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強迫自己不斷學習提升的?
怎麼處理一個長期遠大的任務?
怎麼接受很艱難而你自己又不怎麼喜歡的任務?
不得不去好好完成的任務時,你是如何面對?
【大家多提供方法經驗,請別跑偏成心靈雞湯】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村上春樹
—————————————————經驗就是別墨跡,放開腿就跑,邊跑邊調整步速,控制腳與地面接觸的方法。然後不要專註於跑步,讓雙腿自己奔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恥辱是第二好的。
看過更大的世界後,就再也不甘心留在原地。
不甘心就是動力。1. 一直用sk2的化妝水,覺著真的對痘皮有用,雖然一瓶差不多都上千了。
2. 3000租的房間比之前租的房間貴1000塊,可是自帶衛生間還有大衣櫃,再也不用排隊上廁所,生活舒適度因此高了很多。
3. 在美國自駕游,國家公園開車五個小時都轉不完,天很藍,風輕輕地吹,車裡仨傻妞一路高歌扯著嗓子笑著感慨,這世界真美好
4. 給媽媽回家帶了電動牙刷,媽媽數落我買那玩意兒幹嘛,竟瞎花錢,然後在我的教唆下每天用得特別開心,後來逢人就說這電動牙刷好像還真比手動刷得乾淨
說錢好像很俗氣,但想想有天,一直用著的sk2以後還是別買了,真他媽貴。一直住著月租3500塊的房子住不起了,還是住回2000的吧。自駕游費錢費時間,不如多加點班掙點加班費吧。想給爸媽買點東西,自己都顧不了自己。
如果日子過得要降低一個檔,倒還不如從未擁有。
你說怎麼辦,大山也出了,回不去了,這世界我還是看到了。
再者,
曾經的你每天約飯逛街刷劇聊八卦,日子安逸地像安度晚年。後來發現身邊大把優秀而拚命努力的人,不斷刷新你對成功的定義,畢業後,你夜以繼日投簡歷找工作,那時候覺著自己努力像條狗,看著一些人一路過關斬將輕鬆拿offer,你抬頭哭兩句,說世界不公為啥努力卻沒有回報。
人生已如此艱難,就不要把自己活得那麼諷刺了,能努力的時候拼一下不會死的。
--------------------------------------------------------------------------
關於自律的兩篇回答,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高度自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知乎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 - 知乎
年少的時候,方入初中,班主任饒有興緻的和我們談人生理想。他說:剛在校長辦公室,一位沒考進我們學校的學子的家長在苦苦哀求校長給他孩子一個機會,免去他高昂的擇校費。校長說既然讀書讀不好就別讀了吧,花這麼一大筆錢就不說了,還跑到我跟前受氣,我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啊。後來他們不斷的交涉,哪位家長越說越激動,以至於跪了下來。勾著個頭低聲道,國家提倡九年義務教育,我做不到是我這個當父親的沒本事,但我必須要為孩子爭取一個機會。我這一輩子在黃土地里待夠了,我不想我的孩子繼續這樣沒出息的在家干著農活,把上好的十來歲的時光埋在了幾畝田地里。孩子一個小學文化出身,以後難避有個什麼困難找同學幫忙,一堆小學同學只會說我幫你種幾畝地吧,我幫你收稻子吧,就單單只拘在這裡了,還能怎麼樣。可進了城就不一樣了,認識更優質的同學,以後出來找個同學幫忙也能做的更多,校長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校長聽後,給免了3000擇校費。
班主任到底只是說了這麼一點點東西,沒有往開了說。可能因為我們太年少了,說太多也不上心體會不了。今天看到這個題目我才意識到班主任的意思。我們來到世上,選擇不了身世,選擇不了性別,選擇不了地位,但我們可以選擇優秀。我知道強迫自己勉力為之做一件事是很困難的,求中而得下,但我們總要有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給自己一個難度低一點的level,這個level可以簡單,但一定要優秀。看楚辭漢賦的時候,確實無趣,而且生僻字繁多要經常查註解,讀不了幾下子就拉倒了。為了增添趣味,退而求其次,先是去看楚辭的推演,看屈原的生平故事,順著這條道往下摸,又看到楚辭之後新文體漢賦的起初,開始了解宋玉的生平,於是就知道了枚乘張衡,明白了漢賦有大賦小賦七賦騷體之別,如此一條線摸下去,就開始深入楚辭漢賦了。所以,當我靜不下來好好看書的時候,我會尋找一個低一級且優秀的有趣點,並以此為破口循序漸進。
人們在做尋求進步的時候,可能一開始定的起點比較高,所以前進的有點困難,收效也甚微,看不到明顯的進步。此時,我們可以定下一個小的點,但它一定要是優秀的,優秀意味著更廣大的平台,更優秀的選擇。小的起點帶來的是明顯感到自身進步的成就感,如此一來就會有繼續深入的念頭。我了解到屈原枚乘楚辭漢賦等等的歷史背景故事後,這些故事會指引著我去看更大的故事,而這是優秀帶給你更優秀的選擇,更廣大的平台。
我練行書完全是無意識的,先是無意看了看鋼筆,發現鋼筆有明尖暗尖,有美工筆,還分24K金夾,銀夾的,有真空吸墨的,按鈕上墨的,活塞吸墨的。然後又去研習了一下書帖碑文,看過了一些些名家的書法字體。然後便開始了練字之路,雖然字現在也很渣。可能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是想說,選擇一個優秀低一點的起點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開始直接讓我練字,我絕對會拉倒不幹,想著這麼附庸風雅的事我怎麼會去做,然而當我從另一個點去慢慢去了解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淪陷進去了,貌似寫字是水到渠成一樣。
當我們學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試一試選一個低一點的,容易獲得成就感的事情去做,慢慢的融入到這件事情中,你就會發現,原來做這件事已經不是我逼自己去做而是我自發的想去做了。總之不管你做什麼,你務必要選擇優秀,優秀才能帶給你更優秀的選擇。雖然它不是最好,但它已經足夠你為之努力奮鬥了。
-
入了社會,進了職場,你會發現「學習,成本最低」。
不學習,出了紕漏,成本高到嚇死人。
-過去是一種恐懼,怕沒有能力養家。
現在是一種饑渴,覺得青春已去,有那麼多好書還沒讀過,有那麼多知識還沒學到。人之將老,急欲在頭腦尚且清晰有力時,多學一些,多懂一點。朝聞道,夕可死。然而生有盡頭,知識無涯,後半生恐怕是「欲塹難填」了。
在兩種心態都沒有的時候,確實浪費了很多人生呀。
牛逼吹出去了做不到就搞笑了。。。
初中到高中前,整個人都是廢物,昏昏顛顛,每天抱著電腦和手機,肥的買不到褲子。班上念不出幾個人的名字,成績是年級倒數第一。放假就呆在房間里上網,黎明才睡,正午起床。偶爾一次出門,看人影都是重的。
一直到高二,和堂姐出門。她初中同學在附近的工廠做工,沒有高中文憑,每月1500包住,寢室狹小潮濕,工廠工作非常機械化,她不滿18臉色蠟黃,卻說已經很好。本來一直不喜歡學校,那時忽然間想上大學。
但還只有一年時間,哪裡夠,高考果然失敗。
那時父母還以為我考上了,他們和我分居已有5年,打來電話詢問,我不敢說。坐在地上看各種學校的錄取線,還是收拾東西準備去復讀。
老爸果然非常生氣,老媽安慰我準備給錢讓我開個店打發下半輩子,但還是堅持去復讀。選好學校,老爸送到後就沒下過車,老媽交錢提東西到寢室後也轉身走了。那時同寢也陸續到了幾個,上午沒事,下午因為行李被搬動了一下而勃然大怒,吵完架後就是嚎啕大哭,莫名其妙哭了整個下午,第二天還想哭。
這個時候,夢就醒了。
在復讀的那一年,就沒見過太陽,早上起來天還是藍的,晚上下自習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從沒寫過那麼多字,手都起了一層繭子。整年情緒波動都很大,動不動就哭(迪士尼的隨便哪部動畫片都能從頭哭到尾你信嗎……)但第一次嘗到學習的快樂,做題目做的超開心。也交到戰友,有了朋友。
第二次高考,成績超了藝術生的一本錄取線20多分,在網上填志願的時候發現清華、北大和浙大都在選擇範圍內,感覺超奇妙。但因為不會填志願,也沒有參加校考,就去了一所綜合大學。
現在快畢業了,準備找正式實習,向著夢想奔跑。
因為喜歡學習的習慣被保留了下來,在大學內讀了幾百本書,專業課全部高分通過。也參加了各種社團和工作室,點了好多奇怪的技能點。認識了好多人,也交到好友。體重也下降了好多好多,加上每周都堅持無氧,再也不會被人叫胖子了。
