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點事情就想放鬆,然後就開始拖延,怎麼克服?
比如,明天要彙報,需要做一個PPT,時間本來就緊張,做個兩頁就有成就感,覺得沒那麼難,就開始玩,一直拖到時間確實不夠了,晚上再加班胡亂做一做,最後的質量也不高。幾乎每次都這樣,跪求克服方法!
首先聲明:
這個答案長得讓人想哭。
但,如果你能看完,絕對又會受益匪淺。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拖延症已經病入膏肓,以前還能擦著截止日期交各種作業,資料,最近已經發展成為遲交,晚交,估計再不治療,乾脆就不交了。。
各種自責和悔過,可還是治不好。。
恰好看到這篇英文好文,想分享給大家。
本來我打算要挑戰自己,做一個偉大的工程--把這篇文章翻譯成漢語,供大家觀摩把玩,
可是,你也知道,拖延症患者,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
在我費盡了心力,翻譯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了一個既驚喜又特么鬱悶的一件事情:
媽蛋,已經有人翻譯好了。。
我心裡有數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不過,受益的是大家,這樣就可以早點分享給大家,趕緊去試著治療下拖延症。。
不然,截止日期前,又要各種罵娘了。。
英文鏈接:(2篇)by Tim Urban
Why Procrastinators Procrastinate
How to Beat Procrastination
作者:waitbutwhy中文站
==========正=========文===========開==========始==================
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名詞釋義:指的是非必要、有害的推遲行為。
例句:建議你不要患上拖延症。
我說字典你是和我開玩笑對吧?人類和拖延症抗爭這麼多年,你給出的第一個例句就是:建議你不要患上拖延症。
不要患上拖延症,多麼簡潔明快,高貴冷艷。
要是這樣子有用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告訴肥胖症患者克制住食慾,告訴抑鬱症患者生活樂觀,告訴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它們不應該離開海洋的。
真是胡扯。
「不要患上拖延症」只對於那些沒有拖延症的人有效,或者說是那些假性拖延症患者。
所謂假性拖延症患者,就是那些天天嘟囔:「我每天上班的時候刷好幾次微博,我真是一個超級拖延症患者!」
他們也會煞有介事地對那些真正有拖延症的人說:「不要拖延你就沒事了!」
假性拖延症患者和字典作者有所不知,對於真的拖延症患者,拖延與否不是一件有選擇的事情,他們面對拖延,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抗。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突然而來的自由讓我猝不及防。我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每天逛來逛去,什麼都完不成。
唯一的例外就是,有時候我需要為某一門課程交一篇論文,於是我會Deadline之前的一天晚上開始寫論文。但是事實上,我經常發現我Deadline那一天早上開始寫也可以,所以我後來就索性Dealline那一天早晨瘋狂地寫論文。這種拖延症愈演愈烈。我畢業的時候需要寫90頁的畢業論文,我依然是Deadline之前的72小時才開始動筆。這樣子的突擊作業導致我手指痙攣不聽使喚,最後我被送到校醫院,醫生的診斷是我因為疲勞過度血糖低。
(我最後還是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別問了,很糟糕。)
即使到了現在,這個問題依然很嚴重。
比如你正在閱讀的這個帖子,就花了我很長的時間才完成。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看一些無聊的圖片,比如這個大猩猩。心裡一直想著,要是我和這個大猩猩打一架的話,它能夠多麼容易地把我揍扁,然後想著要是這個大猩猩和獅子打架的話誰會贏,然後就跳躍到了獅子和老虎打架誰會贏,然後就Google了到底誰會贏,最後發現是老虎。
我真是病得不輕。
為了了解為什麼拖延症患者拖延地這麼厲害,讓我們首先從「非拖延症人」的腦袋開始:
挺正常的對吧?好的現在讓我們看看拖延症患者的腦袋:
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好像是在拖延症患者腦子裡面,除了理智之外,還有一個寵物————即時滿足猴子。
其實「理智」先生如果知道如何飼養猴子的話,這個寵物還是挺可愛的。可惜的是「理智」沒有經過飼養猴子的訓練,所以有時候猴子會開始干擾他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事實上,即時獎勵猴子是最不應該當家做主的。他永遠只想著當下,完全忽視未來計劃。他關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讓現在這個時刻更加快樂和容易。
猴子和理智互相都不怎麼了解對方。猴子心裡想的總是:練鋼琴要是不好玩,我們為什麼要練鋼琴?電腦可以上網,為什麼我們要用電腦去工作?
猴子覺得理智真是喪心病狂。
在猴子的世界裡面,事情沒這麼複雜——————
如果你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也不做什麼困難的事情,你完全就是一隻成功的猴子。
但是可惜我們生活在人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猴子完全沒有資格做我們的領航員。而理智呢?他只知道如何如何做出理智的決定,而不是如何和無理取鬧的猴子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控制這隻猴子。
和猴子鬥爭的結果就是理智越來越有挫敗感,他越是失敗,我們就越拖延,我們越拖延,就越斥責自己的理智為什麼沒有做好他的工作。
這一團糟真是糾結。如果猴子掌權,那麼拖延症患者會發現自己經常在一個地方浪費時間,這個地方叫做「黑暗遊樂場」。
每個拖延症患者對於黑暗遊樂場都心知肚明。在這個地方,不應該享受的娛樂活動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你在黑暗遊樂場得到的快樂不是快樂,因為你知道自己沒有完成任務,也沒有開始玩的資格,所以玩的不盡興。
黑暗遊樂場的氣氛充滿了負罪感,焦慮,自我憎恨,還有擔驚受怕。有時候理智一氣之下斷絕了你所有的娛樂方式,但是「即時獎勵猴子」表示抗議,最後把你放在了一個玩沒法玩,工作沒法工作的兩難之地。
你理智現在已經說不出話了,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為什麼這麼失職,讓你又淪落到了此番境地。
但是情況這麼尷尬,拖延症患者又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
事實上:有一個東西可以把即時獎勵猴子嚇跑,這個就是慌亂怪——Deadline。
一般情況下慌亂怪都在休眠。但是當Deadline臨近的時候它就被喚醒了。這時候,如果不完成任務,你就有可能被大家當作笑柄,或者被解僱,或者考試掛科,或者其他什麼令人慌亂的東西。
平時固守崗位的即時獎勵猴子,現在直接被慌亂怪嚇得連滾帶爬地逃走了。
要不是這樣子,同樣平時拖延成性的人,是怎麼在考試之前突然變得勇猛無比,戰勝熬夜的疲倦,連續寫成一篇八頁的論文?
要不是這樣子,平時懶散不鍛煉的人,怎麼會突然在體育考試之前開始天天跑步?
但是,以上所述的都是幸運的拖延症患者。因為無論工作質量如何,他們至少還能夠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完成。有些晚期拖延症患者,對慌亂怪完全沒有反應,在Deadline接近的最後那一剎那,選擇和猴子一樣逃回叢林,進入一種因為自我挫敗導致的完全封鎖中。
我們的人性啊!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好的生活方式。就算是那些一般性拖延症患者,雖然能夠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完成,堅持在人類社會中存活下去,他們的生活也需要改觀。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原因:
- 這會讓你非常不爽拖延症患者把太多時間都浪費在黑暗遊樂場了。要是你按時完成了任務,就完全可以用這些時間來享受那些毫無壓力的閑適時光。難道這讓你很開心么?
- 拖延最終是出賣了自己他們最後都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子的感受煎熬著他的內心,讓他變得自卑,充滿悔恨。
- 需要做的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想要做的卻永遠都做不到也許拖延症患者的職業充滿了Deadline,這能讓他不被開除。但是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呢?比如健身,做一頓美餐,學著彈吉他,讀一本書,寫書,甚至大膽的跳槽到更好的公司。這是事情都不會發生,因為沒有deadline,沒有慌亂怪,拖延症患者永遠都做不到。這些事情拓展我們的經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幸福感,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拖延症患者來說,最後都變成了從未開始的壓箱底的陳年舊事。
所以,拖延症患者如何才能戰勝拖延,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呢?
我首先想說,非常諷刺的是,我在寫這篇「戰勝拖延症」的時候,自己就正在被拖延症虐的死去活來。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在介紹槍械安全時開槍打中了自己的腳趾一樣。我和廣大拖延症患者一起,衷心希望未來的帖子能夠不受拖延症的困擾。
開始討論幾點注意事項:
- 我不是什麼有心理醫師資格證的專業人士,只不過是一個一輩子都在和拖延症作鬥爭的普通人罷了。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戰勝拖延症,但是我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有了明顯的進展,我這篇文章就是向大家介紹那些我使用過的證明有效的方法。
- 這個帖子裡面,我說的拖延症人群包括「真拖延症」和「假性拖延症」。這兩種拖延症患者的界限其實沒那麼分明,我認識的人經常從假的變成真的,再變回去。但是如果你已經是「晚期拖延症」患者,那麼可能這篇文章的內容就不太足夠夠能解決你的問題了。
- 這個帖子沒有按時發表,不是因為我寫了幾千年。而是因為昨天晚上當我本來應該打開電腦寫這個帖子的時候,我卻打開了谷歌地球,然後在全世界飛來飛去,最後在印度的上空逛了好幾個小時。沒什麼理由,大概只是因為我覺得我應該「多了解點印度「。我真是病的不輕。
這個帖子裡面我會更加專業嚴肅一些,因為雖然大家都很喜歡開拖延症患者的玩笑,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實實在在的,非常影響幸福感的問題。
那麼讓我們開始。我們已經深入拖延症患者的內心掙扎,仔細觀察了拖延的心理機制是怎麼樣子的。接下來我們想要解決拖延症這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觀察。
讓我們首先解開拖延症患者的心結,思考一下到底拖延為什麼發生:
我們已經知道了即時獎勵猴子,也知道這隻猴子能夠打敗理智佔領人們的行為控制中心,最終讓我們拖延,但是真實情況比這個還要複雜。
拖延症患者拖延已經成了習慣,甚至到了成癮的邊緣。他們一直習慣於讓那個猴子贏得戰鬥。雖然他們覺得自己在和拖延症進行著鬥爭,但是用的都是每次都會失敗的老方法。
其實內心深處,他們知道猴子最後會贏的。
他發誓要改變現狀,但是這些誓言最後都付諸東流。
那麼為什麼一個有理智的人,要這樣子一遍遍重蹈覆轍?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他對於戰勝拖延症沒有信心。所以他一遍一遍地被這種自我奴役擊敗。
拖延症犯病的一般套路是這樣子的:
那些「需要做的事情」,我要等到最後一分鐘再去著手。然後這種緊張讓我驚慌失措,導致我要不是不能做出最好的工作,要不就是直接崩潰什麼都做不了。至於「想要做的事情」,我要不就堅持不到最後,或者,我們就誠實點吧,我根本就不去開始。
拖延症這種病的發生並不是毫無理由的。想要解決它,光是「自律「或者」改掉壞習慣「這種沒用的字眼都是不夠的。它問題的源頭深深植根於它們的犯病套路中。
所以要想改掉拖延症,就必須改掉他們每天的套路。
在我們試圖改變拖延症患者的套路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明白,拖延症患者最終的康複目標。
正確的做事習慣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而拖延症患者都是在哪裡遇到的問題呢?
完成一件事, 開始:計劃。
計劃
拖延症患者最喜歡計划了!為什麼?很簡單,因為計劃不需要你去真正的做什麼事情,而做事就是拖延症患者的死穴。
但是在拖延症患者做計劃的時候,他們喜歡用一種模糊而且不考慮現實和細節的方式來計劃,所以他們的計劃最後導致他們什麼都做不成。拖延症患者的計劃就是行動者的噩夢:
計劃里都是模糊不清,嚇人的任務和事業。
這樣子一個充滿矯情嚇人的任務的計劃,真是讓即時獎勵猴子呵呵了。當你這麼列計劃的時候,猴子會說:「呵呵,這樣子真是完美的不得了。而且超級簡單呢!」
就算你的年幼無知的良心覺得自己能夠在某個時候能夠完成這個列表,但是猴子心知肚明,在你的潛意識裡面,你根本就不想去完成這些任務。
但是事物的另一面,有效的計劃反而能夠幫助你成功的完成任務。有效計劃的需要你能夠做到「模糊而嚇人」計劃做不到的:
有效計劃越長越好,並且要有優先順序:
一個有效計劃剛開始應該越長越好,但是在計劃的後期,你應該給每一個任務都進行分級,直到最後得到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這個任務應該是對你最重要的,具體一點,這個任務應該是最能夠增加你的幸福感的。如果有其他要緊的任務需要儘快完成,那麼就儘快完成這些任務,以便給那些重要的任務留下足夠的時間。拖延症患者非常喜歡用那些「緊急任務」來當作借口,把重要的任務一直往後拖。
有效計劃能夠讓那些模糊不清的任務變得清晰起來。
我們都清楚那些所謂的「模糊」任務是怎麼回事。一個模糊的任務含糊不清,模稜兩可,你既不知道應該從哪裡下手,也不知道有了問題應該去哪裡尋求答案。
假設你的夢想是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手機應用,因為你知道如果你作出了這個應用你就有可能炒了你的老闆,變成一個全職的程序員。你肯定不會花錢去把這個程序外包給別人,因為你也覺得不會編程在21世紀就算是文盲了。所以你決定把「最重要任務」這個桂冠給予」學編程「。真是讓人為之一振是不是?
