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和靦腆內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如何判斷自己是社交恐懼症(輕微)還是靦腆?


我想講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希望對你有用。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就意識到了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當我站在陌生人面前會不自覺的緊張不安,而且這種體驗沒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所減少。但這種體驗是有選擇性的,只有我心中有壓力時或是對方給我壓力時才會這樣。
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和一位友善的陌生人交談時,我會有種靦腆,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欣喜。而這種體驗就像小孩子沐浴在陽光下,有種說不出的溫暖。
近幾年,我一直都在努力了解自己,了解童年,了解社會。從我的經驗來講,對於社交恐懼症產生的原因,和童年的關係非常大。如果想改變這種癥狀,首先是能夠在社交恐懼發生時臨在地察覺到自己的內心變化,並逐漸不帶評價與壓抑的全然接受自己這種狀態。其次是要去分析產生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只有了解了童年給你帶來的心理創傷,才能從根本解除內心積累的恐懼。就像大家都說社交恐懼症是來源於自卑,而自卑很可能是父母在童年時期一味的否定孩子的自我所造成的,因為他們希望有一個聽話的孩子,所以總是在壓抑與否定孩子。而產生自卑後,不僅僅表現在社交恐懼上,很可能造就了一個特別敏感的性格,別人無意間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話都能在內心掀起巨大的恐懼和悲傷。不僅僅如此,自卑的性格也很容易譴責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失敗都馬上退縮,致使成功變得難以企及。如果只是專註解除社交恐懼症,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為很多心理問題都有連帶關係。
我還想講我的一個人經歷作為結束。我的母親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她幾乎從來都沒有誇獎過我,即使我做的非常棒,她也能從雞蛋里挑出骨頭。這給幼年的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不僅僅自卑,最主要的是沒有形成自我,沒有自我的人就意味著靠外在的世界來存活,只是活著,沒有內在真正樂趣。我的小時候,每年過年都會挨家挨戶地去串門,我是非常不願意去的,因為我母親總是在外人面前說我的缺點,她以為這樣就能給孩子一個謙虛的性格,可她不知道,直到現在我都非常害怕去別人家做客,這種恐懼貫穿了幾十年,一種內化的心理模式困擾著我。但最近一年,我都在分析我的童年,都在觀察我的潛意識,我現在不敢說我已經百分之百改變了,但已走了一大半路,我自己見證了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天比一天開心。
也祝你開心。


通俗點講,靦腆的人可以理解為感受性強,不喜歡過於熱鬧的地方,他們只是不想去社交;而社恐的人可以理解為有社交障礙而無法社交,其內心是渴望社交的。

如果有一個人一直看著你嘿嘿地笑,也不說話,你一定會有全身發毛的感覺吧。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最起初看到人會緊張,緊張之後又不知道該做什麼,同時又面對著其他人,那一刻他也會產生這種發毛的感覺。這種感覺長年累月積累起來,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使他產生自我懷疑。

久而久之,經過經驗的不斷強化,條件反射被加強,他一看到別人就會有恐懼伴隨著發毛的感覺。自此開始躲避社交,因為出於本能會去躲避發毛的感覺。社恐便形成了。

那麼最初他看到人為什麼會緊張?這個原因就很多了,因人而異。可能幼年時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與他人合作、對他人感興趣的社交培養;可能有社交相關的不好的回憶;也可能從小被父母逼迫著去社交、與長輩打招呼感到不愉快從而心裡漸漸產生了社交抵觸;也可能同時有多方面的原因,等等。

而回過頭來,靦腆卻是緊張害羞伴隨著一絲人際交往的愉快感覺。

社交恐懼者出於恐懼而迴避社交,喪失了對自我的控制感與人格統一性;靦腆者主動選擇不去社交,具有對自我的控制感與人格統一性。社交恐懼者不會獲得社交附帶的積極意義;而靦腆的人依然能獲得社交附帶的積極意義。因此,靦腆可以說是人格的一部分,它是一種特質,不會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而社交恐懼則會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與社會適應。

