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最好或對你影響最深的書是哪本?
如題 不限定領域、類型,任何皆可! 請盡量寫出你推薦的原因
以下分類如有問題,請大家修改。
有人問只推薦一本有什麼用,咳咳,其實就是為了下面的書單!
別人說好的書,不一定你看了也會叫好,但當有成百上千個人都來推薦時,我們就大致了解大家的偏好都是如何,也許書單是比較流俗的了解書的方式,但好像也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有一些人推薦的書我沒有列在這裡,因為不了解,也沒見到其它人推薦,或者你沒寫推薦理由,所以不敢隨意列出來,建議大家可以往後翻,直接看回答,會更好。
根據大家的推薦劃分了一下星級,5星~1星,這只是個人看法,不代表書本籍身的高度。
-----------------------------------------------------------------------------------------------------------------------
歷史文化類:
《萬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兒》 //?????//
《資治通鑒》 //????//
《德川家康》--山岡庄八
《萬物簡史》--比爾 布萊森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
《瓦爾登湖》 //?????//
《文學回憶錄》-木心先生
《山居筆記》--余秋雨 //????//
《看見》--柴靜 //????//
《劍橋中國史》 //????朋友推薦讓看英文的,厚厚一摞,全冊700~1000RMB,可以收藏//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
《全球通史》
《菊與刀》-魯斯.本尼迪克特//???//
經濟類:
《一課經濟學》--亨利?黑茲利特
《貧困與饑荒》--阿瑪蒂?亞森
《克羅談期貨投資策略》
《銀行的秘密——揭開美聯儲的神秘面紗》
《博弈與社會》
《思考,快與慢》 //?????//重新開始認識你自己,重新思考你的生活,如何制定決策//
心理學邏輯學:
《影響力》 //????// //心理學在營銷領域的超級應用//
《少有人走的路》
《烏合之眾》--勒龐 //???//100多年前的老書,雖然有些觀點過時了,但對於群體心理學研究的指導作用延續了100多年//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幸福的贏得》
《自尊的六大支柱》
《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 //????// //剛讀完的時候感覺有些枯燥,無味,但慢慢的發現書中的思想正在慢慢改變我看待問題的方式//
哲學類哲思類:
《與神對話》 //?????//洗刷三觀的哲學入門著作,看十遍都是應該的//
《公正:如何做正確的事》//????// //闡述了西方現代哲學的功利主義思想和個人自由主義思想的具體應用//
《慾望與幸福》-叔本華
《傳習錄》--王陽明 //???//心學的思想確實是高屋建瓴,但要真正做到實在不易//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我不覺得這本書是小說,更像一本哲學書,所以放在了這裡//
《反脆弱》
《沉思錄》--馬可.奧勒
《目送》- 龍應台 //????//
《illusions》中文名字叫《心念的奇蹟》
《蘇菲的世界》 //?????//
中文文學類:
《我與地壇》--史鐵生 //????//
《平凡的世界》 --路遙 //????//wordless//
《活著》--余華 //?????// //看完就兩個字,震撼,電影被happy ending了,還是看書吧!//
《士兵突擊》 //???// //讓這個上榜是因為我覺得書里所表現的那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特別鼓舞人//
《圍城》--錢鍾書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本書在語言運用的成就遠高於故事本身的意義//
《穆斯林的葬禮》
《白鹿原》 //????//那麼多人推薦平凡的世界,為毛沒人推薦這個,同等地位的著作啊//
《塵埃落定》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黃金時代》-王小波
《遙遠的救世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遇見未知的自己》外文文學類:
《傲慢與偏見》
《紅與黑》
《彼得·潘》
《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
《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 //?????//
《霍亂時期的愛情》 -馬爾克斯 //?????//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 //適合青少年看,更適合成年人看,你應該聽聽你內心的聲音//
《月亮與六便士》
《1984》--喬治·奧威爾
《哈利波特》 //????//世界上最出名的魔幻七部曲了吧//
《了不起的蓋茨比》
《相約星期二》—米奇·阿爾博姆
《追風箏的人》 //???// //自我的救贖//
《挪威的森林》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適合青少年看//
《肖申克的救贖 》 //????////「有的鳥是不能關在籠子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當它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
《動物莊園》(又名《動物農場》)//?????//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這本書推的很勉強,但很多人推薦,因為實在沒覺得主角的自虐精神哪裡可貴了,感覺更像應蘇聯政治要求寫出來的,我倒是挺敬佩作者的意志力//
《小王子》
《偷書賊》
《少年維特的煩惱》 //???// //學心理學的恐怕不會不知道這書吧,維特效應,真是個細思極恐的現象啊//
《悲慘世界》 //????// //雖然我很不想列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里的書,奈何推薦的人太多//
《愛的教育》 //同上//
《白夜行》-- 東野圭吾
《約翰·克里斯朵夫》教科書類:
《三年模擬,五年高考》 //?????// //此書的確符合題目要求,實至名歸
------------有些沒寫推薦語,是因為沒看過,或者根本不熟悉,歡迎大家來補----------------
------------update at 2015.11.5-----------------------
1、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
2、奧爾森《國家的興衰》
3、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
4、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
5、愛德華·威爾遜《社會生物學》
6、巴斯《進化心理學》
7、戴蒙德《鋼鐵 槍炮與病菌》
8、蘭德斯《國富國窮》
9、霍克《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實驗》
10、林毅夫《中國的奇蹟》
11、德爾納《失敗的邏輯》
12、愛維森《統計學》
13、陸銘《空間的力量》
14、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進化》
15、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複雜性》
16、羅德里克《一種經濟學,多種藥方》
17、斯坦諾維奇《對"偽心理學"說不》
18、安德頓《衝突經濟學原理》
19、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
20、科斯、諾斯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 》
21、梅斯奎塔《獨裁者手冊》
22、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23、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24、伊斯特利《白人的負擔》