呃,其實一點都不讓人為之一振。因為」學編程「這個任務實在是太模糊了。每次你覺得你應該開始做這項任務的時候,你同時會覺得你應該檢查一下你的郵箱收件箱,或者你的廚房地板該清理了。你永遠都不可能靠著「學編程」真正開始學習編程。
為了使我們的這個條目變得清晰,你需要通過閱讀,研究,問問題來搞清楚到底如何學習編程,你需要清楚學習編程需要哪些必須的步驟,而且你需要知道每一步需要多長時間。於是搞清一個任務就讓「學編程」:
變成了這個:
有效計劃把嚇人的項目變成可以實現的,清晰,便於管理的小任務:
模糊任務加上嚇人項目就變成了即時獎勵猴子的大補丸。就算你把任務變得不那麼模糊了,這並不代表你的任務就變得不嚇人了。讓任務變得不那麼嚇人,需要明白以下事實:
一個偉大,光輝的成就從長遠來看,都是由一系列很多平凡,不光輝的任務組成的。
沒有人能夠「造一座房子」。人們只能一塊磚一塊瓦地壘,最後才能得到一座房子。拖延症患者都是偉大的夢想家,他們最愛幻想自己未來有一天能夠建造的別墅,但是他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做一個灰頭土臉的建築師,每天有條不紊地壘一些磚塊,直到有一天房子赫然出現在面前。
基本上所有龐大的事業,都可以被分解為一個核心的步驟,也就是房子的磚塊。真正的作家每天都寫幾頁東西,放幾塊磚頭,但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作家什麼都不寫。這兩類作家的每一天98%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者幾頁作品。但是一年以後,真正的作家已經完成了書的初稿,但是急功近利的作家還是什麼都沒有。
所以最後事情都歸結於著小小的磚塊。
不過好消息是,壘一塊磚並不是什麼嚇人的事情。
但是壘磚塊這種事情需要計劃,
所以計劃的最後一步是把壘磚塊整合到你的日曆裡面去。
每一個壘磚塊的計劃都必須完成,沒有任何商量和妥協的餘地。畢竟,這項任務是「最重要的」,最能給你帶來幸福感的。
不是么?開始執行任務的第一天是最重要的。你沒辦法計劃「九月份開始學編程」,但是你可以計劃「九月21日7:00-8:00學編程「。
好了,現在你已經學會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計劃,那麼就讓我們開始考慮如何繼續」行動「:
行動
並不是拖延症患者不喜歡「行動」這個概念。他們看著自己日曆上面搬磚的計劃,心裡想著「太好了,一定很有意思」。他們這麼想,完全是因為他們在心中描繪未來完成任務的情景的時候,完全忘記了吧即時獎勵猴子這個元素加入他們的考慮之中。拖延症患者的未來願景中似乎從來都沒有猴子。
但是當日曆上需要搬磚壘磚的時刻真正到來了,拖延症患者就開始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了——把控制權拱手交給猴子,然後讓猴子把一切都玩壞。
既然我們剛才已經得出了結論,完成某件事最後都可以分解成一件件小任務,我們似乎已經確定並且孤立了問題所在。讓我們畫個圖來描述壘磚塊時刻的具體挑戰:
這個圖展示了每次你開始任務時的挑戰,不管你是要為了明天的展示做PPT,還是去慢跑,寫劇本,或者其他什麼你想要做的事情。」關鍵入口「是你正式開始著手於任務。「黑暗森林」是正在做任務的過程。一旦你完成了任務,你就到達了」快樂遊樂場「這個地方。在這裡,你能夠享受到完成任務的如釋重負和滿足感。有時候你做任務無比專註,以至於你進入了所謂的」心流「,在心流中你完全沉浸在任務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這些應該走的路徑看起來應該是這樣子的:
看起來挺簡單的,是吧?
呃,可惜的是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他們一般都看不到「快樂遊樂場」和「心流」。
舉個例子,這就是某些從來都不會開始任務的拖延症患者,因為他從來都找不到「關鍵入口」。他一般都在黑暗遊樂場之中遊盪好幾個小時,自怨自艾,完不成任何任務。
下圖是某些開始任務的拖延症患者,縱使他們開始了,他們沒法保持自己注意力的集中,而且他總暫停任務開始上網刷微博或者做飯什麼的。他同樣也完不成什麼任務:
下圖是不能鼓起勇氣開始工作的拖延症患者。就算是Deadline馬上就要臨近了,他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在黑暗遊樂場閑逛,雖然他心裡很清楚不開始工作自己的生活就會變得很悲劇。
最後,Deadline離得太緊了,驚慌怪一下子衝出來把他嚇得連滾帶爬衝過黑暗森林,馬馬虎虎完成任務。
在完成了任務之後,他覺得感覺還挺爽的,因為自己至少完成了應該做的任務。但是他也有點不爽,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在壓力之下突擊完成了任務,如果自己早點開始的話,應該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而且,他覺得自己把一整天地時間都荒廢掉了,要是沒有這有這麼毫無原因地拖延的話,他可能現在已經在外面和朋友吃喝玩樂了。這個心情把他放在了「糾結空地「。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拖延症患者,讓我們看一看怎樣能夠把你引到正確的路上去,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
你需要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你必須穿過「關鍵入口」。
這個意味著你必須放下手裡一切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屏蔽一切干擾,並且馬上開始工作。但是這是最難的一部分,在這裡即使獎勵猴子的反抗最激烈。
猴子最討厭的就是停止做開心事,開始做難事。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堅強,如果你能夠成功把猴子拖進黑暗森林,你就消磨了它的一部分意志。
但是它不是太可能馬上就放棄。
黑暗森林是你工作的地方。這個地方沒什麼好玩的,而我們的即時獎勵猴子很顯然不想再這個地方多呆一分鐘。讓事情更加困難的是,黑暗森林周圍都是黑暗遊樂場,一不小心,你就被猴子拉扯著拖進了黑暗遊樂場。
有時候你也會撞到樹上:比如你慢跑的時候遇到了上坡,你做Excel的時候遇到了你一個不會的功能你需要上網查一查,或者你正在寫的歌就是怎麼弄都不順耳。這時候你的猴子就萌生了最大膽的越獄念頭。
現在離開黑暗森林到黑暗遊樂場去是不理智的。因為他們都是黑漆漆的,人不喜歡呆的地方。但他們的區別是,黑暗森林最後會把你引出這一片沒有人性的漆黑地獄。
但是猴子沒什麼邏輯,在他眼裡這個黑暗遊樂場看起來更好玩。
好消息是,如果你能鼓起勇氣在黑暗森林繼續前進,一些有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一旦有了進展,你的成就感和自尊心都會得到增強。猴子以低自尊為動力,如果你獲得了成就感,那麼猴子這之後就得到了一個香蕉作為獎勵,不那麼難以控制了。雖然這個香蕉不能完全消滅它抵抗的決心,但是足夠麻痹它很久了。具體的效果就是,你發現拖延的慾望暫時消失了。
然後如果你繼續下去,你就會發現一些有魔力的事情開始發生。一旦你完成了任務的2/3或者3/4,尤其是任務進展順利的時候,你突然開始覺得一切都變得棒極了,而完成任務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這時候就是「臨界點」:
臨界點的好處就在於,不光你可以聞到快樂遊樂場的味道,猴子也可以。猴子根本不管那些即時獎勵是哪裡來的,不管你是否付出了努力,只要面前有獎勵它就要衝過去。一旦你到達了臨界點,猴子就不再願意跑回黑暗遊樂場,而是向著快樂遊樂場前進。這時候你的實際感受就是,你失去了所有拖延的衝動,和猴子一起沖向終點線。
你還沒有意識到怎麼回事,你就已經把任務完成了。現在你終於到達了快樂遊樂場。經歷千辛萬苦,你和你的猴子終於齊心協力完成了一件事。你們都想玩得開心,但是這時候你不會再有負罪感,因為你現在玩得就有資格了。當你和猴子能夠齊心協力的時候,你總是開心的。
在你突破了臨界點之後,具體取決於你完成任務的類型和情況,你可能開始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簡直碉堡了,碉堡到你覺得繼續工作比停下來玩更加有趣。這時候你已經對任務入迷了,以至於你對其他事情都沒有了興趣,比如時間和食物。心流不但是一種快樂的感受,大多數偉大的事業都是在心流中完成的。
猴子和你一樣對心流成癮,這時候你們又開始同心協力了。
努力穿越臨界點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更難的事卻是即時獎勵猴子有一個很短的記憶周期。就算你周一工作非常成功,到了周二或者周三,猴子就什麼都忘了,又開始阻攔你進入黑暗森林。
這就是為什麼堅持是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每擺放一塊磚頭,你就經歷了一次內心的掙扎,——直到最後,每天的重複才讓獲得了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掌控。
所以這就是戰勝拖延症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拖延症患者讀了這個帖子就不治而愈,那麼拖延症也就不會是這麼大的問題了。只有一個可以戰勝拖延症的實實在在的辦法:
你需要向自己證明,你可以做到。
你需要向自己證明自己可以做到,而不是告訴自己明天自己大概可以完成任務。直到你向自己證明了這一點,你永遠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更好,有能力改變自己。
那麼你怎樣才能開始向自己證明呢?
- 你要開始讓自己相信,所有你做的事情都源於你的自由選擇。你要開始思考我們在這個帖子裡面提到的各種術語,如果你覺得在理,那麼就把它們寫下來。我給這些現象起名字,比如即時獎勵猴子,理智,驚慌怪,黑暗森林,轉頭,關鍵入口什麼的,是因為這些術語能夠幫你更加清晰地理解你正在做出什麼選擇。這些術語能夠幫你了解那些你做出的錯誤決定,也能幫助你明確自己什麼時候在做正確決定。
- 創造一些擊敗猴子的方法。
一些可行的方法:
通過告知朋友家人來尋求外界鼓勵。告訴他們你想要完成的目標,請求他們幫你記錄下來。
如果沒有驚慌怪,就自己給自己一點驚慌失措的理由。如果你想要自己完成自己的專輯,那麼就策劃一場幾個月之後的演出,然後定一個地方,給周圍的人發出邀請。這樣子你就沒有辦法拖延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開始自己的事業,那麼就辭職好了,這樣子驚慌怪天天都會和你住在一起。
如果你想要開始寫你的博客,就在首頁上寫「每周二發新文章」
給自己留一些字條,告訴自己要做正確的決策。
給自己設定鬧鐘,提醒自己應該開始完成任務了。
無論如何都要消除干擾。如果電視讓你欲罷不能,那就把你的電視賣了,如果上網讓你欲罷不能,那就在工作的時候吧網線拔了,並且把你地手機調整到飛行模式。
給自己辦一些不可退款地會員制課程或類似的東西,讓你自己沒有退路。
如果你定下的這些方法沒有用的話,那就變一變。設定一個一個月之後的定時提醒,到時候問問自己:「事情是不是有改善了,如果沒有,調整策略!」
- 定下慢速長期的目標——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偉大的事業都是一塊磚一塊瓦壘起來的一樣,像是拖延症這樣子難以改變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改過來的。記住,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向你自己證明你能夠做到,所以關鍵並不是做到事事完美,而是簡單的比原來好就行了。每天寫一頁文章的作家一年到頭就有了一本書,每天改變一點點的拖延症患者一年之後就煥然新生。
所以不要想著從A到Z,只要從A到B就好了。把你自己的情況從「我所有事情都拖延「到」我每周可以不拖延地完成一個任務「。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有了進步的趨勢。我雖然仍是一個悲慘的拖延症患者,但是今年的我已經比去年的我強了好多,所以我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
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思考了這麼多,為什麼我花了這麼久寫了一萬字的文章 ?
因為擊敗拖延症實際上和努力控制你的生活是一件事。那麼多讓人歡喜讓人憂的事情,自我成就和自我滿足,自尊心,內心的悔恨,他們維持一段關係需要付出的時間,這些事情都受到拖延症的顯著影響。所以我們需要非常嚴肅地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現在就開始面對這個問題。
我要滾去寫報告了,
不拖延,
不拖延,
不拖延。
以上。
http://weixin.qq.com/r/PDvQyNXEvojBrZGr924u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個小時前,我上班快遲到了,單位電梯里匆匆掏出手機大開知乎瞄了一眼,看到這個題目,收起來。
我知道這是帶有絕望味道的一種感覺。
我手上還有一個博士論文開題報告,一周準備時間。其實每天查閱資料實際用時2小時不到,其他8小時都是消耗在知乎、微博、騰訊新聞、同事閑聊、思考宇宙問題、回憶家事。
哪怕飄過去一片蒲公英,我也會馬上轉移注意力。
這樣很無力,我勉強看了5篇論文,對其中3篇稍微分析了一下,但即便我在分析的時候,思緒也會不時轉移到自己寫的字是否漂亮,然後開始分析怎麼練字,還要怎麼改進。
我看過的知乎答案字數是這期間閱讀論文字數的3倍。好像是,千萬不要問我具體多少倍,我會給你開一個生活中為什麼人講話多用素數進行表述的題目。
拖延,恩,對,拖延,這是一個社會病症了。
同樣很多人研究並批判這不是一個顯著的心理學意義上的病。
我覺得自己能夠推翻任何一種學說,而且有這個洞察力,拖延根本不是一個病,你知道嗎,我早就洞察他的本質了。
信息社會下的浮躁習慣。我們這些人的做人做事的習慣,已經被信息流擊毀了。
嗯,就是這樣。
我還知道很多東西,我知道為什麼屌絲這個稱呼會流行,我知道社會分層情況下不同的人對五毛持不同的看法,我知道要從專科學生奮鬥到留學大牛的每一個步驟和注意事項,我知道怎麼從手無縛雞之力鍛煉到孔武身材。我知道社會底層的人身上所攜帶的毛病越多,我知道你的兩句話背後透露出你的社會地位,我知道工資超過3500元25歲以下的女士對鳳凰男不抱好感,我知道微博上的無病呻吟流傳在特定人群中。
我知道你看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裡反應的情況。
我還知道為什麼我會拖延。
但我馬上就會不知道了。
有一次我看知乎一個問題,怎麼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我知道引用問題的時候要用@,這樣顯得專業而且尊重別人的成果,其實是公共環境中一種形式道德行為,你@別人的時候覺得自己很規範,別人@你的時候只是煩一下而已。
對不起,你看我又跳脫了。那個答案說,知行合一就是,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做不到等於不知道,這句話我其實知道的。
我知道看到這個答案的十分之一秒我會剋制不住自豪感,因為我居然和最高票答案三觀一致,剩下的十分之九秒我會反思,覺得這樣沾沾自喜不好,然後剩下兩秒鐘決定就當這些都沒發生過,但這句話是好的。
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我知道什麼是拖延症,就連這個答案也是我徘徊了45分鐘以後敲出來的。我知道為什麼會有拖延症,主觀,客觀,家庭,成長,自己的縱容。我知道怎麼擺脫拖延症。很多理論我都看過,我知道每一種理論背後的缺陷,而且正是這些缺陷讓這些方法在發明他們的人身上奏效但對我沒有用。
因為做不到。
如果你喜歡我可以告訴你兩個擺脫拖延症的沒用的秘訣:
跑步和打坐。
哈哈哈,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都這麼講,長篇累牘的講,但他們都忘了一點缺陷,講出來的不意味著做到。
我再教你一個規避這個缺陷的方法:
無論任何時候拖延了,你是在辦公室,在廚房,在三環路上。
最快時間脫離那個空間,馬上去跑步,去打坐。
馬上去做。
是的,馬上。
做不到就是不知道,那就馬上去做。。
馬上。。
你看,還是很無力不是,我們現在知道了脫離拖延症的第X+1種方法,就是馬上去做你知道的X種方法。
但即便這個方法也是講出來的,是我在一個三線城市的IP下用二進位碼傳到伺服器上顯示在你的終端上的。
一樣是做不到。
我知道這個方法有3個月了,每次腦海中會想,我知道怎麼去擺脫。
但我的行事習慣已經爛掉了,我想的事只是關注於想的,我接受的所有訊息告訴我知道的越多越好,我最在乎知道的越多越好,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做。
我知道做事不要太完美,把事情分成小項目,控制任務完成時間。
我知道17種軟體可以幫助你管理時間,閉目10分鐘是最高效的休息方法,咖啡喝多了有害健康。
我知道你看完上面的文字會激動,有所想,然後在未來的10小時內曲率遞減,直到你再一次想起這個問題,發現一切都沒改變。
我知道你會明白,不可能一個問題會讓一切都發生改變。
野球場上,十個球的籃球對抗賽。比賽一開始,我就拼了。
我經常告訴隊友,我們要先進8個才可以休息。不然要輸掉。看見對方進了一個兩個,我心裡「酸」得發焦。趕緊猛獸般反壓制。你會覺得我很無趣,這麼小心眼,為什麼打個籃球不能放鬆點,慢慢打不好嗎?
