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聰明的人讓人感覺有攻擊性和戾氣?
某日,
柯南、灰原和佐藤下車有事,
讓偵探團的其他幾個小鬼在車上等著。
因為外面很危險,
柯南他們在追捕殺人犯。
結果等到他們回來,
那三個小鬼都不見了,
原因呢……
是因為他們自作主張去追犯人了。
這時候,
柯南接到了他們的無線電消息,
然後,
開啟暴怒狀態,
狂罵一頓!
這大概就是題主口中的,
越厲害的人越有攻擊性吧。
之前柯南、灰原、佐藤,
明明和顏悅色地跟他們說過,
好好獃在車上別動。
但是有用么?
這是因為,
雙方不在一個層次上,
根本不能好好交流,
相互理解,
是需要相近的level的。
——我是帥氣的分割線——
引用一段我在豆瓣看到的話:智商高的人,
認為和傻X交流,
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
於是大家都認為他們冷漠,
或者更有攻擊性。
其實,不是他們不合群,
只是他們合群的人裡面,
沒有你而已。
比如,柯南就很少吼灰原!
等你level和他們接近,
可以理解他們的時候,
會發現他們也可以和你侃侃而談的。
比如高木警官?
——我是帥氣的分割線2.0——
大家反應比較熱烈,
我就又找了一些圖過來。
因為這傢伙又自作主張,
跑到熊出沒的林子去摘蘑菇了,
並且不思悔改。
而且還有老好人阿笠博士!
接下來是level相近的,
灰原和柯南英雄惜英雄。
背景是這樣的:
柯南遇到了一點狀況,
結果步美直接淚奔了,
倒是灰原比較冷靜。
我哀威武,妥妥的女王范兒~
接下來是光彥小嫉妒的圖片,
因為灰原和柯南兩個人談話,
他根本插不進去,
從而覺得,他倆太過冷漠。
大概就是這樣,
以後想起來再更吧~
這其實只是一種錯覺而已。
你覺得聰明人的戾氣和攻擊性,其實是因為你無法跟上對方的思維或者高度,而對自己產生的憤怒而已。說穿了,自卑作祟。
我們從小到大,每個階段,身邊都會有一個扮演老師的」聰明人"。
你上小學的時候,上中學的時候,上大學的時候。
很多人其實被潛移默化了一個思維定式:我身邊最聰明的人是老師,老師擁有很多學識都是我不懂得,然後老師這個聰明人,會把他的學識掰開了揉碎了然後好好的教我讓我去聽明白為止。
是的,很多人已經在十多年的求學階段習慣了這種定式:聰明人扮演老師的角色教導自己。
可問題是,當你漸漸長大,你會發現,身邊的其他的聰明人,那些比你更聰明的同學,比你跟聰明的同事,朋友,同行,親戚……
等等等等。
當你們在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對方根本就沒有教育你,掰開了揉碎了喂你吃的意思。
對方只顧自己發表他的看法,然後絲毫不估計你在一旁根本沒聽懂,沒聽明白,又插不上話的尷尬。
這個時候,你憤怒了。
你覺得,這個聰明人為什麼態度這麼不好!為什麼不想老師那樣掰開了揉碎了很有耐心的教我?我是不會,但是你可以教我啊!那麼拽幹什麼?
請你明白……他們,不是你的老師!
他們,沒有義務教導你!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絕對公平了。
而且,即便是公平,也不等於平均,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
真的。
當你的同學告訴你,那道折磨了你一個小時都沒解出來的題目,他只用了幾分鐘就做出來了。
當你用了一個星期都沒畫出來的美術圖,你的同事熬了一個通宵就搞定了……
你自尊心受傷了,你覺得他是在鄙視你,你自卑了。
僅此而已
我有時也不想這麼有攻擊性的,但是我是病人啊!
我有傻逼恐懼症。
現在刷微博、看網易新聞從來不敢看評論。。。有沒有癥狀相似的病友?愚蠢的人容易有多餘的幻想,然而幻想被別人破滅了總是會不高興的。
聰明的人更關注事情的本身。
平庸的人內心又足夠脆弱,於是總覺得自己受傷害。某位啟蒙老師,曾經在我們高中畢業時,說出他最感慨的一句話:「放眼中國未來,將會是輿論的世界。而中國網民決定了它的走向。」
將言論打個比方,知乎言論氛圍像一個介於「流水馬路」與「自家房子」之間的那片院子。來往的人隱約能看到院子里的你在做什麼,而你也不會在來往的路人眼球下躺在泳池皮圈子裡曬著太陽朝天擼管兒。
學究點講,它是一片具有公共性質的自留地。知乎在某些特定的領域,無論輿論多麼自由,都會維持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線下,開放你說話的權利。假若你講一個哪怕丁點有或疑似敏感話題(比如政治)的詞兒,你的這篇言論就會被和諧掉。
很多時候,看到一些想說又不敢說的事情,有的人要麼選擇閉口不談,要麼選擇拐好大一個彎兒隱喻著什麼,希望讓人能看懂。有的人看懂了,哈哈一笑,有的人沒看懂,就會發出疑問。
而這個發出疑問的不同人之間,選擇,會很花式。
A:LZSB。
B:答主能解釋下嗎?(笑臉)
C:呃……不曉得啥子意思喔。
D:裝你嗎嗶-
1000個網民裡面,就會有1個比梁編他表弟還猥瑣。這是他自己說的。
而1000個像梁編他表弟這樣猥瑣的人裡面,就會有1個比我表弟還會噴人。
——程歸
中國一部分網民的思維方式耿直得令人恐懼:
當你跟他深入討論某個話題時,他發現你的論點論據以及舉一反三的事例讓他無話可說難以辯駁,他會回你兩個字:呵呵
這時你問他,呵呵是什麼意思?他再敲上兩個字:裝逼
你憤怒了,回復:這也算裝逼?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裝逼了?
