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
今天結束後票房應該可以接近6000萬,作為一部上映3天的動畫電影,這是極為不錯的成績。可能在動不動3、5億的電影市場里不起眼,但對於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卻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或者說,十冷電影對中國動漫產業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十冷之後的票房已不那麼重要,因為「所有人」都贏了。
十冷電影好評有,惡評也不少。這是十冷受眾的人群屬性,以及十冷本身的不足加上環境壓力所共同造成的。讓我們忽略那些虛無的惡評,營造的好評,還有這碉堡的檔期選擇,因為這些都是一時的。在我們拋去十冷的那些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後,可以從更深遠的層面看待十冷大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一、審查機制
像很多資深動畫電影從業者擔心的電影審核問題,在十冷這裡並沒有發生,那些讓我們這些觀眾提心弔膽的「老傢伙」們貌似這次並沒有為難這部題材新奇的作品。自從十冷確定拍電影以來,我聽過無數電影從業者表示並不看好十冷電影過審。因為其內容涉及太多的再改編,未經授權下太多模糊不清版權的問題。更是做了對傳統國產動漫形象的顛覆,以往這基本必死的結局。但十冷過審看起來極度順利,基本沒有什麼卡殼的地方。
我大膽推測這是老爺們對新興二次元題材的迷茫,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另外肯定還有製片人的機智應對,因為片子過審本身就是一個說服和溝通的過程。以往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下,我們能做什麼樣的動畫電影?做以前已經過審沒問題的內容,不論是電影名字還是內容劇情。如果之前有電影這麼做過,面對質疑的說服力會更強一些。創新是極難的,可以說在面對審查機制上十冷電影開了一個好頭。不單為他自己,更為未來無數的動畫電影。
二、國產青少年動漫市場
中國動畫市場一直以來的問題便是青少年題材不賣座。
這主要是由三個問題造成的
1、內容品牌積累不夠
2、平台渠道限制太多
3、無法創作出讓青少年觀眾喜歡的內容
2014年以來無數動畫電影高喊著要打破青少年動畫電影市場這道壁壘,無論是《魁拔》、《秦時明月》,還是明年的文藝大片《大魚海棠》。這些製作精良,能收穫極多口碑的大製作都未獲得理想的票房。
他們的做事方向都是對的,一天不打通青少年動畫市場,中國動漫產業便如同扎著一個緊箍咒。只是方法和目的就不都那麼「光明正大」了,有些事出發點是好的,但難免越做越變味。
中國的動漫IP生命周期和日漫美漫相比相差極大,中國的動漫IP越熬越死,美日的動漫IP越熬越有價值。我國的青少年看的動漫大多是日本動漫,去影院看的的漫改類電影則是美漫改編。國內動漫內容輸出渠道被嚴格控制的,國外的動漫內容卻可以「肆無忌憚」的橫行於網路,這本就不是公平的。當然,這個社會本身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
以前,我們戰戰兢兢的懷疑著,嘗試著通過新媒體這個渠道是否可以改變一些什麼。無數人對十冷這部電影都是抱有極大的期待的,如果十冷失敗了,打擊不單是這部電影,而是一個領域的士氣。特別怕像那些自喻為「國產希望」的「藝術家」們一樣,無數次摧殘著大眾對國產動漫本就不多的信心。
並不能說十冷的受眾年齡層有多高,但青少年這個定位應當是準確的。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的國產動畫電影相比,主動自己去觀影的成年人觀眾增加了。只做兒童動漫市場,奧飛已經玩到了頂點。只有打開青少年市場,中國動漫才有搞頭。
國產動畫電影上座率低,晚上不給排片這是讓人很無奈的事實。這個怪不得院線經理們,他們也只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排片罷了。去年《秦時明月》掙扎過,終究證明受眾年齡層沒有他們所認為的那麼高。從十冷票房增長上看,萬達晚上爭取到了排片,且上座率也極其樂觀。
這終究是證明了些什麼。
三、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終究是看到了相對於傳統媒介,新媒體這個內容媒介甩掉了一些枷鎖和鐐銬在大步前進著。通過新媒體內容打通青少年動漫市場,做到了我們以前做不到,傳統媒介所沒做到的事情。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十冷作為一部生命周期處於嚴重下滑期的動漫IP,展現了出了之前很多人難以想像的衝擊億元票房的姿態。這是對新內容領域的嘗試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意義,更可以讓我們對互聯網數據進行更深一步的認識。
電影上映前期,無論妖氣本身,還是找的外包宣傳公司都做了許多宣傳運營。特別是外包宣傳公司做的是極為漂亮的,想出了許多方法提升十冷關注度。奈何新媒體動漫的特質仍是內容為王,無法通過運營手段提升關注度,所以十冷上映前並沒有被提升太高的關注度。
雖然他們做的夠好,只是現在還是個拼內容的時代。
此後,無論萬達,炫動,有妖氣,主創團隊,還是原作C哥所能得到的收穫都是意想不到的。所以,他們都是大贏家。
在此恭祝十冷票房過億!
潑個冷水吧,《十冷》的票房表現並不是因為其本身是一部動畫電影,而是來自於喜劇電影市場的嚴重供應不足。
我相信從一開始,《十冷》就不覺得自己只是一部動畫電影。動畫只是表述故事的形式,而故事的內核才是一部電影的中心市場策略,過於糾結形式,結果就會是像其他動畫電影一樣慘淡。我們看看一年動畫電影市場有多少?再看看一年下來喜劇電影市場有多少??
中國電影市場每年50%穩穩的被好萊塢拿去(如果不控制,估計70%被拿走),在好萊塢電影的影響下,國產電影能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喜劇是唯一能夠直面抗衡這種影響的電影元素。那麼,既然真人電影表現不足,《十冷》便補了缺,補了無厘頭喜劇電影的缺。
什麼是無厘頭喜劇,往古可以追溯到「犬儒主義」,往今發端於「解構主義」,本質上是來自於喜劇中的諷刺與荒誕,但是所借用的手段往往比傳統的喜劇更極端,這一點我們從日式漫畫和星爺的電影中可見一斑。
而且在90年代之後,當全球經濟趨於一體化,文化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無厘頭喜劇」呈現出一種不斷惡搞各種文化作品的趨勢(《日和》中惡搞漫畫、影視、綜藝等諸多作品)。
這是因為相對於社會中的文化現象,文化作品往往傳承時間較久,知曉度較高,並且每一部文化作品都擁有一個既定的範式(參考《十冷》中所顛覆的那些人物形象)。對這種既定範式的顛覆和惡搞,同時也是對社會規則的嘲諷,不僅容易引發共鳴,還不會帶來太多不必要的政治影響,所以在西方也會有《驚聲尖笑》這種電影。
我曾經困惑過為何「無厘頭」文化在亞洲,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和影響力,但一直沒有時間去做系統的整理,只好作罷。但我大致覺得,可能是因為東亞社會相對比較封閉有關係。我們往往不願意直接將諷刺付諸於具體的族群,因此從文化作品中下手,大家的心理壓力都不那麼大了。
所以我不覺得今天《十冷》的表現就是達到了天花板。
我相信在大陸市場,只要找對癥結,動畫比真人會有先天的政策優勢,假以時日,我們有可能會看到喜劇領域出現更好的動畫電影,甚至出現一批。2012年《十萬個冷笑話》第一季在網路開播,在國產動畫處於」低齡潮」的艱難境況下,《十冷》就像是一股國漫界的泥石流,轟轟烈烈一頭扎進了無數宅男宅女心裡,從此也算正式拉開了國產泡麵番搶佔市場的序幕。
《十萬個冷笑話》最初是漫畫家「寒舞」連載於「有妖氣」平台的人氣漫畫,執導其動畫化的是一對小夫妻,盧恆宇和李姝潔。
就是這對愛看冷笑話的小夫妻打造了日後風靡全中國的動畫作品。
在「有妖氣」的創始人董志凌找上他們的時候,盧恆宇和李姝潔已經過了幾年窘迫的生活。
為了維持自己的原創作品,他們拚命接商業片賺錢,最窮的時候就只能饅頭配鹹菜。
在《十冷》成功後沒多久,盧恆宇和李姝潔便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名字非常狂狷邪魅簡潔大方——「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
雖然認真貫徹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指導思想,但怎麼看都像是赤裸裸的一把狗糧。
認真算起來,這對二次元模範夫妻導演,從小泡在動漫里的80後宅文化愛好者,有著同一個電影夢,認真地宣告世界自己要做出可以拿奧斯卡動畫獎的作品,就算被別人嘲笑也無所畏懼。
就像盧恆宇自己說的,「不被嘲笑的夢想就不是夢想。」也多虧了夫妻二人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電影夢,才有了今天的《十萬個冷笑話2》大電影。
原計劃在2016年賀歲檔上映的《十冷2》推到今年暑期,雖然有點遲到,但是卻比第一部更為精彩。
2015年賀歲檔上映的《十萬個冷笑話》第一部大電影,雖然以不到1000萬的低成本賺回一億多票房,但是口碑一般。
除了被吐槽的「畫面太粗糙」以外,劇情的圓滿性上也有欠缺。
都是小夥伴一起拯救世界的英雄故事,《十冷2》成功地補足了第一部的缺點,勤勤懇懇地填上歷史遺留的坑。
不僅講述了小金剛和小青前世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還揭露了」時光雞「名字的由來。
「居然是這樣!」對粉絲們來說,《十冷2》就是晴天一個霹靂,劈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而對絕大多數的普通觀眾朋友們來說,只要好笑就夠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多的關於《十萬個冷笑話2》的評價,廣大觀眾老少爺們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這部片子的深刻體會與切實感悟。
上映十天豆瓣評分7.7,好於78%的喜劇片,單單從數字上來看,《十冷2》就可以說是一部不錯的喜劇動畫電影了。
有部分家長朋友看到這裡就迅速拉上自家孩子的小手準備衝到電影院來一個合家歡大觀影,等等,稍微冷靜一下,我有話要說:
《十冷2》這部片子,並不適合低齡兒童觀看。
這倒不是因為其中有什麼限制級鏡頭或者粗口,而是真的不好懂啊。
這裡「不好懂「其實並不在於它的劇情,《十冷2》是前傳,因此是否看過第一部並不影響第二部的觀賞,它用一條相當鮮明的主線講了一個相當簡單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西臘神話之神宙斯、東方神話之神女媧、北歐神話之神洪七公(奧丁)和埃及神話之神「拉」,四位神明一起和平統治著宇宙。
直到有一天,「拉」發動戰爭搶走神杖逃到異空間,宇宙的平衡被打破了。
千年以後,正直純情帥氣少年小金剛,為了給一起在孤兒院長大的可愛的女朋友小青治病,成為了神偷。
在經過不懈努力(搶劫了喜羊羊)之後,他得到了創世神杖的藏寶圖。
神族得知此事,便決定各自派出自己的代表去搶奪藏寶圖,他們就是被催婚催到脾氣暴躁車技糟糕的宙斯之女雅典娜;
看起來是只狗,其實真的是只狗,還是只FFF團單身狗的奧丁之子雷神托爾;
以及慢吞吞眯眯眼說話不挑重點的女媧員工河神。
不想,在搶奪過程中藏寶圖掉進河裡損壞。就在眾神大發雷霆準備把小金剛「咔嚓」掉的時候,小金剛舉手表示藏寶地圖已經被自己深深地印在腦子裡了!
