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因為兒時所受教育、後天種種而形成的思維定勢?


當自己能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思維定式」的時候,多半已經朝著開放思維的方向去了。

如果有建議的話,就是:

  1. 多讀書,多去理解自己以前沒有過的其他人的想法;
  2. 突破原有的生活圈子,和各種新鮮、有趣、有不同想法的人打交道;
  3. 自己多思考,訓練思維能力。

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那些自己沒做過、不敢做或不相信的事。


在這裡再次(忘記之前有沒有過了)推銷「合理情緒療法」。
這種理論認為,當我們受到事件的外界刺激時,身體不是對事件本身直接產生情緒反應,而是通過與腦內的固有信念進行比照,如果不符合,則發生消極情緒反應;反之,則有積極情緒反應。於是克服消極情緒就有了一個途徑:改變「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主要包括三大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糟糕至極。它們的特徵在於,用個例代替全體,用「必須」代替「可以」。這樣說起來好像大家都會覺得不對,但是在生活中,其實我們常常這樣鑽牛角尖的。
具體的不合理信念有如下十一種:

  1. 每個人絕對要獲得周圍環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讚許。
  2. 個人是否有價值,完全在於他是否是個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個環節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惡、很可憎,所以應該對他們做嚴厲的譴責和懲罰。
  4. 如果事情非己所願,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5. 不愉快的事總是由於外在環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對自身的痛苦和困擾也無法控制和改變。
  6. 面對現實中的困難和自我所承擔的責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們。
  7. 人們要對危險和可怕的事隨時隨地加以警惕,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其發生的可能性。
  8. 人必須依賴別人,特別是某些與自己相比強而有力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生活得好些。
  9. 一個人以往的經歷和事件常常決定了他目前的行為,而且這種影響是永遠難以改變的。
  10. 一個人應該關心他人的問題,並為他人的問題而悲傷、難過。
  11. 對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應有一個惟一正確的答案。

消除這些根植體內的思維定式,需要時常複習它們,在遇到因為它們而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時候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辯論,把悟得的道理記下來幫助以後的自己。可能這其中有些條目你會覺得沒什麼不對的,嘿嘿,可能那正是你不快樂的根源。
另外想說到的是,與人交往的黃金法則是「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反黃金法則則是「希望別人用你期望的方式去對待你」,前者是種合理信念,後者就是種不合理信念。希望還是寄托在自己身上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了解別人,而作為健全的人,我們需要盡自己的一份力讓別人更好地理解我們。怎麼做呢?用對待別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以心換心,如果換到的不是心,而是石頭,也彆氣餒,我們並非必須受到他人的喜歡和善待,他/她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訴求:別對我那麼好,我希望你對我冷漠刻薄,那樣我才舒適安心。
說是「療法」,這個還是心理醫生/諮詢師指導完成比較安全,因為太過了說不定會自罪妄想……但是個人認為以上不合理信念還是值得了解的,當我們不那麼認死理、更加寬廣時,很多問題不再是問題,心境就平和起來了。


提醒自己注意保持「愚昧」,保持從common sense出發


接受系統的哲學史教育,多看書,多和人討論。自我教育也很重要。


【什麼是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Thinking Set)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百度百科)就是中慣性思維,思維的慣性會導致消極思考。

【思維定勢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也就是能用已有儲備來應對相似情況。
壞處就是當情況發生質的變化,那麼原有思維就習慣性地應對,給自己錯誤的引導。

【如何打破思維定勢?】
1,放開心。跳出安全舒適區。之所以大腦守住定式思維就是它本能的自我保護。如果豁出去了,勇於面對改變,就完成了第一步。
2,注意在平時的思考當中深入挖掘事物的根本規律,這樣比較容易把不同事物互相聯繫,減少固化思維。
3,吸收百家思想,融化後,觸類旁通。
多讀書,看電影等等。特別是跟自己的環境文化不同的人的作品,這樣很容易看到完全不同視角下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特別是外國人如何看中國的一切的。都有助於我們反思。


對不起我忍不住吐個槽:
這個問題其實就好像,如何成為億萬富翁一樣。
都知道做成了應該是一件很牛逼的事,也確實有人做成,但這樣的人就是不多。

方法?紙上談兵的話可以談出很多來。
要成為億萬富翁,你首先么可以創個業,然後越搞越大,最後把它搞上市。
嗯,這方法絕對正確,可是你拿到手裡之後呢?

