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情緒管理的經驗值得分享?
看優酷網上的曾仕強(情緒管理),我百看不厭。
第一集 中國人最需要情緒管理
1.情緒沒有好壞,它是我們對環境的一種反映。
2.在中國社會說話要特別小心,特別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
3.西方是大家都一樣才叫公平,中國人是我最特殊才叫公平。
4.中國人見面都不談正事,拉東扯西,實際上就是在進行情緒管理,穩住對方的情緒,然後再談正事。
5.任由情緒主宰我們的一切,後果很可能十分嚴重。
6.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成為我們一種情緒債務。
7.情緒管理要修己安人,修己就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安人就是穩定對方的情緒。
第二集 情緒包括四方面的反應
1.情緒完全是你主觀的感覺。
2.養兒子不教害自己全家,養女兒不教害別人全家。
3.衝動的結果就是後悔。
4.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5.情緒只是一種警訊,它只是提醒你:你身體哪方面出了問題。
第三集 我們經常背負情緒債務
1.自由自在的情緒,才是成熟的人表現的自然狀態。能夠擺脫過去的偏見,又能正確地處理當前事務。情緒自由,表示並沒有背負情緒債務,十分可貴。
2.太敏感的人很吃虧,不敏感的人很倒霉。
3.不要壓抑,不要控制,要用適當的方法來疏解。
第四集 情緒負債造成我們自己
1.我們是自己所造成的:各種各樣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今日的我,逃不掉;童年的情緒遺產,成為我們最早的、無辜的債務;不斷抑制自己的情緒,卻感覺越來越不安,奈何!
2.人必須要為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
3.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可以共存。我們把情緒簡單分成正向或負向,增加了迷思。情緒反映我們內在的感受,並沒有好壞喜惡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價值,使我們體驗完整生活。
4.情緒是靠自己調整的,是可以管理的,但不能控制,不能壓抑。
第五集 我們常把責任推給外界
1.我們常逃避情緒責任: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但是我們寧願逃避,表現出一付無可奈何的樣子;造成自己對情緒、行為的無力感,放任情緒流竄。
2.只要你觀念一改變,脾氣馬上就改變了。
3.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改變。而我們最大的悲哀就是老想去改變別人。
4.真正的環境與我們的想像有很大落差。
5.西方人要求你不要騙別人,中國人要求你不要騙自己。
第六集 常見的治標情緒管理法
1.人在情緒高昂的時候是相當不理性的。
2.人是不能看破的,那樣容易消極。但人要看開,用平常心看待。
3.我們不是被事情困擾,而是被看待事物的觀點所惑。
4.改變心情是治標,調整心態才是治本,兩者並重。
5.我們對外界很難控制,但對自己的情緒卻是可以控制的。
第七集 最好無條件的接受自己
1.相隨心轉,轉變自己的觀念,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相貌。
2.常把感恩放在嘴巴上的人,沒有感恩的心。
3.心想事成就是觀念可以決定一切。
4.人是觀念的動物,觀念改變,言行態度跟著改變。我們要改變自己的選擇,必須從觀念著手才有效。不要對自己的一切,做出任何世俗的評價與反應。
第八集 現代人具有極大的選擇力
1.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便利,也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威脅。
2.往昔情緒欠穩定,所能造成的禍害,不可能太大。現代人破壞力增大,情緒不穩定所造成禍害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應該慎重選擇自己的情緒。
3.只有自己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資格不要別人管。
第九集 我們經常無意識的選擇
1.經常重新整理自己的觀念,不合理的丟掉,合理的發揚。觀念要隨著時代而進步。
2.越有能力改造自然的人,越應該尊重自然。
第十集 覺察自己現有的真正情緒
1.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容易,因為旁觀者清;了解自己難,因為當局者迷。
2.教育強調智能發展,集中在外在知識和信息方面。使得情緒感受力發展遲緩,受到忽略,相當麻木。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理性被情緒淹沒,很衝動。
第十一集 非理性的信念有兩大類
1.實話實說不是直話直說。
2.我們常用一定來製造痛苦,因為現實經常不一定。不一定才是真的,一定就是誇大,並不符合實際。
第十二集 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則
1.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則:當你腦筋很清楚的時候,你的情緒是很穩定的。
2.我們是情緒的主宰,如果情緒隨著外界的環境而變動,怎麼能夠管理?我們可以做情緒的主人,才有辦法把情緒管理好。只有心態正確,心情就會變好,情緒也相對穩定。
3.在中國社會你不要去討好任何人,因為討好不了;你也不要得罪任何人,因為得罪不起。
第十三集 怨天尤人並無實際作用
1.父母對兒童要求過多過高,小孩就形成盲目抗拒。
2.反求諸己比怨天尤人更有效。
3.我們所有問題都出在:貪小便宜,怕吃虧。
第十四集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1.我們要長進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自己的習慣。而改變習慣的最好辦法是用另一個習慣來代替它。
2.改變別人是很困難的,多調整自己。
3.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4.你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你要讓別人平穩,你要自己先平穩;一旦發生什麼錯誤,你先改變自己,他人會相應改變。
1.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有;我們很容易感情用事,只要合理,大家都會歡迎;過與不及的感情,才會引起反感,最好小心避免。
2.性格是很難改的,習慣是可以改的。
第十六集 憤怒和憂鬱的有效管理
1.憤怒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就是憤怒的真相。
2.觀念改變,行為就會改變,情緒就會改變。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覺知、自覺:你知道你在幹什麼。比如發脾氣時,你能同時或者延遲幾秒覺知到自己在發脾氣,就好像有另外一個你在觀察發脾氣的你。很難做到的,不信你試試。
然後是接納。無論你是憤怒還是恐懼還是悲傷,接納這種情緒,細細體會你的內在感覺,與它們和諧共處。如果你接受了它們,而不是急於與它們劃清界限,或者批判或者不接納它們,你就不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它們周旋、鬥爭。這也是與自己交流的主要方法。
第三,與它們共處時深入分析自己的情緒到底從何而來。與自己交流不要藏著掖著,要直面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最後你會發現,讓你有情緒的那個人或那件事其實都是替罪羊,你的情緒從最本質的原因講,都來自你的某種信念或想法。同時,你還會發現,你之所以有情緒,是因為你之前並沒有和對方交流你的真實想法。如果彼此能多溝通多交流,很多情緒是不會出現的。
最後建議,與人溝通交流時,多用「我」來表達,少用「你」。讓人不爽引起紛爭爭吵的話基本都是以「你」開頭的。比如,你怎麼還沒做飯?!用「我」表達給人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你沒做飯,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餓壞了。基本結構是:陳述對方的行為,表達你的感受。我們不能決定對方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表述。我是個急性子。我有一個想法,就恨不得馬上實施;我有一個問題,就恨不得三下五除二馬上解決;我犯了個錯誤,就在心裡鄙視自己一百零一下,還不夠,還想拿塊豆腐把自己撞幾下。
我還很衝動。說走就走的旅行,奮不顧身的愛情,對我來說是vely easy的事情。
然後,就到了有一天。
組織公司年會這一項目團隊的leader,在年會圓滿成功皆大歡喜、項目團隊半夜3點才回房間睡覺的第二天早上,把我們一大早叫起來,拍著桌子沖我們吼,數落我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知道,這也、那也的意思就是:都不好。
一個雙子座的男生當時就發飆了,聲音更大地拍了桌子,吼了回去。
在他拍桌子之前,我心裡一驚,臉上騰地一下滾燙,琢磨著:難道我做得不夠好?