於是雅典娜、托爾、河神三人跟著小金剛踏上了尋找創世神杖的道路。
簡單來說就是一群中二少年談談戀愛,打打群架,找找寶藏,順便遛遛狗的簡單無腦的青春故事啊!
那麼看不懂的地方在哪裡呢?
「梗」。
這是一個全是梗,甚至連世界觀都是梗的片子,據我不完全統計,其中涉及的各路作品有50多個,101分鐘的故事粗略算下來每兩分鐘一個致敬。
等等!!!這不是致敬啊,這是玩梗啊。
梗是宅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著「認真你就輸了」的精神,它和「借鑒」「抄襲」「致敬」還是有區別的,不過這要真追究起來是多少版權費我都不敢想。
影片一開頭便是《星球大戰》既視感,熟悉的BGM聽得人熱血沸騰。
眼見一架宇宙飛船在播放著《星際爭霸》音樂的《西部世界》的酒吧門前落地,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和灰太狼推門而入。
導演甚至居然明目張胆地點名了一波破五億的國產動畫,表達了出自己深深的怨念:
「只要有了神杖,我們再也不怕什麼狼。(《喜羊羊與灰太郎》)啊,熊(《熊出沒》)啊,猴子(《大聖歸來》)和魚(《大魚海棠》)啊」。
一上來信息量就這麼大,感覺營養有點跟不上呢。
可是片子到這裡才進行了五分鐘啊!喜羊羊都像柯南一樣破案了,最後化身成三次元小綿羊,這樣亂竄片場的既視感很有《十冷》一貫的風格。
接下來出現了小金剛因為虛假銷售只有一星的七龍珠和跑出來藍精靈的阿拉丁神燈被追債,還被錯認成哆啦A夢的戲碼;
雅典娜高喊著《銀河英雄傳說》里的「星辰大海」,cos著高中歷史課本里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慢吞吞的河神飆車完全是《瘋狂動物城》「閃電」翻版,還和《速度與激情》里唐老大飆車,而且學習《頭文字D》藤原拓海給老爸送豆腐;
至於雷神托爾,單身狗的存在感就如表情包一樣醒目,只能靠按鈕說話的梗怎麼看怎麼像《玩具總動員》的巴斯光年。
《正大綜藝》亂入勾起兒時回憶就不說了,砸金蛋的時候總有李永的臉在腦海里徘徊,導演你綜藝都不放過,小時候是很閑嗎?每天看電視啊!
如果仔細看的話,一閃而過的畫面里信息量也是爆棚,《亂世佳人》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都被抓來做路人。
《海底總動員》的多莉和尼莫在河神背後游得歡暢,托爾和雅典娜一戰,鎚子和盾牌擦出火花簡直晃瞎了我的眼。
連費翔《溜溜的她》(80年代曲目)都被拉出來作BGM,相比之下《同桌的你》聽起來真是年輕有活力。
看到這裡,80、90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十冷2》滿滿的都是回憶殺,總是讓你想起來吃著冰棍,搬小馬扎坐電視機前等著《聖鬥士星矢》開播的日子。
不過正是這些如此密集的」致敬梗」,無形之中設立了一個「笑點」門檻,它就像是一個遊戲,對二次元、對影視作品了解越多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笑點」。
我觀影的時候旁邊坐了一對父女,小孩子非常吵鬧,看到喜羊羊出場的時候激動異常,還會跟著雅典娜大喊「古那拉黑暗之神,嗚呼啦呼,黑魔法變身」。
一個女孩子這麼歡快的變身,還一巴掌差點糊到我的臉上,小朋友你能不能矜持一點啊。
忍無可忍,只好深呼吸再忍。
過了二十來分鐘,觀眾們正對著《牡丹之歌》(《五環之歌》的原版)傻笑的時候,突然發現這熊孩子漸漸沒了聲音,轉頭一看,居然迷迷糊糊睡過去了。
所以父母朋友們,看電影帶孩子一定要選對片子,不然容易生病的。
除了「梗」,《十冷2》還呈現了一個相當特別的概念——「降維攻擊」。
神杖把小金剛等人拖入「腦洞」後,一行人開始褪色,扁平,甚至變成了一堆線稿,幾乎喪失了反抗的能力。
「降維攻擊」是一種宇宙高等文明之間的戰鬥方式,通過降低維度,使得原本在高維度的敵人掉落在低維度里解體,最終走向毀滅。
很多三體粉對這個設定肯定已經相當熟悉了,因為這一概念正是出自劉慈欣的小說《三體Ⅲ?死神永生》。
事實上《十冷2》並不是第一部出現「降維」的動畫。
在2015上映的《頭腦特工隊》中,樂樂、憂憂和冰棒為追趕思維列車抄了條近道,結果一不小心陷入了降維空間,開始變形,解體,由三維幾何體變成二維平面圖形。
「降維攻擊」雖是科幻概念,但這些屏幕上晃晃蕩盪的線稿,其實離我們很近。
有趣的作品正是在這樣枯燥乏味的點、線、面上創作出來的,它們就是漫畫家們的日常工作。
看完《十冷2》,它瘋瘋癲癲的和神經跳躍一開始也許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忍不住呵呵傻樂起來。
這就像和一幫狐朋狗友喝酒,大家說著只有彼此才懂的過往趣事,插科打諢,沒什麼意義,也就是哈哈一笑,歇一口氣,笑完各回各家,繼續過日子,討生活。
這部看起來很不正經的動畫,卻一本正經地談著愛情、親情和友情。
在影片最後,小金剛看到了小青許下的生日願望,她不要名牌包包,也不要一堆口紅,甚至她沒有那麼大的好奇心想出去冒險。
她只有一個很樸素很樸素,很小很小的願望,「一輩子和小金剛在一起」,就足夠了。
我看到這裡有些淚目,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努力在外拼搏才能給在意的人最好的東西,但其實,我們就是彼此最珍貴的寶物。
亂七八糟沒心沒肺的吐槽下藏著一顆砰砰跳動的溫暖的心,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對《十冷》不離不棄的緣由了。
說實話,老少通吃的全民電影近幾年越來越少了,我們可以欣慰地認為這算是一個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
大家各司其職,各有分工,關注不同群體的精神需求,才好共同進步嘛。
連徘徊在「低齡」怪圈的國產動畫,在最近幾年也大有起色,許多漫改動畫被搬上網路和熒幕,題材來源也更加豐富。
除了像《十冷》這樣的吐槽系,《全職》《狐妖》《那兔》等熱血、戀愛、歷史相關的動漫也漸漸走紅。
也許我們沒有出生在國漫最好的時代,但我們在見證它走向更好。
王三三,網易新聞羊駝主編,兼首席野生內容官。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看一點,什麼都高一點,專註於給你講講你不知道的趣事兒。微信公眾號:網易王三三,微博@網易王三三。
結尾沒有彩蛋!!!!等到了最後居然沒有彩蛋!!!!十萬個冷笑話沒有彩蛋是坑爹啊!!!!
