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昆、郭德綱等相聲演員的相聲越來越不好聽了,是江郎才盡還是相聲真到末路了?


可能很多人誤解了姜昆。
去年,姜昆帶隊來到瀋陽演出,雖然上座只有五成,整場節目效果卻異常火爆,因為他帶隊的陣容有強勁的年輕演員董建春、李丁、陳印泉、侯振鵬等,還有在瀋陽非常受歡迎的當地相聲團體的年輕演員助陣,姜昆戴志誠底,董建春、李丁和另外一個年輕演員的群口《鍊金術士》貼底。
李丁的《鍊金術士》啊朋友們,雖然是群口,但效果爆棚了,觀眾簡直快瘋了,估計全國能接住這個節目的少之又少。
之後,姜昆戴志誠出場了,本來節目單印的節目是一段風格與他近年在電視上表演的作品沒什麼區別的作品(名字我都沒記住),上台之後,幾個網路笑話的墊話,根本不響,但是!但是!但是!但是出現了——
隨後,戴志誠圍繞現場哭鬧小孩的幾個現卦效果非常好,然後姜先生把點開活,居然——換節目了,他以聊家常的形式,問觀眾最喜歡姜昆的什麼節目?很多觀眾喊——《虎口脫險》!(《虎口遐想》的名字都沒叫對),戴志誠圓場說:對!《虎口脫險》,又叫《虎口遐想》。
於是,我有幸聽到了傳聞已久的《新虎口遐想》,一入活,就覺得這段作品很不尋常,繼承了《虎口遐想》的諷刺特點,諷刺了霧霾環境、救人訛人、冷眼旁觀,甚至很多電視不播的熱點問題,觀眾已經很長時間沒聽過這麼諷刺的節目了,包袱設計不落俗套,與梁佐當年的作品風格一脈相承,顯然是經過多年的打磨錘鍊的。觀眾不僅被故事深深的吸引了,而且被新穎別緻區別於網路笑話的包袱逗得肚子疼,與當年看《虎口遐想》的感覺何其相似。不但接住了異常火爆的《鍊金術士》,而且受到了本來是沖著李丁、陳印泉來的年輕觀眾的熱烈掌聲和歡呼聲。
看完這場演出,對姜昆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戴志誠的表演能力更是刮目相看,難怪姜昆會選這個搭檔。看來,電視上看到的還真就不一定是真的,「老藝術家」也有電視不讓播的,而這不讓播的裡邊並非是屎尿屁蝦仁,不是下三路,而是真正刺痛人心的諷刺。
後來聽說央視曾邀請姜昆、戴志誠攜《新虎口遐想》上春晚,但被姜昆謝絕了,原因大概就是這樣好的作品一旦登上央視春晚,就被限制的面目全非了。《虎口遐想》是姜昆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代表了相聲的一個時代,傾注了一代相聲人的心血。通過此事,足見姜昆對這段節目的愛,是不許旁人宰割的。
也許,姜昆傳統功底不高,但他絕對對得起相聲。


跟黃宏一比,就知道「江郎才盡」遠不是最壞的結局。

相聲是諷刺的藝術,但現在審查的禁區越來越嚴,你能諷刺什麼?也就一些下三濫拿父子哏殘疾哏地域哏來諷刺弱勢群體,博觀眾一笑,這樣的東西再火也登不了大雅之堂,距離藝術十萬八千里。
跟上個世紀黃金時代的作品一比,跟《小偷公司》、《虎口遐想》、《五官爭功》、《如此照相》一比,不僅是姜昆不行,馮鞏不行,老一輩不行,我看相聲界就沒有誰敢說自己現在還行。

姜昆以自己的遭遇來說明這個問題:「我今年寫了個幽默說唱為表現方式的相聲,兩段組成,一個是北京的堵車,講的是一個外地人到北京打出租睡著了,半個小時了,醒了車沒動地方,出租汽車司機給他出主意,讓他打輛自行車;一個是物業,串門的時候聞見大蝦的味兒,以為招待他,沒想到,是樓道串煙混一塊兒了,物業人員跟祖宗似的。」
「可就這樣的節目,我們就接受不了,覺得說這事,怕起什麼副作用。又說不出具體理由,只好說不適合晚會節目。」姜昆呼籲對節目有著「生殺大權」的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尊重文化藝術的規律,鼓勵有個性的文化藝術作品,為它們創造展現的空間!」
意猶未盡的姜昆,又說了一個假設:「我的相聲《電梯風波》、《虎口遐想》如果是今天創作的作品,說不定就會被槍斃,不讓播出!我們不能倒退,要重視諷刺藝術,給它們發展的空間!

