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以前的快樂是那麼的單純,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小秘密的開心,期待每個周末不用上學能睡到自然醒,暑假快來到時候和朋友探討要好好玩什麼遊戲的興奮,甚至喜歡的男孩子看了我一眼都能幸福的睡不著覺。那些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為什麼會帶給當年的自己那麼難以忘懷的悸動。回想起來,彷彿那時候的自己才是真正清醒的活過。喜怒哀樂,歷歷在目。

而現在,所有的快樂似乎都和慾望掛在一起了,工資漲了會高興,出去吃大餐看電影了也會高興,能出去旅遊也高興。但是這種高興似乎又不是真正的快樂,它轉瞬即逝,它需要新的慾望來滿足。甚至連情緒的起落都不是那麼容易被勾起,沒那麼容易高興,也沒那麼容易被傷到。有時候感覺自己的生活都是在睡著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是為什麼呢?


---------------------------------------------------------------------------------------------------------------------------------


謝謝大家,第一次提問得到了這麼多回答,我的內心是快樂的。哈哈

其實我一直覺得所有這類有關自己的問題,提問者一定是知道答案的。

快樂的閾值的確升高了,以前的小快樂也確實滿足不了漸漸長大的人心。但這些是不可避免的,難道要永遠保持小孩子的心智才可以嗎,顯然不么。

但是,無論是知乎還是周圍人,的確有的人就會越長大越快樂,為什麼呢?我只能從自己的淺薄的生活閱歷去理解:大概是因為這些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

無論你是喜歡日復一日的平淡,還是追求事業的進步與成就感,只要你最終的生活是和你的價值觀接軌的,就會覺得很滿足。是滿足和幸福哦,我想比起快樂,這兩個詞更能精準的形容成年人的狀態。

說到自己,不光我有這樣的感覺,周圍的同事也是相同的感覺,經常會聽到這些已近中年的人說生活沒意思,也更沒有什麼時候看到誰很開心的給大家分享什麼事情。作為在國企待了一輩子的這些同事,他們活得很舒服,也很無聊。

我想這就是根源,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是最大的不快樂。而我,每當想到自己如果就這麼乖下去,就會和這些人一樣,在日復一日的開車穿越城市、打卡上班、開電腦、寫一些冠冕堂皇又毫無意義的文章、吃飯、渾渾噩噩等待下班打卡、再次迎著晚高峰沖回家中,等待著自己可以預期的未來,那種感覺大抵也如同這座城市的霧霾天一樣,陰鬱到不會有任何期待。

作為一個乖乖女,不敢做出遵從內心的決定是最大的問題,所有的路都是符合常規的,都是父母滿意、自己放心的。只有那幾年在外省、在國外算是跟著感覺走了一把,而後,又在家人的勸說下,回到了所謂生活的常態。自己用心學過的專業、出國的經歷在周圍暮靄沉沉的環境下變成了一個尷尬。而周圍人都覺得你這樣很好啊,你就這麼乖乖的性格,也就應該走這樣的路。最後,連自己都變得沒有信心了:好久不用,專業退步了不少吧,還敢拿到市場上去賣嗎,哦,真心怕拼不過那幫90後。

就這樣,在國企待了幾年,為人處世低調到塵埃里去了,不然怎樣,自己每天乾的這些閑雜事的只怕隨便一個中學生都能幹的了,隨著父母的退休,連所謂的背景都洗白了,更是只能卑卑微微的不生事,討口飯罷了。

好吧,就此打住,說下去太苦情。其實工作只是生活得一部分,一直覺得自己還算是個幸運的人,有自己深愛的家人和男友。

看這麼多人回答,過於興奮,啰啰嗦嗦補充了這麼多,所以如有傳達負能量,敬請諒解。再次謝謝各位的回答!


記得在人人網曾經開始沒落的時候,我在上面轉過一段話,這段話我到現在依舊記憶猶新。
我專門登錄了一下人人,找到了這段話,感謝原作者,不知道你玩不玩知乎,這段話在我剛剛結束本科生活的時候,帶給我太多的啟發,很感謝你。
我想,用他的這段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好不過了。


我想用網上曾經廣泛流傳過一組漫畫,叫《我是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怎樣毀了我的一生
作者: (法)桑帝尼/文,(法)哥地尼/圖

小時候,我住在一座巨大的城堡里

城堡坐落在一片奇妙的森林中

每一天都是陽光明媚

我從來不會感到孤獨

我有數不清的寶貝

我很英俊

我很聰明

可是有一天,我長大了……

我變得愚蠢

說謊

虛榮

庸俗

我一貧如洗

我醜陋不堪

沒有人愛

沒有朋友

我就是這樣毀了我的一生

再也回不去兒時的那片森林


  你上一次發自內心的笑是什麼時候?


  嗯,不是那種對同事和朋友偽裝的標準化的笑,是說你毫無顧忌毫無壓力發自內心的開心的笑。


  之所以這樣問你,是因為我在前兩天看到的一個帖子,那張照片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紐約,忙忙碌碌的年輕人早晨上班,總覺得什麼不對,後來突然明白,照片里的人神情似乎都有些焦灼。

  於是在今早上班的時候,我特意觀察了一下上海地鐵上奔波的人們,整個車廂里,只有一對情侶在說話的時候,男生竊竊私語的時候露出了一絲不知真假的笑容,其餘的人,神色都跟這篇差不多。


  好吧,你為什麼不快樂?


  二:

  你是否記得《夏洛特煩惱》里,大春和夏洛一起去遊戲廳打拳皇,他用練了好久的連招幹掉了夏洛,夏洛獃獃的看著大春,不說話,大春以為他生氣了,抱怨道;你怎麼還玩不起了呢。


  夏洛點了根煙笑笑:


  我他媽的真羨慕你,活得跟傻逼似得。


  夏洛說的是真的。大春是不是傻逼我們不知道,但我知道夏洛是真羨慕他。因為在夏洛的世界裡,其實找不到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


  這種興奮的消失,源自於無止境的慾望。


  三:

  很多人把慢慢不快樂的基礎原因歸結於沒錢。而據我觀察還真不是。

  我曾在一個基層服務機構做了半年,那裡的人文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都相當的低,這麼說吧,他們打不開docx的文件,excel求和靠的口算。更別說做一個ppt了。別說什麼配色字型大小對齊扁平化了,能把一段文字粘在ppt上已經是最優秀的10%的人了。嗯。而且他們也不想學,誰會誰來做,反正我不會。


  那段日子我跟她們一起下班,在我煎熬著不知道未來在那裡的時候,我發現他們並不著急。辦公室的話題只有土豆漲價,西紅柿便宜了,以及老公。他們那個興奮勁兒讓我打心底里羨慕,他們眼中那些一個月2000塊錢工資,整日無所事事,抽著廉價煙的老公,似乎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從那時候我開始真正明白,人與人確實是不一樣的。


  我有個鐵哥們家裡條件不好,跟女生聊結婚,女生說你沒有鑽戒可以,我一直想要一塊手錶,於是男生給女生買了塊600塊錢的卡西歐手錶。然後兩個人就真的去把結婚證領了。婚假,兩個人去吃了一次鹿港小鎮,嗯。是的。當那姑娘興奮的跟我描繪鹿港小鎮彈鋼琴的高檔餐廳的時候,我臉上笑著,心裡也是由衷地覺得羨慕,那天晚上我發簡訊給一個朋友,我說,我好奇,他怎麼就遇得到這樣的一個姑娘。


  這是真正的真愛了吧。


  "寧願在寶馬里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原來是真的。周圍的有錢之人,由衷地快樂的並不多。

  "弱智兒童歡樂多"原來也是真的,身邊遇見點小事兒就笑開了花得,都是那種工資不高啥都買不起還整天樂得跟傻逼一樣的人。


  這兩年見過的富豪不要太多。我伺候過的一家公司,老總幾百億身價,可我在這公司的日子裡,這個老總沒有笑過。是真的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笑過。我們同事都在底下議論。覺得他活的太累了。賺錢到底用來幹嘛?他的世界裡,似乎窮的只剩下錢了。