不好。因為我既要快樂也要贏,玩得越好越快樂。
壓制打,這個道理大家可能平時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也沒有去「較勁」,因為他們認為那樣打「沒意思」,不光彩。
所以,對不起,我贏了
也許有很多不打籃球的朋友,所以這裡要講一下,一般平常的對抗賽,很少有人用我這種傻Ⅹ打法的,一開始就猛衝,因為這樣「看起來不友好」。
大家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松著來,你進一個我進一個你來我往。緊追不捨到最後,等一方臨近絕殺球的時候,雙方才火燒火燎地拿出血拚架勢。
但我這種打法不一樣。我一開始就突突突,讓你還沒有回過神來,力求大比分超越你,你措手不及的等意識需要拚命反擊的時候,你以為你技能高超加上拚命就可以扳回贏面。但是,來,你當我傻啊,你拚命我不會拼嗎?
你拼的時候我照樣不懶,一樣拼。但同樣進一球,在開始的時進要比接近尾聲時進,容易得多。所以,相同的力量配比,我選擇在開始就集中去進球,我就獲得了總體先機。
總的來說,這個便宜,我占
也許,這種玩法不見得討好,球場上你一用力,誰都看得見,這能夠理解。但是,若換了運用場景,我選擇這種方法奔跑,當我們面對的事物不是籃球,不是球場道德,不是打球優雅,那麼,它潛移默化的力量將令你驚訝。今天我們談論的是拖延,你就需要知道到這種模式的存在。
「拖延」這東西,聽得耳朵都要中毒,卻很少有人提另外一個詞---「超前」。
拖延--拖向後,超前---超向前。好像一個箭頭的兩個方向。只著重提一個,我認為這很不公平。而你如果只是經常看到其中一個,我認為對你不公平。因為超前----真是個有趣的存在。
拖延?
我們先來說說拖延,我要問一個問題:面對一件任務,拖延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或者說,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這是「拖延」了呢?
既然這是自問自答,那我告訴你,拖延-----這東西,只要任務一經開啟,它就存在了。
它隨著時間的慢慢增長,從一顆細小的種子萌芽,慢慢成長,直到變成可觀可感的模樣,這個時候它讓你感受到它了,你有壓力了。
或者換種說法,
在最初的時候,拖延這位小妹妹想見你,由於某種個人特質的原因,你不願意麵對這位鄉下來的小妹妹,你關了門,選擇不見。
你以為她走了。你得一陣安歇。
但是其實她沒走,她只是去外邊饒了一圈。
過了一段時間,她又來敲門。你發現她長大,或許你還可以選擇拒絕正面這位鄉下來的窮親戚,她還是可以到外面去「繞一圈,並且長大」,但是,你終有一天還是逃避不了內心的譴責,終於敢於面對這位親人,因為不正面她,你休得圓滿。
這就是拖延,任務一經開啟,它就像一個細胞卵一般的存在,不管在誰的肚子里長大,它終將有一天長大會來找你。因為「任務」是它爹,在外面的孩子總會「回來的」。你在做任務,那它就來找你。你必然得面對。
也許,在她第一次來找你的時候,你面對了她。那ok。或許,在她還沒有來找你的時候,你先去把任務完成了,那你也不會再感受到她的存在。
-----這是說,在有任務的時候,你就立刻完成,就不會有拖欠的事故。
但是,這需要特別克制的人才能做到。
超前。
現在,我們換一種模式,拖延的反方向-----瘋狂模式-----超前完成。這個概念並不陌生。
因為你以前可能做過很多類似的工作,比如讀書幾十年,老師教你做的「預習」。這就是一種提前緩解壓力、掙得主動權的辦法。但,這還不夠。有些人會做得更多。
他們超前學習,你學習第三章,他已經學到第五章了。
你以為超前學習會破壞「新鮮感」,於是又認為,既然你已經破壞了新鮮感,那我帶著新鮮感學習,就會學得比你好。一堂課,今天老師才教第五章,你就自作聰明的學到了第八章,那今天上第五章的這堂課,我新鮮感猶在,聽課牢牢,效率比你高!
這種鬼話你也信啊?!
你可能不知道,他既然已經提前學習了第五章,那對他來說,今天就是他的一次複習----而且是老師帶著複習。你見過天下的老師給你教授新課,哪有老師像教新課一樣仔細的帶領你複習的?
所以,第一點,他複習的效果相當細緻。
第二點,他知道什麼地方重要,心中有數。而你個小可憐蟲,整節課緊繃著神經不知道哪裡是重點,連老師講題外話你都用抓重點的注意力在聽,真會神經衰竭的。
第三點,如果那個提前學習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經常發言,還問一下你沒有意識到的關鍵性問題,這真的會讓你自卑的,你怎麼看他怎麼覺得聰明,他怎麼能發現那種好問題呢?記住:聰明人選擇「偷偷」跑在你前面,只是他不告訴你。
第四,至於你說的「新鮮感」,新鮮感不就是用來體驗的嗎?我提前體驗了難道不是體驗啊?我早就嘗過鮮,你現在才能羞澀的吃上一口,你就得瑟了?
你還有一個疑問,超前學習花費的時間不是更多嗎?
未必未必,也許更少。這是一種學習模式的轉換,把整體時間戰鬥線往前平行遷移,並不會導致比原先相比更多的時間消耗。但是前者可以說,它牢牢佔據了主動地位,能量是積極的。養成習慣,正向循環,可喜可賀。
你接受不了很可能是你沒有嘗試過,嘗試過也許沒有習慣下來。
畢竟習慣一種新的模式,它需要重新考慮應對原先的方方面面。
所以,如果你說你試了,過兩天告訴我說,不行,那我呵呵你;如果你說你這樣幹了一年,不行,那我真的就不能理解了。為什麼不行你還能堅持一年?
超前這個概念真是「拖延」的反面剋星。有拖延往後的,那你要超前往前。既然超前了,那還談什麼」拖延「哦?
超前是」拖延「剋星,不」超前「,你小心。
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一個拖延的人,他連克服拖延都做不到,怎麼就可以去」超前「呢?
一旦你用「克服」這個詞,打從心眼你,我就祝福你輸了。
什麼東西需要克服?是不是我們認為不好的東西,我們才認為需要「克服」?
是不是我們在心裡認定那是一件挺難的事情,所以我們才需要「克服」?
我們從來都在認可拖延的「崇高」地位,經常談拖延,也經常拖延。拖延誤事,拖延不好,我們深深認可了解決拖延難度的存在,所以我們需要克服----極力克服。
但是這種「克服」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消耗,消耗你的精力消耗你的意志力。你越是努力的去「克服」,你會發現自己能夠克服的「肌肉」抵擋不了拖延的大勢。的確是可以越克服越堅強,越反抗越強大,這種克服、這種反抗的確會形成一種「意志肌肉」。但我得說,這種「肌肉」成長的太慢了。而且,即便是肌肉在強大,那也是一種「消耗」啊。因為它自始至終都在選擇一種「對抗」的姿態。這種對抗的,即便是「勝利」了,也是敵損一萬,自損八百。不光彩。
那麼,超前呢?
你超前,並不需要克服「拖延」。而是一種主動的姿態,它是一種模式的選擇,模式的轉換。並不會歷經「克服」的痛感。
相反,超前的姿態往往能夠獲得主動權、獲得先機。
這個世界那麼多的人都在被動,你是少數明白「超前」其實只是一種模式的轉換,深諳此道並暗度陳倉的實施,你覺得世界會虧待你啊?
超前的確是帶來機會的。
但這種超前,我個人建議你自己做了就做了,不要到處宣揚。這種「太著急」的作風不好,因為你要是明目張胆的和人說了,會逼別人「著急」、「有壓力」。
好在,可以運用「超前」的地方有很多,不像籃球場上,一開場你就刷出了決戰的作風,你跑得快,誰都看得見。但是,在學習上,在職場上,你跑得快,只要你不拿著高音喇叭播報,就不會被發現。你可以默默成長,直到你變成所有人眼中的「意外」。
在不得已的時候,你還需要運用一些遮掩的技巧。
比如,老闆交給你一個任務,他問你,幾天能完成。你知道自己兩天就夠了,你可以說三天。第一天你就把工作干盡百分之80,第二天幹完,並且複查一遍。沒有必要的時候,那就第三天再次檢查交上去。如臨時「有必要」,那就報告老闆:我兩天就趕好了。
他會覺得你行。這種事情你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聲張。
又比如,在學習一門比較難啃的學科,那我建議你,在哪最初新鮮感的「作祟」之下,一下子就熬過最初最難的階段。
接下來的學習就不會感到難。
剩下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你比較輕鬆的就可以敲定了。
談什麼「拖延」?
。
最後,貼幾個有趣的答案,沒準還他媽有點用呢。來,看吧:
1.怎麼背書最有效率? - 知乎
2.
如何成為記憶高手? - 知乎3.
應屆大學畢業生面試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試成功幾率? - 白詩詩的回答4.我所依賴的記憶方法 - 知乎專欄
5.給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學習方法 - 知乎專欄
6.那我就靠這篇文章賣錢了 - 知乎專欄
你啊,畢竟圖樣。
你只道是拖延誤事,卻不知後果如何。
要拖延,你要拖延不如就拖下去,拖到時間不夠?時間不夠說明還有時間嘛。
有時間你做不完,那是你無能,不是拖延。
明天要彙報,那就拖到後天,這才是拖延的真諦。但是你不敢,根據你那書中網上電視劇里看來的二手閱歷,你怕Boss批評,怕飯碗打掉。
怕,為什麼不做!
因為你怕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沒有發生是因為你那半吊子拖延水平讓你半吊子的能力半吊子完成了工作,結果雖然不好但也不很壞,這種半好不壞的結果就是你來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僥倖。
僥倖讓你以為來知乎問個問題就能讓你解決半吊子拖延,玩半天遊戲仍有時間工作,做不到自己的預期也不會丟掉工作,shit。
你只知道全力工作會做的更好,卻不知道更好到底有多好。
要努力,就全身心的去努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感受一下自己的極限,當你覺得自己天賦不行的時候,大概算是足夠努力。
敢不敢,敢不敢放下那些耽誤你拖延的工作學習社交,靜下心來,讓我們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正的拖延。
停下工作,讓我們親口品嘗拖延的滋味,是不是能一拳把我們撂倒。
我知道你不敢的。
那麼,努力工作,感受一下沒有拖延的人生,是否甜蜜如軟糖。
我知道你不會的。
對,你就是這麼平庸的一個人,不努力,也不放棄,像我一樣,像我們一樣。
世界是一個大大的階梯,我們站在各自的那一階,沒有上去的能力,也沒有下去的勇氣,呆在這裡又毫不費力,毫不費力又滋生出負罪感。罪惡感量化出來後就出現了拖延症,你以為拖延症拖延了你,拖延症以為是你沒有能力。
要我說,沒有看過上面一層的甜,沒有吃過下面一階的苦,你又何必羨慕與擔憂?就憑你那二手閱歷?
當你知人間疾苦,自然會向上攀爬。當你享人間安樂,自然會往下跌落。
而現在,無論你多麼討厭,你都是最適合你的你了。
說到底,你還是畢竟圖樣。
只記得在《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 上有個方法可以對治拖延症:自律,推遲滿足感(享受)。要學會先付出後享受:把最要緊的困難的事先做,而不是把容易做的、享樂的事放在前面做。
剛開始,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比如沒事就刷知乎……但是現在會先完成一項自己規定「今日事,今日畢「的事 —— 做完規定的事,然後給再自己一個獎勵:喝著果汁刷知乎。
--------------------------------------次日補充 —————————————
現身說法,以下是被拖延的回復。
曾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有要緊的事是以年為單位拖到現在也還沒有做完的。後來因為工作需要,接觸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和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的理論,加上實踐,基本工作上不會出現拖延的情況了。
個人經驗來看,拖延症主要是心理上的問題,或者由心理和生理的失衡引起的問題。先不談理論,直接說一些我實踐過的方法:
1)克服拖延的恐慌,可以暫時忽略情緒,從情緒里抽離出來,直接開始動手做一件事。不論是什麼事,只要開始做,哪怕做了一點點,拖延焦慮就會減少,信心就會逐步恢復。
2)把大的目標分割成小的任務(task),分重點,分時段,與其他事交替進行著做。人的專註力有限,比如看書45分到一個小時,就起來喝個水,吃個水果,做點別的,然後繼續。「有張有弛」和「有實有虛」的做事,會最大程度緩解心理和生理上壓力,事情做完身心也不會太疲憊。
3)列計劃。最好黑紙白字寫下來,列出最緊急和最重要的事,編號排序,用(2)得方法分割,執行。對著一整張pizza是不好下嘴的,吃相也很難看,只有在盤中用刀叉切成小塊,才能優雅自如地享用。
4)完成任務後的獎勵,這是我昨天說過的:推遲滿足感(享樂)。自認為覺得這方法對付我的拖延症最有效。因為我的拖延主是因為恐懼(慌),目標太大,心太貪,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結果做不完,自信心下降,內疚逃避,繼續拖延,惡性循環,無止境。
每個拖延者都明白拖延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可是在行動上就是不給力。為什麼?要麼這件事情不是我們發自內心喜歡做的,沒有積極性,要不就太難,還沒開始就抵觸畏懼。不管為什麼,如果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我會用獎勵法訓練一下內心不聽話的小孩。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鼓勵,都可以讓小孩子更積極主動的去再次做這件事,因為完成這件事後帶來的愉悅絕對完勝拖延症的畏懼。我小時候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我媽媽就用這招,按時做完作業,我可以出去玩,比體罰有效多了。所以,完成任務後,獎勵很重要,克服拖延同時,心理必須得到滿足才有下次不拖的動力。比如現在獎勵時段就可以喝著酸奶刷知乎。
5)有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不如藉由以上幾點慢慢變成自己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比如早鍛煉。一旦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身心會自發像吃飯睡覺一樣習慣去做,就無所謂堅持不堅持,拖延不拖延了。
最後,還是要自己找到拖延背後根本的原因,為什麼你內心的那個小孩不聽話?這就要自己找原因了,寫出來,分析下,相信每個拖延者自己都會找到答案和方案。希望大家對自己都要好一些啊,經常獎勵下自己吧。題主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兩個辦法來解決:
1.手動設定deadline,縮短留給自己的時間
留給你的時間越多,你做一樣事情就會傾向於慢慢完成。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只剩下最後5分鐘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的原因。因為當你分配給某個任務的時間越多時,你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少。所以,知道你為什麼會有拖延症嗎?因為你給自己太多的時間,解決拖延症的好方法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最後期限(Deadline)。
2.把巨大的任務分解成細小的目標
這個方法要比帕金森法則來的實用,我們之所以每每拖延任務,例如完成一份調查報告或者開始寫一本書,抑或學習一門新語言,是因為這個任務包含了無數的小任務,無數的小任務壓在你身上,給你帶來了超載感,於是你就寧願推遲,也不願開始。
何不現在就開始細分,而不是等帕金森法則發揮作用呢?