大學這幾年,有趕作業,趕單子累的倒頭就睡的時候。也有和朋友窩在沙發上難受的打瞌睡的時候。也有站在講台上,對著台下鼓掌的人說老子就是那麼吊炸天的時候。但這些時候和高中前那些灰暗的時候是不一樣的,這時候我才活了過來,明白自己是誰,要做什麼。
大概就是這樣吧,雖然和知乎的各種大牛們沒法比,也不是什麼光彩的回憶,(但至少貼題了……)用龍櫻里的一句話說:知道怎麼才能讓一個人變強大嗎,首先要明白自己有多麼渺小。
(被錄取後才看的龍櫻,看得有感而發,淚流滿面,悔不當初)(對了,我是個妹子)
(減完肥之後還蠻可愛的……)
我經常饒有興味地看著女兒怎樣給自己尋找朋友,發現她和任何年齡的小朋友都能玩得來,於是和她聊。我問:你是怎麼選擇朋友的呢? 她答:我喜歡跟有活力的人一起玩。仔細一看,果然。她玩得最要好的孩子,都是活力四射的。這種孩子,好奇心都十分強烈,正好和我們家娃能對上眼,一拍即合,他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有折騰不完的好玩事兒。她不大看得上某人,也喜歡講「他/她不怎麼有活力。」
娃其實隨了爹娘。
我讓自己保持學習的習慣的重要辦法是跟他們——這些最有活力的人合作。
和最有活力的人在一起,你會覺得——
天地開闊了很多,
人生的可能性多了許多。
會發現在原地踏步多麼沒勁。
會充分體驗到思考+行動的樂趣。
會不斷體驗到全力以赴贏得勝利的快樂。
會覺得踏實負責的人生多麼美好。
現在人過中年,更是如 @劉鑫 的感受一樣,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每天彷彿還沒做什麼事情,沒讀什麼書,就到下午了,而自己還堆著那麼多想讀的書,有那麼多想做的事兒。對知識的渴求似乎比年輕時還甚,這可能是身為中年人的極大幸運,因為我身邊的好多同齡人已經望書生畏了——其實是對思考有強烈的畏懼感,覺得腦子不會用了。
但是,還有好樣的後生啊,看看這樣的讀後感,會不會感嘆後生可畏呢——
夏日炎炎好讀書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作者:WYJ /華中科技大學大一學生
最近抽空仔細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前三章,結合最近二十多天養成的新的習慣,對「習慣」的定義和威力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
本書的核心內容正如周筠老師所說,雖然有個典型的成功學書名,但內容卻大為不同,有些方面甚至背道而馳。比較於信奉卡耐基成功學而產出的國產成功學心靈雞湯,本書的理論闡述多了更多的嚴謹。相比較而言,雖然市面上成功學書籍普遍描繪了我們實際操作方法,看似實用並信手拈來,卻易讓讀者不知為何下手而實際削減執行力,並在本能上讓讀者感到隱隱不適,而本書所描繪的內容以道理為主,輔以案例以及少許的實際方法,雖並非另闢蹊徑的模式,但因道理闡述足夠專業獨到而令人信服。
雖然一開始看到七個習慣的總括並無特別感受,但結合具體內容看待,我才對這些平日司空見慣,人人都掛在嘴邊的習慣有了不同見解。
第一章作者拋開習慣本身,首先闡述了思維定勢對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作者從教育,個人發展,社會大潮等不同方面,並列闡述了思維定勢對未來事態的重要導向作用,許多的例證和思想都激起了我的強烈共鳴,讓我第一次真正地意識到了習慣養成的源頭————思維定勢的重要性。同時,它也剖析了近兩百多年成功學以及個人成長的誤區,讓我的思想也發生了質的轉變,開始注意唯「個人魅力」導向對人生的誤區,現在的重中之重是注意培養和增強個人品質。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根本上都可以說是源頭上思維定勢導致的,屢治不愈的原因也是因為平時解決的思路和方式治標不治本。第一章給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勢在從今往後應如何培養與改造。
第二章則是將我關於習慣的觀點過濾與精鍊了一番。其中對成熟模式階段的劃分與定義(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讓我對目前自我的生活、情感與自理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認識,明白了自己雖在成長,但依然差的很遠,切不可沾沾自喜。產出與產能的效能平衡讓我改正了學習方式,在短期內成效取得了一些改觀,我還需要繼續保持觀望與實踐來不斷改造自己的學習方式,讓自己能夠在知識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不被時代拋棄,而是成為浪潮之巔。
近期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藉助科學方式每天堅持300單詞、5句精聽和2篇閱讀的英語學習方式,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天沒有間斷。如果一天沒有完成任務,內心總是不適,而任務完成起來也沒有一絲強迫的意願,這大概就是習慣養成的表現吧。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充分運用書中的原理,養成更多良好的習慣,並將其積累組合,真正做到學為所用。
==================
另外,我寫知乎問答的時候,它們都陪著我呢,真抱歉,書櫃里沒它們的地兒了——
看完變大神第二部。耗盡我全身功力,鍵盤上全是血。
在我的回答「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里,給大家提供了一套方案。但很多人私信我,說自己不知道怎麼長期堅持下去。作為一個曾經毫無上進心,被家人稱為爛泥扶不上牆的少年,跟朋友聊天只是一個嗯,連加個句號都嫌累的超級懶骨頭,照樣能奮進,相信你也能做到。
信息量比較大,請好好消化。
關於理念:強大的內心可以自我治療。這就是為什麼要讀理念。有些事,就是心病。
關於方法:效果顯著。可若是不明白理念,哪天還得打回原形。如果你覺得自己懂的不少,可以直接去看方法。
認知自我:
自我認知是一個極關鍵的東西,他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認知自我分為兩個層面:
一.了解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
人類靠釋放多巴胺,來建立一個獎賞系統。比如,吃,喝,勝利,性。這都是我們生存的基礎。雖然說要穩定獲取這些資源需要長期的奮鬥,但人們還是只顧著眼前的快樂。學習,奮鬥,這是個長期獲取的途徑,但因為沒有直觀的感受,大腦會判定這事沒意思,不值得獎賞。這和我們便捷的獲取途徑有關,吃喝(長期不缺)勝利(天天遊戲更直觀)性(毛片具有不間斷的刺激性)。所以人類很難選擇長期獲取快樂的生活方式。
(人類更喜歡眼前的快樂)
人類愛捷徑,這本是個好事。只是一般人走的不是捷徑,走的是邪門歪道罷了。真正的捷徑是通過最便利的方法讓你達到效果。神經心理學家Stanislas Dehaene提過一個叫神經再利用的東西,意思就是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時,不是要適應它,而是改造成適合自己的模式。至於邪門歪道嘛,是個人認知出現了問題。你給自己的大腦編了故事,才會相信那麼無稽的東西。
(人類都喜歡走捷徑)
人類的識別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地方都在使用一個區域,並非人們所想像的人類的大腦極其厲害,什麼都可以做。也許所有人類的大腦加起來可以這麼說,然而對於個人並非如此。有個研究證實過這個觀點(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94140),而生物社會學的著作里也提及了生物進化過程中是靠犧牲其他部分來構造新功能,我們想要有翅膀?好吧。那肯定沒胳膊。
(大腦資源是有限的,面部識別和閱讀能力呈相關,少看點電視節目吧孩子,別看傻了。)
在認知問題上,大腦還會出現偏見性選擇。也就是說,你會過濾掉你不喜歡的信息,觀點,甚至避開某個文字。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較為傳統的人搞不了藝術。藝術過於大膽,他們的大腦中會避開比較大膽的思想和辭彙。1979年,明尼蘇達州大學的Mark Snyder和Nancy Cantor做過一次實驗,證實了該問題。所以如果一個人要去學習,至少要認為學習是好的,否則你會避開。同理,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不好,也會避開自己。
(避開討厭的事是人類的天性)
此處小結:
正如喵星人所說,愚蠢的人類!跪下吧!