  後來我恍然大悟,他看我們,和我看那群基層什麼都不會的大媽婦女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四: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喜歡玩紅白機。


  暑假的時候最盼望父母上班,幾個夥伴坐在一起,玩超級瑪麗,打鴨子這樣的遊戲可以玩一天,後來玩機器人大戰,吞食天地和三國志二,一個小學生居然玩全日文的遊戲,中午不吃飯根本不會餓的,完全可以撐到下午,餓得實在不行了,從冰箱里掏出阿香婆香辣醬,然後就著涼饅頭,吃著還在翻遊戲雜誌攻略。因為廠區工廠離家近,所以父母經常會上一半的班殺回來,家裡的氣氛會瞬間壓抑,小夥伴們撤的很快。第二天依然樂此不疲,換到另外一個小夥伴家繼續。抱著遊戲機的大盒子穿著發光帶燈的夜市買來的旅遊鞋到處跑,那時候遊戲機質量不行,穩壓器夏天暴熱,玩一會兒就拔掉,看《排球女將》和《新白娘子傳奇》讓穩壓器涼下來,


  男生的青春就這樣獻給了一個一個的暑假。


  從紅白機變成了世嘉,玩"幽游白書"和"夢幻模擬戰",然後又在一夜之間就有了ps,幾個人躲在地下室里踢世界盃。


  那時候笑的確實是真的吧,似乎我們永遠不會長大。


  再後來我一個人跑去電腦室里玩"仙劍奇俠傳"和"機器貓大富翁",鄭重其事的跟爸爸說期末考試能夠認真複習,條件是考好了換一台電腦,父母拒絕我的理由是沒有地方放。第二天他們出門,我將家裡的一個雙人席夢思大床從一個屋子拆開,推到另一個屋子,再拼好。然後把地掃乾淨拖好,我媽回家嚇了一跳,無論我怎麼解釋他們無法相信一個瘦得在家沒幹過五分錢活的小孩子能幹出兩個大人恐怕都要冒汗的事兒。


  那時候的笑,應該也是真的吧。


  上初中之後我在一所私立學校,那裡的學生都超級有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索尼的discman。索尼有一款是吸附式的,就是你把碟插到一半自己就吸進去了,哪款在烏魯木齊賣到3100.我特別想要,告訴媽媽,媽媽不肯買給我,倒不是心疼錢,我那時候的成績差到我現在想起來都想抽自己。為了聽梁詠琪的歌,我用夜裡用泡好的康師傅速食麵換,一群男生圍在宿舍里,一人一口湯,卻開心的不行。


  後來上了大學,臨行西安的時候,母親突然有天送了一個旗艦版本的索尼CD機給我,她說我知道你會喜歡。

  我把包裝打開,口香糖電池裝在裡面,買了周杰倫的新專輯,一遍一遍的聽,確實很喜歡,但已經沒有初中時候的狂熱。


  興趣這東西,確實很難得,我曾玩遊戲通宵省下來錢買點卡,而現在,ps4買回來,玩了不到五次就落了灰。有那時間寧願躲在被子里好好睡一覺。


  我們果然都一夜長大。


  五:


  不光是物質,感情也是。


  小孩子里的意識里,愛情的終極形態是婚姻,是兩個人在一起。


  比如爾康和紫薇要在一起,五阿哥和小燕子要在一起,香妃和蒙丹要在一起。


  慢慢長大,思維越來越成熟,明白最愛的兩個人往往不一定能在一起,甚至肯定不能在一起。


  那一年存錢跑遍一個城市買一個泰迪熊,只為博女神一笑,嗯,跟鐵哥們說自己不要回報,只要她幸福就好。


  然後,似乎真的就沒有然後了。


  如今相親連時間都懶得浪費,過了30歲男人還為感情糾纏不清,一定會被人恥笑的。


  婚姻里可能有房有車,有門當戶有社會利益,對有彩禮有嫁妝,甚至有商業利益,愛情不再是婚姻的全部,可能只是一個百分比餅圖,甚至,可能跟愛情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你告訴我,你的婚姻如果是這樣的,你的後半生怎麼快樂的起來。


  幡然醒悟的時候,發現最好的愛情偏偏是早戀,畢竟那時候姑娘小伙之間在一起不是因為他爸爸是廳級幹部啊。可能只是因為他路過教室門口,看見她一襲長裙跟閨蜜討論一道題。於是故意在做操的時候站在她身後,趁她不注意抓她的鞭子。


  有一天你會羨慕那些去網吧通宵打dota的人,過了某個年齡,你不再對遊戲有興趣,網吧老闆給你錢你都不玩。


  有一天你會羨慕那些失戀後痛哭,吃不下飯,去挽回被羞辱踐踏痛不欲生的自己,有那功夫不如回家躺沙發上看兩部電影,吃點啤酒和炸雞。


  有一天你會羨慕那些買不起你買的起得東西的人,覺得那種一縷陽光一個晴天就能興奮不已的日子離你越來越遠。


  其實,執念是美好的。不成熟是美好的。那些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付出努力的日子是美好的。


  因為他們終將不再。


  六:

  2016年第一天到來的時候,女朋友跟我許了一個願,她說想跟我去趟烏鎮,上海周邊的古鎮,她說我們能放下工作坐在一起喝一壺茶,說說新的一年計劃,希望不要過度沉溺於工作里,我突然想起,這烏鎮之約,居然從夏天許到了冬天,我說,我下周一定一定陪你去。我們都懷念剛來上海的那一年,我拿著微薄的工資,穿著廉價的帆布鞋一起去上班,溜進公司的停車場,指著老闆的法拉利跟她說:這車你沒見過吧,牛逼吧,等咱們有錢了也買一輛。然後兩個人跟開頭的買菜大媽那樣傻笑,下班的時候路過85度c,買一個海岩奶綠和一塊黑森林蛋糕,藏在身後不言不語,拿出來逗她一笑,用小勺子喂著,兩人一起吃。


  我覺得,是真的比哈根達斯好吃。


本文首發於本人公眾號:小成故事 (ID:wangyuancheng1984)每晚抽出時間,跟你隨便聊聊。轉載請註明來自於知乎王遠成並註明公眾號。歡迎大家來陪我喝一杯。微博請@王遠成在路上

http://weixin.qq.com/r/xET-5-PEOa5GrbeE9xH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 玉溪子 邀。

不妨先看看這個問題是否真的成立,即「是否越長大越不快樂」成立。在心理學上用參數心理幸福感來(Psychological well-being,WB)描述人的生活快樂情況。針對美國人的大樣本調查結果如下[1]:

結果表現為幾個特徵:

  • 在人的全壽命周期中,快樂水平在統計意義上呈現U型曲線
  • 人在五十歲左右最不快樂(難以快樂),在這之前,幸福水平降低,在這之後,幸福水平增加,越老越快樂。
  • 十幾歲到二十多歲之間,人的幸福感呈現斷崖式下降,此後到五十歲雖然繼續下降當時趨於緩和

考慮到自覺不幸的人傾向於自殺,不妨再考察一下自殺率數據。美國政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NVSS - Mortality Tables) 提供的自殺數據如下:

數據呈現幾個特徵:

  • 自殺人群年齡呈現倒U型曲線
  • 四十多歲的自殺者最多,在這之前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之後呈快速下降趨勢
  • 十幾到二十歲之間有一個快速增加階段

以上是美國的情況,考慮的各個年齡段人群數量的不同,因此對於自殺率數據,還要歸一化年齡因素:

整體上,自殺率隨年齡增加上升,在世界範圍內(WHO數據):

