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克服優柔寡斷的同時而又能做出理性的決定?

我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會聽取各方面意見,不管是升學、擇業、購物……而且多半是靠直覺覺得:這個學校好,這個單位不錯,這個東西可以買……考慮很久卻並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決定。請問如何克服,有效率的做出正確決定。


轉:怎麼克服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的反義詞有:當機立斷,果斷決絕,成熟練達,殺伐決斷,運籌帷幄,處變不驚;優柔寡斷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來源於經驗的積累,你只有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有自信心,才會克服掉優柔寡斷的性格。


  經驗的取得有許多種:

  一、借鑒: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那就要加強學習,取眾家之長,克已之短。

  二、探索:事前經過周密細緻的考慮,編寫出對某一件事情的實施計劃,找人論證一下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聽取別人的意見修改完善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之前的考慮不叫前怕狼後怕虎,而應該叫做慎重。

  三、總結:一件事情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地回過頭來總結,只有善於總結的人,只有善於找出自己不足的人,才會逐漸成長,追求完美的人是善於總結的人。

  四、自信:古話說得好: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人類的面前沒有跨不過的鴻溝,沒有越不過的海洋。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是客觀存在,只有正視它,才能克服它,在困難面前失掉自信就會失掉機會,因為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況且成功與失敗的概率是各佔一半呢。

  處事優柔寡斷是人的性格和思維判斷不確定造成的。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和靈魂,克服不應有的雜念和膽怯心理,保持清晰的思維和觀察力,堅強勇敢,持之以恆,就不會這樣了。優柔寡斷跟什麼有關?可能是一種過於謹慎的心理造成的。太過於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在生活、工作、環境和生命過程中鼓勵果斷和魄力,它基於人的全面的素質和能力。在行動中的具體表現是:始終貫穿於理性指導下的激情與活力!細節就是人的主動過程,由此獲得預期結果也在情理之中。竊以為影響這個過程通順並使結果的可能無效,關鍵因素與「過度」思考和優柔寡斷密不可分。

  克服只想不動和優柔寡斷的辦法是有的,操作也很簡單,作有心人即可。

  1.自我評估和充分地自我認知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2.融入環境並見多識廣是培養魄力和能力的惟一途徑。

  3.學會篩選和快速決策是人的靈活機敏必修必備課程。

  4.挖掘潛能和與時俱進是人的底蘊和表述之必需要點。

  5.自信自強和克服惰性是確保成效和善果的關鍵軟體。

  6.心胸博大和懂得取捨是提升果敢迴避雜念標準秘方。

  7.遇事冷靜加積極思考是衡量人的綜合素質的試金石。

  8.勤於總結和善於改惡使人堅強營養均衡並廣獲助力。

  要改變就要有及時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果斷,做了就不後悔,後悔就不做;其次是在處事時所作的考慮要周全,但不是瑣碎而瞻前顧後,縮首畏尾。不要有太多顧慮,即使錯了,也是對你的一次幫助,怕什麼?沒有失敗,哪來成功!

  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人上街要買台電視機,由於價錢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覆比較,反覆動搖。結果跑了許多家商店,去了許多次,就是決定不下來。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處理問題時所表現的這種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心理現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現。

  為什麼有些人遇事易反反覆復、優柔寡斷?這主要是因為:

  1.認識障礙: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使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併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只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優柔寡斷多發生在青年人身上,這是因為青年人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2.情緒刺激: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便產生消極的條件反射,踟躕不已。

  3.性格特徵:一般說來,優柔寡斷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徵: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

  4.缺乏訓練:這種人從小在倍受溺愛的家庭中和基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

  另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只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怎樣克服這種遇事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毛病呢?

