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語文?

我語文很差,怎麼也學不好,請求賜教如何應對像靈活題、閱讀題之類的題目


謝邀。

注1:以下回答旨在應付考試,以高考為主,但大部分也適用於中考。我會在文中註明。
注2:這個答案會隨時更新或修正,不再另作說明。
-----------------------------------------------------------------------
目錄:
〇、世界觀與方法論,或者說,緒論。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對象,並加以定性。
二、不算要點的細節:對字句答題法與並列詞定性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點答題(中考的話是三點)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萬能公式
五、不算要點的細節:答題啟動詞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兩級信息法

-----------------------------------------------------------------------

〇、世界觀與方法論,或者說,緒論。

我們認為,應對我們現行的語文應試教育體系,最重要的是專業。換言之,我們得讓我們的答案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兒,讓閱卷老師一見之下,就忍不住想要給你加分,而不是相反。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我們答題的專業度。

但這事兒稍稍有那麼一點小複雜,我們不著急,後面會慢慢理清楚。

關於我們的中高考,簡單來說,是一種標準化選拔性的考試。這樣的考試,缺點顯而易見,就是比較二。但對於一般的考生來說,也有好處,就是比較容易找到適應性方案,這就給了我們投機取巧的途徑。

所以,我們要做的,還是一件投機取巧的事。

鑒於本文有可能很長,我就不展開論述投機取巧的必要性以及它其實並不會妨礙我們追求真正的語文。我假設你已經想通了這件事,並心安理得地來研究投機取巧的學問。

一般來說,投機取巧可以提升一定的分數,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效果就會急劇下降。

這個界限大概是,中考106分,高考125分。(這個界限會因為各地中高考的差異,有個上下五分的浮動。)

也就是說,成績在這個界限之下,方法技巧是有效的。超過這個界限,再想提升,方法技巧的效果就變得很有限,更多靠的是你的語文素養。

下面我要講一些可操作的適應性方案。我會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對象,並加以定性。

所謂找對象,就是找到文本所描述的對象。比如《一代宗師》,我們找到該片所描述的對象就很簡單:葉問和宮二。

所謂定性,就是告訴我們該對象的特質或屬性,或對該對象的情感態度。比如,對葉問進行定性,也很簡單:帥哥。對宮二進行定性:美女。(當然這種定性是不精準的,但這不重要,大多考生的問題,不是定性不精準,而是根本沒有定性的意識。)

為什麼這麼做,先留個懸念。後面自然會明了。

注意:

  1. 一般來說,一篇閱讀文本的核心對象有一個或者兩個。
  2. 如果是一個,請在你的答案里點出這個對象,並對該對象進行定性。
  3. 如果是兩個,在定性之外,還要構建兩個對象的關係(如果它們有關係的話)。

舉個例子。

杜甫有句詩,如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問題: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操作步驟:

  1. 找對象。對象一:由烽火,得出戰爭。對象二:由家書,得出家鄉。
  2. 情感定性:對戰爭的情感——痛恨。對家鄉的情感——思念。

答案構建:

  1. 對戰爭的痛恨與厭惡。
  2. 對家鄉及家鄉親人的思念。(這裡涉及到一個思鄉概念的兩個層面,一是思念家鄉,而是思念親人。不展開說,記住結論即可。)
  3. 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與關心。
  4. 對黎明百姓的關懷與同情。

(註:如果是中考,答出前兩個點就足夠了。但如果是高考的話,還需要第三點和第四點。)

那麼問題來了,前兩個對象可以從文本中直接得出。後兩個對象怎麼來的?

其實也不難,因為我們都知道杜甫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後兩點就是從憂國憂民四個字出來。這個叫知人論世。這裡不展開討論,在詩歌專項的部分,再說。

但我要說的重點不是這個,而你仔細研究上述答案的形式。它們其實都是由兩部分構成,一個叫對象,一個叫定性。

這是第一個要點:找對象並進行定性。

二、不算要點的細節:對字句答題法與並列詞定性

再次觀察前面的答案形式:

  1. 對戰爭的痛恨與厭惡。
  2. 對家鄉及家鄉親人的思念。
  3. 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與關心。
  4. 對黎明百姓的關懷與同情。

發現什麼沒有?