——————————————————————————————————
2月26日更新:

看到那麼多人關注這個問題,系統地梳理一下:

一: 社恐患者有強烈的心理衝突。那是一種無力自拔、自相矛盾的心理。有人說: 靦腆的人也會有心裡衝突呀。的確, 是人都不能免於心理衝突。 但是後者的心裡衝突和痛苦也會成就他們的建設性和創造性。正所謂物極必反,大部分人的心理衝突也會成為他們創造性的動力。而社恐患者的心理衝突會使他們「踏步不前」,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上來回兜圈子。正常人的心裡衝突是從低級向高級循序漸進的,而社恐患者的心理衝突是混亂的、無序的。

二: 精神痛苦。社恐患者有精神痛苦,靦腆的人沒有。這種痛苦足以讓他們主動求醫。而你見過哪個人只是因為靦腆而求醫的?

三: 持久性。靦腆的人在個別場合、個別人面前才會不好意思,過後就忘記了,該幹啥幹啥。而社恐患者是持久的,他們在人面前害怕,就算回到家裡,也還是會害怕而去想方設法迴避第二天可能會見到的人。

四: 也就是之前說的,社恐會妨礙患者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而靦腆可看成人格的一種特質,既不會妨礙心理功能,也不會妨礙社會功能。 ps: 社恐會伴隨自我評價。也就是有位答主說的「劣等感」。「靦腆」不會,那一刻你只知道自己是靦腆的,而不會把你的人生、你的存在意義都否定一遍。

附上CCMD—3對社恐的診斷標準: 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別人,患者明知沒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恐懼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極力迴避,或者帶著畏懼去忍受。

同時具備上述三點,就是社恐了。

總結:

靦腆是正常的人格特質之一,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社恐是不正常的。
①它們讓個體感到痛苦;
②它們是不適應的,因為個體的行為被極大地限制了;
③它們是不合理的,因為危險的感覺同危險的真實性是不成比例的;
④患者讓周圍人感到不舒服,他們的行為被認為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
⑤障礙不受個體的控制;
⑥患者希望能拜託恐懼。

————————————————————————————————
2月29號更新:

個人感覺,社恐的人是知道自己有社恐的。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有過求醫、吃藥的經歷。而在社恐與靦腆間搖擺不定、真的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社恐的,要麼是第一次出現癥狀,要麼,多半是正常的,只是靦腆+疑心罷了。

————————————————————————————————
3月11日更新:

看了其他答案,受到一點啟發。社恐的人面對陌生人與熟悉的人反差是很大的。對於陌生人,內心會立刻陷入恐懼狀態。而對於熟人,因為有較多心理活動,思維猶如決堤的江水一樣有時會突然傾瀉而出,因此熟人可能認為社恐者是悶騷的。社恐者自知力尚在,會自我掩飾,因而即使身邊的人也不會察覺。雖然外邊看起來正常,但內心煎熬、箇中滋味只有社恐者自己知道。


靦腆和社交焦慮的本質區別在於是否影響生活  靦腆感覺上比較類似害羞,在陌生場合會感到有些焦慮(例如心跳加速),但是可能過一會兒就好了,或者習慣了,總之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社交焦慮/恐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焦慮程度、頻率要比大大嚴重/高於靦腆的人,可能只要見到人就會有反應,甚至有機會出現恐慌發作(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害怕自己就這樣倒下);這些焦慮嚴重影響自己的學業/工作、社交、生活
  順帶提一下靦腆/害羞和內向的區別,前者對於社交普遍來說有些抗拒所以被動拒絕,後者是主動拒絕了一種社交方式而選擇了另一種社交方式