自殺率數據特徵跟美國數據類似。自殺率在50歲左右達到一個階段峰值之後,稍下降後再上升。

所以,題主所說的問題並未完全反映事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在中年之前,人的幸福水平一直下降,越來越不容易快樂(中年危機)。對於題主這個年齡的人群來說,更真切的情況是,在十幾歲到二十多歲之間(從懵懂的少年段進入到迷茫的青年段),幸福感呈斷崖式下降。鑒於問題因此展開過廣,使影響因素變得複雜,下面我僅考慮題主更關心的問題,即進入青年期過程中,為什麼幸福感——更特定的——徹底而通透的幸福感明顯降低甚至消失

在十幾歲到二十多歲之間,最為明顯的因素是青春期的結束和大腦發育的大體結束。人在青春期內,各種激素水平劇烈變化,這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會使得他的性格表現得敏感,容易激烈反應[2], 同時,TA的自我意識也處在急劇的變化之中,特別表現為對自己的容貌的懷疑/不自信,以及對其他人對自己評價的激烈反應(過於在乎)。這種敏感和不自信貫穿整個十幾歲的青春期。人的腦部發育的大體停止要晚於青春期的截至數年,直到大概二十五歲才結束。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腦發育過程中,腦部各個部位的體積變化並不是均等的[3]。

在青春期之前,人腦的白質體積到達頂峰,隨後下降。而在整個青春期和其後一段時間內,人腦的灰質(細胞體)體積大致線性增加,這顯示人腦各個區域的連接強度明顯增加。這會對人的認知造成一定的影響,人在青春期的情緒不成熟會逐漸消減,變得成熟/得到控制,由一個情緒化的人轉變為一個理性的人。表現在杏仁核的活躍水平上,在這個年齡階段,人越成長,其激活水平越低[4]:

表現在情緒控制力上,人腦中的vmPFC(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功能越來越強[4]:

人因此也變得更富有道德感,而這種道德感,是基於理性思考的。

根據以上的研究,我們不妨簡化其機理模型:人的腦子中有一套理性控制機制,在青春期之前和青春期的早期,該套機制還成熟,沒有接管人的心理感受活動,人在這個時期是一個充滿情緒的氣球,一點點刺激就會使它爆炸。在這個時期,人感受到的快樂和痛苦,都是非常極端的(發自內心的),一天的情緒波動,可以是非常劇烈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體驗過太多歡樂和痛苦之後,人腦的理性控制機制逐漸接管我們的情緒,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感知,是理性逐漸占上峰了,因此我們的快樂和痛苦,都是受到控制或者限制的;在面臨快樂和痛苦時,會想的更多,因而節制,表現的冷靜和堅韌起來。——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著同痛苦相對稱的清澈,與絕望相均衡的堅韌。我們生活的快樂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改變了形式[5].

以上。
--------
[1] Stone, Arthur A., et al. "A snapshot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22 (2010): 9985-9990.
[2] Dahl, Ronald E.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a period of vulnera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Keynote addres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21.1 (2004): 1-22.
[3] Giedd, Jay N., et al. "Brain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MRI study." Nature neuroscience 2.10 (1999): 861-863.
[4] Decety, Jean, Kalina J. Michalska, and Katherine D. Kinzler. "The contribution of emotion and cognition to moral sensitivity: a neurodevelopmental study."Cerebral Cortex 22.1 (2012): 209-220.
[5] Freund, Alexandra M. "Age-differential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 of optimization versus compensation focu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 21.2 (2006): 240.


這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上班族的眾生相,有多少人臉上是帶著笑的?
不快樂是世界級的流行病。
為什麼?
人,特別是年輕人,
有慾望,愛比較,計較別人和社會對自己的看法,
怕落後,怕沒錢,怕沒保障,
算計別人也被別人算計,
滿足自己內心和滿足他人期望的矛盾,
未來的不確定性,安全感缺失,
愛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愛你
永遠要求自己進步,永遠做不玩的工作
設定難以企及的目標
有規劃的生活
健康指數逐漸下降
升職加薪總沒有期望的快
工作里同事總沒有那麼好相處
覺得社會不公平,政府不義,人心不古
要更多的錢,更多的權,沒有目標,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讓負面情緒佔據自己
於是,你抑鬱,你覺得自己不快樂,你抱怨自己,埋怨他人,抱怨社會
你看到別人出去旅遊,也要去旅行
你看別人討論電影,也要去看以期有談資
你看別人曬幸福,也要咬牙找對象
總是擰巴自己,可不容易不快樂么;總是追求慾望的滿足,可不是陷入循環么。
但是「Ask For More」又是人的天性,無欲無求也沒啥意思,是不?
有個公式 快樂 = 期望 - 實際
所以,把這三個因素在能力範圍內做好平衡,盡量在生活中發現讓自己高興的事兒吧:吃頓美食,和朋友聊會兒天,過一個無所事事,啥也不幹的下午,和美女搭個訕,在知乎上瞎答幾道題 - 都挺爽的。

這兩天看到和君的王明夫先生的一篇《中國的社經大勢和商業大未來》,裡面提到一段,甚是有趣:"南懷瑾先生是大師,我讀他的書,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學問非常了得,尤其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典籍,南師如數家珍、融會貫通。但我沒有見過南師,沒有真切感受過他的人生境界。後來我聽到一個故事,說:有個人老是失眠,睡不著覺,很苦惱,問南懷瑾怎麼辦,睡前念心經好還是念別的什麼經好,南懷瑾說:你什麼經都別念,你就念:去他媽的!去他媽的!去他媽的!南師這一句話「去他媽的!」,讓我突然感覺到南師的境界很高很高,太牛了。我道行淺,南師那麼多著作,也沒讓我感覺到境界。而這一句話,卻讓我突然感覺有所悟。"

去他媽的!去他媽的!去他媽的!重要的話說三遍,能快樂不少。


上高中的時候,我有個室友很嚴肅,每次我們玩鬧嬉笑時,她就繃緊了一張臉從我們身邊飄過,說「你們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她的話每次都很有效地打擊到了我們。

那年課業繁重,老師父母的期望比山高,除了上學再無其他可選的出路...... 這一切給我們極大壓力,哪怕一個月唯一一天的休息時間,也用來跟厚厚的試卷作戰鬥。但是少女的天性是活潑好玩的,偶爾我們也會出現像上面那樣的嬉鬧場面,這時候一句意義的探討,讓人罪惡感深重。

那時候的我們,極力按捺住尋求快樂的心,看起來心事重重,背負著太多的希望和壓力前行,一刻也得不到放鬆。後來我畢業了,學業的壓力剛退場,職場的競爭又逼迫而上。

我知道上進是好的,努力爭取是好的,迎難而上是好的。故而一頭扎進去,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都努力伸長了手去抓。

看課外閑書能幫你更好地提升專業技能嗎?出去跟朋友聚會唱歌能彌補你職場經驗的不足嗎?會唱歌能跳舞可以幫你加薪升職嗎?
假若不能,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不知道,從學會寫文字的第一天起,老師教育我們文末要總結升華的意義,對我人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大。這個意義是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服務的,是為實際獲得的利益服務的,是為一切上進、深沉、甚至苦難這類詞服務的,唯獨不能是為了快樂。這個意義,從來不包含享樂跟玩耍。

人們關心一個人的職位薪水履歷,是否買房買車,卻不會問他是不是快樂。大家都是結果導向,很少會關心體驗過程中的情感。我感到了極度的壓抑和悲觀。

後來,我辭掉工作,開始流放。一路上我遇到很多跟我同齡甚至更小的年輕人,他們卻是真正享受自己的旅程。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理直氣壯、名正言順地為了快樂而做許多「沒有意義的事」。

有一次,大家圍著篝火聊天,我們開始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收穫:你覺得你出行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嗎?

我發現像我一樣的人大多數會說到個人的成長,譬如發現自我,與世界握手言和,內心獨立堅強之類的。一些很歡樂的事情,好像必須披上痛苦甚至悲情的外衣,才能跟膚淺劃清界限,顯得意義非凡。

我們人群中有一個歐洲少年,大概十六歲左右,他已經走了十多個國家,在一群成年人當中顯得有趣又獨立。他跟我們分享的都是一路有意思的見聞,笑話不斷,卻從來沒有提及那些深沉的意義。他告訴我,出來就是為了「好玩」!

