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品行不良,歸罪於父母嗎?

青少年時期,孩子說謊,偷竊,髒話,流氓行為,欺凌弱小,打架,酗酒,私奔,道德品質差,無同情心,自私,種種品行不良的行為,到底歸罪於誰?歸罪於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還是天性有別,良莠不齊?


謝邀!

豆腐花和素雞都是豆製品,你說這是因為豆的特性還是後天加工導致的差異?


你這裡指的品行不良的概念是什麼?都包括什麼行為?這個孩子多大?如果品行不良這個概念不能明確,孩子的年齡無法明確。我無法判斷是否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蟹妖。
原文摘錄自《兒童心理學》
兩個仙女注視著每個搖籃中的孩子,她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一個叫門德爾仙女(Mendel,是奧地利的一位研究四季豆並第一個提出遺傳規律的修道士),她掌控著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並根據雙親基因的染色體,將好的和不好的特徵傳給下一代。另一個是巴甫洛夫仙女,(Pavlove,巴甫洛夫是俄國神經生理學家,他提出了條件反射學說),認為後天獲得的一切信息會通過空白的大腦建立起無數的聯繫,這些聯繫逐步形成了人類的條件反射和精神生活的基礎。簡言之,門德爾是「先天」因素,巴甫洛夫是「後天」因素。或者換句話說:基因構成先天基礎,環境左右後天擁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謝邀

在我的理解里,這裡的「孩子」是相對的概念吧?與「父母」相對而言的,而不僅僅是指兒童。

當孩子處於孩提時期,如果出現品行不端,父母確實有很大的甚至說全部的責任。因為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及時的引導和教育。不過腦神經科學裡有種觀點認為是有人先天帶「反骨」,就是大腦有區域因為天生和常人不同,所以他天生帶有反社會人格——這一類太少見,按下不表。

當孩子已經到了成人時期,依舊品行不端,我覺得就不能全都歸咎於父母了。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流行了起來,這不失為一個反思自己的很好的維度,但我覺得也被一些人當作了為自己開脫的工具。

原生家庭確實會給我們每個人造成很難改變的影響,但是人後天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我們應該通過對原生家庭的反思來找到自己的癥結從而努力去修正存在於我們身上不好的特質,而不是拿著原生家庭當擋箭牌。

人畢竟是社會動物,不僅要受到家庭的影響,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一個成年人如果僅僅盯著自己的父母不放,那是不是也是沒斷奶的表現?

成年人之所以比兒童有力量,就是在於他擁有可以反思自己並改變自己的能力,否則,為什麼我們常能看到父母與孩子三觀不同的情況呢?


看年齡,越小,受父母影響深,越大,受教育,自己的努力等方面的因素更多


瀉藥。不一定歸罪於父母,還有可能歸罪於老師、同學、養父母、叔伯、姑姨等

一個人的品行會受到他所處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即「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考慮到人所處環境的多樣性,不能單單歸罪於父母。但是父母所營造的文化環境對孩子影響最大,所以品行不良很可能與父母有關

所以才會有這些:
養不教父之過
因材施教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影響基因的表達


私以為,有父母者品行不良,往往大錯在父母,小錯在旁人。父母應引導孩子接受優秀文化的影響,而不是放任孩子與污穢為伴。父母已逝的監護人應盡相應職責。

對於題主第二個問題,私以為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放在書香門第便塗染墨跡,仍在荒山老林便沾染塵埃。所以還是與孩子所處環境有關。


等我當媽了再說 謝邀


當然,不然怪你我?

從基因上來說怪父母,從外界因素來說也還是怪父母,子不教父之過,別說沒辦法,有孟母三遷的教育精神孩子能壞到哪裡去?

說怪社會就更滑稽了,要是真賴社會那按理應該人人都品行不良阿。

哦對了,要是人人都品行不良的話,就沒有品行不良這一說了呢...


瀉藥

我自始至終認為 沒有一個孩子的品行 會是由先天造成的
形成不良的品性 無外乎就幾種
——————————
1.家裡頭過分寵愛
尤其是和隔代居住的情況下 孩子被寵壞的現象明顯多於和父母居住的孩子
不能打不能罵 只要躲在爺爺奶奶身後 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錯了沒有及時糾正 甚至有些家長會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沉默 視而不見 這樣便會更加重孩子的行為

2.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
耳濡目染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基本明顯的學習方式
一旦在孩子發生暴力行為的時候 家長沒有很好的引導或者制止 這種行為也就會越來越嚴重
而心靈和人格的成長也會變得極端和扭曲

3.第三種比較特殊 它不是直接由家長 而是間接的通過社交媒體 網路 同學朋友的人際交往來影響孩子的
但這種情況 我還是認為大部分的責任在於家長沒有在早期對孩子進行教育灌輸 明白事物的好壞選擇
————————
歡迎補充 謝謝Ψ(′▽`)Ψ