我常常跟人說,別看成功學,別看知乎誰誰誰怎麼有錢,更別看別人的成功史。越是看這種東西越是容易失敗,你的思維形成了一種觀念,這種人很完美,這種人優秀,被外星人改造了基因,他們擁有強大的意志力,而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怎麼會那麼沒有上進心。我跟你說,他們不比你強大。你經歷過的東西他們都經歷過,你所受的折磨,這幫人都受過,你犯過的錯誤,他們一個都不會少。他們的大腦和你一樣,也會受誘惑,也會想走捷徑,有局限,會逃避。
而他們的成功源自於,正視問題,不會責怪自己,知道這就是生活,和自己達成和解,才能快樂的走下去。
卡片:
二.找到我們的內心
一個人要解決自身問題,就得真誠的面對自己。做不到這個,也就是說你其實在騙自己玩。而且這個遊戲玩的越久越危險,你等於給自己的大腦編了個故事,越走腦洞越大。一旦這故事出現和現實對立的地方,人就會異常痛苦。這就為什麼大多數人面對模糊問題時,還要站隊,還要非此即彼,或者說出一套自己的理由,因為人類的大腦天生討厭矛盾,矛盾讓人類焦慮。
但問題的關鍵是,如果你是在騙自己玩,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真實的,而現實讓你不得不覺得真實。這就讓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出現無法調和的矛盾。此時人的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打開了一個逃避機制,因為總是這樣大腦它老人家受不了,感覺要崩潰了。這時的你就走向了一條不歸路,用一切逃避的方式面對生活,懶,信邪門歪道,得過且過,能拖就拖,愛幻想。
成功的人是努力的人?是的。但沒有那麼簡單。根據馬斯洛說,自我實現者能夠客觀的審視環境,認知自己和世界的客觀關係。而有的人則是按自己的願望來看待世界,一旦願望和現實無法統一,這種人就會焦慮,憤怒,恐懼。他很含蓄的說,這種人叫心理不健康患者。說白了就是我前面所指的,一個自我欺騙者,腦洞專家,一旦感受到現實和他腦袋裡的東西發生衝突就開啟逃避機制。
焦慮,恐懼,憤怒,抑鬱都是自我欺騙者的生理反應。畢竟逃避機制不是萬能的,我們的大腦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它很難過,很煩,為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感到寒心。只是人的思想行為和大腦活動是分開的,所以自我欺騙者還是可以繼續騙自己玩,在焦慮中拖延,在抑鬱中騙自己明天起床好好讀書。你知道焦慮,恐懼,憤怒什麼意思嗎?那是大腦在自救,在提醒你該吃藥了。
榮格說「逃避產生了一種內心的習慣,使人以為可以靠幻想過日子。」這個幻想具體所指就是自我欺騙者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說,這種人以為不去努力,也能好好過日子。忽視了努力本身的價值,以及努力帶來的身心愉悅。表現極端的開始尋找一些歪門邪道的方法,比如每天燒香,賭博,傳銷,參加各種安利大會。比較輕的患者就是以為自己有夢想就能成功。而這個代價很簡單,只要以為有就行了。以為夢想跟他爹一樣,會背著他往前走。(越是美好的詞,你付出的代價就越高)
此處小結:
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怎樣面對客觀世界。知道為了目標,你要付出什麼代價,而別人跟你一樣,也會付出這樣的代價。這是每個人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很多人看了成功人士的神一般的經歷,覺得自己不行,別人都是大神,自己是傻逼。實際上你不比他們差。你只是不願意做自己,你願意做的那個人,是你從書上,電影里看到的虛構的神。在他們面前,你覺得做自己很丟人,他們浪漫,牛逼,愛思考。而他們的成功,也不過只是做了自己。
卡片:
在這裡我說句鼓勵的話。沒有任何誇張成分,完全是生命的真理,這是我用作死的一生為大家換來的:「努力比逃避要快樂的多」。
改造自我:
一:別讓大腦玩了你
想要感受到學習帶來的長期快樂。還是靠自我認知,這事沒有藥物可救。更可悲的是,大腦並沒有進化出自動調控適可而止的能力。因為這種進化完全沒有必要,大腦已經進化出了讓你分辨好壞的思維能力。它不會幹多餘的事情。
1.強化自我意識
多巴胺長期獎勵(學習,奮鬥)怎麼建立呢。只有一個正確方式。強化自我意識。而像一邊擼管一邊學習這種方式是沒用的。大腦不會因此形成一個行為偏好,你只會越來越愛擼管,學渣還是學渣。所以你只能對大腦進行說服教育,讓它認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大大的好事。
例如你可以每天告訴自己,學習後,走向人生巔峰(大把的交配機會),引起所有人的佩服(真正的生活贏家),永遠吃不完的美食(讓食慾達到最大的滿足,永遠不會忍受飢餓)。不過這樣的事除了去想,還有別的辦法嗎?有。我給大家用圖說明。
假設一千公里之外有1000萬,而路上充滿了誘惑和困難,你很難走到。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路太遠,你害怕。
但是。如果是這樣呢?你還會受誘惑嗎?很明顯不會了對吧。
所以處理方法如下:
簡介:
第一步:你可以買一個玻璃罐,找一些球體,上面畫上錢數。
第二步:核算你努力後將來會得到多少報酬。
第三步:核算後估算現階段努力的回報。
第四步:努力一階段後,將代表金錢的球體或珠子放到罐子里。
其他:當然你也可以再加上別的元素,比如對象,現在以你的身份能找到什麼水平的,然後在球體上貼上類似的照片,相信你肯定想努力把更漂亮的換進去。
備註:這個設計就是將長期獎勵轉換成可以看見的模式。玻璃罐的大小和球體的選擇很重要,要讓自己知道,一步步的在往目標前進。我的建議是,玻璃灌可以裝20個球。
2.和自己和解
我記得一個新聞。說的是手淫青年的故事。這位小青年,多年擼管,一天N次。曾經外出打工,可是打工怎麼能好好擼管呢。於是回到家裡,進行專職擼管。後來記者來採訪,只看到這位同學站在走廊上,罵自己變態,用右手甩著鐵欄杆:「我要廢了我這隻手!」然而毫無卵用。因為愧疚感,自責,不會讓你戒掉壞毛病。反而會加深這種狀況。
原理就是——自責會讓大腦逃避痛苦,逃避會更傾向於獲取多巴胺短期獎賞滿足自我,獲取短期快樂導致更加自責,更加自責導致逃避的更深,然後就更傾向於獲取短期的快樂。沒錯,這就是個死循環,而且病情會越來越重。這就需要你和自己和解。
這樣看來,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和自己達成和解。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弱點,都會犯錯,都有矛盾和痛苦的時候。哪怕這個人站在神壇,他也和你一樣,經歷過你的那些痛苦,陷入自責和迷茫。只不過這個人原諒了自己,走了出來。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我們家遺傳性的抑鬱症。我的兩位親人,一個表親一個直系,都是自殺而死,他們都很富有,就是不想活了。我母親有一年差點沒救活,我哥哥有次製作炸藥包要炸死自己。我姐姐搶救的時候我看了她一夜,我自己也喝過敵敵畏,吞服過安眠藥。告訴你我們家人的特徵,埋怨自己。恨自己。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怎麼會是個這樣的人!
