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上台演講時的緊張情緒?報口才班有用嗎?

哥哥姐姐們上台演講的時候眼睛都看哪裡哇,怎麼做到那麼的自如哇?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認知,就是上台演講、表演時的緊張是極普遍的問題,我也跟大家分享過自己如何克服演講的緊張的經驗。世界上最著名的表演者、歌唱家、球員,都有這種「怯場」的壓力,一旦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就會引發如你所說的緊張反應。所以先接受這個狀況,明白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並不是因為你內向膽小才會這樣,再外向自信的人上了台,都會受到這種「怯場」的影響。全世界著名的男高音都會因為擔心緊張而讓演出失常,多明戈的最高記錄是一場表演中聲音暴了五次。所以人人會怯場,這其中最大的兩個原因是:(1)準備不周全;(2)得失心太重,你說越想完美越弄砸,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知道上台緊張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就不必那麼突顯自己的不行和困難,努力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緊張並接受它,一旦如此做了,你反而能和它和平相處。
要想有好的演講能力,平日需要多準備、練習,不要只是私下偷偷練,要在人前光明正大地練,大方地邀請同學、朋友給你回饋,甚至請他們為你錄音、錄像,讓你更有效客觀地評估自己,做出有利的修正。逃避並非上策,不如把逃的力量用來加強自己,使自己能夠迎頭趕上!

演講有許多不同類型,有專業的、大眾的等等,這些演講在表達方式及內容上都有很不同的安排。演講可以從練習中磨練出自己的風格,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演講的目的,想要給聽眾甚麼?有沒有達到目標?演講前好的心態和準備可以大幅度降低你的緊張,下面的幾個演講技巧也會進一步幫助你克服緊張情緒:

一、
你所需要具備的心態:

1.
要堅信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者。有許多例子證明一個普通的演講者經過練習,完全能夠成為優秀的演講者。

2.
要理解你的聽眾都希望你成功,他們來聽你的演講就是希望能聽到有趣的、有意義的、能刺激和提升他們思想的演講。

3.
對自己沒有信心或沒有興趣的演講,如果能推掉就盡量推掉。

二、
你需要做的演講練習工作:

1.
多做練習是最好的準備。你心裡的自信越高,你的表現就會越好。

2.
練習時,請親人和朋友作為觀眾,然後給予你回饋。如果沒有親人朋友,一面鏡子或你的寵物都可以成為你的聽眾,盡量讓自己想像自己就站在聽眾面前。

3.
錄音錄像,然後自己通過自我批評實現進步。每一次演講至少練習兩次,最好一直練習到滾瓜爛熟為止。要確定能夠在時限之內講完。

4.
如果你會腦筋一片空白,那就準備一份講稿,多次練習,在腦海里多過幾次。

5.
如果你仍然擔心,那就把你的筆記帶進場,萬一忘記可以當場查看你的筆記。

6.
如果你還擔心,那就把你的演講寫出來,然後現場念。

三、
演講前你需要做的工作:

1.
如果可能,在上台前先和前面幾排的聽眾聊聊天。一方面,可以讓局面更友善,幫助你減輕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給你幾個和善的臉讓你講得更輕鬆。

2.
如果你擔心講得不夠激情,演講前多喝幾杯咖啡——但如果喝多了會發抖,那就不要喝了。

3.
在上台前做深呼吸可以降低血壓和澄清頭腦。也請參考大腦體操中的交叉動作,有意識地藉由放鬆伸展動作,讓左右腦進入較佳的整合。

4.
通過做臉部動作放鬆臉上的肌肉,比如張大再閉緊你的眼睛和嘴,不過千萬不要被他人看到。

四、
演講時你盡量要做到:

1.
如果講到一半忘了演講詞,不要緊張,直接跳到下面的題目,很可能根本沒有人注意到你的失誤。

2.
停頓不是問題,不要總是想發聲以填滿每一秒鐘。最優秀的演講者會利用間隔的停頓來把他的重點更清晰地表達出來。

3.
如果看聽眾的眼睛會讓你緊張,那就看聽眾的頭頂(聽眾不會發現的)。

4.
眼睛直視聽眾,可以隨機地更換注視的對象。不要左右亂看,不要往上看,因為這會讓你看起來不值得信任。

5.
如果看觀眾會讓你感覺緊張,那麼眼睛可以多看那些比較友善的、或常笑的臉。

6.
演講最好用接近談話的方式進行,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晰的思路,不要太咬文嚼字。

7.
最好適當地使用肢體語言,做些手勢,不要太死板。

8.
如果你會發抖,不要拿紙在手上,因為紙會擴大你發抖的程度,而把手握緊成拳頭,或扶著講台。

9.
演講時千萬不要提到自己的緊張,或對自己的表現道歉,那隻會讓你更失去自信。

10. 如果能在開場白時吸引到聽眾的興趣,整場演講便會變得便容易和順暢。


我小時候是結巴,大概持續了兩三年,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

後來好了,但還是有陰影,具體表現就是,老師提問題,站起來後突然一個字都講不出來。。。
還記得The Matrix開場Mr. Anderson嘴巴突然被封住的那種感覺嗎?
很恐怖。。。

最後一次發作,居然是進了大學後。。。


所以,愛聊天,對我可能是一種心理治療。。。
萬一那天就說不出話了呢。。。


顯然,演講對我來說,小時候一直覺得非常難。。。
到大學都一直不行。。。

我只能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要臉皮厚,然後知難而上,不怕出醜。。。
大學在電影學院,每次請導演回來標放放片子,都有問答環節,直接跟下面同學提問回答的機會。
我總是逼著自己大膽舉手提問,一次又一次。。。哪怕有時候我明明不知道該問什麼呀。。。

別人以為我愛提問,其實我在自我心理治療。。。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都問過吧,那還是上個世紀的事。。。

平時上課,我就坐第一排,隨時準備跟老師互動,別人以為我愛學習,其實我是在心理治療吧。。。

在標放提問,效果更好,因為上千人在,課堂上最多幾十人。。。

逐漸的,我就不害怕了。。。
再後來,如果有外國友人來交流,我嘗試改用英文提問,雖然英語不咋樣,那不重要,我心理治療呢。。。

所以,對我,就是臉皮厚,不要怕被笑話,他們懂個啥,我有病,我自己治。。。


終於,我再也不怕講不出話了。。。
讀研究生,還在電影學院,當時以為要留校,我就幫著給本科學歷以下的班級帶課,講電影史為主,基本對我,又是講話訓練。。。
再後來很久,還有了自己的談話節目,演講的很多問題都順道解決了很多。。。

甚至後來很多演講類的活動找到我,我也能應付自如。。。
前天在上海賓士中心講了20分鐘,關於跑步和勇氣,我的切身體會,我已經覺得沒有任何心理障礙了。。。

這是一個好漫長的過程呀。。。

幾年前,看一本書提到左撇子問題,才知道自己小時候一直是左撇子,用筷子,打羽毛球,直到小學開學,開始寫字也是。。。

老師發現了,叫我父母來學校,讓我必須改,我只能改,那是1986年,我跟我父母知道個毛線呀。。。

結果左撇子生生改成右手,就會直接導致左右腦的紊亂,影響到我的語言表達,可能導致口吃和結巴,這個我20多年後才知道。。。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基本被李老師的回答壟斷了。