同樣是一趟旅程,我們遭遇了泥石流,大暴雨,有人害怕哭泣抱怨,有人卻努力在不舒適的環境里,尋找一個最舒適的姿勢,這就是快樂的心態。

我曾經以為,這種輕鬆玩樂的心態,是良好的經濟條件和家庭出身才能給予的。想想看啊,一個人整天為吃穿溫飽發愁時,哪裡還能想到快樂的事情,哪裡還能去做一些沒有實際收益、單純為了快樂的事呢?

但實際上,真正的好東西,恰恰是最不花錢。很多人說,我不快樂。因為公司最近在裁員,又或者整個市場經濟不景氣,再不就是為同學又換了新房子鬱悶。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距離又太小,我們不高興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沒辦法陪著孩子玩遊戲,沒辦法發自內心的歡笑;也無法享受一頓美食;放下喜歡的書又看不進去專業的東西;太陽出來了,鮮花開放了,月亮升起了......
一切都被「意義重大」的事掩蓋了。哪裡開心得起來啊。

我成長的過程,就是漸漸丟失快樂的過程。我們這一代人被「成長、價值、意義、成就、出息、榮耀」等等這些詞填滿了,就再也裝不下一點開心的事。

周末的時候,我跟小朋友講了小貓釣魚的故事。故事說小貓釣魚的時候一會捉蝴蝶,一會抓蜻蜓,所以總也釣不到大魚,而貓媽媽專心致志地釣魚,收穫滿滿。小貓很羞愧,也學著貓媽媽一樣專心地釣魚,很快也釣到了一條大魚。這個故事也伴隨過我的童年,告訴我們做事要目的明確,心無旁騖。

然後,我問四歲的小侄子:「故事告訴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怎麼樣呀?」

小侄子說「我們要高高興興地玩,等餓了就好好釣魚。」我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我丟失的快樂,大概可以從他身上慢慢學回來吧。


小時候,格局太小,想得少,閑得慌,一起翻卡就是朋友,一起回家就無話不說。男同學在旁邊唱七里香,你在心裡就盪起了槳。我說我喜歡杰倫,你說你也喜歡,我們一擊掌成了閨蜜,一起談天一起笑。


最後發現,還是林俊傑好。

時光把很多所謂人生大事消磨殆盡,它們卻固守原地。許多鄭重其事的留影和煞有介事的紀念,都已經被我忘記是在哪和為了什麼。時光在任何時候都會留下一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無關年少,無關長大。而我也終於明白,即使它們再被喚醒,時過境遷,我們永遠也無法站在現在的立場去體會那時的美好。

長大一點了,我開始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在課間奮筆疾書,前座的同學卻總是找我聊天,聊天內容無關學習,我很無奈。他說他喜歡的姑娘要有修長的手指,我低頭看了看我的粗手指,鬆了口氣。

那個時候我們心態很不健康。月考數學我比他多十分,他轉過頭不想理我。後來總分出來,我比他少30分。我直接在座位上哭了。他不停地轉過來確認我還有沒有在哭。他買了一大袋零食,隔幾分鐘就向我桌子上扔一袋。記得那節課是美術老師沒有生病的美術課,講台上放著《大逃殺》。不合時宜的電影配上不合時宜的觀眾,關了燈的教室,聽不懂的台詞,他轉過來影影綽綽,雲飛雪落的臉。當年覺得無比美好。

寶玉道:是幾十接了梁鴻案?

現在回想當年,才發現在那個時候,無關課業,皆是美好。學生時代的生活被考試擠壓,空隙里的顰蹙嗔笑都可以導致一場少男少女的恩怨情仇。它們像魯迅的文字一樣晦澀難懂。它們可能另有深意又或許流於表面。它們從來沒有答案,其中原委也都真假難辨。

回憶不可追啊,當年的教室在腦海里下了一場至今未停的大雪,在成都溫暖的四季里,無論何時回去,都無法再次探訪。回憶不要追啊,當年的小情小鬧,小打小笑,都已散落天涯。當年的傻逼與瘋狂,都已化為一幀風景,定格在記憶里。它們被歷史的年輪碾壓。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別以為這就是結局,新的歷史被寫上了更傻逼更瘋狂和更刻骨銘心。年少時以為的痛苦,會被之後更加嶙峋的困難取代,年少時以為的快樂,會被之後大悲大喜掩蓋,年少時解不開的難題,到現在已無足輕重。年少的回憶啊,想得起的,留得下的,無非是些難登檯面,沒有意義的東西。

我記得年少時和一幫閨蜜嘰嘰喳喳,談夢想聊未來,說友誼地久天長。而現在,閨蜜沒剩幾個,夢想沒有實現,與時間同長的友誼在畢業就夭折了。年少的回憶啊,無非是些難登檯面又自以為是的大話和空話。

可總有些電影小說將年少的回憶誇大。他們教唆著觀眾去相信年少時美好得過分的感情,分離的遺憾無奈和長大的不可避免。在這些青春文學中,青春里的那個人不可取代,濃墨重彩卻又求之不得。最後主角們只能無奈地和枕邊的男人或女人過完平凡的一生。枕邊人招你惹你了?

少年啊,把格局放大點,眼光放遠點。小時候的彈珠,將卡和同桌的好,哪裡比得上長大後的烈酒,美人和壯闊的遠方。大人們也不都戴面具,小孩們也會時而殘忍。慾望也會讓人勇敢追逐,簡單也會讓人停滯不前。在這個無限有趣的世界,有人在你面前端著酒,低吟淺唱,應一聲可好?


我覺得錢鍾書的話就說明白了,


你洗了一個澡,吃了一頓飯,覺得很開心,並非是澡洗的舒服,飯吃得飽,主要是因為你


心無掛礙

這跟邊際效益無關

————————分割線————————


以上說的邊際效益指的是小時候對於各種初見事物的【好奇度】,這當然有一定影響,但是相比於成長中逐增的【心裡負擔】的影響來說便要弱的多了。

俗話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有這個道理。


小的時候,我最奢求的就是能喝一瓶一塊三一瓶的哇哈哈AD鈣奶。

為什麼連價錢我都記得那麼深刻呢?因為我始終記得第一次喝的奶香,滿口生津。我那時候就想,我要是天天能喝的上AD鈣奶就不枉此生了。

可是,我家是農村的,零食我不會經常買,爸媽給的零花錢只夠買筆和本子的。我就想怎麼樣才能喝的上奶。我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說,只要我考試能進班級前五名,就會獎勵我一瓶AD鈣奶。

我當時學習的目的,毫不誇張的說,我就是為了能多喝幾次奶。因為我確實饞那個味道。

後來,我達到了目的。當願望滿足之後,突然覺得這奶並沒有第一次喝的感覺了。

所以,我記住了第一次喝那奶的感覺,也記得味道。卻再也提不起來對它更大的慾望。

後來長大讀大學,當兵。在部隊,我是85狙擊手,我的目標就是在師比武的時候拿第一名。大冬天,我在靶場一趴就是一天,肘皮磨的血肉模糊,說句老司機的話,下體都凍的毫無知覺。可我並不覺得苦,因為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但當我拿到比武獎盃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像中的興奮,反而有種達到目的之後的空虛,惆悵茫然。

人為什麼越長大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呢?

是慾望的膨脹,是野心的增長,是貪,是得,是不滿足,是想得卻不可得的懊惱,是得之卻索然無味的空虛。

野心太大終究不是好事,人心是最難填滿的溝壑。

反過來講,怎樣才能越長大越快樂?