想到這裡,覺得要成為億萬富翁可能相對還容易點兒……


關於如何突破思維定勢的問題,同樣的困惑,遇到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朋友們都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或者至少反思一下。

答案較長,不想看分析的同學可以直接拖到【行動方案】的模塊去看。

界定問題:

根據問題的描述,問題可以歸納為三點。

  1. 對經驗的開放性(openness)較低

  2. 缺乏有效策略

  3. 行動管理欠缺

解釋問題:

這裡的開放性(openness)是心理學上的概念。開放性程度高的人,對事物更加具有好奇心、更新穎、更非傳統以及更有創造性。而開放性比較低的人,例如提問者可能就表現出傳統的、對創造沒興趣、不重視分析能力。

例如科學家、探險家、包括賭徒等等,大多是開放性高的一類人,而服務業者、行政、人力資源等,大多是開放性不高的人會感興趣。開放性高的人偏愛抽象思維,興趣廣泛。開放性低的人講求實際,偏愛常規,比較傳統和保守。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是不分好壞的,都是正常的個人特點,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亮點和優勢。

例如開放性高也許會興趣廣泛但缺乏專註,愛冒險但不夠穩妥;低開放性也許會不夠創新但足夠專註穩重,也許不夠好奇但足夠細心。

提問者的問題不在於開放性低這個事實,而在於覺得開放性低,與自己的某些實際場景產生了矛盾,造成了對環境的不能匹配,對自己造成了困擾。

之所以最近才感覺到,也許這位朋友接觸了一個新的環境,或正在接觸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之前的一些一貫做法,在處理某些新的事情或者理解某些新問題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讓提問者以往一貫的行為變得不再那麼順理成章,這讓他產生了想要改變的想法。

有想要改變的動機之後,如何改變就成了第二個問題。

而想要改變卻沒有直接控制自己的行動去改變,說明了在行動管理上缺乏方法。

分析原因:

從認知(思維、思想)層面講。合理的保守,只是一種個人傾向。但過度的保守和遵守思維定勢,就說明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常見的比如絕對化——自己所不理解的一定是不可能的;過分概括——某個人某次突破了常規效果不好,說明突破常規是不好的。

認識到有問題但是沒有針對性改變,說明問題在認知層面還沒有界定清楚。

從動機層面講。是一直以來的成長環境、教育、經歷等,培養了你的低開放性的思維,這樣的思維在以前的環境里是被鼓勵的。如果一直沒有不協調的事件出現,讓你意識到過分封閉的不好,你也許會一直封閉下去。而是某些挑戰了你的信念的事件,讓你意識到過分封閉是有害的,應該對新的思路更加開放,這才有了改變的動機。

從情緒層面講。一方面要認清不敢跳出固有模式是因為對不可控的一種焦慮,歸根結底是對未知的潛在危機的恐懼。分析自己在恐懼未知和不可控時,其實是在恐懼什麼。

另一方面,不要因為這個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攻擊之中,其實想要改變是對的,但是這是說明出現了一個成長機會,能夠藉此突破自己。而不是說明自己之前都是錯的。

從行為層面講。不僅僅靠意志力去強行改變思維,巧妙的利用自己身上的人性,利用自身的特點去改變自己。例如運用及時獎勵、利用社會監督、循序漸進等。

分析方法:

認知層面,追溯想法。當自己再次出現陷入思維定勢,不敢跳出定勢之後,追溯自己的想法。具體來講,從幾個方面問自己一些問題。下面會介紹到。

動機層面,跳出舒適區。既是環境讓自己養成的不跳出思維定勢的習慣,也是新的刺激讓自己產生了想要改變的想法,那麼,就應該多去讓自己不熟悉的場景,多接觸讓自己能夠產生這種感覺的刺激,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持續產生動機去改變。

情緒層面,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多問自己問題,分析清楚自己對未來的未知的恐懼是否合理。合理看待自己想要改變這個事實,不要苛責自己。

從行為層面,用一些操作性的方法、技術,去訓練自己。能夠改變自己的行為。

推薦行動方案:

推薦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唯一的,但是可以作為參考。

1.認知層面。每次事後發現陷入思維定勢後,回頭問自己三個問題並追問直至完全清晰:我當時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嗎?

