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孩成長為男人過程中,對於日常飲品的變化由可樂變成了啤酒、西洋酒,這是怎麼變化的,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

很少看見三四十歲的大老爺們日常喝可樂果汁的吧。


身邊一大群三四十歲的大老爺們,滴酒不沾。很正常。
喝酒這種事,不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一種禮節,這兩種東西都不是孩子的時候需要面對的,童年的逝去擊碎了對生活純正的幻想,在現實面前,酒精是從歡樂與放鬆通向一條歇斯底里的捷徑。

正常飲酒應該都是在18歲之後,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大抵開始都喝的是啤酒,這也是我羨慕歐洲最大的理由,他們的啤酒大多比我小時候喝過的好。第一口啤酒早忘掉是什麼味道了,估計興奮大於感受,然後就是從一瓶邁向三四瓶,從三四瓶邁向五六瓶的開始。直到高中第一次喝大回家,被家裡人狠狠削了一頓。那時候我就知道酒精、嘔吐和頭疼會伴隨我很多年了。
在一個正常的中國家庭裡面,總是離不開白酒的存在的,無論是炒菜、蒸魚還是拔火罐、擦擦手腳,就算完全不喝酒的家庭裡面也會有一些,不算招待賓客,做飯也用得著。更別說我家裡父母都喜歡喝一杯。受父母影響,從小我就知道除了價錢之外還有那些算的上好白酒。不過我向來天生麗質難自棄,酒精飲料到了嘴裡都是甜的,不同的酒有不同的甜法。在我們家族裡,喝白酒講究菜頭,過年的時候也總有幾道很適合下酒的菜色。出來工作後,自己也總是整幾道葷腥,一個花生米,一瓶牛二(離開北京後就隨便了,喝著順口就行),然後吱流一口酒,巴茲一口肉的喝小半個晚上,圖一個愜意。這也不是青春期的小屁孩急著長鬍子時候能想明白的。

最早知道洋酒,除了葡萄酒(到現在我都不喜歡喝葡萄酒,因為我喜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葡萄酒非要細抿慢品才明白個中三味),就是白蘭地了。白蘭地最適合暢飲,敞開了喝,乾脆利落了喝,這是英雄喝的酒,是爺們喝的酒,是葡萄釀成的酒。也是長大之後最痛快的歲月的回憶。古龍說當你回憶的時候你就老了,(真的沒人在乎是不是古龍說的)白蘭地就是人生幾十年如夢似幻的如夢(4.5一根)。

而威士忌從來都不是一種酒,單一麥芽,混合麥芽還是波本,雖然都頂著威士忌的大旗,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是一種酒。第一次亂闖買到了波本威士忌,第一次感覺到了風味。這種風味不是白酒給你的感覺,而是威士忌帶來的風情。白酒就像骨子裡的風格決定了你,而威士忌就像你最美麗的女友要相處。(小屁孩的第一次都比較短平快,威士忌是給有經驗的準備的)這篇絕對不是說怎麼品酒的,到現在我都不習慣加冰塊,或者添鹽(舔女朋友還不錯)這樣的喝法,純飲是最適合我不過的喝法,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喝法,比找到自己喜歡的牌子更重要。威士忌最適合獨飲,雖然「叫你走路」這個牌子都是說聚會如何如何,但是真到幾個知己小酌的時候誰會在乎酒怎麼想?而一個人夜晚,卻最適合找一個古典杯,小斟小酌得幹掉一整瓶。就著星光,回憶各種得得失失,痛哭流涕不能自己翻過身還得若無其事的活,這就是喝著威士忌。(混合麥芽也挺好喝的)
(同理,喝伏特加是好的,喝白蘭地是好的,喝龍舌蘭是好的,喝牛欄山也是好的。)

最後,實際上喝得最多的還是啤酒,第一次喝進口啤酒的時候真覺得之前好幾十年的啤酒都喝錯了,一種甘甜幾種滋味。啤酒突然一下就鮮活了,不是散發著一股工業的味道也沒有一種澱粉的甜味。這些美妙的啤酒散發著芳香的氣息,洋溢著自然的味道,在舌尖綻放出濃烈的麥香。甚至在舌尖滑過一絲油脂的香氣。

所以,啤酒也是好的。

我們從各個方面拋棄各種青澀的過去,用各種成熟的符號構造了起了一個符合社會需要的形象。其實,在骨子裡面,我依舊是從小就忙忙叨叨、荒誕不經的小屁孩,我時刻都像弔死讓我不爽的那些人,從小我就是那麼的憤怒,長大之後,換在喝多了之後繼續憤怒。男孩從來都沒真正成為過男人,只要好奇心不死。