首先,它們都是以「對」字開頭的句子。而我管這種對字開頭的答題句式,叫做對字句答題法。這個一般在情感部分使用。不算特別重要,但這麼答一是條理清楚,二是會顯得比較專業。

然後,繼續觀察,你會發現,這幾個答案大部分在進行情感定性的時候,用了兩個詞。我管這個叫做並列詞定性。這個不算我講的要點,但非常重要。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用一個詞就蒙對答案。但也一般不要超過兩個,因為超過了兩個,就會失去重點,閱卷老師也會起疑,你是蒙的吧。

並列詞定性要點:用兩個意思相近但不重複的詞語。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點答題(中考的話是三點)

所謂四點答題,就是在做高考閱讀題時,不論你是編是湊是蒙是猜,是使足了吃奶的勁兒,還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總之,無論如何,不管怎樣,你都要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寫夠四個點。


而如果是中考的話,就是三個點。


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在你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最容易得到高分的答題形式。鑒於篇幅問題,先不展開論述,我只簡單地說,相信我,沒錯。


那怎麼才能夠做到四點答題呢?有些人可能費盡畢生努力,都只能想到一個點,那怎麼辦?不要緊,我後面會給出可操作性的方案。但在此之前,先做一個練習。


以下問題,別管它是不是很二,請用四個點(中考的話三個點)來回答:

  1. 今天天氣怎麼樣?
  2. 落葉為什麼黃?
  3. 挖掘機到底哪家強?

比如第一題,如果你的回答是:1、今天霧霾很大,2、沒有太陽,3、陰天,4、很冷。這說明你的思維屬於正常人類的思維方式。這當然很好,但不幸的是,這不是高考的思維方式。

高考的思維方式是非正常人類的思維方式。它可能是這樣的:1、今天天氣不好霧霾很大,2、我不喜歡這樣的天氣,3、這樣的天氣不應該上班,4、建議大家不要抽煙以緩解霧霾。

觀察一下,區別在哪?

區別在於,前一種回答方式,雖然也答了四個點,但基本都是從同一個角度出發的,有重複之嫌。

所以,四點答題第一個要注意的地方來了:

  1. 必須答夠四個點。
  2. 這四個點不能重複。
  3. 這四個點從多個角度切入。

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且從多個角度答題呢?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萬能公式

我管上面這個叫萬能公式。因為上面這個簡單的東西,涵蓋了語文閱讀題答案的所有角度和內容。換句話說,答案從哪裡來,答案就從上面這個公式里來。出題人,在這個公式的範圍內製作參考答案,而答題的學生,當然也要從這個公式里尋找答案。

三個方面,六個點。

我們只需要從中選取四個角度(中考的話是三個),構建你的答案。

我們先看三個大的方面:內容,形式,主旨。

依據這個,我們把語文閱讀主觀題,分為三類。一類叫內容題。一類叫鑒賞題(對應形式)。一類叫主旨題。

理論上來說,內容題以內容為主。鑒賞題以手法結構為主。主旨題以主旨情感為主。但實際操作中不是這樣。我見到的更多的情況是這樣的。

內容題:內容。(即:純內容題,我們只需要從內容的角度答題就行,下同,解說略。)

主旨題:內容+主旨。

鑒賞題:內容+主旨+結構/手法。

所以,我們得出一條結論,不管什麼類型的題,都需要答內容的部分。

那麼,內容的部分該怎麼答?

內容分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大多數人沒有經過訓練,會下意識地思考深層含義,而忽略了表層含義。但實際上,表層含義才是你最應該注意也最容易拿分的地方。什麼是表層含義,其實就是某個詞或某個句子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要把它往複雜了想。而深層含義,往往在表層之上,更進一步。我希望你做的,是在表層含義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和常識抵達這一層,而絕對不是靠直覺和冥思苦想。在語文考試的考場上,我堅決反對冥思苦想。

對於表層含義,簡單來說,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兩個字:翻譯。把古詩詞大概其地翻譯成現代漢語,把劃線句翻譯成正常人類可以聽懂的話。

對於深層含義,如果你能想出來的話當然很好,萬一想不出來的話,我也提供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最開始講的:對象+定性。

那麼,主旨(情感)的部分該怎麼答?

我們說,所有文學類文本都會表達一個具有人類普遍性的主題。這就是主旨。有的時候,主旨,可以等同於情感。

以前,我為了給我的學生講清楚怎麼答情感題,把人類情感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十類。如下:

悲喜思憂怒,恐驚愛惡欲。

然後我們在答作者情感的時候,就成功地把一個主觀題,變成了選擇題。

如果你願意,還可以做一個練習,把上面十個字,每一個都進行簡單的組詞和近義擴展。如,悲,你可以組詞:悲痛、悲憤、悲傷、慈悲……你也可以近義擴展:痛心、失望、愁苦……

但我後來發現,十類對於大多數人,依然是有點多,因為據說人類的記憶邊界是七,超過七個我們就記不清楚也分不清楚了。所以我又改進了一下上面的系統,把人類常見情感劃分為五個最簡單的模型。如下:

  1. 我愛你
  2. 我想你
  3. 我恨你
  4. 我開心
  5. 我不開心

還記得杜甫的那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么,想想看,它表達的情感各屬於這五個模型里的哪一個?