」「笑星」姜昆的嚴肅話題:諷刺藝術何以入低谷?
順便說下這還是2004年的文化環境,當時就如此嚴苛,現在是什麼情況,你自己想。

ps:評論區某些言論正好切中了諷刺相聲現在所面臨的多重困境。

「相聲本身是諷刺的藝術,但現在相聲創作不敢諷刺,否則就會上綱上線,對號入座。」參加中央電視台相聲大賽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說道,「你諷刺一個處長,全國所有的處長都不幹了,這就更別提局長了……甚至你說年輕人不好,年輕人也都有意見,那相聲演員還能拿誰諷刺?只能毀自己了,這個就很低下,也很可悲。」


心疼「等前輩」


更新:看到樓上描述的《新虎口遐想》,確實刷新了我的認識,看來主流媒體對諷刺的限制已經強到了這種程度;況且姜昆老師現在的位置也決定了他要在主流媒體上謹言慎行。sigh~
----------------------------------------------------------------------
拋開「前輩」不吐槽,畢竟題主可能是不太了解相聲圈的人。姜昆雖然輩分小,年紀也不老,但是紅得早,現今藝術生命已近完全衰竭,再加上「官」也做到了頂,所以難免題主有這種印象……
回答題主的問題,樓上有人說得對,梁左走後,姜昆真的沒有拿得出手來的作品了。
梁左畢竟是知識分子,大學生,而且是78級的北大學生!怹和姜昆創作的名段是名副其實的「新」作品,名副其實的「現代」作品:題材新,內容新,手法新,和傳統相聲已經有相當距離。梁左說,馬三立《十點鐘開始》中的幻想是「了不起的意識流」,而他自己的作品,像《虎口遐想》、《想入非非》、《特大新聞》,何嘗沒有文學中意識流手法的自覺的大量使用呢?玩起影射、諷刺來那就更不用說了,《電梯奇遇》、《小偷公司》,不切中肯綮嗎?不巧妙嗎?梁左創作的作品,無論在文學性上還是社會功能上,真是全面跟上了時代,是真正的推陳出新。而且人家還有包袱,還好笑。
姜昆的藝術高峰依賴梁左,然而為什麼不是別人選擇了梁左呢?我喜歡姜昆老師的原因,就是怹在主觀上沒有一天放棄了對「跟上時代,跟上青年」的追求。怹憑藉《如此照相》出名,乘著反思十年浩劫的潮流跟上了時代;之後的《詩歌與愛情》、《時間與青春》,憑藉完全貼近青年人生活的題材跟上了青年;而之後又憑藉與梁左的合作,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大放異彩,如前所述,說出了真正意義上「新」的、「現代」的相聲。
梁左走後,姜昆老師依然沒放棄時代與青年。然而屬於知識分子的文學素養和社會關懷,是姜昆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相聲演員不能具備的。因此姜昆老師「跟上時代」、「跟上青年」的畢生追求,用在了「網路」這一新生事物上。創辦相聲網站、採用網路段子,這才是姜昆老師力所能及的。然而這一方向上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另外,世紀末以來的文化管制對相聲的諷刺尺度產生了更大的限制。)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即使姜昆老師曾經作出的貢獻大半歸功於梁左,怹永遠追求進步的願望也令我願意粉他到底,即使看著他現在每年說八遍《樂在其外》。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現在,微博,微信等各種早已透支了我們的笑點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
叫的聲音最大的鳥未必是最好聽的。。。
叫的聲音最好聽的鳥未必是最由心的。。。。
那些你沒聽過的叫聲的鳥未必是啞巴。。。。


請看今晚十點央視九套《走進科學》,帶你探訪前輩後輩們的心路歷程~順便帶您領略排輩兒的藝術……
別挨罵了!