我是女生。
很奇怪沒什麼人說「因為好喝」。
愛喝酒大概就跟愛吃好吃的是一樣的心理。我現在也是喜歡品嘗不同種類酒的不同口味,並不貪量,並不能喝很多瓶。
至於變化,於我個人而言,跟童年到成人的其他愛好變化沒什麼不同。甜飲料和酒的區別對我來說,就像小孩和大人愛看的書不一樣似的,又像休閑喜劇和文藝(以及其他各種奇怪類型的)片。
小朋友很難欣賞苦的東西。而大了之後心理活動變得複雜,也開始去感受複雜的味道。其他飲料更適合放鬆休閑,人的確不能常喝酒,然而一瓶好啤酒給我的感覺,絕非普通飲料能帶來的。
同時,微醉之後的放鬆的確很贊。平時那些盤旋在大腦里的雜念都適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鮮明的欣快感與一點點創造力。有點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喝酒才能寫好文章,雖然我還寫不出來:)


1、味蕾會隨著年齡越來越不敏感,也越來越能承受刺激。
2、適當的酒,能讓人興奮。年紀越大越難自high。

外國的情況是,男孩也並非是先喝可樂的。這事兒就中國是這樣。
原因我沒調查過,如果讓我猜,
我想是文化和經濟兩方面的原因。跟我們文化的革命有關。
祖上的習慣沒傳承,外國人的習慣早期沒購買力。近幾年才有的購買力。



我是女生。

在學校的時候很少喝酒。有個閨蜜是個酒鬼,之前和她一起的時候經常是她喝酒我喝飲料。只有在畢業的時候才放肆醉過。

工作快滿一年了,目前在一個國有企業下屬研究院上班,收入在這個二線城市還算過得去。每天的生活就是朝九晚五。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充滿的熱情,覺得要努力工作提高自我。然而體質內沉悶的氛圍、拖沓的節奏、領導一言堂的作風...都在慢慢消磨最初的熱情。更不要提職場上對女性的歧視,以及公司較為年輕的中層都是關係戶這樣的現實。

生活平淡的波瀾不驚,而曾經想要拼搏的前途黯淡無光。常常懷疑當初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糾結到底要不要放棄已有的一切去更大的世界看看。儘管仍然在努力工作,健身,練習廚藝,讓生活看起來豐富多彩,可是並不快樂。總是有種要窒息的感覺,只有喝醉了才能有片刻歡愉。

現今晚上經常喝點紅酒助眠。和朋友出去玩經常主動提出要喝酒,在關係很好的朋友家裡也喝得酩酊大醉各種失態過。我知道我醉了很二,可是那時候我是真的開心。而我有幾個朋友,也不約而同在工作以後慢慢都變得喜歡小酌一杯。

「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著平靜、童年、杜鵑花。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著伏加特、樂隊和醉生夢死。」所以你問我為什麼開始喝酒?我想,大約是生活本身太平淡。更不要提那些未曾達成的願望,沒有勇敢堅持的夢想,和不得不放棄的人。有些遺憾說出來過於矯情,鬱結心中無法排遣,最終只能求助於酒精。

套用蔡康永的話:
我喝酒可不是喜愛/ 我喝酒多半是逃離/ 還有一些不甘心
逃離自己/ 逃離這個世界
不甘心自己/ 不甘心這個世界

我沒有勇氣,只能做出這樣軟弱無力的抗爭。
其實,我也開心飲過酒。


我第一次喝酒是因為家裡開的小賣部,那時候賣村裡一戶人家自己燒的地瓜酒,那個酒是一個大缸,開的一個小口,也許叫瓮比較合適,然後是用一個竹子的酒撈,一撈當時是賣3毛錢。我第一次喝酒喝的就是這個地瓜酒,感覺已經忘了,印象就只剩下當時喝醉了,然後和妹妹兩個人躲在床底下睡覺,父母忙碌完,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滿村去找,最後沒有找到,聽說母親大人還以為我們出了什麼意外,嚎啕大哭。等我酒醒的時候,爬出床底下,已經是皓月當空了,那天的月亮是真的很亮,別問我怎麼知道,後來我學了一個典故,叫月下追韓信,我想我父親當時拿著棍子的姿勢想來和蕭何是有幾分相似的。
那頓皮肉之苦,是很結實的一頓皮肉之苦。導致我很久以來都對酒保持一種距離。第二次喝酒是我考上初中,父親從廈門回來,拿了一瓶紅酒,對我說:你上初中了,我也當你是個大人了,你陪我喝喝,我們聊聊事情。然後我和父親搬了桌椅到自家的屋頂,兩個人就著月亮,喝了那瓶紅酒,那天聊的什麼現在也幾乎沒有印象了,殘留的記憶只有一個:父親喊了母親到樓頂,然後兩個人一起給我保證,我已經是大人了,以後不會再打我了,但是也希望我管好自己如何如何。