對面也簡單粗暴,直接敲上三個字:日你媽
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在我們新聞行業,尤其是網媒,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兩件事,能極大地調動受眾的情緒。而這種調動情緒的結果,會讓被調動者喪失幾乎所有思考的能力,並且他們根本不給你公平訴求觀點的機會。
1.讓他們攥緊拳頭。
2.讓他們彎起拳頭。
哈,有人看到這不懂。沒關係,我解釋給你聽。第一種,叫憤情,第二種,叫色情。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網路世界的輿論板塊里,會如此旗幟鮮明地被總結出規律,而這種規律,我管它叫做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輿論氛圍。
隨手打開一個新聞門戶網站,隨手一番就是如下:
1、金正恩視察朝鮮新型潛水艇發射彈道導彈(圖)_新聞跟貼
這是排名前幾的言論:
(注,頂相當於知乎的贊,頂數越高越靠前)
2、奧運女孩現狀:林妙可被曝陪酒 奶茶MM嫁豪門
為什麼知乎幾乎不存在這種髒話滿篇,充滿種族主義色彩與色情的言論?這得益於前面我提到的那個描述——知乎會依靠規則來過濾掉那些信息垃圾。
外面的流水馬路上,三輪車震天響,渣土車撒一路垃圾,甚至小孩在街上撒尿都很正常。因為在國人的印象里,WC里的免費廁紙抽他個天荒地老都不心疼,因為是「公用的」;開車在公路上,發現前面的車超載,超載就超載唄,壓壞了路面也無所謂,反正我開過這段路了,後面的人倒霉愛誰誰。這就是外面吵雜的、信噪比奇低的世界,來往的人很少會管路過的小區里跳街舞的大媽,因為在他們想當然的腦海里,這種事自然會有受不了的住戶跳出來潑糞。
公用的地方,無視邏輯,撒個野什麼的,最不需要動腦子了,動動手點個贊嘛,很easy的~
而有的人不一樣,比如那些題主所稱之為的聰明人(我更願意理解為認真的人)。因為本就已經知道這個輿論亂臟差的網路世界有多low,本身就不願與那些學識、見識、資歷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人談論,他們早就已經見識過了這些狹隘的種族主義者與對某某事件在評論區敲打上一行又一行色情露骨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人們,是多麼的不可救藥。
他們想找個地方嚴肅活潑地痛快發聲,於是他們滿懷希望地來到了知乎。(笑
「自家房子」,就是你私人的地盤,風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你可以在房間裡邊吃泡麵吃到滿頭大汗邊看獸交片,沒人管你。但是,所有你在你自己房子里喊出來的口號,標語,言論,也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只能讓你一個人知道。
也就是說,你哪怕再美國夢,再可以在白宮前罵奧巴馬傻逼,也不能在天安門前,,,
而知乎,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知乎與外面的馬路不同,說不上很好,但也不會亂序無序地讓人反感,也與家裡不同,比如在家裡你可以摳著腳丫舔冰淇淋,你在公共場合能嗎?
知乎會給你一個平台,可以讓你表達自己的言論,比如一些只能在家裡說的話,但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因為知乎依靠規則來過濾信息,所以在知乎,你必須遵守它的規則。比如,它認為你要「在天安門前罵奧巴馬」的行為觸動了某一機制,就會判定你政治敏感。哪怕你振臂高呼:「老子可是地道的五毛黨啊,組織冤枉啊!~」
但它認定,「天安門」與「奧巴馬」兩詞在一起就會敏感,所以禁止。
知乎很巧妙地保持著,既能讓外面的人看到裡面的你,隱隱約約的做些什麼(比如你在知乎寫的言論),但又不會讓所有蒼蠅老鼠一窩蜂地跑進你家像是開了豐田霸道辣樣霸道。
它給了你刪評論的權力。
而在知乎,獨有的輿論氛圍,影響著幾乎所有在知乎發表言論的人。對於外面的低俗言論,你可以選擇不看,可以對那些lowB們置之不理,因為你知道這些人不配是你的對手,或者逼急了你可以罵人。
但在知乎上你又不可以罵人,因為罵人是要被扣小紅花哦。
是不是聰明人的各位,在滿心憧憬具有良好輿論氛圍的知乎,或多或少都挨過無腦噴,這豈能沒有戾氣?
所以你如果想把自己的觀點充分表達出來,既要忍住了別人合理不合理的質疑,還要遵循知乎自己的規則機制不能罵人,再去耐心地講點東西……
看,寶貝,生活多麼不易~
你本受初來知乎的良好氛圍感染,立誓要友善有趣而又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言論,卻發現,在知乎這些規則下,你所要表達的觀點,並非要證明自己有多麼聰明,僅僅是想使那些偏執的、遭受蒙蔽的人明白,事情並非是他想像那樣,卻發現由於對方早已搶佔了制高點以及挖好了坑等你跳,就等你氣急敗壞的一刻。你才被迫地接受那個你不想認清的現實:
即便在知乎,也有那麼一群無知的人。
在被情緒左右,在為煽動歡呼共鳴。
「哦,原來自家院子里也會飄進來吸糞車的臭味啊。」
所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戾氣?
「來來,你告訴我blabla,認真點。」
「不,不可能,反正我覺得blablabla」
「呵呵,說那麼一大堆聽不懂的有用?」
「哎你這個人怎麼急了,瞅你那較真的勁兒,裝給誰看呢」
「哎你這個人怎麼打人啊?救命啊」謝岳母大人邀。
@薩謬的答案寫的真好, 那我說說題干里的另一面吧。
有沒有想過?被聰明人戾氣攻擊的自己,其實是個無價值的人。
聰明人不介意戾氣攻擊後,你的任何反應。
因為你沒有價值構成聰明人對你的尊重,聰明人也不介意攻擊後你的任何反應(反擊?)。
哪怕任何反應,也不構成對聰明人的傷害,因為你沒能力,沒價值。
聰明,我說的真正的聰明,是考量過雙方利益,覺得適度的攻擊是最快擺脫對方的一種方式,不再讓對方糾纏下去,節省自己時間,節省對方時間。
這就和戀人分手,直接說我不喜歡你了一樣————雖然最傷人,但也是長遠來看最善意的做法。
為什麼懶得解釋?
為了告訴你A,要解釋BCD,要讓你清楚B,要解釋EFG,要讓你清楚C,要解釋HIJ....
於是為了告訴你A,聰明人大概要花很多時間從Z說起。
考慮對方的感受,婉轉的告訴對方我說了你也不會懂?
對方會覺得被鄙視,於是知乎會有一個問題出來:「為什麼有時聰明的人非常不耐煩我的一些善意發問。」
不回答對方?