25、伊斯特利《經濟增長的迷霧》
~~~~~~~~~~~~~~~~~~~~~~~~~~~~~~~~~~~~~~~~~~~~
排名分先後,其中前五本書我印象最深
《圍城》,得不到你愛的人,錯過愛你的人,最後和一個差不多的人過一輩子。
《傲慢與偏見》初中的時候一遍遍讀,影響了我今後的愛情觀。
(一)女生要落落大方,自然瀟洒,不要無病呻吟閑沒事兒矯情,會有人因為你的靈魂而愛上你的。
(二)女生在戀愛里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傲骨,不要因為對方的身外之物而委曲求全。
(三)做錯事情後不要因為自己是女生就可以理直氣壯不道歉,要學會承認錯誤。
(四)戀愛里兩人是平等的,精神上是依賴又獨立的,保持自立,保持一顆向上的積極的陽光的心。
(五)隨時散發魅力。
每學期的《語文》教科書。
每當進入新學期拿到新書,我都會把《語文》認真的包上書皮,然後把課本後面的所有古文和古詩都背誦下來,然後在語文課上面,每次老師的問題都還沒問完,我都是第一個舉手,往往還是唯一舉手的人。
這些古文和古詩啟蒙了我,後來成了我與這個世界的最大聯繫。
完。
竟然沒有人推薦《悲慘世界》。不禁悲從中來……
雖然我也很喜歡《紅樓夢》,認為它是中國文學不可超越的作品之一,但說到我認為最好的小說,我還是會推薦《悲慘世界》。
每本一流小說的優秀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一本小說,它是一本百科全書,裡面包含了人性、世俗、愛情、信仰、現實、革命、時間、衰老、死亡、真善美……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因此每個人去讀它都可以讀出不同的東西。悲慘世界就像是一本西方社會的百科全書,包含著一切美好的醜惡的。但更多的是作者道出了信仰和人性的光輝,讓你看到在苦難之中人的信仰之堅定和內心的道德與善良。
雨果為人所熟悉的作品還有《巴黎聖母院》,雖然敲鐘人的命運值得人同情,其善良也讓人動容,但是和《悲慘世界》比起來,我認為《巴黎聖母院》的水準還是與其相差了一個等級。一個是世界線一流小說,一個是世界性二流小說。
《巴黎聖母院》是作者29歲時發表的作品,而《悲慘世界》是其60歲時發表的作品,期間間隔30年,作者的閱歷不斷增加,對人生的思考也不斷增加,歲月的積累加上十八年的寫作和不斷的修改(悲慘世界的前言說這本書耗費了作者18年的心血,18年啊!),讓《悲慘世界》必然地比《巴黎聖母院》的水準高出很多,至少我在看完《悲慘世界》後再看《巴黎聖母院》就能明顯地感受到這種差異。
在我看來,沒有一個小說人物的境遇和命運可以超過冉·阿讓,他是我看過的最令人憐惜、遺憾、心疼並被其深深地感動的小說人物。
《悲慘世界》不僅僅是一本有故事的小說而已,它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種人性覺醒的力量,一種真善美的情感,而這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所謂的普世價值所在,這也是我認為西方文學作品高於中國文學的主要一點。
中國文學多囿於自己的小家族,主要講人性和世俗的生活,而西方文學喜歡探討真善美和人性,從故事從引發對人性和真理的思考,讓人在最終看到真善美的力量,像是一種固執的信仰,而中國的小說多是悲劇性的結局,像《活著》,感覺人已經不像人了,而是像條狗一樣活著,連基本的尊嚴也沒有,這也許也是舊時代中國人的生活現狀。在被生活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人已經無暇顧及信仰和希望,只是任生活蹂躪。
中國人從土地從人類想要活下去的信念中獲得勇氣,而西方人從信念、信仰和對真理與善的堅持中獲得勇氣。
東方文學常給人一種悲涼感,令人讀完不勝唏噓;而西方的文學作品即使是悲劇結尾,總有一股希望之光在你心裡照耀著,給你一種相信善的力量,給你一種理性的光輝和希望。
對於我而言,我認識到一個偉大的作家,他不僅僅只是會寫故事,會逗人發笑或者引人流淚,他更是一個參透生命的哲學家,他用敏銳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和自己的人生,發現只有真正的善才是真理和正義。
正如康德所說的:「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雖然冉阿讓最後在修道院孤寂地死去,直到最後一刻都被自己一手養大不是女兒勝似女兒的珂賽特所誤解,但是他的內心已經得到了解脫,他說:「主教大人,我終於可以來見你了。」
那位影響了他一生,改變了他一生,將善良的種子埋進他心裡的主教大人將其從黑暗的漩渦和墮落的道德中拯救出來,只因為主教一次施以援手,避免剛解脫苦役的他又回到牢獄中,冉阿讓感激主教,並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善」。到最後,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不需要覺得愧對於任何人,他的靈魂已經得到救贖,他可以挺起胸膛去面見那位主教大人,他可以走進聖靈的天堂。
這本書讓我時時為他的命運所擔憂揪心,又一次次被他所做的善事震撼,就連追查了他30多年的沙威,那個鐵面無私、冷血無情,以法律最最高行動指標的人都被冉阿讓所感動,最後在自己的迷惘中投水自殺,那該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沙威的自殺竟是如此出乎意料又好像合乎其理。書中對當時法國革命和巷斗的描寫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法國社會。
不管是卑鄙市儈的客棧夫婦,還是鬥志昂揚的革命青年,是冷血無情的沙威,命途多舛的方汀,還有善良勇敢的冉阿讓,都是一副活生生的眾生相,而難得的是,在那樣的社會下,冉阿讓能夠堅持心中的道德,不降低自己的標準,無論別人如何對他,他依然以自己心中的善為準。
這種善良、正義、勇氣感動了我。
同時也讓我知道,做人要善良。不是為了別人,只是為了自己。
因為你自己的心中有屬於自己的道德標準。
善良也只是我們存在的一種方式,就像有人選擇了惡,也有人選擇了善。
對我影響最深的書: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全四冊) (豆瓣)
尤其是綠色的自然卷 橙色的科技卷 兩本都被我翻爛了。。真的爛了。。書殼我自己補過。
小時候就喜歡抱著這書縮一角落裡,一待就是大半天。嘛,雖然這只是我家買電腦之前的事了。
沒看過電影的一定不要去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是看完電影鬱悶歸來的分割線––––––––––––––
就是最近上映的《小王子》啊,還沒看電影,但是愛死原著了。
甚至是這本童話讓我懂了什麼是愛,為什麼會愛。
小王子的星球有一朵玫瑰花,獨一無二的一朵玫瑰花。小王子給他澆水,為他罩上玻璃罩。
然而到了地球後,小王子發現,他一直用心呵護的玫瑰花並不特別,單是一個小小的花園裡就有幾千幾百朵同樣的玫瑰,他很困惑。
直到小王子遇到了狐狸。
狐狸對小王子說:"對我而言,你只不過是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然而,如果你馴服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我而言,你將是宇宙間惟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了"。
狐狸對小王子說:「我的生活很單調。我捕捉雞,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雞全都一樣,所有的 人也全都一樣。因此,我感到有些厭煩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馴服了我,我的生 活就一定會是歡快的。我會辨認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使我 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腳步聲就會象音樂一樣讓我從洞里走出來。再說,你看!你 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 動於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髮。那麼,一旦你馴服了 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 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
狐狸對小王子說:"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會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瑰。你回來和我告別時,我再贈送給你一個秘密的禮物。"