我想,到了這一步,關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我想我們基本上就有了一個概念。

建議做一個練習:找一本答案(隨便一個語文真題集或模擬題集的答案),然後挑出所有表示情感的詞語,並給它們歸入上面的五個簡單模型。

基本上,這個模型體系可以解決大部分情感問題。但仍然會有一些問題。這需要在專項講解的時候,再進一步細化講解。

那麼,結構和手法的部分該怎麼答?

先說結構。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研究:

  1. 開頭: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引起下文,鋪墊,伏筆,設置懸念,奠定基調……
  2. 中間:承上啟下(可排列組合出三種,只承上,只啟下,既承上又啟下)
  3. 結尾:篇末點題,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餘韻無窮,深化主旨……

這個記起來不算難,但還是有一些複雜,所以為了容易記,我稍微做了一點調整。調整後如下:

  1. 開頭:點總懸伏奠鋪引(可以這麼記憶,想像有個叫點總的傢伙,在懸浮列車上開了個店鋪,居然還盈利了)
  2. 中間:承上啟下(解說略)
  3. 結尾:點總余深呼(記憶法接上,既然盈利了,所以點總我深呼了一口氣:真他媽爽啊)

然後說手法。修辭手法不用多說,重點在於表現手法,這個東西太多,好多人搞不清楚。記憶方法很簡單,先記住一句話,叫「動情小描寫」。我管這個叫記憶錨點。記住了這個錨點,你一定能想起後面的內容。

  • 動: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化動為靜。
  • 情:情景交融、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小:以小見大、象徵、托物言志。
  • 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細描。

學而思的劉純老師,在講情系幾個手法的區別的時候,說,情景交融和融情於景基本不用區分,它們都是只有景沒有情,而借景抒情是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很簡單只有情沒有景。

而新東方國家瑋老師在講描寫系白和細的關係時,也說了一個特別簡單的辨識方式,就是,白描的特徵是一系列名詞的羅列,而細描(全稱細節描寫)的特徵則是動詞。

除了上面這個系統,其實還有幾個不太好歸類的表現手法,我單獨列出來,如下:

  • 對比、虛實、烘托、反襯。

總結:

  1. 想方設法寫出四個點(中考的話三個點)。
  2. 這四個點從內容、主旨、手法/結構這三個方面六個點切入。
  3. 選擇你會答的四個角度,而不要過多地受到題目本身的干擾。

五、不算要點的細節:答題啟動詞

我想在這一節,先把我一直提倡的幾個觀念分享出來:

  1. 語文題的答案構建(主要指閱讀主觀題),要像數學一樣邏輯嚴密,而絕對不能靠感覺。
  2. 做語文題需要思考,但絕對不能冥思苦想。量化來說,你在看到一道題之後,要儘可能在三十秒內開始寫答案。
  3. 你不會做題,從來不是因為它本身的複雜,而是因為你自己把它想複雜了。所以,時刻告訴自己,題目永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然後我要說的是關於答題啟動詞,其實就是答案以哪幾個字開頭。相信大多數學生在平時的答題中,一定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用。

  1. 運用了……(這裡跟的是手法,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動情小描寫」)
  2. 寫出了……(這裡主要是內容,如果你不會寫的話,可以使用對象+定性的格式)
  3. 表達了……(這裡主要是主旨情感)

如果是中考,議論文和說明文的答案啟動詞往往更多使用「論證了……」和「說明了……」。

其實這個答案啟動詞不是重點,重點我想說的是,你腦子裡有了這個東西,看到題目,基本上就不太會受到它的誤導,可以迅速地開寫。這也是對前面所講內容的簡單提煉。更要緊的是,當你發現一道題目你完全沒有頭緒,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問啥(相信我,這種情況時有發生),這個時候,這個答案啟動詞,就會告訴你你原來還可以這樣入手答題。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兩級信息法

首先,我要感謝北京高考語文名師王大績老師。兩級信息的概念,我是從他那裡聽到的。然後在此基礎上,自己琢磨出來的。

前面我們講的方法都很簡單,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而現在講的這個方法就有點小複雜。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