說你高冷,說你故弄玄虛。
還真不如單純的使用一種攻擊的態度讓對方遠離自己。
礙於面子婆婆媽媽下去,可能才是最麻煩的,浪費彼此時間。
智者如海,即可安逸寧靜,亦可洶湧吞沒潮汐啊。
(Rise II art print by Jacqueline Maldonado )
絕大部分答案對「為什麼有時聰明的人讓人感覺有攻擊性和戾氣?」解釋為這是一種錯覺和誹謗,這點我是認同的,但這個問題不應該就到此為止,為什麼有這樣的錯覺和誹謗的解釋,才是把這個問題說開的關鍵,如果一些人說聰明人驕傲,聰明人回應,你們這是誹謗,那麼這個問題只會惡化。
1.聰明人是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們本身對其是有敵意的
小明了解到知乎是因為正在追求的女孩子小芳正在玩,他還了解到小芳最近很迷戀一個叫做極樂 @極樂 的小v(之所以這裡用我自己,是因為之後小明對其有很多辱罵,用其他的用戶怕有誤會),小芳還曾揚言說要給他生猴子。小明不服,註冊了知乎賬號,關注了極樂,發現他也只有2w關注,而且他回答問題的深度一般,總是好為人師的裝逼,自己秒秒鐘可以超越他。
小明搜索了幾類自己擅長的問題,還找到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他似乎已經能看到自己一夜成名,粉絲十萬的場景,當小芳關注他的時候,他會很謙遜的給小芳所有的答案都點贊,然後溫柔的告訴他,我喜歡你很久了。
小明含笑書寫完自己的回答,自信的關上了知乎,睡前忍不住看了一眼,已經有兩個贊了,哈哈。
為了不讓知乎頻繁的關注提醒打擾自己睡覺,小明特地將手機調成睡眠模式。
那晚小明夢到和小芳在一起了,知乎上很多胸大的妹子都私信自己出來吃麻辣燙。
起床時,小明迫不及待的打開知乎,接受驚喜......
似乎和自己想的不一樣,為什麼消息提醒欄只有一個消息?點開一看,一口老血,居然是自己關注的那個問題又有一個人回答了,好巧不巧,這個回答的人居然是極樂!!!
看了看他的回答,居然已經有90個贊了
這你媽的還有天理嗎?
自己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結合性學三元、金氏報告,恢弘3w字,坐等3w贊的答案,居然只有2個贊,這種12個字,狗屁不通的答案居然有97個贊?
小明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氣,在極樂下面將自己一些回答的觀點簡單表述了,想要和他討論討論,讓他自慚形穢於自己的博學。
等了三天,極樂沒有回復,他翻了一下極樂的TL,發現他3分鐘前還有一個回答,他肯定看到自己的評論了,看到了都不回復自己,真的太驕傲了,他肯定是故意的!
這種人還會有人關注?知乎真的是一個糟糕的地方。
------------------------------------------------------------------------------------------------------------------------------------
如果知乎是一個小型社會,那麼關注與贊就是他的資源,同樣兩個用戶,他們尋求在知乎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形成一種競爭關係。而很多大v,他們佔據了大量的知乎資源,他們可能隨意抖機靈就比一般的用戶多出很多贊,這會造成一種短暫的不公平(從長遠來看,這其實是公平的),而處於劣勢的一方就會對優勢一方產生攻擊性。
在精神分析中,有一個很經典的語句:你感受別人攻擊你,其實是你對其的攻擊投射。
直白的說,你覺得別人攻擊你,不是別人真的攻擊你,而是你對他有攻擊性。這點在生活中很常見,戀人進入感情的磨合期,會經常吵架,吵架時,雙方都因為對方攻擊自己而憤怒,而雙方都意識不到自己對對方的攻擊。
感受到大v的攻擊性,不是大v在攻擊你,而是你在攻擊大v,你就應該攻擊大v,因為他佔據了更多的資源。
在生活中,聰明的人在競爭中更有優勢,佔據更多資源,就必然遭受更多敵意。這些人對聰明人的敵意,會在交流中投射,而形成聰明人更有攻擊性的現象。2.聰明本身就是對平均的超越,攻擊是超越的表現形式
在門薩,很多在平常生活中的天才,也只能說是平庸。而在一些教育落後的地區,一些腦子比較靈活的也算是聰明,聰明這個詞是比較辭彙。
小時候,聰明的孩子在課堂上更加主動,考試成績更加優異,他們是聰明的這個結論,是通過競爭產生的,這種競爭就是一個相互的攻擊。
在洛倫茲的《攻擊與人性》第一章,洛倫茲通過徜徉大海的想像,得出一個結論(其實這個結論是觀察水族館得出的)
我們更可能產生對同類的攻擊,有了這個觀點的支持,我們很容易能夠將下面一個現象解釋: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人有攻擊性,而聰明的人自己不這樣的認為。
解釋:A最初是一個普通人,他智商比較高,很有創造性,但沒有其他人知道。參加了一個競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第一,他知道,自己是一個聰明人,可是只有自己知道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人知道,他開始四處攻擊,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示自己,通過各種渠道證明自己的聰明。他很成功,絕大部分人認同了他是一個聰明的人,當他知道很多人認同了他的聰明,他就不會再攻擊他們了,因為他們已經不是自己的同類了。他曾經的攻擊現象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當這些人質疑A的攻擊性時,A很無辜,我沒有攻擊你們啊......
A無辜,是因為他現在確實沒有攻擊,因為他自己都覺得沒必要。
別人的指責也是正確的,A確實是通過攻擊上位的,人們記得他最初的攻擊性,即使現在A說很多話並沒有主動攻擊,但是人們會將現在與過去連接,更加傾向於現在也是有攻擊性的。
因為說一個聰明人聰明不是不友善的,但是說一個傻逼傻逼就是不友善的。
而且換詞沒有用。弱智、低能、見識短淺、閱讀能力差、理解能力欠佳、思維有問題、邏輯有問題、語文水平不行……哪個字眼友善了?
你換一個不是貶義的詞出來?你怎麼可能不用貶義詞去刻畫一個負面屬性呢?