瀉藥
等我當爹了再來回答。。。


分情況。
首先我們要排除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的疾病,比如反社會人格等。你不能把這種東西歸咎於父母,這個鍋他們背不了。
排除一切外部因素之後,這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小嬰兒,這個時候,它的以後的教育、成人,是直接和父母的教育掛鉤的。間接掛鉤的則是其他的親屬,諸如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還有教育人員,即各種老師;還有環境,同學啊家長的朋友啊balabala
這個時候孩子品行出問題了,主要的責任人毫無疑問是它的監護人,即父母。有的人會說,工作忙,沒空照看小孩,只能把孩子丟給學校,丟給老師,丟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時候孩子品行出了問題怎麼能算在做父母的頭上?不好意思,你生的孩子,你是孩子的監護人,它們是你的責任,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責任。即便你沒空親子照看孩子時刻關注孩子,你有責任為孩子尋找一個能夠代替你職責並充分照看你孩子的人。
注意,我不是說沒錢就不能生孩子,工作忙就不能生孩子,或者怎樣就不能生孩子。我的側重點在於負責!窮有窮的教法,富有富的教法,忙有忙的教法,閑有閑的教法。既然你知道自己工作很忙,你就應該考慮到如何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兼顧孩子的教育、生活等等。
這才是負責。

回到一開始的題目上,孩子品行出問題是歸罪於父母么?對一個健康的沒有先天身心疾病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品行出了問題,歸罪於父母沒有任何問題。
無論有意無意,失職就是失職。


如果父母盡到了基本的教育,孩子犯罪怪孩子。
如果父母本身就沒有教好,怪父母。


瀉藥。
昂,不在學校用不了校園網好痛苦。
在知網上找了一些論文,這裡就不一一贅述。我不是在寫實驗報告阿,摔。
好的,回歸正題。
弗洛伊德認為人性本惡,埃里克森覺得人性無所謂善惡,在兩極之間。
我個人比較贊同埃里克森的說法,畢竟從教養方式來看,不同的母親類型教養下會有不同嬰兒依戀類型。比如迴避型嬰兒,也就是無依戀嬰兒,他對母親的出現與離開並沒有明顯的反應。長大之後,這類嬰兒在戀愛關係中大多也處於這種狀態。
但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嬰兒與生俱來的不同氣質特點也會影響母親對其態度。
人是先天有別,在此別於氣質。但是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本我是一切被壓抑的慾望和本能,是人性惡的一面。自我派生於本我,與現實打交道。超我是至善原則,是社會道德約束與良心,指導自我,約束本我。
人生來本就不同,道德層面上可能就是有人邪惡細胞在蠢蠢欲動,當然也有人生來善良多於邪惡(666,這話說得),這些都是受超我的約束。而,超我在教育影響下。
所以,孩子品行不端,雙方都有責任,各打五十大板。
更何況,道德不過是一種心照不宣約定俗成的東西,強加於人,公之於世。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父母對少年兒童採取溫
暖與理解」的教養方式會促進少年兒童自尊的發展 , 提高兒童的自尊水平。相
反 , 父母對少年兒童採取「懲罰與嚴厲」「過分干涉」「拒絕與否認」「過度保護」
等教養方式 , 都會不同程度地阻礙少年兒童自尊的發展 , 降低兒童的自尊水平。

來自於《父母教養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發展影響的研究》 魏運華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devpsy.com.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9420


身邊的環境決定了唄,父母教育再好的話,感覺處於比較naive的時期的話,很容易被身旁的壞孩子騙/欺負改變的吧。
其實這感覺,許許多多種種都關係到吧,不只是父母,老師,同學,網友等,都可能會改變一個懵懂無知的人╮(╯▽╰)╭


瀉藥~
有時候要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裡找原因,畢竟被父母單獨帶大的娃娃只佔一部分!


謝邀。一棵植物成長的土壤如何,決定了它能生長到什麼程度,這裡的土壤便是後天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當然它是不可能跨品種生長,這是先天基因決定的。

說到歸罪,我不太建議用這個詞,雖然歸因是這樣歸因的,但木已成舟後歸罪又有何用,只不過是把自我改變的責任推卸給罪人而已。當下的每一刻的選擇權其實都在個人自己的手中,雖然有時候會受到舊有固定思維的主導,但只要有願意改變和成長的願望在,自然有機會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給的遺產,無論好壞都是個人存在的根基,與這些力量去抗衡,決定了個人最終自我成長、發展與強大的程度。小時候,父母是孩子的巨人,長大後你已不再是小孩,但那小孩依然活在每個人心中,所以對這個內心的孩子而言,是巨人影響依舊,還是利用長大的力量爬上去站在巨人肩上,這是每個人自己的「罪」啊別推給父母。


我們這裡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所以小時候教育成什麼樣子,之後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
所謂熊孩子,不是一直被大人護著說:「這還是個孩子啊。」

另外:有一個自己不能確定的理論「童年是近代的產物」,不知道這個論點是不是有問題。


謝邀,父母有一定的責任,環境也有一定影響,先天也有稟賦不同(無法證實與證偽,有知識的人無須浪費時間來噴,由兄弟姐妹差異可知教育萬能之偽)。


推薦閱讀:

兩個INTP在一起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條件不錯,為什麼卻老是被條件不是很好的男人追求?
你最想推薦給別人看的5本書有哪些?為什麼?
玩爐石只玩單個職業玩到死是什麼心態?
男神要我冒充女友回家過年我該不該答應?

TAG:教育 | 心理 | 教養 | 性格 | 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