那就讓自己回到小時候的心態:簡單。

越簡單越容易滿足,就越快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到很難,簡單即可。

越簡單越快樂。

祝好


在邁阿密度假。
四天沒有網路,在船上。看著各種酒吧,party,喜劇,電影,奢華餐廳,讀著 關於美國內戰,愛情的書《冷山》,在苦難的小說里,和狂歡的現實里,我關於幸福和生活的意義之類的話題,想了一遍又一遍。

下船上網,恰好看到了這個題目。很應景。

關於「快樂」,我曾執迷了一陣。哈佛的《幸福課》看了三遍。那時候,恰好在一個國企做助理,一月工資一萬,幾乎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白天除了自己讀書,就是和幾個同事琢磨中午吃什麼。真痛苦。以為自己可以去國企經歷一下不一樣的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的。每天自己讀書,去 公園喂貓,走路,卻怎麼也難有激情。那時候,剛剛和前任分手,有了一大塊的時間發獃,出國的事情也耽擱了,好似,毫無快樂可言。

曾經簡單快樂努力地自己,一下子就懵掉了。「我的快樂哪裡去了?」我問自己。看《幸福課》寫什麼「每天感恩的三件事」。寫了那麼個十幾天,毫無滋味。感恩,可是心裡沒有勁頭。也可以去shopping,可是那不能讓我開心。也可以去旅行,也不帶勁。自己去做志願者,找人聊天,組織活動。暫時的開心一下,一靜下來,還是不快樂。一度的,我以為自己得了抑鬱症。要不然,怎麼晚上自己看書,看著看著滿臉就是淚呢。

哈佛的《幸福課》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想,我們小的時候,那麼容易快樂,為什麼長大了,想要的口紅,高跟鞋都有了,反而不快樂呢?甚至,我都要去讀積極心理學專業了。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就如 「安全感」是不是存在一樣,「快樂」會不會也是我們人類創造出來騙自己的東西?

嗯,不去想它怎樣?就著手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

我在國企的工作,不喜歡。我就想辭掉。沒直接辭掉,因為合同期2年。但是,我開始自己繼續兼職做老師,因為我喜歡。每天5點下班,我繼續去上兩個小時的課。9點下課,算計著自己賺了幾百塊,買一點自己喜歡吃的,就樂呵著回家了。地鐵一個多小時,也不覺得發悶了。 我想出國,就著手申請,不貪婪這看似「鐵飯碗」的職位了。準備申請的事情,忙活起來,忘了快樂不快樂的事情了。拿到錄取,就計劃著第一次出國旅行,不去想未來,不算計過去,看景,寫字,走路,不管一趟旅行給自己多少價值。當下享受就好。

就這樣,似乎,內心又慢慢充盈著一種叫做「快樂」的東西。

想太多「意義」,想太多「快不快樂」,殺死了我們的「快樂」。

正如研究發現,「理智」殺死了我們的快樂。那麼,試著多用感性來感受當下,或許會好些。比如,遇到了你心動的人,沒有因為他無車無房拒絕他。比如,在人生岔路的時候,「任性衝動」地選擇那個自己覺得「好玩」的,而不是更安全的選擇。比如,在你不想當「乖乖女」的時候,做些「叛逆」的事情。

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認識了一個83歲的老頭子。最近,他給我寫郵件說:「我34歲的時候,辭掉了布朗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去了墨西哥做一個我認為很有意思但是沒有錢的項目。一般的人都說我瘋了。但是,我現在回頭想想,我活著,就朝著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奔去了。我活的很快樂。」 我讀著,彷彿又看到了他笑眯眯地臉。

在常春藤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 和 有趣沒錢的項目里,大多數人選擇了前者,或許,這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不快樂。我們選擇「安全」 而非「有趣」。 我們想了太多,算計太多,失掉了快樂需要的感性。

啰嗦那麼多,我想說,快30歲的時候,我發現人生並不是要30歲之前結婚生娃買房買車。人生可以是參差多態的。想任性,不死掉,就可以的。計較太多,特別是金錢這個東西,擁有越多,越麻木。選擇有趣的生活,別選擇「有錢」的生活,也許會快樂一點。

By Nicole


人生就是困難重重問題不斷。
或者說,人生就是苦難。

在你小的時候,你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那是因為,父母幫你承擔的痛苦。
他們幫你承擔了生存的壓力。
你不需要為生存壓力感覺到痛苦,還有就是,你沒有性慾。
你不會為了交不到異性而煩惱。

人類最基礎的兩個需求,或者兩個大問題就是,生存和繁衍,你可以說的高尚一點。
叫做事業和愛情。

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這兩個問題,你壓根可以迴避。
比如你可以逃課,你可以逃避責任,你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
因為在你當時的自己看來,你對未來不需要承擔任何焦慮和壓力。
因為看起來實在是太長了。

時間過的好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會越來越快。
就像有個加速度一樣。
那是因為,20歲的一年,確實比1歲的一年要短。
因為他的比例要小很多。
所以,會自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當你不斷的逃避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時候,你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你終有一天,要去面對各種問題。
你的事業需要去選擇個對的,你的伴侶需要去選擇。
選擇好了,還要去經營。
就算你找到了熱愛的事情,依然會有不斷問題出來讓你去解決。

這個時候很多人開始逃避了,但是又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因為成功的慾望,價值感,性慾,他人的目光都在左右著你。
你快樂不起來。

因為,你明知道自己在自我欺騙。
自己有個問題,但還說自己這樣挺好。
但潛意識不會騙你。
他就會用焦慮,痛苦,恐懼,失眠的方式告訴你,你遇到問題了。
你需要去解決。

總的歸結來說。
人生有三大問題。
做人,做事,心靈成長。

每一個大問題都是至關重要的。
都關係到你的快樂。
有哪一個問題解決不好,你都會有痛苦。
當然,這個過程是緩慢的。
不會是終極的。
你只能不斷的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修心。
讓自己內心更加強大。

這樣以前認為痛苦的事情,就不痛苦了。
這樣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快樂。
你就能快樂起來。

而過去的小時候,大部分認還沒有面對問題,所以他們的快樂只是一種在父母保護下的快樂。
不是自己獨立創造的快樂和幸福。

要想快樂,就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想辦法在問題中成長,在問題中提升能力。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
就是修心。

就是學習各種心理學的方法,包括打坐,跑步,正念,積極心理學,感人日記,早睡早起,覺察情緒等等把。
讓自己在生活中能比較好的調節。

但這其實就是解決心靈成長的問題。
但做人和做事的問題還是要去面對。

我認為,大部分人痛苦的其實做人,也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但人際關係的問題往往和我們的心靈密不可分。

都是需要去透過現象看本質。
首先找到問題的根源。
你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如果問題都沒找到,就瞎解決,是不可能解決的好的。

所以,就需要去學習,學習相關知識,找到問題根源,通過不斷實踐解決掉問題,來讓知識轉化為智慧。一步一步提高自己。

一步一步向快樂邁進。
快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說是終極奢侈品。

我們人生的意義,其實就是快樂。
名,利,權,色,生,理想,事業,愛情,慈善,為社會做貢獻,哪一樣不是為了快樂。
最終都是為了自己快樂。

只是方法方向不同罷了。
但,可持續的快樂,可增長的快樂,一定是要不斷修鍊自己的內心的。
讓自己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你自然就會更快樂。

就像周杰倫在《稻香》裡面唱的。
笑一個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
讓自己快樂快樂這才叫做意義。

我認為杰倫真的是愛好音樂才能把音樂做好,這是他熱愛的事業。
但我相信這條路依然充滿險阻。
依然他遇到很多問題,但他都解決了。
但他在《稻香》裡面已經非常清楚的闡述了自己的價值觀。

快樂。
快樂。
快樂就是意義。

最後再搬一句話,不知道是不是約翰列儂說的,但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

5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顧慮,在乎的東西越來越多,很多事情變得不再純粹。

昨晚在操場跑步,一個男生抱著籃球來聊天。高高瘦瘦,長得蠻帥,身高目測180+,很有禮貌。就第一印象來看,他是這兩年在操場來搭訕的男生中,我最有可能喜歡的類型。說了幾句話之後,禮貌性的加了微信,我繼續跑。
晚上回來,他發來消息,我沒有回。
要是放在兩年前,我應該會開開心心回微信,然後說不定往後回憶起大學生活的時候這會是一段不錯的戀愛經歷,
但是現在不可能了,我快大四,就要離開校園,不要說談戀愛,就連了解他的心思都沒有。
對我而言,大學的回憶里已經不可能再有戀愛的部分了。