先說概念


我們把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歸結為信息。兩級信息法就是要把這些信息分出主次,而就語文的學習來說,兩級信息法主要針對的是文字信息,而就一份試捲來說,兩級信息法則區分出哪些信息對做題有幫助哪些信息對做題沒有幫助。那些有助於我們理解,並且有助於我們得到正確答案的信息,我們稱之為一級信息,而那些對做題沒有幫助,並且會干擾我們得到正確答案的信息,我們稱之為二級信息。


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把握一級信息,排除二級信息的干擾。


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很多人之所以把題做錯了,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他被二級信息干擾了。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么,人們容易把簡單的題目往複雜了想,這一部分是源於人類自虐的本性,另一部分則很簡單,他被二級信息誤導了。而一份試卷的難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二級信息的多少。


假如有一份試卷,我們能完全剔除掉二級信息的話,你就會欣喜地發現,題目變得超乎想像地簡單。但很可惜,出卷人不會這麼厚道。


我想說,兩級信息法,其實是一個關於思維方式的方法。


我們要做的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順便提一句,簡單的問題要本能化)


那麼,如何判斷哪些是一級信息,哪些是二級信息呢?


我認為,它們具有如下特徵。

一級信息:確定的,剛性的,簡單的,主幹的,容易理解的……


二級信息:不確定的,彈性的,複雜的,細節的,令人費解的……


但很可能你看完後還是一知半解,而且覺得完全沒有可操作性。沒有關係,我接下來就給出最清晰的判斷標誌。


當你看到以下這些的時候,它一定是二級信息:

  • 修辭
  • 數據
  • 引用
  • 具體事例
  • 介詞短語

排除掉二級信息,剩下的,就是一級信息。

可以做幾個練習:

  1.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划去二級信息,保留一級信息。)
  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問: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還記得這個例子嗎,用兩級信息法重新研究一下。)
  3. 今天早上,在鬧鐘的催促下,我七點二十五的時候就早早起床,一路念叨著「白髮不知勤學早,老來方悔讀書遲」激勵自己,然後以興緻勃勃的心情,在我家樓下對面小吃攤,一口氣吃了三個熱氣騰騰的韭菜雞蛋餡的包子。(請問哪些是一級信息?)

相對來說,一級信息不太好判斷。因為我對學霸的定義,就是,那些天生依靠直覺就能找到一級信息的人,我管這種人,就叫學霸,或者是具有學霸思維的人類。所以,你想一上來就直接把握住一級信息,可能不那麼容易。但如果硬要把握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

我認為,以下這些內容,很可能就是一級信息:

  • 核心對象
  • 對核心對象進行定性的詞
  • 關鍵性事件(十個字以內)
  • 其他你認為重要的

這就涉及兩級信息法的兩個使用方式。

第一種,微觀使用方式。就是在做具體的題目時,定位到原文里,排除掉二級信息,剩餘的就是一級信息。然後在獲得一級信息的基礎上,依照前面的各種方法做題。

第二種,宏觀使用方式。就是在閱讀文章的時候,直接按照一級信息標誌,勾畫出一級信息來。然後在具體做題時,適當結合前一種方式構建答案。

更新說明:

增加了目錄,對萬能公式中結構部分做了記憶方法的調整,其他一些細節有微調。

最近課比較多,所以各位的評論和更新催促也不能及時應答,見諒。

謝謝大家的贊。面臨高考的同學如有問題,或困惑,可以加我微信:mabuye1985


如何學好語文?

認真拜讀了 @馬大一為 老師的答案,覺得他的方法在考試中很實用,如果真的掌握了,可以拿到現代文閱讀、古詩文賞析75%~80%的分數,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提高語文成績,總結得很是到位。

可是,這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升語文素養,並最終學好語文的途徑。

如果你不是畢業班的學生(特指初三、高三畢業班),那麼你完全有時間從根本上提升語文素養,學好語文。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它來源於我三年的課題實驗~~海量閱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13年秋季學期我開始帶新一屆初一學生。
從2013年8月30日新生報名第一天起,我就跟孩子們談「讀書之美」、「腹有詩書氣自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談古今中外名人讀書、寫作的故事,引領他們參與我的「海量閱讀」課題實驗。由此,開啟了全班大閱讀的序幕。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一周七節語文課,三節課講新課,四節課閱讀。每周三下午第三節課是「名著交流」活動。