狐狸對小王子說:"我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至此,小王子理解了愛的本質。
小王子:「你們很美,」他繼續往下說「但是很空虛,沒有人會為你們而死,沒錯,一般過路的人,可能會認為我的玫瑰和你們很像,但她只要一朵花就勝過你們全部,因為她是我灌溉的那朵玫瑰花;她是那朵我放在玻璃罩下面,讓我保護不被風吹襲,而且為她打死毛毛蟲的玫瑰;因為,她是那朵我願意傾聽她發牢騷、吹噓、甚至沉默的那朵玫瑰;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誰是你的小王子,誰又是你的玫瑰?《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這是一本偉大的書。
【一】這是一本「智慧」入門教材
現在的人們「娛樂至死」、「眼前的苟且」,貌似早就忘了智慧是什麼了。通過讀這本書,無知愚蠢的你會知道世界上有「智慧」,有「人類思想的高原」,有「通往高原布滿荊棘人跡罕至的路」,有「畢生追求智慧的人」。
【二】這本書從最基本的問題出發,看看這些問題你是否思考過,是否感興趣
a. 人類的「古典理性」和「浪漫感性」有何關係?是天生割裂還是同出本源?本源是什麼?一個人能否在兩個方向上都有造詣?這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的品質?
b. 科學的源頭在哪裡?科學家總是先提出假設,然後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在所有的科學方法裡面最神秘的就是假設的形成,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來處。愛因斯坦說來自直覺,這顯然不足以使人信服。人們信奉科學,認為科學源自理性,事實卻經不起推敲。
c. 人們對理性本身是否過於自負了?人們是否忽視了感性的力量?人們是否對擁有決堤般力量的感性缺少敬畏?生活中我們見不得人們矯情,見不得人們追求藝術,戲謔文藝青年,驕傲地自譽理性主義者,毫無慚愧的宣稱自己不懂藝術,鄙視藝術生文科生,是否都是源自於此?為什麼有人會厭惡科技,電腦手機死機了就會暴躁的想砸掉它們,而不願意去學習理解它們?科技是否是醜陋的?
d. 真理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書里提供了一個很棒的例子:歐式幾何的五條公理是:
1、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
2、任意線段能無限延長成一條直線。
3、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並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於兩個直角和,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第五條公理稱為平行公理(平行公設),可以導出下述命題:
通過一個不在直線上的點,有且僅有一條不與該直線相交的直線。
第五條公理和前四條不證即明的公理相比顯得冗長複雜,不僅讓人懷疑其正確性。羅巴契夫斯基保留前四條假設,並相反的假設第五條公理,即「通過一個定點可以畫出已知直線的兩條平行線」。學過反證法都知道,假設反面,推導出矛盾,即可證明原假設成立。他從這些新的假設演繹出了一系列公理,而其中沒能發現任何矛盾。從而他建構了一個新的幾何學,它的邏輯沒有任何錯誤,絲毫不劣於歐式幾何。
現在,不可動搖的真理在我們眼中有兩種互相矛盾的形象,對各種年紀的人而言,它們都是真實的,不論他們喜好如何。
正是這一深遠危機的基本原則動搖了這個鍍金年代的科學家的自大。我們怎麼能知道這些幾何學公理中的哪一個是正確的?
這時你可能會想,歐式幾何更貼近生活,更直觀,更好用,更好的描述了世界,根據馬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用才是硬道理,所以歐式幾何是對的,是真理!
naive.
黎曼建立了另外一個不可動搖的幾何系統,他不止打擊了歐幾里得的第五條假設,而且也波及第一公理,即兩點之間只有一條直線可以通過。他的幾何學並無內在矛盾,只是與羅巴契夫斯基幾何學及歐幾里得幾何學不一致。
最厲害的是:
根據相對論,黎曼幾何學最好的描述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三】作者的理論
相比於提出這些問題,解答它們當然更重要。這本書的偉大之處(之一)在於作者建立了一整套哲學理論來回答它們。
總結來說,作者理論的核心在於一個單詞, Quality,中文翻譯為良質。他提出良質是心與物的源頭,是理性和感性的源頭,古典和浪漫的源頭,科學與藝術的源頭。作者的思想與西方哲學二元論背道而馳,反而頗為接近東方的一元論思想,這也是書名中「禪」的原因。因為良質不屬於理性範疇,我們無法通過理性中下定義的方式去闡述它是什麼;同樣因為良質不屬於感性範疇,我們無法感覺到它。既無法理解又無法感受,但它卻確實存在,而且我們需要儘可能的接近它,獲得它,利用它。因為具有良質的人,才能夠做出優秀的工作,創造出具有良質的東西。這聽起來很困惑很荒謬,但一旦接受這一理論便覺得理所當然了。
作者說自己讀到《道德經》(當然是英文版),發現它闡述的道理和他的理論十分相似。不止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幾乎是對他定義的良質的絕佳闡述。也就是說,「道」和「良質」,或許是同一個意思。書中說:
斐德洛一句一句地念,一行一行地念,發現它們正符合他的意思,只不過他表達得很僵化,而《道德經》中卻說得非常清楚而準確,這就是他一直想說的,只是此刻卻從不同的背景,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他從另一座山谷看到這一座山谷的景象,他所說的不是陌生人所講的故事,他本身也是山谷的一部分。
他所提倡的良質就是這裡所謂的道,是所有宗教的原創力,不管是東方或是歐美,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是一切的知識,是所有的一切。
我讀到這一部分時感到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兩個人跨越千年萬里的時空,竟然能在思想的高原上偶然相遇。作者一生不被理解的孤獨彷彿在一瞬間找到了知音。
當然這裡只是對書的理論的一個簡單總結。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試圖去闡述良質和個人提高自己良質的方法,然而想要徹底理解和接近良質,或許只能靠「悟」或者說「禪」了吧。
羅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雙子城。15歲進入明尼蘇達大學主修化學,後又學習哲學,之後在該校攻讀傳播學碩士;他曾到印度伯納雷斯印度大學學習東方哲學,並擔任修辭學教授。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因為西方倡導的二元對立與二分法帶來的分裂而困擾不已,因而一直試圖尋找支離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並試圖建立自己「metaphysics of quality」的理論架構。不停地思考這些問題使他長期飽受折磨和束縛。1961年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和臨床憂鬱症,被多次送進醫院。1963年起醫院對他進行了多達28次的電休克療法,在此期間妻子與他離婚。後來他終於不再執著於自己的理論並且出院,轉而開始潛心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與長子克里斯一起騎著摩托車從雙子城出發,在中西部曠野、洛磯山區和西海岸從事心靈探險。他希望從狹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脫,於是才開始這場橫跨美國大陸的萬里長旅,一路經過複雜經驗與反省思考,終於恢復了自我的完整。本書即為追記這次旅行之作。1974年,本書在被121家出版社拒絕後終於出版,立即成為超級暢銷書,第一年即銷售達百餘萬冊,而且在之後十餘年一直居於暢銷排行榜之列,並被美國讀書界選為7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
作者說道,當用於治療他精神疾病的高壓電流流過他的身體的時候,他身體中那個苦苦追尋智慧與真理的人格死去了。他把那個人格叫做「斐德洛」,中文含義是「狼」,一頭矢志不渝的「孤狼」。他在出院後試圖通過斐德洛留下的蛛絲馬跡來找回他的理論。這本書就是他追尋和闡述斐德洛的理論的歷程。