從那天起,我就獲得了在家族的重大節日可以適量飲酒的權利,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家小酌一杯半杯的啤酒或者紅酒。

所以,我喝酒的歷程和很多人是反著來的,我人生的第一杯酒是白酒,我人生的第二杯是紅酒。

真正開始喝啤酒是我讀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流行生日的時候要請同學吃飯,然後年輕人就會開始喝點酒,那時候又窮,喝的酒要嘛就是散裝的白酒,要嘛就是啤酒了。因為當時大家都不勝酒力,也就以啤酒居多。

我對啤酒是沒有好印象的,我第一次喝吐喝的就是啤酒,吐的稀里嘩啦的。

我人生第一次喝二鍋頭是在大學,當時宿舍里我是老大,但是我只比老二大了4天,老二有點不服氣,所以當宿舍第一次聚餐的時候,老二讓老闆拿了10瓶二鍋頭,對我說:你要是能拼贏我,你就是老大,不行的話,老大換我做。那時候愣啊,都是年輕人,哪裡經的起激,於是就開了4瓶,一口一瓶悶了下去。然後忍著吐,看老二喝,老二明顯呆了一下,想不到我一個福建人敢這樣喝白酒,也開了四瓶悶下去。然後,我吐了,他又悶了最後一瓶,我想接著悶,他攔住我了,別喝了,你老大了。

人生的第一次喝洋酒,是大學的時候,有個姐姐,嗯,是那種認的干姐姐。當地電視台一個小主持人,帶我去的夜店,印象里好像是吉首的第一家迪吧?然後喝的洋酒,兌著脈動喝的。那天莫名其妙就醉了,這給我一個錯覺,我很不能喝洋酒。後來才知道,原來我那天一個人喝了一瓶一斤半的洋酒,想想也許是因為第一次喝兌飲料的洋酒,不知道酒味所以才敢喝那麼急那麼多吧。

第一次認真的品紅酒是一個外教老師,籃球的球友。這個假老外,之所以喊他假老外是因為他的中文太遛了,另外一個是因為他自己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姓賈。教了我們驗瓶、如何搖杯、如何聞香、如何看色、如何含酒還有一堆的紅酒禮儀,讓我們這群青春萌動的孩子,第一次走入了裝逼的門檻。

由此往後,我對於酒的記憶就越來越混亂了。很多的酒,對於我來說已經不是酒了,是用來交際的手段,是用來麻醉自己的葯,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是很多東西,但是偏偏不是它最該是的酒。

現在經歷多了,也看淡多了,反而能靜下心來好好喝喝酒,不在像之前一樣,一定要有事或者有友才能喝,現在一個人,小酒一杯,雜書一本,消磨一晚上也是自得其樂。酒又開始像酒了。

以前喝酒會挑,什麼紅肉紅酒,白肉白酒。現在完全沒有這些講究了。

我帶過06的拉圖去配燒烤。

我也在很正式的酒會上問過:能給我一杯啤酒嗎?

現在對於酒更多是隨心所欲。

酒癮來了,有什麼喝什麼,特別想喝杯什麼的時候,也會不辭辛苦的遊盪在大街小巷去尋找。

我覺的酒之於我,更多的像是一個不曾深交的摯友。

年少的時候覺的這個朋友,鮮衣怒馬,無比艷羨,於是對他趨之若鶩。

年紀稍大,發現自己其實是個平常人,但是礙於朋友面子,還是強撐場面。

到現在三十而立,才發現,原來生活里,再牛逼的朋友,還是別人,你始終是自己。於是就懂的按自己的生活來活。


不允許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飲料,除非在家長的監護下。


1.啤酒挺好喝的。小時候很難品位苦味,但世界三大飲料都是苦的,大了慢慢咂摸出滋味了
2.好的烈酒非常香
3.半醉的感覺很好,和人在一起的時候能說更多話,獨處的時候能更坦率的面對自己或者拋開外在的一大堆煩惱