我在那一刻沒有想把桌子拍回去。
在他拍桌子之後,我忽然意識到:我潛意識裡一直在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犯一丁點錯誤。
再往深處思考一層,追求完美的原因,其實是自卑。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我需要做得沒有任何瑕疵才能證明我是優秀的。
我看榮格、佛洛依德、阿德勒的時候,還只是在浮皮的層次上對【自卑】有了點理解,很膚淺。等到一步一步對自己的認識加深,對【自卑】的理解也有所深化。那就是——
所有人都是自卑的。
怎麼能不自卑呢?人類的養育期——嬰幼兒童年少年期——長達十多年,這段時期,兒童期的人類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都是弱小的,在這個過於漫長的時期需要完全仰賴父母的」施捨、饋贈「才能生存下去,沒有自立能力,不能獨自生存、生活。在溫暖、充裕、充滿愛的環境生長還好,自卑會減少。在暴、力、亂、空的環境生長,自卑就會是一個終生無法排解的痼疾。
所以有些人可以超越自卑,有些人不能。
自卑是導致很多情緒的核心原因。知道了原因,類似情緒的管理就容易多了。比如,用ABC理論的方法。當然,非自卑原因引起的情緒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也就是說,把關注點從B,你的情緒上挪開,放到A——引起情緒的事件上,去做一個客觀的評價。
比如說,剛才說到的那件拍桌子的事兒。
A是:LEADER把我們叫過去拍桌子。
B是:批評是對我能力的否定。
C是:1、我又做錯了,給我塊豆腐讓我撞一下。2、我是不是能力不夠啊?
回到事件本身做一個客觀的評判:
1、拍桌子的LEADER,前一天晚上喝多了,跟她老公吵架吵到4點,把我們叫過來吵,可能是發泄情緒。
2、前一天晚上,我的直接領導(副總裁,公司的二把手)對年會很滿意,還跟誇我了。
3、截止到年會結束,3千人的晚會,20幾個節目,30幾桌酒宴,沒出差錯,沒有任何人投訴、吐槽。
情緒管理,認知治療和理性情緒治療都有非常系統的方法。
認知學派認為,引起情緒的,不是我們遇到的事情,而是我們對該事件的分析,理解,解釋,判斷。即,思維是引起情緒問題的最主要原因。
有情緒困擾的人常常會把中性甚至是積極的處境加以誤解,如果能重新檢驗其思維並加以糾正的話,他們會感覺好一些。但處於精神痛苦狀態下,人們往往做不到這種批判性檢驗。
非常實用的一本書。
讓冥想成為習慣。
對個人來說,比較實用的方法是 延遲不適感
例如,當你處於憤怒、失落、寂寞、難過等極度需要傾訴的狀態下時,先將那一刻心中想表達的最真實、直接的心情記錄下來,寫在手機、微博草稿本、筆記本里都行。
寫下來,然後遠離它。告訴自己過一個小時、半天或者一兩天後(總之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再去說出來或發表在網路上。
我睡眠不好的時候容易情緒不好,所以規律生活。再一個就是跑步,每次跑完步感覺旁邊的牛糞都很可愛*^o^*。
因為我個人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弱,經常大喜大悲、大怒大怨,而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最近看了一些相關方面的書和文章。藉此問題,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收穫,希望能幫助需要的人,也包括我自己。
情緒與身體的關係。
我們的情緒除了表現在我們自己的言行之外,還體現在我們的身體反應。
以我自己為例,憤怒的時候往往胃痛,煩躁的時候就胸悶,壓抑的時候脖頸僵硬,疲憊的時候頭痛,緊張的時候口渴……情緒起伏越大,性徵越明顯,而這些情緒最終會打造一個痛苦之身,即「pain body」。
當我們經常性的重複憤怒、抑鬱這些情緒的時候,身體會調節成適應模式,漸漸的默認為這個生命體就是要以這種形式循環下去,形成固定。然後會有一種叫做「胜肽」的化學物質通過我們的血液,走遍我們的全身,而他就像一個寄生體,當一段時間沒有他喜歡的情緒供養給他,這種情緒就會變成一種生理需求。
情緒與潛意識的關係。
一部喜劇片,有些人看了之後覺得是爆笑經典,有些人則覺得不明所以,無聊透頂。大家笑點不同,怎麼相愛?
其實這個笑點,就是情緒爆發點,而這個點的形成則是一個人從出生、戀愛、學習、工作各種生活經歷及周邊環境培養而成的潛意識。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生氣每次都是同一個原因。
我們從出生起,就被家長和環境冠以各種各樣的約束和條款,我們知道做哪些事會受到懲罰,做哪些事會受到獎勵。在形成意識後,看到有人不按照自己的準則做事,卻又過得很好,就會憤怒、質疑等等,也就是三觀盡毀。比如你經常看一些清高出世,喜歡諷刺現實主義的書籍,而在你工作之後發現只有跪舔老闆才有升職的可能,那時你發現工作對你來說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1.關愛自己的身體。
當瞬間遭遇負面情緒時,首先調節自己的呼吸頻率,吸氣時,腹部凸起,感受空氣溢滿胸腔;呼氣時,腹部恢復原狀,感受空氣從體內排出。一呼一吸間,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在被負面情緒困擾時做任何決定。
而在平時,無非就是加強鍛煉,包括跑步、競走、瑜伽都可以。但是在我們運動時,最好要拋開意識,把一切交託給我們的身體,去感受身體每一根筋和每一寸肌肉的變化。書里說,在拋卻意識和思想的時候健身,是真我和本我距離最近的時候,換一種說法就是靈魂和肉體最一致的時刻。
2.接受並學會發泄情緒。
首先要意識到有情緒是再自然不過的,包括嫉妒、怨恨、自怨自艾都是正常情緒中的一種。我們不應該去排斥和逃避,要學會接受,因為這些情緒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沒有人可以傾訴理解的時候,就把他們寫下來,盡情地寫,可以是咒罵,可以是任何一種你想發泄的形式,直到你寫不出來任何一句話為止。之後從頭到尾的看一遍,可以撕碎,也可以留起來當做日記,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引以為戒。
3.改變觀念和意識。
書里有句話說的特別好,這世界上無非就三件事:我的事,天的事,別人的事。
而堵車、地震、火災這些是天的事。
別人跪舔老闆是別人的事,別人不守約定是別人的事,別人做事不厚道是別人的事,別人不愛我是別人的事,別人出軌背叛我是別人的事。
而我是否要去跪舔,我是否要做一個守約的人,我是否足夠優秀讓他愛上我,我是否要原諒並接納他,這才是我的事。
劃分清楚後,是不是發現原來我們的大部分苦惱都是別人的事,是不是都是在庸人自擾?