以完成一份報告為例:- 想出5個創意,把它們寫下來
- 想出5個或者更多的創意,把它們寫下來
- 把這些創意收窄成3個
- 為第一個創意上網搜索相關的資料,並做好筆記
- 為第二個創意上網搜索相關的資料,並做好筆記
- 為第三個創意上網搜索相關的資料,並做好筆記
- 尋找更多適當合適的創意思路
- 在網上搜索這個話題的相關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
- 查閱第一篇文章,並做好筆記
- 查閱第二篇文章,並做好筆記
- 查閱第三篇文章,並做好筆記
- 回顧所有已經記下的筆記
- 構想報告大概的思路
- 創建報告具體的輪廓
- 開始寫一段文字
等等
如果你真的按部就班的話,其實真的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對整個工作任務缺乏延續統一的計劃,導致我們在完成第一個工作任務之後,不知道下面應該怎麼走,人一旦產生迷茫感,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收益快的事物中去,比如:遊戲、打牌、嗑瓜子......
所以,當你制定延續統一的任務清單之後,在你完成某一任務模塊時,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可以讓你產生正向反饋,抑制拖延症的萌發。
感謝閱讀,晚安。
原本這是我在豆瓣上寫的一篇文章,看到這個話題,就把它貼上來,給大傢伙瞧瞧。
打敗你的拖延癌,把時間管理好(我的私房時間安排法GTD)
首先,有好多人問我為什麼字寫得那麼好,用啥字帖。其實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練過字帖,只是記得小時候跟小夥伴比賽看誰寫字比較工整一點,然後堅持了一年半載後,我輸了,對方寫得一手好楷書,而我則寫殘了,久而久之,就成現在的模樣了。所以,我真的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字很漂亮。
另外,很多筆記都是高中的時候抄的,也有一部分是大一大二那會兒抄的。所以裡面的某些作者讓很多看客很不爽,說樓主你都看得啥書啊?年少有顆姑娘心,敬請原諒。但是也請記住,重點不是筆記內容,而是方法。
然後,還有很多人會問我用的什麼APP,其實時間管理這事,啥APP都比不上自個兒自覺。而且市場上很多APP都能滿足咱們一天的需要呀。所以就別計較我用的啥APP了,我也不想給別人免費打廣告啊。
以下是正文了。
這篇文章肯定不是小說散文雜文暖文什麼的了,貼出來就是跟大伙兒分享分享我的時間管理方法。說明一點啊,嫌麻煩的就不要借鑒了,因為你就是一麻煩主兒。
在好久之前,覺著自個兒太頹廢了,就找了些時間管理的資料。個人覺得GTD還是蠻不錯的,挺適合上班一族的。總之,好好安排了一下之後,秒變高富帥是誇張了點,但是說真的,整個人就像吃了那啥一樣,腰不疼了,腿不酸了,上五樓不帶喘氣的,其實就是真心精神很多。
首先,做好這些你有幾個必備的東東。兩三個筆記本已經奔小康的大伙兒肯定買得起;智能手機人手一部吧,也不用多高端,iPhone6和小米6一樣兒,能下軟體就好了。說這麼直白,不會有人嫌棄太low哈?
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我是怎麼Getting Things Done的。
1.你必須有個明確的目標吧,就是你最想幹啥。如果你連自己想幹啥都不知道,你還管理時間呢,時間一早就把你給收拾了。目標的話,不一定是力所能及的,就是你覺得不能完成但是你很想完成的,你都可以列出來。人的記憶一般最能記住的就是一二三而四五六就馬馬虎虎了,那你的遠大志向肯定不能今兒個想起一個,明兒個又想起一個吧,你必須是時時刻刻都記著,你想要干成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來。而我相信不管你想做多少大事兒,其實結合起來講,結合成三點已然很夠了。
我一開始就給自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在扉頁就寫出了自己這輩子(至少是現在覺著)最想做的事:寫作、工作(財務)、旅遊。
主幹目標
2.把大目標細分下來,分成比較具體的要完成的事情。比如我,寫作細分下來,就是要成為專欄作家、出書。旅遊細分下來有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國內旅遊會細分為具體地方,比如新疆西藏內蒙海南,然後就是具體的城市以及景點區了;國外的話就會細分地區然後是國家,比如東南亞、美洲、澳洲、歐洲等,東南亞的新馬泰、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澳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歐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工作細分下來,就是目前的工作的上升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專業技能外的其他技能或者證書的獲得情況。
3.然後就要定下細分目標完成的時間段,可以有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甚至五年十年計劃,以及計劃完成倒計時。空置一個inbox,然後再把羅列出來的stuff放入inbox中。因為篇幅問題,我就只傳一段我的年計劃。
細分目標
4.接下來就是實施階段了。實施的過程中有一個優先工作制,在GTD中分為A.重要且緊急,B.緊急但不重要,C.重要但不緊急,D.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類。那麼毫無疑問,A是迫切需要完成的,所有的事項都要為之讓步;B經常會被誤認為迫切需要解決,其實這類事項可以推緩甚至忽略掉;C的話要集中精力去完成的,但是不必刻不容緩,可以先放在,等有時間再集中精力進行攻克;D是垃圾事項,直接無視,清除出inbox。
在這個階段我就會用到會用到時間管理軟體,以及另一個事項實施完成情況的筆記本了。時間管理軟體能有效的督促你完成每天每周自己羅列的Time List,完成情況的筆記本是幫助你督促自己是否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了該完成的任務。在期間,我一般會把Time List中最不想完成的事情首先揀出來先完成,一般你抱著「這個事情不想做,先拖拖吧」的心態,那就完了,我敢保證無論你做什麼計劃都是空談,你只有這麼想「這個事情這麼不想做,我先把它做了那就解脫了,免得看著都心煩」,那就會極大的提高效率。其實還可以給自己適當的獎勵,比如今天超額完成了,那就獎賞自己吃頓大餐,這個月自己超額完成了,就獎賞自己買了那件一直很喜歡但是又比較貴一直捨不得買的衣服,這一年超額完成了,那就獎賞自己出去旅遊一番或者給自己買個單反什麼的大物件。
時間管理軟體,明天不完整的粗略計劃
時間管理軟體,明天不完整的粗略計劃
時間管理軟體,明天不完整的粗略計劃
本周的計劃實施完成情況
另外,逛豆瓣的,我估計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會看書。其實書看了不一定會消化得很好,我一般看書會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在書上記,在準備好的筆記本上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跟段落,在事後在時常翻出來看一下,我覺得效果挺好的。所以在這裡淺提一下。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5.最後就是回顧階段了。在這個時間段,上述的順序還在繼續,只是抽出時間對已經過去的時間段進行反顧和審查,也是清理inbox的一個階段。完成的計劃可以清除出去了,然後對自己完成情況進行一個評估。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完成情況不會超出2%,也就是98%的計劃必須完成。這個回顧是多重的,日回顧,周回顧,月回顧,年回顧等等。然後再拿現在的自己和實施計劃前的自己進行比較,看是不是生活習慣好了很多,在某個領域是不是有了提升。如果有,那麼繼續,如果沒有,檢查是不是哪裡出了差錯或者是自己給自己找的借口太多,或者是方法上存在明顯的缺憾。如果是方法缺陷,那就要考慮調整方案了。
總之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讓一個沒有進取心上進心的人在人生或者某個領域成為弄潮兒,主要靠的還是自己的自覺以及自制力。方法只是幫助有想法的人找到更快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模式。能不能成功,決定權還在自己。
而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時間管理方法,不代表就適合別的人。你應該有自己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更精緻更井井有條。
最後說一句,要想真正努力起來,那麼少年,明天早上嘗試著起個早。有一些無法克服自己不想做事的小朋友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是:
正是對一次性將事情做完,做好,才休息的垃圾應試教育觀念,才讓你們拖延的。
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階段完成,分不同時刻慢慢地完成。
那種什麼,你現在不做,以後就做不成了,或者必須一次性做到的方法,簡直就是應試教育邪教。
做,慢慢做。
失敗,也無所謂。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原因和解決方法 – 自制力太差,注意力難以集中 (ADHD)
節選自我的新書《給你1天72小時》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複製抄襲,謝謝。
近兩年,有一種心理病症和拖延症一樣特別走紅大江南北國內國外,它就是ADHD。
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中文翻譯過來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表現為很難集中注意力,愛動坐不住 。ADHD 以前常常在小孩身上發現,所以又叫做「小兒多動症」, 不過後來發現,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呢。
我有個好朋友小馬哥就是一個ADHD患者。小馬哥是個很聰明口才也好的人,但卻常常給不認識的人一種馬馬虎虎不尊重別人的印象:小馬哥聊天的時候沒和對方聊上幾句就會容易東張西望,表現出不太耐心的樣子。MBA班上上課的時候就算坐在第一排他也愛沒事玩玩手機,或者回頭對我和其他朋友們做個鬼臉什麼的。開會的時候坐不了多久小馬哥就會坐不出出門買些吃的喝的,神出鬼沒,就像風一樣的男子。而小馬哥的作業,常常都是開始做了不到幾分鐘一刻鐘就坐不住了,或者做著做著,就被其他隨機的東西 – 比如經過自習室的路人啦,新聞網頁旁邊的小廣告啦,學校大堂電視機里播放的體育比賽結果拉等等吸引了,所以他的作業一直久久完成不了,拖來拖去,有頭無尾。。。
即使沒有小馬哥這樣的ADHD,很多朋友們是不是也會常常容易分心或者自制力很差呢?做項目的時候很難集中注意力,會時不時走神或者做做其它什麼事情來著?本來想好做完作業看完書再去打遊戲的,但書看了一般就忍不住去打遊戲了。。。是不是做事開了一個頭以後,卻要過很久,曲折反覆才能完成呢?
通信技術的發達和媒體渠道的擴張對我們很多本來本來就難以專心靜心的童鞋們更是雪上加霜 – 在看書在做項目的時候會被一條條微信打斷,或者為電台電視里的笑話段子捧腹而不得不停下手頭事也是很多見的。而一般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斷了以後,心一遠了以後,再要回去重新做就可能會有些難度或者不情願了。
對於這樣容易分心的朋友們而言,開始做一件事到不太難,但能不能善始善終把事情做完了,做好了,卻可能會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很大的一個跨度。
怎麼辦?
對於ADHD患者,比較嚴重的可以先去醫院治療,把病先治好了。
對於沒有那麼嚴重但卻容易分心,自制力很差而導致拖延的童鞋們,可以採取下面一些措施:
安排一個不容易被打擾的環境:
可以是書房或者自己的辦公室,把門關上,貼上「請勿打擾」的牌子。房間里不要放手機遊戲機電視機這種容易讓人分心的玩具們,如果看書不需要用電腦的話就把電腦ipad之類的也放在其他房間,如果要用電腦但不用上網就把網線拔了無線關了。。。
眼不見心不想嘛。以暴制暴,用強制性的手段儘可能阻止或者控制干擾冒出來。
安排固定的娛樂休閑時間:
把日程表排得滿滿都是工作學習也不是一個好主意,容易引起叛逆和反撲 – 如果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那麼就容易在工作學習的時間也偷偷上網看社交網路什麼的,反而不容易讓人專心作業。所以該玩的時候就玩,該學習工作的時候就做正經事是比較合理的。
利用Peer Pressure(同伴們的壓力):
周圍有圖書館嗎?如果周末要看看書寫點東西的話,去大學的圖書館對容易用心不專的孩子們是超級合適的。這裡有peer pressure,創造一種需要專心學習的氣氛,給你一些壓力 – 強烈推薦法學院的圖書館和要自己考研考公務員的同學們學習的圖書館 - 這些地方一般大都有一種凝重的殺氣,讓人不敢輕鬆懈怠下來。
當你坐不住的時候,或者想打開網遊玩幾把的時候,環顧四周,看到大家都在很嚴肅的埋頭認真的學習,一本本書和筆記堆得小山一樣,那麼你還會好意思亂髮微信聊天或者看看網路視頻打遊戲嗎?
或者,可以找比較專心用功學習的朋友(們)一起學習一起做工作,這樣就有監督人也有榜樣了 – 不過要注意選擇對象不要是容易和你太玩的來或者聊天太投機的朋友們。。。
利用瑜伽或者冥想鍛煉集中注意力:
練習冥想和瑜伽是可以讓人漸漸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控能力的,減少胡思亂想的,這些已經被科學研究證實。這些鍛煉講究呼吸,並集中意念,多鍛煉幾次以後可以幫助清除大腦中的噪音和干擾信息,讓渙散的注意力專註在需要集中的地方,讓心浮氣躁的狀態平靜下來。瑜伽和冥想也有很多流派種類,可以選合適自己的。
這個和爬山差不多。爬山的時候,又沒有因為沿途的風景停下來休息,或者迷路走丟了,以至於晚到或者到不了山頂的賓館營地而要露宿野外或者半途而歸了呢?因為分心和自制力差導致的拖延也一樣,過程可能是美好無害的,結果卻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懊惱。
拖延的人都不怕死。我挺佩服這樣的人。
我怕死,所以我能不拖延就不拖延。有人看我一天發好幾篇文章,知乎微信到處發,文章評論和訂閱號後台上各種留言,各種問,你效率怎麼那麼高呢?還有這樣奇葩的問題,你是不是太急了?前者以為我有秘訣,後者以為我有病,至少是急躁病。
我沒有秘訣,也沒病。我只不過是怕死。人有各種死法,絕大多數死法,都是控制不了的。我不但怕死,生老病死,我都怕。我不但怕自己生老病死。親人的生老病死,我也怕。在這個事情面前,常人沒有多少辦法,多想多做,一邊做一邊想,能幹點啥就盡量干點啥,不複雜。一天能寫5篇,絕不寫4篇。一天能寫10篇,絕不寫9篇半。就這麼簡單。
比如考試。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我終生遺憾,我糾結,渾身不自在。那就不要拖延。能多做會100道題,那一天我絕不只弄懂99道題。能背100個單詞,我絕不只背99個。如果考上考不上,無所謂,那拖延又何妨。咱打遊戲好不好,看小說好不好,翹課鬼混,都行。
比如找工作。如果覺得自己啃老不丟人,大可以不用找工作。如果工作不好,不怕丟面子,那就什麼工作都行。如果想各種奢侈,買東買西,那你就得像條狗,搜尋各種信息,找准了之後,還得跟狗一樣,把事情做好。做狗不丟人。不想當狗,還想入非非,就不僅僅是丟人的事兒了。
比如想人生髮達的,活著有點兒用的。如果真想,那就像馬雲那樣,糞坑裡游泳還覺得挺享受。如果真想,大可以像曼德拉那樣,坐二十多年牢,老子把身體練的倍兒棒,出來繼續干。因為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即便千萬人阻擋,又何妨。如果不想,拖延又算得了什麼。
拖延,怎麼克服?對於什麼都不怕的人,這是絕症,沒辦法。但只要一個人還怕點兒什麼,那都有辦法,隨處都是辦法。扇自己嘴巴子做不到的,可以把自己捆起來(像阿爾費里),不敢捆自己的可以把像樣的衣服都剪碎了以至於出不了門只能悶頭學(像羅永浩),剪碎衣服捨不得的可以拔掉網線再把網路埠拿膠封上只能對著屏幕打字(像美國某作家)...。
很多人到處搜索方法,想改掉拖延,例如《戰勝拖延》之類的書買了一堆回去看。很多人在網上到處搜羅方法,專門找克服拖延的有用的乾貨,覺得自己能一眼識別出雞湯,感覺自己智商挺高。好像他們很想做事情,只要技巧再掌握多一點就好了。一個字,裝。裝的跟真的一樣。其實是行為猥瑣。
想混日子,很容易;不想混日子,也很容易。古今如此。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人生是一場生死抉擇。
只不過有人抉擇,有人被抉擇。
僅此而已。
==核聚相關文章===
逆襲利器:自強學習法和進步本 —核聚專欄文章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樣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種什麼體驗?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碎片閱讀如何形成知識體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怎麼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
對獲取知識的方法論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每天堅持英語學習為什麼還是學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知乎專欄:{ 核聚 }
微信訂閱號:{ 核聚 }
還有誰,想改變你那不可一世的拖延基因?
