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標新立異」與「特立獨行」?
兩者的差異與如何區分?
「特立獨行」往往是不在意這個世界怎麼看他。
「標新立異」往往是太在意這個世界怎麼看他。@諶斌說的「特立獨行」往往是不在意這個世界怎麼看他。「標新立異」往往是太在意這個世界怎麼看他。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答案。但為什麼這兩個詞會給我們這種感覺,我的理解是這樣:
標新立異,標新+立異,是兩個動賓結構的詞合一起。更強調標、立的動作是為了新、異的目的,所以是以效果論英雄,會隱隱給人投機取巧的感覺。
特立獨行,特立+獨行,是兩個偏正結構的詞合一起, 狀動或形名的理解都可以。更強調立、行,也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本身具備的一貫獨特品質,所以給人的感覺是這個人本質如此,而非為了嘩眾取寵地達到某個目的。
所以標新立異比較表面化,常常指某些具體的新奇行為,特立獨行更加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長期為人。同義詞吧。但近年我自己體會到有微妙差異,應該只能算近義詞了:
- 標新立異趨褒,特立獨行趨貶;
- 標新立異更多出現在對給自己驚喜的人誇讚,特立獨行更多出現在不認同之後的禮貌;
- 當然這個時代每個漢語詞都少不了偉光正為我們提供的另一種解釋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06/c_121273120_2.htm
1. 特立獨行並不比「不特立獨行」更加高尚。我們可以這樣看待這樣一個事實:假設,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作家寫小說,恰好99%的人都喜歡作者A,只有1%的人喜歡作者B。1%的人被稱作特立獨行,並不是因為他們在任何角度比那99%的人更加優秀,只因為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五彩繽紛的,它是多元化的。有大眾,就有小眾;有主流,就有特立獨行的劍走偏鋒。
2. 標新立異和特立獨行的區別,我想,可以用美國編劇麥基在《故事》一書中的一段話來總結:
年輕寫作者選擇小眾的寫法,而拒絕大眾;年輕的電影人選擇拍攝藝術電影,而拒絕商業主流敘事。這無可厚非,但在做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出於熱愛,還是單純的希望拒絕什麼:比如好萊塢。
樓上 @諶斌@magasa 兩位大大總結的太到位了,珠玉在前,我都有點不敢回答了。
但是看到這個問題是在手癢,因為讓我想到了王小波那篇著名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1、簡單來說,如二位所言,「特立獨行」是內在的、價值觀層面上的,「標新立異」則膚淺很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好比西施捧心和東施效顰的區別;
2、王小波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說句如今比較爛俗的話,「特立獨行」就是follow your heart,追隨你的本心和天性。
可惜如王小波文中所言,本性的自由是最舒服的,但是也是如今社會不可得的,你會被無所不在的壓力禁錮你的本性,讓你成為世俗下的螺絲釘——所以連豬都沒法自由地生活,不能想吃吃,想睡睡,想生生,而是各司其職地成為肉豬、種豬、母豬;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還不止如此呢,除了自己被設置地安之若素,還要去安排別人呢!
所以,「特立獨行」這種品質就特別寶貴,它幫你無視掉外界的種種陰霾,保存本真,這也是大家都很嚮往這種狀態的原因。
3、「標新立異」則相反,它只是在形式上想要突出自己,甚至是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的設置中,甚至標的新、立的異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它只是一個有著結果導向的行為而已。
4、自勉!我覺得特立獨行更自我,不願意接受外界不同意自己的觀點,標新立異是在接受外界的大眾觀點的基礎上,想展現與眾不同,與大眾更有契合度
很多人認爲 Ivo Pogorelich 是標新立異,其實他是特立獨行。
很多人認爲三島由紀夫是特立獨行,其實他是標新立異。鳳姐是標新立異
春哥是特立獨行
走社會主義社會道路是特立獨行
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標新立異一個是鶴立雞群,一個是雞沒鶴群
個人覺得特立獨行是不管外界怎麼樣,都有自己的原則,而標新立異追求的則是與大眾不同而已,前者享受的是自己的舒適,而後者享受的是與別人不同的感覺而已。
你認可他就是特立獨行咯,
你不認可,怎麼也看不慣,就是標新立異咯。。。
同樣是ambitious,如何區別雄心勃勃和野心勃勃?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立場看起來,完全可能同時是標新立異或特立獨行
vs
一個在重點新,一個重點在獨,新即與前人不同,獨即與周圍人不同
在我遇到的人中,有百分之八十自稱與眾不同。
特立獨行我認為分兩種
第一種是 善於自作聰明眼裡容不下任何強於他的人,總想藉機彰顯自己的獨特,所以經常搞點兒個人主義。但可惜還是慫逼一個,不光懼怕別人眼光還怕被排擠,總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身印象從而忽悠咱們廣大群眾。
第二種就是真正的特立獨行者。觀察久了發現這類人通常無所畏懼並我行我素,他們本著就算被社會拋棄的思想,拒絕迎合任何違背自身價值觀的人和事,他們只是表達自身觀點而非賣弄學識,往往這種人性格內向,從不奉承,把握不準說話時機,基本不合群,還有些人被說情商低。他們基本不被理解,並非故意為之。就像你不能說喬布斯和周杰倫屬於第一種。當然不是所有真正特立獨行者都想他們一樣幸運,但敢肯定的就是他們不在乎排除異己的眼光。
"如果你一心只為了討喜,你就要準備隨時隨地妥協,那麼,你終將一事無成"這是撒切爾夫人說的.