所以,在你情緒不好的時候,請默念「干我屁事!」一百遍!
我在6月份寫過一篇《關於情商,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里,其中提到,一個人之所以情商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存在「心理飢餓」。
所以,要深入地解決情商問題,第一步是要去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一些「心理飢餓」問題。
解決了心理飢餓問題,再去看一些所謂的情商提升的技能,可能會事半功倍。
今天我們要沿著心理飢餓的問題繼續前進,再來談談情商問題。
這次談的這種能力涉及到情商的一種基本能力也是核心能力,那就是:對情緒的認知。具體談的是「對情緒的識別與命名。」
「對情緒的識別與命名」很可能就是影響一個人情商技能的關鍵因素。
這種能力,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情緒顆粒度」,也叫「情緒粒度」。
情緒粒度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呢?
可以說,一個人具有的情緒顆粒度的大小決定了他會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裡。
這包括:如何感知世界,感知世界後又會如何採取行動,這些採取的行動又會怎樣影響他的感知,這樣一系列的過程。
甚至可以說,情緒顆粒度不同的個體,很有可能不是活在一個世界裡,至少不是活在一個次元里。
很多時候,人們溝通時發現是雞同鴨講,驢頭不對馬嘴,往往也可能是因為溝通的兩個人情緒顆粒度差別太大,本身使用的就是差別太大的兩套體系。
說了這麼多情緒顆粒度的威力,有必要來正式介紹一下情緒顆粒度了。
01
情緒粒度的大小
影響著我們處理情緒和問題
情緒粒度,它是一種「分辨、定義情緒的能力」。
既然被描述成「顆粒」,自然就會有顆粒度大、顆粒度小的區分。
顆粒度大指的是感知情緒和情感時比較粗線條,對情緒的描述和感知會稍顯籠統,他們對情緒的描述相對可能更空泛,像一種瀰漫著的未做更細緻區分的狀態;
而情緒顆粒度小的個體相對來說,就是對情緒的感知和感受會更加的精細,確切,甚至對很多細微的差異都能感知察覺到,並能表達出來。
在諮詢中我經常會發現人們在描述自己的狀態時,在情緒顆粒度上有明顯的差異:
有的人只能反覆的用「很痛苦」、「痛苦」這樣的辭彙來籠統地描述自己,對於到底是」怎樣的痛苦「缺乏準確的主動感知。
你會感覺到這個人處在一種籠統的「痛苦」里,至於痛苦的程度和範圍、原因和相關事件什麼的,一概不知。
還有一種人,他們在描述自己的狀態時,會相對比較精細,有些甚至超過諮詢師的感知精細度。
比起單純的籠統的「痛苦」,他們準確地知道此時他們究竟是深陷不接納自己現狀帶來的痛苦中,還是處於一種由於發現愛人出軌之後的震驚、憤怒、失望及恐懼等情緒帶來的痛苦裡。
而相比起顆粒大的感受,顆粒度小的感受能給我們提供更多和更精確的信息量。
並且,經過了準確地對自己感受的描述,下一步的行動方案的方向說不定就出來了。
在諮詢中,在跟情緒顆粒小的來訪者互動溝通中,我往往能很快捕捉到更多的關於她們狀態的信息,同時這些信息也容易為我提供給她們的諮詢幫助指明一些方向,讓我知道:
「我要處理的是因為出軌帶來的傷害引起的憤怒感、失望感及不接納感,還是對自己錯誤的不接納而帶來的懊惱或者懊悔。」
因此,情緒顆粒越小,對於處理情緒和事情的促進作用越大。
02
如何判斷情緒顆粒的大小
我們可能會從2個維度上去考察和判定一個人情緒顆粒度的大小:
第一個維度是:情緒的感受
情緒顆粒度小的人,對情緒的感受會更入微,更精細,對情緒的體驗會更豐富;
相反,情緒顆粒度大的人,對情緒的感受不夠豐富,對自己的感覺不夠敏銳,常常難以判斷自己的情緒來源,因此也就難以找出好的解決方案,只能一直卡在這種泛泛的情緒里動彈不得。
另一個維度是:情緒的表述
情緒顆粒度小的人擁有更強的情緒表達能力,她們能夠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情緒顆粒度大的人相對無法更精細的去描述自己的感受。
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有的人可能感受度很高,但缺乏描述能力,也就是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那很明顯,如果不去提升這種描述能力的話,也會影響自己的溝通表達,讓事情卡在這裡動彈不得。
所以要提升情商的技能,重點要提升的是這種情緒的識別和表達能力,也就是讓情緒顆粒變小。
03
情緒顆粒度過大
會讓人陷入情緒的困境
我經常在諮詢師里接待這樣的來訪者-----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化問題。
這些人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總是被自己的情緒控制。
在跟這些來訪者的諮詢中,我發現,這些來訪者有很大部分是在情緒識別和命名方方面存在欠缺,嗯,也就是情緒顆粒度太大。
所以提升情商,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從情緒里走出來的技能提升第一步可能就是:進行情緒粒度訓練,學會識別和命名自己的情緒。
很多受情緒困擾的人一開始都是處於「感覺很糟糕」、「感覺很痛苦」、「感覺很抓狂」的狀態,但是這種籠統的感受本質上是對於自己具體遭受了什麼一無所知的表現。
因為不知道自己遭受了什麼,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辦,因此就會處於一種「被情緒控制」的感覺里。而人一旦意識到自己被情緒控制里,往往又會開始排斥自己的情緒和狀態。
因此更無法去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到底經歷了什麼」,以至於影響問題的解決,最終變成了一個大疙瘩,成為一個心理上的問題。
心理學家Barrett(2016)研究發現:當你能精確地描述了當前發生里什麼或者你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時候,你會更容易找到處理這種情緒的解決方案。
我相信這種能力跟原生家庭從小的訓練有關。
如果父母一開始能準確的識別的你的情緒背後的需求或者會跟你討論你的情緒,你也就可能習得更高的情緒識別和命名能力,從而也就學會了怎樣解讀自己的情緒,進而解讀他人的情緒。
但是如果一開始你就缺乏這種訓練,或者你父母本身的情緒顆粒度也很大,你情緒不爽就可能只會瀰漫性地感知到自己糟糕、痛苦時,這樣的體驗除了會激發你的負面反應,不會提供很多解決問題的信息。
久而久之,這會形成一種模式,也就是你的應對機制。
在這個應對機制里,你的情緒問題是無解的。
因為當負面情緒一來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慌了,你想的是如何儘快地消滅掉這種情緒,或者把它們打包成一起,趕緊擺脫扔掉,就像扔臟衣服一樣。
「眼不見心不煩」,我的一個來訪者這樣說。所以當這樣的處理方式太多的時候,你就失去了處理情緒的能力——能夠分門別類地識別情緒、命名情緒,然後再認識和處理它。
不同的情緒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它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如果你連識別和命名它都做不了,那解決它自然也就做不到了。
04