恐懼的含量。


害怕和害羞的區別


我有輕微的社交恐懼和異性恐懼,我個人認為靦腆是較前者程度較輕的社交不適應狀態,一個小孩子見到陌生人向他問好他可能不答理或者躲起來這叫靦腆,但社交恐懼體現在見到陌生人會產生極度的緊張,反應能力降低,還有顫慄等現象,這些我都有,我如果穿著邋邋遢遢的在路上見到一個衣著華麗舉止高雅的同齡人我會不由自主的產生「被嘲笑」的感覺,然後我會渾身肌肉繃緊的盡量離開令我不適應的人,對異性同理,另外在上台演講或者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被大多數人同時注意到時我也會有以上反應,甚至嚴重到影響我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在演講時不光是肌肉會發抖,我的聲音也會跟著顫慄,我大概從初中開始發現的這些問題,上了大學後我儘力改變這種狀態,但依然有顯現,比如我朋友都笑我說碰到陌生人肯定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冷漠寡言的獨行者,一旦交上朋友猥瑣男的性格就暴露了@.@,我覺得這種心理可能和令我反感的童年有密切關係,儘管想改變,但我不想也不願去回憶另我不爽的過去,所以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狀態我不想管也不想深究,總之未來的路還長,儘力改變吧


我覺得重點不是社交能力的高低,也不是對社交的恐懼感程度,而是有沒有因為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而感受到劣等感(對自我的否定),劣等感的強弱。
每個人對社會聯繫廣度和深度的需求是不同的。一個技術宅可能不會與人打交道,也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害怕出席人多的場合,但是如果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這的確不是什麼問題,頂多就說靦腆。(……其實我也覺得這不是多大不了的問題,如果他能從目前較少較輕的社會聯繫里得到滿足的話。)
但一個人實際上可能社交能力可以,但他每次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都害怕自己的社交表現力不夠,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會放大甚至是錯誤判斷對方的敵意和輕視,然後這種現象重複出現,造成心理上的焦慮和痛苦,接下來開始影響社交和生活的話(其實這種影響有時候也只是從主觀心理上覺得很大而已),我覺得應該自己調整一下了。(感覺這種類型很多都是完美主義者吧,對自己要求很高。)
我之前算是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吧,但屬於正常人一段時間內心理失衡的狀態。從高一開始,大一是最嚴重的,我甚至害怕7-11親切的服務人員,陌生人一句無意的中性的話就可能讓我糾結流淚,遇見喜歡的、感興趣的人從來不敢去接觸,甚至是主動迴避,因為害怕自己會搞砸。目前算是走出來了。我覺得自己走過的最大歪路就是當時太把這個事當個事了,為此特地去接受了心理諮詢,甚至特地選了心理諮詢的課,我覺得當你覺得自己有社恐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想該怎麼辦,怎麼從心理上去調節,而是忽略它繼續社交。「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赤面恐懼症的人接受自己會赤面這個事實(其實臉紅很萌呀&>&<),不善言辭的人接受自己呆萌萌的,不要總覺得每個人非變成一個社交高手不可,事實上我覺得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不是情商意義上的社交表現力,我覺得它的作用對於人際聯繫真的沒那麼大,而是一個人的品性,相處久了大家都知道是怎樣的人,誠實,正直,靠譜,這些看似假大空的東西才是最能留住朋友的。(推薦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所以我建議為此苦惱的人可以先看看森田療法。從心理上調適。調適完了還覺得有必要增加自己的社交能力的人,可以看一些社交學的書。最好的辦法還是交一些社交達人的朋友,從模仿開始。
但我覺得提高社交廣度深度說到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比如說我天生喜歡和陌生人交談,建立一些聯繫,我喜歡變成人群中的焦點,那就有必要去提高學習一些讓別人舒適產生好感的辦法。但如果一個人更喜歡獨處,不需要那麼多聯繫,僅僅覺得自己社交能力不夠很low,那我覺得只需要接受自己就可以了~~
我是從自己的經歷出發講的,所以跟我不是一個性質的社恐的人可能會覺得我扯淡TAT。那些跟我之前狀態一樣的人歡迎跟我聯絡。


現在已經改善了很多了,可能是稍微領悟到了一點叫「在生命層面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也會努力去與別人溝通,到一個新公司,3,4天就能跟二三十個人熟絡起來,個人感覺不論自卑還是自負都是沒有體會到人人生而平等、可能是精神層次,也可能是個人經歷.