現在,我過的很開心,希望每天都有事做。雖然現在並不富有,也痛失所愛。我就是想,我已經夠可憐了,我不能指望別人寬恕我,我應該寬恕我自己。我是個混蛋?是的。曾經是的,我原諒了那個自己,那時候他不懂事,家人也沒有足夠的關心,我不再恨他,我還要感激他的堅強,我現在活著正是他當年的勇氣。
(唉呀媽呀,是不是寫太傷感了,那什麼。。主要是幫助大家理解,作了一輩子死,必須給大家換來點真東西,妥妥的人生體驗家。)
3.自滿的遊戲
人不要自滿,並不是出於品格來評判。而是說這也是個多巴胺陷阱。讓你覺得,哎喲,我乾的不賴,我這裡做的不錯,我今天拿了好成績,這個時候大腦就會判定你這事沒啥重要性了。行,到此為止吧。反之,如果你喜歡玩網路有戲就該知道,一旦達到你所滿足的水平,一旦你覺得我玩的真好,就是你不玩的時候。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從內心裡認識到,自己才剛剛開始,剛懂一些,還需要學習。是出自內心的謙虛。但我也不建議你抱著老子要走到最巔峰這種心態。我建議你只尋找上一級難度,在你的上一級面前謙虛,一步一步走,認識到眼前問題的難度,一個一個攻克。既感到有成就感,又能馬上進入下一個目標,因為你知道這個目標馬上就能實現(人只顧眼前的快樂)。
(我比較反對長期規劃,只有一個人真正懂得自律,在生活中實踐出符合實際的路線時,才有必要做這種規劃)
示圖:
二:學習就是最佳的捷徑
人們都愛走捷徑,而且走的非常好,這是人類的偉大智慧。社會也是這樣,也在走捷徑,它畢竟也是人參與的。為了能讓社會進步的更快,現代大學發明了,現代知識體系建立了。對,這就是天才們乾的事,他給所有人提供了一個捷徑,而且是目前為止最快的捷徑。
國家通過大學不停的向社會輸出人才,個人憑著努力,一個個都走向了中產,資本階級。過去的人想要奮鬥到社會中上層,是各種鑽空子和嘔心瀝血,而且概率低到爆棚。科舉雖然是個不錯的制度,可看看清朝就知道每年平均下來不過200來個人,想想我國現在每天奔向中產以上水平的大學生也絕不會指這麼多的數。所以,你還要不好好學習嗎?這可是最快的捷徑。
有一句話說的好。當一個智能產品被普及以後就沒人再叫它智能產品了。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智能這個詞將來也會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徹底消失。學習也是一樣,時間一久就被人忽視了重要性。過去求學很糟心,花重金請老師那都富二代乾的事,農村的讀個私塾,有的連私塾都讀不上,女性更別提了。到晚晴想學點現代文化都得跑國外。
十九世紀現代大學概念提出之前,求學的門檻也是比較高的。而且和職業掛不上鉤,總的來說,那時候的大學不是服務現代社會,學習的東西也沒有專業性,就是說,你出去工作用不上。可以說,主要服務兩種人,貴族的下一代(含禮儀),專門搞學術研究的。然而大學到了現在,除了最底層的人,誰都可以去上,就算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學生,也可以短時間內培養就業技能。
現在一個人就是不讀大學,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向社會上層。網上那麼多公開課,收費課,數不勝數。書的價格廉價到慘不忍睹。過去都是手抄本,私人藏書都是在貴族的書房裡。你普通人想找本書來看看都難。而現在隨著工業的進步,書本的價格低到乞丐三伸手。互聯網帶來的革命更不用說了,廉價的電子書,免費的知識,快捷的獲取方法。那麼牛逼,可是你卻不懂珍惜。
此段結語:
通過努力學習,就是世界上最快的上升捷徑,最起碼,就現在的社會,對絕大多數人是這樣。別說什麼某某靠著姿色當上了什麼什麼總裁。那付出的代價和辛苦,比學習多的多。作為一個黑暗人士,我對這方面有十足的把握,學習都學不進去的人,根本幹不了這活。
調整心態小貼士:
每當你看著別人莫名富起來的時候,想想這樣的人有幾個,按他那條路子走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有他一個?說白了,特例,也就是說,這些人比你付出的代價,多的多,才有那麼一個出頭的,其實是蠻笨的。
三: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人類不能自大。首先要明白我們的大腦有它的局限。在一部分上用功,在別的地方上就會差一些。如果有幾個特別突出的優勢,那麼必然存在幾個極其大的缺陷。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人和其他動物一起,都是靠犧牲一部分來完成另一部分,所以一個人的選擇,相當重要。只去專註做一件事,沉下心來,你會追上所有人,他們跑的也並不快。
關於我熬夜我沒事,我天生能熬這種心態,最好別有。這也是對大腦功能的自大。也許睡眠不佳不會影響一個被迫做重複工作的勞工,或消遣。但是會影響一個上升期,並且處在自由狀態的人。PanSci上的一篇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人會造成自控力差,更容易在工作中刷網頁。那什麼叫睡眠不足呢。少於七個半小時就叫睡眠不足。不過我建議大家八到九個小時。
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浪費大把的時間在無聊的節目,刷朋友中。那麼大的信息量,大腦根本沒有資源處理其他事情。有些人覺得這是放鬆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不過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做這事更消耗腦力,你正在把自己變成傻子。這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越去做這些事情,越影響睡眠,睡眠越差,越去做這些事情。所以調整睡眠,是第一大事。
(人的大腦有自動過濾沒用信息的能力。然而如果不停的刷朋友圈,大腦會誤判此事更為重要,接收的信息更為重要,從而導致熬夜,看書記不住東西,狗血新聞倒是記住不少)
此段結語:
人不但精力有限,而且腦力更有限。要把大腦想成一個資源有限的蓄水池,睡個好覺能讓你的蓄水池灌滿。你可以拿大部分灌溉種子,也可以往天上撒著玩。資源有限,想想嚴重性吧。
處理方法(看下面圖片):
說明:
睡覺:一天睡八到九個小時睡眠,能夠保證前腦區域正常。前腦負責著完成困難任務的決心。上篇介紹了很多關於睡眠的知識,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總之,睡眠乃人生第一大事。你想想它佔用我們多少時間就知道了。大自然媽媽就是想告訴你,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運動,冥想,按摩?
答:有助於睡眠,鑒於大家都有失眠的狀況。這是改善的最好方式。還有就是晚上關燈,白天見光的事。可以在開頭的鏈接里找。
現實快樂:上篇也已經說明這個問題了。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比較愉悅,會減少成癮性。也就是說,可以讓你的注意力更集中。
為什麼參與現實遊戲,或者看美劇要邀請朋友?
答:增加門檻。另一方面是朋友散去了你也會散去。養成這樣的習慣,不但增加了娛樂,而且會形成一種只有朋友參與才好玩的心態。玩法就不介紹了,想玩高端的請移步A站B站。
拒絕大量信息:大量的信息本來就會誘導你墮落,人類喜歡新鮮信息。只是沒什麼用罷了。還有就是上面所說,人類的大腦使用能力有限,請珍惜。
為什麼記住更少的臉,為什麼不看綜藝?
答:如上所述,臉部識別和閱讀呈相關。綜藝節目就是拼臉。他們找的人,要麼帥,要麼臉非常具有識別度。會降低你的閱讀能力。
為什麼玩QQ刷知乎不能同時?
不要覺得這是省時間。實際上你是在玩你自己。就是沒事聊QQ,本質上都沒什麼問題。做這一件事的時候總會給你帶來思考的時間。只要保有理性,你還能正常生活。假設你一邊QQ,一邊知乎,一邊看新聞。你的大腦就等於進入自嗨狀態,停不下來。我自己以前也這樣,漸漸的養成只做一件事的習慣後,發現沒啥意思。。看書吧。
增加執行力:人的腦額葉負責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如果想讓自己專註一件事情,努力做下去。就要改善這裡。
為什麼要現實中交朋友?
答: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發表的研究表明,交更多的朋友有助於提高腦額葉功能。然而文章所指的是有交集的朋友,能交流,能談心,能分享,能一起玩刷。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宅,和朋友也不怎麼聯繫,也不結交新的朋友。我建議大家勇敢嘗試,獲得一個朋友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為什麼吃健康食品?