我選擇跳出和保持定勢,分別可能有什麼收益和損失?

這個新鮮的事物,和其他的有什麼不同,什麼樣的新事物是我應該接受的?

2.動機層面。多接觸各類信息,增大信息量,刻意多接觸能夠挑戰自己固有觀念的東西。每天抽出30分鐘看辯論、看有爭議的問題、看新鮮的事物、看有思辨性探索性的影視、看你不能夠接受的東西。世界上有它們存在,學會接納它們,接納自己所不理解的事情。

3.情緒層面。做情緒練習,當情緒發生時,不強行壓抑情緒,但是提醒自己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情緒。

4.行為層面。

制定系統的計劃,去接觸自己不想接觸的東西,做自己不敢做的事,聽沒嘗試過的歌,想不敢想的事,不是為了離經叛道失去自我,是為了鍛煉自己思維上的膽量。是一種思想上的「脫敏」。

例如:

周一,做一件自己不敢做的事(不違背自己價值觀),並與朋友交流或曬朋友圈。

周二,聽30分鐘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音樂流派,並提煉感悟。

周三,跟一個自己從來沒深入聊過的朋友深入交流,了解他的想法跟自己有何不同。

周四,報名參加自己之前絕不會想參加,但覺得不錯的活動,融入不同的圈子。

……

等等,慢慢地你會愛上接觸新鮮事物的感覺,慢慢地你也會接受世界上有不少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事情,都是合理的,都是對的,自己的直覺不一定正確,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全面。這時候即便你再保守,也會回歸到合理的保守。

注意制定計劃的時候,注意跟社交性和給自己的獎賞結合,制定可以達到的目標循序漸進,這是計劃能夠達成的關鍵。

推薦工具(自製):

自我突破計劃表——根據可量化、可追蹤、可達到、有標準的原則,制定行動計劃。

「非舒適區」事物觀後感——觀看挑戰自己三觀的東西之後,寫下感想。

情緒管理記錄表——記錄自己的情緒狀況

相關資源:

《拆掉思維里的牆》等針對思維定勢的書

《情緒管理》《創新思維》《時間管理》等課程,以下鏈接為列舉

情緒管理:情緒管理:如何管理自我情緒?

創新思維:打造最強大腦:讓腦洞大開的創新思維

時間管理:100個時間管理技巧治好你的拖延症

《奇葩說》、辯論賽等以爭議性話題為主題的節目

微博 @周玄毅 @馬薇薇等具有原創性,喜歡思辨,喜歡挑戰固有觀念的博主

果殼、知乎——等交流思想的網站

蝦米音樂——或其他音樂軟體,聽各種流派音樂

豆瓣——報名參加同城活動

知乎相關問題:

如何克服自己因為兒時所受教育、後天種種而形成的思維定勢? - 心理

如何突破思維定勢? - 學習方法


摘自我創辦的微信公眾號:莫里斯


我的方法是
1.看書
2.擴大社交圈,結識不同圈子的人
3.多與長者交流(比如我一般喜歡和比我大點的人交際,他們的思想閱歷更成熟,基本不和年小的玩)
4.多看國外電影,了解不同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吸收值得學習的一面
5.多留意身邊人的各種故事,從中總結些經驗或警示。(哪怕是別人離婚,你都可以總結下原因,以免重蹈覆轍)


知識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們提供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無以倫比的捷徑優勢
另一方面,知識卻也是思維的桎梏。思維定勢就是指下意識遵循既有知識框架思考的過程。