然而,我對其中的一些觀點並不完全認同。


一、關於「緊張」,你要問對問題

演講或者在眾人面前說話時的緊張情緒,其實是最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而並非是一個「問題」。真正的問題不是如何克服緊張情緒,而應當是如何將這種正常的反應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以免其對演講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至於造成緊張情緒的原因,李老師提到的主要根源是準備不周全得失心太重。緊張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如果進行歸因,也應將其細化至一系列的生理現象和心態變化。在認定緊張情緒是「普遍現象」的前提下,將其歸因為外在準備情況與內在心理訴求,或多或少有些偏頗。

從我的角度來看,李老師提出的「準備不周全」和「得失心太重」起到的作用是加重公眾表達過程中的緊張體驗

在校期間,曾經擔任過某演講課程的助教,也開展過若干次關於公眾表達的培訓。很多參與者都會問到如何看待緊張情緒以及調控緊張情緒的方法。

個人愚見,最好的辦法就是EMBRACE IT

沒錯,要學會擁抱緊張情緒。恰恰是這種你希望躲避的情緒狀態,如果能將其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就能夠很好地調動你的亢奮情緒,進而決定了演講過程中整個人的情緒飽滿度。請記住,最好的演講絕不是在完全不緊張的狀況下出現的。


二、誘發緊張情緒的因素


1、約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回想或設想如下的場景:

1)你跟父母正常聊天的時候,緊張么?

2)你跟朋友侃大山的時候,緊張么?

3)你早戀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了,他們問起的時候,你緊張么?

4)你的朋友欠你錢一直不還,你想要但又不知如何開口的時候,緊張么?

5)面對教室里200人的目光進行公眾表達的時候,你緊張么?

是的,相信大家在與父母、朋友聊天的時候,都不會緊張。而在想達到一定目的的場合,如躲避指責、避免尷尬和獲得認可等,就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輕微擔憂。不嚴格地講,這種感覺就可以被形容為我們常提到的緊張。而且通過上述幾個情景的比較,可以大致得到的一個結論是隨意的交流不會讓我們緊張,而有利益訴求或心理訴求的表達則會引起我們的情緒波動。這種狀況可以歸結為「約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角色」本來是戲劇中的名詞,指演員所扮演的劇中人物。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了社會角色理論,指出只要是社會成員,都要承擔、扮演某種社會角色,比如父母、子女、領導、員工、專家、教師、運動員,等等。這個概念的本義是人類約束自身社會運行的工具,人們正是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在不知不覺的角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把社會的行為規範轉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

回到上面的場景中,

情景3

「我」的角色:孩子 「我」的期待:父母的認可

對話者的角色:父母 對話者的期待:孩子的「聽話」

(本人歲數比較大了,在我小的時候,父母覺得不早戀確實是「聽話」的一種證明……)

情景4

「我」的角色:朋友 「我」的期待:朋友認為我是仗義敞亮的好哥們兒

對話者的角色:朋友 對話者的期待:不要過於直白地要求還錢,給面子

(這種看法可能比較狹隘,不是重點,請忽略~)

情景5

「我」的角色:演講者 「我」的期待:觀眾的認可

對話者的角色:觀眾 對話者的期待:演講者的傑出表現

(恩,這是重點)

一方面,我們從你對演講者這個角色的定位來看。

角色理論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要努力地、出色地扮演好自己承擔的各種角色,滿足公眾對這一角色的期待。角色期待是指團體中多數成員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成員做出的某些應有的行為方式。進一步說,無論你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都要有大家共同認可的與這個角色相一致的行為表現。

在當眾講話的過程中,講話者和聽話者都知曉並明確這一角色期待的內涵,大家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此作為評判的標準,來衡量講話者水平如何。正是這種角色期待,使當眾講話者背負了一個沉重的心理包袱,形成了由於害怕「講不好」、害怕「出醜」而導致「不敢講」的尷尬與無奈。可以說,當眾講話的「怕出醜」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約定俗成的角色期待,該心理被過度放大,從而形成了一個心理上的「恐懼點」。

而另一方面,從你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來看。

對於某些平時較為內向的人來說,同樣是因為角色期待作祟,他們本身把自己定位為「不善言辭」。於是就把自己框囿在這個角色中,與其他的角色發生衝突。這個被稱之為「stereotype」,也就是刻板印象。


2、糾結於心的挫折經歷

有的人在遭遇挫折後,出於下意識的自我保護,總是刻意迴避挫折,將受挫的情緒體驗壓抑到潛意識中。由於這種情緒體驗只是被暫時「遺忘」,挫敗和沮喪的情緒並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宣洩和疏導,於此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情緒結點,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或場景,挫敗的感覺、不自信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再次占上峰,並遏制人積極主動的行為,從而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這裡給大家引入一個有趣的概念——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由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橫掃心理健康領域的「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運動的主要特徵。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增強自我效能,反覆的失敗會降低自我效能。

區別於自尊心,但與自信心類似,適當的自我效能感使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所承擔的工作,由此將持有積極的、進取的工作態度;而當自我效能比較低,認為無法勝任工作,那麼就會產生消極迴避的想法,工作積極性將大打折扣。就比如,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判斷是否喜歡某樣事物的標準很可能只是擅長與否。

演講也是一樣。某次失敗經歷造成的心理陰影使得我們在演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降到了最低點,也就此陷入了無止境的負反饋循環。

根據自我效能感的理論,克服緊張或恐懼的很重要的一步是提高自我效能感。但是很抱歉,我寫下來的這些文字並不能夠幫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缺乏體驗基礎的言語說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們對說服者的意見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說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為轉移。此外,如果言語說服與個人的直接經驗不一致,也不大可能產生說服效果。


我在這裡提到自我效能感的關鍵是,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提升自我效能感。所謂的心理障礙就是經過挫折後極低的自我效能感罷了,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提高的方法再簡單不過,幾次簡單的成功經歷就足夠讓你重拾信心。

可能有的人會擔心,如果我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精力來練習,還是無法成功,無法獲得成功的經驗的話豈不是白費功夫,甚至自我效能感會更低?從理論的角度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當你投入了你認為重要的時間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後,你會逐漸改變你的認知,更加喜歡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再討厭什麼,也至少不會變得更討厭。

除了練習,還可以做什麼?

請問你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面對挑戰性極大的任務,自我效能感很好和不足的人,誰更願意嘗試?