我希望但凡有第一種思維的人還是少談點戀愛,少玩會兒手機和遊戲吧。你們可以看看知乎大部分匿名用戶的段子。但更多人借著自己粉絲多,各種冷嘲熱諷,變本加厲。許多真正的強者稍微說點文藝的話被說成裝逼無下限,借點名句說抄襲,難過了被說在編故事,話鋒高點兒說上綱上線?我敢肯定一定有人會說:那你們可以不寫啊。說你聖母婊吧都覺得是在讚美你。如果人連話語權都失去還談什麼倫理道德。
特立獨行這個詞現如今貶義大於褒義,而往往被說成搞獨立的人是不自知的,別人給的標籤罷。不得不承認我熱愛中文的最大原因在於他絕對超越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尤其文言文,可惜現如今快成為賣弄學識的標誌了。
很多很多朋友都曾勸過我包括現在也會給我講類似於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讓我不要過於刻薄犀利,畢竟我的朋友大部分年齡長於我,他們為我好我當然知道,我也從不會反駁或者狡辯,因為我並不想失去他們。容易吃虧的道理我也懂,只是這麼多年的相處你們也知道了有些鳥生來並不是為了專門躲槍子兒的,借用了羅永浩的話。他們只為自己想做的我從來都不會關注贊和回復。說實話我一直都覺得朋友圈的意義不大,微信的意義也不大,而點贊帶來的壞處將來會多於好處。
「標新立異」強調的是一種做法,
「獨立獨行」強調的是一種狀態。
一個是因,一個是果。
往往因為標新立異的做法導致獨立獨行的狀態,
而又因為獨立獨行的狀態而又推動標新立異的做法。
形成一個循環。
一二樓說的很好,「標新立異」給人的感覺的確不如「特立獨行」舒服。
我再提供一個思路:
「標新」往往需要「立異」
「特立」卻並不一定會「獨行」
多少年來的中國傳統就是以「槍打出頭鳥」,「不要得意忘形」這類的打壓教育為主。極少像西方那樣將對於一個人的優點直白地誇講出來。所以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一旦有浮誇出格的行為,往往會迅速被同學,老師,家長壓制住。長此以往,就變得壓抑內向,不敢再去求新求異,但是內心還是渴望有機會能夠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於是特立獨行就成了他們的追求,這樣的行為往往帶有悲劇色彩。特立說明了不甘於隨波逐流,獨行已經暗示了不被大群體接受。
悲劇的東西就是容易感動人,表面孤高的人總是容易陷入自我感動。
可是這樣的人並不孤單,因為不管身在何處,總有一起行在道上的同類。
可能明明近在咫尺,卻一直發現不了,可能相隔天涯海角,卻因為隻字片語而神交。
發現同類的過程複雜卻又簡單。
複雜到你用盡長篇大論,喊得聲嘶力竭,未必有一個人肯回應你。他們都看不出你眼裡的哀傷,遑論讀懂你的內心。
也簡單,簡單到只需要叫一聲,懂的人,自然就懂。叫聲一出,猶如海上大霧中聽到貨輪汽笛聲,又好像鬱郁深山聞呦呦鹿鳴。你的心會情不自禁地被瞬間吸引。
心過去了,人也會去的。
不管多久,不管多遠,不管是跑著還是跪著,都要去。因為你知道,這是世上少有的同類。一旦錯過,可能今生不會再有。
我本不相信異地戀能夠長久,可是我忽略了有一種伴侶,他們是彼此的知己,都知道世上不會再有這麼懂自己的人。哪怕相隔再遠,時間再久,時空只會將兩人的感情打磨地愈加熠熠生輝。
最高階段的友情,親情能輕鬆達到這種狀態。
至於愛情就難了。標新立異 特立獨行 都是表示與眾不同 特立獨行更不在意別人看法。
特立獨行這詞一開始有的時候是褒義的 只是後來更多人用在描述一件貶義的事上,相比於標新立異,我更喜歡特立獨行。
推薦閱讀:
※一直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裝慫只求天下太平" 這樣的處事原則,生活會變得怎樣?
※喜歡一個人待著 喜歡獨來獨往怎麼辦?
※學習一種外語,是否會被感染上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民族性格?
※你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一面?
※焦慮不安怎麼處理?
TAG: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