在吸收知識的時候進行抽象,
同時在面對需要用到知識的新問題時也要對問題進行抽象。


盡量多讀外文,少讀中文。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什麼是思維定勢。某搜索引擎給出的答案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這個答案已經很準確了,但是為了容易理解,我還是舉個例子,比如你的手機一直開不了機,這時候你會想是不是沒電了,原因是上一次開不了機就是沒電了,所以你找來充電器給手機充電,但是過了一會還是開不了機,最後,你發現其實是手機屏幕壞了,顯示不了。這個例子中固有的思維定勢是你認為手機沒電了了導致開不了機,但是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就是手機屏幕壞了,這時就必須去維修店換個屏幕才行,這是因為環境改變導致思維定勢發生改變,處理方法就截然不同了。

回到主題,我們平時生活和工作里基本是按照思維定勢來思考的,除了那些重大變故(親人離世,自然災害等),同樣一個問題,換一個人可能想到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其實我們小時候上學,語文老師會結合課文問我們的看法,比如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大多數的孩子聽到這個故事都會想孔融很有禮貌和教養,但是換個角度我們不難想到,為什麼梨這麼少?或者大家平分這個梨等等。

思維定勢是多種的且可以改變的,借用魯迅的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思維定勢也是一樣,一條邏輯想多了,就成為定勢了。如果想改變固有的思維定勢,需要有意識的引導自己,盡量發散思維,還有就是多開眼界,提升認知。目的是讓自己了解其他人是怎麼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閱讀,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學習。

歡迎幫助我的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6kQ7IwjEF1VorUxA9xH4 (二維碼自動識別)


俺曾經是應試教育的標準化產物,哈哈,工作以後才發現自己很多方面的局限性。在各種修鍊ing。出於自己對心理學的興趣愛好,去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包括讀了很多相關方面的書籍。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是認清你的思維模式,並分析它的根源是什麼,才能去突破。
1、支持@丁若水 推銷的 合理情緒療法。也叫 ABC情緒認知理論,lz可以詳細百度下。重點在於:理解造成你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是你對人事物的信念、看法,而非人事物本身(他們本身是中立的,客觀的,因為換個角度看它,好事會變成壞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推薦心理學以及相關書籍(有些我也不知能否算在廣義的心理學範疇內),推薦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少有人走的路》《拆掉思維的牆》《當下的世界》(這本我覺得翻譯不是很好理解,看得很慢)。
一邊看,可以一邊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當下發生的事情,你觀察到的身邊的人事物,去分析他們,多想想為什麼?發現你內在的思維模式,並分析出是如何形成的。從根源上拋棄錯誤的一些觀念。前幾天我發現很多人在聽到別人的想法時第一反應都是否定,我忽然意識到這裡似乎可能有什麼心理因素,於是就來知乎提問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33318
2、加強思維鍛煉:學習從不同側面看待問題,如主觀、客觀,先天、後天,正面、反面等等很多種維度。
思維訓練方面的書籍,不好意思我也還在修鍊,目前只看了《六頂思維帽子》;不過會積极參加公司內組織的一些培訓之類的。
還有就是在看的同時,要訓練,例如把社會熱點話題,或者你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作為案例,寫博客,寫下你的分析思路,反覆推敲,看看是否全面,是否客觀,是否擊中要害,是否可衍伸……等等。

暫時就這麼多了……


最簡單的就換位思考~~~


思維定式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錯誤的比較。
比如說:人不可能會飛,正如沒翅膀的鳥不會飛一樣。這個比方明顯是不恰當的,因為人畢竟不是鳥,鳥也不是人。如果你的思維永遠固定在「沒翅膀的鳥」身上,你就陷入了一種我稱之為「他無力」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比如演員文某和馬某相愛的時候,身邊的哥們兒常說,找個比自己大的也不錯,文馬不就是嘛;而當他們因出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身邊的女伴又說,找個那麼小的肯定不靠譜啦。但是這兩個人真的能夠代表夫妻年齡差距與婚姻穩定係數的關係嗎?