  1.自強自立:容易優柔寡斷的人多缺乏很強的獨立性,他們遇事總喜歡依賴別人,讓別人幫自己拿主意。所以當遇到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的時候,就顯得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所以,培養良好的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意志力,培養自己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

  2.決定取捨:不要既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既覺得這個好,又認為那個也不差。要敢於做出取捨。在保持自己原則的同時,不要太過追求完美,而要勇於面對,決定取捨。

  3.有膽有識:心理學認為,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的相關。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4.主動思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會自己主動思維,不要想著靠別人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和進步。當你遇到一件你難以取捨的事情的時候,先不要盲 目衝動的做決定,也不要等著別人來教你怎麼做,要自己冷靜的思考、分析,然後自己去做決定,這樣多多練習自己主動思考,會讓你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不再優 柔寡斷。

  5.遇事冷靜:排除外界干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志。

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跟著第六感走,不管對或錯,成功或失敗都不用後悔,至少你努力過!

  一切都過去的! 拿起你的魄力挑戰未來,沒什麼大不了的!


再碰到優柔寡斷的時候記住這一句話:

就是要用試一試的心態去做選擇

生活中,大多數的兩個選擇之所以讓你糾結,是因為它們差不多,既然差不多,無論你最終選擇哪個,效果也是差不多。何況人的主觀能動性會使人在選擇作出後,不斷地進行行為調整,以使事件發展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達成目標。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當你再遇到糾結的事情,與其在選擇糾結中浪費時間,不如用試一試的心態,選擇自己內心更為中意的一項,甚至隨機去選,看看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往往結果都好於你所擔心的預期。當然人生中需要審慎考慮的重大決定除外。


作者:王奕
鏈接:當你進退兩難的時候如何做出決定? - 王奕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你應該知道:現在你21或22歲,做了一些決定後,一下子,你就70歲了。——桑頓。


正值填高考志願的時候看了一本書,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按照書中教的方法指導弟弟如何選學校和填自願。人的一生要做出無數決定,但真正影響命運方向的只有那麼幾個,填高考志願就是其中一個。想想自己當年因為賭氣,因為怕麻煩,因為感性,因為沒主見隨便作出的一個決定,其產生的後果用朋友的話說就是「你當年的那個分數,現在居然混成這樣!」也是不勝唏噓,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我能早點讀到這本由管理學和行為組織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寫的《理性掌控工作和生活——做出好決定》,知道如何作出一個好的決定而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那我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我知道如何慎重對待我的人生,慎重作下每一個重大決定而不是全憑經驗、心情、運氣、完全把未來交給命運。往日之事不可追,明日之事尤可改,吸取經驗,我更明白學會如何做出好決定是多麼重要。

一個理性的決策步驟是怎樣的呢?以填報高考志願為例,小明要填報志願了

1)
他給自己想要去的學校列了一系列標準,如:去沿海還是內陸,什麼專業,學校的名氣如何,學費標準等。

2)
他用1-10分給列出的每個標準評分。

3)
通過諮詢老師、查詢資料等確定符合條件的可能要就讀的學校。

4)
了解這些學校的相關信息。

5)
通過各種渠道與在讀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學校的評價、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等相對真實的情況。

6)
如果有條件去參觀校園。

7)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給各學校打分,計算總分後進行排列。

8)
最後得出自己將要就讀的學校。

以上的步驟就被稱為理性決策過程。

「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決策需要邏輯、精細的分析、仔細搜索最充分的資料——而不是憑感覺或經驗——只有這樣,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決策就是你和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

總結理性決策的六個標準步驟:

1)
識別和確定問題

2)
確認決策標準

3)
評估標準

4)
制訂備選方案

5)
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6)
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很奇怪的是,很多人在諸如買手機、買電腦、吃喝玩樂這些其實不會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的事情上會花心思,研究考慮後慎重作出決定。但在學業、工作、選擇伴侶、結婚等重大決策方面卻更願意憑心情、衝動和經驗作出決定。這也許是因為做到理性很難,情況複雜而又信息繁多或者信息缺乏,為了減少付出,避免兩難的權衡,我們便會傾向於依賴經驗、衝動和直覺甚至更方便的「抽籤」來作出決定。