高糖食品會損害大腦記憶力。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你大腦保持健康。為什麼推薦運動飲食呢。因為大腦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啊。什麼補腦餐啊。健身餐就是最好的補腦餐。而深海魚油富含Omega3,這才是真正的健腦王牌。核桃就是含這個Omega3才被認為補腦。但是核桃好貴,含量又小,推薦屌絲直接買Omega3的成品,食物的話也可以補充,很多蔬菜裡面都含有,比如生菜。有興趣的去查查。
(Omega3不但健腦,而且改善情緒,我是遺傳性抑鬱症,用這個代替藥物的)
調整良好心態:我一直強調,調整好心態。大家一定要記住。很多人就因為心態不好,翻過來覆過去的,一個睡眠都整不好。這都不算事好嗎。一步一步來。
四:熱愛你的工作
我跟一個想當小說家的姑娘討論過這個問題。有次她問我為什麼看到某些作家那麼有才情。而她寫的東西那麼乾癟乏味。我跟她說,你的思想不夠大膽。她問我啥意思,啥叫大膽啊。我說假如你認為殺人不好,極其避諱。你就不會寫殺人的情節。假如你認為性有不道德的因素,你就不會描寫性,就是描寫了,也是不堪的,你潛意識裡壓根就不想表述這些東西。
世界名言說,干一行愛一行。也就是說,你想在哪裡領域發展,首先得拋掉偏見,去真正熱愛它。一是對知識,不抱有偏見,二是對你所學的專業,所做的事情不抱有偏見。我知道有的人,選了某個專業並非自己所想,乾的工作也不稱心。我勸你,要麼就從頭再來,換掉。沒這個條件的。認真面對眼前的學習工作,學著去愛它。人這輩子不能選的太多了,不要糾結,這就是生活。
所以,你還奇怪那些一直抱怨工作,卻一直干不好的人嗎?這種人就是偏見性選擇的受害者(社會原因)。自己對一件事有了偏見,大腦就會迴避與之有關的事情,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挺辛苦,挺忙,怎麼就不給加薪升職,甚至做都做不好,不如個笨蛋。是的,也許別人沒你聰明,但因為熱愛,沒有偏見性的選擇,就能看到更多的問題。
(熱愛你的工作不是熱愛你的公司。不是一回事哈。)
偏見性選擇本來是好事,大腦幫助我們更傾向喜歡的東西。我當然希望大家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我也知道有些事是社會結構的問題,或者他人的問題。然而,這不是篇討論真理的文章。這裡說的是,人在此種境遇里,該怎樣長期努力。該怎樣去處理不得不面對生活。
此處小結:
熱愛是努力的大前提。沒有熱愛就會萎靡不振。這個社會還需要改革,還需要前進,然而這和你努不努力毫無關係。
處理方法:
五:了解自己的內心,拒絕逃避
逃避機制是動物生存所必須的東西,有一些是成熟的。比如自我安慰,自嘲(或批判自己),壓抑自己不需要的慾望。而不成熟的就是,過度的安慰自己(幻想自己不努力也可以成功),過度貶低自己,不去愛也不去生活。如果你自信看就能發現。成熟和不成熟的逃避機制區別在於:「前者是隨時調整自我,而後者將自己置於不可改變的境遇」。
精神分析的防禦機制一共有多少種?(逃避機制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我在這裡無意探討更多這方面知識,關於心理的防禦機制一直是比較大的課題。大家有興趣的去了解下,沒興趣的也不必糾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大部分不去努力,逃避現實的人。正是對自我的內心世界沒有了解。從而喪失了奮鬥的理由和勇氣。有一個觀點是這樣的人脆弱,我承認人在心理承受能力上有差異,但不至於很大,除了特殊疾病,僅僅是心理問題。
有人說劉邦的成功在於會用人,而秦始皇是心狠手辣。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為此要付出什麼代價。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未必了解自己,到死才說出了內心話。有些話,別留在最後說。要說就現在對自己說。唯有誠實的面對自己,才能獲得幸福。(幸福不一定是要多有錢,我勸大家也別老想著錢,幸福是擁有自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你最在乎什麼。知道劇本的寫作規則把。主角出現,主要有個目標,主角要為這個目標付出代價,主角成功或失敗。總而言之,你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你得知道你最想要的是什麼,你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東西,或你最不願放棄的事情。知道這個你就會去付出代價。
再者你要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找到你開啟逃避機制的因由。現在我國社會很不在意心理健康這事,總感覺這是件很不光彩,也沒啥用的東西。過去人們區分內心很簡單,扭曲的,骯髒的,乾淨的,聽起來像廚房用品。儘管現在社會進步很多,可心理問題還是被大家所鄙視。
我希望大家正視這個問題,不要把心理問題看成丟人的事,也不能毫不在意。這事很正常。每個都會有,有的人運氣好,走了出來。沒走出來的那就自救,效果一樣的。有一個小女孩,我的乾妹妹,有天躺在床上說,我覺得我心理變態。我問她咋變態了。她說,我竟然喜歡聞你的臭味道。我說你這不是變相訛人嗎?她一下就笑了。這事,她想通了。
她想通的是,她想跟我在一起。原來裝逼,非要做我乾妹妹,借著喝酒跟我上床,完了裝成將錯就錯。其實她早就想這樣。被我那麼一說,她才意識到自己多可笑。雖然後來沒走到一起,現在見了面談起這事,她還會笑,有時候還要自嘲一番,這是好事。自嘲說明她長大了。
人啊,有一些自己不敢面對的東西,把這事擺在檯面上,就會一笑了之了。如果不當回事,久而久之就會忘掉,變成了另一個人。有一些失憶症患者就是這種情況。被人甩了以後,輕的把人忘了,重的,連自己都不知道是誰了。可是傷痛還在你腦子裡,只是你想不起來而已,傷痛是後遺症滴。很多自我欺騙者就正是這樣,不敢面對現實或不敢面對曾經受過的傷害。
此處小結:
人要幹掉自己的心理問題,把潛意識裡最不想知道的東西挖出來,看看是什麼鬼玩意。如果還是不能自嘲,可以去找找相關經歷的幽默故事,應該能幫助到你。
處理方法:
說明:請認真的去做這件事情。去看清自己現在的狀況,去原諒自己的缺點,最後就是要去愛自己。你愛一個人會為這個人付出,你會為一個不愛的人心甘情願付出嗎?想想這個問題,怎麼樣才算是愛一個人,你願意原諒對方的缺點,願意幫他走出困境,告訴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鼓勵他勇敢一些,每個人都有困境,最後還是一樣走出來了。
這就是我說的心態的重要性。你恨自己的無能,埋怨自己的過錯,對自己狠心。假設你對別人這樣,你會為這樣一個被你鄙視的人付出哪怕一點點嗎?想想吧。
愛幻想處理方法:
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有一些困擾。大概是說,讀書的時候總是幻想,將來干一番大事業,成為霸道總裁什麼的。以此,我設計了一個處理方法,希望對這類逃避方式的朋友有所幫助。不過,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對自己這種行為有什麼成見,愛幻想是人類的天性,只是你還不懂怎樣更好的去利用它。
最後跟大概談下我關於時間管理的理念。我知道很多人對這個很感興趣。
時間管理只對自律的人有用,它的作用只是提醒自律的人該做什麼。
提醒對不自律的人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微信叮鈴一聲你就看了,鬧鐘再響還不是能多睡會多睡會。
時間管理的第一個條件是以睡覺八小時為基點,睡覺八小時是以第二天幾點必須起床為基點。
時間管理不是一下形成的,它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它必須根據你的生活現實為依據。
(好的習慣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並不是你模仿了別人的時間安排就有效了。沒人是神,大家都要走這樣的過程。)
結語:
從人類固有的缺點,到我們逃避的內心。方法,理念,心態,我該說的都說了。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老子日: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個人要是對自身沒有了解,難免稀里糊塗,整日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解自我,才能自我治療。畢竟沒人能寫完你一生的問題。
現代社會各種攀比,壓力也非常大。很多人因此心理得了病。老子還日:「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要超越自己,才能真正的做到強大。只在自己的基礎上,一步步走下去,無需看別人的成就,也無需渴望超越誰。就我接觸的成功者,從未聽說過什麼我要超過誰,想有多少錢,他們想要做的更好而已。
現在的一些個文章,很不負責。某些人當了大人物,說起話來牛逼的不得了。就給你一句話,你不努力。簡直喪心病狂。而大家並非不想努力,只是沒有找到自己,沒有找到可以為之努力的方法。希望大家對身邊的人多一些鼓勵和了解,對自己也要這樣。
最後說到金錢,我勸大家不要胡思亂想,這不代表成功。大部分人這輩子也超越不了聰聰的財富。人只求做到問心無愧,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把自己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到時,你該為自己驕傲。如果順便還把想做的也實現了,那就更好。我希望每個人都能過上好的生活。共勉。
http://weixin.qq.com/r/zUSchL7EMONPrfrn9xH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公眾號建立了,小手一掃,改變人生。我愛你們。強迫往往是堅持不了多久的,特別是你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也沒有動力這麼做的時候。
我最近翻開的書是《人生的意義》,很薄的一本書,中英文對照才205頁,但是當我看到第30頁的時候,已經做了兩千來字的筆記,這也許並不是一本太高深的書——它被列在牛津通識讀本系列內,只是作為一本入門讀物,但是已經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給了我很多啟發,看完整本書後寫的讀後感也許會破萬字。
每次看到這樣的書時,我都會想我需要花多大的努力和多久的時間才能夠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本書中作者舉得例子、提出的思想都飽含著閱歷和智慧,而這些都是我所缺乏卻無比嚮往的。
正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些足夠美好又足夠遙遠的東西出現,如充滿智慧的書籍,驚艷的風景,可口的飲食甚至是完美的伴侶,正是這些東西激發起我們的渴望與嚮往,讓我們有動力前行。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難道不要親自去嘗試一番嗎?先給大家造成「我是大神」的假象,然後為了維持這個假象……
我看完所有答案,忽然發現懶成像我這樣沒藥救的果然不多。哈哈哈→_→
強迫自己?開玩笑,面對DDL盡在眼前都能心靜如水的我是沒有用的。
目標分解?我覺得我在列目標的時候就懶得列下去了。
和學霸做朋友?哈哈,我周邊都是學霸,依舊改不了學渣本質。
內在驅動力?這個,我不否認有可以長期堅持的,但是你以為這麽容易出現又這麽容易維持長久?