答案可能讓你大跌眼鏡。

恰恰是具有較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會更願意挑戰自我。


這種心理學發現其實可以很好地解釋「破罐子破摔」的行為模式。既然我對自己已經如此沒有信心,我知道自己在公眾表達時一定會緊張,那麼好吧,那就出錯吧,那就讓大家嘲笑我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3、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

自卑本質上是源於自我效能感的缺失。除了這個內因之外,大概就是比較在意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形象,總覺得會特別特別丟臉。姑且把「別人的眼光」稱之為「外因」。而事實上,心理學的實驗告訴我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句話的真理不在於自己不在意,而是別人壓根不care你,尤其是範圍很大的公眾表達和演講。

在現實生活中,為數眾多的人都存在著或強或弱的自卑心理,就連一些叱吒風雲的偉人也概莫能外。比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其自傳中就曾寫到:「我曾是病病歪歪而又蠢拙的孩子。年輕時,起先既緊張且對自己的能力無信心,我不得不艱苦而辛勞地訓練自己,不只是身體,還有靈魂和精神。」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而造成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容貌而自卑,因地位而自卑,因家庭背景等原因而自卑等等。自卑引起心理壓力和緊張,進而激起逃避或退縮反應,進一步抑制自信,並導致焦慮,形成內在阻遏力。

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當眾講話者會認為自己的思想見解不如別人,語言組織不如別人,聲音儀態不如別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真的是手足無措,張口結舌,非常痛苦。所以他們會害怕甚至逃避當眾講話。最可怕的還不是在台上手足無措,更可怕的是下台後時時覺得自己被眾人嘲笑,恨不得把自己埋起來。

內因方面,關於「自卑」加上在之前「自我效能感」部分應該說講的差不多了,這裡講講「外因,別人的眼光」。這時,對不起,我不得不打擊一下大家,你完全沒有必要覺得害羞或者擔心自己的形象——因為你,沒有那麼重要

實驗:實驗組1穿著非常怪異的t恤,印著誇張而爛俗的圖案和文字


實驗組2穿著事前組員評價都非常漂亮的t恤


對照組穿著正常的白體恤

在特定地區經過特定數量的人群,實驗主試及助手攔住過往的行人詢問對剛剛經過那些穿著不同衣服的人的印象。實驗組1和2紛紛表示會有超過50%的人注意到他們的衣服,而事實上,經過統計,這些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有印象。

同樣,你的演講也是一樣。

完全沒有必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你沒那麼重要。

我有信心,你現在發微信給見證了你上次公眾表達出醜的人,他一定不記得到底發生了什麼。同樣,我相信,你也一定不記得某天上班路上見到的某個行為奇怪的人,不記得上個學期第10周的微積分大課上坐在你旁邊的人到底是誰。


4、不容忽視的社會影響

1774年,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面世之後,曾一度被列為禁書。主要原因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維特為情所困,開槍自殺,而當時許多青年男子看了這本小說後紛紛效仿維特,莫名其妙地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行為成了當時的「流行性疾病」,有學者將其稱為「維特效應」。被他人影響情緒這種事情事實上是屢見不鮮的。

第一個重要的群體性影響因素是暗示。

比如富士康跳樓事件或者西雅圖汽車擋風玻璃事件(所有關於擋風玻璃被損壞的報告中,只有5%屬於惡意破壞,而95%則是公眾的不正常的過度興奮造成的假象。皮吉特灣地區的居民們無意之間捲入了這場集體錯覺之中,成為了教科書中關於這種現象的一個例子。這些都是在社會人群的集體情緒的影響下造成的暗示。暗示尤其容易發生在個體處於困難情景又缺乏社會支持的時候。比如演講之前,在你之前的演講者和在你之後的演講者都拿著講稿不停地默念,並且表現出焦躁的緊張的情緒。你能獨善其身么?

第二,社會感染。

社會感染是一種較大範圍內的信息與情緒的傳遞過程, 即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及其他方式引起眾人相同的情緒和行為。

社會感染理論認為,在情緒感染下,人們有意識的人格消失,無意識的人格佔據主導地位,情緒和觀念的感染、暗示的影響使得群眾心理朝著某一個方向發展並具有將暗示的觀念立即轉變為行動的傾向。

第三,模仿

在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是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貨相似的現象。模仿的社會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樣隨時模仿的條件,但模仿是自願產生的,有時可能是無意識的。

緊張和恐懼作為人的基本情緒之一,在特定條件下一樣會在人群中傳染、蔓延,甚至放大。也就是說,發生在大多數人身上的對當眾講話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會通過以上三種形式,傳染、影響到個體,使個體產生或加劇緊張。群體與個體的情緒是緊密關聯、交互作用的,這也是導致某些人當眾講話緊張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所以,當你發覺「自己本來並不是很怕當眾講話,突然之間就緊張得不得了」的時候,你很可能已經通過某種渠道感染了「緊張流感」。


三、如何調控緊張情緒?

給大家分享幾個使用過的小技巧,其中有些是自己摸索出來的,而有一些則是學習到的並且親測有效的。


1、認真準備講稿,達到脫稿的程度。要記住,這世界上沒有壞的演講,只有準備不足的演講。在進入演講場地前,將講稿撕碎,候場時不要進行練習,也不去想自己要講什麼


2、上台前,雙手使勁推牆或按壓桌子,可以十分有效地緩解心跳過快


3、在候場區等待前一位演講者結束時,提前環視全場,儘快適應眾人的目光


4、上台時,走到台中央,鞠躬,靜候3秒,環視全場,然後開口說話


5、在演講過程中,如果感覺眾人的目光讓你不自在,那麼就採用點視的方法與前排的一位觀眾對視,不出5秒,他便會避開你的目光,這時你會感到原來觀眾的目光沒有那麼可怕


6、要讓自己「心理變態」,享受緊張的情緒,期待出醜的尷尬


關於眼睛應該看哪裡,歡迎題主關注之前的一個回答

口才好的人都掌握了哪些一般人所不知道的說話方法或者習慣? - 老王有話說的回答


珍惜每一次當眾出醜的機會。

以上。

(非常感謝W同學對本文的貢獻)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與其說我們害怕演講。
不如說,其實我們害怕自己講的不好,所以緊張。

而大多數正常人,害怕演講的主要來源有以下4點可能的原因。

頭圖裡面的這位Megan Washington 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澳大利亞歌手,她的問題可能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嚴重,她從小有著嚴重的結巴。
http://www.ted.com/talks/megan_washington_why_i_live_in_mortal_dread_of_public_speaking

你不可能比她還緊張吧,但在她自己熱愛的歌唱領域,她用自己的方法戰勝了口吃,也成功的登上了TED的舞台,進行了一次TED演講,結尾的部分算是TED演唱。
分享你有熱情感興趣的話題,會讓你減少緊張。

分享給大家一個2分鐘的演講前的心理準備技巧,很小但是很實用。在需要準備上台演講前,你可以試試這個小技巧。
我給長江商學院的CEO們分享過,也給騰訊的技術總監們分享過。我們知道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身體那身體是否能影響心理呢? 哈佛商學院的副教授Amy Cuddy發現肢體語言可以反向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保持下圖這種雙手叉腰的姿勢兩分鐘,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積極和自信。

實驗中的睪丸酮分泌提升有些人20%,在隨後的冒險實驗中,採用積極姿勢的人86%的人會選擇賭博,而採用其他姿勢的人,只有60%會參加。
TED演講: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至於演講本身的準備,我們可以更多參考TED策展人 Chris anderson獨家分享的演講秘笈:
Transcript of "TED"s secret to great public speaking"

演講者最重要的任務是提出一個有價值想法, 並讓聽眾認同, 有四條原則你可以參考:

第一,明確你的演講主題。 你要避免長篇大論,只挑選一個想法, 讓它貫穿你的整個演講, 讓你講的所有內容都能與之呼應,娓娓道來。。

第二,吸引你的聽眾。 在你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觀眾之前, 你必須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提一些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的問題。讓大家發現有些事情 不合理,需要解釋。 一旦你勾起他們的求知慾,灌輸你的想法就容易多了。