但是很難做到理性並不意味著我們註定每次都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很多人雖然並不了解關於決策的知識,但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不錯,為什麼?這是因為很多情況下,多種選擇都可以接近最優的結果,人們只需要令人滿意的選項就已經足夠了,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令人滿意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在更進一步了解作出好決策的方法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在書中有關於常見決策類型的一系列測試,例如關於你的決策風格是直覺性還是理性型,願意冒風險還是不願意冒風險,是完美主義者還是差不多先生等。知道自己的主要個性傾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了解的也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測試題測試,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其次要了解關於決策中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傾向和錯誤,例如:過度自信、惰性、及時滿足偏差、錨定效應、理解沉迷陳本、熟悉度偏見等,關於每個原則的分析在書中都簡易生動,鞭辟入裡。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過度自信:大多數災難性錯誤的根源

「造成麻煩的,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所知道的事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J·比靈斯」

在書中上一節的測試中我發現自己是一個過度自信的人,事實上70%的人都是過度自信患者,當我們面臨一些事實性問題,對此作出的預判總是趨於樂觀。

「人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表現保持著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他們高估自己的知識儲備,低估風險,高估自己控制事態的能力。」

「研究表明當人們說他們有65%—70%的信心是正確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只有50% 的正確率。而當他們說有100%的把握時,他們只有70%—85%的正確率。」

「智力水平越低和人際關係越差的人越有可能高估自己的表現和能力。顯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知識越是豐富,我們就越不容易表現得過度自信。」

那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過度自信?

1)
對自己的優越感

2)
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命運

3)
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的發生

4)
我們總是傾向於尋找可以鞏固自己決定的信息,無視與之對立的信息

5)
不善客觀評估過去的決定。我們通過記住成功、忘記失敗,有選擇地評估自己過去的決定。

誠然信心是成功的關鍵,但毫無根據的信心只會造成災難。為了避免這種弊病,有以下幾種辦法:

1)
承認自己可能會自大,並尋找自大出現的徵兆。

2)
尋找對立的證據及預測可能會出錯的原因。

3)
尋找旁觀者提供客觀或相反的觀點來了解自己決策中可能出現的盲點。

自己越是專業的事情越不敢自大,更何況不專業的事情,而恰恰很多人對於不專業的事情盲目樂觀,更加自信,這實在是需要警惕的情況呀。


惰性:能拖到明天決不今天做

「即使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裡,你也會被超越。 ——W·羅傑斯」


即時滿足偏差:「活在當下」的騙局

選擇盡情享受當下,然後在將來的某一天面對刷爆的信用卡,肥胖的身材,多病的身體,痛苦迷茫的中年生活,拮据的晚年,這就是「活在當下」的騙局。

我們趨向於享受即時的快樂,避免即時的代價,卻把代價延遲到不可知的未來,「未來的好處離我們越遠,我們就越不珍惜它。」

想要抵抗立即享樂的誘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
設立一個長期的目標,並經常檢查這個目標,轉移被誘惑的注意力。

2)
不僅注意到即使享樂的報酬,也要充分考慮未來會產生的代價。

3)
看看那些以前不考慮未來而現在受苦的人,引以為戒。

理解沉沒成本:承認錯誤,及時止損

要知道過去屬於死神,未來才屬於你,你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只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雖然不保持一致性會顯得浪費,但還是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未來,你要區分,堅持走下去的這條路是正確的還是一條歧途,避免一錯再錯,及時止損。

避免在決策中常犯的錯誤,堅持按照理性的步驟進行決策才會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一個好的決策,誠然

「完善決策技能並不能保證所有的決定都會產生你所希望的結果。良好的決策能力更關注你做決定時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決策最終的結果。你無法控制結果,你只能控制促成那些結果的過程。」

但是,很多名人的成功並不是只靠運氣,吸煙者更容易死於肺癌不是偶然,經常存錢的人在老了之後比那些不存錢的人富有也不是偶然,好的決定不能百分百的保證你的生活會更好,但確實會大大提高你過上理想生活的概率。

你是誰,你將成為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決定,如果我們做決定時掉以輕心,那等於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命運。

你只能控制決策的過程,不能控制決策的結果,但你能學習如何提高決策技能,也就提高了你贏取生活中比賽和戰鬥的概率。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做一個淡定從容的人呢?
如何看待「都一樣」論?
發生矛盾時,第一反應是「怪別人」和第一反應是「怪自己」哪種心態比較正常?
寫東西中英夾雜是什麼心態?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人一分鐘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

TAG:心態 | 做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