培養愛好?算了,培養愛好並維持本身就是個超級難的事情。
想想自己多麽不咋滴,然後發奮學習?這種事我幹太多了,說實話,對懶成像我這樣的人是沒有用的。
我曾經花了好多年來研究自己懶死了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方法都試過,無果。
所以,作為一個超級無敵懶又從不懼怕DDL的人來說…→_→
嗯,我建議的是,
要懷抱一個淡定的心態培養學習的習慣。
不要給自己打太多雞血,
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不要列太多的目標和計劃。
讓學習就跟你去吃飯一樣自然。這些是不需要刻意的。
因為刻意做的事情需要花力氣,懶人們是懶得花力氣的。所以只有不刻意才能長久。
對自己要求太高,對完美主義的人有用,對於我這樣要求不高易滿足的人來說,一切順其自然就夠了。
麽麽噠~每當我那些九零後的屬下小朋友在聊一些我根本不知道的東西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
從百家講壇到曉松奇談,每當看到那些名人張嘴就來的詩詞歌賦和引經據典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
每當我刷微博遇到追時事熱點調侃的恰到好處的大V,上豆瓣看到讓人淚流不止的影評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
每當我在知乎上找到像這個問題一樣的高票答案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
正是這每日籠罩的恐慌感,讓我始終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產生慾望,並且渴望不斷的在已知中發現未知。
這就是我不敢停止學習的原因。一定有很多人疑惑過,為什麼有人能夠連續打三天兩夜的麻將,24小時不停地玩遊戲,還有女生可以通宵煲劇,卻沒法哪怕靜下心讀書半小時?長時間玩遊戲、打麻將,也是要耗費體力和腦力的呀。如果學習、工作也有這股勁頭,何愁不能出人頭地?
是這樣的,打麻將、煲劇、玩遊戲都是一種投入後立刻就得到獎賞的活動。心理學上,獎賞效應的定義為,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打麻將,你很快就能夠糊牌,就算很久才糊一次,碰、杠等等也會讓你感覺到快感呀。玩遊戲也是一樣,殺了一個敵人,升了級,更新了裝備,都會得到獎賞。最後,連續劇的模式和有內涵的電影不同。連續劇劇情簡單,哪怕不識字的人也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並且,劇情精心地根據你的思維模式安排共情的節點,讓你從頭爽到位。
反觀學習,投入和回報——獎賞——就很不成正比了。學吉他彈唱要24節才能基本什麼歌都能彈,但我已經不止一次聽人說,希望一個月甚至一星期就能學會。事實上,學鋼琴頭一節課連鍵都不能碰,就是在練坐姿,此後先學「站」(手的姿勢,觸鍵方式),接著才學「走」。好幾節課以後,老師才會教你那種兩句的曲子。你想彈夢中的婚禮?一年後再說吧。
在健身房的時候,我問教練,多久才能練到彭于晏的身材?教練說,方法正確,也要兩年左右吧。但總有姑娘會問教練,如何兩個星期把手臂瘦下來……
所以,努力習慣的養成,關鍵就在於,你如何能夠熬到獎賞的到來。到那個時候,你就會養成習慣,甚至上癮,沒人強迫你你也會迫不及待去學習。這種境界是不努力的人很難理解的。我認識一個女生,她飲食、作息都非常健康,每天晚上跑十公里,生活得充實而忙碌。她的舍友總會說,你這樣逼自己,很累吧?但是,我朋友說,不會啊!我已經養成習慣,感覺自然而然就會按照計划去做,並且過程很快樂很享受。
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我大四開始愛上了閱讀,此後等公車會看kindle,坐長途大巴都會拿手電筒挑燈夜讀。後來,我學吉他、攝影、健身都很順其自然地堅持下去,基本無需為自己打氣,也基本不會說今天好累啊明天再說吧。
習慣一旦養成,鬆懈了反而會覺得不安。過年回家十幾天,我就在盤算著:吉他那麼重帶不回去,要不兩天去一次表妹家練一下吧(表妹家裡有吉他)?老家健身房過年都關了,我買些拉力繩回去將就練,再配點俯卧撐徒手深蹲之類吧?我去旅行的時候,我也會隔天晚上沒事時練卷腹、深蹲……
所以,怎樣儘快地從學習中得到獎賞呢?以讀書為例。很多人會給你開一列書單,上面從柏拉圖列到笛卡爾再列到加繆。問題是,你就算憑毅力把這些書啃完了,真的會覺得快樂嗎?