情緒顆粒小
有助於抗壓和減少內耗
提升自己的情緒顆粒度不僅對於受情緒困擾的人和低情商的人有巨大好處,對於普通的一般人,情緒顆粒度小也具有極大的好處。
一方面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壓力。
畢竟壓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經常面對的情境。練習對壓力進行更精確的感受和描述,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和處理壓力。
另一方面情緒顆粒度小,可以有效地減少我們的日常內耗。
人類大量的內耗都產生於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做鬥爭的過程中,而一旦情緒感受的顆粒度變小,你能精細準確的識別和命名出這種負面情緒是什麼,它意味著什麼,它可能需要的解決方案是什麼,這樣內耗就會大大變小,甚至不存在了。
實驗室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情緒粒度小的人更不容易在壓力下崩潰或採取負面的「自我治療」(self-medicate)策略,比如酗酒、暴食、自傷,也更不容易採取報復或侵犯他人的行為,有更低的抑鬱和焦慮水平等等(Kashdan McKnight, 2015)。
情緒粒度甚至會對健康有正向的影響,情緒粒度小的人去看醫生、用藥的頻率也更低(Kashdan McKnight, 2015)。
05
如何降低自己的情緒顆粒度
情緒粒度是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情感顆粒度,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1)增加自己的情緒概念庫
很多人可以通過學習新的情感概念降低他們的情緒粒度。如果你將這些概念納入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大腦會自動應用它們。
據此,編一本屬於自己的「情緒情感概念詞典」就很有必要。
在這個詞典里,你有很多的工具來幫你區分和定義識別各種情緒,比如「嫌隙」就比「嫌棄」微妙,「疑忌」就比「懷疑」細膩,而「欣幸」,也遠比「高興」多出更多聯想空間。
情感概念是生活的工具。你工具包越大,你的大腦可以更靈活地預見並確定行動,你便可以更好地應付生活。
(2)練習更加精細地描述和分類感受
可以準備一個本子,去描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些感受,盡量地讓其更加的精細化,同時也去觀察別人,並試著去準確描述別人的感受和狀態。
在這種練習的過程中,相信你對情緒/情感的精細把控力會更提升一步。
除了練習描述外,你需要嘗試慢慢擺脫過去那種摒棄負面情緒。
「眼不見心不煩」、把它們扔成一堆的「圖省事」的處理方式,練習分門別類地感受它們,描述它們,然後試著處理它們,像仔細整理衣服、疊衣服一樣。
對情緒的分門別類是種能力,願你不厭其煩地可以好好去感受它們,面對它們,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或許你的情商正在不知不覺中大踏步前進。
此外,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很難用現有的中文來表達,用外語也是可以的。我們準備了一些外語的情緒概念,可以用於擴充你的情緒表達工具箱。
最後,希望我們能擁有更小的情緒顆粒度,不被情緒絆住。既能捕捉到這個世界的奇妙,又能在在各種微妙、奇妙里穿梭自如。
畢竟識別和表達情緒就是識別和認識這個世界,若能更好地跟我們的情緒相處,也就能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
文章首發於壹心理公眾號「心理公開課」,
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喜歡請轉發至朋友圈。
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心理諮詢師,婚戀諮詢師,《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壹心理等多家媒體及心理諮詢機構專欄作家,豆瓣熱門專欄《與人相處那些事》作者。青年詩人及小說家。
更多文章,掃碼關注「工業時代的月亮」。
我們大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終學會去控制自己不再隨意的宣洩情緒。我們控制情緒的能力是影響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關鍵因素,如果我們總是帶著消極的情緒,人們會不由自主的遠離我們,我們的工作、情感和身體都會受到影響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情緒是複雜的由意念、身體和外在環境同時構成的反應。也就是說我們的情緒大多都是由外界發生的事情所觸發的,情緒被觸發之後又通過身體表現出來。所以有事情讓我們生氣了,我們會大喊大叫;有事請讓我們傷心了,我們會哭出來;有事情讓我們覺得開心,我們會笑出來。
控制情緒並不意味我們不能有情緒,因為情緒是我們作為人活在這世界上的一部分。只有認識到我們的情緒是怎樣被觸發的,我們才能處理這些情緒。
有時候我們消極的情緒被觸發,並不是因為我們受到了傷害,而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情境讓我們想起了過去所受過的傷害。例如我的同事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就用我桌子上的東西,真正讓我生氣的不是他用了我的東西,而是他的這個行為觸發了我小時候在幼兒園被搶玩具的記憶,也許這件事我已經忘記了,但是當時那種被欺負的感覺留了下來,被每一個相似的場景所觸發。
也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並不合理,比如從小父母就很寵愛我們,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們吃,我們就會把這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的戀人毫不客氣的一勺子剜去西瓜正中間最好吃的那一塊,我們的情緒就會被觸發。並不是對方真的做錯了,而是因為兩個人都是各自原生家庭的小太陽。
知己主義小Tip:
當你意識到自己掉進情緒的時候,你可以先靜一靜,然後試著去看看自己情緒的來源,是什麼事觸發了你的情緒,為什麼這件事會觸發你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有很多的發現,有時候,在這個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中,你的情緒就已經被平復了。
女孩子很喜歡和我這樣的人做朋友,但她們在選擇男朋友的時候,還是會傾向於那些成熟穩重的男人
案例一
我的父母都是非常情緒化的人。我記得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媽媽吵架,我就會站在旁邊觀戰,看著他們的情緒不斷地被放大,就像不知道引線有多長的炸彈,只知道引線越燒越短,隨時都有可能爆炸。那個時候我就會非常害怕,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都不知道要逃離戰場。有時候媽媽看到我站在那,就會把我拉進他們矛盾的漩渦中,讓我來說是誰對誰錯,感覺就好像在質問我如果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我會選擇跟誰過。