2.每天晚上作業,至少讀完5000字,約10頁紙,並準備第二天演講材料。

3.每節語文課前5分鐘,作文演講3分鐘,青春勵志演講2分鐘。作文演講,必講4點~審題、概括內容、精彩部分、選擇理由。青春勵志演講,必須是一個小故事,必須有發人省醒的感悟。

4.每個學生都註冊「豆瓣網」,所看著作,須參與「豆瓣讀書」的討論,以彌補無人討論而無法提高的缺憾,並通過瀏覽更多的、更高檔次的分析評論,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欣賞水平。

5.每周雙休日,必須讀完本周剩餘下的著作,並寫好讀書感悟或讀書收穫,完成周記一篇。

6.學生的讀書感悟或收穫,和周記、作文,我會收集整理,編輯成《班刊》,發至家長和孩子。以促進他們繼續閱讀,保持他們讀書的激情。

7.定期曬讀書篇目,比賽誰讀的書多,誰讀的書是經典,以提升他們讀書品位。

8.期中期末考試前15天,停止讀書活動,全力備考。書本上的死的知識和考試方法技巧,也只需要15天時間就能搞定。

到2014年8月30日,一學年結束,全班讀書最多的85本、最少的48本、人均超過60本。

而我們班的語文成績由全年級倒數,逐漸進步到前十,最後在期末考試中成為年級第三(共26個班)。一年中學生的佳作累積了整整一本書。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均能獲獎,還形成了各種寫作風格的「小作家」群體。
學生感覺語文學習輕鬆了,理解能力增強了,寫作變成了信手拈來的小事兒。

我感覺,海量閱讀是一條提升語文素養、解決語文學教之困的捷徑。


我看到很多朋友寫的都是滿滿的理論,且很多學生也拿出了自己學習的寶貴經驗。這裡,我作為一個從小就語文學得很好的學生以及一個現在的高中語文老師,來為你羅列一些乾貨。

1、語文,中國的語言文字。手上沒有一本字典,你不可能真正學好。任何語文學範疇的 知識都是由字、詞、句和文本組成 。想學好語文,先積累足夠多 的字詞 認知量。買本好字典。

2、語文教材里的文章 只是例子!只是老師藉由講知識點 的範例。你的閱讀千萬不要局限於教材上的文章或教材里作者的 文章。看課外書,看大量的課外書,不要給自己限制,文學藝術類,社科類,雜誌,報刊,都得看。書好不好,你讀多了自然會曉得。

3、看了那麼多書怎麼辦?自己寫!!!自己沒寫寫文章,你在看別人文章的時候,你無法真切地體會他的用意和情感。你光是聽老師說,作者這裡這麼寫是因為他想要XXX,表達了作者的XX情感 和XX主題用意,你自己本身其實是懵的 。自己動手寫!寫多了,什麼魯迅、巴金、沈從文的文章,在你眼裡就是兒童讀物。

4、以上的做法其實都是以勤補拙。這一條要說一個跟天賦掛鉤的事情。有的人非常非常努力,什麼都做到極致,但就是無法窺透漢語言 的神奇和奧秘,why?缺少思考啊大兄弟! 舉個例子,大,你認識,漠,你認識,煙你也認識,直,你更認識,但是大漠孤煙直的意境,你能懂? 前面列舉的1-3,讓你知道了,莊周這個人,讓你知道了,蝴蝶這個動物,但沒辦法讓你理解「庄生曉夢迷蝴蝶」的情境。所以,漢語言的魅力在於,若干個字隨意排列,感情千變萬化。學好語文,其實就是一個讓自己的神經變得敏感的過程,風吹樹葉,你簌簌流淚——啊,這個有點誇張。「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你在霧中劃小船,能否有此想像?所以,聽我的,不管你在認識字詞還是在閱讀文章,請多思考,多感受,積累自己的感想! 你自己的想法多了,漢語言文化的學習,你會自成一家。

5、前面的學語文是學語文理論,懂了文字的奧秘。但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使用文字是做什麼目的?為了更好地去生活。在江西南昌滕王閣樓頂看到晚霞和飛鳥,你除了能吟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外,還要明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實。好好地去生活吧,去造吧,有了經歷,有了生活經驗,文字是你的得力工具。否則,文字是你的枷鎖,你困於文字的使用,把生活弄得一團糟。


老師這裡先咳兩口血。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各位青年(我自己也是青年),能用正確 的態度去學習,繼承先輩的偉大遺產。這樣你才好意思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我曾經在某小區看到一個保安,他指著停車場里的一輛高級轎車,志得意滿地說:「我知道,現在有種玻璃特別厲害,功能很強大,很結實,那就是這個(敲了敲該汽車的側窗玻璃),防彈(tán)玻璃。」然後用手指在上面彈了彈,噔噔作響,說「看到沒有,彈(tán)不破。」 我那兩天笑出了內傷。