事實上,當初我對閱讀上癮不可自拔,是因為大四時看了《烏合之眾》及《娛樂至死》,作者的思想及語言讓我拍案叫絕,每讀一段我就會得到一種啟發的快感——原來是這樣。這種快感,不就是獎賞嗎?而在此前幾年,我也有斷斷續續閱讀小說,但很多所謂名著其實讀起來沒有趣味,我一直找不到爽的感覺。後來我才發現,每個人的趣味都是不一樣的,不能強迫自己去讀大家都在讀的書。我可能就最適合讀乾貨滿滿但文字簡單易懂的學術類著作。
所以,如果你是個入門閱讀者,那麼,培養興趣比按部就班更為重要。先廣泛地搜尋有意義且讀起來有意思的書。如果你覺得一本書很晦澀,那麼毫不猶豫放棄,找一下本。直到現在,我依舊會有讀兩頁就放棄的事情。書架上有好一些買來只翻了一次就吃塵的書。等到你對閱讀上癮了,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忍受一些略微需要毅力啃的書。那時候再有個讀書計劃不遲。
書讀不下去,並不總是讀者的錯。畢竟,人都有局限性,總有人邏輯不清,又喜歡故弄玄虛,但又可以出書。然後我們就要讀他的書受罪?讀不下去還是因為我們太愚鈍,太沒毅力?另外,好多書沒有一定基礎,是不可能光靠毅力啃完的。最重要的是,這世界上的書籍浩如煙海,並沒有非讀不可的書。我到現在,讀完的四大名著只有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甚至還沒讀過一頁呢。
其他很多領域裡,獎賞對學習的促進都是類似的。我聽過一些學琴的人說過,他們偶爾會嘗試一些喜歡但又還不允許去練的曲子。老師會強調音階、和弦這些枯燥的基本功。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德烈斯·塞戈維亞說:一天兩小時的音階練習,能夠勝過其他無謂的練習。但那更多是針對已經有一定基礎不會輕易放棄的。新手很難長時間練基礎,看不到一點盼頭。擅長激勵學生的老師,偶爾也會獎賞學生,教一些好聽易學的曲子。
但說一千道一萬,比尋找獎賞更重要的是,你必須把煲劇、賭博、遊戲、色情片這些投入低但獎賞高的活動控制在最低限度,能戒掉那是最好的。很多人之所以懶惰、缺乏動力,原因就在於他們長時間沉迷在這種即刻獎賞的事物里,這會阻礙他們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從而消磨他們的意志和動力。
好了,過了尋求獎賞的階段,已經確定不會輕易放棄後,就會有其他要素接踵來激勵你了。首先,是對無知的恐懼。
也許很多人的學習過程都經歷了這樣兩個階段。剛開始,你就像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樣,看到了一片天就以為看到了全世界。那時候,你畢竟是比井裡其他不見天日的同伴懂的多的。所以,那是最容易滋生虛假的優越感的階段。你會很容易被一些信息蠱惑,然後不停地轉一些貌似犀利但其實嘩眾取寵的結論,以讓自己顯得睿智、獨特。如果你不能從這個階段脫離出來,就很容易變成憤青和噴子。
但一旦你擺脫了這個幼稚的階段,就會像從井裡跳出來的青蛙一樣,看到廣闊的世界。那時候,你會真正明白什麼叫「生有涯而知無涯」,並為自己之前坐井觀天時可笑的優越感而羞愧。畢竟,你踮起腳尖,也看不到視野幾公里以外的東西。你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不過是宇宙中的塵埃。這是所謂懂得越多,便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而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便會催促著你更加努力。因為,無論學多少,你都會覺得自己知之甚少。好比你在海洋上泛舟,無論航行了多遠,你都會覺得彼岸始終都跟剛出發時一樣遙遠。
淺薄和無知讓人羞愧,於是對無知的恐懼就是一種強大的動力。
另一樣是緊迫感。
我們經常看到勤奮到讓人羞愧的人說自己有拖延症、懶。那並不是矯情,更不是故意譏諷懶惰者。實際上,懶惰的人大多都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而是巴不得趕緊把時間消磨掉。而勤奮的人一天做很多事,卻依舊發覺時間遠遠不夠用。
想一下,你每天要工作八小時,刨除吃飯睡覺等等時間,再減去推不掉的約會、照顧小孩的時間,你還剩多少時間學習?如果,你的計劃包括了每周四天每次兩小時的鍛煉,每周一本書,以及多學習一門語言,你能保證在八小時工作以外遊刃有餘地完成它嗎?那些勤奮的人,總是希望向天再借五百年。
渴望程度和勤奮程度成正比,因此,越勤奮的人才越有緊迫感。當你沒有進取心,時間其實只是一種負擔。
最後,在進步的過程中,記得適當地結交一些比自己優秀的朋友。人其實有一種害怕被周圍的人拋棄的本能。馬雲有多少個億你都不會覺得無地自容,但如果有一個同學年收入過億,你就會感嘆「大家差距已經這麼大了」。有朋友加入了一家滿是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公司,然後晚上回到家逗貓都會覺得罪惡。相反,有些朋友在大家都不愛學習的學校里,或者室友晚上都看電視度日的環境,跟著一起頹廢就毫無罪惡感。
你身邊是什麼樣的人,你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謝邀,看完高票的答案,發現大家都沒有提到【學習】這個概念,所以寫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強迫】自己學習,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把信息和經驗轉化成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的終身過程。
我的工作是心理諮詢,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項活動,喚醒並且傾聽來訪者過去的事情。
在來訪者回憶自己過去痛苦糟糕的事情的時候,是需要不斷安撫的,因為他們不願回憶,為了保證回憶的持續進行,需要不斷的安撫與鼓勵。
我們的記憶與知識,是凝結著情緒的,如果該記憶與知識所凝結的情緒是你當下不願接納的,你就會對其產生抑制。
這個機制的作用就產生了一種現象:
你不喜歡的學科,你花再多時間效果都不好。
a.因為學習過程是痛苦的,所以內心是排斥新經驗的攝入的。
b.經驗即使被攝入,因為該知識凝結著痛苦的情緒,所以難以被喚醒。
這也就是很多數學不好的同學口中的,看到數字我就頭疼。
一個典型的案例:你不喜歡這個老師,你的這門科目會變差,你喜歡這個老師,你的這門科目會變好。
所以,我說強迫自己學習是愚蠢的。
這裡,我們可以歸納出一條下面會用到的結論:學習需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2.
學習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應試教育使得我們把學習變為了一種特殊的狀況,從而在我們的意識層面儀式化、神聖化、功利化了學習的過程。
把信息和經驗轉化成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的終身過程。
今天出去散步,看到了以前沒見過的東西,這是學習;
看玄幻小說,主人公的某一個想法觸動了你,打開了你某個心結,這是學習;
去上課,回來之後你的腦子裡面只有今天上過課,這不是學習。
【散步、看玄幻小說、上課】不是學習,【散步、看玄幻小說、上課的過程中你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技能】這才叫學習。
所以說,決定是否是學習的不是你的行為,而是在行為的過程中有沒有對信息與經驗的攝入與處理。
我們可以觀察小孩與小動物,在安全的條件下,他們是非常樂於學習的,小孩會摸火、吃泥土來滿足自己對火與土的好奇,學習本就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不斷的將信息與經驗轉化成知識與技能會讓我們體驗到自身成長的快樂。
我們時常討厭的不是學習,而是記憶。
在我的觀察中,以考註冊會計師為例,如果有過幾年工作經驗,再考注會,這個過程是非常愉悅的,而很多沒有任何會計經驗的大學生學習的時候,體驗到的更多的是枯燥、重複、沒意思。
這二者的差別就是學習與記憶的差別,
有工作經驗的人在大腦中是儲存著大量經驗與信息的,所以在看書的過程中,以書本為媒介會喚醒大腦中的信息與經驗,再結合書本的系統,信息與經驗會不斷整合成知識。
而很多沒有工作經驗的人,看到書本無法喚醒任何經驗,只能依靠記憶力不斷強化。
3.
如果你厭惡學習,一定是你的學習過程出問題了,使得你不得不放棄【學習】,轉變為【記憶】。
學習主要包括:
- 學習動力。
- 學習能力。
- 學習場景
- 學習結果。
- ...........
4.
學習動力是學習時間的保障。
在我的周圍,我反正沒見過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是對其專研的內容苦大仇深的。
在大學裡面有一門課叫做「爾雅」,如果某一個學校裡面有改課程一般都會搶瘋了,但是大家搶完之後,一般都是掛機,百度答案進行考試,只有為數不多的人會去好好學習。
學習的動力決定了學習的過程,大家之所以選爾雅,是因為他可以輕鬆拿學分,所以出現的現象就是大家不在乎內容,只在乎學分。
一般大學裡面選課,這門課學分越低,到課率越高(不考慮老師的嚴格、裡面有你喜歡的男(女)生產生的影響)。因為在低學分狀態下,大家選這門課是出於對該學科的興趣,所以我們的動力是學習,行為上表現出的也就是在乎學習過程。
所以,說了這麼多,如何讓自己愛上學習呢?
在這裡給大家一個概念,叫做「學習的激情」,斯坦福大學有一項關於激情的研究,現在我不能翻牆了,所以無法提供給大家原論文,作者是斯蒂文科特勒,流動基因計劃,我可以給大家介紹整個研究最終總結出的方法。
理論基礎:激情就是多個好奇的事情產生交集
方法:
1.列舉出你所有好奇的事情,然後用維恩圖組合,交集越多的事情越有激情。
2.列舉出你所有想做的事情,所有渴望的結果,然後在裡面尋找到最有激情的事情。
如果你對你現在對你所學的內容苦苦掙扎,很可能是因為你在欺騙自己,你對你所做之事毫無興趣,你只是虛榮與那個結果。
我現在閱讀量最高的朋友告訴過我他能堅持下來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裝逼,所以他每次讀完都會及時裝逼,所以閱讀非常快樂。
如果你明知道這項學習很重要,你有很強的動機,可是就是學不下去,這是為什麼?
