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在你有過某些經歷後,再讀它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作為一隻剛入門的產品汪,隨便舉一例。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入行前閱讀過一遍,入行後各種看書(don"t make me think ,about face 3 ,人月神話 balabala..........),參與了一些需求擬定和項目管理後,回過頭來再讀它,感覺和第一次閱讀時完全不一樣。
以前一直覺得是個產品經理新人的入門讀物,現在倒是感覺更像是一本讀自己,讀別人的各類書物讀後感及綜合經驗談。


謬讚過百,誠惶誠恐,這只是一篇雞湯,拜託大家不要再贊了

我說的是一首詩。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唐·賈島《劍客》
  前幾天又讀到這首詩,發獃良久。小時候只是覺得這人牛X,夠義氣,是條漢子,也沒覺得用十年磨一把劍有多難,鐵杵都能磨成針,磨個刀刃又有何難?
越長大,越體會到堅持做好一件事的可貴性。如今即將大四畢業,回頭看看這幾年的大學生活,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什麼事能堅持超過一個月的。

  • 那會學吹口琴,如果堅持四年,現在也能吹出《星之所在》了吧?
  • 那會練鋼筆字,如果堅持四年,字肯定比人帥吧?
  • 那會晚上鍛煉,如果堅持四年,胸膛現在也有溝了吧?
  • 那會追求妹子,如果堅持四年,現在也該見家長了吧?
  • 那會我們有夢,如果堅持四年,就不會聽到夢破碎的聲音了吧。

自己長得丑,可想的總是那麼美。所想堅持的事情總是被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一擊即碎、體無完膚。懶,就是,真他媽的懶。
想去保護身邊的人,想把世上最好的給所愛的人,也想帶著她仗劍走天涯。可是你連一把像樣的劍都沒有,你拿什麼去守護他們?
不說了,我去磨劍了,朝聞道,夕死可焉,還不晚。


必然是魯迅

以前看,就覺得,魯迅不過是個老憤青。

在我做記者幾年之後,見到了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形形色色的官員後,再讀魯迅,震驚得我體無完膚。魯迅筆下,無論普通民眾亦或政府,都未曾發生絲毫本質性的變化,中國還是那個中國。


《數學習題集》
多年後我再讀,發現還是不會做,翻看後面答案
無數的略
我在懵逼中
終於恍然大悟
這個略
其實是讀一聲的


設計模式。剛開始看設計模式也是雲里霧裡,跟現在很多自以為是的人一樣覺得設計模式就是專門把事情搞複雜。後來隨著不可抗拒地我自己的程序越寫越大,終於行數多到不行(第一次有這種感覺就是高一寫那個一萬多行的RPG,都要跪了,硬著頭皮寫完),自己已經控制不了的時候,我又想起了設計模式,再看一遍,簡直覺得天下的程序就應該如此寫,大點的程序又控制得了了。


基本上所有的菜譜莫不如此。


《數學分析》
一年重修兩次數學分析,每次都有新感覺


那些古詩詞。小時候只搖頭晃腦跟著背句子,能背很多很多;大了才明白短短几十字蘊含那麼多豪邁遼闊、幽微曲折。


金十七的一本書。原先是他在網上連載著,寫他的一些審計心得,網上電子版可以搜的名字是《審計一家言》。後來被出版,名字改為《讓數字說話——審計,就這麼簡單》。

我看到他的文章是前兩年,網路上看到覺得好妙,列印出來不解恨,去搜出版的書,由於是05年出版的,找不到新書,也沒有買到二手書,後來買了原書同比大小的複印本。

書的內容深入淺出,內容專業,言語幽默,確實是一本嚴肅而有趣的書。

  • 我主要是通過講故事來談一些思想、想法和一些心得之類的東西。我也會談不少審計工作中的具體細節,但談這些細節更多的是為了引出背後的一些想法。所以,我並不能保證審計工作中的所有細節都會談到。西諺有雲「魔鬼存在於細節中」,這話的意思是說,細節的成敗很可能是能否做成某件事情的關鍵點。