就算對事不對人也沒有用,你犯錯必定是因為你此刻或者當時犯了錯,你犯的錯就是你犯的,不是我犯的,不是說我不指出你犯錯你就沒犯錯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是如此——我犯錯沒問題,但是你指出來了是你的責任——逗我呢?
當然了,人的能力水平並不能通過單次表現穩定地體現。單純憑藉一次犯錯來斷言無能也的確不恰當。但是人們的自我預期一般都是樂觀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真的自認為是因為運氣問題遭遇了什麼,那麼未必是運氣問題,有可能是能力問題,但是如果連一個人自己都認為自己這個地方不是運氣問題而是實力問題了,那麼自然就是實力問題了。當我的負面陳述被你讀作運氣問題的時候,你根本就不會 care 這個東西,你不會將其讀作指責,而會把它讀作一種同情或者遺憾。但是如果你自己都認為不是運氣問題,將我的陳述讀成指責了,那就沒啥好說的了。
而重點在於什麼地方呢?重點在於,一旦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使用溫和的語氣的意義就被削弱了。即便我用最貼近純粹描述的,不帶情感的陳述都可以被你讀作批評,那不如乾脆我忠實於自己的情感和實際想法,而放棄沒有什麼卯月的假惺惺的措辭。因為寫一個長答案的動力常常是「你們可以不懂,但是不能扯淡」...
而不寫的原因是「你們扯淡吧,我懶得寫了」因為討論權利的平等掩蓋了討論能力的不平等,沒法認識到這種不平等的水平低下的人無形中帶給了與之誠心討論的人痛苦。
我們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覺得,只要抱著一顆平等的心,來跟人交流,這就是一種平等。
這其實是一種形式上的平等,實際上,你們往往是不平等的——當你們的水平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時,你妄加跟別人討論,其實你是打著「討論」的幌子,在跟人學習,屬於佔了便宜還賣乖。
這時,水平高的人要在你身上澆築非常多的心血,花非常多的時間向你解釋一些基本的錯誤,這個時候,我與其說你們是在交流,不如說你在打著平等交流的幌子在利用他,而你卻絲毫沒有感激的心態。
這還不是最惡劣的。
一個我們所說的「不聰明」的人,通常伴隨的是情商也比較低——互聯網時代,可以供你學習的渠道實在太多了,只要你夠低姿態、夠勤奮、夠謙虛,你幾乎能夠隨時隨地地學習。
一個「聰明」的人,哪怕是跟人聊一聊天,都能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但是情商低的人往往不是這樣,他首先考慮的往往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事物是否客觀。
因此,「聰明」的人跟"不聰明「的人對話之時,不僅僅要解釋他的錯誤,更要照顧他的情緒,和那一點點可笑的微不足道的自尊——這通常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於一個「聰明」的人來說,時間和精力又是那麼的重要,他們本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現在,他們全用在了照顧你那點玻璃心上。
我們討論的目的,為的是討論出真理。討論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說服對方的過程,更是互相學習的過程。在跟別人的討論過程中,你能比相對於看書來說,更快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學習和改進——書籍可不會主動地指出你的缺點。
因此,即便是對方無意中有所冒犯,那也不重要,因為你知道,你的目的是為了在討論中不斷提升自己,「面子」、「尊嚴」尚在其次。即使別人反對我,如果他是對的,那麼我也應該支持他,而沒必要因為那些觀點是我提出來的,而拼了命地去維護,這才是一個「聰明人」所應有的表現。
而情商低的人不是這樣,他之所以跑過來討論,是因為想說服你,獲得征服的快感——你水平低,你還需要別人支持你,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喬布斯說:「跟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不用太考慮他們的自尊。」
一個優秀的人,既不會太在乎別人怎樣看自己,也不會感到受挫,他更多關注的是自己在討論中能受到多少教訓,學習些什麼。
下面我舉兩個例子:
我有個親戚,非常喜歡看心靈雞湯和成功學,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些雞湯成功學之類的,我相信這些東西,在你們的朋友圈裡經常見到,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長輩。
事實上我本身對這些東西是非常討厭的,雖然我本身很討厭,但是我並不會因為別人喜歡一樣我討厭的東西,進而討厭他的人——畢竟人是複雜的,以一樣東西來判斷他有失公允,所以我平時只會屏蔽掉他們的朋友圈就好了。
但是,我的這位親戚非常擔心我沒看見他的這些好文章,生怕我錯過了他的那些先進思想。於是,光發朋友圈還不過癮,還私底下發給我。
開始的時候他發給我,我並沒有理會,權當作沒看見,只是對他設置了靜音。
但是這樣還不夠,他繼續問我:「有沒有看到?」我告訴他收到了,於是他又接著發,不勝其煩……
終於有一天,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煩擾,不得不告訴他:「麻煩你不要發給我這些東西了。」
為了照顧他的情緒,我又開始大段大段地向他解釋,以及告訴他們:為什麼這些東西不好?他們不好在哪裡?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真心地希望他知道,第一,我只評論這件事,只對事不對人。第二,我希望我的親戚朋友能學習和接受更好的東西,提高自己,而不是整天沉浸在雞湯和成功學裡面。
然而,他給我的是這樣的回答:
你們可以看得到,他根本就不跟我討論問題本身對與錯,而是直接來教我怎樣做人。
爾後我通過我的家人口中,聽到這位親戚這樣評價我:「萬方中太過於自信了,做人要懂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事實上,我不僅僅「聽」得很明,而且我仔細分析了這些東西的優與劣。而對方壓根就不看我的觀點,也不分析我的對錯,直接評價我本人。
對於他來說,他一片好心,想讓我得到提高,而我卻拒絕了他,還說他的觀點不對。他覺得,從情感上受到了傷害。
而對我來說,他的行為不僅僅對我造成了騷擾,對他本身而言,也是很不好的。一件事對雙方都不利,我認為自己很有必要將他講出來。
況且,你去教別人,至少應該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在再三斟酌的情況下再去教。你教給別人的應該是一些好的、良善的東西,而不是一些差勁的、落後的思想。
關於為什麼我不推薦閱讀很多公眾號上面所流行的心靈雞湯、成功學這些東西,我已經在 如何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 - 萬方中的回答 回答得很清楚了,在此不贅述。