跟閨蜜當做跨年活動去電影院看的,40個座位(或不到)的小廳,差不多坐滿了,有種包場的微妙感覺。
【以下會有劇透,慎入!】
【以下會有劇透,慎入!】
【以下會有劇透,慎入!】
作為一部國產動漫來說,表現並沒有令人失望。
劇情很流暢,雖然是勇者小分隊打敗大魔王拯救世界的老梗,但無處不在的吐槽還是玩出了點新意,特別是前半段的劇情,笑得停不下來。
印象深刻的幾點:
1.時光雞的復讀機梗,英文復讀那段真是笑瘋!之後的幾天我跟閨蜜一直在玩這個。還有閩南話:「少年郎」、「我同你講」……都很上口。
2.結尾處男主回首一笑:「你,還記得我的名字嗎?」全場觀眾差不多都喊出來了:「從頭到尾就沒出現過你的名字好嘛!」這個伏筆埋得大好。
3.空手接白刃到達了一個新高度,每次都笑瘋,李靖的戲份比哪吒(以及匹諾曹和白雪公主)出彩太多。
4.反派裡面,後母挺有趣,自帶360開機軟體的魔鏡、LV掃帚都是很有趣的梗,不過還可以再挖掘一點。鳥不拉屎大王的黑衣人梗雖然用得有點生硬但效果還可以,有幾個點也蠻好笑,但整體人物還是會讓人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其他反派基本就是撐撐場面的群演。
作為一部電影來說,勉強及格。這還是針對《十》的原有粉絲群(比如我)來說。
首先,製作粗糙,這點已經被很多人吐槽了。雖然這是《十》的一貫特點,但放上大屏幕之後,時而精緻時而粗糙的畫面,只會讓人感覺不太協調。
其次,強迫症不能忍的是字幕錯誤太多!隨便掃了眼,好幾個「的」用得就不對,英文更是亂翻,很多地方跟中文都對不上。
(補充:大家又告訴我英文字幕亂翻真的是故意的,我……第一亂翻的也沒看出笑點,第二確實會有明顯的錯誤。)
第三,片頭片尾做得真的很無聊。沒有彩蛋也就罷了,一直找陌生面孔來說「十萬個冷笑話哈哈哈哈哈」真的有意思?就算是為了省錢,也有很多有趣的點子,只能說主創團隊不夠用心了。
(補充:評論里大家告訴我那些露臉的都是《十》的眾籌,既然這樣起碼也應該有點說明,而不是簡單的剪輯視頻,何況片尾時大家基本都散場了,有彩蛋的話倒還能堅持看完。)
第四,電影后半段基本就是前面的梗反覆使用,觀眾也有點笑不動了,而且沒有什麼大的亮點(除了跑龍套的小金剛和女王大人),總體感覺虎頭蛇尾了些。
第五,廣告太硬!一處兩處看著還覺得有趣(沒錯,廣告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但是看多了實在有點……
《十》上映的時機比較好,最近實在是沒什麼好電影看,特別是喜劇片。不然估計我也不會選擇電影院看,畢竟在家裡還可以開檀木o(╯□╰)o
討厭啦,我就是不喜歡說dan幕嘛~
《十冷》把本土宅文化本身搬上大熒幕,可能我看片太少,要不,這還真是第一次。
討論御宅文化的本源或是定義,是另一個話題。也可以把它換成別的什麼詞。我想說的都是些很具體的東西:吐槽、彈幕、設定等等……雖說這些詞因為這個文化圈的影響力在近兩年來逐漸擴大,所以對非圈內人士來說也並不陌生。但在這個輻射過程中,圈內只輸出了形式或是功能,而真正賦予這個形式的文化內涵,卻還是和
「三次元人」(我不喜歡這樣的分法,姑且用一次吧)隔得很開。
拿彈幕舉個例子。知道彈幕是「飄在視頻上面的評論」只是功能上的理解,現在主流視頻網站、盒子、院線拿去的「彈幕」也只有功能而已。而在真正的彈幕文化中,有屬於自己的特殊表達方式:有專門用漢字注音的「空耳」;有做字幕的「野生字幕君」;有玩花樣做動畫的「彈幕職人」……這些東西,你不是自己在 A 站 B 站混過一段日子,是無法體會這個中樂趣所在的。
而在《十冷》中,這些消費手段卻被重新解構,再重新回到傳統的敘事服務之中去,讓即便沒有這個文化積累的觀眾也能理解這些內容。
電影高潮主角變身一段,出現了環繞主角的「前方高能預警」。而「前方高能預警」就是地道的彈幕用語,軍事機甲類動畫中常會出現(感謝評論中的更正),多是因為高熱量源接近時候的全體通報簡介,全文大致為:「前方高能警報,全員第一級戰鬥戒備,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戰鬥區域」。而在彈幕文化里則指的
是馬上要出現不得了的東西了,提醒其他觀看者要做好心理準備。通常還會接上「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這樣的說法。而由於使用的過於頻繁,就出現了許多縮寫,比如「高能預警」、「前方高能」。如果一部視頻很精彩,則不會說什麼全程無尿點,而稱之為「全程高能」。
這樣的解釋很無聊,但如果不解釋,一般觀眾可能會對「高能」一詞愣一下。而電影卻把這句話的功能具象化成了保護主角的防禦場。同時,因為「變身會強大」這種普遍的心理預期存在,也促
進了一般觀眾對這個用語的理解,其語意性的功能也沒有丟失。這是「懂行」的人才做的出來的橋段。
這樣的例子在整部電影里比比皆是。我笑得最痛快的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 v2.0 的段子里,就把「設定」一詞在宅文化里的特殊含義表達得淋漓精緻,玩出各種各樣的花來。
另外,玩「梗」,本來就是宅文化里重要的內容,而這跟傳統電影中的「模仿」或者「致敬」在情感上又有微妙的區別。《十冷》本來就以此出名,在這部電影里更是從頭用到尾。除了個別幾個依附本來作品特別明顯的笑話以外(比如烏索普和匹諾曹,順帶一提這個笑話做的太棒了),做的都挺內斂,讓看的懂的人內心激動(我自己比較 high 的點有 New-blash 進身體、迪士尼和人類補完),看不懂的人也沒有什麼妨礙,沒有把他們拒之門外,保證了這部電影的普適性。
總的來說,因為這部電影特殊的時間節點,「騙進」了想糊弄孩子的中年家長、愁得最近沒喜劇看的其他年輕人,而且故事本身和「世俗化」的娛樂性,在商業性上也達到足夠的水平。說句可能會讓人一些人覺得有點誇張了的話,這部電影做到了和《一步之遙》同樣的功效:把相對不主流的、小眾的文化形式披上商業電影的外殼,對主流文化進行調侃或諷刺,對一般觀眾進行了「欺騙」,從而在正面戰場的一次文化輸出。不管效果好壞與否,我相信這是真正進步的事情。
很啰嗦的利益相關:這部片子的製片平台公司里有我大量朋友和過去的老師,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在電影院的 staff 表裡看到這麼多熟悉的名字,其他半毛錢關係沒有。好玩的是,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就是我所說的「一般觀眾」。
最後,用《一步之遙》里的「梗」獻給我的朋友們:「Today, you make history. Today, you are part of history! 」
以一個業餘電影愛好者的角度來分享影評,第一次在知乎上對電影評頭論足,說的不好請見諒,不過估計給贊的也不會有多少,%&>_&<%
先拋觀點吧,這是一部開創先河、值回票價、但是還不夠成熟的電影
一、開創先河
在《長尾理論》中,長尾的出現與三種力量有關,第一種就是生產工具的普及,也就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業餘愛好者們已經可以做到短短几年前還只有專業者們能做的事,有數百萬人有能力製作電影短片、音樂專輯或者是將想法發布到全世界。天才並非哪裡都有,但已經廣布四方:如果將創造能力賦予足夠多的人,精品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而正是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網路的傳播下,誕生了一批的精品新媒體作品。比起所謂的主流的國產動畫,內容更惡搞、素材更加天馬星空,更能體現群體智慧的影視作品。而《十萬個冷笑話》卻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將自己的連載作品製作了劇場版並且發行。以後也許我們會看到《屍兄》劇場版、《萬萬沒想到》的劇場版、或者是《暴走大事件》的劇場版。但是第一個開拓這個領域的,是《十萬個冷笑話》。
二、值回票價
1、從票麵價格來說:今天早上偶然想起要支持這部電影,瞬間石化,票價只要19.9元啊,這個價格比起其他國產爛動漫來說,實在是具備太強的競爭力了
2、論影片質量,答主其實是個笑點不低又高冷的人,不會因為置身於一個大環境就把自己的標準降低。可是也許是期望本身就沒有很高,但是我真的是從頭笑到尾笑到淚流。影片在迎合取悅觀眾方面的誠意真心是非常明顯,平均60秒就有一個笑點。讓人有點招架不住,即使每一個角色都已經熟悉到不行。扁桃體的梗、小米4的梗、空手接白刃的進化版、當然,還有那隻用生命在搞(tu)笑(cao)的時光機,都是能夠讓人噴飯的畫面。既然是動畫電影,影片也算是一部對過去兩季的總結,很多人物以及搞笑段子都能讓人會心一笑。對於已經比較熟悉《十萬個冷笑話》的觀眾來說,這會是一部適合你和你的閨蜜及基友帶上一盒爆米花,盤起兩腿,然後沒心沒肺地笑個四仰八叉的電影。