第三,善用比喻來解釋你的想法。 一步一步來, 你要讓他們跟上你的節奏。 演講者每天接觸的術語和概念, 在觀眾們眼中可能就是天書。 因此,善用比喻非常重要, 因為比喻是用聽眾已經了解的概念, 來勾畫缺失的那一塊知識拼圖。

第四條: 確定你的想法是否與聽眾有關。 捫心自問: 「這個想法對誰有好處?」 你需要實事求是。 如果你的想法有可能善他人的觀點, 或者激勵他人去改變, 那麼你就擁有了 一篇精彩演講的核心元素, 所有人都會因此受益。

小結:

1.客觀認識到,自己演講的緊張是正常現象,資深的演講者也會緊張

2.用Amy Cuddy的積極姿勢保持2分鐘,讓自己更加自信。

3.在演講準備方面做足功課,準備一個新穎、有趣與聽眾有關的話題。

4.排練,排練,排練。試講的多了,聽眾的反饋會幫助你改進,變得有趣起來。


緊張是一種心理狀態,適度的緊張比起緊張不足或過分緊張更有助於臨場發揮。
我想談談如何克服過度緊張。
緊張首先是一種自我評估,缺乏準備,缺乏自信,缺乏經驗,對臨場表現的過多想像或者發揮水平預期過高,太過看重結果等等,都是造成表演或者考試臨場緊張的主要因素。
要克服過度緊張,讓緊張保持在合理水平,首先是要充分準備,就演講來說,要對話題有深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觀點,切忌照搬照背。如果到了就話題有話要說,而且不吐不快的地步,焉能表現不佳?

其次,建立自信。自信源於對自己和對觀眾的正確認識,自己認為什麼水平,與觀眾期待你在那個水平要吻合。不要過高評價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易地而處,想像以觀眾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演講是一種不錯練習方法。

再次,認知調整。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正確看待演講的結果,勝不驕,敗不餒。把它看作一種鍛煉自己的機會和人生經歷。有助降低緊張情緒。

以上的方法注重心理建設,改變認知可以改變態度。
當然我有留意到樓上有一些行為上的方法,也可以起到降低臨場緊張的作用。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如何克服上台演講時的緊張情緒。

我把緊張情緒產生的來源簡單分成三類(我自己基本都經歷過)。如果希望有效克服台上的緊張情緒,先分析並了解自己處於哪一種情況非常有必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第一種情況,面對台下大批觀眾,特別是眾人的目光,產生緊張及不適感。


感到緊張的演講人通常會不敢直視台下觀眾,尤其不敢直視觀眾的目光。這種情況下的緊張一般來源於演講經驗不夠豐富,通常第一次登檯面對大批觀眾的演講人很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

克服對策:
1)如果觀眾當中有熟人,可以多看看熟人,一般看熟人不會感到緊張,同時也讓演講人的目光可以掃向觀眾,而不是低頭看地板。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推薦的有效方法,我自己經常用到。
2)在上台演講之前,最好是提前一兩天,一個人安靜的閉目沉思,在腦海中想像一幅「自己站在台上,面對台下大批觀眾殷切目光」的場景,最好在想像這幅場景的同時,在腦海中過一遍演講稿(不一定逐字逐句,但要完整說一遍)。這種方法類似於一種自我暗示,也是一種虛擬的預演,可以有效幫助演講人提前做好面對眾人的心理準備。

第二種情況,對演講內容不熟悉,不知往下怎麼說,感到緊張。


演講人如果內容準備不夠充分,在最熟悉的內容講完之後,就會感到緊張。我自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粗略準備了一些內容,以為自己能輕鬆講完,但上台後2分鐘把所有東西講完了(實際上遺漏了很多細節),這時會感覺無話可說,但又不能立即結束,大家以為你只是開了個頭,於是便落入尷尬且緊張的境地。

克服策略:儘可能完善的提前準備,準備包含三個方面,一個是內容,一個是結構,最後一個是演繹。
1)內容即你準備講什麼。通常演講人根據聽眾需求準備內容,為了確保演講效果,所準備的內容最好超過實際要講的內容,一方面更多背景和衍生信息有助於演講者更好了解並掌握所講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應對當場提問。
2)結構即如何講。結構與內容同等重要,因為結構對於整個演講的邏輯和觀眾的接受難易度有重要作用。但很多時候,人們會忽視一點,好的結構同時還有助於演講者更好地記憶與表達。如果你的演講內容是根據時間線排列,並且是親自經歷過的,通常就會稔熟於心。偏技術類的演講可以按照邏輯推理順序,或者空間順序排列,也會易於記憶及理解。
3)演繹即如何呈現。我們先不考慮PPT的問題。演繹的準備很簡單,你得完整把演講過一遍,最好有幾個朋友或同事擔當觀眾。完整過一遍後,你自己會發覺很多問題,比如哪些地方講的不順,哪些地方內容需要刪改。你的朋友也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你的眼神一直在看地板,或者身體在搖晃。完整過幾遍之後,再加上腦海中的預演,演講人應該可以做到拉出來就能講,且能完整講完的水準。

第三種情況,對自己期望較高而產生壓力,怕講不好,造成緊張。


遇到彙報演講或者商務演講經常會有這樣的心態,領導期望滿滿,我卻總是在擔心搞砸。如果存在這樣的情況,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充分地準備是唯一王道。但很多人即使準備充分,還是會抑制不住地緊張,因為他們過於關注自我的感受。

在大商務演講場合,我們應該將關注更多放在演講者傳遞的信息上,關注信息是否準確、清晰、足夠有說服力,而不是「我自己的感受」。聽眾對於演講者的評判,也是基於上述三個方面。
這裡就會產生一種不同評價的差異。演講者通過自我感受來評判自己的演講,而觀眾是根據信息的有效性來評價演講。很多時候演講者講的有點磕巴,自己覺得不夠自信,但觀眾卻會給予不錯的反饋,因為內容對聽眾有效。而有時演講者神采飛揚,談笑風生,聽眾卻哈氣連天低頭看手機。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明白自己的感覺並不是最重要的,特別對於聽眾而言,聽眾最關心的是你傳遞的內容和信息是否對他們有價值。所以只要準備充分,內容切中聽眾需求,不必過於擔心,完全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演講的內容上來。另一個關於聽眾的事實是,大多數的演講都不可能征服所有聽眾,總會有人喜歡有人沒興趣,所以上台演講的時候,不必去考慮大家會不會希望,那應該是準備內容的時候應該考慮的。

最後,結合我多年來的Toastmasters經歷,從我自己以及身邊的TMs來看,最有效的克服緊張的辦法就是更多地上台演講,就這麼簡單。量變肯定會導致質變,多久可以完成這個轉變,取決於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下次有機會上台演講,千萬不要拒絕,就當是一次量變的積累。

