愛情的種種偽裝之一。當然,我們不排除這對男女相互好奇。女人的好奇心毀滅自己,男人的好奇心毀滅他人。(此處省略10000字)

如果「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慾,虛榮心和好奇心總是結伴而行,那她與慾望的關係是什麼呢?

如果她是個體學習時內在最大的動機,是不是有了她,我們離夢想就近呢?

如果她是人類內心那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又是什麼讓她在你心裡逐漸消失,和你的夢想一道熄滅呢?

如果好奇心的本質是「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斷連接,不斷獲取更多的知識,建立更多的體系」,那,認真想想,好奇心就是「?」對不對。所以呢?我們為什麼要給出「好奇心」一個框架規定「死」什麼是「我有好奇心」的標準?回到問題的本身,怎樣度量一個人的好奇心?真的很難回答。

所以,我的回答方向只能是:在我「處在壓抑的環境里」的時候,是什麼,破壞了我的好奇心。(廢話長到讓你感動哼哼哼)

那個時候,我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不想和他們和她們說話。我吃固定的食物,看固定的風景。很多時候,我根本不想看見任何人——我所生活的世界裡,有高深莫測的敵意,也有不離不棄的朋友和擁護者。

我媽和我說,一個青春大好的菇涼,你要學會關注他人,我完全誤會了她的意思。她很心疼。她說,你已經得到一些,你應該知足,不要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模樣,你應該學會為他人創造價值。我心想:「何必相互浪費時間,我沒有時間去理解別人,別人也離我遠一點」。

是的,在那個時候,在多數場合,幾乎是大部分時候,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擔心」對方覺得我乏味。而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我相信對方也一定和我一個想法,相互嫌棄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嗯,最好玩的事情是什麼,我還會發很矯情的文字,類似「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互喜歡的概率是0.000049。所以你不理解我,我不怪你」這種。我媽看到,面無表情。我知道她沒有說出口的話是「一把年紀了還不懂事」。

那個時候,我常常孤零零地抱著抱枕。內心很崩潰,明明能夠看清事情毫無希望,卻仍然掩耳盜鈴,強迫症一樣堅持。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的感情源自於自己的內心。外表過份平靜,過份溫順。也不知道被什麼樣的魔力禁錮了自己的思維,很多事情,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旁觀者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智商正常的人,一看就知道。會覺得我——「心思太深沉」。那段時光並非不快樂。狀態很不好,詳情我在另外一個答案都寫過,那個答案不到5個小時過了1000贊,評論區的留言都在說著「感同身受」。

後來,我遠走他鄉。第一站是上海,因為那裡的朋友少些。後來的後來,我開始學習很多東西,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為人處事。我突然發覺自己的情緒良好起來。雖然身體疲倦,但精神很好——然後,出人意料地,我忽然感覺好些了。後來的後來,我慢慢明白了,所謂「好奇心」不是指人們是否注意到當前所發生的事情,而是指如何對這些事情加以關注。所以,我們要做到不是「單純的看到」,而是「行動起來,加以關注」。我後來再後來的人生是從懂得關注他人開始的。

我開始創業以後,變化真的很大,說到我的現在,我只怕兩樣東西:一個是「我怕我忽然不愛這個世界了」。另一個是「我忽然不喜歡創業和寫作了」。

是的, 我並不害怕窮,我只怕我忽然不愛創業和寫作了,不愛這個世界了。後來,我又發現,「新奇性」總是存在於當下,當我去過一家新開的餐廳,當我看完一本書,看完一部電影,認識一些朋友(全世界範圍的)。他們和她們(泛指:食物,音樂,書,還有人),在和我聊天的時候,總是給我很多感動。
然後,還啟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於是,我早起看紙質書,睡覺以前畫畫,跑步的時候聽LIVE(還被人諷刺過買了160多場),我就知道這個時候,我的熱情,我的愛,永遠不會枯竭,因為我的內心深處抱有那樣多的好奇心。
很多人誇我自律,問我的動力是什麼,我想,大概就是「我的好奇心」。有朋友和我說,靜姐,你太能折騰了,你不怕嗎?只是,親愛的,你知道嗎?好奇心深處的根源,是在於我們希望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讓自己得到回家般的安全感。