【五】一本偉大的書
這本書是一個畢生追求智慧、卻不被人理解的人,俯下身彎下膝蓋,求你聽他解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像一個唯一知道正確答案的人,不得不跪下來求那些不知道自己錯誤的人聽他解釋。然而從書里你看不到他一絲的高傲和急躁,他只是選用了一種旅途日記的方式,將他的思考和理論娓娓道來。這也是我覺得本書最偉大的地方。
這本書的結構十分精巧,一邊記敘了騎摩托車橫穿美國大陸的旅途,一邊思考和闡述著自己形而上學(我不太想把這本書歸為哲學,因為一般來講哲學指的是發源於希臘的西方哲學,這本書無法完全放在西方哲學理論體系下進行討論和評價,形而上學metaphysics顯然更符合本書的主題)的理論。當旅途在爬山的時候,他對理論的思考和闡述就到了比較晦澀艱難的階段;當他到達山頂,他的理論也終於接近真理和結論;下山的過程又是將他的理論落實到生活和事例中的過程。兩條線索平行進行,又節奏一致,相互關聯,將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十分生動,真是令人驚嘆。
【六】最後
我讀完這本書如獲至寶,急著跟朋友們分享推薦
讀的過程中我苦於找不到愛好哲學的朋友分享,多次激動地抓起電話跟同樣愛好哲學追求智慧的父親開門見山:「喂,爸,我得跟你聊聊哲學。」我希望人們都能讀一讀這本書,即便它在西方哲學領域的評價並不高(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這本書或許不能讓你獲得智慧,或許甚至不能讓你獲得追求智慧的方法,但是,它至少會讓你對智慧有所「敬畏」。
People are always too foolish to realize their foolishness, aren"t they?
另外我是也趁此機會整理了一下這本書的筆記,這是我寫此答案的兩個原因。希望這是一篇「有良質」的答案吧。
《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
主要內容就是曾經大名鼎鼎影響不止一代人的「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關於斯大林問題——二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三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四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五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六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蘇共領導是當代最大的分裂主義者——七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無產階級革命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八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那年答主也就剛上初中,家裡人說想寫好作文、寫得文筆有氣勢,得看九評啊。
那可是中國最強文字班底(中央的大筆杆子動筆,鄧小平同志、彭真領導修改,毛主席親自再做大段增刪、定稿)蘇聯總理談中蘇論戰:你們的「九評」太厲害了,
當時還小的答主因其絕妙文筆、精彩的雄辯、縝密的邏輯,旁徵博引、嬉笑怒罵,無與倫比排山倒海的氣勢,非但如此,敢於把對方的答辯文章全文附在後面(這才叫真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當年中蘇論戰的時候,中方報紙不斷刊發轉載蘇聯及其打手的反華文章,讓黨員群眾自己辨別誰是誰非。而蘇聯不敢刊發中方的文章)而收到的震撼,讓我開始堅信
試看他日之環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過去說, 讀出師表不動容,不是忠臣; 讀陳情表不落淚,不是孝子; 要我說,新時代了,忠臣孝子什麼的先放一放, 讀罷《九評》不熱血沸騰的,不是真理想青年。 答主 (滑稽)
也是從那時起,也許是見識過了龍肝鳳膽,答主再也無法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某某秘史、《XX外傳》之類的說法~(攤手)
最關鍵的,誰沒中二過,但答主的「中二」也許從時就結束了,
因為從那以後我堅信,主席 您老人家 是對的
補:主席說,破字當頭,立在其中,「九評」在辛辣的駁斥蘇修叛徒集團的種種謬論的同時,也極好的闡釋、總結和普及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理論,是非常好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與革命學說入門讀物。就像很多人說的,如果沒有「九評」的全民大普及,幾年以後的「XX」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在群眾中、特別青年中沒有思想、理論的基礎。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兇手」、「刑事犯」、「強盜」、「賭棍」、「伊凡雷帝 式的暴君」、「俄國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混蛋」、「白痴」,等等。當我們不得 不列舉這些污穢的、下流的惡言毒語的時候,我們實在擔心弄髒自己的紙筆。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俄國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這豈不是等於說,蘇聯人民 在長達三十年之久的一段時期內,不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而是在「俄國歷史上最 大的獨裁者」的「暴政」下生活的嗎?偉大的蘇聯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絕對不能同意 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伊凡雷帝式的暴君」。這豈不是等於說,偉大的蘇聯共產 黨和蘇聯人民在三十年內向全世界人民提供的經驗,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經驗,而是在 封建主義「暴君」統治下的經驗嗎?偉大的蘇聯人民、蘇聯共產黨人、全世界的馬克思 列寧主義者絕對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強盜」。這豈不是等於說,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 經在一個長時期內,是以一個「強盜」為首的國家嗎?偉大的蘇聯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 民絕對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混蛋」。這豈不是等於說,在過去幾十年中進行著英勇革 命鬥爭的蘇聯共產黨曾經是以一個「混蛋」為其領袖的政黨嗎?蘇聯共產黨人和全世界 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絕對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白痴」。這豈不是等於說,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偉大 蘇聯軍隊,曾經是以一個「白痴」為其最高統帥的軍隊嗎?光榮的蘇軍將士和全世界一 切反法西斯的戰士絕對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兇手」。這豈不是等於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幾十年內 竟然把「兇手」作為自己的導師嗎?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包括蘇聯共產黨人在內,絕對 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咒罵斯大林是「賭棍」。這豈不是等於說,各國革命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 和反動派的鬥爭中,曾經是以一個「賭棍」作為自己的旗手嗎?全世界各國革命人民, 包括蘇聯人民在內,絕對不能同意這種誣衊!