一種改變,是因為喜愛,比如我原本不怎麼吃青菜,但是我喜歡保持好身材,吃青菜能保持好身材,所以我就會改變,去吃青菜。
另外一種改變,是因為痛苦,比如我原本不怎麼青菜,但是我現在太胖了,胖到讓人嘲笑,胖到被女朋友甩,這讓我很痛苦,我要擺脫痛苦,要減重,就開始多吃青菜了。
哪種改變更容易發生呢?
多數的情況下,據說,擺脫痛苦的慾望要大於追求喜愛的慾望。也就是說,我喜歡什麼事情,但不做這個事情,我不會死;但是,事情讓我痛苦了,我不去擺脫,我真的就會死。
所以,你遇到現在的問題,你也知道自己的問題的根源所在,但還是多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到目前為止,你所遇到的事情,即使你拖延了,不認真做,也不會讓你有非常嚴重的懲罰。這樣,你下次類似的情境下,還會做類似的事情。
舉個例子,我以前有個朋友,小時候特喜歡玩水,家裡大人怎麼說他都不聽;後來一次,一次玩水,因為水大,不小心差點淹死,自此以後這哥們再也不玩水了。
現在,你雖然有拖延的問題,但不嚴重,沒有痛苦到讓你潛意識要非改變不可的地步,所以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很難徹底讓你改變,這是為何我們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們性格變化,往往是受到大的刺激,而且刺激是往往負面的、痛苦的。
在你遇到這種大痛苦之前,請相信我,很難徹底改變你的這種狀態,只能找到一些方法去減輕這種情況。
1. 嘗試增加自我掌控的能力,比如通過冥想的方式,能時刻意識到自己在幹嘛,是否在拖延了。因為你已經意識到你這樣的問題,沒有能夠改,是因為你拖延的時候沒有意識到你拖延,當你意識到拖延,意識到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的時候,你會調整你的行為,開始做些事情;
2. 把你的事情做適合你的安排,既然你說,做點事情後,就覺得有成就感,就想放鬆,你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把你的事情安排的張弛有度,比如要做20頁PPT的話,看目前時間還充分,那就安排成每做完5頁,讓自己放鬆、玩樂10分鐘,然後再繼續
3. 當然,你也可以玩休克療法,就是某次重大事項上,玩一個大的,壓根就沒有完成任務,被重重的懲罰一把,然後你就記住了,哈哈,這只是建議而已,供參考。
最後想說,終歸要順著自己的性子來,利用自己的特性去做事情,就如你開車一樣,你要掌握了車子的性能之後,才能把車開的更好。我們每個人就跟一部車一般,我們自己要熟悉我們自己的性能,我們自己要掌控我們自己的方向盤。
----------------------------------分割線--------------------------------
後來對戰勝個人拖延的事情做了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後我寫過一篇有關拖延的專欄文章,如下:(鏈接是:[知乎專欄])
1.
這是一篇關於拖延的文章,也是一篇以乾貨為主的長文,仔細而完整的閱讀下來至少要20分鐘,閱讀過程中或有有不適,請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您有拖延症,以本文的長度和閱讀耗費的時間所帶來的壓力,我相信您現在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閱讀全文,那麼不妨先轉發朋友圈,再收藏本文,待以後有時間、有耐心、更有心情的時候再去閱讀——這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處理方式。
既然是拖延症患者,那就按照拖延症患者的方式去處理事情,不然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拖延症患者,你應該都不好意思跟人到處講你是拖延症重患。
當然,既然你已經閱讀到這裡了,不妨繼續的閱讀下去,拖延一下再關掉本文,這點拖延也無妨。
2.
最近做了一件近兩年來很少做的事情,那就是專註而快速讀書——花了兩三個小時讀完了《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
為何會讀這本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拖延症患者,甚至是拖延癌症患者。我努力的在尋找方法治療我的拖延症。
我糾結於徹底改變自己的拖延癥狀,能讓自己變成想到就做、說到就做的這類雷厲風行的人。我卻始終做不到這種「極好」狀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不想做這件事情,搞七搞八的做一堆無關的事情,拖到一定程度上,迫不得已才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我自認為自己的拖延症還是挺嚴重,但很多朋友卻認為我其實蠻高效的,總是能做很多的事情。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如此的不同。一方面自己自知在各種拖延,另一方面在別人眼裡自己是一類高效人士,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這種相矛盾狀態,讓我感覺非常不好,所以我謀求改變,至少要變得表裡一致。找了很多的文章閱讀,也跟一些戰拖牛人交流,更買了不少關於拖延主題的紙質書和電子書去研究。這本《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在微信讀書上找到的,是我第一本在微信讀書上花錢買的書。
我這幾年讀書其實是處於很散、很慢的狀態,這也是一種拖延的表現,比如上一本書,我是2015年9月份開始閱讀的,直到今年3月份才讀完,前後拖沓了半年多。可是,這本關於拖延的電子書,我一口氣花了兩三個小時就讀下來了,可謂是這幾年少有的事情。
為啥讀這本書我沒有拖延呢?這本書中作者的自我狀態的描述,簡直就跟我一模一樣,完全就是對我的狀態的描寫,而作者給出的狀態解釋和改善拖延的方法,也完全適用於我自己身上,甚至說我也早就用過的。
3.
我們讀書,一般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驗證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讀書的感覺一般是這樣:讀完一段文字,仰天長嘆——就是這樣,跟我經歷的幾乎一模一樣。
另外一種模式是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感覺則是:讀完一段文字,不太理解,反覆讀幾遍,拍案叫絕——我明白了,長見識了。
我讀這本《拖拉一點也無妨》,屬於第一種模式,就是驗證了自己已有的、對拖延的認知和理解,也讓我明白為何我自己覺得自己拖延的厲害而其他人覺得我高產高效,我在自覺不自覺當中運用了這本書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方法。
說到這本書本身,說實話,我並不認為是一本很好的書,至少不是整本書都是。
這本書前三分之一,作者是一個睿智的拖延症患者,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去改善自己的拖延癥狀;而書的後面三分之二,作者就變成了一個看似睿智的哲學家,講了一堆的或哲學或不哲學的道理和建議,但對別人借鑒的意義並不大。
所以,如果您要讀這本書的話,我建議您只要看這本書的第一章的序言、第二章的結構化拖延,這兩章基本上就夠了,夠掌握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和方法。後面的內容,加了很多後續補充上去的文章,以及做的一些例證或者其他細節方法的思考,實在有那麼一點點狗尾續貂的感覺。
當然,你也可以不去讀這本書,只要繼續閱讀我接下來的分享即可。
4.
還是說回拖延症這個話題,這是那本書的主題,也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我搜索了下對於拖延症的定義,百度百科上給出的定義是:「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從這個定義出發,我們先不管什麼拖延症是不是「自我調節失敗」造成的,但是拖延症的前提是「能夠預料後果有害」。也就說,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人覺得拖延是一件好事情,不會認為拖延會帶來好結果的。多數人的認知中,拖延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行為,嚴重時可以看成一種病症,就是所謂的拖延症——這是我們討論拖延症的最為基礎的認識之一。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能看到的拖延症往往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拖延著不願意開始一件事情;二是拖延著不願意結束一件事情。這其中又以第一方面為主,就是不願意開會一件事情。對於多數開始的事情,我們總有各種辦法和緣由讓它以各種可能的結果來結束,哪怕是不結束,也是一種結束。
一件事情安排給了自己,有明確的結束日期;一看時間,還有很長時間呢,不著急做這件事情,先雜七雜八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吧;時間過了一半,依舊不著急,還有一半的時間,依舊充裕著呢。
還剩下一天的時間,心中有些著急了,開始要去做這件事情了,先好好的做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磨磨蹭蹭的耗了好幾個小時,準備工作也只進展了一半多些,再看時間,發現只剩了三五個小時,再不開始就交不了差了,於是各種神經緊繃、感官啟動,全負荷的投入到了事情當中,居然效率不錯,趕在截止日期之前還是草草的把事情都完結了,結果質量如何且不說,起碼是可以交差了。
以上的這種情境的描述,如果在你的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那麼恭喜你,你有很強的拖延症。拖延真是病,拖起來真要命!不過,也不要太有心理負擔,因為這個世界上你絕對不孤單,你有一大幫的拖延症的病友們,也包括我。他們跟你一樣,也天天在這樣拖延的輪迴中痛苦的掙扎。
現在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戰拖的協會、社群之類的組織,裡面聚集了許多癥狀輕重不一、數量龐大的拖延症患者,比如在豆瓣上就有戰拖群組,是豆瓣上很大的一個群組。市面上也有各種各樣的戰拖書籍、戰拖的文章,教你如何去戰勝拖延的各種方法和經驗,成就一個高效、高產的自己。
只是,這些戰拖群組、戰拖書籍和文章帶來的效果如何呢?看到那些群組依舊規模龐大、人員活躍,還有那些戰拖的書籍和文章依然火熱,就可以知道其效果怎樣了。
5.
關於戰拖這件事情,我先給出一些經過我自己驗證而證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隨後再討論戰拖這件事情是否靠譜。
一、2分鐘原則
一件事情到來,你稍作評估,認為這件事情2分鐘之內就可以搞定,那麼你就花兩分鐘的時間把這件事搞定,不要拖延到以後去做。
這個策略是能帶來非常明顯的效果的。帶來效果,並不意味著這個策略是有效的,因為這種2分鐘能搞定的簡單事情,往往是你用來拖延其他更困難、更重要事情的拖延理由。
你更願意做這種2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可以獲得即時成就感,以替代那些更重要、更困難、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的事情。
二、5分鐘策略
前面說,拖延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拖延不去開始某件事情;其二是拖延不願結束某件事情。這個5分鐘原則,適用於第一種的拖延不去開始某件事情。
一件事情到來,一番評估後,覺得這件事情比較困難、比較耗時,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個時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始去做它個5分鐘。這裡的5分鐘是虛數,泛指做個幾分鐘,表示開始去做一件事情了。事情一旦開始了,就會有莫名的情緒動力或者其他的推動力,推動你繼續的往前去做,做著做著就會發現事情不像事前自己想像的那樣困難,不知不覺間就可能把事情做完。
有個段子說,螞蟻啃大象,最難啃的是哪一口?答曰:第一口。只要啃了第一口,突破了心理的恐懼,啟動了慣性,那麼接著的第二口、第三口……都跟隨而來,啃掉一頭大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
5分鐘原則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把一些看起來難以啟動的事情轉變成很容易做的事情。舉個栗子,你要讀一本書,這件事情看起來很難,一想到厚厚的一本書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讀完,你就沒有行動的慾望;你把這件事情稍微轉變一下,變成你要把書打開,再進一步你要讀完第一段文章……僅此而已,要讓事情啟動時所需要的能量最小,啟動受到的阻礙最小,那麼你行動的可能性最大。
這個策略針對的是拖延不去開始做某件事情的狀況,是有些效果的。當然,也有它的問題,那就是不管是5分鐘,還是一秒鐘,對有些人來說是沒有區別的,他們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有「完美」情結,或者稱之為「完美」借口,不管是5分鐘,還是一秒鐘,他們覺得做不完美,那麼乾脆就不做,也就沒辦法開始。
這個策略,要跟下面講的另外一個策略一起去用可能會效果更大一些。
三、別無選擇策略
這個策略,既可以針對拖延不去開始做一件事情,也可以針對拖延著不願意結束一件事情,甚至於用於後者的情況更多。
我們拖延症犯病時,常見的表現是找個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去做當前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們做一件稍顯困難的事情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跳出當前的事情,去上網、聊天、娛樂等,這些事情更容易去做。
我原來在諮詢公司的時候,參與一些項目的競標,在這個項目的競標團隊里負責一塊內容,這些內容我並不熟悉,需要好好的研究資料,請教專家,然後梳理相關的內容。你知道我經常做什麼事情么?先確定自己研究的細分內容,找了一些資料開始研究,研究來研究去,發現總是弄的不是很清楚,心理壓力比較大,就會想去網路上搜索一下相關的內容。打開瀏覽器,打開搜索引擎,剛開始確實在認真的搜索內容,隨後就想著稍微看看新聞,再看看郵箱什麼的……就這麼看來看去的看下去,意識回到要研究的內容,半天已經過去了。
別無選擇的策略,針對類似的這種情形,要求自己在特定的時間裡,只去做自己既定的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想做這件事情,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哪怕是打電話、看新聞之類,只可以冥想或者發獃,保持一種類似事情空白、無事可做的狀態。
這種策略也是真實有效的,人們無論是拖延也好,還是拒絕做某件事情,不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想做,只是不願做當前這件事情。事實上,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處於一種空白狀態時,他的壓力是更大的,他一定要找些事情太擺脫這種無所事事、閑的發慌的狀態。
當然,這個策略也有問題,問題在於你真的能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特定時間裡,不願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做到一種什麼都不做的而別無選擇的狀態么?如果你有拖延症,你往往有一個很強的特質,就是你大腦中自我欺騙、自我找借口的能力是相當強的。所以在別無選擇的狀態下,你往往會給自己一些選擇的。
四、差不多就好策略
有些人會有些「完美」情結,認為這件事情沒有準備完美、不能做到完美,寧肯不去做。你看,這是多麼冠冕堂皇而又完美的理由啊?
問題在於你真的是在追求完美么?還是以完美作為借口,去拖延不去做這件事情呢?如果是真的在追求完美,問題又來了,你真的能把這件事情做完美么?且不說哲學上講的完美,就是實際做事上的完美,在這個事情上,你是否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是否有能力做到現實意義上的完美?
我相信,對於多數人來講,你根本沒有達到跟人拼完美的境界,你也沒有能力去做到完美。那麼,講什麼追求完美,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借口。
你也許會講,我要去做到我自己能做到的最完美的狀態,這是我要追求的完美!你事情都拖延著不知道能否做成,何談什麼自我追求的完美?你在截止時間最後的幾個小時搞出來一個東西,難道還比你充分運用時間細心打磨的東西更完美?