昨晚躺在床上,心情很差,因為覺得壓力很大,最近有太多事情要做,我想把每一件都做好。總會擔心這個不過那個不行,那樣的話該怎麼辦。
有時候,會挺懷念從前那個無憂無慮,每天就知道吃吃喝喝的自己。現在呢,要考慮的破爛事兒太多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這大概就是長大吧。
所以說,小孩子的世界簡單,大人的世界複雜。

昨晚做了噩夢,今天早晨起床心情低落,騎車出門一路上晃晃悠悠。
中午回來買了半個西瓜,一份山東雜糧煎餅。吃完之後躺在床上睡了個午覺。
想了想自己這段時間不快樂的原因,就是在乎的東西太多了,要是對這些事情都無所謂的話,我就不會害怕自己做不好了,就不會逼自己逼得心理壓力巨大了。做不好就做不好唄,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樣一想之後,內心忽然輕鬆了許多。
現在漸漸明白一個道理: 盡人事,聽天命。

另外一點,回想自己的這半年,不夠快樂的另一個原因,是活的不夠坦蕩。
我會覺得,既然已經長大了,就不要像個小孩子一樣亂說話,不要瘋瘋癲癲,不要幼稚,不要傻萌。會給自己下太多的條條框框。或者說,有時候,我會急於讓自己成熟起來吧。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的內心還是個幼稚的小姑娘,有許多事我做不好,有很多問題我都不知道怎麼辦,有些想法還是太天真。
今晚洗漱完畢坐在椅子上,忽然覺得,蠢就蠢唄,幼稚就幼稚唄,又不是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懂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我就是這樣啊,我不想偽裝自己。

該讀書讀書,該運動運動,該吃就吃,想那麼多幹嘛,只要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就行了,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畢竟,出來混,總還是要還的。我必須為過去的自己買單,也要為將來可能出現的事情做好準備。但是,我能抓住的,也只有當下。所以,想太多是沒有用的,還沒有過好現在實際。

心態真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想法變得不一樣之後,心情就會立馬不一樣。
我還是會努力調整自己,不想讓長大帶走我的快樂。我可是立志要快樂生活一輩子的人。


打個比方:你喜歡吃肉,認為吃肉很快樂,在沒有人管的情況下,你無節制的吃起來。過程就成了餓著時吃是享受,再然後是無所謂,最後是吃膩了,吃肉成了難受。
人生的快樂大多如此下場。一開始快樂,你就反覆尋求這種快樂,然後無感,最後厭煩。隨著年齡的增長,被你反覆使過的已無效的快樂手段越來越多,你能感受的快樂就越來越少。
有的人對付這種情況的辦法是尋求新的刺激,出軌如是,吸毒如是。
我的建議是返樸歸真,這是我健身後的體會。在跑完20公里後,原來喝水是如此爽的事,原來水煮菜葉也能如此香,原來躺下就能睡如此簡單。我重新認識了我的身體和它的需求,連帶著改變了我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原先我從不知道喝水吃飯的快樂還能提升到如此地步。
這是一種倒空自己的方法,使自己把習已為常的人生體會重新變成為快樂的源泉。
——————以上6月19日,以下6月28日————————
這幾日又細思這個問題,又有一點感悟。你說為什麼一些功成名就的人會去大山深處、名寺古剎中修行、禪坐、隱居。認真想一下,無非枯坐著看了無生趣的經文,吃著粗茶淡飯,聽聽禪師的講經。這是什麼?我認為這也是一种放空。把在紅塵俗世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全部放下,做著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吃著只夠溫飽的茶飯,研究在生意場、交際圈無卵用的經文。想要追尋的不就是那份最初每個人都曾擁有的平淡嗎!而平淡之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最終這麼平淡下去?那還不如直接出家算了!他們要的是放空之後的滿血復活,又生龍活虎的殺回生意場、是非地,他們是要在枯寂之後重溫那份凡塵俗世中紙醉金迷的快樂。
以上。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前一天晚上,那種激動到睡不著的心情嗎?
放鞭炮、貼對聯、麻將響聲、春晚、橘子味、壓歲錢、好多兄弟姐妹一起肆無忌憚的玩到半夜。
興奮、期盼、迫不及待。
而現在,雖然一切形式如舊,但過年的樂趣,卻再也沒有了。

還記得小時候去網吧玩遊戲嗎?那種驚險刺激,激動又有些害怕的心情。
每次放學跟同學跑到網吧玩半個小時魔獸爭霸,就開心滿足的不得了。
而現在,玩什麼都是索然無味。

還記得第一次喜歡的人嗎?那種無時無刻都想見到對方的心情。你會像初初接觸世界的孩子一樣對她充滿好奇。你想知道她喜歡的顏色、喜歡酸還是甜、喜歡做的所有事情……你會想著她傻笑,彷彿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打敗你。
而現在,你寧願長久的一個人過。

小時候,只要一點點的回報,就能滿足我們所有的想像和期盼,並且也總是對未來充滿想像和期盼。
然而長大一些以後,那些增長的期盼卻只給我們帶來失望。
我們以為長大可以更加自由,可以隨便做小孩子做不了的事。然而長大以後,加身的束縛卻更為厚重了。
我們漸漸學會接受,接受逃避不了的死亡,接受不喜歡卻無法拒絕的事情,接受現實的生活而放棄幻想和憧憬。

不再敢大膽的伸手爭取,不再敢輕易相信、不再敢押上自己……

我們開始變得,不再敢期望。

因為我們清晰的感受到,這一生里,不會再有一個那樣快樂的新年、不會再有什麼事情能比小時候打遊戲更快樂、自己永遠也不會像十七八歲時那樣愛一個人,病態般的瘋狂。

所以,我們藏好期望,背著人性所附帶的貪婪,走的更加吝嗇而小心翼翼。
從此人生中所有的快樂,皆非理所當然,而是意外之喜。

然而,人是無法清醒著體驗快樂的。
當我們清晰的了解到「發自內心的快樂」的珍貴時,我們也就失去了這種在不自知條件下才而得以完整的快樂。

我們也只能看著那些對於自己快樂不自知的人們,回想著自己也同樣真正快樂的時光,輕輕的感嘆一句:「看他們呀,真好。」


老師告訴你,要「艱苦奮鬥」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習就被你認為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了;
上司告訴你,要「艱苦奮鬥」的工作,久而久之,工作就被你認為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了;
爸媽告訴你,要「艱苦奮鬥」的生活,久而久之,生活就被你認為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了。

唯獨他們沒有講過「玩遊戲不快樂」,只是講「不能玩遊戲」——反而你會認為「玩遊戲快樂」。
你成年了,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拋開所有的固有觀念,重新審視一下這些是不是快樂。
你可以重新觀察一下,到底是什麼讓你感受到了不快樂,要知道快樂僅僅是一件主觀的事情。

只是你忘了怎麼快樂。


長大後的生活,有時候像一些電影熟悉的鏡頭,

麻木的不自覺的,挪動了腳步,

坐下,起立,吃飯,工作。


長大後的我們,已經身不由己。

不得不做很多,我們不願意,甚至感到非常憋屈的事了。


而且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做了一天的事,明明沒有怎麼動,卻累的不行。

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事可能毫無意義。

或者真的毫無意義。

但是我們不得不做。


小時候,任何事都容易變得很有意義有價值。

沙雕城堡是一個世界。

泥巴團是一個世界。

什麼都可以拿來玩,此刻就是天堂。

明天是什麼?不擔心。


也沒有人強迫我們做什麼。

或者容易被原諒。


想起一首歌:

你說孩子勇敢的去闖,

去 看世界的模樣。

長大的世界充滿了偽裝,

牛奶糖不再是犒賞。

說故事捉迷藏愛的失望,

犯錯卻沒人原諒。

我的音樂 (曹格 爺爺)


是的,我們都勇敢的去闖了,犯錯卻沒人原諒,

絕大部分時候,都頂著不要犯錯的紅線的壓力,

打碎一個碗,沒有外婆說碎碎平安拉。

撞到了桌角,自己會幫著全世界罵自己笨蛋了。

捂著頭,牛奶糖也已經無法讓我們安慰了。

你對著鏡子,小心翼翼的擦拭傷口,說長大了呀。

然後竟然哭了出來,可是又鄙視自己矯情了。


長大後,我們幾乎全方位的是的失去了容易快樂的條件。

我們很難快樂,我們好像又知道該怎麼辦。

不然為什麼都在求財富自由?