赫魯曉夫這樣咒罵斯大林,是對偉大的蘇聯人民的莫大污辱,是對蘇聯共產黨的莫 大污辱,是對蘇聯軍隊的莫大污辱,是對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莫大污辱,是 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莫大污辱,是對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莫大污辱,是對馬克思列寧主 義的莫大污辱。
在斯大林領導時期也曾參與黨和國家的領導的赫魯曉夫,現在這樣捶胸拍案、聲嘶 力竭地咒罵斯大林,究竟是把自己放在一個什麼樣的地位上呢?是把自己放在「兇手」 、「強盜」的同謀者的地位上呢?還是放在「混蛋」、「白痴」一類人的地位上呢?
赫魯曉夫這樣咒罵斯大林,同帝國主義者、各國反動派和共產主義的叛徒對斯大林 的咒罵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對斯大林有這麼深的刻骨的仇恨呢?為什麼要採取比對待 敵人更加兇惡的態度來攻擊他呢?
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實際上是瘋狂地反對蘇維埃制度,反對蘇維埃國家。在這方 面,他所使用的語言,比起考茨基、托洛茨基、鐵托和德熱拉斯等叛徒,都毫無遜色, 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人們正是應當用蘇共中央公開信中的一段話來質問赫魯曉夫:「對偉大列寧的黨, 對社會主義的祖國,對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在同國際帝國主義和國內反 革命的極殘酷搏鬥中捍衛了它的偉大成果、在建設共產主義的鬥爭中表現出英雄氣魄和 忘我精神的奇蹟、對全世界勞動人民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國際義務的人民,怎麼能說得 出這種話」!
列寧在《謾罵的政治意義》一文中說:「政治上的謾罵往往掩蓋著謾罵者的毫無思
想原則、束手無策、軟弱無力、惱人的軟弱無力。」那些時時刻刻都感覺到斯大林的陰
魂在威脅著他們的蘇共領導人,不就是用謾罵斯大林來掩蓋自己的毫無原則、束手無策
和惱人的軟弱無力嗎?
。。。
特別值得人們注意的是,蘇共領導人在百般咒罵斯大林的同時,卻對艾森豪威爾、 肯尼迪之流「表示尊重和信任」!咒罵斯大林是「伊凡雷帝式的暴君」、「俄國歷史上 最大的獨裁者」,卻恭維艾森豪威爾和肯尼迪都「得到絕大多數美國人民的支持」!咒 罵斯大林是「白痴」,卻歌頌艾森豪威爾和肯尼迪「明智」!一面對偉大的馬克思列寧 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口誅筆伐,一面對帝國主義的頭子 頌揚備至,這種現象難道是偶然地聯繫在一起,而不是背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必然邏輯 嗎?赫魯曉夫如果不健忘,就應該記得,正是他自己,一九三七年一月在莫斯科召集的 一次群眾大會上,曾經正確地譴責那些攻擊斯大林的人說:「他們攻擊斯大林同志就是 攻擊我們全體,攻擊工人階級,攻擊勞動人民!他們攻擊斯大林同志就是攻擊馬克思、 恩格斯和列寧的學說!」正是他自己,多次地歌頌斯大林是「偉大列寧的親密朋友和戰 友」,「人類最偉大的天才、導師和領袖」,「偉大的常勝元帥」,「人民真誠的朋友 」,「自己生身的父親」。
人們如果把赫魯曉夫在斯大林活著的時候講的話,同他在斯大林逝世以後講的話對 照一下,就會看到,他對斯大林的評價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赫魯曉夫如果不健忘,當然應該記得,在斯大林領導時期,正是他自己,特別積極 地支持和執行當時的肅反政策。
赫魯曉夫在一九三七年六月六日莫斯科州第五次黨代表會議上說:「我們黨一定毫 不容情地粉碎叛徒匪幫,把整個托洛茨基——右派集團從地面上消除掉。……這一點的 保證就是我們黨中央委員會的堅定領導,我們的領袖斯大林同志的堅定領導。……我們 將一個也不留地全部消滅敵人,要焚屍揚灰。」
赫魯曉夫在一九三八年六月八日基輔州第四次黨代表會議上說:「雅基爾分子、巴 利茨基分子、柳比奇分子、查東斯基分子和其他壞分子想把波蘭地主引進烏克蘭來,想 把德國法西斯分子、地主和資本家引到這裡來。……我們消滅了相當多的敵人,但還沒 有消滅所有的敵人。因此必須提高警惕。我們應當牢牢記住斯大林同志的話:只要資本 主義包圍還存在,敵人就會派遣間諜和破壞分子到我們這裡來。」
在斯大林領導時期,曾經參與了黨和國家的領導的赫魯曉夫,曾經積極支持和堅決
執行了當時肅反政策的赫魯曉夫,為什麼把斯大林領導時期的一切都全盤否定,並且把
一切錯誤都推給斯大林一人,而把自己洗刷得一乾二淨呢?