現在想起來,其實我能夠理解,媽媽把我拉進他們的爭吵里,是希望我能發揮潤滑油的作用去平息他們的戰爭,哄哄他們或者轉移一下注意力。可那個時候的我並不懂,我只有害怕,隨著他們在我耳邊的爭吵聲越來越大,這份害怕積攢成了憤怒。慢慢的我也學會了用誇張的方式去表達我的情緒,讓周圍的人看到我,或者向我妥協。
我身邊的朋友們都知道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他們並沒有因為這個而遠離我,相反的是他們很願意和我相處。因為我開心的時候也會特別開心,快樂是有感染力的,和我在一起他們也會覺得很快樂。並且我的不高興都會寫在臉上,所以他們會覺得我很簡單很好相處。尤其是女孩子,都會覺得和我在一起很有趣,所以我有很多的異性朋友。
同時,情緒化讓我的行動力很強,做事情會有一種雷厲風行的感覺,在職場上,大家也更偏愛於我這種有行動力的人。也有人說,我的情緒有很大的氣場,讓他們不得不看到我、關注我、滿足我的需求,這可以讓我迅速拿到我想要的結果。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我的情緒化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我有情緒而像我妥協。尤其是工作以後,我發現雖然我做了很多事領導同事也很喜歡我,但他們不會把很重要的事情交給我做,因為他們認為我過於情緒化,不夠穩重,所以並不相信我能勝任那樣的工作。
談過幾次戀愛以後,我也發現,女孩子很喜歡和我這樣的人做朋友,但她們在選擇男朋友的時候,還是會傾向於那些成熟穩重的男人,因為她們在尋找可以依靠一輩子的臂膀,顯然我不能給她們帶來這樣的安全感。
當我去觀察自己每一個情緒化的瞬間,我發現我的情緒化是為了被別人看到,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和我的情緒。我的諮詢師告訴我這些關注其實我是可以自己給到自己的,一開始我並不相信,可就在我不斷地看到自己情緒的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自己對自己的那份關注。當我自己能夠看到自己和自己的情緒時,我就不再需要別人的看到了。
現在我的朋友們經常說我比以前穩重多了,坐在那像一座山而不是一座蠢蠢欲動的火山。我自己也意識到,當我不再情緒化的吸引別人的關注時,大家反而會更關心我,也更重視我的意見。
我經常失眠,一夜又一夜的陷在我的情緒里出不來。這些負面的情緒蠶食鯨吞一樣消耗著我內心的力量,使我沒有力氣工作,也不願與人交往
案例二:
以前的時候我是不承認自己情緒化的。我以為情緒化就是誇張的哭誇張的笑,這些事情我從來都沒有做過,不管心裡是多麼的翻江倒海,也不會用誇張的方式表現出來。我的情緒更多的像海底的一個空氣泡泡,一點點發酵生成,越來越大,一點點上升到海面,輕輕地啪一聲爆開,在陽光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在小的時候和媽媽溝通是不需要語言的,我只要有幾個表情就可以輕鬆的得到我想要的,比如我皺著眉頭,她就會知道我覺得不舒服,就會過來摸摸我的頭看我是不是發燒。我以為這世界上所有的關係都會像我和媽媽的關係一樣容易,不需要我說什麼,大家就都可以理解我,給我我想要的。
這樣的性格的確讓我得到了很多,沉浸在情緒當中可以讓我忘記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暫時的逃離壓力。身邊的人看到我撅了嘴或者皺了眉也都會來關心的問我發生了什麼。並且雖然我什麼都不說,更不會吵鬧爭搶,卻很容易拿到很多東西,比如老師額外的關注,老闆更多的寬容,朋友們有什麼也都會想著我。
時間久了,問題就漸漸暴露出來,大家開始意識到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高興很正常,所以就不再那麼關注我了。缺少了這份關注,我的心情會更加的糟糕,可我卻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我經常失眠,一夜又一夜的陷在我的情緒里出不來。這些負面的情緒蠶食鯨吞一樣消耗著我內心的力量,使我沒有力氣工作,也不願與人交往。
情緒在心裡發酵的時候,身體也會有反應,經常感冒上火,臉上其很多紅色的痘痘,這對於一個愛美的女孩子來說簡直就像噩夢一樣。現在每次我一爆痘痘,我的朋友就會問我,「你又掉溝里了?」「掉溝里」的意思就是掉到情緒里出不來了。
我們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掉自己從小養成的模式。我不斷地嘗試著去覺察自己的情緒,現在已經能夠及時給自己叫停,提醒自己又掉進情緒里了。提醒自己去面對這份情緒,並且看一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有時候想著想著自己就笑出來了,其實很多情緒都是被我自己放大了。
現在我掉進情緒的時間越來越短,每一次掉進去都能夠儘快的走出來,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屬於我的那些關注和機會,自然而然的就來到了我身邊。
知己主義觀點:
我們要認識到,無論積極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有它自身的價值。生命中沒有幸福和快樂當然是不幸的,可如果生命中沒有擔憂、害怕和生氣,我們的生命也會變得了無生趣。關鍵是找到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平衡。如果你能夠通過你消極的情緒更多的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那麼你積極的情緒也會因此而增加。
分享經驗之前,先來看看情緒管理糟糕的例子,加深印象:
收銀員因為阻止熊孩子把玩櫃檯商品而被家長連扇耳光,一氣之下進入超市刀具展台尋刀自裁,最終不治身亡。
這樣的故事像極了前不久服務員因忍受不了顧客發微博投訴,怒氣攻心後將滾燙的火鍋底潑灑該顧客致人毀容的悲慘事件。
生活中,也曾聽過夫妻間為了一個速溶咖啡包裝袋到底應該扔進垃圾桶還是留在桌上,面紅耳赤甚至惡言相向,隨後翻老賬,直至理論數小時的家庭語言暴力。
看了這些別人的案例,請你回想過去,你是否也曾經氣得發抖?你是否也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衝動時間?
同時,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我們的情緒那麼容易就會被別人左右?我們到底要怎樣才能身心自在地工作,心情愉悅地生活?
能夠達到這種境界,被我們俗稱為:心態好。
中國唐代就有一個心態極端好的例子。他就是婁師德,時任宰相一職。有一年,他的胞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前,婁師德提醒其弟:我們一家蒙受聖恩,易糟人嫉,如何才能保全性命?其弟答:如果有人往我臉上吐口水,我必默默把它擦去,而且絕不還嘴。
婁宰相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別人朝你吐口水是因為心生怨氣,你把它擦去說明你不接受,只會令人更加憤怒。乃弟問:那我到底該怎麼做?