———更新———
我也有社交恐懼症,對每個異性的交流都非常彆扭,的確。我也想過原因,為什麼我不能像別人一樣跟陌生人交流如多年好友,為什麼我在異性面前總是很緊張,後來,我慢慢總結了一下,原因可能有幾點,雖然我不願承認,但確實是這樣:
1、輕微自卑心理,跟別人無法交流是總覺得自己略微低人一等,以至於跟別人交流時感覺不是同一平面,或許是出身,或許某方面缺點,反正是不能愉快的交流,只有混熟了,對自己了解足夠了的人,才會看到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2、略微的自負心理,總想著自己魅力無限,吸引無數異性意圖回到遠古時代坐擁三妻四妾類的想法,總之對自己過於自信了一點,感覺必須裝作高冷。
我在自負的同時擁有自卑心理,這種扭曲的心理,我拿他是一點辦法沒有,只是希望總結的自身的一些原因能為您解惑,至於該怎麼辦,我就無法略談己論了。


在我看來內向靦腆是不想社交,而社交恐懼症是不敢社交,具體不妨做下這個測試----------------------------------------------------下面是一個判斷社交恐懼症的自檢測驗,如果其中描述的癥狀經常發生在你身上,就在前面劃勾。
  情形一,在以下情況下,我會感到恐懼:
  □打電話時 □有人敲門,去開門時 □在候診室等待時 □開車時(因為害怕其他司機對你有看法) □使用公共衛生間時(排除害怕細菌的情況) □參加社交活動時 □約會時 □需要按自己的意志行動時 □向別人描述自己時 □在很多人面前說話時 □被介紹給別人時 □與銀行櫃員或雜貨店店員交流時 □去店裡買東西或還東西時 □在別人面前吃東西時 □在別人面前寫自己的名字時 □主持社交活動時 □進行小組討論時 □表達自己的觀點時 □與人打招呼時 □表演時
  情形二,我經常做出以下逃避行為:
  □參與可怕的社交活動前飲酒或服藥 □參加社交活動時,只出席有限的一段時間 □參與社交活動時有附加條件,例如必須跟著讓你有「安全感」的人 □經常用走神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避免直視別人的眼睛
  情形三,我感到焦慮的時候,身體經常出現以下癥狀:
  □臉紅 □出汗 □胃不舒服 □心跳加速 □胸悶 □頭暈 □感覺跟夢遊一樣 □顫抖 □發冷或發熱 □肌肉僵硬 □呼吸急促 □虛弱 □咽喉堵塞、口乾
  情形四,在參與社交活動前後或過程中,我經常對自己說:
  □我真是太失敗了 □大家都看得出來我有多緊張 □我今天的打扮很不得體 □我必須儘快離開,不能再出更多醜了 □我說的話真蠢 □大家覺得我太安靜了 □我太格格不入了 □我說不出什麼有趣的東西 □我讓人覺得煩了 □我的聲音都顫抖了 □大家肯定以為我瘋了□如果我搞砸了,就完蛋了
  每個劃勾的選項都得1分
  0-14分,你在公共場合有時會緊張一點兒,表現基本上是正常的;
  15-30分,需要注意自己的情況了,你可能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
  30分以上,你的社交恐懼症或許已經很嚴重了,要引起充分的重視,最好去諮詢專家。
  如果你懷疑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最好先與醫生好好溝通。可以帶上這份自檢的結果,也許有助於醫生對你的判斷。