蘇共領導的所謂「反對個人迷信」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
揭穿來說,無非是:
一、借口所謂「反對個人迷信」,把黨的領袖斯大林同黨的組織、同無產階級、同 人民群眾對立起來;
二、借口所謂「反對個人迷信」,醜化無產階級政黨,醜化無產階級專政,醜化社 會主義制度;
三、借口所謂「反對個人迷信」,抬高自己,打擊忠實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者 ,為修正主義的陰謀家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開闢道路;
四、借口所謂「反對個人迷信」,干涉兄弟黨、兄弟國家的內部事務,力圖按著自 己的意願顛復兄弟黨、兄弟國家的領導;
五、借口所謂「反對個人迷信」,打擊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兄弟黨,分裂國際共 產主義運動。
赫魯曉夫提出所謂「反對個人迷信」,是一個卑鄙的政治陰謀。這種人,正如馬克 思所說的:「如果說他在理論上一竅不通,那末他在干陰謀勾當方面卻是頗為能幹的。 」 (馬克思的大部頭我都沒看過,就看過共產主義ABC)蘇共中央公開信說,他們「在揭露個人迷信並克服其後果的同時」,「高度評價」 那些「享有應得的威望的活動家」。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蘇共領導在把斯大林 踩在腳下的同時,卻把赫魯曉夫捧到天上。
他們把十月革命時還不是共產黨員的赫魯曉夫,把這個在國內戰爭時期的低級政治 工作人員,吹捧成「紅軍的積極締造者」。(起義前跑路「彙報工作的」百色起義領導人)
他們把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的巨大功績完全歸功於赫魯曉夫,說什麼在斯 大林格勒戰役中「十分經常地聽到赫魯曉夫的聲音」,赫魯曉夫是「斯大林格勒人的靈 魂」。(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
他們把核武器和火箭技術的偉大成就,完全歸功於赫魯曉夫,說他是什麼「宇宙之 父」。但是,誰都知道,蘇聯造成原子彈和氫彈,都是斯大林領導時期蘇聯科學技術人 員和蘇聯人民的偉大成就。火箭技術也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奠定基礎的。怎麼能夠把這 些重要歷史事實一筆抹煞呢?怎麼能夠把一切功勞都歸於赫魯曉夫呢?(對外開放是誰制定的)
他們把修正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並且認為列寧主義已經過時的赫魯曉夫, 吹捧為「創造性地發展和豐富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光輝範例。」
蘇共領導在所謂「反對個人迷信」口號的掩飾下所作的這些事情,正如列寧所說,
實際上是「把一些胡說八道、滿口謬論的新領袖拉出來代替那些對普通事物還能持常人
見解的老領袖」。。。。
赫魯曉夫說:「唉呀!斯大林如果早死十年,那多好啊!」人們知道,斯大林是一
九五三年逝世的,如果早死十年,那正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反攻的一九四三年。在那個
時候,盼望斯大林死去的是誰呢?希特勒!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安靜下來,聽聽你的心怎麼說。
人是複雜的,也是原始的。自然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與它們存在必然聯繫。
史鐵生的《務虛筆記》是我愛到橫膈膜的一本書。喜歡把書做禮物的我如果送了誰一本《務虛筆記》,那我一定是愛上他了。
這本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沒有具體的姓名,只有一個個英文字母來代替身份。甚至連他們的身份也是模糊的:每個人可以前後年齡相矛盾,可以思緒和經歷相混合,可以在不同的「我」之間來回跳躍。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個奇妙的「寫作之夜」里。
我認為史鐵生並不想創造出人物本身,他只是想用筆下的人物去充當世間每一種命運的承擔者。他想展現的,是那些彼此迥異的命運,這些命運共同組成了一出幸福與苦難並存的「人間戲劇」。
《務虛筆記》里展現了史鐵生對愛情、殘疾、生死、命運等的思考,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叛徒」的解讀。「叛徒」在他的筆下有了一條從擁有信仰到放棄信仰或從正直到卑下的完整的轉變心路。叛徒也變得不再可恨。
當人不再盲從、不再為反對而反對、不再因求「特立獨行」而批判一切,當人學會理解,就會明白可鄙的人也有你看不見的苦痛。是一個人過往的所有經歷才造就出一個人現在的樣子,試著不懷著惡意揣測他人就會看見一個更仁慈的世界。《月亮與六便士》,比較衝擊價值觀。
如果說男人有什麼值得敬佩或者迷人的品質,那麼我認為負責有擔當必定是其中之一,這是世俗觀念里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點。
可是書里塑造的高更卻是人到中年拋妻棄子,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顧一切,還傷害接濟他的朋友和朋友的妻子,這樣自私冷漠的人最後還成了偉大的藝術家被後人膜拜。 20多年來對於男人的正向肯定觀念似乎被搗碎,失去分清對錯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人才是對的,當一個人品有問題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時候,這種傳達的觀念是值得考量的。
但不得不承認,我又愛上了高更這個人物角色。這種基於愛,又面臨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糾結,讓我的信念得到了部分毀損。 如果有人站出來告訴我,高更這種做法是錯的,也許會讓我好過很多。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一句話,想要得到平凡的快樂,那麼就請遠離天才,因為天才大多自私冷漠,比如喬布斯,比如《雲中行走》中的菲利普,一度認為,冷漠是一種惡。
最近在看《毛姆傳》,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和塑造的人物角色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感覺他生來就是為了毀滅人性。
-----------------------------
後來一個朋友跟我講,認可這本書,那麼要認可的是故事的曲折離奇,及高更本人的繪畫天賦。而他這種沒有責任心的態度,儘管鄙視吧。
必須是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整本書寫了什麼?個人認為寫了一個讓人羨慕的男人的成長史和心路歷程。
這本書里有歷史!
那段紅色歲月,碾壓著一切的政治運動。作為小人物,或者作為自由主義至上的傢伙們的所做所為。
主人公是小人物嗎?為什麼我們沒有那樣的機會,其實很簡單,出身論統治一切!
他叫鈡嶽民,他是一個混混,他做了這個年代很多人不敢做的,可以被教育好的孩子!他是混混,他也是詩人,他的挎包里裝著菜刀,陽光燦爛的日子又如何,我們要的是血色青春!