不要再扯什麼完美的幌子了,一件事情要做,就馬上去做吧。開始做的時候,心裡要清楚做到差不多就好了。事情有開始、有結束,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在結束的基礎上,能做的更好點,那就更好了,沒有必要追求什麼完美。
事情,首先是去做,然後是做完,接著是做好,而後做的蠻好,最後才是完美。之前的步驟都做不到,後面的完美就是扯淡的事情。即使前面的做到了,對後面完美的追求,還要看二八原則、看性價比、看投入產出比,這才是有意義的完美。
這就是我說的差不多原則,在多數的情況下,對多數的人而言,事情做到差不多就足夠好了。
6.
上一部分提到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都是我以前使用過的,也都是在我身上起到效果的。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還自認為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那些策略並沒有讓我戰勝我的拖延病魔。
幾年後,看網上的各種戰拖群組、社群依舊火熱,各種戰拖的書籍還是十分暢銷,可想而知,對多數的拖延症患者,戰拖的各種策略和方法,也許減輕了病症,但並沒有徹底治癒拖延症。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拖延症是不可戰勝的,也是不可治癒的。所有那些說可以徹底治癒拖延症的戰拖的靈丹妙藥,都是騙人的。
拖延症,它不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只要能找到其病發的機理,就可以對症下藥,治癒這個病症。拖延症,是一種心理上的病症、性格上的病症,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行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戰拖就跟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一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有涉及到人類心理行為的改變,都不是簡單的某一方面的改變。人,所有的性格和品質都不是像積木一樣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糾結成一張很複雜的關係網路,動一發而牽全身。
我們以「堅持」這個事情為例。要做到堅持,需要背後一系列複雜相關的其他品質或心理做支撐。我們想要堅持一件事情,需要怎麼去做呢?首先是把堅持的事情,例如跑步,要做一個合理的安排,讓自己能輕鬆的啟動起來,這裡需要你做事情要「有規劃」、「有條理」;事情啟動了以後,在剛開始的時間裡,你需要不斷的重複重複,要逐步的形成一種習慣,而要不斷的重複,你需要「意志力」或「毅力」的支撐;重複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人性天生喜新厭舊,你得能「吃苦耐勞」並有一定的「堅韌性」,從而不會「輕易放棄」;重複到一定的程度後,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才可能比較輕鬆的堅持下去。
這裡說的算是簡單的過程了,只是這麼簡單的過程,你就至少需要「有規劃」、「有條理」、「意志力」、「毅力」、「吃苦耐勞」、「堅韌性」等各種其他的好的品性做支撐了,這些品性的每一種也都不是簡單得來的,也是需求其他更多的品性支撐的,甚至於他們之間相互支撐,螺旋提升的。任何簡單的一方面的改善,都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可不是隨便一劑靈丹妙藥就可以搞定的。
戰拖所面對的就是這麼一種情況,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網路的改善,可不是一種簡單的策略就能徹底的解決的。把拖延當成一種性格的缺陷,參考類似性格改善的方法,先承認拖延、直面拖延,而後去逐步的改善拖延的癥狀,降低拖延帶來的壞結果,甚至合理利用拖延的癥狀,帶來一些好的結果。這樣拖延症不治也治了。
戰拖,意味著跟拖延症站到對立面,跟拖延症死磕,正如上面所說,我認為這是不靠譜的。相反,合理利用拖延,讓其產生好的結果,這是我所認可的。而這一點,正是《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中表達的核心觀點。
7.
網上有句話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界的專業人士站出來說,這話說的其實不靠譜。那麼在拖延界,我想說:人人都有拖延症,只是嚴重不嚴重而已。
關於拖延,有以下幾個事實:
第一、人會拖延,並不是想無所事事,無所事事更會讓人覺得不安或者有壓力;
第二、人們拖延,一般是借用做其他的事情,來避免做當下的這件看起來更重要、更有意義、更緊迫、更有壓力的事情;
第三、人們多數情況下知道自己會拖延,或在拖延;
還有,「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事兒大家也基本認同。
基於這些大家普遍認可的事實,《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里,就提出了一種利用拖延這種消極行為而產生積極結果的方法,稱之為「結構化拖延」。
結構化拖延的方法,就是當你知道自己會拖延或在拖延的時候,設定一個自己不願意去做、會拖延的一個當下目標,然後去找一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不那麼緊急、不那麼有壓力的替代的事情,當然這些事情也是蠻重要的、蠻有意義的,甚至也蠻緊急的。你的拖延,讓你不願意去做當下那個既定目標,就會讓你選擇備選的其他事情去做,這樣你其實就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沒做。
利用這樣一種拖延心理結構,就可以跟自己玩一些心理遊戲。設定一座大山,自己害怕翻不過去;那麼自己就會去翻一些小丘陵。這些小丘陵,應當是你安排好的、更需要去完成的一些事情。
例如,讓你一個星期之內,要寫完一部10多萬字的書稿,這是一座大山,你覺得自己可能完成不了,或者完成起來壓力太大,你就會想去做一些其他相對更輕鬆的事情,你可以給你自己安排寫幾篇篇幅在一兩千字的文案。後者做起來輕鬆愜意,很容易就搞定了,也許後者對你的工作更重要一些。這樣,雖然看似對你來講,最為重要的事情你沒有做,但是你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其效率和產能也還是蠻高的。
這就是跟自己玩的一個心理遊戲,那些必須要做的、優先順序高的事情,其實是沒那麼重要,也未必必須的,而重要必須做的,不妨做成可做可不做的級別。這樣,在不想做優先順序高、必須做的任務時,選擇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實際上也許就推動了那些真正重要事情的進展。通過這麼一種方式,讓自己對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到: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採用這樣的策略,也有些訣竅。訣竅就在於,要為優先順序最高的位置選對任務。最理想的備選任務有兩個特點:第一,它看似有明確的截止期限,但實際上並沒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實際上並不是。幸運的是,這種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採用這樣的策略,你還需要一種很強的能力,多數的拖延症患者會具備的一種能力,那就是「自我欺騙」的能力。這裡所謂的「自我欺騙」不是真的欺騙,而是跟自己玩的一個心理遊戲,是真的安排一個「看起來重要」的事情,來促使「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的執行。否則,自己認為這是欺騙的話,自己是不會接受這種欺騙的。
這個策略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變形,變形成推動當前想要做事情的進展的策略。這個變形策略很簡單。當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做的時候,你弄清楚其最後期限,你知道自己會拖延,你需要做的只有在最後期限之前找一件其他你更不願意去做的事情,這就是大山。當大山出現時,你就會願意做原來既定的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所謂的「結構化拖延」,就是利用拖延這種原本消極負面的東西,帶來積極正面的效果。如此的話,拖延一點也無妨。
「有些時候,缺點也有額外的福利!」很多負面的東西,只要去合理利用,也可以產生一些正面的效果。這種理念可以嘗試借鑒到其他的地方,如何利用一件事情或行為的消極方面,轉變為有利的、積極的結果?轉換觀念,多數事情上都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8.
前面說,我在讀《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的過程中,驗證了很多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知識,事實確實如此,舉一個例子。
書中提到了一個人,叫羅伯特·本奇利(Robert Benchley)。他在1930年為《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撰寫了一篇題為《成事要訣》的專欄文章,在文中他寫道:「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當時本該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夠完成。」
對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原來我使用日程表去規劃和管理我的事務,每件事務都安排在某天的具體的時間裡。結果發現,基本上在自己安排的那個時間裡,自己是不會做這件事情的,總是有其他的事情打斷,或者自己就是想先做其他的事情,回頭在做既定安排的事情。
從去年開始就不再怎麼用日程表規劃自己的時間,除了與人約談或者會議,這些不得不參與的,而且某種程度上是被動參與的事情上。因為我已經知道所有我當時應該做的事情,我都不能按照計划去做的。
從那時起,對於一天的任務安排,我只用todo list來管理,列出一堆的選擇,比如9個,允許自己只做到6個即可。剩下的就是自己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選擇合適時間,找到恰當的心情和狀態,做到todo里9個任務的6個即可。這樣,對自己沒有什麼壓力,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除了這6個任務之外,會發現額外做了很多雜七雜八不在todo list的9個任務範疇里的事情。就是這裡說的,除了該做的沒做到之外,不該做的都做了。
這種方式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就是用這種方法做了很多的事情,被人稱之為高效、高產。
說的機械一些,我這是在摸索自己的使用方法,摸索我自己的使用說明書。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說明書,有說明書的都作古了或者即將報廢了。說的人性一點,我這是在自己跟自己死磕,自己跟自己玩各種心理遊戲,讓自己走向理性的自己想要的成果和未來。而感性的自己,從來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面對TA,你不能強硬,否則,TA的反噬更厲害;你也不能放棄,放棄的話,TA會任意生長,最後自己害死了自己。
從某個角度上講,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生。
9.
內心中的這個小孩子,大概就是我們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認識到順應天性的重要性。
年輕一些的時候,我自以為有能力做很多事情,比如改變習慣和性格。最終各種嘗試下來,都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做到很好。
比如在時間管理方面,有段時間我很想要早起,做晨型的人,原因是看到好多文章說一些牛人都是早起的,並且早起有很多好處,比如有不間斷時間,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等等。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每天要早起真的是太痛苦了,還會讓自己的其他時間並沒有什麼效率,例如下午的時候,很容易睏乏,一整個下午都沒啥效率。
後來放棄了早起,嘗試針對自己的生物鐘狀態去安排事情。
例如睡醒後,我的狀態其實不是很好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比較清醒;我的狀態,上午的時候會很差,下午會比較好,傍晚前後最好,到晚上十點前後開始變差了。
根據這個規律,我嘗試在醒後還沒有完全清醒的時候,寫日記和其他的創作型的事情,睡眼朦朧,介於半夢半醒之間,頭腦沒什麼理性的禁錮,就可以天馬行空、信馬由韁的亂寫一通,往往會有些創意。
上午思維狀態不好,做一些常規事物性的安排、跟進,與人做各種溝通,必須要太多精密而費心的思考。
下午到傍晚,精神狀態好,就集中精力做一些需要較多時間投入和需要專註的事情上。
晚上十點以後,做些休閑或者讀讀書,或者做第二天任務的梳理,而後就準備睡覺了。
這樣順應自己的生理狀態,順應自己的天性,事情做起來就容易的多,也容易堅持下去,也就更容易取得成效。也可以嘗試改變,改的話,也只能是細小的微調,自己感覺不到,習慣後再調,慢慢的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了。
10.
我不知道人有幾個自己,內在的、外在的?自我、本我?
不管有幾個自己,自己和自己都不是敵人,所謂的戰勝、克服、馴服……這些字眼都無法用到自己的身上。
我們只能接受我們自己的真實樣子,與自己妥協、與自己和解,與自己談心,與自己做朋友,順應自己的天性。
自己和自己是合伙人,是唯一伴隨自己一輩子生死的夥伴。08年我在yahoo閑聊,遇到一個紐約做事的中國人,他之前是工程師,後來學商在紐約的公司找到工作,在新澤西買了house,也算實現了」美國夢「。
他除了高瞻遠矚地讓我別去美國(這個觀點是不是很神奇,因為這些年所有遇到過我或者跟我聊過的美籍華人和美國白人都會很遺憾我不去那邊,他們的觀點就是你這麼努力的人一定能在美國闖出來。但是,這個人很不一般,他當時給我解釋了一下原因,我其實是認同的。他當時還讓我把平時做的題給他發郵件過去,他想看看,他說沒做過,想做,你想想一個早就工作了很久在美國拿到綠卡的30多歲的人居然還很好奇地想要做題是怎樣一個人)
當時,他跟我談了一些概念,我還沒看過khan"s academy,但是後來幾年我才意識到他講的case是khan.
其實,從這些你就可以基本判定,這個人是一個很自律和懂學習的人。
他甚至會突然問我:」你在用什麼軟體打字?為什麼這麼快?「
喜歡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送了我一句話:凡是學習一定不能有WIFI。
這個,真的很重要。
我直到今天,我住的地方和我媽的地方我都沒有安wifi。學生經常問我WIFI密碼。我說壓根我書房裡面就沒有網路好嘛。最後導致我最近的學生住我家旁邊,出租房也沒有WIFI,她只好需要報名的時候去麵館子裡面去借用人家的WIFI。
手機這個玩意兒,其實一直就是個禍害,居然還在問用啥APP管理時間,這也是為啥諾基亞我一直用到2014年才買了三星的合約機,三星卡到爆我還一直用到今年10月份,某些學生和中介每次看我那個破手機的嫌棄啊(我內心一般就是:傻逼你懂個屁啊,但是臉上還是面無表情)。我買個高級的幹嘛?那不是天天弄它?
我手機上其實沒有知乎也沒有quora的APP,我只有一個字典的APP,其他任何關於學習的都沒有。
我剛才看了我OPPO手機(對了,買這個手機是因為看了知乎的很多答案,說沒啥文化的廠妹才買,就買了),除了原裝的軟體,我手機上只有必須用的,比如銀行地圖理財字典音樂,所以,我平時除了跟學生交流,沒有那麼大的動力用手機的。
改變外部環境
我一直跟學生強調一個拖延症必備的原則:裝逼。
我們這種人,怎麼可能在圖書館學習?