你應該笑著接受,至於那口口水,就讓唾沫自然風乾。
於是,「唾面自乾」這個成語便成為一個形容情緒管理段位高深莫測的千古金句。
(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新唐書·婁師德傳》)
可是,所謂「唾面自乾」,畢竟是情緒修鍊達到一定程度後的結果,那是否存在能夠循規蹈矩的路徑,讓我們依靠一定的方法逐步做到情緒自主,儘可能地實現情緒穩定?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情緒心理學帶給我們的4種方法。
1.技法:沉默迴避
首先想像你的頭上有一根血槽(腦補街霸),假設你的情緒越激動,血槽的血就越少。然後,請回想過去你與他人做無意義爭論的場景。
你爭論一句。你的血槽里的血就減1
ta反駁一句。ta的血槽里的血也減1
你再次爭辯。你總計傷血2格
ta又回你一句。ta也傷2格血
…
(可見無效爭論是一件多麼雙輸的行為)
每個人在血槽為0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而某一情況下血槽都有一個最大血量。比如說,是7。當傷血超過了7,那麼便一發不可收,以致會做出冷靜後可能令自己後悔的行動。
所以,面對類似這種場景,較好的策略就是沉默迴避對方鋒芒,把自己的情緒血量控制在一定水平。如此這般,就算對方會在你採取該策略後依舊進行幾次攻擊,你也能在己方情緒血槽空血前,使對方感到自找沒趣因而放棄攻擊。
(根據經驗,在你採取沉默迴避策略後,對方的追加攻擊次數很少超過3次。)
注意:這招在家庭場合不適用。
2. 術法:擴大視野大小
如果說沉默迴避是控制情緒血槽傷血的節奏,那麼擴大視野就是增加最大血量的奇妙術法。
極端的例子,一直呆在家裡的家庭主婦,由於家庭就是她的全部,因此哪怕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令她迅速抽空情緒血槽(可能她只有2格血),以致情緒失控,行為過激(超市收銀員受到3個耳光的暴擊傷害,迅速空血,失去了理智)。
反觀企業里的大小領導,遍覽群書的學者,正因為ta們在事業上的成功,知識上的淵博,視野上的廣闊,人脈種類的繁多,因此他們的情緒血槽很長,就算工作上有些壓力,家裡人和ta啰嗦幾句,ta也能自如應對,談笑風生。
又如現在很流行的斜杠青年一說,當ta們在A領域受挫,ta還有B;當他在B領域慘遭滑鐵盧,ta還有A。2倍於普通青年的情緒血槽,做好情緒管理的難度自然比視野狹窄的一般人容易不止這一倍。
3. 心法:ABC法則
A:發生的事件
B:對事情的看法
C:情緒的結果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某海軍上將夜間巡航,航行至一半,發現正前方有燈光,遂通過無線電聯繫對方。
「請前方船隻轉向。」上將指示。
「請友船轉向。」對方回復。
「請接受命令,我是xx海軍上將」,上將有些憤怒,開始以官職壓人。
「還請友船接受提示,我是yy燈塔」。上將頓時氣消,哭笑不得。
因此,決定我們情緒結果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B,而不是事件A本身。很多人往往企圖改變A從而改變C的做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小提示:仍舊以情緒血槽來做類比,掌握ABC法則,通過找到並改變B:對事情的看法。你就變得難以傷血,金剛不壞哦。
4.道法:情緒浮力(情緒血槽回血能力)
情緒浮力是一種情緒惡化後迅速恢復的能力。經過筆者親測,最管用的方法是將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上。
比如說去飯店吃飯,上來的菜里有一隻死蒼蠅。一瞬間的噁心之後有人會選擇找來服務員漫無目的的指責;也有人會選擇與大堂經理策略性和有步驟地商談折扣事宜。
同樣的開始,不同的結果,前者進入互相傷害的死循環,後者滿血槽還能優惠用餐。
講真!每次在餐廳用餐遇到不愉快的事件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總結:
1. 用沉默迴避的手法避其鋒芒,使對方感到自找沒趣從而放棄攻擊。(控制血量)
2.擴大視野大小。事業攀登,增加閱讀,增長見識,成為斜杠青年都能使情緒更趨於穩定。(增加最大血槽)
3.掌握ABC法則,通過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讓自己得到不同的情緒結果。(降低攻擊傷害)
4.通過將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上,讓你的情緒產生浮力。(回血能力)
所有的痛苦都是無知的結果,用好這四招,讓我們的情緒不再受到別人的左右。
所以,真的不要再去想如何反擊了。
更多乾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三米河(Sammy_HSJ),一起精進自己,不負光陰
1.情緒失控貶損法。
時時告訴自己,衝動是魔鬼,控制不住負面情緒就好比大小便失禁,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表現之一。強者控制情緒,弱者被情緒控制,人要是沒點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場,是成不了事的。用這種對情緒失控進行貶損,對情緒控制進行褒揚的方法讓自己從骨子裡疏遠負面情緒,因為人不會做自己看不起的自己。
2.負面情緒本質分析法。
王小波說,一切痛苦都是對自身無能的痛恨。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其實解釋了人大部分痛苦的本質。
除了痛苦是因為無力解決很多事情之外,人的焦慮、抓狂、抱怨、絕望、失落、自怨自艾,也包括痛苦等很多情緒的背後,都可以看見懶惰的身影。懶惰是一個極善於偽裝的傢伙,經常戴著各種面具出現。你焦慮抓狂是因為懶得安靜下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於是你企圖用一種簡單的暴躁情緒來使自己擺脫這種繁瑣的工作。你抱怨絕望失落是因為懶得行動懶得改變,也企圖用這些簡單的粗暴情緒來使自己安於現狀。
認清了很多負面情緒的本質,你就會更容易控制它們,因為你的每一個情緒行為都逃不過自己的眼睛,看到情緒背後的人性的弱點,從而引起自我療救的注意。
3.逃離當下法。
有的人習慣各種擔憂,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所擔憂的事情絕大部分都不會發生,都是杞人憂天虛驚一場。我們小時候的痛苦委屈現在想來未免覺得好笑,甚至我們前幾天所經歷的情緒風暴現在再看都恍如隔世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學會逃離當下,換個位置審視自己所經歷的情緒風暴。人最可怕的狀態就是那種被壅塞的狀態,古語有言,川壅則潰,損傷必多。人的意志一旦被一種情緒壅塞,就會歇斯底里趨近崩潰。
4.注意力轉移法。
這其實也是為了不使自己的意志被某種情緒壅塞。很多時候,我們有很多煩心事,但小睡一覺醒來就不再煩心,反而有了耐心去轉移他們。除了睡覺,運動也是很好的方式,跑步,打球,一場揮汗如雨下來,基本上再大的事都不叫事了。
情緒的控制基本上都是事前鍛煉,而不是事中控制。情緒的發泄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需要長時間養成的。很多時候,一味壓抑情緒對身體並無好處,跟憋屁有損身體健康一個道理。但總是任由情緒發泄必然也有損身心健康,這裡邊就是一個度的問題了。
手機答題,未能詳細,先這些吧。
首先,你要明白,壞情緒堆積是有成本的。
一、生氣的成本
每一種情緒都會帶來或好或壞的後果,快樂讓你積極向上,生氣讓你的人生變得很吃虧。1、生氣有時間成本,一生氣就會耽誤很多事;2、生氣有體能成本,每一次吵架都會搞得自己很疲憊;3、生氣會讓人失去判斷力,情緒化讓人的眼睛和內心都被蒙蔽;4、生氣會讓人無法溝通,只要一生氣就無法理解對方,無法理解對方就會言不由衷;5、容易生氣的人沒朋友,愛生氣的人懂得如何放縱自己、約束他人,長此以往就會變得沒朋友。
二、煩躁的成本
人只要一煩躁,就會被各種消極情緒纏住了身體,再也不能冷靜,還會缺乏集中力。1、煩躁會給人留下壞印象,其實人際關係很單純,都是以個人好惡為標準的,誰都不喜歡苦瓜臉;2、煩躁的人不幸福,只顧自己方便而把煩躁發泄在別人身上是一種罪過,一定會被人恨的;3、被動等待容易滋生煩躁,男朋友超過半小時不回簡訊,女生就會有一種煩躁的感覺,然後說話就會充滿怨恨了……
三、怨恨是最可怕的情緒