中段講了軍旅生涯,他和張海洋還有吳班長的糾葛作為開篇,這個男孩成熟了,也知道了除了他以外別人的真正生活,他是為了朋友能捨棄好衣服,穿著補丁褲子出入高檔餐廳的人,他不在乎,只要兄弟高興,他可以做一切,後來把命都差點扔到邊境~又是血色,這血色讓他成熟。
後段寫他轉業回家,面對改革開放,徹底迷茫,玩樂,攤煎餅,當老總,當出租車司機,他都開心的不亦樂乎,因為對他來說這世界就是遊樂場,不會為環境改變而懊惱,這也是成熟。後來跑去保護藏羚羊~也是醉了~
說了這麽多,對我的影響就是,知道了一個男人如何把自己的生活過的豐富多彩,又能有滋有味,時常遇到困難,但是有種大哥那種氣概在!多半會想通!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面對一切,如何成熟,看完整本書就像經歷了整個人生~
感謝閱讀!《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
這本書讓我有勇氣有底氣不盲從,不違背本意媚俗。
遇事多三分靜氣,不輕易下結論。
對「異己」更包容,不強求一致。求同存異或者各自保留都OK。只要不是上來就judge他人的主觀動機和價值觀,或者出言不遜的情境下,都願意聽聽對方的理由和陳述。因此受益匪淺。因為個人受限於立場和認知不足,觀點一定有偏差,而「異見」往往對自己的過激或偏執有強大的糾偏功能。
私以為本書應該列為全體中國人的國民讀本。由於任何一種觀點在中國巨大的體量面前,伴隨大一統的歷史慣性,近現代落後弱小形成的抱團傾向,進一步導致的自發的強制性「群體認同」影響下,一旦形成力量就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力量。若不幸這力量帶有極端的偏見,將會導致巨大的災難。
摘錄幾句經典:
1、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2、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3、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數量,即是正義。
5、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
6、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7、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8、倘若沒有傳統,就不可能有民族的氣質,也不可能有文明的存在。因此,自從人類存在以來,他們所關心的兩件事就是:一、建立傳統;二、當它所帶來的好處用盡時,就努力摧毀之。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9、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
10、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對比一下微博上熱鬧的各色撕X事件,哪次不是以互相傷害開場,過程喧囂狂熱反覆無常,最後歸於寂靜無聊。大眾在癲狂中達到了某種不可名狀的高潮。
但,似乎毫無意義。
----------------------------------我是不擁堵的國慶分割線-------------------------------
補充說明:本書成書1894年,作者是法國人,當時歐洲正處於世界大戰的前夜。政治動蕩,民眾開始普及教育從蒙昧走向文明。法國也是出了名的愛好革命的國家。整個社會是充滿活力又紛爭不斷的狀態。
而中國的歷史尤其是社會文明進程晚於歐洲,所以很多群體性的表現反而和本書描述的現象契合。
而現在的歐美國家由於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發展,群體一致的愚昧和暴力行為明顯要少於發展中或落後國家。恰恰證明人類是可以通過學習減少自己「主動抱團犯傻」的程度。
推薦這本書,並不因為它是真理。人文社科類的理論大概除了人會死亡這一點不存在真理,只有對人性和社會心理的研究與歸納,即使歸納或者建成體系,也並非適用所有人,地球上有70億人,怎麼可能都一樣?
但普適性的現象值得我們重視。畢竟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種族民族不同,但大體上的人性從未變過。
把這本書當作現象而不是真理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人類學習就是袪昧、祛魅的過程,而不是把任何事與人當作魅。
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了高贊@匿名用戶的回答之後,內心的感受愈發強烈,越是長大,看的書越多,越明白讀書的需求是與一個人當下面對的環境分不開的,正如16歲的我看《生命不可承受之輕》,能夠獲得到的便是主人翁亂七八糟的性愛故事,和16歲的我對於性愛的認知水平並不符合,無法接受託馬斯周旋於特麗莎和眾多情婦之間的破事。在來看下26歲的我,重讀同一本書籍,得到的確是一種可怕的生命輪迴與無奈之感。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米蘭·曼德拉
如螻蟻一般,低點,低點,直至變成一根羽毛,飄啊飄啊,無處可躲,無處可歸,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么?
不過暫時今天無打算推薦這本書,僅僅論證下不同時期對讀物的要求是不同。既然不同的時期對於閱讀的需求是不同的,高贊的答案中那一本推薦的書籍《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全四冊) (豆瓣)》是否值得目前你我閱讀呢?作者推薦理由僅僅是自己對於本書的情感,是否能夠切合此刻你我需求?
個人比較認可任何需求導向的閱讀,閱讀的目的無非便是明智明辯,讓自己變得更好。讀的書多了,對於一些充滿著雞精味道的暢銷書和成功學越是無感,倒是喜歡看一些思維方面及人生感悟類的書籍。
推薦書籍一:
這本書也是在偶然之中發現的,起因於和閨蜜對結婚生子的思考,作為一個單身狗和一直未婚未孕的她,居然來自結婚生子的恐懼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帶給孩子什麼東西,無關金錢,無關權利,僅僅想帶給孩子成長最原始的東西,雖然事業上問題不算很大,就目前的社會變遷中已經讓自己細想極恐,10年前的你我是否可以想到如今使用支付寶、微信便能完成所有的支付,連街邊的乞丐都開始貼上二維碼了,技術與工具的快遞迭代也飛速的衝擊了平民百姓的思維;10年前的你我是否想過你我的交友通道是一台小小的手機,更別說發展成為對象了,社會變遷超出你我之想像。
有個長輩,算是在小城市中首批做互聯網碼農,年僅40歲,而曾經最為喜愛的代碼也做不了了,比不了年輕人,思維更不上,手指也更不上,他也是非常鬱悶,不是說技術活穩定么,這時代怎麼就變化那麼快,明明是去年還在流行的技術,今年全部更新了,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我與閨蜜的恐懼便是身為一個母親,該如何將生命原始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小孩呢?所擔心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學的東西該以什麼樣子的方式帶給下一代呢?我掰著手指頭數了工作中懂的很多很多東西,又想了想,十年後,偶不,可能5年後這些東西還能用的上嗎?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這些我目前所認為重要的生存技能可能就被更加先進的技術、工具取代了,教給孩子過時的工具又有什麼用呢?