話說回來了,除了搞笑之外,不覺得影片中的三條線索都在影射一點道理么?男主角闡述的有關於「與自己相處」、匹諾曹與白雪公主的「愛情理論「,李靖父子的」親情闡述「,都有一定的反映,讓人不免在笑後,也會沉思一點。
可是,偏偏電影還玩了一把高科技的手段,將空間與時間的維度影射入了電影的題材,讓人不得不懷疑導演是不是諾蘭的粉絲。這應該是另外一個讓人意外的點了
三、不夠成熟
1、過去兩年所呈現的《十萬個冷笑話》動畫,其實不過是一個個小段子的動畫在線,即使到了電影中,也擺脫不了這樣的痕迹。導演和編劇在將段子串聯成故事方面的功底還是有待提升的,笑則笑矣,但是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及合理性,卻仍然有待推敲。
2、從影片的開頭及片尾來看,影片的定位人群已經非常明顯了——20多歲,個性飛揚,熱愛互聯網的活力青年,所以影片本身的定位就在於一部純搞笑片。所以影片在深度方面,自然不需要進行太深入的挖掘,上面所講的,三條線索所闡述的道理,能夠顯現一定的雛形,卻無法繼續深入。可能這部分人與專業導演的區別,就在於此處吧。
總結一下:這部電影會讓你覺得很新鮮,會讓你覺得很熟悉,會讓你覺得很搞笑,會讓你覺得應該還有所挖掘,但總體來說,這不是一部會讓你看完後爆粗口的電影
以上,我的文筆果然還是要提升。《十萬個冷笑話》布了個局,這個局我很喜歡。
「是啊,我是誰?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
這個局(或者梗,或者設定)就是通篇沒告訴觀眾男主叫什麼名字。結束時情節是小金剛輕描淡寫地抹去地球人的記憶,只記得存在個大魔王而不記得誰是大魔王。這讓男主角突然驚覺,自己好像做了了不得的事情,卻不過是個搬磚的,名字都不被人記住。
影片東拼西湊式的場景和情節,看得讓人昏昏欲睡,尤其是觀影頗多的影迷,簡直是個小折磨。比如匹諾曹和白雪公主之間無聊的司空見慣的愛情,又比如傲嬌的哪吒的父女(父子)之情。但這個局打開的時候,讓我眼前一亮。那些東拼西湊的東西,在這個局的映襯下,反而有點兒意思。
《十萬個冷笑話》用了兩個小技巧達到了這個微妙的效果,一個是用「恩公」,「拯救世界的人」,「少年郎」,「大魔王」......代替這個主角「我」;另一個是用第一人稱「我」敘事。這些名字都不是真正的「我」。這個「我」到底是誰呢?
不要懷疑,這正是我們。是這個時代的我們,是無法被命名的一代。有著很多名字卻又沒有核心價值的我們,正如《十萬個冷笑話》。
我們成長的時候,世界給我們灌輸了太多的東西,多到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我們相信的時候,很多權威剛樹立,很快就被打倒,直到我們再也不相信任何台上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
當我們不再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理論的時候,卻未能提出什麼了不得的見解;
望著鋪天蓋地的人群,我們知道自己有多特別,直到我們明白那不過是千千萬萬個自己,而且一點都不特別;
喊著希望的口號,做著絕望的事情;
自己以為且希望自己極偉大,又明白且不希望自己極渺小;
當世界樹立英雄打敗大魔王的典範時,我們一窩蜂地想做英雄;當世界為大魔王洗白的時候,我們一股腦地發現做大魔王也不錯;直到這些路都走不通了,我們才想起來忘了自己是誰;
看著無數的人笑話,卻發現只有自己才是個笑話;
原以為自己是這個時代高樓大廈的締造者,直到最後,別人叫「那個誰」的是時候,才陡然發現,自己不過是高樓大廈中的.....
一塊小板磚。
這種起碼綜合了上百部經典的亂穿式的惡搞,恰恰是屬於我們的悲哀,既不是權威(規則)的創建者,更不是權威(規則)的打倒者。偏偏,我們又能看到其中的差距,只能笑中帶淚去承受,無奈地成為了規則的拼湊者。
這是我對《十冷》的評價:
或許看起來像幹了點了不得的事,終究會因為缺乏真正的原創,而成為中國動漫電影之路的一塊小板磚。1. 能好好的把故事講完,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真的不容易。
2. 對人物技能的延伸很棒,主要李靖的百分百空手接白刃……簡直是大自然的規律…………
3. 笑點還可以,抱著傻樂的心態看得話,還挺有驚喜的感覺。
4. 不同場景的畫面差距太大了,有些3D鏡頭實在沒必要,再完善一下那些糙出渣的場景會好很多。渣場景糊弄個一兩次也就算了,太多就顯得真沒誠意,有些場景複製粘貼的挺過分。
5. 廣告植入……其實大家看萬萬什麼的都習慣了直來直去的硬,只是放在十萬的電影里,確實以一種讓人不喜的方式硬過頭了,特別是小米。
總結一下,雖然談不上優秀,但作為網路時代國產動畫電影的試水作,已經算是合格了。至少我在看電影的一個半小時里,確實挺開心的。時光雞插足緊急補充更新:
(註:以下部分純屬本片精華部分「百分百空手被接白刃」番外篇)
@張小北 :快去修改正文:《十冷》的預告片做的太好了!成功地勾起了你的觀影慾望!這個高大山的預告片成功地傳遞了電影的氣質,同時還吸引了成年觀眾!
以下是原文回答:
----------------------------
如果要給這個答案起個標題,應該是:
降維攻擊與回退式創新
先說明,這不是影評,雖然我特別自豪於曾經寫過無數篇國產電影影評文字。
在看《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之前,我完全沒看過同名網路動畫短片,哪怕是一秒鐘片頭我都不曾看過,我自然不是這個系列的粉絲,對導演也不熟悉 。
那就只說這部電影本身吧。
看完這電影,我第一次有種感覺:新一撥(不是某一代)中國電影人很可能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貌似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消解權威,表面暫時不被「傳統」所接納,但卻命中眼下年輕觀眾需求的靶心。
這個電影從審美上,無論你是否接受,它是自成體系的。
而且某種程度上,它在解構、後現代表達的基礎上,也很是尊重商業電影類型化敘事規律,這也是它必定受到年輕人喜愛的重要原因——大眾娛樂,可以有形式上的顛覆,但不能超出「大眾審美」範疇。
換句話說,你會發現《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的故事,某種程度上跟《銀河護衛隊》如出一轍:都是一幫不靠譜奇葩豬隊友拯救世界的故事。
看之前,我只是看了預告片和海報,注意到了這部電影。
此後幾個月,我不斷跟身邊不少朋友(包括朋友圈)反覆說:「這是我整個賀歲檔最想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首映當天,我身邊更多是一些跟我年齡相仿三十歲以上的成年人。
整個觀影過程,我認為現場反應因為觀眾群年齡層導致他們的反應偏保守了些,因為居然整個過程中笑次數最多、最大聲的居然是我。
我看著挺開心,基本滿足了我所有預期,甚至還多給了我一些預期外的聯想。
我特別高興,因為終於出現這樣一部年輕人喜歡的主流電影,這樣的電影老幾代中國電影人完全做不出來,或者說,這樣的電影跟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電影傳統完全不在一卦上。
我並沒有說未來國產電影都應該是《十萬個冷笑話》這樣的,電影的發展並不是一味否定過去(應該恰恰相反,批判的繼承,但恰恰中國電影過去二三十年是即無批判,又無繼承)。
《十萬個冷笑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跟我之前提過該如何用電影的寬度審視《一步之遙》完全不同。顯然我個人,更認可《十萬個冷笑話》這種對電影內容與形式的探索和創新。
最近看完Michael Lewis新書Flash Boys(台灣譯名:快閃大對決),其中提到華爾街投行面試時一道題:在一個限定長寬高的虛擬長方體空間里,分別有一隻蜘蛛和蒼蠅,問蜘蛛抓住蒼蠅的最短距離是什麼?難道是兩者間直線距離最短嗎?不盡然。
好吧,讓我借用大劉「黑暗森林」理論,讓我們從更高維空間來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啪!」把這個長方體空間拍扁,直接把三維空間降維到二維,這樣蜘蛛和蒼蠅同時處於一個平面上,這樣的距離就最短了嗎?還是不盡然。
甚至你可以繼續用高維「上帝」視角,把二維平面空間以兩者中點再進行對角摺疊(想像一下,如果二維空間可以像一張A4紙一樣被摺疊),彷彿你製造了一個「蟲洞」,然後把蜘蛛和蒼蠅兩者間的距離縮短到了——零。
好吧,我想說的就是《十萬個冷笑話》拋開所謂的「上下、左右、前後、時間」這一系列傳統電影坐標,直接用最簡單的二維動畫「野蠻地」去推動一個「腦洞大開」的敘事,強行讓你接受類似「永遠被空手接白刃」的神奇設定??