否則,你則是在誤導別人。我們很多的家長可能都沒意識到,他所謂的教育,其實是在誤導,這種誤導,輕則誤導一時,重則誤導一生。
尤其當別人提出你的思想有錯誤的時候,你更應該先去反省自己的思想,然後,根據別人的質疑,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是作為一個教育別人的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
我下面再舉個例子:
我們經常玩微信的人會發現,在公眾號裡面,當你看完一篇文章以後,會看到底端有個二維碼,長按以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你就可以關注這個公眾號了。當然,你拉到頂端也可以關注公眾號,但是通常讀者更習慣於看完文章後直接在下方點關注,這就是為什麼公眾號喜歡在底部放個二維碼。
作為一個原創者,不僅僅希望有人關注,還希望有人來打賞,這樣,他的底端就要同時放兩個二維碼。
但是這裡會產生出一個問題:
當你放兩個二維碼,疊加在一起展示的時候,會很難看,像這樣:
https://wx.tenpay.com/f2f?t=AQAAAE2vxnObsjh1O1kK8Ma6qOM%3D (二維碼自動識別)
二維碼本來就是個很難看的東西,兩個疊加以後,就會變得更加難看。與此同時,還會帶來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當你按著下面的那個二維碼時,手機識別的是上面的二維碼。所以我做了一個非常精巧的設計:http://weixin.qq.com/r/akjC2hPEm07krVe59x14 (二維碼自動識別)
見上圖這個紫色的小箭頭。當你想打賞的時候,你可以按那一行字,下面便會展開一個打賞的二維碼,然後進行打賞。
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精巧的設計,既照顧了美觀,又照顧了實用性。
這一天,有個UI設計師在我的公眾號後台提意見了,如下:
https://wx.tenpay.com/f2f?t=AQAAAE2vxnObsjh1O1kK8Ma6qOM%3D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她拿著我設計的二維碼,和微信官方內嵌的讚賞功能,長篇大論一番——說真的,她說了這麼多,然而沒什麼卵用。我也知道微信官方的比我自己設計的好,我的這個設計,正是在官方功能沒給我「讚賞」功能之前,所做的臨時應對之策。
我想在這裡說明一下,經常有讀者問我:「你的公眾號為什麼不能評論?而別人的公眾號,看完都可以在文章下面進行評論的?」
「讚賞」、「評論」以及「原創標」這三個功能,都是微信給原創公眾號的功能。而這三個功能,並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的,而是官方給你你才有的。具體時間不知道,具體要求也不知道(大致要求是開通公眾號一年時間,並且原創文達到95%以上)。因此,你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直原創下去,官方才會有天不經意地,掉一個「打賞」功能給你。
一問,她居然還不知道讚賞是騰訊官方的功能,所以才來評價我和官方「讚賞」功能的差別。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是她理解的二維碼:
二維碼之所以放在底部,通常是當讀者進行二次傳播(推薦到朋友圈)的時候,朋友圈的朋友閱讀後,覺得寫得好,然後長按關注的,並不是給已有的粉絲去點。
當然,一般人不知道微信可以通過長按二維碼對公眾號進行關注我很理解,然而你是個UI設計師,你今天跑過來,針對我的微信公眾號幫我重新設計UI界面,在你幫助別人之前,是否應該做好功課?再來談幫助別人?一是對別人時間的尊重,二是對別人的負責。
然後她又建議我取消底部的二維碼,巴拉巴拉。然後我又向她大段地解釋為什麼這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話到這裡,她開始生氣了。剛開始是她主動要求幫我設計UI,現在變成「另請高明了」,這其中我確確實實說過一句「有點不太禮貌」的話,這句話是我的一個疑問句:「你有沒有玩過微信公眾號?」
我原本以為一個專業的UI設計人士,過來指導我,會給我更好的建議。沒想到她連最基礎的都不知道,就過來對別人進行指點。這其中我要花很多的時間,大段大段地向她解釋:「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我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為什麼?」變成了反過來教她,所以為了不浪費太多的時間,我「不禮貌」地打斷了她,我希望她了解了微信的規則以後,再來指導我,這樣對我們會更好。
而對她來說,她的建議沒被採納,我拿著一些話來問她,她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
事實上,就專業方面而言,你的尊嚴是自己給的——你是因為你的專業能力強大,而獲得了別人的尊重,而不是別人給你的。
我總結一下上面兩位的特點,這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情況: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以為只要有了善心,就應該有善報。只要有了好心,就應該有好報。一旦不順心、不遂願,善心得不到善報,就「指責對方戾氣太重」、「性格不好」、「待人不友好」——事實上,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你跑過來,滿腔熱情地教別人。然而,你並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你不僅幫不到別人,別人還要花大把的時間來倒過來教你,為你彌補一些最基本、最常識性的問題。浪費了別人的時間不說,為了照顧你那點脆弱的自尊,別人還要花時間來解釋和安慰你。
如果對方能指出來,那還好,如果對方也和你一樣稀里糊塗,啥都不懂,採納了你的建議,一個小孩因為你的建議而沉迷於心靈雞湯和成功學,耽誤的是他的一生。一個公眾號因為你而越做越差,耽誤的是他今後的事業。
我請問,他們因此而遭受的損失,誰來負責?而你,還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大善事,因此而沾沾自喜。
所以我經常說:「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敗壞,而是無知。因為道德敗壞顯而易現,而無知卻遁於無形。」
一個輪姦犯會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萬人的唾罵,因為一切都是那麼的明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明辨是非。而一個無知的人,耽誤了別人,不會有任何的愧疚感,因為一切都都包裝在偽善的外衣之下。相反,他們還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起來。