關於第二個問題,參加口才訓練班有沒有效果。

我自己沒有參加過類似訓練班,但我在網上看過一些口才訓練班的視頻。直接回答你的問題,我會說:效果非常有限。很多口才班的教學內容就是提供一個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機會,它面對的通常是非常不自信的人群,這些人不經過這樣環境的推動,根本無法在眾人面前開口。而且口才班的老師雖然看上去口若懸河,但仔細聽聽發覺講的內容都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更有甚者會採用喊口號或者類似洗腦的方式來教育學員。

對於一個自我認知正常,能夠在眾人面前開口講話的人而言,最好的克服緊張的方式就三點:1)加強前期準備;2)多次預演;3)多上台演講積累經驗。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用。如果有補充或者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華麗分割線-------------------------------------------------------------------------------------------------

-------------------------------------------------------------------------------------------------華麗分割線

關於本問題的補充回答(2017.5.17)

如果你看過《中國合伙人》,裡面有個片段非常有啟發性。

鄧超飾演的孟曉俊剛從美國回來,幫一大群學術講如何做好美國簽證準備,上來講了兩句話之後就卡殼了,然後結結巴巴,最後徹底失語,灰溜溜下台。

緊張不是個大問題,但也不是個小問題,孟曉俊這樣見過大世面,非常自信的人也會緊張、卡殼、失語,說明緊張這個問題和演講人的知識水平沒有直接關聯

緊張到底和什麼有關呢?要克服緊張,首先要搞清楚引起緊張的原因。

在各種情況下,人們緊抓通常是因為對於接下去要發生的事情缺乏確定感。

簡單說就是因未知而產生緊張

一個演講人通常面對三種未知元素

  1. 環境和聽眾
  2. 自己講述的內容
  3. 自己的演講技巧和經驗

1)解決環境和聽眾的位置,需要提前熟悉場地,了解並分析聽眾構成和需求。對於超過百人的15分鐘以上的演講,一般都要提前看一下現場。

2)很多人覺得對自己所講述的內容已經很熟悉了,但實際上,我看到過很多內容準備不充分的演講者。可以說,採用錯誤的準備方式或者根本在準備這個環節毫無投入的人佔了絕大部分,以至於你只要用正確的方法稍稍花費一點時間就能秒殺90%的演講者。

只有讓自己百分之的充分準備,掌握自己講述的內容,才能淡定地站在台上,瀟洒的接住聽眾拋來的各種問題和眼光。

3)對於第一次上台,或者極少上台的演講新人,對於自己在台上到底會怎麼樣,以及能不能正常講完缺乏信心。這種對自己能力的未知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畢竟從未體驗。

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非常安全的場合,獻出自己的第一次,或頭幾次演講,讓自己最緊張、最爛的那些演講只留在安全的環境和友善的掌聲中,等到適應舞台,克服緊張感之後,再去真正的演講場合完成現實任務。

最後,再好的老師,再好的理論也抵不過「做」這個字。

具體建議都已說明,接下來只等你 Do it !


另外,我在5月24日的將舉辦一場 知乎 Live - :如何有效掌握演講技能?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現場交流,價格基本就是白菜價。

知乎live鏈接: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緊張並不可怕,用結果導向的思路,我們的目的是讓你能夠在眾人前做一個好的演講,而緊張與這並不衝突。
以下第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與技巧無關,只要努力就能搞定:

  • 提前多演練。Practice Makes Perfect。你可以給你的同事、同學演練,在你真正演講的現場演練,對著鏡子演練,錄下自己的聲音反覆提升。總而言之,做到一點,即使你由於緊張而思維空白,你的嘴部肌肉也可以帶動你將整個演講說出來。另外,胸有成竹則氣定神閑。你做得練習足夠多了,自然而然虎軀一震,霸氣外露。這時候一點小緊張更能讓你的演講富有激情。
  • 活躍氣氛可以讓你和聽眾都輕鬆起來,例如一個精心準備的小笑話,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一個小小的自嘲(我很緊張云云)。
  • 關於目光。一定要看聽眾。即使你的眼鏡沒有焦距,大腦放空。首先,看聽眾是為了讓他們注意你。其次,要想演講技巧有更高的提升,實時觀察聽眾的表現,並微調自己的演講內容(限於小範圍演講)。
  • 「怎麼樣做到自如?」,一是天賦,二是練習。天賦自己不能把握,但一開始就緊張並不能說明你在演講上天賦不好,經過一些簡單的提升,說不定你會豁然開朗,大器晚成。練習前面已經說過,賣油翁說過「無他,唯手熟爾」。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嘗試一些技巧,技巧的使用可以使你練習的時間縮短,成效增加。

1、對自己演講的課程一定要事先做好預習
2、前10分鐘最重要, 人的緊張情緒就在最先,可以先把前10分鐘要講的內容背下來,10分鐘後人就會放鬆,演講的內容就順其自然啦
3、事先到演講課堂,如果可以多和「學員」先交流下,也可以緩解緊張情緒
4、找個「支架」,手裡可以拿只筆或者其他之類的東西,幫助你在緊張時的儀錶問題


我覺得是要分人的,演講也是和個人的性格和過去經歷密切相關。
如果是社交恐懼或者不喜歡說話,那演講就可能會遭遇一些困難,如果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以及願意與人交流的話,則會容易的多。
一些個人經驗:
1.正式演講前多排練,多練習會降低恐懼。
2.降低語速,控制節奏。
3.就當是和朋友聊天,不要誤解了「演講」,其實這就是把一個事情說清楚,不要拘泥於那些高談闊論的感覺,淡淡的說明白就很了不起。


充分的準備,多在人多的場合講話,保持正常語速或稍慢,音量適當放大。
以下是演講的一點兒心得:

首先列出問題提綱,解決「我要講哪些東西」的問題,這部分在ppt上應該有明確的展示,不能遺漏,思路要清晰;
其次豐富內容,解決「如何更好的講解,如何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問題,這部分ppt上可以有,但是僅僅是個提示,講出來而不是放映出來,需要記憶;
再次注意細節,解決「自身情緒、環境影響」等等問題,這部分要靠平時的經驗積累,靠臨場應變能力,講解人需要注意自身儀容,講解時可帶上手勢,注意和觀眾的眼神交流,場合允許的話可以適當「幽默」一下。


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法:
1. 充足的準備,對主題要非常清晰,對自己演講的東西要有信心
2. 演講之前最好能對著自己的愛人或朋友先講一遍
3. 如果以前都做到了,還是緊張,可以試試呼吸的方法讓自己放鬆下來,節奏為:4(吸氣)-2(屏住呼吸)-4(呼氣)


1、專註並熟悉你要講的內容

2、確保能滿足台下聽眾需求

3、多嘗試隨時練習公眾演講


只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1、每次臨上場前,我一想,連雷軍那種普通話不標準的大佬,都可以磕巴的去做全國矚目的發布會演講,我有什麼不可以?