由此,碎片本身即是意義所在,「電冰箱問題」就是情節組成的一部分。
《十萬個冷笑話》和《一步之遙》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讓傳統審美,或者具體到「電影審查」,都有種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
特別前者地導演英明地「預見」到,沒有讓白雪公主露出雪花花的胸脯。。。
但不同之處在於,在我看來《十萬個冷笑話》是最近國產電影具有相當的「創新意義」。
「創新」和「互聯網思維」一樣,這些詞都被用濫了。直接導致「創新一詞用得太頻繁,人們甚至忘記了它的真實含義。」
「創新的一步不應是保守或顯而易見的,也不應是一大步。創新的一步是一種改變,既不是毫無章法的周轉,也不是令人無福消受的粗暴。把一種事物的變體稱為創新並不合宜。我們也不能把理論上而非實踐中的進步稱為創新。需要過分改變他人舉止的劇變亦不能稱為創新。真正的創新要足夠與眾不同,同時具有危險性。它可能差一點就會被視為荒唐事。他在災難的邊緣,但不會越界。他可以以任何形態呈現,唯獨不會是和諧的。」
上面引用的話,不是我說的,是KK說的,不是今年,也不是2014年說的,而是他在1998年說的。
我認為同樣適用於現在的中國電影。
《十萬個冷笑話》的創新,就在影片結尾,一個個普通的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青春、快樂、肆無忌憚、張揚自我、自由。。。
這是現代年輕人應該擁有的精神狀態,《十萬個冷笑話》就是屬於他們的電影,而不屬於什麼第五代、第六代或第幾代中國電影人。
另一點感觸是最近各種文章提及什麼電影市場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會歸結為這部電影是否具有「互聯網思維」,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快偏執了。。。
世界的確在走向互聯網化,但互聯網本質一部分是「提高信息傳輸效率」,對於創意文化產業一部分的電影行業來說,原創內容或者創意本身是最核心的,一個精彩的創意故事或劇本是 從「零」邁向「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從無到有」這一步是最核心、最難的,而此後從「壹到壹佰」,就是從拍攝製作到最終上映,影片見到觀眾,在我看來都是一個系統內自動運轉的過程。
而在「從零到壹」的過程中,除非人工智慧達到充分模擬人腦的程度,不然電影行業的核心會依然被「人類」牢牢把握而不是什麼互聯網。
如果一定要用互聯網的角度來看待電影行業,應該更多是產品的細分化市場(高度類型化)後的社區化(年輕觀眾)運營過程(宣傳整合營銷)中,互聯網會發揮巨大的威力,或者說,互聯網更多會在「壹到壹佰」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
所以,無論是《泰囧》《心花路放》《匆匆那年》還是《十萬個冷笑話》,內容的歸歸內容,互聯網的歸互聯網。
24000塊銀幕的市場,逐步總會走向4萬張,甚至5萬張。
中國電影市場早晚放棄一部電影通吃男女老少觀眾的思維,張偉平建立的大片營銷時代早就結束了。
互聯網能幫到一部電影更有效地跟它的目標觀眾進行交流,而不能強行把一部電影推銷給跟它目標觀眾不重合的群體,不是互聯網辦不到,是以往傳統媒體也辦不到。
所以,未來電影營銷,投放在傳統硬廣上的預算比例,只會越來越少,不是差錢,而是沒必要。
說回《十萬個冷笑話》,如果一定要從內容角度跟什麼互聯網思維扯上關係,在我看來就是這部電影精確的展現了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屬性,也就是一種導演作為創意主導,整個動畫創作團隊呈現出一種「蜂群式智慧」的集體創作模式,而這種模式其實也是Pixar早期創作的原始模型。
因為從《十萬個冷笑話》電影密集的台詞、橋段和信息量來看,從創作規律角度來說,很難是一個導演和編劇獨立完成,應該跟多是團隊的集體智慧的結果。
而推向市場過程中,所謂的「去中心化」也是因為這部影片除了片名比較出名之外,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導演,所以與《小時代》那種定向消費的青春類型電影也很不同。
應該說,這部電影就是屬於一批普通網友的,他們或許人數不多,湧進影院,因為影片整體品質過關,他們微博點贊,朋友圈刷屏,豆瓣打分,整個過程,或許這樣的年輕觀眾並不追隨某個人,並不痴迷什麼,從網路而來,最終回到網路上去,其實整個過程的確更接近日本很多動漫大電影的消費模型。
從評論角度,我也不認為《十萬個冷笑話》會樹立起什麼評論的權威,因為「破除權威」恰恰是影片所要強調的。
最後一點感觸,關於文化輸出,我倒是覺得《十萬個冷笑話》可以向大陸之外輸出,不是給外國觀眾,而是全世界的華人年輕人市場。
因為互聯網破除了世界的地理坐標的意義,未來《十萬個冷笑話》這種發起於網路的IP內容,更能夠迅速與世界各地的華人年輕人建立起情感共鳴。
目前中國電影實在缺乏文化自信力的理由,整個過去十年,中國電影在文化意義上已經跌到了谷底,在我看來是一種從一個高峰奔向另一座高峰過程中歷史性的「回退」,但這「回退」得也差不多了吧。
所以,希望所有業內電影公司,在「回退」過程中,更多投資《十萬個冷笑話》這種年輕電影人創新的作品,這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次,我們專業的電影資本反應還是不夠強烈。
雖然我們眼下還沒有看到像「新好萊塢時期」,好萊塢片場瘋狂版追逐給顛覆性年輕電影人投資的機會的盛況,反倒是國內目前資本市場更青睞去投資一些「壹到壹佰」過程產業鏈公司。
在我看來,「零到壹」這個過程的創意製片環節,更需要專業資本的支持,所以我還是會說句容易得罪人的話:希望投資人更多投資年輕電影人吧,因為他們才代表著未來。
剛看完,給個好評。
特地買票進電影院看,在票房上給予貢獻就是從第一季追過來的粉絲最沉默的支持。(除了不能發彈幕有點不爽以外其餘在電影院沒有不適感,特別是前面念贊助商的時候好想補一句『以上企業均已破產』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QAQ)
以下大量劇透預警。
先說不滿意的地方再狠狠表揚吧。
※小金剛在哪裡呀!!!麻痹為毛一臉奶孩子嗒啦拖鞋大短褲感覺的形象啊!!!而且為毛最後出場寒舞你還我男神!!每次遇到危機我心理活動都是『小金剛該出來了吧……哦草……小金剛這裡都不出來救世……哦草……』
※甩老梗的槽我就不吐了大家都吐過。看電影時我邊上一熊孩子,對老梗劇情回顧看來還是挺受用的,我就原諒製作方這種照顧之前沒看過十冷觀眾的良苦用心了。
※末尾沒彩蛋也有小夥伴吐槽過了,這不符合十冷氣質啊!!我跟個蛇精病一樣蹲在電影院等最後出彩蛋等到收垃圾的大媽從第一排掃到最後一排全場只剩我一個人 QAQ
※以及看得出來十冷還是為了進影院做了很多努力,把白雪公主還有女王大人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黃段子給去掉了。整部片子甩包袱的確沒有小片兒密集,但特么這是兩個小時的電影哦草人家還要留出時間來講故事擺特效(作為一個2d電影這個特效還算挺良心的,比官方自己吐槽自己『作者懶得畫』良心多了),那些批評不搞笑的黑子們要啥自行車,想看包袱滾回去讓你奶奶甩你一臉包袱皮!
不過正如槽點滿滿的先行預告片所說,情懷,內涵,節操,下限,我們都(沒)有。23333但事實上它正是戳中了一路跟著看十冷的小夥伴們的『情懷』。其他三個當然(沒)有。我相信製作方將這部電影的主要受眾群體的定位肯定放在無數個我這樣上ab站追十冷有二次元分辨力的粉絲上了。至於熊孩子,誤入電影院的大爺大媽小情侶,那不在討論範圍內。所以有些『情懷』一系列內涵笑點,只有我們懂。包括好多傻逼影評人都不懂,呵呵……以我那場為例,有些地方我都笑崩了全場反映比較平淡(這時就好希望全場都是小夥伴)。只能說喜歡十冷的看完更喜歡十冷,原本就無感的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和莫名其妙吧。所謂情懷,本來就不是給這些無聊的人準備的不是嗎?