前者並不常見,因為法尺有度,敢犯法的人畢竟是極少數。而後者到處都是,因為界限模糊不清,並且難以用言語表達。我們在生活中,更應該警惕的是後一種行為。
另外,這兩位都存在一個問題:一旦討論的問題不朝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便開始討論對方的人:「你自信固然可貴,但是謙虛謹慎也很重要」、「我覺得你的性格和你的文章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們討論一件問題,就討論問題就是了,完全沒有必要對別人的人品頭論足,無論是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罷,都是一種尊重。
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無數次這樣的例子,經常討論著討論著,就來一句「像你這種人,也好意思談xx」、「你上次還不是一樣?」,不能夠做到就事論事,最後兩個人無可避免地吵起架來。
最後發表一點我的感慨:
我活了30年,在這30年中,我人生的很多時間,都花在跟人不斷地解釋上面:有時候是為了避免親密的人在情感受到傷害,有時候是迫於無奈,生活要求你跪著走完。你不跪著,你就沒有飯吃。
我以前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做一個老好人,至少不得罪任何人——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因為得不得罪別人並不取決於你的行為,很多時候,在於別人怎樣去想——尤其在我們這個對厚黑學奉若至寶的國度裡面。
所以我覺得,人與人之間不要輕易談理解,別人能不誤會你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知道我今後還將這樣得罪人,並且繼續得罪下去。
「槍打出頭鳥」,這意味著在這個國度裡面,你只要敢說一點點實話,就會活得很艱難。
我希望你們面對槍子時,活得堅強一點點,不要隨隨便便被這些弱不禁風的人際關係打擊到。因為有一些鳥,來到這世間,不是為了躲槍子的,而是為了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尤其當面對一些偽善和愚昧的時候,敢於說真話,對你自己對他人,往往都是最優的選擇。
就這樣。
有時候戾氣是和環境相關的。冼星海到延安之後,跟周圍環境時時發生衝突。有時,他無處發泄,就將隔壁人家飛來的小雞打得滿屋亂飛,他負氣地對人說:「保證我吃雞,否則一行也寫不出。」
有戾氣還好啦,還沒到神經病——1906年東京留學生開會歡迎章太炎獲釋出獄到日本,章在歡迎會上說:「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
大道理不會,就說些段子吧。
胡適在北大講學時,常與黃侃同宴會。有一次,胡適偶然談起墨學,黃侃立即罵道:「今之講墨學者,皆混賬忘八。」胡嘿然無語。過了一會兒,黃侃又說:「就是胡適之尊翁,亦是混賬忘八。」胡適大怒,謂其辱及先人。黃侃至此大笑說:「且息怒,吾試君耳!吾聞墨子兼受,是無父也,今君有父,何是以言墨學?余非詈君,聊試之耳。」舉座嘩然歡笑。
魯迅不喜歡田漢,一次,內山完造在一家閩菜館歡迎日本左翼作家中的領袖人物藤森成吉,魯迅、茅盾、田漢、夏衍等人都在座,田漢對藤森成吉大談自己與日本唯美主義「惡魔」派作家谷崎潤一郎的交情,魯迅很反感,魯迅對夏衍低聲說:「看來,又要唱戲了。」魯迅起身退席,給田漢一個很大的難堪。
左宗棠以狂出名,一次與曾國藩議事,兩人不和,曾說:「季子自鳴高,與我心期何太左!」(左宗棠字季高)左對曰:「藩臣身許國,問君經濟有何曾?」
王敬義與李敖性格相近,因多人持此說,故兩人雖未謀面,彼此也相知。後來,王到台灣去,得以謀面。李敖:「喂,他媽的王敬義!」王敬義:「喂,王八蛋李敖!」
華羅庚讀初二時,他國文老師是胡適的崇拜者,要學生讀胡適的作品,並寫讀後心得,分配給他讀的,是胡適的《嘗試集》。華羅庚只看了胡適在《嘗試集》前面的「序詩」,就掩卷不看了。那序詩是:「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為之轉一語,自古成功在嘗試。」他的「讀後心得」說:這首詩中的兩個「嘗試」,概念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個「嘗試」是「只試一次」的「嘗試」,第二個「嘗試」則是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了。胡適對「嘗試」的觀念尚且混淆,他的《嘗試集》還值得我讀嗎?
張伯苓辦南開大學,初期困難重重。在經費的籌措問題上,主要靠個人捐款,但私人有能力捐款者,多不是有社會良好聲望之人,如政客曹汝霖、軍閥楊以德就給南開捐助很多。學生因此抗議,反對曹、楊為學校董事,認為不能以校董換取捐款,否則有損南開名聲,張伯苓說:「美麗的鮮花不妨是由糞水澆出來的。」
胡適寫辜鴻銘的文章有誤,辜要求胡適在報上正式道歉,否則向法院起訴。大半年後,胡適見到辜,問「辜先生,你告我的狀子進去了沒有?」辜說:「胡先生,我向來看得起你的;可是你那段文章實在寫得不好!」
吳宓苦追毛彥文,有一次在報紙上發表了他的愛情詩,其中有「吳宓苦愛毛彥文,九洲四海共驚聞」。朋友們覺得不對頭,要金岳霖去勸勸他。金對吳說:「你的詩如何我們不懂,但是,內容是你的愛情,並涉及毛彥文,這就不是公開發表的事情。這是私事情,私事情是不應該在報紙上宣傳的。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是,我們並不為此而宣傳。」吳很生氣:「我的愛情不是上廁所。」金岳霖說:「我沒有說它是上廁所,我說的是私事不應該宣傳。」
冰心晚年,當人問起她的近況,總是平靜地說:「我是坐以待斃。」既是斃,也是指幣,表示她坐等稿費的來臨。
殷海光拜訪熊十力,談起馮友蘭、胡適和金岳霖。熊十力對三位學人都不放在眼裡,他說胡適的科學知識不如「老夫」,馮友蘭不識字,金岳霖所講是戲論。聽罷此語,即使對熊十力盛氣凌人已有所聞的殷海光也仍感意外。
葉淺予自學成才,對學院派言論敏感。他與徐悲鴻初次見面,徐無意中給他留下狂傲自大的印象,徐認為,中國畫的造型基礎是素描,要改造革新中國畫非得從素描寫實入手。而當時中國畫壇上,能畫素描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蔣兆和,一個是他自己,還有半個是梁鼎銘。葉淺予聽了很不舒服。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圖書館讀書約會,徐志摩也常湊過去和他們聊天,梁思成不願受到騷擾,便在門上了貼一張紙條,大書「Lover want to left alone」。
延安整風期間,何其芳和劉白羽由延安到達重慶,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宣傳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胡風約集了一批比較進步的作家,請他倆做報告。何報告了延安思想改造運動,用的是他自己的例子,「現身說法」。何給大家印象不好,其口氣讓人感到他只是標榜自己是已經改造成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有人說:好快,他已經改造好,就跑來改造我們!馮雪峰說:他媽的!我們革命的時候他在哪裡?