社會的文化,觀念,科技,娛樂,生活內容,都在近年來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

有很多人玩的東西現在大多數其他人已經不能理解。 所以相聲創作的題材,到底來迎合哪一類群眾,是個非常大的難題。 中老年人? 年輕人? 看美劇的年輕人?還是殺馬特的年輕人? 還是玩COSPLAY的年輕人? 還是玩DOTA、LOL的年輕人?

上個世紀的全社會文化現象,絕大多數人能理解個一二。現在已面目全非。


只是人家好聽的不放到電視電台優酷土豆上給你聽而已。想聽好的還是聽現場。
姜昆幾十年功力,具體多高水平不好說,但絕不是電視上走個過場表現出來的那麼點東西。年紀大了不靠使活過日子,留位置給新人後輩,可不是說沒能耐了。


因為沒有生活了。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的靈感來自生活的感悟。我以前覺得很多演員去"體驗生活「是不是有點浪費時間。現在明白,藝術真的不能完全離開生活。
包括姜昆在內,還有馮鞏。他們成名太久了,高高在上,已經與普通人民大眾的生活脫節了,所以他們的東西也很難獲得聽眾 共鳴了。從網上抄襲一兩個段子,以為很新穎,實際上早被玩爛的梗。可能在不上網的老年人當中還會覺得新鮮吧。
生活太重要了,苦難太重要了。有了苦難,人才會深刻。偉大的喜劇演員一定是在苦難中磨礪過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只有深刻地悲過以後,才會更深入觀察和感受,這樣的表演才更讓大家有共鳴,才有更讓人會心一笑的喜。周星馳積澱了那麼多年,沈騰積澱了那麼多年,才有那麼好的喜劇。因為生活太多了。周星馳後來的電影好是好,但是沒有當年那種鮮活生活氣息了。

相聲遠還沒有末路,只是姜昆老師這些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了吧。


真的不是你會說話,夠撒得開臉,就能說相聲。

姜昆是春晚捧起來的,他一手挖掘的趙本山也是一個路線,只不過姜昆愛權,趙本山愛財,兩個人沒往一堆兒湊而已。所以了解一下春晚可以管中窺豹看出姜昆的水平。

春晚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最早追溯到1956年,那時候還是新聞記錄片的性質,相聲大師侯寶林出現過;之後1979年首次還是在除夕播出,大概是我們理解上的春晚了,不過那會兒是錄播,直到1983年才開始現場直播,這裡邊有個區別,稍後再說。

正式的春晚出現時間是在文革之後,剛好是文藝行業最為低靡的時候。文革不多講,各種統一思想,各種糟粕論,各種一片紅心獻給黨,相聲首當其衝被砍的最很,其實越是這種髮根於民間的藝術越是被砍,越是底層群眾心有戚戚的,越是頂層大佬著力打壓的。縱觀中國歷史,文化戰線永遠是造反和管制鬥爭最激烈的地方。那個時候侯寶林站出來做了一次相聲改制,去「粗」取精,摒棄「糟粕」,使相聲免於「亡族滅種」之禍,這是姜昆發跡,乃至後期與德雲社「三俗」恩怨的由來背景。

另一方面春晚的出現無疑極大的豐富了那個年代的匱乏的文化生活,藉助電視的普及,春晚真正的成了造星平台。對於相聲來說,這個傳播形式是一次極大陣痛,傳統的相聲根植在天橋,在茶館,在街頭巷尾百姓圍聚的地方,相聲藝人們的很多包袱從觀眾的反應中來,在反應中來回打磨本子,這是一直以來的套路,當然也是最歷練本事的路數。但是電視的出現把藝人和觀眾隔開了,甚至一些現場砸掛的活完全用不了,這是相聲的迷茫期。

同時沒有電視之前不是所有人都接觸過相聲,真的在京津茶棚子里聽場的都已經算票友了,其他邊遠地區的壓根不知道什麼是相聲,但是有了電視,相聲有了一次全新亮相的機會,無論之前什麼叫相聲,在電視普及之後,第一次抓到話語權的人說什麼是相聲,什麼就是相聲!