看完意猶未盡。整部電影如我最早看宣傳資料的時候預測的,用笑點去戳淚點,這也是很多成功的喜劇電影的套路。一個故事想要變得飽滿,就不能為了搞笑而搞笑。包袱有的時候抖得不那麼圓滿,是為了鋪展劇情,那麼它也是有意義的。比如我覺得白雪公主和哪吒在遊樂園裡歡脫的那段其實沒什麼複雜的笑點,但只要細細琢磨一下這是全篇最單純的兩個人,就能理解很多了。
何況故事講得非常圓滿,該燃的地方也痛痛快快燃了起來。甚至到了最後,『你們還記得我是誰嗎』,我突然哭了出來。
你們不覺得這句話背後是那些在網路里飄蕩了很多年,一直希望自己融入主流文化的漫畫家,畫手,網配等等很多人的心聲嗎?
我談不來主義或是趨勢,我還是來談談電影本身吧。
觀影背景:- 《十冷》視頻的輕度粉絲
- 很早之前就在豆瓣上標註了「想看」這部電影
- 1月1號刷了刷豆瓣,評價不高,於是不想看了
- 1月1日晚上微信活動上抽到了電影票代金券,於是買了《十冷》1月2日的票
觀影體驗:
- 1月2日下午3點,UME雙井店
- 同場觀眾以80後為主,未見到小孩子。這與預想中的不同
- 整場下來笑點密集。以「被空手接白刃」為例,用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有變化,不會感覺無聊
- 影片末尾高潮略有上不去的感覺,同時最後的那一段真情告白有點拖節奏了。雖然能看出努力的在維持,但還是拖了,減掉50%效果會更好
- 電影以2D為主,效果還可以。但穿插部分3D畫面,效果較差,比較影響觀影體驗
總體評價:
- 如果你是《十冷》的粉絲,去看吧。
- 如果你在微博上關注了一大堆段子手,去看吧。
- 小孩子反倒不建議去了。
說點題外的:
- 如果說《變形金剛》是動作片中的爆米花電影,那《十冷》就是搞笑片中的爆米花
- 《十冷》是那種能讓你放下一切包袱,在電影院里哈哈哈哈笑上100分鐘的片子
- 不要讓一部電影承擔過多的意義。對於《十冷》來說,好笑就夠了。中國動漫的崛起與否與它無關。
- 我們鄙視《小時代》,這並不妨礙小時代賺得缽滿體滿。我們說《變4》是最爛的一部,但照樣在大陸賺走20個億。對於電影,尤其是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影,特別是只能算爬著走的中國動漫電影,能賺錢能活下去,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十冷》本身質量也是真的很不錯。
最後補充一點:
片尾出現的某喵,不要以為你上了大熒幕就厲害了!上次撓我的事情我是不會忘記的!
《十冷》原作源自互聯網,完全依靠粉絲髮展壯大並自傳播,作品具有鮮明的二次元氛圍,且將動漫的笑點和高潮更加集中更加高頻次的展示給用戶,因而極受年輕人喜愛。在大電影中,我們能夠鮮明的看到這一特色。正如知乎上的網友所說:「在故事的推進和節奏把控上,《十冷》借鑒了大量二次元的經典橋段。惡人聯軍、散落的神器、分隊進擊、封印解除、變身、合體、暴走……這些ACG圈內耳熟能詳的經典設定,配合著燃感十足的BGM,很容易讓人找到曾經在漫畫中才有的熱血感和親切感。」
好產品都需要長期的積累。當盧恆宇,這位外形酷似庫布里克的年輕人向我們講述他北漂時在不到10平米地下室里日日夜夜學習,創作動畫的經歷時,我們整個團隊都被深深的打動。那時,盧恆宇每天睜眼就在那張窄小的床上仔細觀看國內外優秀的動畫和影視,他掐著秒錶統計《火影忍者》,《海賊王》和徐崢和黃渤電影里的「梗」出現的頻次和幅度,以及其他的一個個細節,一堅持就是一天。即使當他發現去做零活能讓他獲得大額收入改善生活時,他也選擇在苦難中堅守自己的初心。
這樣的人和團隊正是創新工場最想投資的對象。我們非常看好新內容產業在中國未來10年的巨大機會,因此當盧恆宇和李姝潔這樣的年輕人在眼前時,我們毫不猶豫給他們投資,用我們在新內容,二次元,網路動畫領域裡的所有資源和布局,來幫助他們飛得更高。
新一輪融資完成後,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將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優秀的作品。他們將把對漫威電影,美劇敘事方法等領域的深度體會與動畫事業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締造屬於自己的熱血成長類懸疑科幻類新作。盧恆宇也在嘗試建立「去個人化」的工業化創作方法來確保公司的長期成功。這些踏實,有格局的做法讓我們對這個年輕人未來的成就充滿信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妖氣平台的威力和粉絲運營對電影的成功也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前,許多國產動畫電影儘管製作已經非常精良,但在調動粉絲,驅動粉絲忠誠度,吸納邊緣粉絲上都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而在《十冷》的電影上,有妖氣和發行方的默契配合彌補了這一缺陷。終於有一部影評人get不到的電影了
《十萬個冷笑話》:二次元的國產復仇者聯盟
推薦度:二次元人士不容錯過!資深動漫迷一本滿足!
備註:四十歲以上觀眾請在未成年人陪同下觀看;ACG迷及彈幕黨的觀影樂趣將獲得額外加成。
猶記得《復仇者聯盟》火爆全球的時候,知乎上就有一群網友討論把葫蘆娃、孫悟空、黑貓警長等人物攢在一起,能否搞出中國版「英雄聯盟」。最終,多數人以「過於雷人的自動腦補」為由結束了這場討論。可沒想到僅僅不到兩年後,《十冷》就向我們證明了中國的二次元一樣可以誕生自己的復仇者聯盟!
雖然《十冷》是以惡搞吐槽,腦洞大開而聞名並紅遍網路的,但這次的大電影卻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這些元素的重複性堆砌上。李靖的「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匹諾曹的鼻子,哪吒的「兄貴體」依舊搶眼,但卻不再是和短篇中一樣為搞笑而出現的設定。電影很明顯綜合考慮了每個人的特性,並由此設計了每一場戰鬥所要面臨的不同境況,從而讓英雄們的配合顯得更加合理,更具團隊性。這種在場景設計時就安排好便於發揮各人所長的配合才叫團隊,而某些真人電影里把一群人扔在一個戰場簡單粗暴的做法,只能叫群毆。
而在故事的推進和節奏把控上,《十冷》則借鑒了大量二次元的經典橋段。惡人聯軍、散落的神器、分隊進擊、封印解除、變身、合體、暴走……這些ACG圈內耳熟能詳的經典設定,配合著「燃感」十足的BGM,很容易讓人找到曾經在少年漫畫中才有的熱血感和親切感。
這種熱血感在最後一段大戰中尤為突出,連續作戰+多次反轉讓人看的很過癮。但同時,《十冷》賴以成名的爆笑標籤在這裡也起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負面效果。最終戰中某幾個點的設置+BGM配合做的很燃很煽情,但製作團隊或許是考慮到《十冷》整體「拒絕嚴肅」的風格,在這幾個點剛剛帶動起觀眾情緒的下一刻,就用一個反差的笑點將感動給衝散了。這種玩法一次還可以,但連續幾次將觀眾剛被帶入的情緒給打出來,這種心理上的落差就讓會人覺得不舒服了。
還好,《十冷》在這幾個點所用的反差梗還算不太硬,再加上最終戰節奏把握的不錯,以至於大多數觀眾依舊能融入影片氣氛。尤其對於ACG迷和彈幕黨來說,臨近結尾的一段簡直算是「特供福利」。當《EVA》人類補完計劃的BGM響起時,不知道有多少資深的動漫迷會心生感慨;又有多少AB站的會員看著「前方高能」的護罩和那一擊「彈幕炮」時會露出「我懂」的笑容?
最後,即便面對「以槽點為本體」的吐槽元祖《十冷》,我也依舊想以兩句不吐不快的吐槽來結束:(一)你把我的女王大人多放出來幾場戲會死啊!!!我等了她九十分鐘啊啊啊!!!(二)原來李靖才是可以戰勝黑洞的宇宙最強存在嗎?!!