那應該是你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學習能力:你知道你擅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嗎?
學習過程與方式至少有以下幾種:
- 知識的學習
- 智力技能的學習
- 動作技能的學習
- 態度的學習
- 自主學習
- 合作學習
- 研究性學習
- 體驗式學習
- 創新學習
擅長聯想、擅長記憶,那麼你選擇專業的方嚮應該是語言類,這是知識的學習能力較強。
智力技能強的人擅長總結與尋找規律,那麼你就應該多去閱讀啟發性的讀物,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你的大腦整合思考過程。
你的共情能力較強,內心較為敏感,那你多去嘗試體驗式的學習。
......
此處不一一列舉了,希望詳細了解的,我推薦一個公開課:華東師範大學:學習心理學。
6.
總結。
a.開放的學習態度。
一位微信好友和我講,知乎上都是雞湯和故事,自己玩了兩個月覺得很低端,不玩了,我把肥肥貓的目前知乎第一贊的回答給他看了,問:都是雞湯嗎?
他說,我知道這個,不是有不少人說他抄襲嗎?抄襲的有什麼好看的?
於是我把他拉黑了。
我們知乎上的答題,原創的就是個人經驗,個人經驗就是雞湯和故事,科學的內容大多數都是抄襲啊,抄襲前輩,抄襲論文,抄襲書本,但是這裡面有作者的整合過程,當一個人覺得這是雞湯,沒意思,這是抄襲,不想看,那還能學到什麼?
個人立場:肥肥貓是我在知乎最喜歡的兩個答主之一,另一個李松蔚。
我有個朋友年近35,沒男友,她自己總結是因為自己沒有女人味,問我怎麼辦?我把童謠的所有文章截給她看了----讓她學習怎麼裝女人。
當你有了開放的學習態度,你就不會那麼注重形式了,前幾天看了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然後我順著答主的思路買了兩本書,讀完之後突然對養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關鍵你得一直在路上。
b.學習態度濃縮著你對生活的激情。
當你對生活沒有了激情,怎麼可能去學習?所以,尋找自己的激情,保持適當的饑渴,你很快就會產生學習的渴望。
關於激情詳見4。
去嘗試,並且反思你到底擅長哪種學習方式,這才是你值得奉獻終身的東西。
不強迫,只要想想:因為未知的世界在可見的遠方熠熠發光,怎麼能不走過去呢?
吐槽下,該問題曾被莫名原因被清洗,原來兩千多個贊直接清零,求說法!
未經本人同意,本文禁止任何人或機構轉載,引用。謝謝~
作為一個工作6年的產品經理,特別有感觸,在此說幾句。我覺得一個人對於學習的動力,在於永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有多麼渺小和多菜,在於你有一顆一定要作件了不起的事的雄心壯志。6年來,使我清晰認識和學習起來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你不如別人聰明,你為什麼不努力學習?
今年初,公司來了一個新主管,高二的時候就被保送到了牛逼大學。年齡只比我大一歲,起薪已經是我的N倍了。在我們身邊總有這些那些牛逼的人,你會在接觸的時候,深感到自己的不足。這種不足有些來自後悔當初沒努力,有些來自對自己不夠聰明的清楚認識(比如再回到高中,我覺得也不可能在高二被保送)。所以要超過別人,你只能不停的去學習,否則你就只能是個loser。
人的一生滿足三感,安全感,受償感和富足感。這些全部都要靠學習來實現。你拿一萬元,新主管拿三萬元,你的受償感、安全感在哪裡?有些同學說要知足常樂,我不否認。我的立場僅僅是,通過學習,你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不要用知足常樂來騙自己!
雖有一顆偉大的心,我依然很渺小
去年10月,我去參加上海的UXPA 10年大會。報的三門高價課里有兩門是全英,其中有一門是老外講的關於頁面的ABtesting,中間有關方差、置信度、置信水平、成對二樣本均值校驗等等,本來我就是一英語學渣,再加上統計學渣,整堂課我臊著過完的。
我臊,是因為我後悔不已我大學沒有學好英語,連張口提問都不敢。我臊,是因為在對AB測試的結果竟然有這麼系統的方法,就這還自詡為高級產品經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開完會的好幾天,我都悶悶不樂。那種感覺像是初中高中大考發揮失常,坐等回家看爸媽臉色一樣忐忑。之後我就買了關於excel高級進階的教材,人民郵電出的,總共600頁吧,用了兩個月系統的看完了。感覺就是同樣自詡為excel高手的我,太不知道天高地厚X2了。
所以,如果你有一顆偉大的心,你只需要時刻認識到自己有多渺小,你就會keep on moving
沒有晚來的回饋,請你只管堅持
前回書說到excel,在結尾關於成對二樣本和均值二樣本顯著性分析時,我終於如願以償的補回來我在UXPA落下的一局。於是再次翻起統計學教材,開始就顯著性校驗二次惡補,我終於學會了關於獨立均值樣本之間顯著性的校驗方法。所以下次領導問我,改版後效果咋樣啊,我再也不怕了。
下圖是我針對平安官網首頁改版後出具的測試報告(數據得隱藏):
凌晨三點做完這個東西回家時,真心感覺一件事堅持到底的無比快感。
所以不忘初心,努力堅持,只有堅持不到,沒有晚來的回饋。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在平安時,有一個同事。她喜歡花錢給別人買書,完了聽人分享。去年年末,公司領導鼓勵考銀行從業資格,國家金融理財師,這個同事一下甩給我一摞國家金融理財師的教材,摞起來的高度絕對讓人生畏。
金融互聯網最大的問題,要麼偏金融遠離了互聯網,要麼偏互聯網遠離了金融。我就是屬於兩條腿都短的人。守著平安的眾多產品,我也搞不懂壽險、產險、陸金所、銀行理財、基金定投行行總總的投資品。所以我從她手裡捧過來了這摞書。
最近一個月里,我每天晚上臨睡前都在床上推期末年金終值公式、期末年金現值公式、期初年金終值公式、期初年金現值公式。一遍一遍的推,身為學渣,在初中的等比公式、大學的微積分及收斂上(永續年金的現值計算),我幾乎全都忘了。
我硬著吃下來的時候,很充實。總覺得可以拿出來東西分享給大家,讓別人至少這個同事吧,能學到一點內容,我就覺得值了。所以當你不能學習的時候,你要和你所處的環境抱團一起來學習。如果你的環境沒有這個條件,那你就是要雄起來的第一人。
下圖是昨天下午才做的關於年金P,模板是我自己做的(素材引用的網上,侵權請聯繫我修改),有沒有感覺還不錯?
方法論
我們無從搞定一件事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從宏觀上還沒把握住他。所以就感覺到無從下手。有個很典型的例子,說起理財,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理,很多人也無財可理。其實當你了解到年金的規則時,你會突然覺得理財不再是那麼空了,比如你只要一下子拿出61.4萬,存到銀行10年,到期後你就是百萬富翁了(按5%收益算,舉例而已)。如果你現在沒有61萬怎麼辦,那你只要每天堅持往餘額寶里存123元,15年後你就是百萬富翁了(15年收益都是5%,舉例而已),這樣你是否覺得目標清晰了?
所以要堅持學習,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缺什麼和需要什麼,然後再找到方法努力下去。
最後:
在那些別人推杯換盞,或衣著光鮮出入上流時;在別人榮譽一身,或生來富足盡享人生時;在別人鍵鼠翻飛擼啊擼,或跟女神滾床單時,都與現在的你無關;
懷抱一顆不俗的心,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吧,騷年!
為了不讓比我傻B的人過得比我還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好多女孩子和三毛一樣旅行、記錄、然後發表,卻不能稱之為「當代三毛」?她們和她的差距在哪裡呢?
※什麼樣的信念才不至於一個人走向碌碌無為?
※笑到停不下來是種怎樣的體驗?
※是否有哪次旅行讓你覺得很幸福,你當時的心理體驗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