想像你在一群2歲小屁孩堆里,你還會焦慮和不安嗎?不會吧。或者更極端,在一群小狗里,你更不會害羞。為什麼在成人群里會不安呢?因為不自信啊。你在智商和體能上遠遠高於2歲小孩,所以你不會擔心別人會嘲笑,會傷害你。但是你不知道人群里有沒有高手,你會自然而然地警惕。
解決辦法就是,不斷提升自己能力,在某方面做到碾壓全場的人,自然就自信了,你會想,這幫傻叉(單指某能力方面),不知道能不能聽懂我的話呢?偶爾會有人嘲笑,也會一笑而過不放在心上。因為你已經看透了,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已。。


看過一本書叫《害羞心理學》,講的是社交恐懼症和靦腆害羞的心理問題,你可以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教你如何判別自己是否是社交恐懼症:

1.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老是會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是在針對你,一聲咳嗽也是針對你,一個眼神也是針對你,自己腦袋裡面忍不住去想很多,各種雜念在你腦袋裡面亂串壓制不住。

2.有話不敢說,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麼,一句話冒到嘴巴突然又不敢說了,猶豫半天最終還

是沒有說出來。

3.經常性的因為一些小事就會胡思亂想,糾結該怎麼做,借給別人10塊錢該不該要回來,不要心裡不舒服,要的話怕讓別人覺得自己小氣。

4.在人群之中沒有存在感,經常別忽視,經常被不待見,感覺老是無法融入一個圈子

5.懶惰,做事情3分鐘熱度,無法堅持,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只喜歡宅著,打plane,看AV。

6.抗壓能量差,動不動就想要尋求別人的幫助,問別人怎麼辦,讓人鄙視,厭煩

7.此外,社交前:社恐的人會出現預期的恐懼,也就是社交之前擔心自己會社交失敗,讓別人看出自己緊張不安,所以會出現逾預期的恐懼,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社交時:社交時一旦癥狀出現會出現極度的緊張感,這個時候會逃避別人的眼神,目光,一旦癥狀在人前爆發又會去觀察別人是否有看著他,看到他的恐懼,過分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社交後:由於社交時癥狀爆發,所以社交以後會不斷的去回想當時的社交情景,別人對他的判斷,看法,當他出現緊張不自然的時候別人是否有看到,看到之後別人出現什麼表情,極其細節的回憶當時社交情況,一邊回憶一邊陷入無盡的恐懼之中,擔心別人對他反感,討厭,不喜歡他。

8.社恐與簡單自卑的區別:社恐跟自卑是有區別的,簡單的說社恐的人一定自卑,但是自卑的人不一定是社恐,作為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地方,但是不見得他有社交恐懼,所以社恐是自卑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社恐是極度的自卑,已經形成某種穩定的癥狀,這種癥狀極其穩定,很難自愈,所以才有人得了10幾年的社恐,20幾年的社恐還在其中苦苦掙扎,因為社恐會讓你本能的用意識去克制,但是越克制卻越嚴重,越控制不住。


內向不覺得自己內向不對
社恐覺得自己內向不對


靦腆還是恐懼,其實只有自己心裡是最最最清楚。
恐懼某種程度上是自己知曉而無法控制的。本人深有體會,大一心理課上,無意發現自己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而且還是其中的一類——赤面恐懼症 ,此前一直還被別人笑認為是害羞,好吧,想想我也是醉了@_@~與內心鬥爭了算兩年了吧,勉勉強強癥狀算是減輕了一些,不過還是對我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譬如,不擅於(有恐懼的成分)與異性交往,同異性交往根本就玩不下去,其實我覺得本人內心還算是開朗的,也很想交朋友,但真正的自我還是被封固在內心,被冰冷的表象所掩蓋了,唉,想到這,不禁黯然神傷,註定光棍。
另外,還有會過分地去關注別人(尤其是異性)對自己的看法,獨自一人在人多的公共場合(尤其是異性周圍)總覺得自己被置於眾目睽睽之下,然後渾身不自在,手冒冷汗,面紅耳赤等等,其實對臉紅這問題,我也不知道是真紅了還是只是一種發熱感覺,未考證過,但發熱是明顯感覺到的,尤其是耳朵&>﹏ 至於靦腆跟恐懼的區別,我認為旁人尤其是對心理學上的恐懼毫無概念的人,光從一個人外相上判斷,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二者在很多外在表現方面幾乎一樣,不然,這麼多年來,我也不會一直被不熟悉我的人評價為靦腆,而熟悉我的小夥伴們戲說為悶騷!!還是開頭那句,靦腆與恐懼自己最清楚。
…………也期待能夠在這裡看到專業人士的分析與解答………
有時覺得心理真的很奇妙,自我的掙扎在它面前總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想想自己都已經是半個醫生的人了,唯有一聲長嘆~~~