2、準備工作一定要做足,不論是演講內容,還是演講的流程安排,還是時間的拿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你越是心裡有數,你就越有底氣,就越不會緊張。

3、面對台下的觀眾,你沒必要照顧到全場,像我每次都會挑幾個會特別認真聽的人,然後我就會跟他們交匯,你可以想像你是在做1對1或1對3,而不是1對100人,這樣你的心理壓力會小很多。

最後,當然是熟能生巧了,不一樣的場面會有不一樣的氣場和壓力,你只要經歷的多,準備的足,心裡有底,全局可以在你掌控中,就不會特別緊張。


看一下,國王的演講,自我心理調節,臨時旋轉到傲慢模式


我自小就是非常內向的人,高中為了鍛煉參加演講比賽結果講一半緊張的忘了稿子,後來大學參加辯論隊,拿了不少最佳,所以,建議參加辯。。。

個人認為,克服緊張,要從緊張的原因入手才有針對性,我以前也聽了不少辦法,因為沒有針對我個人的情況,反而更加嚴重,下面我就針對幾種不同情況,談一談我的個人經驗:

第一,是害怕出錯導致緊張。我大二帶隊打校賽決賽的時候,我就要求我的一辯全程脫稿,一辯是個女孩子,一直說自己壓根辦不到,上台一定忘詞,我就叫她背給自己的室友聽,讓她們挑錯,直到她們都滿意為止,後來她比賽的時候非常完美的脫稿,對面的一辯恐怕也臨時想脫稿,結果結結巴巴,丟了很多分。

不管承不承認,如果是害怕出錯,多半是準備不夠,若是準備充分,爛熟於心,模擬過許多次,自然已經有了充分的正向反饋,不會害怕出錯。

第二,是不夠自信(或者說有些自卑)導致緊張。我所在的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二本,帶隊出外比賽也會碰到一本學校的對手,我的隊員就經常向我反饋說非常緊張。

人不可能沒有比較的情緒,當你的台下,當你的對面,都是你認為比你優秀的人的時候,自然會有些不自信,這是無法避免的,這時候解決的方法不是想方設法忘記這種感覺,而是找到自信。從我打辯論賽的經驗來說,我自信的來源就是我的立論,我相信我方立論的價值高過對方,我希望我的道理被人聽到被人相信,因此我就會有足夠強的傾吐欲。

說實話,克服自卑感的辦法就是用另一種情感蓋過它,要麼是榮譽感,要麼是使命感,要麼是鬥爭心,或者乾脆用「自負」。從在公眾場合發言的角度來看,你雖然不及別人優秀,但你此時此刻所講的東西、所闡述的道理卻是無比重要,而這件事不因為你是任何人而改變,你知道你必須將它告訴所有人。

第三,「總覺得別人在看我笑話」。這種情況和上面情況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之處在於不分對象。產生這種想法是潛意識把自己想的太過重要,感覺所有人都在審視自己、議論自己,因此把自己情緒無限放大。

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方法不是告訴自己「我能行」,而是轉移注意到講話上面來,轉移到你的文本內容,你所設計的橋段,你的情感表達。說實話,除非講話的人骨骼驚奇或者乾脆是穿著獸皮,不然誰會注意你,大家不都在玩手機?雖然演講也好,辯論也好,聽眾的吸收和反饋是目的,但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講話的內容,而且,若你充分相信你所講之物的價值,如果別人輕視或者看笑話,並不是說明你有問題,而是他們low,那你還難受什麼,緊張什麼,你會在意小朋友的想法嗎?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

其實還有一個通用辦法,叫做「裝作我可以」。

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硬著頭皮上的,當你第一次演講的時候,當你第一次搬家轉學的時候,當你考上大學的時候,當你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當你邁入婚姻殿堂的時候,當你有了孩子的時候。。。你不會有些害怕,有些緊張嗎?會的,我們每個人都會,但我們同樣知道,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一開始都裝作自己可以做個好學生,可以干好工作,可以勝任父母,我們必須硬著頭皮上。

所以,這時候,我緊張不緊張,我害怕不害怕,我可以不可以,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站在演講台上緊張萬分,因為你知道,雖然羞恥,但你的確還可以逃遁,還可以放棄,但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你可以逃遁嗎?

所以反過來,當你站在演講台上的時候,你必須告訴自己,這演講台就像你的人生,你無所逃避,你無法放棄,此時此刻,你就算是羞愧緊張的要死,你都要裝作自己已經掌握一切,裝作自己就是專家,裝作自己萬無一失。。。

你問我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呀。


自打小,最膽怯的就是演講。
小時候,如果很多人在認真的聽我說話,就越害怕說錯,於是就愈發擔心。
但是恰巧是幾次比較重要的Presentation,算是趕驢上磨,幫助我順利邁過了這個坎:

第一次
是在公司12年融 A 輪的時候,我們也是被國內一隻基金給跳票了,但是又被一隻美元基金給撩上了,這隻美元基金當時在國內只有一個合伙人,兩個投資經理,和一個助理。國內這幫人都很認可我們的案子,但是過會需要全球合伙人的投票。我們被通知安排在了第二天的早上6點的視頻會議,也就是矽谷那邊的下午6點。由於演講需要用英文,而CEO 同學英文不行,於是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我這個所謂的留學生合伙人身上。其實我也就是個半吊子,當時知道還是挺緊張的,但是沒辦法,為了公司必須上啊。兩位投資經理來到公司,跟我們一起改 PPT,原版被劈頭蓋臉一頓罵,後面指點江山以後,我和 CTO 同學改 PPT 改到了3點,我用僅有的一些時間做了 Rehearsal,打車去恆隆了。早上6點恆隆還都沒有人上班,實在太困了,就在投資公司的門口坐地上睡著了,後來 CEO 同學來了,我們就開會了。還好,Rehearsal 還是很有用的,對面的國外合伙人也很 nice,畢竟當時移動互聯網說實話VC 們也都不是很懂,還是創業者更有發言權一些,在產品和數據上看的出來還是很滿意的。但是美國人很較真的是一點,就是他們需要更具體的了解為什麼你的數據和產品比別人的牛逼。當時我就像是吃了興奮劑,很流利的解釋了他們我們平台上一些典型用戶的案例:一個是用我們的產品用300多天的時間繞中國邊境騎行的用戶,另外一個是用我們產品航海穿越大西洋的用戶,借著用戶的故事,猛吹一頓牛逼,對面的老外們終於洋溢出了滿意的笑容,國內的合伙人也是一臉淫蕩的笑容。電梯下去的時候,CEO 和 CTO 同學問我

怎麼這麼興奮剛才?
我也不知道,覺得故事說起來蠻順的。。。
恩,阜陽口音英語說得不錯!
絕么,我也覺得說的不錯!