就拿文盲一詞來說,字面理解便是不識字的人,而放在現代環境中,不識字的人還有很多嗎?國家9年義務教育基本將不識字搞定了,那麼文盲是否就消失殆盡呢?伴隨著電腦普及,文盲指的是無法使用計算機學習、交流、管理的人,而目前這個定義在短短几年時間是否會被迭代成無法使用移動互聯網學習、交流、管理的人呢?再過幾年後,是否迭代成不知道xx工具學習、交流、管理的人呢?
回歸到本質,人最需要的是什麼能力?可遷移的能力,而在可遷移能力中,大腦思維力及學習力是最好的標配。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不就是李笑來所提倡的么,三個學習被賦予了不同含義,動詞+名詞+動詞,意思便是要先學會學習這件事兒然後再去接著學習,而怎麼樣學會學習這件事?便是凌駕於學習能力之上的思維力。
購買了很多關於思維力構建的書籍,具體不多提及,而《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確實一本冷門好書,把思維力訓練中的一部分框架構建拆分出來,比較適合剛剛接觸思維力訓練的人。
書好讀,但是要消化成自己的東西真心不容易,每一個場景都需要單獨強化練習,若是要對比同樣是強調系統思維的《金字塔原理》,只能說金字塔原理便是系統化思維運用到具體的寫作領域的書籍,並非思維構建的整體應用。總分之區分,看人應用吧!不過拿到手的時候,我真要吐槽這本書的紙張,一度懷疑是盜版。
···········又寫多了,如此話嘮子。本來還有兩本書要寫的,剛剛好今晚約了朋友吃飯,等贊過20個,我再把剩下兩本最有感觸的愛情觀和心靈成長類的書籍推薦寫出來
《現代漢語詞典》
我幼時在家閑得蛋疼,曾經把我爸的一本不知道83版還是78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從序言到元素周期表,從頭到尾看了三遍。
這本書可以說塑造了我最初的知識體系,一查起資料就停不住的習慣也是那時候養成的。
此外,這本書對我在知乎上的行為也有影響——每次有噴子來找事,我在調戲之餘說一句讓他把錯別字和病句改改再來現眼,嘲諷度都會瞬間爆表……
誒,為毛小粉紅們的語文水平從未讓我「失望」過呢……
比如下面這個↓
慘案現場:曹哲:如何評價共青團文章 《警鐘:72年了,法西斯從未遠去》?
讀深了《圍城》、《傲慢與偏見》、王小波的所有小說,你將會開始對世界玩世不恭。畢竟這些小說作者的筆調都差不多是這樣的。
如果只能一本,那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兒》
儘管有些書,我們知道它好。可就是看不懂呀。讀書也分層次,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連乘法都不會,又怎麼去學方程呢?不同的書由不同層次的人來讀會讀出不同的味道。有時候境界太低而太早的接觸到一本好書,只會是活活的浪費掉了。而明朝那些事兒就像是一本普世的讀物,大家都能看得懂。
它讓我明白了好多好多道理(^_^)很多想法就此慢慢改變,慢慢的能讀些有意義的書了;慢慢的喜歡上讀書了;慢慢的可以用電腦學點東西了。
感謝它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一課經濟學
《一課經濟學》是美國著名經濟專欄作家亨利?黑茲利特專為社會大眾撰寫的經濟學入門讀物。全書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課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討論了涉及現實社會經濟生活的諸多問題,例如公共建設工程、稅收、政府信貸、就業與失業、關稅、最低工資、進出口、價格體系、房租管制、工會、最低工資、利潤、儲蓄、通貨膨脹等,以最簡單的闡述方式,向讀者逐次解讀這些複雜的經濟問題背後的真相、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同時,針對那些廣為流傳的經濟理論或學說中存在的謬誤,黑茲利特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批駁,從而幫助社會大眾更了解經濟世界運作的法則。
說了一大堆,看似很複雜,其實完全不要擔心讀不懂。
作者用了很簡單的例子,解釋了很簡單的經濟現象。
讀完了這本書,在大多數經濟學現象面前,就不會胡說八道 人云亦云了。
真的很有幫助。
一課經濟學 (豆瓣)更新~
我想推薦《彼得·潘》。
不要笑,我覺得一個人需要童心,不管多少歲。
生活如此多艱,總要學會自己找點樂子,有一顆童心的人不管受了多大的創傷,總是容易好的比別人快。
再一個是好奇心,我覺得好奇心是一個人不斷汲取新知識並獲得快樂的源泉。溫蒂因為好奇發現了彼得潘,並進入了一個奇幻的新世界,那裡有美人魚,有會飛的精靈,有各種人世間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東西,簡直是孩童的樂園,好奇者的聖地。
遺憾的是溫蒂會長大會變老,彼得潘卻永遠不會長大,他永遠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精靈。但是那也正是他的稀罕之處。不會長大,沒有煩惱,任意而行……這些都是被現實羈絆著的人所羨慕的。可是沒有辦法,我們都是會長大的溫蒂,不是永不長大的彼得潘。
《彼得潘》並不僅僅是一部兒童童話。它包涵著成人對兒時無憂無慮的嚮往以及意識到責任的「長大」。
所以,也可以說,我們之所以長大,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所背負的責任。
就像溫蒂意識到她會結婚,以後會有另一個男人陪伴她的左右,而不是曾經親密相伴的彼得潘。(儘管她曾經想過和彼得潘在一起……)
而彼得潘卻不能也無法意識到「責任」,一旦他意識到了「責任」 ,他的「魔力」就消失了,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小飛俠」。多麼悲傷的設定╮(╯▽╰)╭
所以童年永遠令人懷念,也只能夠懷念。
再推薦一部根據《彼得·潘》改編的電影《夢幻島》(不過是前奏哦)
影片裡面的景也是超美的,貼圖為證,至於劇情我就不透露了哦(^_^)
喜歡的請點贊~(≧▽≦)/~
推薦閱讀:
※古龍的小說應該按照什麼順序讀?
※有哪些像《極簡歐洲史》這樣好讀又深入的歷史類書籍?
※多年閱讀給你帶來怎樣的改變?
※有哪些好看經典到不敢隨意閱讀的書籍?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