靦腆是不排斥,社恐是即使看起來大大咧咧的性子但一提到要認識陌生人或者和不大熟的人在一起聚會就感覺自己的呼吸系統出了問題。


恐懼是痛苦的,你要是心裡還沒意識到的話就不是社恐


上面有朋友說的很好,判斷是否換了社交恐懼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是否影響生活,患了社恐的人自己會感到很痛苦,覺得自己的行為沒必要,卻又無法剋制。
需要明確的是靦腆是一種性格的表現,而社交恐懼是一種疾病
社交恐懼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和抑鬱症一樣,是神經系統中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減少造成的。(不過是患病造成此種神經遞質減少,還是此種神經遞質減少造成患病,因果關係有爭議)。但是事實證明服用抗抑鬱葯也是一種治療社恐的有效方法。之前筆者患上社恐的時候,不敢白天出門,走路無法平衡,雙手不能自然擺動。用我的主治醫生的話說,「是腦子的迴路改變了」。當然這句話嚴格來說不太準確,因為社恐不一定大腦有器質性病變,不過告訴我們的是,患上社恐,是一種疾病,是自己不可控的。這也某種程度說明了靦腆和社恐,是未患病和患病的區別。
lz的情況單靠簡單描述無法確認,最好去尋求專業精神科醫生的幫助,進一步辨明。


遇見陌生人的時候會不自覺的避開他的眼睛,跟熟人說話交流也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一出門就緊張,出遠門的前一天晚上會失眠,一個人走在街上就會很害怕,寧願戴著耳機聽歌也不想注意別人在說些什麼。


靦腆是一種害羞,而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焦慮,明顯區別是靦腆在和穩定的社交群體接觸一段時間之後會變輕,而社交恐懼症的焦慮會隨著和社交群體接觸的時間增加而增強,產生疲憊感。


靦腆內向是對周遭幾乎所有人都表現出一個沉默羞澀內斂的樣子。他們可能也擅長社交只是在比較安靜。社交恐懼症應該屬於慢熱型的人,因為這群人很害怕認識新的朋友甚至在面對應該說什麼,怎樣才會讓別人不覺得我是個無趣的人當面產生焦慮的心理。但是在很熟的夥伴面前可以肆意表現出他們神經大條逗比的個性。社交恐懼跟自卑應該有很大的聯繫,比如有的人害怕別人因為他乏味或者單方面覺得自己長的不夠好看會影響別人交友心情之類滿腦海里充斥著小問號。還有一種是過強的戒備心理,因為童年陰影或者因為被背叛的經歷難以與他人敞開心扉,不擅長聊天。
相比起來如果只是簡單的靦腆內向其實很好解決,然而社交恐懼症患者看來比較難以處理。社交恐懼症可以通過認識交際花或者漂亮的同性,會因為受到親近人的影響作出慢慢的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實中的跨國婚姻,大部分的比例是中國女人嫁給外國男人,而不是中國男人娶外國女人?
性格的改變有多難?
既然精神/心理疾病都伴隨著腦內物質和結構改變,所以只能吃藥才能根治嗎?心理諮詢的作用是有限的嗎?
什麼是自私?
不喜歡母親的虛偽,怎麼調整心態?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人文 | 心理醫生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