微信公眾號:天曜電影觀(tianyaomovie)
我並不喜歡吐槽,討厭《十冷》網路版,但我覺得《十冷》是近年來中國最好的動畫電影。什麼?你說《龍之谷》?那連基本功都沒打好的劇本和分鏡就別來湊熱鬧了吧。《魁拔》?魁拔從2開始根本就是個爛片。
《十冷》走無厘頭搞笑路線,將很多邏輯方面的問題完全拋棄不管,在無厘頭搞笑方面做到了優秀。難能可貴的是,還在情感方面做到了優良。
《十冷》的戰鬥與冒險並不算很緊張刺激,但是十分有趣,比如李靖空手接白刃躲皇后的追捕、李靖這邊闖迷宮與白雪那邊闖迷宮的雙線互切、還有主角暴走的時候滿屏的彈幕,我都HIGH了。
十冷的畫面製作雖然不精良,但表達很到位,特別是人物的表情。相比起其他國產的一大堆將畫質提到最高但是表情做得很爛的電影(比如《昆塔·盒子總動員》、《龍之谷》),算是用最少的錢辦到最好的效果了。
比較一下去年一樣是走搞笑路線、拿了五億票房的《分手大師》,我覺得《十冷》比他好看很多。所以,《十冷》大賣是有他的道理的。配音還不錯,畫面雖然略糙但比起某些不要臉的國產動畫已經很好了。
有幾個吐槽的段子和致敬(惡搞)也有點意思,就是故事太爛了。
一部好的動畫電影最重要的不是段子和小聰明,而是一個有代入感和感染力的好故事。
這種類型的動畫被拍成網路短劇就已經可以了,拍成100分鐘的劇場動畫簡直就是折磨觀眾。
我是跨年的時候去看的,電影院人山人海。
一步之遙,周圍真的沒聽到一個買票的,
智取威虎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而且已經坐滿了,
微愛和王牌,一看就覺得是爛片。
另外還有幾個國產恐怖片。
我覺得沒什麼好選的,就看了十萬個冷笑話。男朋友說預感會被坑。
然後,果然是這種感覺。笑點不是沒有,略低了些。不是太好看,真的是沒有好看的電影
表面的繁榮與激情,並不能讓人無視基礎的薄弱、創意的貧瘠、市場運作的欠缺規範、營銷策略的有待提升。種種影響中國動畫電影健康發展的負面因素,種種隱性或顯形的桎梏和瓶頸,預示了光明的未來實現之前,依然有著漫長而曲折的道路需要跋涉,也依然需要學術界與理論界,用求真務實的嚴謹態度,對其各個產業環節,進行不斷的理性分析和深入探索。
這其中,作為傳播對象和消費主體的受眾資源,是整個動畫電影產業體系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一切動畫電影作品實現其藝術價值、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基本前提,也是動畫電影傳播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如果能正確地分析中國動畫電影受眾的群體構成、習慣好惡、心理質素、審美需求,探討動畫電影受眾、動畫電影作者、動畫電影作品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找准受眾在整個產業體系之間的合理位置與角色,及其可能發揮的效能與作用,對於中國動畫電影在日韓與歐美的多重夾擊下培育出真正嶄新而健康的產業生態,制定合理的戰略規劃,必將產生決定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門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精神財富和娛樂手段的藝術,電影的受眾是由大量分布廣泛的個體構成的,受眾「因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濟收入、職業和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性」,決定了一個成熟的電影大國勢必需要根據這些選擇上的差異性,進行受眾群體的進一步歸類與分割,在製片、發行、放映、營銷的目的性和具體策略上,從模糊地面向「大眾」,轉入針對具有特定需求的「分眾市場」,這也是電影產業保證經濟效益的最佳選擇。
那麼當前的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成熟「分眾市場」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說成人動畫的概念早就風靡世界;且不說大中城市的青年、白領甚至中老年群體出於緩解壓力或童年懷舊等目的,表現出了明確而濃厚的動畫電影欣賞動機;且不說長期以來將動畫電影與兒童電影等同的偏見已經憑空荒廢了成年人的動畫電影購買力,即使是沿用以往的習慣,將「少年兒童」認作動畫電影的核心受眾,在這個模糊而籠統的命名里,也至少包含了幼兒(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少年(初中)以至青春期以上年齡(高中甚至大學)。此四個群體,涵蓋了將近15年的跨度,彼此間因成長階段的不同,造成認知深度、觀賞水平、美學與情感需求、思維能力與方法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當他們被視作一個形而上的靜態整體加以評估,必將因對象層次的模糊,導致傳播策略的顧此失彼與回報率上的大幅縮水。
對於中國動畫電影來說,當「少年兒童」被定義成核心受眾的時候,他們身邊那些具有最密切關係、最容易受到其觀看行為影響的人——家長們,就自然地成為這個以年齡為標準的封閉結構向外擴展時,最直接的新觸點。因此,筆者認為,家長,是中國動畫電影最主要的延伸受眾群。如能把這個群體爭取過來,將成為動畫電影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
我們談論的對象不僅是「動畫」,更是「動畫電影」。作為電影的動畫,它的播出媒介、傳輸渠道、接收環境,均有別於電視動畫片。中國家庭對孩子的寵愛,很可能讓一個低年齡段的兒童就在家中掌握著電視遙控器的頻道選擇權,但對於動畫電影來說,欣賞和消費行為並不是發生在家庭內部的電視機前,而要通過購票進入電影院或購買影碟光碟等直接支付行為來實現。很顯然,在動畫電影這個特殊的傳播物這裡,延伸受眾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人,因為核心受眾的接受行為能否成功,直接取決於延伸受眾的支付意願,取決於他們對動畫電影文本的好惡與判斷。於是,他們不僅僅是具有「潛在受眾」的身份,更獲得了「付費受眾」的性質,也就更加重要與不可放棄。
仔細分析,家長對於動畫電影自然也具備一定程度的潛在消費慾望,這其中起碼包括了以下幾個層次:陪伴需求,與孩子一同進電影院分享天倫之樂;把關需求,用親自觀看後的直接感受,來判斷孩子的審美消費品存在多少正面意義、是否包含「教壞下一代」的危險;自身娛樂與審美需求,拋開孩子這個中介,直接從動畫電影中獲取對應於自己內心需要的精神享受。這些消費慾望,只不過因為年齡與社會角色上的限制,或因為固有的偏見和消費習慣,暫時沒有完成向動畫電影的徹底偏移和無保留投放。
所以,動畫電影在「十二五」期間有待完成的受眾擴容戰略,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在內容與周邊服務的質量與細節上、在營銷方法和力度上,充分激活上述潛在的需求,並將潛在的消費能力轉化為實際的消費行為。
以大獲成功、老少咸宜的動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兔年頂呱呱》為中心樣本加以檢視,筆者試圖提出爭取延伸觀眾的三個步驟:
一,看見。引發延伸受眾群的注意,是促成其接受活動的第一步。以兩部「喜羊羊」電影為例,該系列電影在上映前採取了一系列傳播策略,相互間還進行了成功疊加:立體化規模的宣傳推介,實現了由「擁有電視、廣播、平面媒體、新媒體不同媒體層次的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和控制著少兒類頻道資源的北京優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強強聯合」,並通過車身、路牌、燈箱、大屏幕、公交和樓宇移動電視、影院LED等全方位廣告手段,跳出對「少年兒童」的糾結,直指全部成年人活動空間,用調動一切資源、橫跨多個渠道的集束轟炸法,將之上升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熱點與時尚話題;上線時期的恰當選擇,針對「家庭共享型」定位,選擇寒假、尤其是春節期間上映,這恰恰是成年人最渴望團聚、最看重快樂、最願意花時間與精力陪伴兒女的時段,也是最容易被兒女拉入影院的時段,甚至於「喜洋洋」、「牛氣衝天」、「虎虎生威」、「頂呱呱」的吉祥話命名還對應上了祖輩一代過年討彩頭的老觀念,最後這場家庭審美大餐,來的不僅是父母,還包括了爺爺奶奶;安全的故事構成,這兩部影片無暴力、無粗口、無不良觀念,羊群生活環境簡單純粹,反派人物也無甚大奸大惡處,鬥爭停留在機智幽默的遊戲層面,其間又蘊藏進團結互助、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等「教育意義」,迅速通過了家長的驗收、博得了家長的好感。
二,習慣。引起關注之後,最重要的是避免在新鮮感逐漸告一段落時,注意力重新外移,從而讓被吸引的潛在受眾再度流失,因此,建立一種欣賞習慣是必須的。既然在電影院內,封閉的空間與固定放映時間往往使得欣賞習慣的建立存在難度,那就利用其它日常化媒介已經建立起的習慣。「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採用的方式,恰恰來自於在題材選擇上對媒介互滲的利用,對電視這個家庭內媒介所建立的親和感與牽連感的借力。由於兒童在平時電視節目上的主導權要大過對影院消費的決定權,因而對在電視媒介上已經充分形成受眾基礎的作品加以提煉和濃縮、實現劇場版和影院化,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是非常聰明的發散性行為。換句話說,家長們未必願意每天帶孩子去電影院,卻不會拒絕每天給孩子一段看動畫片的時間,「喜羊羊與灰太狼」佔據了這個時間,日復一日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終於成為他們陪著孩子有意無意地看熟了、甚至建立了好感的故事。