我在大學的時候,每次我有個朋友都會7點跑去教室幫我們佔座位,我每次睡到自然醒都10點了,然後我去圖書館和教室看一圈,發現大家簡直安靜到爆,我就內心慚愧,而且我好討厭這樣學習的。
因為我初中的時候在家裡學習的時候必須聽音樂,有的時候蹲板凳上,有的時候站在上面,我就差沒爬到我家桌子上了。總之,我是」動態「學習中,我也一直叫我學生別一直坐著,你坐久了就神遊了好嘛。
所以我大學一般是帶書出去讀。
到了工作,那就必須裝逼了,我們公司樓下KFC,麥當勞,德克士,星巴克,everywhere. 伴隨裡面喜慶的音樂做著托福雅思,真是其樂無窮。
有次學生抱怨:」老師,那個KFC老是放恭喜恭喜你呀!「
我說;挺好的啊,這樣可以去除你的完美主義,適應托福考場巨大的混亂和噪音
累了就去買水買冰淇淋買雞腿。而且我最搞笑就是,我得了頸椎病後,就是做一點作業,在商場快走,然後另外再找個地方坐下來繼續裝逼搞。
10年,某妹子跟我說報了好多班,她當時在民族學院上大四的課,同時上著外教口語雅思廣東話網球班,於是我說」在哪兒學習雅思啊「。
她說:」公交車上做雅思閱讀啊,靠著地鐵那個桿兒那兒寫作文啊「
後來她成了一個我教育學生的標杆。
她第一次就6.5,還是可以滴。
基本上同意劉源的回答(不知道為什麼AT劉源會出現一堆ID但是沒他的),但我感覺他的回答還是比較高屋建瓴,警醒但是對普通人可能幫助不大,所以我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曾經拖延很厲害,大三那年在英國交流,因為想把成績考得高高的,以便要到老師推薦,準備大四申請美國商學院,所以特意辭去小夥伴聖誕期間去旅遊的邀請,一個人在宿舍準備考試(英國學校收假後考試,英國時差黨懂我)。但是基本上,整個聖誕假期,從早到晚,一直在焦慮地刷豆瓣看美劇。。。早上輕微焦慮地刷。。。晚上嚴重焦慮地看。。。這是我拖延最嚴重的一年。
後來到了美國一個還不錯的學校,拖延稍微好點了,達到了題主描述的「做一點事情以後才拖延」。但這也是相當困擾人的——因為效率還是奇低啊。這狀態一直延續到我現在工作,現在比商學院時期又好了一點,但還是令人相當不滿意。
這整段經歷中,我從沒有停止過研究拖延症的腳步。實際上,當年我在英國刷豆瓣的時候,重點就是豆瓣上的「戰拖」小組呢。各種方法也都用過,番茄工作法啊、任務分解啊、「立即開始」法啊,等等。但重點是,不管什麼辦法,你都要真心地同意進入學習/工作狀態,否則不過是「哎呀再刷會兒知乎再開始番茄吧。。」
不過從大學到碩士到工作,我的確是在好轉的。我的總結跟劉源一樣,對大多數人來說拖延主要還是一個圖樣的問題:- 這裡的圖樣不是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導致的不知進取,也不是(簡單地)指無法深刻理解手頭任務對自己的重要意義。這裡的圖樣單純指「人生閱歷不夠(導致的經驗值過低沒法打怪)」。就好像我初中慕名借來《紅樓夢》,結果看了三四回就扔一邊了,而大學時期再看,一口氣讀完80回感動的一塌糊塗一樣。人生閱歷不夠影響我們的很多判斷,其中就包括「這一秒是開始學習還是再刷會兒微博」。當然很多人不需要多少閱歷也完全不拖延,但他們也面臨別的困惑,我這裡專指有拖延這方面問題的人。
- 深刻理解手頭任務對自己的重要意義,這是很多戰拖類文章加粗強調的小標題。但這一點其實很大程度上受你本人閱歷的影響。我大三那年把路子想的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好好考試,要到教授推薦信,然後申請個好商學院,然後走上人生巔峰,嫁給高富帥。。。但是做不到。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這就是閱歷、智慧的影響了。
- 我現在比以前好一些了,現在我把待辦事項列在小本子上,列得長長一串,然後可以十分淡定地玩一會做一會,而不是像大學那會兒,把待辦事項列在小本子上,列得長長一串,然後再也不想打開那個小本子。。。。。。。究其原因,還是我這幾年輾轉求學、平時看的各類書籍(戰拖與效率類的不算)、以及尤其是工作後接受的磨練,增長了我的智慧。稻盛和夫《活法》里也說過,工作是一種個人修鍊。
建議:
- 只要現在還能過得去,就先把戰拖問題放在一邊,(在工作/學習過的去的情況下)用你的時間體驗人生:琢磨你覺得有意思的問題(可以學術向啊)、交往你覺得有意思的人、發展你覺得有意思的興趣愛好。不過這裡的興趣愛好必須是主動的(例:健身、做飯、炒股、來知乎高質量答題),不能是被動的(例:看劇、刷微博、看網路連載小說、來知乎看別人的答案)。這些,與工作/學習一起,都是提高個人人生姿勢水平的重要途徑。而專註於工作/學習,很容易讓我們這些容易有拖延問題的人倍感焦慮,反而不利於個人成長。(順便一說,炒股真是很好的了解自己的途徑)
- 拖延了也別生氣,這可是因為人生經驗值不足導致的問題啊,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呢?不如去愉快地健個身吧愉快地燒個紅燒肉吧愉快地買支股票吧愉快地把小褲褲洗了吧(喂)。。。總之,不要轉頭就去愉快又負罪滴刷微博知乎就好。
- 老生常談:還是要深刻理解一下手頭任務對自己的意義。我大三那會雖然很理解考個好成績對我的意義,但是我其實不理解當時學的那幾門課對我以後發展的意義,就是說我覺得我學的東西沒用。我感覺這個也是很大一個讓我當時不想看書的因素。當然現在我知道那幾門課還是很有用的,如果我當時能了解的話,情況會好很多。所以說,不僅要理解表面的、明顯的意義,還要挖掘深層次的、不那麼明顯的意義。總之理解的越深刻越容易知行合一。
總而言之,知易行難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對事的認識不夠;二是對人(自己)的了解不夠。這兩項都會在我們經歷人生成長後慢慢改善。所以,不要太焦慮,同時,多給自己一些人生經歷以加快進程。嗯,目前我的感悟就是這樣,水平太低,想得多表達出來的少,歡迎有同感的盆友們繼續補充。
排名第一的匿名答案看著令人特別的激動和興奮,讀的過程中我有一種幻覺:我靠,不會讀完這篇文章世紀難症就這樣治好了吧?但是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讀完後我呆住了:媽蛋,我要怎麼做啊?方案呢?你是跑步去了,留我一人坐在電腦前盯著顯示器凌亂……
拖延這樣的問題充斥在豆瓣、知乎、微博,關於治療拖延的書、警句也很多。原因不分析了,大家都知道,說下自己的看法:從我自身經驗講,我們拖延是因為我們沒有狀態,即做事情的狀態。
缺少狀態原因巨多,不想多談,只談讓自己找回狀態、克服拖延的解決方法:讓自己在團隊中協作,互有反饋,及時反饋。(這是模型)
以上的方法可以時時提醒自己逼迫自己去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在哪裡?我該怎麼做?這樣可以避免長時間沉溺無關事項而不自覺,也可以令自己開完小差可以迅速投入戰鬥不致拖延。所以堅持跑步的就要去約靠譜的跑友;考研黨要尋找靠譜的研友;寫論文也不能單獨悶頭胡來,與靠譜的朋友多交流,交流內容,交流方法,交流進度。
我們做事,尤其是那些需要一周甚至一個月才能完成的事項,應該善於找到組織,找到夥伴,共同學習,互相監督,相互比較,這樣才會有一個「我參與」的狀態。有了狀態,是否完成就變成了能力問題,這已經不在拖延問題的範圍內了。
其實我的方法就是一句話,你需要有個靠譜的、一起的朋友。
12月2日晚更新:
今晚刷噴嚏網,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我是這樣戰勝拖延症的》分享給大家。樂活--我是這樣戰勝拖延症的
想要克服拖延症,其實並不困難。
而且你相信嗎,我們甚至有辦法,能夠利用拖延症高效地工作!
- 要想對抗拖延,先得弄清楚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TED演講者Tim Urban在多年和拖延作鬥爭的生活中,一直試圖努力弄清楚,拖延發作時我們大腦到底在發生著什麼?他發現,在拖延人們的大腦里,住著2個角色——玩樂猴和理智人。
這是他畫出的,玩樂猴和理智人在我們大腦中的樣子。(這個畫風還真是骨骼清奇呢……)
玩樂猴和理性人住在我們的大腦里,相互搶奪我們大腦的方向盤。玩樂猴只活在當下,沒有過去的記憶,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他只在乎兩件事情,輕鬆和有趣。理智人是一個理性決策者,他喜歡展望未來,縱觀大局,做長遠規劃。當我們拖延發作的時候,就是玩樂猴搶過了大腦的方向盤,鼓勵我們只做及時行樂的事情。直到dealine逼近,玩樂猴會因為大腦過於恐慌而被嚇壞,這個時候理智人才能拿過方向盤,趕緊完成該做的任務。
雖然聽起來很像玩笑,不過「玩樂猴」和「理智人」的確存在在我們的大腦中。大腦邊緣系統深藏在我們大腦內部的中心部分,這塊區域就是我們大腦中的「玩樂猴」。邊緣腦主管的是需求與情緒反應。簡單來說,邊緣腦是我們的原始大腦,讓我們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而大腦在我們眼睛上方的部分是額前皮質。這塊區域是大腦中的「理智人」,屬於大腦比較高級的部分,負責判斷、推理、衝動控制。
原始大腦迫使我們迅速滿足自己的需求,理性大腦則迫使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和長遠的利益。當我們拖延發作的時候,就是原始大腦在鬥爭中佔了上風。
加拿大心理學研究者Sirois 和Pychyl在2012年發表了一項針對拖延的研究報告。他們發現人們會拖延,是因為他們有著錯誤的預期。他們因要完成困難的任務而感到焦慮。為了讓自己現在趕緊開心起來,他們會逃到其他有趣的事情里。他們誤以為未來的情緒也會因為現在而變好,但結果卻是越變越糟。、
- 別再說什麼「拖延就是生產力」的借口。我們得清楚地告訴自己,拖延是有害的!
「雖然我拖延,但是越靠近deadline,效率就會變得超級高。拖延能夠激發我的生產力嘛。」
已經有不下5個朋友跟我說過類似的話了。當我面臨著別人或者內心對自己拖延的指控,我也會情不自禁地搬出這個借口為自己辯護。拖延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我們這樣試圖說服自己,但內心總隱隱覺得不安。
現在,我們想要的證據來了。心理學研究者們在實驗中發現,拖延的人們比起不拖延的人,承受的壓力更小。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者Dianne Tice和同事Roy Baumeister等人在1997年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一群大學生,用量表測量了他們的拖延程度,將他們的名單從最拖延到最不拖延排列下來。隨後,他們跟蹤對比了這群學生在一整個學期內的學習成績、壓力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
他們意外地發現,拖延竟然是有好處的。有拖延的大學生,比起其他人的壓力水平更低。他們推測,這大概是因為拖延的學生推遲完成他們的任務,在拖延的時候選擇做那些更有娛樂性的事情。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感覺更輕鬆,承受著更小的壓力。
但很快,報應就來了。Tice和Baumeister發現,到了學期末,拖延的大學生得到了比其他人更糟糕的分數,同時他們也承受著更高的壓力水平,和更多的身體健康問題。是的,當deadline到來的時候,殘酷的結果就來臨了。拖延的人成績更差,情緒更焦慮,身體更糟糕。
「拖延的代價比它帶來的短暫快樂嚴重得多。拖延的人不只推遲完成任務,他們表現得更糟,也承受著更多的痛苦。」Tice和Baumeister指出。(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體會……)
- 學會這幾件事,你就能利用拖延高效地工作
1. 結構化拖延法
John Perry 是斯坦福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因為發明了「結構化拖延法」而獲得了201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結構化拖延法的核心是,教人們如何利用拖延積極高效地工作。(你在逗我嗎?)你可以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做成一個列表,順序按照重要度排列。比如最上面放著最緊急最重要的任務,不太緊急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放在下面。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藉助做下面的事情,來逃避做最上面更重要的任務。(還真懂我們拖延症患者的內心呢!)
就像我為了不寫這篇文章,看了一篇又一篇心理文獻。結果這些行為讓我寫起文章來更快了。你可以用其他事情逃避,但千萬不要選對你未來目標有幫助的事情。
再偷偷爆個料,簡里里同學當時就是拖延發作,為了逃避申請博士的最終目標,跑去申請了一下矽谷的創業魔法學院Draper University。結果真的被DU錄取了,所以現在她已經是簡單心理的CEO了。千萬不要這樣,不然你也會將擁有自己的公司了。
2. 把目標拆解成一塊塊磚頭,讓自己找到開始工作的關鍵入口
就像所有高樓大廈是用一塊塊磚頭壘起來的一樣,所有龐大的事業也都可以拆解成一個個核心步驟。
如果我們想讓拖延持續發作,我們得保證自己一直被任務有多龐大嚇到。「大多數拖延的人們都是害怕任務的複雜和重要。所以你們可以將任務拆解成最簡單的步驟,將門檻降到低得不能再低。只要讓自己開始著手做就好。」卡爾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Timothy A. Pychyl建議,他為拖延症寫了一本叫做《解決拖延謎題》的書。
要知道,壘一塊磚真的不是啥嚇人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將任務拆解成一塊塊容易完成的「磚頭」。同時在日程表中安排實際的規劃,比如每天20:00-21:00完成一個壘磚頭的計劃。一旦將任務拆解成很小的磚塊,大大降低開始的門檻,我們會更容易開始著手一件事情。而只要進入關鍵入口,開始著手完成任務,我們就會收穫到成功的喜悅,忍不住一直繼續做下去。這樣,我們早已把拖延拋在腦後了。
3. 原諒自己
另一個使我們一直拖延的,是我們內疚和焦慮的情緒。當我們無法完成任務的時候,內心會情不自禁地責怪自己,併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好現象!如果你拖延過就知道,這些情緒會讓我們更加不願意開始做事。
卡爾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ichael Wohl 和同事在2010年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那些原諒了自己之前拖延行為的大學生,在下一次的考試中會更少去拖延。而那些因為一直在心中責怪自己之前的拖延,始終處於內疚中的學生,在下一次的考試中會拖延得更加嚴重。
學會了吧?如果你想讓下一次不再拖延,千萬不要不停責備自己。你應該做的是,原諒自己之前的拖延,just let it go~
參考文獻:
Tice, D. M., Baumeister, R. F. (1997).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ocrastination, performance, stress, and health: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dawdl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Shawn T. Smith (2011),The User"s Guide to the Human Mind : Why Our Brains Make Us Unhappy, Anxious, and Neurotic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Fuschia Sirois Timothy Pychyl (2013),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Priority of Short-Term Mood Regulation: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Self,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Tim Urban,How to Beat Procrastination(Wait But Why)
Wohl, M. J. A., Pychyl, T. A., Bennett, S. H. (2010). I forgive myself, now I can study: How self-forgiveness for procrastinating can reduce future procrastin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ry, J. (2012). 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New York: Workman.
原文發表於如何用拖延完美地毀掉你的人生?|終極指南,對拖延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繼續看看完整的文章~
——
簡單心理,只提供高質量的心理諮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
微信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去有其他人的地方!自己去!