我最想強調的就是這個,怨恨是所有情緒中最能深深紮根在人心底的。大家都知道的李莫愁,曾經也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女生,愛上風流倜儻的陸展元,兩人亦有一段郎情妾意的好時光,奈何陸展元後來愛上何沅君,李莫愁便開始怨恨世間一切男子,隨意屠戮人間,變成江湖談之色變的女魔頭。她之所以有這樣的怨恨,是因為她把自己當成蒙受了嚴重損失的受害者,而陸展元夫婦是不能原諒的加害者。只要自己是受害者,就難以反省自己,只要還在繼續執著,對對方的否定就會一直膨脹下去。怨恨會永無止境地持續。怨恨是可怕的,如果心懷怨恨,它就會變成毒藥,侵蝕自己。
了整理怨恨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再在別人身上浪費自己的精力了。1、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結果是好的,那怨恨的理由也就沒了;2、尋找需要反省的地方,多思考一下,難道自己就一點錯都沒有嗎;3、尋找不幸中的萬幸,不要想失去的東西,都思考一下自己由此得到的東西,縱然陸展元離開了李莫愁,李莫愁卻獲得了去愛其他男子的機會啊;4、思考怨恨帶來的損失,浪費時間,影響生活;5、承認原因的複雜性,有時候現實情況很複雜,不一定都能怪在對方的頭上;6、不要強求感謝和回報,如果強求的,怨恨之心就會增加;7、提出一些無傷大雅的報復,比如說狠狠地吃對方一頓啊;8、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既成事實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和未來。忙著思考今後的事情,也就不會有時間去恨對方了。
四、孤獨和悲傷快滾開
生而為人,總有陷入到悲傷和孤獨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原本是很正常的兩種情緒,自我克服調節一下就沒有問題了,但偏偏有人無法自愈,比如說那林黛玉。孤獨是想和他人有所聯繫卻又無法聯繫的分離焦慮,悲傷是出現了讓我們無法接受的事實,從而讓我們受到打擊。
要打擊敵人,首先得先面對敵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思考方式當然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經歷、教育、成長環境、遇見的人都不一樣,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無法互相理解的情況,也就再正常不過了。所以說,人本來就是孤獨的。孤獨也不是什麼壞事情啊,孤獨是一次直面自己的機會,多少人在獨處中得到啟發最後走上人生巔峰啊。因為如果選擇了迎合他人,就無法徹底探究自己的世界了。你要學會做一些一個人時才能做的事情,多多做取悅自己的事情。
至於悲傷,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時刻,工作不順,生活不幸,親人離開……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面對大部分悲傷的,情緒稍微穩定,做好接受現實的準備時,人就會下意識地開始努力。悲傷的情緒說到底就是遭遇喪失『最寶貴的東西』的感覺,失去了就懂得了什麼最重要,所以我們要正確面對悲傷背後的喜悅,因為正是悲傷,告訴我們最寶貴的東西的價值、給予我們感恩的機會。你要學會來一次徹底的宣洩,你要多和他人相處,你要在悲傷中思考過去、未來和現在。
五、整理情緒的關鍵
1、積極行動轉移注意力
如果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感到生氣的話,就去嘗試做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比如去KTV做做麥霸,收拾房間,用心做一頓好菜,這樣是不是感覺自己的心情會稍微好一點呢?改變行為方式不一定能讓自己完全忘記怒火,但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平息怒火。
2、轉變思考方式
很多人都有被朋友背地裡中傷的經歷,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也就算了,「都怪你泄露了我的秘密導致我現在在朋友中都抬不起頭來」,這樣的情緒還會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如果你轉變一下思考方式,「多虧你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明白不能輕易泄露別人的秘密」,你要知道,憤怒的緣由都可以變成寶貴的經驗。按照我的習慣,如果有人出賣我,我會記恨很久,但是不會為難他人,更不會為難自己。自己過得開開心心並且取得比對方更好的成就時,我覺得我已經報復了這個人。
3、問題與情緒分開思考
帶著情緒解決問題,是一件很為難自己的事情。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問一句自己,「我最終要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就可以清楚目標,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當然也能整理好情緒。這是一次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天就能幹脆利落地分離好這二者。你必須努力把問題和情緒分開整理,慢慢就能迅速解決問題和恢復情緒了。
4、少一些好惡標準
我認識一個女性,她的好惡標準說起來真是頭頭是道。「男人都是那種東西」「那個人太自以為是了」,對自己喜歡的人無限容忍,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她還標榜『這就是我的性格』,但我們都不喜歡這個女性,因為她很容易陷入頑固中去,視界狹窄沒有包容心,跟她相處太累了。
5、學會獨處
有時候我會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感覺到很累,急需自己獨處的時間。獨處可以讓我解放自己的情緒、正面自己。靜下來傾聽自己的聲音,問問自己『最近的狀態好嗎?這樣子過得開心嗎?』一旦認清了自己的情緒,就會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6、相信人可以改變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之前是人們嘴裡的胖子,然後狠狠逼了自己一把,刻苦努力地減肥,最後終於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女神。她跟我說,「小鹿,減肥成功後我才覺得人真的是可以改變的,胖的時候特別自卑,但現在的我又開心又自信。」從她身上我認識到,人不是不能改變,但是需要意志力和努力。川真由美老師在書里也恰好羅列出了這個整理情緒的關鍵點,與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謀而合。
六、如何才能不失去內心的張力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讓我難以忘懷的話,「與這個世界交手多年,你是否光彩依舊興緻盎然?」看完以後我就有一種灰頭土臉的感覺,已然失去了內心的張力。找不到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意義,情緒就會讓你感覺到『不要,我不要做』,最終就會變成「雖然必須要做某件事,但就是沒有那個心情。」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恍然大悟,這就是拖延症啊!我們深惡痛絕但是又毫無辦法的拖延症啊!恢復內心張力也就是打敗拖延症的方法大體有兩種:1、藉助目的意識,目標設定和希望完成的事情等方式重新找到原動力;2、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行動起來,再帶動情緒。
這裡有一些具體方法:①從簡單的工作開始;②從喜歡的工作開始;③在紙上寫下『今天要先做完某事』並貼起來;④試著感謝自己,『謝謝你在今天……完成了工作』;⑤花一天來模仿能幹、工作效率高的人;⑥不順利時捎帶做些自己擅長的事,適時休息一會兒;⑦活動身體,釋放聲音。
拒絕!!!
大家互相監督,一起加油哦!