    停下來問一句:上一段話里,前兩句話和最後一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你弄懂了么?懂了?懂你個頭啊!我寫的時候就是亂寫的,你可千萬別把沒有邏輯的文字讀出邏輯來啊!我這是在提醒你,讀書的時候,要自己動腦筋想,不要輕易被人「帶到溝里去」了。

    這裡寫的有些想法,是一般人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就能明白的;有的想法,則是會計審計經驗豐富一些的人比較會有共鳴。我也沒有認真分類哪些是簡單的,哪些是複雜的。但我會盡量寫得淺顯易懂。其實,審計沒有什麼複雜的,無非是一些常識的反覆使用,其中用到的邏輯知識和數學知識,是初中畢業就夠的。審計這個行業,難度大概介乎搞導彈的和賣茶葉蛋的之間,主要混的是個經驗,當然還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 (這是前言部分的文字,很逗,審計師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腦補各種邏輯關係。你弄懂了嗎?懂你個頭啊)

  • 實質性測試工作底稿的格式及其索引方式暗示,這是一種自頂而下的思考方式(英文叫top-down),是做事情時很重要的思考方式。英文裡面另有一個詞是bigpicture(中文直譯做「大畫面」),表達的也是相近的意思,就是說你只有先有了大局感,再往裡補細節,才能做好工作,而不能「只管低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

  • 有一個說法,同樣畫一個人,有的畫家是先詳細畫人的臉,再畫身體,最後畫完了仍然可以不失比例、栩栩如生;有的畫家是先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的形狀,然後再一步一步地補細節。作為畫家,兩種方式的選擇都行,沒有對錯之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唄。但是,在商業世界裡,做審計也好,做其他工作也罷,正確選擇只能是第二種,即先畫輪廓,再補細節。

    所以,在審計工作中,時間預算是十天就有十天的做法,時間預算是一天就有一天的做法。不管時間預算是長是短,工作都可以做,區別只是最終的平均風險水平高或低。工作方法都是先看一下全局,判斷一下風險最大的地方在哪裡,然後先做那個領域。那個領域做到一定程度,風險不那麼高了,就停下來,轉而處理下一個高風險的領域。從準備工作底稿的順序上來說,就是先準備每個部分的主表,如D1,E1,E2,K1什麼的,然後再準備D1-1,E1-3之類的輔表。

  • (很多次我抓狂的時候,都會想到這個「自頂而下的思考方式」。曾經有一個考試,和一個很厲害的姐姐一起學習,她是那種學得早,基礎夯實得無比紮實的人,一起學習壓力頗大。後來想,要有自頂而下的思考方式,三個月有三個月的學習方法,30天有30天的學習方法,她能夯實各處,我就必須挑揀重點,結果很幸運的兩個人都通過了)

  • (干工作也一樣,初入手一個工作,很容易一頭栽進細節里去,沉醉不知歸路。有自頂而下的思考方式,建立框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 當然書里還談了許多實質性測試的內容,對於新手來說,看了以後受益匪淺,加之作者語言幽默,讀起來,舒心極了。

總之,這是一本在思考方式,和具體操作上,都帶給我很多收穫的書。推薦像我一樣的菜鳥們看看。


《小王子》,奔著其大名第一次看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經典,幾年後經歷了一些生死離合,在某個時候想起小狐狸說的話,有些東西忽然就明白了


背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龍應台,《目送》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營銷管理》([美]科特勒,[美]凱勒)大學畢業那年唯一一本捨不得丟掉的書,現在翻開看時,雖然仍然啰嗦過時,但做運營、市場這幾年學習的方法論基本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出處,科特勒老爺子早就提供了很好的框架,但沒有實戰經歷的人是讀不出來的。


《遺失的智慧》- Barry Schwartz


不僅僅是產品經理,這可能是每個人、每個職業都需要讀的一本書。作者提出的某些觀點會令你和平日工作、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事例結合起來,有更深的思考。這種復盤對個人成長來說大有益處。

舉幾個例子。

書中談到對於實踐的思考。抽象、空靈的智慧派不上用場。這就好像你參加了各種產品技能培訓,學習了需求分析法,知道了如何處理數據等等,卻從不在工作中實踐……這就是毫無意義的智慧。(這也許同樣是碎片化閱讀的短板,看過就是路過)。