日子過得甜的時候就喜歡喝甜的。
日子過得有滋味的時候就喜歡喝點帶氣的。
日子過得苦悶的時候就想喝點濃郁醉人的。
日子過得淡了,一杯茶就好。


兒童和青少年大多喜歡味道極致的食品和飲品,比如說放了很多糖和香精的飲料,或者香噴噴油膩鹹味重的炸雞。所以小時候每周父母帶我去一次麥當勞肯德基就像過節一樣。而隨著年齡增長滿滿味覺更傾向於味道沒那麼重但是層次豐富回味悠久的飲料和食物,比如茶,咖啡等。吃飯也喜歡自己做飯或者去餐廳,比較少吃西式快餐了。

小時候也喝過一點酒,當時就覺得啤酒這麼苦,紅酒這麼干這麼澀,遠遠沒有甜甜的可樂和雪碧好喝。後來大學時候喝酒也只是為了活躍氣氛,從來沒注意啤酒的味道。後來再大一些,喝到一些更好的酒,才開始真正喜歡裡面多層次的口味。這些味道需要仔細品才能嘗出來。小孩估計沒幾個會坐在那裡悠閑地品酒品茶吧,端著一杯可樂就跟小夥伴玩去了。。。


喝酒和吸煙,據我看,都跟壓力有關。有時候高興也抽也喝,那也是壓力,只要異於正常的情緒,有波動起伏比較大的,都算是壓力。喝酒和抽煙都是緩解壓力用的。壓力大時候真管用,但是酒勁過了,煙勁過了,還得續上,不然會產生巨大的空虛感。空虛感會成為新的壓力情緒波動點,於是還得喝還得抽,這東西又能上癮,也會成為壓力情緒波動的因素。
人隨著年齡成長,責任大壓力慢慢也會大,煙酒都是緩解痛苦用的。但是呢?問題並不會真正的解決,跟心靈雞湯差不多,用的多了都會上癮且有害身心。還是多讀書,多接觸人,有一些城府,會好一點。


男孩兒也分早熟品種晚熟品種。

早熟的高小就開始學大人抽煙喝酒,這種男孩兒數量極少,但往往會成為當地一號兒人物。一般早熟些的在青春期開始抽煙喝酒,抽煙的嘗試往往比喝酒要早,頻次也高。如果在初中就開始喝酒的,也會成為同齡人中的大哥角色。

大多數男孩兒都是在大學開始多次(每年)喝酒。畢竟大學是大多數男孩共同生活的開始,年輕、氣盛、遠離父母、第一次擁有了身體自由、各類感情野蠻生長……一切都有利於培養飲酒習慣。這些都屬於正常熟。

如果是大學養成飲酒習慣,男孩兒一般都是從啤酒開始,重要活動,如大型失戀、考試Pass或掛科慶祝、重大比賽結束、學期開學聚會或結束聚會等以及各種班級特殊紀念日,都會有白酒出席。出現紅酒、洋酒的情況一般是有女生參與,或剛好哪位同學帶過來。簡單說就是沒事兒喝啤酒,大事兒喝白酒,性事(泛指兩性參與的事務)喝洋酒。

再往後就是工作中了,商務場合各種分場合分酒種的學習了。這種應該已經不算從男孩兒到男人的過程了,而是從小男人到大男人的過程了。

至於原因,簡單說早熟的男孩兒往往對成人社會及男性中心的世界有種強烈的趨同性、模仿性,抽煙喝酒的意義是體驗一種瞬間長大的感覺——嘗試以爺們兒的視角看待自己身邊的世界。而在大學中養成喝酒習慣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心智發展(是發展,不是成熟,喝酒不代表成熟,但確實是一種身心發育的結果),是從眾、義氣、多愁善感、為即將踏入的成人世界和兩性世界而做的戰前準備,等等多種因素的匯流成河。


過早抽煙喝酒的不是梟雄就是sb。
終生不抽煙喝酒的不是君子就是sb。

在外喝酒是社交,在家微醺是愛好。
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不壞事人自壞,酒後見真人啊。

我30多了愛喝酒,也愛喝飲料,沒覺得喝酒成熟也沒覺得喝飲料幼稚。

隨著年齡大了,發小與兄弟姐妹之間就不能無話不談了,包括老婆,夜深人靜時,酒就像一個守口如瓶的老友,聽你傾訴。


這個問題讓我這種既不喝可樂也不喝啤酒、西洋酒的人情何以堪……


我告訴你,除非拿刀子架在我脖子上,不然鬼才會喝酒。不僅是我,我周圍幾乎都是這樣。這東西看氛圍,看朋友圈。真的好朋友不會無緣無故拉你喝酒,來,一人一杯冰可樂那才是真友情。

你看看軟飲料市場有多大就知道喝果汁汽水的人遠遠超過喝酒的。難道你還真以為軟飲料都是小孩子給消費掉了?