1、看了張德芬的書(覺得她的書有部分內容還是有用的)以後,我漸漸養成了關注自己內心的習慣,所以當我想發脾氣時,恐懼時,我的內心會告訴我你想發脾氣了,你害怕了。然後我會腦子裡想一想現在讓這些情緒出來對事情有沒有幫助。
2、另外我覺得自己有輕微的社交恐懼,前兩天看到一位大拿說的方法挺好,那就是不去管你內心的想法,比如我害怕和某某交談,這時候內心會有個覺知,然後我告訴自己,不要管這個想法,去交流吧。結果對方真的不像內心想的那麼不好接觸。所以內心會騙人的。
3、然後我開始打羽毛球以後,發現運動真的對排除鬱悶情緒很有效。
自我感覺情緒控制能力還不錯,上來吹牛
情緒激動之後往往只有一個傾向:將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找理由發泄在別人身上
所以我一旦覺得情緒不是很冷靜的時候,我要確定一件事,我絕對不能攻擊別人,絕對不能傷害別
人,因為事後你想起來,大部分的時候都只是後悔。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應該會減少很多損失
--------------------------------------------------------------------------------------
看了高答,又引發了一點思考,回頭修改換了個詞,傾向
人的內心都是帶有傾向性的,有時候這種傾向性還不固定,比如對於一個 」有錢企業家「, 也許有的人會(+1,因為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也許有的人會(-1,因為想到聯繫到了各種骯髒的東西)
高答里說的,」內心的想法「,我的話來說就是傾向性。
有些時候這個傾向是深入骨髓的,不知不覺之間就會影響到你。(比如父母是商人,可能對商有好感。比如父母是大學生,可能對大學生會有好感。上海人是不是歧視外來人)
而在帶情緒的時候,這種傾向性會愈發的明顯(河南人果然都不是好東西。 用了10年的Nokia了,這是一家偉大的會永存的公司)
這個時候,比較好的找到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緒因素的方法,對我來說,就是找到自己的傾向性,然後用理性硬將天平掰平衡。(現在全民股市都在唱跌,我要拚命找出他們的理由,和我有什麼理由來證明股市馬上就會上漲)
非常崇拜Warren Buffett,看過很多他的東西,關於這一點,Charlie Munger有說過,Buffett有一個很偉大的素質就是,他會千方百計的去找有沒有可能說明他的判斷是錯的理由。(因為他知道可能自己心裡已經默默的傾向了,所以為了確定是理性的分析,要站在對面的角度去思考)等你想要皺眉的時候,嘗試笑一笑。養成習慣。
首先我要說,我們在這裡談的,很多都是所謂的「大道理」。大道理的用處,是寫在這裡,作為自己的總結,或者是給那些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已經在尋求幫助的人看的。大道理是經驗的總結,是generalization,是形而上的metaphysics。最佳的使用任何大道理的方式,是躬身踐行。比較壞的使用大道理的方式,是把它們講給自己聽。最壞的使用大道理的方式,是講給別人聽。尤其是在別人情緒不好的時候。
然後談談科學。科學和情緒有什麼關係?非常有關係。情緒不是一個神秘的東西,它是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的一種相對健康的平衡狀態。也就是說,情緒的健康,mental health,和身體的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什麼東西決定了化學物質的平衡狀態?科學裡最常見的一個說法是,兩個因素:一曰遺傳,一曰環境。前者完全處於我們控制之外,後者可以部分的控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種種壓力,常常也希望自己有一種直接的方法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但事實是,科學對大腦的理解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常見的能間接改變情緒的東西,也就是食物,藥物,酒精,性愛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改變大腦里化學物質的狀態。微醺的狀態可以讓一個人更social更有自信,甜食可以讓人高興,毒品可以讓人...欲仙欲死。所以,如果一個人問,如果管理情緒感覺更好?如果這個人已經病入膏肓,我覺得吸毒是個不錯的辦法。如果這個人想要是在一個party里和人更打成一片,我建議來瓶啤酒。如果要談些具有長期效果的東西,那需要點別的...
重複一遍,情緒不是一個神秘的東西,它和身體健康緊密相關。頭腦需要身體的滋養,一個人能做的改變情緒的兩個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看這些書: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而是:
注意睡眠衛生。睡眠和情緒,以及mental health的關係請看這個TED talk:Russell Foster: Why do we sleep?
"Sleep is God. Go worthship."
鍛煉身體。跑步。是的,跑步。一個人每天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不是做更多的工作,不是學習更多,不是和別人搞好關係,不是做未來的計劃。是跑步。運動增加大腦中endorphin的分泌(Runner"s high),其他的好處都不用提了。聽過一個詞嗎,叫做「綱舉目張」。最重要的東西,未必是人眼下認為最重要的。請看一下這個激勵一下自己:
The terrible and wonderful reasons why I run long distances
引同一個作者的一句話,可以貼在床頭:
If you are feeling terrible or melancholy or gluttonous and you"re not willing to devote one percent of your day to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then you don"t DESERVE to feel better.
You haven"t earned it.
情緒控制克氏的書算是很流行,可以看看。
其實所有的佛經,聖經,或者一切宗教原典都是情緒克制的讀物。為何?因為所謂的情緒克制,只不過是一個人向更高的精神層面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副產品而已。就好像很多人學了打坐,就覺得自己如何如何牛了,其實打坐無非是讓你學佛看書效率更高之前的修身養性而已。同樣道理,情緒管理只不過是精神修鍊的第一步,佛教中稱為觀「念頭」。等你修鍊到理解自己這些念頭的來去原因,你的身體和頭腦不過是一個「通風口」,讓這些念頭來去不留痕迹,所謂「不著念」。從另個角度來講,情緒是不需要管理,也不需要控制的,因為這樣只能恰得其反,我們需要的是讓各種悲喜自由來往,而不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以達到一個更高的精神修鍊境界。
柳君說,楊柳君的自媒體平台,定期分享領導力、情… 修改話題經驗
叔叔喵 贊同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衝突並不可怕。
很多時候,衝突是解決問題的極佳方式。
平時遮著掩著的矛盾、問題,經由衝突反而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情商高的人,不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真正情商高的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狀態的人,是那些活的很真實的人。
因為活的真實,他(她)們是舒服的;
因為他(她)們是舒服的,與他(她)們相處的人多半也會感到舒服。
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說就不能有負面情緒,在任何時候都壓抑自己。
其實有情緒並不可怕,也不可恥,發脾氣也很正常。
重點在於,當我們與負面情緒同在時,能不能反省自己?以後遇到類似狀況時能否處理的更好?
當負面情緒臨在的時候,不去壓抑他,因為壓抑、逃避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不能使心智得到成長。
允許自己發脾氣,允許自己釋放負面的情緒,溫柔的對待自己,與當下的那個負面情緒同在。最終會穿越負面的情緒,讓負面情緒從身體里流走。
如此,便使自己回到了自如的狀態中。
誠實的面對自己,直面自己的缺點。在人際交往中充分考慮他人的感受。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進而照顧好他人的情緒。
我們人的一生無疑會犯很多錯誤,恰恰也正是在這些錯誤中,我們不斷反省,不斷改進,最終獲得了成長。
摘自楊柳君《城市的面對自己》
自己情緒調節的小經驗,情緒管理就談不上了。
遭遇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處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容易,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個不錯的方法,實在打不起精神做自己喜歡的事,隨便換個簡單不費腦的小事也成,比如埋頭小睡一陣,吃點零食,當然個人覺得運動是最能迅速調節情緒的方式啦。
處在社交場合,一下子心情低落,因為場合的原因,不能把情緒外露的太嚴重。根據個人經驗,這時候需要趕快換個思路,想點其他的事,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馬上打開手機上網看個笑話或調侃等等^O^,看不到自己想想平時好玩的事情也可以的啦(^_^)。總之就是趕快換個思路,把負情緒迅速拋開,重新投入到這個場合的氛圍里就好。
#^_^
推薦閱讀:
※兒童心理治療與家庭心理治療的區別在哪裡?
※怕別人變得比自己更好,是一種什麼心態?如何改善呢?
※看了遇瑾的《別和她說話》後心裡有個疑問。通過暗示干預別人心理真的可以間接殺人嗎?
※如何在大學獨來獨往又不顯得孤僻?
※臨床心理學中,有哪些常用焦慮診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