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很多人看到心理疾病描述後都會有,我也是這樣的,這幾點我都符合的感覺?

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


原因一:我們的心理狀態並不是獨立的點而是一條連貫的線,有病和沒病之間沒有很深的溝壑,更多的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這樣的問題還是以舉例的方式更容易表達:
1.抑鬱症(癥狀描述來自百度)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無愉快感悶悶不樂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癥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5.軀體癥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我所標註的黑體字很多人都有類似癥狀吧?
但是很多人都會自動忽略一些辭彙,一些形容程度的辭彙。
很多人通過量表或者癥狀排查自己的疾病時,更多的是一種點狀收集過程,這一點我有,這一點我有,所以我有抑鬱症。
我再舉一個更誇張的例子:
精神分裂:

(1)感知覺障礙 精神分裂症可出現多種感知覺障礙,最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為常見。
(2)思維障礙 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癥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據估計,高達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監視、被排斥、擔心被投藥或被謀殺等,在妄想影響下患者會做出防禦或攻擊性行為,此外,被動體驗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較為突出,對患者的思維、情感及行為產生影響。
(3)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見的情感癥狀,此外,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鬱及焦慮等情感癥狀也較常見。
(4)意志和行為障礙 多數患者的意志減退甚至缺乏,表現為活動減少、離群獨處,行為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工作和學習興趣減退,不關心前途,對將來沒有明確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計劃和打算,但很少執行。
(5)認知功能障礙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約85%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如信息處理和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學習、執行功能等認知缺陷。認知缺陷癥狀與其他精神病性癥狀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如思維形式障礙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癥狀更明顯,陰性癥狀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癥狀更明顯,認知缺陷可能與某些陽性癥狀的產生有關等。認知缺陷可能發生於精神病性癥狀明朗化之前(如前驅期),或者隨著精神病性癥狀的出現而急劇下降,或者是隨著病程延長而逐步衰退,初步認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認知缺陷更明顯。

第一點:幻覺
很多人覺得幻覺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狀態,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你們現在想像極樂是一個胖嘟嘟的小子,嘟著嘴在和你講道理。
他現在給你讀這段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你能聽到一個小胖子在和你講話嗎?
又或者想像你的父親在對你說話,你應該能感受到似乎真的聽到了。
所謂的幻覺,並非一個非常絕對的狀態,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的意識是否有能力驗證幻覺真假。
第二點:思維障礙
那個女孩喜歡我,我可以反殺......存在過嗎?
第三點:情感障礙
沒有理由的憤怒,起床氣
第四點:意志行為障礙
拖延症
總結:一定要注意程度!


原因二:心理疾病很難納入數學模型
現在心理疾病的測量是建立在現象的基礎上的歸納,並不是本質的量化過程。
一些專項疾病,是根據患病者的癥狀進行歸納出來的,一些心理普查是以超出人類整體平均值的異常數據為疾病為基本預設的,所以也就有了天才瘋子一線之差一說
當下有一本比較熱銷的書籍《瘋狂心理學》,作者認為,所有的企業家,社會成功人士都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格特徵才能夠如此心安理得的掠奪社會財富(作者為西方人,資本主義文化,個體文化)。
這就是現象學歸納最大的弊端:無法找出因果,只能給出相關。
也就是,存在著這些癥狀並不能證明你有心理疾病,當你有了心理疾病,一般伴隨這樣的癥狀。
心理疾病的測量現在大多還是一個形而上的過程,缺乏統一的認識,CCMD,DSM,ICD中都有很多疾病命名不統一,在心理諮詢中,每個流派都有自己命名疾病的方式。
用一個比較易於理解的方式總結:自測心理疾病不科學。一些機構使用心理測量作為標準,只是為了排查,並不是確診。


謝謝邀請。
自己感覺符合疾病標準,是因為正常到生病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中間沒有絕對嚴格的界限。但是具體的診斷,涉及到病程的持續時間長短,病情符合病理診斷標準的數量,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最終評判是否患上疾病。


主要是因為你沒見過大量病人,不清楚那些詞具體指一個怎樣的狀況。


謝邀

常人的反應,很多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某些人就把他上升到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問題了


這是「醫學生綜合征」。看到一些病症的知識,什麼病有什麼癥狀等等,就往自己身上套。

很多心理疾病,「得了」和「沒得」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比如每個人都會抑鬱,但大多數人還沒到抑鬱症的程度就自愈了。很多人都有點小強迫,下了樓再跑回去看門鎖沒鎖,但是程度還沒有到強迫性神經症。

確診需要多方面考察,除了病徵、病程等等,哪怕是一個心理測驗中某一個指標(抑鬱、焦慮、恐懼等)的分數,在不同文化中對比常模後是否確診也不一樣。

如果懷疑自己有心理疾病、已經影響社會功能,建議找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聊聊天,如果沒有病,聊聊天也很好啊,把壞情緒都倒出去吧。


推薦閱讀:

我該如何幫助精分的好友恢復自知力?
如何評價《我在麻理體內》?
為什麼相當多恐怖驚悚片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為題材?
輕度精分患者,該不該結婚?
患有嚴重心理疾病,卻不敢告訴父母怎麼辦?

TAG:心理學 | 疾病 | 抑鬱症 | 社交障礙 | 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