最令我們很開心的是,此事成矣。果然在回去路上就收到國內合伙人的簡訊;
這次給我的成長:講故事,說案例,能夠幫助更好的支撐理論,說服別人。其實 PPT 裡面處理基本信息和邏輯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示出來即可,最需要演講者來豐滿的,就是故事,道理都是冷冰冰的,故事才是有溫度和說服力的,而且一定要真實,越真實,你會發揮的越好。但是,故事一定是在心裡的。

第二次
恰巧是我們的 A 輪的投資方在美國同樣投了一家公司,叫做 gogobot,由於業務相似,投資人覺得我們可以去美國的時候安排拜訪一下。雖然我一直不看好這家公司,但是投資人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於是又整起來了老套路PPT。這次是有十分充足的準備期,但是我仍然很緊張,因為一直對自己的英文捏一把汗。所以在國內出發前2個星期,幾乎每天到公司都要自己給自己 rehearsal 一遍 PPT。最後都不看 PPT 都能背下來了。
到美國下了飛機就開車去了矽谷,恰巧是周六,人家 CEO 在我們等了半個小時後,才慢慢悠悠的來到公司,而且還帶著他的狗,我們當時心裡是崩潰的,倒不是說不被重視,主要是這完全跟國內創業公司是兩種畫風,國內完全就是每天干到半夜,人家就是在享受生活嘛。跟這位 CEO 的會議持續了2個小時,但是根本沒有聊到 PPT 上的太多內容,因為我們都在溝通關於對方產品的一些設計和數據,這位 CEO 到最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國內創業者速度還是很快的,還有就是他當時也應該先從 app 做起而不是網站。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仁兄竟然對我的英文演講和溝通能力有許多褒獎。實在是受不起啊,我這種阜陽口音英文。但是回頭想了想,雖然背下來的那些內容都沒有按照套路出來,但是他已經完全成為了我自己的東西,我所做的就是將他在於別人的溝通中,拿出來即可。
這次給我的成長:沒有什麼訣竅,就是多練。越是陌生,越是表達生疏,或者是有困難的事情,越早準備,越多練習,把他變成自己的東西,用起來越是得心應手。

第三次
是公司的高速成長期,中間馬爸爸也投了我們。小作坊已經變成了200多人的大團隊。公司外出高管年度的閉門會,我被安排了一個比較無解的題目,這個題目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叫做:電商與社區如何進行融合?其實這個題目我也挺醉的,因為這個應該是兩位馬爸爸坐在一起來解決的問題,你說我能咋解決,沒法弄啊。
其實是要講我們的社交產品和電商產品二者如何導流。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我日常的工作,而且又是中文演講,我沒有做過多準備。結果會議第一天,兩個演講者被那位不會英文的 CEO 同學劈頭蓋臉批了下來,劇沒面子。晚上我拉上我的團隊在酒店房間聊聊,

我曹,這會議節奏不對啊
是的,我也發現了
而且你這個題目是個坑
這我也知道
........(中間沉默5分鐘)
兄弟們,這玩意就是咱們做出來的,你說誰最懂,肯定我們最懂啊
恩.....
如果我都講不好,那他娘的誰能講清楚,玩蛋去吧,來把 PPT 再整一遍

就這樣,上台了,當時 PPT 非常簡單,帶一個大的思路,和事先準備好的關鍵數據,在開場的時候我就跟所有人開了個玩笑,我上來就說:
剛才休息期間,一位高管跟我說,
天賜,你準備好被批咯?
哈哈哈,你咋知道?
你這題目一看就知道是坑啊!
哈哈哈,絕么,沒事,放心!
.....
最後我是在所有高管的掌聲中,拄著拐杖下去的,不會英文的那位同學上來就說沒想到會議到你這畫風轉了!演講過程非常輕鬆,我知道自己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跟聽眾互動,我不停的在敘述的過程中,讓在座高管們猜一些數據,回答一些問題,做一些假設性設計,讓他們更多的參與到演講中,幫助我完成我的演講,中間少不了一些詼諧,我記得當時在做某個陳述的時候,我說如果這樣做數據沒有提升的話,你可以打斷我另外一條腿.....因為當時我腿部骨折還沒有好,是拄著拐杖上台的,老大要我坐著講,我一定要站著,因為這樣才能進入狀態:

這次給我的成長:要不斷的給自己樹立信心 + 演講不是一個人的演講,而是你與聽眾的對話,記得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更主動的參與到當中來!當然現在面對演講,我覺得比剛畢業和剛工作那會,都從容的多,總結下來,為什麼能從一個如此膽怯的小學生成長起來,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多經歷,多磨練。這種磨練不單單是演講能力和技巧,其實更是心智。當你對你所要敘述的行業和內容,瞭然於胸,演講就自然心有城府。其實做事情不也是這樣么。
越是讓人不舒服的東西,越是會讓人成長,所以不要害怕,戰勝他。磨難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筆財富,多經歷經歷總是好事,逢敵必亮劍!


1,迴避目光法 作為一個初登講台的演講者,心情難免緊張,特別是聽眾的某些偶然因素也會人為地造成緊張情緒.比如某個聽眾發出一些聲響,就會引起演講者情緒的波動.這時,你就應該轉移目光,或者採取流動式的虛視方法,有意識地迴避目光對視,以保持良好的心境.

2,呼吸鬆弛法 在演講前,運用深呼吸鬆弛緊張情緒的辦法簡便可行.具體做法是站立、目視遠方、全身放鬆,做深呼吸.這樣就可緩解演講時的緊張情緒.

3,自我陶醉法 在演講時,面對滿場聽眾,有時會因精神緊張而出現語言表達失誤的情況.這時可以假想一下自己已經獲得成功的情緒,就會信心倍增.
自我調節法 為了消除緊張情緒,可在演講前通過創設良好的外界環境,使自己的情緒得到放鬆.如在演講前,聽一首輕鬆愉快的樂曲,看一些令人捧腹的幽默故事等.

4,注意轉移法 為了消除演講前大腦的緊張程度,可以有意識地把注意力轉移在某一個具體的物件上.比如,可以欣賞會場的環境布置,也可以與人閑談,藉以沖淡緊張的情緒.

5,語言暗示法 語言的暗示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包括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比如演講前可以這樣暗示自己:「今天聽眾很熟悉,心情緊張沒必要.」「我準備得很充分,很有信心.」「你能行!我們等著為你的精彩演講喝彩.」通過語言的暗示,從而消除緊張的情緒.

由個人實踐經驗得到的方法:充分準備演講課題;演講時不要盯著台下一幫人看,盯著一個人的眼睛,專註於自己的思路,自然就不會緊張。最關鍵的是多加練習,多在公共場合講話。


謝邀。

這個問題其實在如何克服上台演講時的緊張情緒?報口才班有用嗎? 已經有較多的回答了。我的回答跟@李開復 老師有許多類似之處,不過主要是從心理學研究結果的角度來說。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 演講技巧方面
手腳怎麼放才得體,有一部分是演講技巧的問題,這個本人不在行就不多說了。

2. 演講焦慮方面
碩士時讀過一點「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相關的專業書,「演講焦慮」是其中一種,有些科學研究的結果可供參考:

  • 幾乎每個人在面對公眾演講時都會緊張;
  • 緊張並不一定是壞事,而是一種自然的反應,適度緊張有助於表現;
  • 演講者自己感覺到的緊張感常常比外人能看到的要多得多,很多人因為自己感覺自己表現得很緊張(如感覺臉發熱、發抖、說話發顫、眼神不自然等),就自然地推測別人也能看出他很緊張,而實際上很多時候別人是沒那麼注意到這些的,即使能看出緊張的程度也比自己感覺的程度小很多(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以為別人演講時都很鎮定,就自己特別緊張,其實自己演講時可能也跟看到的別人差不多);
  • 演講特別焦慮的人很多時候是太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經常會不自主地想像別人看到的自己緊張焦慮的形象;
  • 焦慮情緒其實會有一個自然的周期,即發生、發展、高潮、消退的過程,有時你想一直緊張焦慮個半個小時可能還做不到呢!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把焦慮情緒維持的時間延長,那就是——和焦慮「對抗」!比如總是想千萬不能焦慮、焦慮了很擔心該怎麼辦、用各種方法去消除焦慮……
  • 演講特別焦慮的人往往過分恐懼負面評價,很多時候會誇大(「災難化」)負面評價帶來的後果,比如覺得如果演講稍微有點不好別人就一定會對自己看法很糟糕,進而產生很多很糟糕的後果等等……