三,迷戀。這是將延伸觀眾群提升成核心觀眾群的決定性步驟,也是呼應著家長們自身訴求,讓其產生對動畫電影審美依賴的過程。在這個步驟里,陪伴孩子不再重要,由動畫電影喚起自我內心的滿足才是關鍵。事實上,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必然是進行過「雙重編碼」的,在照顧未成年人心理的同時,也從不曾放棄與成年人心理上的互通。這一編碼法則,是在藝術手段、文化觀念、影像語言上的深層次縫合與接榫,是在兒童化與成年化的並行中,尋找到一個「契合點」,使之成為流動性的多層次文本,在內部實現兩種文化行為的自由轉換。「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個性鮮明、活潑可愛,確實牢牢吸住了兒童的心,而對於家長們來說,同樣存在各取所需的可能。各種風趣幽默的惡搞滿足了他們緩解壓力、保持童心的希冀;符號化的人物設置和其樂融融的整體氛圍對應著他們對家庭生活的期許;對熱點話題(如毒奶粉)的收攬與對網路經典語言的採用,與父親們關心社會時政的習慣並行不悖;「嫁人要嫁灰太狼」的愛妻品行和准女權主義話語,則深受母親們的感懷與青睞。
動畫電影在中國電影藝術中別具特色。隨著動畫觀念的革新與傳播模式的改變,動漫作為創意經濟里的朝陽產業,成為電影產業體系里最熱門、最具有上揚前景的板塊之一。
對於中國動畫電影來說,當「少年兒童」被定義成核心受眾的時候,他們身邊那些具有最密切關係、最容易受到其觀看行為影響的人——家長們,就自然地成為這個以年齡為標準的封閉結構向外擴展時,最直接的新觸點。因此,筆者認為,家長,是中國動畫電影最主要的延伸受眾群。如能把這個群體爭取過來,將成為動畫電影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
正如現今跑火的動畫《喜洋洋與灰太狼》,就是在動畫中開始鬥智斗勇而不是單純地哄小孩子,也正是因為先前的動畫幼稚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才使得動畫電影有更高的上升空間,姑且不論《小蝌蚪找媽媽》融入了國畫元素將動畫變得詩意和美好,但依然難掩其內容的貧乏,甚至連小朋友都會覺得幼稚的劇情怎麼能吸引延伸受眾群?所以在動畫電影中豐富更具智慧的內容能使其更具魅力。
反觀《功夫熊貓》,《麥兜響噹噹》這些優秀的動畫電影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反映出在這個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動畫電影有著廣闊的市場,只不過太多粗製濫造的動畫電影使其停滯不前。
以《老人與海》為例:《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之作就是《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以攝像機般的寫實手法記錄了聖地亞哥老人捕魚的全過程,塑造了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在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的老人形象。
小說以寫實手法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的勁非常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和一身的傷。最後卻得到了人們的讚賞。
1997年,俄羅斯年僅40歲的動畫製作者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xander Petrov)克服了環境與技術帶來的種種困難,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海明威的宏篇巨著《老人與海》搬上了銀幕,成為一部具有超強震憾力,情節曲折的影片。《老人與海》這部動畫片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故事本身,更在於它的油畫的表現風格。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xander Petrov)用手指在玻璃上完成了這部鴻篇巨著。油畫和玻璃所表現出的透明和鮮亮的感覺讓人嘆為觀止。這位具有國際名聲的動畫製作者,不僅眼光獨具,其在影片製作中所運用的油畫繪製方法也是他所特有的。
如果說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xander Petrov)的繪製方法是他所特有的,那麼在創作中,他的繪畫方式更是他所獨有的,他是用指尖沾著油彩在玻璃板表面進行動畫製作的。他認為用手指作畫更容易,可以畫得更快,而且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手指是心靈與繪畫之間相通的一條捷徑,是最直接的一條途徑。
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xander Petrov)利用玻璃的不同層面進行製作,拍攝同一個鏡頭時,他往往在一層畫面上製作人物,同時在另外一層畫面上製作背景,燈光逐層透過玻璃拍攝完第一禎畫面後,他再透過對玻璃上的濕油彩進行調整來拍攝下一禎畫面。
他說將海明威的著作濃縮於22分鐘的動畫電影,其難度超乎尋常,兩年半的漫長艱辛的創作生活,始終是因《老人與海》這個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他。
老師在課堂給我們放的《麥兜響噹噹》作為一部喜劇片,本片故事比前兩部要好得多,情節跳躍有度,已經明顯可以看出故事框架,而在喜劇方面,本片也有繼承無厘頭影片精髓,但沒有突破性的發展,進而創立自己的風格。如果說本片有所改進,那隻能說是風格趨勢上,影片沒有挖掘「周式」無厘頭對人性醜陋的描寫,轉而抒以悲觀溫情,從一對母子身上折射放大世間社會的人情冷暖和悲苦生活,側重對小人物故事的寫實寫意,寄希望於得到不同階層的關注與共鳴,這一創作訴求難道不是地域文化現實景況的縮影與寫照?
顯然這是從系列片的大方向梳理,若單從創作原形和塑造性格來看,謝立文更像是「麥兜」的父親,麥家碧則趨向於麥兜的母親麥太,雖然麥家碧一再說明自己沒有「麥太」影子,但附著於動畫形象上的精、氣、神卻怎麼也和作者脫離不了關係。現實中的麥家碧是一個不大愛出門,卻心懷善行的形象,電影中的麥太被塑造成一個對生活執著且堅持的母親,為了生活遠赴內地謀生,她有著小富安逸之情也有奔波勞累之苦,濃重的地域文化和本土特色在她身上一覽無疑,可以說她身上透露著香港底層人群的生活軌跡,對,就是這樣的。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也有表現過母子情深,那種脫胎於平淡生活中的親情與鄰裡間的友誼是底層生活的一個切片,麥兜系列也是類似的底層切片,只不過他們不是取自同一個活體組織。
本片在畫面製作也頗為觀眾樂道,視覺處理上突出特色,開篇一幕濃墨重彩的「清明上河圖」引人注目,而其山水寫意意在用傳統的「中國風」迎合提升國產動畫質量,但其後出現的港味十足的場景又讓影片風格轉變,這個好意的創作與硬性的雜糅讓我們看到香港電影景況艱難與中西融合下的躊躇。相比《功夫熊貓》從始至終的中國風以及努力學習功夫的熊貓阿波,《麥兜響噹噹》難免逃脫參照之嫌疑,不過就影片本片還是體現了香港電影包容兼收和對本土風格的發揚,只是這樣的發揚太過拘謹讓影片出現太多碎片。影片中一如果繼往的港味在新故事裡有所削弱,內地的方言配音也沒有給人新鮮感,反倒成了港迷的眾矢之的,癟足的配音淡化了本片的笑料和味道。港版配音依然是前三部的御用配音,黃秋生和吳君如,相比而言,香港版配音則更能讓觀眾興奮一些。
我們談論的對象不僅是「動畫」,更是「動畫電影」。作為電影的動畫,它的播出媒介、傳輸渠道、接收環境,均有別於電視動畫片。中國家庭對孩子的寵愛,很可能讓一個低年齡段的兒童就在家中掌握著電視遙控器的頻道選擇權,但對於動畫電影來說,欣賞和消費行為並不是發生在家庭內部的電視機前,而要通過購票進入電影院或購買影碟光碟等直接支付行為來實現。很顯然,在動畫電影這個特殊的傳播物這裡,延伸受眾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人,因為核心受眾的接受行為能否成功,直接取決於延伸受眾的支付意願,取決於他們對動畫電影文本的好惡與判斷。於是,他們不僅僅是具有「潛在受眾」的身份,更獲得了「付費受眾」的性質,也就更加重要與不可放棄。
仔細分析,家長對於動畫電影自然也具備一定程度的潛在消費慾望,這其中起碼包括了以下幾個層次:陪伴需求,與孩子一同進電影院分享天倫之樂;把關需求,用親自觀看後的直接感受,來判斷孩子的審美消費品存在多少正面意義、是否包含「教壞下一代」的危險;自身娛樂與審美需求,拋開孩子這個中介,直接從動畫電影中獲取對應於自己內心需要的精神享受。這些消費慾望,只不過因為年齡與社會角色上的限制,或因為固有的偏見和消費習慣,暫時沒有完成向動畫電影的徹底偏移和無保留投放。
而中國動畫,雖然自詡皮影是動畫的鼻祖,建國後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更是開了歷史先河,可單調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無美感可言的人物,幼兒園小朋友都覺得幼稚的劇情,片中幼稚的配音,還有毫無感情的對白都讓中國的動畫電影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今天剛看完十萬個冷笑話,說下感想吧。首先,不論最後的票房如何,十萬個冷笑話都是取得了成功。雖然說製作效果甚至畫風都不如《魁拔》《秦時明月》製作精良製作細膩,但是我坐在電影院里,周圍的觀眾笑聲不斷,甚至有些人積極不斷的吐槽,我想這就是製作方們想要收到的效果與回饋。單憑這點,十冷就是取得了成功了。不管別人的評價是好是壞,在我這裡,我看的很滿足很高興,這就足夠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作品表面「三觀奇歪」,骨子裡「三觀極正」?
※《蠟筆小新》是如何盈利的?
※動畫中的幀數,cut,一秒,和一個畫面都是指什麼?
※動畫的地域差異體現在哪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