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不下心做事,心裡還老是責怪自己,很焦慮,陷入死循環,怎麼辦?

最近看了一個文章,說最浪費時間的三件事:擔憂,責怪,評判別人。
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干這三件事情。
首先,因為自己很貪玩,之前的學業(博士課題)落下很多,下學期開學已經屬於延期了。最近覺得必須要努力了,要不然畢業肯定遙遙無期。
可是每天早上起來總是很自責,覺得自己以前太貪玩,別人都努力學習,都準時拿到學位,而自己現在就付出了代價。
然而每次準備開始學習的時候,發現根本靜不下心,看不進去書,一想到科研,做課題就開始想像後面的工作好睏難,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心裏面一直在想著要放棄,要退學。
看著別人的進步,成功,心裡也會很恐慌,覺得自己特別沒用。
就這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根本沒有精力學習,每天都很苦惱。而真正內心是不願意放棄的,因為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覺得最後再好好努力一把,還是有希望畢業的呀,如果放棄了,害怕自己會後悔。


謝邀
我覺得心要靜下來,你首先要明白自己做的所有事情的意義。你做一件事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別人的利益?是迫於壓力還是出於自願?等等。。

如果你還沒有思考這些問題的習慣,我建議你現在開始每天用一段時間思考這些問題,你可以去接觸各種各樣的觀點,實踐各種各樣的可能,但是不要放棄思考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意義,因為你不給自己的思維進行一定的規制和整理,就可能陷入被某種模式思維完全控制的局面 - 比如貪婪、自私、控制欲、懶惰,等等。

長期剖析和反省自己的內心有利於自身的成長,有利於你發展出具有自我特色的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自洽的,是與自然和人和諧的,是有助於長期身心健康的,是有助於提升靈魂的。

你可以擔憂、貪玩、責怪別人,但是每天別忘了思考今天做了什麼事情,這些事情有何價值,是否與自己真性中的價值相吻合。這是一個習慣,有了這個習慣,你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沒有這個習慣,你可能會隨波逐流,按照習性而非真性去做事情,也不會取得讓你滿意的結果。

舉個例子,比如你今天想做研究,但是又因為某種原因遲遲沒有開始。那麼你先可以不要開始,而是閉目冥思,研究的目的是什麼?它對你的人生價值有什麼幫助?你自己的人生價值用最簡短的語言如何表述?不做研究今天能做什麼更好的事情?這些事情與研究相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想不清楚這些問題,即便你花大量時間做了很多研究,也不會得到滿足和快樂。你可能會陷入很多不良的情緒,比如對困難的害怕,對懶惰的羞恥和焦慮,對毫無目的玩樂的空虛,對無聊的研究過程的厭倦,等等。想清楚了,如果做,你會有很多動力;如果不做,也不會覺得難過。

自在需要心靈的改善,而心靈的改善需要意義和信仰的支撐。


原來在高校做輔導員,每次臨近期中期末考,就會有很多學生過來傾訴類似問題:導員,我真的很想好好看書,但是我只要一想到之前落下的功課,心裡就很焦躁,越想越急,越急越學不下去,結果我整天做在自習室但是完全看不進去。

開始聽到這些聲音,我多半以建議和計劃為主,告知其先問考試範圍和重點,然後根據時間制定計劃。

但是工作時間越長,這樣的學生接觸越多,我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表面上缺乏計劃和執行力的問題,而是一個情緒管理的問題:這些學生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負面情緒上,而忽略了考試本身,導致執行效率低下。


你需要學和做的是情緒管理,關注你的事情本身而不是情緒。

首先,你的明白,優秀的人總是知道克制自己,不在情緒上浪費時間。

關注事情本身,全身心投入執行,在任何時候都能最大限度保持冷靜和理性,得到最客觀的結論,做出正確概率最大的選擇,然後在一次次正確選擇和執行中,引發蝴蝶效應,最終走上更好的舞台。

但是很多人,包括樓主你肯定清楚道理但執行痛苦。情緒泛濫,在與負面情緒的拉鋸戰中,慢慢磨滅時光,磨滅事情完成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因為事情的執行比情緒泛濫更痛苦,而人天生是懶惰的。

正如不想自習的學生,因為學習於他而言很痛苦。正如現在某些公務機構的公務員,習慣了機械而簡單的工作,雖想跳出溫水,但是重新去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競爭壓力,於他而言也需經歷破繭化蝶的苦痛。而人天生會規避讓自己更不舒服的事情,所以明知忽略事情執行的後果,但是也會選擇蒙蔽自己任由情緒將自己吞沒,最終惡性循環,終究無法解決事情本身。

所以,說白了你現在就是在規避痛苦,逃避執行。

但是成長本身就是突破自己,不斷走出舒適區的過程。

之前看閆妮的專訪,她說在拍武林外傳的時候,其實很辛苦,離婚,一個人帶著孩子,經濟拮据。

按理說應該是任何人都會歇斯里焦慮崩潰的時候。但是她說她其實沒有特別多的感覺,因為她很忙,忙著帶孩子、背劇本、保持拍攝狀態,忙得沒有時間去暗自神傷、怨天尤人。她說回憶起來,那段時間真的應該很痛苦,但是她忘記了痛苦。

先要理解眾生皆苦,然後進一步去忘記痛苦。

讓自己忙起來,從情緒中抽離出來。不要糾結於迷茫與選擇,不要沉迷於自怨自艾,從一個行動開始,只要去做了一點點,你就會發現能做的很多,在完成一件件小事的成就感中,越來越忙,忙到後來你會發現你忘記了情緒, 或者說你已經控制了情緒。


有抑鬱傾向吧...建議去自諮詢一下...