所以,突破思維定式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試圖通過無效類比的方式簡化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往往會讓你陷入被動的思維定式。

下面的例子是我跟一個碼農(其實是女票啦啦~)聊天的時候發現的,對於不懂編程的同學,可以一掃而過。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就問她:
我:如何在不引入第三個變數的情況下互換兩個變數的值?
她:沒辦法搞!
我:可以的!
她:兩個滿杯子,一個裝牛奶,一個裝果汁,如何在沒有空杯子的情況下將牛奶和果汁互換? 不能喝掉
怎麼搞
我:杯子再加會溢出 變數會嗎
請思考你的這個比喻是否恰當
她:那就算杯子不滿 , 倒一起也混了
我:牛奶和果汁是不通的物質 請問數字3和4是不同性質的嗎
所以你用杯子的例子就會舒服(束縛,當時打錯了)你的思維
後來我畫了一個線段,就簡單的解決了,無非就是:a=2,b=3;b=b-a(b=3-2=1,即兩個線段的差距);a=a+b(a=2+1=3,較短的與兩者之差的和就是較長的);b=a-b(b=3-1=2,較長的與兩者之差的差就是較短的)。
這樣就實現了兩者的互換。
她的方法是用指針或者位運算,具體的實現可以自行搜索,此處不再贅述。
你看,一旦突破了思維定式,思路便豁然開朗。

當我們被一個問題攔住的時候,往往希望通過現有的知識架構去套,以期簡化思維過程,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如果簡化過後,你發現自己無路可走了,也許是因為,你自以為給自己找了一個捷徑,而事實上你是給自己樹了一面牆。


你都已經意識到了,那麼剩下無非兩件事:相信時間,以及相信自己。
我們的進步絕大多數是很緩慢的,緩慢到你常常會覺得自己怎麼就這麼沒行動力這麼不長記性這麼blabla……但有一天你會知道,自己一直在暗流洶湧里前進。
我們最終能走到哪裡,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自己就可以決定的,每個人際遇不同,修為不同。但是我們真的有在努力,在往自己認同的方向進步,那就已經足夠溫暖太多太多日子了。
自我懷疑的時候告訴自己吧:相信時間,相信自己。


拍磚。

被我拍死了,未必說明我正確,但是能抵擋一陣子。
我被人拍死了,說明肯定有問題,從這個問題入手,把關聯的書籍和論文都讀一遍。

繼續拍磚。


抱歉,可能我要說的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去看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吧,任何一本都可以。
個人看書後的理解:
思維定勢就是人在面對新事物時腦海浮現的對舊事物的印象,可能很抽象但反映到行為上會很具體。
半個解決之道:嘗試真正的去看面對的事物,去看的同時腦海中不要有批判、選擇、對比的想法,就只是觀察。或許會發現新的東西,看到的同時,自然已經開始走在遠離思維定勢的路上了。


謝邀。
這是個好問題,我可能答的不夠專業,只談些個人粗淺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樓上提到的合理情緒療法,竊以為,思維定勢與不合理信念還是有區別的。不合理信念帶來的是消極情緒,而思維定勢更多的是認知和結果的單一性。而且,在沒有專業諮詢師干預的情況下,如何評判這個信念的正確與否,也是很困難的。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更關心如何突破思維定勢,而非克服它。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反對自身的看法,而是希望去完善它。集眾家之長,補己身之短。

關於行為層面的思維定勢,我個人喜歡用結果來評判。如果對於最終結果是滿意的,那麼思維定勢就是有益的,可以縮減我們大量的時間。如果對比別人的結果有差距,我們的任務就是去尋求縮小差距的方法,這個過程便是突破定勢的過程。具體方法就是牢記別人的思路和操作,然後整合到自己現有的圖式中。當我們不斷的引入新的思路,就是在完善我們的思維定勢。

至於態度層面的思維定勢,我覺得改變起來更難。君不見知乎里有多少人每天在跟別人辯論,又有多少人忙於苦口婆心的辯解,結果收穫甚微,更多是兩敗俱傷。這方面,除了多讀書,多見識世面,多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和事,從內心接受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最重要的還在於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容,接受自己的思維定勢,也接受別人的思維定勢。


你所遇到的困難會幫助你改變。


推薦閱讀:

孩子品行不良,歸罪於父母嗎?
兩個INTP在一起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條件不錯,為什麼卻老是被條件不是很好的男人追求?
你最想推薦給別人看的5本書有哪些?為什麼?
玩爐石只玩單個職業玩到死是什麼心態?

TAG:教育 | 思維 | 成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