所以,我覺得好奇心的第一個標籤應該是「探索」。

對了,好奇心還有第二個標籤,是什麼呢?
答:童心。

我覺得我們應該永遠保持著童心。
有一次,我從崗頂坐地鐵去珠江新城,大家都知道,A出口下去有很多的樓梯。我當天穿著小白鞋,我就孩子一樣跑了下去(象水一樣滑下去),然後,我就被一個外國友人偷拍了你們知道嗎?
我當時很生氣,我問他,你幹嘛偷拍,還拍視頻,他說被我感動到了,我說不要侮辱我的智商,他說,真的,我看你腳步輕盈,無拘無束。看著很感動。他說他來中國廣州兩年了,第一次看到我這號的。
我猜 ,我這樣的行為,在大人物眼裡,應該是「看何靜這個白痴 ,快30歲的人了,走路還一蹦一蹦的。」然後,和他的女神抱在一起,小聲說,大聲笑。然後,他發公號諷刺我,他家女神來微信諷刺我。有這時間抱團說人家是非,諷刺挖苦人,為什麼不培養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呢?是的,好奇心還有第二幅肖像,那就是小孩子。他是如此地快樂,看到樓梯就象看到玩具。你們大人已經忘掉了這種快樂

那麼,好奇心還有第三個標籤,是什麼呢?
答:真實和真誠。這個不展開說了。

那麼,好奇心還有第四個標籤,是什麼呢?答:好奇與焦慮的最佳組合。所以,我們要愛上「焦慮」。這個也不展開說了。

最後,什麼叫好奇心?以上就是我的答案。我的理解就是:你對這個世界感到新奇,好奇心就是一個「?」,她沒有答案的。如果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顆種子,那這個種子是什麼呢?我覺得是「好奇心」。你的答案肯定也不一樣的。


「哦」是0。
「哎呀握草快給我看看!」是100。


在東北,冬天鐵欄杆的味道是甜的


我來一個論文版的回答~

1、人為什麼會有好奇心?

好奇心源自思維,表現於行動。思維上的好奇心就暫放一邊,他是短暫的、不會作用於外部世界的。我們重點在行動上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他等價於探索欲,探索欲可能是一種人類的群體性本能,即不是所有人都有,但很多人會有。

這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看:一,來自本能的探索欲幫人擴大了生存範圍,找到更多的食物、更安全的居所、更多的交配對象,總之,探索欲更有利於生存。二,意識覺醒後的探索欲使得人類學會使用工具、發明科學,促進生產力進步,更好的保障了生活。三,在有助於生活需要的探索欲之外還有一種探索欲,他純粹來自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希望見識其精彩、掌握其規律、認識其本質並參與世界改造變化之中,儘管這會帶來風險,但九死其尤未悔。

總結下,定性來說,思維上的好奇心不值一哂,只是想想而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行動上的好奇心才是要點,三個大的層次上還可以分各種小的層次出來(比如按探索範圍的大小與深度、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承受風險的程度等)。在物質異常豐富的當下,不同的層次也就可以對應不同的好奇心級別。

2、對什麼好奇很重要!

對現象的好奇?古時候人們對颳風下雨打雷等自然現象好奇,難以尋摸其規律、本質,就臆想出風婆、雷公等天神,這種對現象的好奇也會形成「知識」,但這種「知識」是沒有事實和邏輯依據的,其影響力有限,難以改造世界。就像非洲土著人對從未見過的玻璃瓶也很好奇一樣,但這種好奇沒有什麼卵用。

對本質的好奇?基於對現象的好奇,而去參與、探究現象背後的規律及其本質,並基於此參與對世界的改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發展的需要,這樣的好奇是值得發展和鼓勵的。

3、如何度量好奇心?