作為一個語文正數,數學倒數,高考語文比年級第一還高可惜總分考的極差的偏科王告訴你,看書看書看書,你看的書越多,理解的東西就越多,語文自然而然就好了,先從小話本看起,看到後面就要看名著,名著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豐碑,總有其道理,然後結合歷史結合作者性格分析一下,這的增長的是理解能力。
如果題主要速成,那麼,題都是有套路的,古詩就看看作者是誰,結合生平人物性格進行答題,閱讀都是有中心的,成語會說吧,符合的都往上寫,按點給分,只要不是寫的相反,就能得。
學好古文,就跟學英語一樣,剛開始一個一個詞查古文詞典標上注釋,慢慢你就都會了,自己寫出個古文都是沒問題的,這就是技巧。
其實就是背背背,看看看,我高三不想學習就想看書,紅樓夢看了3遍,還有各種的小說傳記,上大學全專業就我和另外一個男生看過全本紅樓夢,我表示現在學生的閱讀量匱乏到極點,看到震撼驚喜的景象只會說,卧槽!好厲害!再無其他。
上個月我還給一高二的姑娘做了份卷子,古文有些還能記得怎麼答,這些東西讀進去了才是自己的,你的思想和領域能力都會不同。
表示現在是個實習生,語文學好真的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說話談吐都會有所變化,面試最深刻的就是他說我比同齡人成熟會不會孤獨,我表示,哈哈哈哈。哦,還有,學好語文的話,你可以說漂亮的情話,我說情話一流,哄的閨蜜特別想嫁我,可惜我是個妹子。


不邀自答~
「如何學好語文」是一個範圍很廣的問題,但我想你的問題應該是針對應考的吧?所以我側重在這方面分享些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_^
我念書時把語文試卷題型分類:基礎題,閱讀題,靈活題和作文。(這是以我所在的省份試題分類的,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留言~)
1.基礎題:字音,字形,詞語,病句,文學常識,名句填空
這部分題目常被老師戲稱為送分題,我們的班主任更是兇殘到一張張翻答題卡再挨個批v_v
所以,不要找借口啦同學,賺這部分的分數是沒有捷徑的!背起來呀那個背起來~還有一定機率get技能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寫作文大有俾益哦!
高三後期的語文試卷要及時處理,尤其是基礎題中的小知識點,試卷一發就翻字典,邊邊角角查清楚,分類整理在自己的小本子里,不會佔用太多時間的!自己整理要比直接買一本輔導資料好太多了,我常常發現輔導資料上沒有的新東西呢!
注意:整理之後要記憶!要記憶!要記憶!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2.閱讀題:議論文,文言文,不定向文(…散文啊小說啊之類)
我們省議論文考選擇題,著重細節與邏輯分析,大招就是…原文劃線(跟選項對比)外加摳細節。別失望,真的就是摳細節,一定一定不能似是而非!不然你會發現…四個選項好像都是對的誒?時間點,範圍,主客體,因果關係等都要注意。
文言文是塊硬骨頭,不過大多還是與課文有關聯的~課文要讀到位,下面的小字解說很重要。此外就是多讀!多讀!多讀!古文的韻律節奏,起承轉合是很美的,讀多了會培養一種語言習慣,妙不可言~
暫封,整理下再繼續答^_^
———更新———
ps:偷懶一直沒有更新_(:з」∠)_真是很抱歉…繼續寫答案!謝謝大家點的贊同w
(下為正文)
散文相對小說而言比較不好把握。
個人感覺小說更容易讀懂,出的題目也更容易套模板,很多輔導書里都會提到模板(像是我之前在學校里用的《創新課堂》之類,其他輔導書應該也會有)雖然我也不喜歡背模板,但不得不承認,按照模板答題,在大多數時候更易得分,更節省時間(有時自己考慮偏了方向,可能會多寫很多字,卻得不到高分)
散文則不然。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要讀懂一篇散文,最關鍵的就是把握住它的神,而不是被其散亂龐雜的形所誤導,理解偏了方向。要抓住中心,總離不了三大件:開頭、結尾和段首句(有時也會是段尾)開頭找不到中心,就去結尾找,結尾找不到,就去每一段的段首找,每一段的段首還找不到,就去每一段的段末找。一句成一段,幾率更大。
抓住了中心,你就基本讀懂了這篇散文。之後就來細細體味散文之美吧?(???"?"???)?散文大多是很美的,或者是結構之美,或者是語言之美,分析美感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切入:結構美(首尾呼應/承上啟下/…)語言美(運用大量修辭手法 ps:可以就某一修辭手法更深入地探討)內容美(主題積極向上,弘揚真善美)等等。答題時不要脫離原文,適當引用原文語句。要記住,你的答案一半是模板,一半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寫下的文字要為這篇文章服務,而非隨便移至他處也無異處的「標準答案」。
舉個例子吧。
(Q是問題,A是答案)
Q:xx句(文中的一句話)為什麼有著非凡的意義/為人所稱道/…?
A:1.xx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中的「xx…x」,同時引出下文的「xx…x」(結構美。注意引用原文)2.xx句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語言優美,如xxx運用比喻手法,將xx比作xx,生動形象,體現作者xx的感情…(語言美。自己把握字數,看題目給分多少答題:分越多,答案越細;分不多時,答出重點即可)3.xx句講述了xx…(寫出具體內容)有利於強化主題…(這裡可以自己想)
明天再來寫靈活題和作文_(:з」∠)_