作為一個女生,我能說六年級的暑假,每天晚飯,我爸喝啤酒的時候都給我也倒一小碗,我哥反而不喝。感覺我們家族裡的大人對小孩子喝酒的態度都是女生要稍微能喝一點,不能在外面喝一杯就醉了,印象很小在親戚家作客已經是喝紅酒或汽泡酒了。現在偶爾會和朋友去酒吧喝杯雞尾酒,啤酒倒不愛,啤酒肚怕怕。家裡的女性好像都蠻能喝的,沒當sales,當了it女是不是浪費了


單純的不愛喝,外加厭惡國內的酒桌文化而已。

身為東北人,非常討厭喝酒的報個到。與有些人天生酒量差不同,我酒量本身還算可以,啤酒可以喝十幾瓶,白酒最多喝過一斤半,這些都是以不失去意識為前提的量。但是喝酒帶來的宿醉頭痛實在是很討厭。另一個讓我很頭疼的就是家鄉的一幫哥們朋友的勸酒。相處十幾年的朋友一起吃飯,大家要喝酒,而且要數瓶子,做到大家喝的平均。其實我問過他們為什麼每次都喝那麼多,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但是我感覺他們絕不是單純的因為覺得酒好喝而喝,更多的可能是「大家都是這樣的所以也就跟著這樣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每每有人張羅飯局我總要盤算一下怎麼解決喝酒的這個問題,導致本來應該很開心的事情變了味道。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外我就從來沒遇見這種情況,大家在一起都是量力而行,喜歡的多喝,一般的少喝,討厭的不喝也沒人挖苦諷刺我。結果就是相比這些認識十幾年的發小們,我在跟國外的朋友相處的時候反而會更加輕鬆。可能這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中國的酒文化和飯桌文化真的有很多糟粕有待去除。


當我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我做夢都想快快的成熟起來。
我梳大背頭,打上摩絲,就像這樣:

我穿深色的西裝和褲子,我抽煙,上學不帶書包而是帶一個公文包以免暴漏真實身份。

畢業聚會的時候故意大口喝著啤酒然後評頭品足,儘管我根本辨別不出不同牌子有什麼區別,既不甜也不酸。
我無數次的看著大人們沉浸在酒的醇香之中酣快淋漓,可是我偷偷品嘗過,又燒又辣,根本沒有香味。
但是同學過生日,作為一個男人,不能喝酒簡直太low了,必須大口大口的喝,但是僅僅四兩,讓我跌跌撞撞的回到家,吐了一晚上。
有了那一次,後面的記憶就不深刻了,總之越來越能喝,喝了吐,但醒了立刻滿血復活。
能在酒桌上談笑風生頻頻拼倒對手,是男子漢應該具備的豪邁氣質。牌越玩越薄,酒越喝越深,確實是,一次次的酒場打拚加深了人們之間的友情。

最害人的是酒宴之後的ktv,那裡的啤酒味淡香醇,清爽可口,很容易就把你弄得不省人事,膠片斷片。

作為久經沙場的戰士,忽然發現自己已經不會醉了,不會吐了,無論喝多少酒,都被肝臟默默的接受住,深藏功與名。

但是酒精的傷害是長久的,每次酒後,轉天都要難受一整天;反應越來越慢,智商越來越低,性功能……

不說了,用腦的人還是不要喝酒了,至少永遠不要沾白酒。


我從小就不被老娘允許喝碳酸飲料,於是我的軌跡是由酸奶,果汁飲料變成了自己榨果汁,做酸奶(咦,好像有哪裡不對)


酒精成癮而已,所謂喝酒的一系列理由都是成癮後自我安慰的理由罷了。


推薦閱讀:

可樂喝多了有什麼壞處?
農夫山泉的水為什麼裝得那麼滿?
所謂「水源地直接灌裝」的水比飲用純凈水要更好嗎?
如何製作港式奶茶?
有哪些簡單易做的消暑糖水?

TAG: | 飲料 | 男性 | 個人成長 | 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