書中談到規則、制度對人的干預及影響。首先過度詳盡、細化的規則會限制一個人、一個職業、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好的規則不會試圖涵蓋所有的情況,如果過分的遵循某個守則會框架,就不會有那麼多『打破常規』的創造和想像了。這很像爵士樂演奏中樂手的即興發揮: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推理、直覺和預判能力才能演奏出各具特色的音樂版本。但是『毫無原則』也是不對的,但不經判斷地行事,好的規則、原則也會流於遲鈍,甚至變得危險。任何一個職業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技能的基礎之上才有更多發揮的可能性,而不應當對於這些基本的素養討價還價(比如PM需不需要會技術,換句話說是因為不想學技術才當PM,這些都是不對的)。深諳而又不被束縛才是應當追求的目標。

書中談到一個人具備能力的要素,即:感知力、細緻的思考、對具體情況的估計、整合智力與情感的能力和共情的能力。這些辭彙我們不止一次的在各種渠道中看到過。但作者提供了更加具體的事例進行了解讀。比如醫生在告知病人病情時候考慮的因素,律師在保障代理人權益時的思考,清潔工在遭到誤解和謾罵時的態度……結合了自己日常的經驗,你能更加體會到這些要素對於自己的份量,也會會理解為什麼PM常被作為調侃甚至職責的對象,在溝通協調過程中遇到了那麼多『有針對性』的阻力了。

書中談到如何引發具體的共情。有名有姓的一個人、活生生的面孔、活生生的生活,這些比數字更能引發共情和同情,不管哪個數字有多大。你明白了為什麼PM講故事的能力如此重要,因為要(有目的的)影響一個人或一群人,正是需要這種為悲劇賦予情感和含義的敘事力量。作家、藝術家、演員恰恰具備這樣的能力。好了,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那麼演藝界的『產品經理』了。

書中還談到過度追求『數字化』和『標準化』帶來的誤區。那些本該需要交流的職業,為了追求數字或符合流程而變得冷漠。在追求KPI的道路上,卻也忘記了職業的本質。你無法永遠從屏幕和數字中尋找和解決問題。想想你或你的部門、公司是否經歷過單純追求某項指標,而導致了南轅北轍的決策?對於PM的工作職責,你可能比較習慣如下的定義:

  1. 3年以上移動互聯網工作經驗
  2. 有敏銳的洞察力、產品規劃、設計能力,有自己獨特的產品思考視角
  3. 執行力,主動性強,具優秀的理解、溝通與協調能力,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
  4. 負責具體功能的設計,不斷優化產品體驗,並協調/推動研發團隊按時完成產品開發、高質量上線;

如果換一種定義的方式,是不是感覺會不同呢?

  1. 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
  2. 運用你已有的想像力、創造力合理判斷及規劃產品;
  3. 對團隊積極正向的帶動和影響,對客戶滿意度的真切關注;
  4. 滿足以上,你會享受到高質量工作帶來的自豪感。

希望你也有同感。


《如何閱讀一本書》。
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認為誰不會讀個書啊,讀個書還這麼費勁,要用這麼多方法和步驟。
後來讀的書多了,讀完以後依然一無所獲,才知道讀書根本不是那回事。遂重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才發現整個世界都清晰許多!看完一本書,不但能看到骨架,還能看到血和肉了!


試答。
《動物農場》
我看過這本書後,我感到了恐懼,對,是恐懼。
奧威爾精確的描繪了我國的狀況,成書於1944年的《動物農場》。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我的一個室友,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對我國執政黨每天進行咬牙切齒的痛批,說它怎麼怎麼樣。他對我說,他最喜歡的高中老師在課堂上天天抱怨與詛咒。一年半過去了,昨天晚上在寢室還在聊到這個問題,他已經是一個預備黨員了,他的態度也有了巨大的改變,一種讓我感到恐懼可怕的改變,你無法想像他那種近乎崇拜的語氣,與三句話不離為人民服務的調調,雖然作為寢室長的他從來沒有主動哪怕掃一次地。口口聲聲的忠心,一個學期的黨課到底沒有白上。
我感到很恐懼。
既然可以讓一個人在如此平和的年代有了如此大的改變,如果到有一天的特殊時期呢?那時候的像我室友這樣的人會怎麼樣?可是歷史總在重演。