說到語文,我一直對它又愛又恨。因為它有時幫我拉分,有時又大大地拖我後退。高二文理分科之後,我的語文成績一直處於很低迷的狀態,一直在100左右徘徊,甚至還考過一次&<90,也就是不及格。那時候我很迷茫啊,因為語文這個科目跟其他科目不太一樣,像字形字音這種題目非常注重基礎的考察,但是呢,閱讀理解,文言文閱讀以及作文又是特別考驗一個人的語文素養。那時候,班級里語文考的好的同學能考到120+,甚至偶爾會冒出幾個130.我自然是又慌又束手無策啊,於是我去找我語文老師聊天,現在想起來真的特別感謝那個語文老師,一個帶著金屬邊眼鏡的小老頭哈哈。要是沒有他,我可能到最後也一直停留在那個水平的成績了,
我的語文成績真正出現轉機是在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之後吧,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次月考我考了125,好像是語文單科第二。那種心情真的是不太能描寫地出來的,可能是雀躍但又是平靜的,因為感覺那是自己應得的。自從那次之後,我的語文成績一直維持在110—130之間,120左右的次數占絕大多數。我對於語文的苦下功夫和學習方法轉變是在高二暑假開始的,效果在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中體現地淋漓盡致,這在前面已經提過了。
▲方法及備考經驗
由於在高二暑假之前對語文一直不太上心,一方面覺得自己語文基礎不錯,一方面又覺得語文拉不開分數,所以花在語文上的時間並不多。但是高二暑假開始我慢慢的重視語文了。
不知道你們基礎部分也就是閱讀之前的題目拿分率高不高,我當時是前三道選擇字音,字形,成語老是錯,選擇題還蠻貴的厚,3分一題,基礎部分的分要是老是拿不到其實是非常虧的。所以我當時準備了一個中厚的筆記本,把之前練習啊考卷啊或者高考教輔上面自己做錯的或者感覺上比較生僻的字音、字形和成語都記錄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我沒有把這三種題型雜七雜八地寫在一起,而是字音寫在筆記本的前1/3,,字形寫在中間的1/3,,成語寫在最後的1/3。這樣比較清楚,以後考前複習看起來的時候也不會覺得特別亂,一旦覺得亂了就不太會有看下去的慾望了對吧?基礎部分還是要靠積累,多做題目,把做錯的記下來然後記牢,保證下次看到這個字或讀音不會再做錯。
接下來是閱讀。這個真的是語文中的大頭。我最薄弱的部分也就是閱讀了。我提高閱讀的方法就是多做,然後總結各類不同文體的文章的答題技巧。我為閱讀也準備了一個筆記本,記錄答題模版和各類文體答題時的注意點,說明文要注意什麼,散文要注意什麼,敘事文要注意什麼這樣有提綱。答題模版的話,比如說,某段中某幾句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1、暗示了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氛圍;2、烘託了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悲傷、孤獨、愉快......)3、......大致就是這樣的模版。需要說的是,模版中的那幾點並不是每次答題都要寫全的,需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要點噢!文言文閱讀就實在是沒什麼捷徑了,一定要多做多做多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然後慢慢體會文言文的這種敘事思路,這個只能意會,做的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了。當然了,基本的文言字詞的意思一定要在平時積累的。
最後!作文。作文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寶寶們都知道。我文筆不算差,所以作文操心地並不多。當時我們語文老師每周會上一節作文課。然後會點評上周布置的作文類型應該怎麼下筆寫。並且會讓課代表把優秀的習作列印出來貼在教師後面。我坐在語文課代表的前面,所以老是走後門讓課代表每份列印兩張,然後慢慢地,我手上的優秀習作就多了起來,有空就看,做題目做的煩了也看,這種改變其實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所以說,作文需要多看看,看得多了就有感覺了。看作文總比在做題目舒服是吧?
語文就大致寫到這裡啦,之後再想起來一些要點什麼的話會繼續補充噠。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和方法對你有一點點用。