變強,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變強上,別整天閑唧唧的找特么那麼多故作高深的借口


不要讓自責和愧疚淹沒自己,這是第一步。多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早上起來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現在做這些還不晚」,「今天可以離完成任務更進一步」這樣的積極暗示比「已經這麼久了還沒有做到」,「我在浪費時間」,「我不行」,這樣的想法更容易讓你擺脫惡性循環。
定時清理負面情緒,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大哭,劇烈運動等,把自己焦慮的心情和負面的想法發泄出去,不要積攢在心裡
最重要的,做好計劃。每天睡覺前把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好,按照時間分配,到中午吃飯我要做完那些那些事情,可以適當給自己獎勵,比如提前做完就可以看一集喜歡的動漫,看一會兒雜誌之類的。如果沒有做完,就所有任務往後順延,一開始可能你一天只能做兩三件事情,越到後面你會發現能做的越多,空閑時間也越多。同時因為忙起來了,你也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焦慮情緒了。


最近早上總是起不來,我知道我又不好了。
我哪裡是起不來,我是不願意起來面對一團亂麻待處理的事情。
就這樣每天因為起得晚搞到天天打車上班,每月打車的錢又夠我買雙好鞋了,好肉疼。

於是今天早上我痛定思痛要解決這個問題。
洗漱整理的時候我通常要聽點什麼,有時候是外語,有時候是Paolo Nutini,有時候是高曉松,今天早上我搜了一個「清晨激勵冥想」的podcast來聽,「今天,會有很棒的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居然真的feel a little better.

我在想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我總是鬆鬆散散度日,直到deadline逼近發現自己真的完不成了,再開始恐慌和自責?明明都是自己想要去達成的事情,也不是別人逼我的,問題出在哪裡?

我居然真的很快想到了!今天果然有很棒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啊!

我太想要結果了,我盯著那些我想要獲得的結果,想著達成結果,我得多快樂啊。但是要命的是,與此同時我討厭平淡無趣的過程(讀書、數據分析、學外語反覆練習固定搭配等等),我希望過程很快結束,然後擁抱我所期待的美好結果(會八種外語,鋼琴十級,完美身材)。

這是什麼?這是急功近利,這是人性的弱點。

沒關係,我承認,我接受這個設定,I accept what I was and let it go,然後我要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從此刻起,你要和過程和平相處,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你生活很大的一部分,事實上平淡又無趣的過程才是你生活的主要構成。如果你給自己分配了task和deadline,那麼你最好馬上開始做,馬上啟動「過程」,就是這麼無聊,就是這麼平淡。沒什麼好說的。


過得不開心,生活不順利~心態比較狂躁…
可能本身就是過程導向的人格,更容易陷入這種困境。
靜不下心其實就是發生了讓你覺得解決不了或者沒有解決好的事情。可能事情被擱置到一邊了,但是心理衝突是不是自己消除的。
破除死循環要停止對自己的責怪,但是心態的改變本身是很困難的… 如果你用一個評判一般事物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就容易陷入「既自責又無力」的困境,所以要以具體情況來找評價標準…這樣才能真正接納自己短時間不會有巨大進步的事實…
首先你需要拎清楚你面對的困難在哪裡(除了學習這件事情,還有接受你可能失敗這個事實),也要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在哪裡(除了落下的太多功課,還有不夠多的自信心)
一步一步來…既然以我們眼前的判斷,對我們最有益的事情就是儘力去學習,那就把這個當做必須做的事情。我們所需要要求自己的,也只是儘力去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堅持學習下去…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跟上大家的進度。


理科?


我目前也是這樣的狀態,迷茫和自己較勁中


我覺得首先要承認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畏懼困難的,這是人性,不是個人的缺點。總是審問和責難自己沒有幫助,就像一天沒吃飯餓了,然後埋怨自己肚子叫沒出息一樣。我的方法是順應和接受自己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然後用一些小技巧改善這些狀態,比如每天早睡覺,把電子設備放離的遠一些,每天吃過飯去校園湖邊走幾圈,讀書時候去自習室,不帶手機和平板,不要設定太死板的工作目標,這樣一旦有一項沒完成就很容易有挫敗感,大概計划下今天要做什麼,然後從簡單一點的開始起手培養一下工作狀態,等到狀態來了就很愉快了。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自責,接受自己順應自己


我咋感覺是個女生寫的東西?
做學問是難得,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你不感興趣的,我可以藉此鼓勵你退學,但實際上不能。因為你不感興趣的,但卻是你必須要做的。
必須要做的,就需要 一點強迫症患者的精神,把帽子扔到牆外去。
去做,就行了,不要上知乎。


我想你應該是個宅男吧!
不然就是一個怨天尤人的懶蟲。
再不然就是一個窮屌絲。
要自救也很容易。
開始訂立一個鍛煉的計劃。不是那種體能鍛煉,跑步或者快走。裡頭的心理因素就不說了。
其次再教一個行為阻斷的方法,當你能夠意識到自己又在這自怨自艾的迷糊中並且能夠清醒過來時,搖動你的腦袋,配上語言,比如說:」停下來停下來」。
行為能夠影響心理。細緻的解釋就不說了。


推薦閱讀:

怎樣才算是儘力了?

TAG:心理學 | 焦慮症 | 心理調節 | 焦慮 | 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