中共建國後召開第一次文代會時,聶紺弩和樓適夷作為香港地區的代表參加。會議結束前,他們接到通知,某首長在北京飯店接見。到了出發時間,聶紺弩仍高卧在床,樓三番五次叫他也無結果,只得動手揭他的被子。他坐起來,睜開睡眼說:「要去,你就去。」「約定的時間到了。」「我不管那一套,我還得睡呢。」說完,他又鑽進被窩大睡去了。樓只得一人去見首長,還得為聶紺弩找一番託詞。
1962年,楊振寧與父母在日內瓦見面,當時楊在美國,很少知道中國的實際情形。楊父說新中國使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從前不會做一根針,今天可以製造汽車和飛機,從前常常有水災旱災,動輒死去幾百萬人,今天完全沒有了。從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裡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學。從前......今天......正說得高興,楊母打斷了他的話說:「你不要專講這些。我摸黑起來去買豆腐,排隊站了三個鐘頭,還只能買到兩塊不整齊的,有什麼好?」
最後,是三個無關的段子——
劉家昌曾懷疑李翰祥給他戴了綠帽子,當眾打了李翰祥。有人告之李不可能偷他的老婆,說了半天,劉若有所悟,但最後大聲說:「但是,但是,我不是王八,這怎麼成?我已經招待記者,當眾宣布我是王八了!」
陳其美曾向光復會的陶成章提出要分用其從南洋帶回的華僑捐款,陶予以拒絕,並說:「你好嫖妓,上海盡有夠你用的錢,我的錢要給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供你嫖妓之用。」
郁達夫多次逛衚衕,方法是一條衚衕、一個班子的慢慢看,先點若干班子的名,然後挑一個姑娘到她屋子裡坐坐,或者一個也不挑。有一次,他對一個姑娘說:「讓我抱抱吧,我已經有五六個月不親近女人了!」這個姑娘就向他的懷裡坐下去。生活中,我們在說一個人聰明的時候大家會視為誇獎,但說一個人弱智的時候會被指出在罵人不友善,從而覺得對方充滿了攻擊性。而事實上,我們其實並沒有誇獎也沒有辱罵的意思,就是在客觀描述所看到的事實而已。
既然我們承認人天生有膚色、高矮、胖瘦的不同,那為什麼排斥智力有高低的說法呢?因為絕大部分不聰明的人會先入為主的帶著敵意的站在聰明人的對立面,從而忽略了,聰明的反義詞是愚笨,而不是不聰明。
說白了,因為越自卑,越敏感唄。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就事論事。
謝邀。
一個比別人聰明的人,會處於優越的地位併產生優越感。但並非每個人都能處理好優越感,有些人會在優越感之下變得飄飄然,由此帶來的自戀膨脹會讓他們去攻擊或貶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一個聰明但過分自負的人拍拍某個同學的肩膀,不無得意地說:「某某,你這次總算及格了,考了65分,不錯啊!」 那個被貶低的同學當然會心懷怨恨。我們可以猜測,這個自負的聰明者無形中得罪了很多人,也許時間長了,他會發現周圍沒有了朋友。
當一個人自戀膨脹時,他/她在陶醉於自我的同時,又會特別脆弱和易怒。比如,一個有錢有勢的自戀女人走在街上,僅僅是因為一個同村的婦女沒有主動跟她打招呼,她就勃然大怒,指責對方看不起她。
這樣看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論斷是成立的。由於聰明(或某些其他的優勢)帶來的自戀膨脹,讓人陶醉於自己而看不起別人,喪失了相互尊重的人際規則,失去了聽從不同意見的機會。更優越的感覺讓他們放鬆了自我約束,容易放縱願望(包括攻擊的願望)的滿足,由此也會種下禍根。同時,他們會經不起略微的自戀挫折,心裡充滿了各種戾氣。所以,只有自尊穩定的人,才能更好的享受成功。
克服自戀膨脹的途徑是去擁有平常心。要明白人只是蒼海一粟,所謂的「偉大的」、「某某家」永遠只能屬於極少數天賦異稟且極其幸運的人,所以慢慢地去轉化自戀幻想,做你可以達成的自己。有了平常心,才能去尊重別人,這將會開啟一段健康的關係並從中獲益。有了平常心,更能提醒自己慎獨慎微,而不會被慾望沖昏了頭腦。
所以,一個擁有平常心的聰明者、領導、有錢人是可貴的,這些人必然是心理健康的人,他們已經克服了自戀的困擾,走上了建設性自我實現的道路。這些人是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現實生活中總是太多那些自戀膨脹的聰明者、領導或富人,這些人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過於自負,無形中傷害了別人,讓周圍人敬而遠之。如果他們無法克服自戀膨脹,也許最終會摔得很慘。換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攻擊性和戾氣絕非聰明人所獨有,在庸人之中也非常常見,甚至更常見。
人是多種多樣的,難免會有矛盾。當不同的人之間有矛盾時,
一部分人會盡量迴避矛盾,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他們是「鴿派」的,這裡暫且不表。
另一部分人,會對著矛盾迎面而上,他們是「鷹派」的,凡事就要爭個對錯。
「鴿派」和「鷹派」並無優劣之分,但攻擊性和戾氣,大約就在「鷹派」的人中產生。
請允許我粗暴地把「鷹派」的人分成三類:聰明人,有自知之明的庸人,沒有自知之明的庸人。
攻擊性,就像力一樣,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人劍拔弩張地區攻擊另一個人,如果另一個人不領情,不回應,自然就打不起來。只有另一個人回應了,大家才能打起來。
聰明人和聰明人在意見相左需要交流時,其實很少帶有攻擊性和戾氣。因為他們互相都清楚,大家都是講道理、遵守規則的人,攻擊對手並不會讓你在道理上佔上風,還容易失去風度;
他們的交流,是辯論式的和平交流,場面激烈,但並不帶戾氣。
但對庸人來說,可能就不太一樣了。他們未必具備以理服人的能力,所以要靠一點「盤外招」,而盤外招的使用,幾乎無法完全避免戾氣的產生。
對於有自知之明的庸人來說,他們知道自己和聰明人的差距,所以在和聰明人交流時,還會謙卑一點。盡量不去攻擊他們。但是對於和自己差不多的庸人,他們遵從的是庸人世界的規則:既然道理說不清,那麼,誰的聲音大、拳頭硬,就能取勝。這就是戾氣的來源。
而對於沒有自知之明的庸人來說呢,世界上沒有什麼是需要尊重的,反正人人都平等嘛!