其實不是為了有錢以後,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而是期望有一天,我可以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了。

如果這能夠實現的話,倒也快樂起來,起碼有個盼頭。

奈何,錢難掙,屎難吃,

就算不背著房貸車貸,我的存在就是一個無底洞的耗錢機器。

何況,以後可能還會有孩子。

我們是潛在的負債纍纍。

還債的人,難以快樂。


如果金錢可以像磚頭一樣簡單的累積起來,

那麼,也會快樂一些。

可是,

它會波動,它會貶值,它跑不過通脹,跑不過物價。

沒有含著金鑰匙的我們,

一番掙扎後,內心深處的知道,這破滅了。

知道期望無法實現的人,難以快樂。


我們總在每個新年交替,來年會更好吧。

但是我們內心清楚的知道,來年不知道什麼事情在等待著我。

一切都有可能發生,某一個瞬間可能就烏雲密布,把我們打的措手不及。

而我們卻不知道能準備什麼,只是知道命運隨時可能出手。

卻不知道它會痛扁你哪裡。

沒有安全感的人,難以快樂。


最後,東躲西藏,想找個溫暖的港灣。

只見乍見之歡,奈何沒有久處不厭。

回家之前,在車裡需要安安靜靜的獨處一會。

推開門後,我們知道我們會扮演,

父親,員工,老闆,警察,工人,設計師,

我們有個面具。

演員是按著劇本安排活著的。

帶著面具要演戲的生活,是難以快樂的。


來到辦公室前路過全家。

買了一罐飲料,

不是它們真的多好喝,

慢慢我的明白過來,

在那一口冰涼的甜的一瞬間

我容易忘記了什麼,注意力都在涼和甜上,

這一口喝下去,其實短暫瞬間的解脫感而已。

竟然這剎那間覺得有了點點慰藉。


接下來,

容顏會老去,無論我們圖著多麼厚重的美容液。

我們會越來越笨拙。

無論怎麼抗爭,打著雞血,終有一天要顫顫巍巍的擰開一瓶藥罐。


而失去的這一切,都是從前很容易擁有的。


我們終於懂了時間的分量,

漸漸的,很難快樂。

他們的名字叫奴隸。

生老病死,別離,怨憎,求不得的奴隸。

奴隸怎麼會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長大後,我們失去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的自由。

我們也再難以發自內心的快樂。


也許生活未必如此完全悲觀。

把上面全部反過來,

此刻便是最好的時光,

因為下一秒,枷鎖又會重一些。

時光又悄悄的加上了一點分量。


以上。

———————————換語氣分割線——————————


ps:

當你明白這些,放下了很多執念,

開始想感恩生活,沒有給我更多的苦難,已經在擁有了不少。

你開始覺得生活有了些幸福感,

就在當下其實有無數的值得珍惜的美妙。


1.因為你自打4歲開始到18歲,你再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做過什麼事兒

1歲你無敵,隨便哭隨便鬧你就是祖宗。2歲你無邪,你拉個翔在床上一家子人圍著你笑。3歲你是大人眼裡「正好玩」的時候,你想幹嘛就幹嘛。4歲你上幼兒園老師不管你幹什麼都把你拽走,5歲你開始學鋼琴不學不行,自打4歲之後,到你高中畢業,就一直有人告訴你,你需要幹嘛,而且不幹不行。

2.因為你現在就能看到50歲之前,你都會怎麼生活

你貸款買了房,120萬公積金,貸款30年,每月還5500,你工資8k,大人眼裡這個工資就不少了。你媳婦剛懷上了,你真不知道還完房貸剩下這點工資能不能養活一個娃。你每天一睜眼就是欠債還錢,你在工資不敢發脾氣因為你需要一份工作,你一眼看到了自己50歲之前,就必須每天重複,但是你沒有辦法,這就是你的命。

3.因為你的朋友越來越少

跟你每天一起打籃球的哥們,你們天天泡在一起,你喝他一口可樂,他倒一口你的乾脆面,放假一起去打籃球,每周7天里有6天見,樓下招呼一聲就下樓。吃著冰棍蹲馬路邊看美女。個個都是真朋友。長大了之後,各自成家,都有自己的事情,約一次見面不容易,比容貌變化更大的是性格,大家都被現實和細節折磨的一臉滄桑。你身邊不再有純粹的朋友。社交讓你覺得勞累。

4.因為你玩什麼都沒意思

小時候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在接觸新鮮的事情,所以幹什麼都有意思,長大後覺得失去快樂的原因是,你在重複做相同的事情。你在做非常螺絲釘的工作,舉例你每天都在收費口收錢,長時間的重複讓你早已失去了新鮮感,重複變成了巨大的煩惱,重複了勞動一天,盼著下班的些許環境改變來治療自己。你幾十年都是過一樣的生活,你的時間一點寬度都沒有。你玩什麼都沒意思,因為再也沒有新鮮感,你也就永遠失去了快樂。

5.因為你總是在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人比人,氣死人。你的姐夫比你多掙2000塊,你的同學現在當了公司老闆你還是表現平平,別人家孩子看著比你家孩子機靈,別人家買了一個價格不菲的好東西,你沒買你總覺得低別人一頭,你開始像你媽當年把你的學習和別人家孩子比較一樣去比較,事事都比較。你關注的重點全部是,和別人差在哪,而不是自己需要什麼,所以真心沒有什麼讓你快樂的事情,你總是在為別人活。

6.因為你離死亡越來越近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你去網吧包夜,玩到早上8點你還沒玩夠。大學四年級的時候,你到夜裡4點半就在椅子上睡著了,你第一次覺得精力不如從前。你以前能吃半盆米飯,現在吃幾口就飽了,你明明白白的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在下降,這種下降很慢,但又讓你能感覺到,你籠罩在一種持續的恐懼中,你每天過的都是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但是時間過的太快了。

7.因為無形的束縛越來越多

長大後,你想出國換個環境,媽媽哭著求你不要走;你想換個工作,老婆天天焦慮怕你收入變少家裡更不好過;你想晚上出去喝頓酒,孩子等著你接下學;你想睡到自然醒,你媽跟你說家庭聚會不要遲到;無形的束縛越來越多,你是一個愛家庭、愛老婆/老公的人,你做了很多犧牲,這些束縛雖不致命,但是像慢性病慢慢的殺死你,讓你就像一頭蛋蛋被錘了的牛,苟延殘喘。

8.因為「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的書里有一段說的是,所有憤怒的本質,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正因為「無能的憤怒」所以你失去了發自內心的快樂。你想創業但是你有老婆孩子積蓄也不多,你不敢;公司領導故意給你穿小鞋你忍氣吞聲因為你很需要這份工作;幼兒園老師你覺得不怎麼樣但是你還得對她堆笑臉,因為你只能讓你的孩子在這個幼兒園上學你別無出路。雖然都說用錢能解決的事情就不是事兒,但是沒錢解決,他就還是個事兒,你只能無能的憤怒。