應對的方法

  • 了解關於演講心理的常識(比如上面寫的一些),不必以為只有自己很特殊,不要以為緊張就絕對不好;
  • 要意識到自己感覺到的緊張會遠多於外界看到的,很多身體的感覺都是外人不容易看出來的,其實可以「偷偷的緊張」XD (如果不相信,建議練習時給自己錄像、錄音,之後自己聽聽看看,看是否想自己以為的那麼緊張。)
  • 演講開頭或中間可以適度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狀態:「對不起我有點緊張」然後繼續自己的演講,聽眾通常會給予理解和鼓勵。【補充:@李開復 老師不太贊同這種方式——「演講時千萬不要提到自己的緊張,或對自己的表現道歉,那隻會讓你更失去自信。」】
  • 注意力應該更多地放在演講的內容與目的上:有哪些東西是你覺得有價值、值得分享的?你演講是為了傳達哪些內容給聽眾?怎樣更好地傳遞它們?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你說的內容上,而非你是否緊張、別人怎麼看待你之類的——更多注意內容,緊張感會自然地逐漸降低,內容好了,別人也會自然地對你感覺更好:D
  • 認識到焦慮情緒是有自己的自然周期的,如果不去理會它它也會自然地消退。很多人都會很著急地問「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上真的可以「涼拌」——晾著它不管一段時間(同時繼續做該做的事情,比如講話),它真的就「涼」下來了(焦慮自然減退)。
  •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與欣賞,或多或少也會恐懼別人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但是有些負面評價是否真的那麼糟糕和恐怖呢?一次講話是否真的能決定對你整個人的評價呢?好的評價絕不會因為一次講話不夠好就失效,壞的評價也很難因為一次完美的講話就徹底扭轉,人很多時候還是要看整體、看長遠,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一些額外的話

如果你並不期望自己演講特別成功,就是自然表達就好了,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講不好就講不好唄,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你期望自己講得特別好,那就需要更多努力了。看過新浪微博上"何偉幟Vichy"一些關於面試的文章,體會到「準備」的重要——任何事情之所以沒做好,很多時候是準備得不夠充分,提前努力不夠。拿講話來說,很多東西都是可以提前準備和練習的,包括演講心理的鍛煉也是可以練習的。很多時候,我們是拿一些臨時性的因素來為準備和努力不足開脫。
如果你已經很努力了、準備充分了,那麼恭喜你,因為你才是最能用上以上內容的讀者。


曾得到全國演講比賽一等獎,英漢都有。在全國直播的某個欄目中,面對十幾個HR依然很淡定……被問呆了依然很淡定……(結果只是勉強過關,但誰讓咱心態好呢…)

一、我叫不緊張
要想不緊張,自信的心態很重要。如何做到?
看淡自己,看淡榮譽,看淡結果,享受過程。
對於一件事情越在乎得失,心理負擔就會越重,越會緊張。如果你不那麼在乎演講的結果帶來的榮譽或者恥辱,只是當做自身成長的一部分,心情會輕鬆很多。

二、備足乾糧好上路
好好寫稿子,認真背。稿子的特點要和個人特色相結合。你是激情型還是理智型還是冷幽默型……需要自己掂量和反覆實踐。建議厚著臉皮找親朋好友試聽拍磚。背誦的話,新東方的老師在舞台上三分鐘激情四射,也需要台下十年功啊。備足乾糧對增加自信有很大幫助。

三、熟能生巧
很多妹子對我說,穿高跟鞋好疼啊,我就是不習慣啊走路姿勢不美……那隻能說明妞妞你功夫沒下到呢。踩著十幾厘米高跟鞋儀態萬方的姑娘,誰不是兩眼淚汪汪一路汗水一路水泡走出來的。世間萬事皆是如此。
你是什麼風格的選手,容易在台上犯那種類型的錯誤,怎麼發揮才最出色,時間情緒如何把握……這些都要練習。練得多了,你就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加不緊張,更加鬆弛。抓住各種機會參加演講吧,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

四、真誠善良,適當YY
什麼?這也太扯了吧?
沒錯,真誠善良可以令你變得強大。
演講情景A  
下面的觀眾態度都很友好啊,很平和,大家都是很好很好的人……就算我發揮的不好大家也會比較包容,還會鼓掌幫我加油呢……
演講情景B
下面的人都好嚴肅,我要是說錯了他們一定會鄙視,他們一定會笑場,他們一定覺得我好衰……
兩種想像,哪一種有助於你消除緊張呢?

實際的情況,往往介於兩者之間,前者更多一些。賓士吧少年,帶著善意的初心看待這個世界,一切都會更美好。

五、獨門秘籍
去做評委!!
首先是自信心和專業感爆棚,能夠帶著客觀輕鬆的感覺觀看演講。
然後你會發現,緊張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多麼沒有必要,不緊張的選手是多麼佔優勢……
角色互換作用真的很神奇。

祝各位,將「緊張」,斬於馬下!


記得小學的時候,班裡一個成績不錯的男生,上台演講競選班長,還沒說一半,臉色就不對勁,結果尿了一褲子,背上一世污名。

大二去桂林玩,坐竹筏游灕江,碧水藍天如畫卷一般鋪展開來,四周奇峰兀立,座座有直插青天之勢。竹筏師傅緩緩撐著竹竿,十幾條竹筏如同有靈智一般,一動一靜有條不紊。

突然,最前面的竹筏,有一個穿白襯衫的男生站了起來,當著十幾條竹筏上百人的面,當著如詩一般的畫卷,他單膝跪地,不停抖動的雙手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紅盒子,弄得他身前的女生連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但看得出來,那女生早已滿心歡喜。良久,良久.....良久良久良久,那男生都說不出話來,看得我跟便秘一樣難受。

二戰期間,邱吉爾發布了二戰最鼓舞人心的演講,帶領英國,鼓勵整個歐洲戰勝了法西斯,真正做到了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難怪戰國策有言:「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

邱吉爾演講內容: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箇舊世界。」

沉默不是黃金椅,表達才是生產力。而當眾表達(演講)之所以會搞砸,就是因為演講者過度緊張。而之所以會緊張,是因為演講者沒有意識到,演講緊張的普遍性與必然性。

插播硬廣:

在微信公眾號【野生觀】中回復:渠道。有我精心整理的投稿渠道。

回復,知乎。送愛讀書的人:5000本精選書籍+PDF電子書合集+必讀名著(這幾年搜集積累的,嚴選精品)

回復:提取。領取十萬+精選PPT素材與教程。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師如何避免過多的被來訪者的情緒感染?
能力好,被炒魷魚了,這種情況怎麼辦?
想要持之以恆做一件事情,但是中斷後就很難繼續,這是為什麼呢?
失戀後焦慮, 自卑怎麼辦?

TAG:演講 | 心理調節 | 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