所以我們綜合來看,

  1. 經歷了文革摧殘,相聲為了自保拋棄了一些傳統;
  2. 電視的出現和普及,讓相聲有了重新定性的機會,而這個文藝戰線重要的宣傳出口,當權者是不會放棄的。

這兩點給了姜昆出頭的先決條件。

姜昆1950年生,20多歲前是個知青,1976年被調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師從馬季邊學邊演。請注意,這裡劃重點:

姜昆26歲才開始接觸相聲,並且是在邊學邊演

相聲這種形式絕對是需要從小打磨的,就像京劇,像其他曲藝一樣。大段的貫口也好,太平歌詞也好,各種包袱怎麼抖,各種逗樂形式怎麼演,等等這些內容,我不相信一個26歲大小夥子邊學邊演就成大師了。

那麼姜昆的優勢在哪,如何發跡呢?

在於戰線,姜昆也許是從知青路上感受到了什麼,文革解放後直接調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從此一直緊抓文藝宣傳口,且牢牢把握著組織意圖。他不管相聲是興是衰,因為半路出家的他對相聲沒有使命感,他要的是以此為槓桿,躋身曲藝界的權力中心,這是十年文革教會他的。

所以那個時候姜昆剛搭到上層的戰線,春晚就來了,姜昆順勢竄上了春晚,開始重新定義相聲了。那個時候的代表作《虎口遐想》《電梯風波》確實文學性很好,但大家仔細聽,尤其是跟侯寶林、馬三立、甚至郭德綱的相聲對比著聽,就會發現姜昆在這幾個相聲里其實並沒有什麼相聲本門的技巧,最多算得上口齒伶俐。而那幾段相聲之所以經典,個人感覺七成的功勞在梁左,那是真正的大家。看到最近的《新虎口遐想》應該更有體會,梁左已逝,姜昆的相聲以及沒有魂了,除了歌功頌德扯嗓子吆喝再加罐頭笑聲之外,只剩下尷尬。

因為只問姜昆,未免水軍嫌疑,我就不說郭德綱了,至於苗阜王聲,不過兩個想抱大腿的馬屁蟲而已,他們比之姜昆的優勢在於基本功還算有,但是跟郭德綱沒法比,跟當初的德雲四少也比不了,甚至岳雲鵬也在其上;他們比姜昆的劣勢在於,時代不同了,船上的人夠多了,不缺你們倆...

所以你說姜昆是什麼,是個運氣很好的政客!姜昆的世界巡演是什麼?是個笑話吧...


因為很大一部分群眾,認為相聲小品這種東西,不諷刺現實就不好看不好聽,不諷刺大人物就不好看不好聽,不諷刺政府就不好看不好聽。

哎呀真麻煩,我直說吧,他們就是需要一個能肆意調侃政府高官最好越高越好那種,然後又不用負責任的罵,的一款節目。

但是吧,相聲和小品,有權力想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不受您的道德綁架。

您覺得傳統段沒意思,倫理哏粗俗,但是還是有很多愛好者喜歡看這種。


多年前我也有此疑問,特別是在網路時代看了他和李文華老師得許多作品之後,非常遺憾,但後來隨著我開始在京津兩地的相聲園子聽相聲,隨著郭德綱上了電視乃至春晚,你就明白原因了。
幾年前,姜昆來學校講座,我問過這個問題,他謙虛的說老了,才華不及當年了。同時還講了自己去天津考察小劇場,被老觀眾拱起來,現場表演了一段八扇屏里的莽撞人,他在現場也來了一段,沒丟人!