思維上還是行動上,現象層還是本質層?我們討論的應該是行動上、本質層,那再根據追求知識的深度、邏輯的深度來分層次,應該可以度量一個人的好奇心了。


把人逼瘋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話只說一半。
二是


好奇心,也就是了解未知事物的意願。也可以叫了解未知事物的願望。


一般衡量一個願望的強弱,不用看這個願望本身有多複雜或者多美好,而需要關注願意為了願望付出多大的代價。

所以衡量好奇心,可以用為了滿足好奇心而願意付出多大代價衡量。

代價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花費一分鐘思考下,比如放棄財富,比如放棄生命。

但既然要刻度化好奇心,那就應該在這些代價中,選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標。這些代價中唯一能量化的也就是時間了。

所以可以這樣制定好奇心的刻度:

願意為了了解某項未知的事而付出的時間區間來對應好奇心的刻度


0分鐘,無好奇心
1分鐘,好奇心微弱
1小時,好奇心一般
一天,好奇心略強


我我我
我就是個好奇寶寶。
充滿了求知慾,總想弄明白很多東西,哪怕沒有實際用處,純粹探索是個很歡樂的過程。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每個人對不同事物的好奇心是不一樣的


好奇心如果是沒有方向的,那就得看一個人自殘/墮落到什麼程度,因為好奇心會驅使他體驗不同的痛苦。如果說享受是一個技術活空有好奇心不見得能實現,而自殘/墮落則是非常容易達成的事,所以好奇心的頂點應該是去體驗死亡。


第一次被邀請,謝 @索隆的第四把刀 邀。

大學裡有一門課叫「計量學基礎」,可惜,這門課我掛科了......

只能以一個半瓶子醋的水平嘗試給出我的答案。

計量學提出:一切事物,都由一定的「量」組成,並通過「量」來體現。「量」是一切現象,物體或物質可定性區別與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計量是對「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確定。基於此,我們來看題主的問題。

首先,怎樣度量一個人的好奇心?我不清楚......我只能以我的知識水平給出可能的探索方向:心理學,醫學,化學。但是,這個問題前面應該還有一個問題:好奇心能被科學度量嗎?我的回答是,能。因為,好奇心能夠被體現出來,無論是從人的表現出的行為上或是人體分泌的化學成分上,都能夠體現。能夠體現出來的,就能表現出「量」,而表現出「量」,就可以運用計量學「度量」。

其次,是否有刻度式描述不同級別的好奇心?有。我說過我認為原則上能夠運用計量學度量好奇心,那麼統一,準確的好奇心描述標準理應存在。只是,我還不知道......

以上,歡迎有意義的討論和更專業的答案。


愚蠢的好奇心只會把人導向地獄,好的好奇心才能進入天堂。

對自然,物理,數學,化學等好奇的人,可以讓一個人發現和創造出對人類有用的東西。燦爛的人類文明就是這種好奇心的結果。一個崇尚這種好奇心的民族一定會是個強大先進的民族,而那種著迷於神怪,傳銷,低級趣味的好奇心卻只會讓道德淪喪、社會混亂。

當今社會的主流是崇尚對知識科學的好奇心,但社今中下層卻也有股混濁的暗流洶湧。那就是對挑釁傳統道德的好奇心,比如太多已婚女人對約炮,一夜情,背叛婚姻的好奇,則讓這個社會的細胞,家庭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對傳統的婚姻倫理造成巨大破壞。

人對人,天然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在好奇心可以極大滿足的社交軟體上表現尤且明顯。當然這種好奇心也很簡單,哪就是沒有哪個男人對男人或者女人對女人好奇,同性除外,賣東西也除外。

這種好奇也基本又是對調情和約炮的好奇,在這些網站上沒有真正談正事的男女,有的只是心懷鬼胎的各種豬豬狗狗。

所以,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發展那些正面的好的,抑制那些不好的,是我們所有人必須面對的事。


好奇心不僅表現在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更表現在對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活的不同尋常的審視。


你跟他講一個他不擅長的領域 他嘗試著去聽
一段時間後你在跟他聊 能感受到進步
不管支持反對 有了更多的了解
這樣的人就是好奇心強的人


私以為好奇心就是只要心中的疑問就不斷追尋答案的心理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社會學 | 好奇心 | 個人成長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