於是,無論遇到誰,他們都光著膀子,戰之為快!
- 對於聰明人來說,是 2 條藍線,1 條紅線;
- 對於有自知之明的庸人來說,是 1 條藍線,2 條紅線;
- 對於沒有自知之明的庸人來說,則是 3 條紅線;
所以,為什麼有時聰明的人讓人感覺有攻擊性和戾氣?
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是「鷹派」作風的聰明人,並且,長期處在了一個由大量沒有自知之明的庸人組成的圈子中,因此,不得不保持自己的稜角。
【完】我想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在我們要討論一個問題之前,首先一定要確定語境。
什麼是語境?
通俗說就是語言環境,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如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與語詞使用有關的都是語境因素。
經典的例證是魯迅先生說《紅樓夢》:
「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也許你眼中的聰明人,在我眼中就是個白痴。
也許我眼中的聰明人,在你眼中純粹是懦夫。
所以,若是題主和眾多熱心回答的答主們對聰明人的定義和解讀完全不一致,那麼在語境不同的情況下,所有討論都毫無意義。
那麼針對題主的問題:
以我淺薄的見解,應該是——【自作聰明的人】,戾氣往往針對大眾;【聰明的人】,戾氣往往針對自己;【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沒有戾氣。
這既代表三類人,也可以是人生的三個階段。
先說自作聰明的人,
相比普通大眾,他們可能更早遭受過一些挫折,懂得了一些規律,切身體會到了社會的不公平卻又深感無能為力。
於是一切都激起了他們深深的怒氣。
把憎恨投向周圍,恨出身不好,恨環境烏煙瘴氣,恨規則不夠公平,最恨身邊的「蠢貨」還深深蒙在鼓裡。
透過他的言語和文字,時時刻刻能體會到那種深深的恨鐵不成鋼的戾氣。
「我自己已經在掙扎著逃離著這個萬惡的環境,而你們這些人還在渾渾噩噩度日子,真是愚蠢的無可救藥。」
相比自作聰明的人,他們至少已經懂得: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拯救,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拯救。而過好自己的一生已經足夠困難。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我懂得的道理,不需要逼別人懂。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沒有責任幫別人做。
而對於【文人相輕】,對於【恨鐵不成鋼】,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已經寫的再清楚不過: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從他們的答案里,多是對於自己碌碌無為的深切悔恨,多是以自己的經歷和見解給大家留下注解,但已經看不到對環境,對他人絲毫的強求。
「如果環境已經無法改變,只有先適應規則、利用規則、打破規則,最後再創造規則。真正需要苛求的,是自己。」
最後是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
相比聰明的人,他們擁有的是歲月的積澱和沉穩的內心。
很多事情,不是對這個世界妥協,而是已經做了足夠的改變,剩下的事情,要留給後人繼續努力。
他人已經影響不了自己,而自己卻在無形中影響著周圍的人。
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戾氣。
儒雅,而非懦弱;寡言,而非無知。
他們,才是社會正能量的源泉。
不假裝聰明,不掩飾無知,不妄圖拯救蒼生,不放棄修鍊自己,自然會於無形中擁有感染力。
別人看你戾氣不戾氣,任由它去。
因為處事的思維方法如圖所示。。看完後我也覺得聰明人還真是有攻擊性呢。。
很多年前,在學《論語》時,我曾經奇怪孔子為什麼這麼安排句子的邏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個講學習,一個講朋友來訪,一個講交流的態度,似乎三件事並不相關。但我現在才明白,孔子的境界實在是很高,這三個詞:說乎,樂乎,君子乎,全是正面且積極的,說明其實孔子很細心地體察到了,在現實生活中這三件事可能是正好相反的:學而時習之,不亦煩躁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煩躁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非常煩躁乎?是的,這三句的隱藏邏輯聯繫,其實就是題目中描述的聰明人的戾氣。試想,一個人背了半天書,煩躁,朋友又來訪,打擾功課,更加煩躁,和朋友交流了半天朋友聽不懂你說的高談闊論,煩躁 max,哪怕沒有破口大罵,也會冷嘲熱諷,自然而然就充滿了攻擊性,而這些現象只會發生在「聰明」的讀書人身上。
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本身就是枯燥的,朋友來訪本身也並不都是愉快的,而人不知的交流更可能會讓人充滿吐槽的慾望。這三點,基本上概括了所有讀書人的煩躁和戾氣根源。孔子一個說乎,一個樂乎,一個君子乎,將三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化為一種境界:為有機會學習而快樂,為朋友來訪而感動,做一個能夠真誠交流的君子。我今天充分懷疑,孔子這些話是說給當年自己那些不可一世的天才學生(尤其是子貢)的遠古雞湯。這些天才學生們想必經常和老師抱怨:啊啊啊!老師我受不了啦!學習太累啦!社交太煩啦!為什麼世界充滿傻逼啊!孔子則笑呵呵地回應他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聰明,的確應該是一種境界。很簡單啊。
試想一下,如果全世界在世的諾貝爾獎理工類獲得者都聚在一起舉辦舞會,同個領域或不同領域內的三三兩兩舉著酒杯圍在一起談話,發表他們各自領域內的一些想法。
如果我在現場,就算他們都沒有注意到我,就算現場輕音樂環繞,環境幽雅,我也會如坐針氈甚感壓迫,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冒出一身冷汗的。
說白了就是我自己自卑+緊張,覺得自己在他們面前無知暴露的一覽無餘,然而對方其實並沒有做任何冒犯我的事。
如果換個環境,是一些電視記者編導和其他媒體從業人員的聚會,我也是如魚得水淡定無比的。
等你和他一樣聰明的時候,你就不覺得他具有攻擊性了。推薦閱讀:
※突然有了奮鬥目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壓制在富二代面前的自卑?
※有哪些東西是你讀大學以後才懂的?
※三十歲的單身男人該如何尋找自身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