相聲嘛,我不懂。但我會看電視劇。這是蛤時代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你說十多年過去了,是編劇不行了,導演不行了,還是演員不行了?
我看吶,都不是。


因為

在小劇場說相聲簡單

在春晚說相聲極難

小劇場里你稍微來點成人的,點評下時政,用最近的新聞編倆段子,很容易達到效果

春晚的相聲首先需要本人有很強的相聲功底

其次要求你能寫出來適合在春晚表演的相聲

最後,還得當時的政治環境比較開明

現在像小偷公司,甚至包括趙本山當年的牛大叔提干這樣的小品,對一些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比現在小劇場相聲演員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真的是老百姓看了嘻嘻哈哈,公務員看了臉色微紅。寓教於樂,不外如是。只是這樣的作品,新世紀後根本過不了

你覺得姜昆現在在春晚上說的不好

你看看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那幫人在春晚

說的還特么不如姜昆呢。。。

當年那幫在春晚舞台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的相聲演員

要是敞開了在小劇場說

肯定效果也不差

但是人成名這些年了

位置被捧得太高了

你讓姜昆在台上天天跟唐傑忠嘚啵嘚我是你爸爸

別說唐傑忠樂不樂意了

姜昆自己也放不下這身段了吧。。


內什麼,姜昆先生不算前輩吧……現在活躍在舞台上的,最小也就比他小一輩。比他大兩輩的還不少呢……


曲藝類演員最怕有錢,脫離群眾,沒有基層生活就沒有創作素材。橫不成跟你講怎麼花錢吧


說這句話肯定是在央視春晚看的相聲,我建議有條件去地方或者專場去聽相聲,效果絕對拔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每個演員都是有其創作和表演的高峰期的,也都有成名作。換句話說,創牌子立腕兒的時候那都是玩兒命把心思放到活上,那時候的作品自然是好啊,出了幾個代表作之後,火了,成名了,自然時間就分散了,努力程度有所下降了,這是很自然的,我覺得很多行業的領軍人物可能都有這個問題,不是相聲獨有的。
回到具體問題,一我覺得不是江郎才盡,只是犯不上老往出用「才」了。說實在的,我覺得我個人某些作品是比一些藝術家們現在的作品從文學性趣味性上都強的,但還是不如他們的成名作代表作,我堅信,給郭老師一個月的時間,你不許干別的,就創作出一個新段子或者就打磨一個老段子,一個月後拿出來的東西還是比我強的,只不過人家犯不上了。另外,藝術需要來源於生活,姜昆老師當年寫詩歌與愛情的時候在新疆待了半年多,郭老師寫出西征夢都是他自己的經歷,這些生活閱歷他們現在沒有了。他們寫一個《領導就是比碎催牛逼》《我有錢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您也不愛聽啊……
二,而至於第二點,相聲更沒有到窮途末路,從我身邊人來說,大伙兒也都在認真的研究相聲寫相聲說相聲,我們這個團體經總結已經演了近200段原創相聲了,那您問你說你節目又多又好憑什麼我沒聽說過呢?那就是一個演員成名的多方面因素了。

我還想問一句話的是,相聲就算到了窮途末路了。您打算干點兒什麼呢?似乎也就是聽聽原來的唱片,或者知乎上提提問,或者轉向去聽別的吧。


相聲的表演和創作是兩項能力。
老藝人表演和創作能力是結合在一起的。
後來有了變化,姜昆的幾個名作是梁佐寫的。
姜昆的創作能力並沒有他的經典作品那麼高。

這些年火的相聲演員,都是靠自己的創作能力火的。
郭德綱這些年受到的批評較多,就是不肯創作新作品,總拿段子合集對付,表演能力一直在的。
王自健表演能力詬病甚多,但是和陳朔合作大量創作新作品的時期照樣火。
對普通觀眾而言,表演能力真的是在創作能力之後,誰都喜歡聽點新鮮的。


推薦閱讀:

你至今為止從未懷疑過的事情是什麼?
世界各城市中都有哪些藝術型酒店?
南京哪裡的啤酒不錯?求推薦?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美國星際穿越,生化危機的大片?
一家書店怎樣的細節最能打動你?

TAG:藝術 | 文化 | 相聲 | 姜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