9.因為競爭太激烈了

人多就會有競爭,人多就會出現資源短缺,人多就會搶,人多你不前進別人就會踩著你往上爬。小時候你所處的是有城牆的堡壘,一長大都別廢話沒有例外全部出城自生自滅。你越來越了解大,人口的密度太大了,大的讓你透不過氣,包括你上班擠地鐵擠公交的透不過氣。如果你沒能爬的更快,爬到更高的水平、收入,你就要忍受人口多的競爭,當然,即使你爬的更高,你同樣得競爭。因為透不過氣、因為人多,你就會像擠地鐵一樣,被人流擠著走,身不由己,這樣哪裡還有悠哉的站在城堡里,俯視忙碌的悠然和快樂。

10.因為你挑錯了身邊的另一半

和你呆在一起最長時間的就是你的另一半,不管是老公/媳婦,挑錯了絕對了特别致命的失去快樂根源,沒有之一。每個人的精力都有效,就那麼多,本來白天工作忙,就消耗了你很多精力,晚上回家又生氣,生氣消耗多精力更多,家庭應該是一個你休息的港灣,結果變成了互相看不順眼,互相給壓力,對方做什麼都做不好,做什麼都做不對,上面說了人的精力有限,就像是彈簧,一直有壓力,最終要不就是在能接受的壓力下精疲力竭,要不就是壓力過大崩了,家庭壓力過大,後院都起火了,工作那邊精力必然會不足,你工作也做不好,惡性循環伴你永生。

以上這10條,是我見過的身邊現狀+自己的體驗的總結。

總結一下,應該說不快樂絕對不是一個常態,也不是命中注定。有一些快樂你不能控制,有一些你能控制。

說一下我今天的現狀

第一條,4歲-18歲,不能做想做的事情,這個時間對我來說早已度過,當時也確實身不由己。

第二條,看到50歲自己。在今天我已創業,收入尚可比一般上班強,所以過得很豐富

第三條,朋友越來越少。當我分辨了真朋友和酒肉朋友之後,維繫1-2個真朋友其實不複雜。

第四條,你玩什麼都沒意思。這個問題需要你做一個能持續學知識的行業和職位,工作是變化的,你做的才是一個發動機,而不是一個螺絲釘。

第五條,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裡我很早就認清了一件事,這個對我受益無窮,即: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幾率將遠遠高於被誇獎、被鼓勵的幾率,因為只要做事情,就可能會出錯,只要不做,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很早就不被身邊的言論所左右。我甚至有一種愚蠢的快感,就是心裡總想:我早晚別你們牛x很多。然後我還真的行動。

第六條,關於離死亡越來越近。這一點無法改變,現在我堅持在運動,保持活力,延緩衰老

第七條,無形的束縛。錢能解決大部分束縛,你可以掌控生活和時間,前提是有能力多掙錢,多掙錢的前提是有對應的知識和眼界,這裡有我另一個回答:轉行真的窮三年嗎? - 踏浪100張君的回答 - 知乎

第八條,關於「無能的憤怒」,我到現在也有很多事情會出現因為無能為力帶來憤怒,但是我另一個特點是一定會腳踏實地,我會看現在自己擁有什麼,能做什麼,所以我堅信未來會有。所以我持續去努力,這樣「我有」的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第九條,競爭激烈。沒什麼可說的,我不害怕競爭,這不可避免,必須游得更快

第十條,小露巨好,好到無以復加,美麗大方智慧細緻,另一半幫我解決了很多生活問題,還時時給我帶來啟發,我和我老婆在一起很輕鬆,我一見到小露我就滿血復活。

以上這些我再總結一下,其實特別簡單。

一個是你得有個人思考能力,你得學會如何個人進步,這樣可以甩開大部分的不快樂。

一個是你的另一半超級重要,一到家你必須要回血了,不能再掉血。

就是這樣了。

——————————————

關於作者

張君,創業,在線教育,公眾號搜索[張君學習筆記]

暖石網,幫助轉行者、高校畢業生,順利進入互聯網市場、運營崗位

http://nuanshi100.com


因為長大以後,就要開始面對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見識的越多了解的越多,越來越成熟,最後告別自己認識的所有人和事,歸於虛無。
有時候,長大也是一瞬間的事,無法逆轉的事,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緬懷逝者,繼續向前。

下文是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寫給爺爺的故事,她文筆一直很好,但是這篇文章我居然無法發出評論,希望她還好,還能勇敢向前。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把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1.時間過的越來越快。
小時候我們覺得時間過的很慢,而現在卻發現時間縮水了過得越來越快。這其實很好解釋,同樣一年的時間,對於一個5歲孩子來說相當於過去了他生命的1/5,而對於一個25歲的人相當於過去了他生命的1/25。人們往往忽視絕對值而重視比率,比如100元的鬧鐘60元賣給你,你會覺得很便宜,但1000元的手錶950元賣給你,你會覺得沒便宜多少。時間是我們最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小時候覺得時間大把可以放心的玩,長大後越來越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開始懊惱悔恨產生焦慮感,慢慢地變得不快樂。

2.空間圈子變得越來越大。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講的,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是自己的收入比自己的妹夫多1/4。其實人們的很多快樂都是建立在和別人的比較上,比別人好就會產生優越感會感到快樂。小時候我們的圈子小,最多和同村,同學校的人比,在這樣的圈子裡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超過大多數人從而建立優越感。長大後空間圈子變大了,開始和更多的人比甚至連接互聯網後開始和全世界的人比。見過的牛人越來越多,邊漸漸明白自己以前是坐進觀天,曾經建立的優越感蕩然無存,也慢慢的不快樂。


3.競爭的維度越來越多
為什麼某些學霸畢業後還不如某些學渣混的好?在學校里僅僅從考試能力這單一維度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而在社會上即使除開家世環境等對一個人的衡量也是多維度的,只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勝出。小時候我們只要專攻考試能力就可以收穫鮮花和掌聲,到社會上你會發現這種單點突破的方式玩不轉了,你越來越不會玩這個遊戲了,失敗打擊接踵而來,慢慢的不快樂了。

4.承擔的東西越來越多。
小時候我們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很多本該自己該承擔的東西都由父母替自己承擔。即使很多時候犯錯,自己肩膀一溜自然有人來承擔後果,小孩子也很容易獲得原諒,畢竟很少有人和小孩子計較。中國有句古話,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當你有了孩子後,你才明白為了自己童年的輕鬆愉快,父母付出和承擔了多少東西。漸漸長大後,你開始負責了,你開始承擔責任了,你不能像小時候那樣任性妄為了,世界也不在圍繞你轉了,慢慢的變得不快樂了。

長大後越來越不快樂了,或許是因為你的身體長大了你的思維卻是一個小孩子,或許是因為你漸漸地接觸到真實世界了你的心卻想回到童話世界裡。


因為我們的童年沒有慾望,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花上一下午看螞蟻搬家,在和煦陽光中奔跑嬉戲,可以花一整天時間去拼湊一個玩具。


童年是如此簡單。

那個時候只有簡單的慾望,只有簡單的追求,和簡單的未來。

可是我們長大了,被傳統的世俗裹挾。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次一見鍾情的戀愛,以及要賺很多很多錢。


快樂的閾值無形中被這個社會提升了。


你再也不會因為你喜歡的女孩子瞧了你一眼,而魂牽夢縈。


你再也不會因為通過了魂斗羅的最後一關,而恨不得告訴所有朋友。


你再也不會因為解出一道數學難題,而興奮地告訴同桌。


因為我們老了。或者說,長大了。或者說,成熟了。


再見了,那個少年。


推薦閱讀:

是再深的感情也抵不過流言蜚語嗎?
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內心焦慮,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時候,該怎麼樣排解壓力?宣洩情緒?
為什麼會出現「現代人正在變得越來越焦慮」的說法,它確有其事嗎?
表白被拒後說好繼續做朋友,怎麼克服矛盾的心理?
想要努力,但悔恨,自責,焦慮等不良情緒不時襲來,心理備受摧殘,整個人快要崩潰了。求心理分析。?

TAG:生活 | 心理學 | 情緒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