去星巴克做,把該打開打開,在嘈雜的聊天聲中開始做,等你受夠了聲音,燈光的不適,需要專註和安靜的時候,就可以走了。
我不建議去圖書館,太靜了,反而讓人繼續拖延。
去一個有別人目光的地方,好像他們在看你,你就會表現得好一點,和理想中的自己吻合一點。
來自重度拖延症患者的經驗。
補充:關於專心的問題,我覺得我們要解決不拖延,要知道不拖延不是做完,不是做得完美,不是高度注意力集中,而是開始做。當我們開始做這件事情了,那麼所有的方法和標準就在於自身的要求和水平了,如果要求高,那麼專註做完,如果要求低,那麼可以干點別的。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開始的時候可以在星巴克,可以聽著歌,但是我一旦開始思考,就什麼都關了,這是習慣問題。無意中翻到這個問題,沒想到這個問題有這麼多人為拖延問題所困擾,更沒想到原來大家都有一樣的問題,在這個到處充滿誘惑的時代里,我們所能做的並不是壓抑自己讓自己去抵制這麼多外來誘惑,追逐財色酒氣本身就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承認自己不能抵制誘惑了解事情的誘因,並且遠離。
下面要講的是究竟是什麼才會導致我們自控力低下呢
第一天:為了獎勵自己努力工作了兩三天,我決定獎勵自己好好玩一天。這一天,什麼任務也不要去想,專心致志的玩,於是我這麼做了,這天不該算作拖延,因為我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另外我認為一周之內有一天好好玩是完全必須的,更合理的應該是雙休日兩天,但是我最近任務很緊,所以改成一天,但是這一天對後面是影響的,因為打斷了我之前的狀態。
第二天:當天有一個工作任務,原先給導師的任務計劃里有。而且需要儘快決定,隔日發給導師,但是我心裡有些膽怯這個任務,因為很繁瑣很費時,到了學校之後,打算先上網再開工的,結果便停不下來,萬惡的網路。一整天廢了,晚上情緒有些低落,但是還是樂觀的想「這種間歇性的反彈是正常的」明天加油就行。
第三天:需要趕上昨天的任務,而且當天還有新的任務。因為一直下雨,所以就沒有去學校,企圖在家學習,其實以往類似的教訓一萬遍了,在家根本沒法學習,躺在床上弄個小本放筆記本,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一看電影就停不下來,一看書就犯困,能學習么?於是以往的教訓,再次重現,當晚情緒更低落了,想到嚮導師承諾過每做完一個小任務都要發個報告和結果給他們,這次是做不到了,就覺得很煩躁,明天就是聖誕節了胡亂買些東西才平靜下來。
第四天:心裡壓著任務,很早就醒來,卻因為一個夢未完,想知道結果,於是繼續睡,很晚到了學校沒有絲毫學習的決心,仍舊是上網,一直提心弔膽,怕導師發信催,但是還是不肯動工,情緒低落到了極點
以上來自一個碩士生的心理自述的真實故事。
令你無法自控的有兩點,有外在的誘因和精神獎勵的刺激。
你在家裡學習的時候,只要靠近床,就會想躺在床上,只要躺在床上,就必然會想睡覺,這裡床就是誘因
你上網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接觸到視頻新聞遊戲的推送,而這些都是對你產生精神獎勵和刺激的,這裡網路就是誘因
我們了解每件事情背後的屬性,就可以遠離這些誘因或者讓這些誘因為我們所用了,比如你在疲勞的時候適當的可以看一下視頻,玩一下遊戲從而讓自己更加清醒
有哪些實際的做法能夠增強自己的自控力呢?
⑴建立獎勵機制,比如今天上午為了激勵自己學習一個半小時(過長會不易堅持),我許諾自己一個藍牙耳機,並寫在紙上,貼在電腦的屏幕上;下午我許諾自己如果好好學習一個小時,今晚可以看一部電影,我都做到了,以上所說的每個時間段都不宜太長。如果做到就獎勵自己,這些小小的成功的喜悅將會一點點累積我對自己自控能力的自信
(2)採用倒計時的方法,而不是正計時,我在許諾自己一個藍牙耳機之後,要開始一個半小時的學習,於是我用上了手機裡面的定時器功能,倒計時讓我覺得時間非常寶貴,尤其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我竟會有些放不下,覺得我還沒學完,於是加快了速度學習,這個因人而異,純屬個人經驗。
(3)不要整時整點開始學習,我很典型,以前每次學習都要整點開始,如果上網上的錯過了一點半整,哪怕只有一分鐘,我也要把計劃拖到兩點鐘,半個小時又 半個小時時間就這麼浪費了,為了糾正這點我有些刻意的選在非整點時間開工,今天好幾次,我都特地選在時間錯過若干分鐘,而且都進行的不錯,這給了我很積極的心理暗示,我不是一定要在整點開工的,隨時可以。
(4)每天6小時的有效時間,我的經驗是,只要每個工作日能保持6個小時的高效工作,已經十分足夠,因為我早上起得晚,晚上八九點以後也不願意學習,所以每天的工作時間真的很有限,今天滿打滿算學了5個小時多點,,估計平時做不到。但是,只要每天在醒著的時候能有效率的工作幾個小時,我就很滿足了,爭取一天比一天好。
(5)建立工作場所和工作的關係,應該養成習慣。在你的工作場所,你的大腦就能高速運轉專心學習,比如你在要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思考一下:等下會有什麼事情打擾到你呢?上洗手間和喝水,在我正式工作前把這些事處理好,保證接下來一個小時用來專心工作不被打擾。你想要學習或看書的時候就到工作環境當中去,比如下班以後,堅持在公司學習一個小時,這樣的效果肯定是比在家學習要好的。
這裡引用我做的一個案例來答這個問題。
1
小白來找我,徹底崩潰了,她想要我給她一個套路,讓她從此告別拖延!
我很耐心地用上老辦法:「小白啊,你要知道,世界上其實並沒有「拖延症」啊,「拖延症」這個詞只是那些搞營銷的人為了嚇唬你而已……」
小白打斷我:「別跟我來老一套,這個套路說給小白也許還有用,直接拿乾貨出來吧!」(我內心OS:你不就是小白么,還讓我給小白用……)
好,既然你不想當小白,那我就不去扯那些有的沒的了!打開話術盒子,向她提問:
? 你是不是整個人什麼都不想做?
? 並不是每件事情你都不會做吧?
? 最難的那件事,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做不了?
? 那件事你是不是特別想得到,超出一般的想要?
嗯,四個問題,小白都在點頭,拚命地點頭!然後她大聲喊道:「你肯定用套路了!不然不可能問得那麼准!」
2
是,說得沒錯,我的確是放了個大招: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讓我們從小人那裡開始,順時針旋轉:
Step1:我有一個期待,這個期待很強烈,通常來說遠超出自己的能力;
Step2:馬上要開始實踐了(或者剛剛實踐一會兒),突然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期待之間竟然有那麼大的差距;
Step3:從發現到感覺,通常就在一瞬間。當面對差距,自己會感到無能為力,這個差距是自己無法補足的;
Step4:於是,進化而來的自我保護機制被啟動,這種無力感讓自己站在原地不要動,以免受到傷害;
Step5:如果沒有被覺察到,這個情緒就會快速蔓延,即便面對那些簡單的事情,自己也會被這種情緒所籠罩,內心就會想要逃避,去找些讓自己爽的事情來做(看電視、玩遊戲、做簡單的事情……)
Step6:最後,整個行動力完全喪失。所謂的完全喪失,不代表你任何事情都不做,而只是不想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Step7:怪圈轉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他人所說的「拖延症」!
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沒有「拖延症」,但一定有拖延的情況。這個循環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拖延情況,但絕大多數拖延情況是可以在這個怪圈中找到原因的。你看,我問小白的那四個問題,就是從小人那裡出發,逆時針轉了一圈問過來的~
哈,一個諮詢師,你心中裝著無數套路,提問的時候自然就有洞見性,才會被用戶覺得你看得好透徹噠!
3
如果你懂了這個怪圈,你就有無數種方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讓我們逆時針來看看。
當你的行動力整體喪失,做什麼都沒勁兒的時候,怎麼辦?由於已經到了怪圈的最後環節了,只能用超高能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個方法也比較簡單,只有三個字——干丫的!我在很早的文章中就介紹過這個方法,你可以去看看,你必須要用這個方法取得一次勝利,才能拯救自己!
當你覺得自己在所有事情上都失敗了,什麼都不想做,怎麼辦?由於情緒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必須嘗試啟動理性,這個方法就是拿出紙和筆,問問自己需要做的都有哪些?把所有事項羅列出來,再逐條問自己:第一件事情的難度是幾分(0-10分),第二件是幾分……,然後找到那些難度低同時又很重要的事情,去完成幾件,重新給自己找回信心,讓自己敢於直面最難的那件事。
當小我因害怕而站在原地不動,怎麼辦?人類進化了一個機制:情緒腦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獲得整個身體的控制權。所以,當情緒說:「不許動!」行動力就會喪失。解決這個問題,只要讓自己的功能腦意識到情緒腦的存在,並重新奪回身體的控制權就好了。有個簡單的話術,你可以問問自己:做這件事情,會讓咱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么?情緒腦通常會回答說:「不會。」你就再跟它說:「既然不會受傷,那我們就試試看吧。」
當發現期待與現實之間有差距並且無法彌補,怎麼辦?由於這兩個環節之間基本上是無縫關聯的,所以我把它們合併在一起處理。這時候的情緒通常才剛剛上來勁兒,你一定不要讓它佔到便宜,要儘可能趕在事情還沒有變得緊急之前就啟動起來。
這裡必須先調整幾個認知:你一定正在變得更好,因為你正在做之前從沒做過的事情;上坡路不好走,但是上坡路鍛煉人,你一定正在升級中。
認知調整之後,再來考慮方法。我給你三個方法:
①找到彌補差距的思路;(後台輸入關鍵詞:思路,獲得關於「思路」的文章)
②詢問自己: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忙把困難幹掉?資源主要都集中在人脈上,如果沒有人脈,可以去「在行」上花錢找人脈;
③問問自己:是不是非要一次就把這個差距給補全不可?如果不是,能否分成幾次?有一種推進方式叫做「最小可實現 + 快速迭代」,「先完成再完美」通常是面對全新任務時的一劑良藥。
當發現自己有超出能力的期待,怎麼辦?這確實是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期待,很多人會大聲地喊出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意自己能否達成。我的做法並不是這樣的,我會先把所有腦海中想到的事情,統一放到一個叫做「靈感庫」的地方,先不要急於開始,等到有空的時候,再把這些靈感拿出來孵化,使用PORT和RSQC模型的方式來度量,然後選擇一個剛剛超出自己能力水平一點點的任務開始推進,這樣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上述這兩個模型,可以在「永澄老師」公眾號輸入它們的名字查看原文)
怎麼樣,是不是每個環節的問題,咱們都可以搞定了呢?
4
上述解決拖延問題的思路,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方面面都能起到作用,並且,它不僅可以幫助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分析,看看他們究竟是陷在哪個坑裡面了。
我有個建議,你把本文的配圖列印出來,嘗試著尋找身邊某個正被拖延困住的夥伴,逆時針地向他詢問,自己試試看這個套路,把整個文章的認知變成自己的表徵!如果你確實做了這件事,那就請你把實操過程整理給我,包括:
? 事情的描述;
? 你是如何指導朋友的;
? 過程中在哪個環節遇到困難了;
? 你是如何解決的;
? 整個套路使用之後的感受是怎樣的。
(曾經的拖延症患者,工作太忙拖了一周寫下的經驗)看了題主的問題,我深有同感,作為一個老愛給自己找借口的人,總想著這事明天再做,然後時間越擠越緊,最後臨了匆匆忙忙交了一份自己都不滿意的答卷,其實以自己的能力是能做到8分的,因為自己拖延隨意交了份5分的答卷。
好的,下面該到我 xia科che普的時候了.....
一、拖延症的情況和危害
百度解釋: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用人話來說就是:"我們明知道今天不做完這個任務,會被老師或領導罵,還想著往後無限推。其實就是一個字「懶」。
導致學習、工作效率急速降低,質量也不達標,本來放在平時對你來說能完美的搞定的任務,最後被你敷衍了事,自己也懊悔,領導也不滿意。
二、怎樣克服「拖延症」,個人的一些經驗和建議
所以對於「拖延症」,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動,立刻、馬上行動起來!
這個時候先不要問為什麼,你說你現在開始行動沒頭緒,不知如何開始,但是我想說你拖了xx天了,也沒看你想出個頭緒和計劃啊,再想下去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先行動起來,途中遇到問題再來一個個解決、慢慢調整。
列寧曾說過:「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很顯然,我就是當了很多年的矮子,記得上高一時,老師要我們每位同學都要選一句座右銘貼在課桌上來激勵自己,當時這句話陪伴了我三年,然而,三年後我只做到了後半句。
因此,在這分享下我個人關於如何克服「拖延症」的小經驗:
1、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長期目標計劃
當然這個計劃得是自己內心一直想要達成的,並且有潛力完成的合理的目標,這樣你就會有了動力,為了這個目標而行動。下面以我所在運營行業舉例:
很多朋友的目標和計劃都是,這樣的,但這樣的目標看起來很不錯,但是你只能看看而已,太空洞,而無法落實,就像是:「你爸媽給你一本書,說兒子你要給我好好努力,考上清華北大啊」。(估計這時你已哭暈在廁所了)
因此合理的目標應具備三個要素:明確的狀態、時間、數字量化
2、如何分解目標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我們要細分目標,細分到每天、每時、然後可以立即落實的短期目標與計劃,這樣才能接地氣,執行起來也更得心應手,達成目標也能感覺指日可待。
下圖以求職入行為例:
3、執行計划過程中要有反饋
世上沒有完美的計劃!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計劃之外的意外,因為計劃是對未來事物的預知而制定的,因此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其結果就是最好的反饋,你可以根據反饋來不斷調整目標計劃的走向,隨著目標一個個完成,你的信心和成就感也會隨之日益增加,而你的長期目標也將越來越近。
4、可以為自己設置賞罰、監督機制
俗話說:「想要馬兒跑,還得讓馬兒吃草」,所以當你每完成一個目標時,適當的獎勵會讓自己更有信心和動力,而懲罰也是相對應的,當然這個實施者最好不要是自己,(我怕自己會放水啊)你可以讓你身邊的朋友來監督你,或者直接把自己每天的目標計劃發到朋友圈,讓朋友圈來監督你,相信在朋友圈幾百個親朋好友的監督壓力下,斬斷推路,只能挺直向前。
-----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下,為了克服「拖延症」,制定目標計劃,我曾經用過的那些時間計劃類的APP,貴精不貴多啊,我只挑選三個我認為比較好的
1、滴答清單
推薦指數:
簡潔直觀,日程安排一目了然, 個性化設置比較多 ,支持多種輸入任務方式,應用角標可以設置是否顯示當天的任務數,網頁版支持數據導出備份 。
2、ihour
推薦指數:
可以幫助你規劃、記錄自己時間投入的 app,比如記錄「寫作了多少小時」「看書多少小時」等 可以為任務計時、倒計時,非常便捷 ,但不支持子項目嵌套,時間積累上達到一定值會有獎章獎勵。
3、倒數日
推薦指數:
主要用於提醒Deadline快到,專治「拖延症」發作。
可設置桌面圖標通知標記數,也就是當天任務到Deadline的數量,有助於提(ci)醒(ji)強迫症到了最後期限。亦可添加至狀態欄,常駐提醒,下拉就可以看到啦。
-----------
最後,大家感覺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隨手幫我贊一個,有什麼疑問,想知道更多乾貨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六月News(ID:liuyuehezi)
「不分心」是一種技能,而不是知識。「技能」意味著如果不去練習,很容易就會退步。
如何在做重要的事情時不拖延?有個很簡單但不容易堅持的解決辦法: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你做任何事都盡量專心,不論工作、閱讀還是走路、吃飯、洗澡。不論什麼事都全心全意地做。
如果能做到,相信我,效果會好得讓你驚訝。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焦慮,集中注意力高效學習?
※大學四年都在學習的人結局如何?
※為什麼有人在學習初段效率驚人,而在過了入門階段之後興趣與學習能力都迅速下降?
※學習的時候播放所謂「專用」的背景音樂有用嗎?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