我依然清晰記得動物農場中的七條戒律最後變成了一條:

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
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而他也依舊會在上完新的黨課後對這條戒律深信不疑吧。


資深腦殘三體粉還是要說是《三體》,《三體3-死神永生》

《死神永生》出來的時候是大一吧,滿懷期待的讀完了,然後很失望,覺得跟《2黑暗森林》差遠了,故事性比2差很多,人物也設計的很奇怪,後面的劇情很抽象,尤其是雲天明講的那三個故事完全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雲天明和程心之間的感情為什麼動人。

讓我對《死神永生》感到「恍然大悟」的經歷也不記得是什麼了,大概也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而是之後的五年裡面對很多事情,尤其是獨自面對的時候,就能些許體會到程心和雲天明各守一個世界的心情;在作抉擇的當口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就明白了《死神永生》里試圖在傳遞的那種孤獨。一個人如何面對世界的無垠和時間的永恆,當你從現下的生活中抽離,站在宇宙的坐標系中時、當你可以穿梭到百萬年之後時、當你所能接觸到的實在的東西都在一瞬間坍塌時,是怎樣的心情。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重讀《死神永生》,就好像看到在娘子關火電站時的大劉怎樣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寫下他對宇宙和永恆的理解。前些天又用一晚上通讀一遍,讀得寒毛倒豎,四肢僵硬,覺得這本書把自己和外界的世界隔離開來,雖然讀書只用了幾個小時,窗外卻換了人間。像是不停有重鎚打在心上,這樣的閱讀體驗實在可遇不可求。有兩種很矛盾的感覺,一種覺得自己是宇宙中無足輕重的微塵,一生的時間尚不及時間長河裡的一滴水;一種卻又感覺整個世界的重量壓在自己身上,出了此時此刻的感受是永恆的,其他都是蜉蝣。

我覺得《地球往事》和《黑暗森林》都是在講故事,而《死神永生》終於是在說一個道理,或者一個寓言,一種指引。常讀常新。


楊絳的《我們仨》


《霍亂時期的愛情》看的時候覺得無比荒謬,後來覺得果然人生就是這麼神奇。。當時正跟前任處於沒羞沒臊的熱戀階段,網戀,感覺非常聊得開相處非常愉快。午休時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周圍很安靜。讀到女主跟男主書信往來聊得火熱,一打照面女主轉身就走把男主甩了。覺得非常不安,掩卷沉思了很久才繼續讀下去。幾個月後的見到前任,我腦中瞬間想起那段文字,心中哈哈大笑著轉過身,馬爾克斯先生誠不欺我也。只是我還是太優柔寡斷,沒有像費爾米娜那樣立即分手。拖了很久才結束。
就像女主說的那樣:今天,看到了您,我如夢初醒。我們之間的事,無非是幻想而已。

就是這段話


高中課本,物理,生物,化學,在不再成為考試的一部分後,拿出來讀讀覺得大有裨益。
還有一篇文章,中學時學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當時只是背誦應付考試,並無太多深刻的感悟,只覺得押韻對仗公整。在離開了學校,經歷了更多的事兒,有了更開闊的眼界之後,覺得這篇文真是字字珠璣。「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實迷途而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句句人生真理啊~


1984+美麗新世界。深以為然。


1.魯迅的《故鄉》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辛苦展轉而生活,辛苦麻木而生活,辛苦恣睢而生活,這三種生活,似乎概括了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到現在仍然適用。

然而新的生活,貌似仍未出現。

2.還是魯迅,那篇《燈下漫筆》中寫道:
歷史上有兩個時代,
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第2個無需解釋。


推薦閱讀:

哪些詞語聽起來就很溫暖?
為什麼天氣變熱的時候,總覺得風中有夏天的味道?

TAG:閱讀 | 產品經理 | 書籍 | 感受 | 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