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家是小孩子的第一個學校?
家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是否有科學依據,若是,現在的熊孩子那麼多的,是否可歸於讀書少?
學校是提供教育的,而不是讀書的。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家庭當然是第一個學校,因為很多行為規範,處事方式都是從小培養的。
為什麼會有耳濡目染這個詞……小孩子的性格、思維、待人接物的方式,最初都來源於家庭環境,更準確的說是從小身邊的人和事。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會千差萬別,因為小孩子本身已經有了差異啊
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人有極其深遠而不可磨滅的影響。人最基本的能力主要都是在家庭中形成與完善。
舉例,如果一個人的家庭環境讓他自幼得不到溫暖而安心的愛,只是如此,得不到愛。我們來延展下可能發生的情況:
首先,他從未正確接受過愛這個東西,也不會正確的愛別人。簡稱「愛無能」。遇到自己無法控制的關係時(正常的交往關係),會被無措、不安、恐懼所包裹,然後不惜以傷他為代價讓自己回歸孤立,以更安全一點~可以說人格失敗,終身都是灰色。
其次,缺乏安全感,源自內心深深的不信任與害怕心理。安全是作為一個人對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與渴望,而連此都無法感到滿足的人,可憐可嘆~時刻有股防衛心理,總覺得會被傷害到。以後會迴避很多很多人際交往,可能在群體中孤僻不合群。因為不信任,所以有也痛苦自己憋著,絕不找人交流。也永遠無法自我解決,為什麼自己解決不了?後面會講自信力。
然後,沒有內心力量,也就是非常沒有自信力。這個對人的影響也極為巨大。正常人的潛意識裡並不是只有自己,因為難過的時候會有人安慰解決、成功的時候有人歡欣鼓舞,來自親人正確的情緒運用方式會讓自己相信:我是被愛著的,就算我失敗了,身後還站著我的父母。世界的任何艱難險惡自己一定可以度過,我不用害怕!可以說,有自信力很大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幾率。那孤軍奮戰的人呢?內心匱乏到一定程度,看到氣場強大的人都會深深害怕,站在眾人面前發言內心卻是空虛的無力感。
自卑。自我評價底下,老生常談了~也可連接「愛無能」,別人對自己的關懷與呵護,自己無法正確的對待。一遍一遍問自己:就我這麼垃圾的人,居然有人這麼在乎我?我到底哪點好了?他又不能從我這得到什麼為什麼幫我?總之,覺得自己一定不配得到很多很多~也可換言之,不習慣接受。不習慣時也會退縮逃離,反而把別人整的莫名其妙。越如此越失去,越失去越如此。唉。
討好型人格。嘿嘿,依然談談缺愛。人得不到滿足的某個東西,在成長過程中會本能索取,再加上有點自卑(看吧,這些都有連環性)。所以習慣於委屈自己來迎合別人的需求,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賞,取得自我認同感。很難拒絕。有的性格偏怯懦膽小。
可以說,生於苦難的人,居多一輩子都是父輩錯失的犧牲品。屬於童年的快樂與童真被成人險惡無情剝奪,以後一輩子也找不回童年的幸福了。
正如雨果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個相似的點,就在於愛和善良。而倘若是破壞性家庭,各有特色,會有暴力傾向、人格極端、性格扭曲……情況五花八門。更別提還有孤兒的存在了,我堅信,孤兒是這個美麗世界上最殘酷的存在。
不知大家能理解一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么?
PS: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可以做到在苦難之中不受或很難受到負面侵蝕,如健康環境般茁壯長大最後取得成就。這裡提一個神秘的東西——修復力。每個人天生的修復力不同,破壞力的大小也會不同程度鈍化人一生的發展當中,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教育學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遺傳
二、環境
三、教育
四、個體主觀能動性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教育,尤其是兒童早期的家庭教育,可以說能奠定兒童一生的發展基石。經常聽人說到「家教」這個詞,好的家教不是老師在品德課上講講,孩子就能學以致用的。好的家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個整天爭吵家暴的家庭,和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是絕對不一樣的。
父母有包容的性格,積極的心態,家庭氛圍和諧民主,甚至比送孩子讀名校,從名師更重要,接受再好的學校教育,家長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就很有可能導致「5+2=0」的後果。答主見過太多令人痛心的例子:小孩子之間有了矛盾打鬧之間蹭破皮,家長大鬧學校,當著老師的面教自己小孩兒,「兒子你給我狠狠打他,有媽媽在別怕」……這樣的家教,答主震驚之餘,不禁也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插句題外話,這幾天因耿直單純不做作而走紅的「體育界的泥石流」傅園慧,在比賽中樂觀,真誠的心態,俘獲了一眾粉絲。那種陽光,率真有著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想必妹子從小也是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加上身家富裕,吃喝不愁,才能放下那些所謂的使命和責任,真真正正享受體育和競技。
最後,家教(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麻麻說要給認真答題的姑娘點贊~不點的都是壞淫~(~???)~
言傳身教。。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
其實,我覺得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父母,以及其他一起居住生活的人,以及與外界聯結的世界,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
一個輕鬆快樂,聚滿著自信和幸福感的家庭,孩子就會比較容易獲得善良啊、美德啊、好的情緒,好的情商和智商啊這些特質,他會在這個家庭的環境里被培養起來。
並且很多培養不是言語的,而是一種行為的,是一種身體的。因此對於言傳身教,身教的重要性是大大高於言傳的。每個孩子都需要通過,視聽觸味嗅來幫助大腦吸吸收信息認識這個世界,而家庭環境是孩子第一個吸收的信息認識事物的地方,而孩子同時也會學習家長的一些所做所謂,家長的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做事方式等,因為每個家庭不同所以孩子長大後的表現也是不同的,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在家中學習了很多或好或壞的信息,所以家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