  • 就語文閱讀來講,思維應該走在前面,字詞在後面相伴相隨,像外衣一樣包裹著核心思維螺旋上升。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本末倒置。小學階段乃至學齡前都把大量時間花在認字、抄詞、默句上,七八年的黃金時間並沒有建立起基本的閱讀思維。閱讀思維必須建立在篇章的意識上,識字少的幼兒也需要以聽的方式接觸大量篇章。每一個篇章都是一個小型森林,字詞是單片的樹葉。樹葉不能直接長成森林,要先種下思維的種子,形成森林的雛形,再等樹葉枝幹逐漸豐茂。

嗯,語文常年年級第一,高中是某省重點中學前三的水平,其中尤以文科為強項。
因為媽媽是小學語文老師,讀書也比較多,所以從小語文基礎就不錯。
這是其一。
其二,還需要一些技巧上的鍛煉。
基礎題和文言文我主要是刷五三題霸(非廣告),其中文言文我已刷完兩套真題模擬題,主要是為了鍛煉和積累。拿一本筆記本專門記語文,裡面記著我平時做文言文時想積累的字詞。剛開始效果不明顯,但因為長期的積累和反覆的出現,到後期優勢就出來了,文言翻譯看一眼就知道踩分點在哪裡,也能把出現頻率不高的字詞翻譯出來,做到「達」。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後有一些編者寫的語法知識和學習方法推薦,都是學術專家的經驗之談,看看無妨,也能完善自身語法結構體系。到了高三第一學期,基本上文言文能夠只扣兩分。語基就不說了,靠語感題感就能做對。。。主要是句子成分要認清,咬文嚼字一點。
古詩鑒賞上,要特別注重辨別題型要求,手法基本是要答的(標準答案沒有也要寫),術語要積累,答題時句子翻譯建議做做,在練得比較熟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加入個人色彩,寫得不要太生搬硬套,可以適當表達感情,顯示出你是在鑒賞而不是死套模版,好感度會up而且比較流暢(記得分點)。
現代文閱讀上,別說了就是干。我們省份分為實用類和文學類。實用類枯燥但是好拿分,文學類看得爽但是難寫到點上。。。在這裡我只寫實用類。As far as i am concerned,實用類拿分的秘訣就只是拚命地寫,不要漏點(?!)把你能想到的看到的都寫上去。而且要記住老師給的答題模版。基本是:拋出觀點+結合全文+結合自身+總結(分點很重要)。
語言運用上,有和語基放在一塊的五三題霸集,多練練就能出來語感(語感賽高)。
作文嘛。。。也不用生搬硬套,非要講究什麼一詳兩略,有能力的話稍微把結構打散一點(不要亂),有助於閱卷老師對你的試卷眼前一亮,語言上要揣摩老師的心思,詞藻華麗的可以發揮特長,寫不了好看句子的要注重邏輯思辨,結合結合生活實際。
其實就是練練練+天生語感
最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真的是好東西!

6.24更一發,高考放榜了,語文還不錯,分數具體不知,似乎年級第一。


從高考語文角度回答
............................................................................作為今年剛剛高考完的平時靠語文拉分的浙江理科狗(然而高考語文卻出乎意料的跪了T-T) 怒答!!!

首先,跟我大聲念三遍,
我愛語文
我愛語文
我愛語文
不要以為這是廢話,這是提高語文的大前提,因為愛上了,才會走心對嗎。

接下來,嘩—拿出一張正規的高考卷,不知道題主是哪個省的,那我姑且拿我大浙江舉例好了。
1、2、第一題的字音及第二題的字形。
這個真的要靠平時的積累,買本漢語詞典,一定要買最新版的,答主用的是目前最新的第六版,經常會發現在第五版詞典里原本錯誤的讀音,在第六版里變正確了,很混亂有沒有。

然後,弄個本子,把平時作業啊,考試中的頭兩題,記錄下來,不會浪費你太多時間,早自習的時候,大聲讀,大聲讀,大聲讀。
關於查字典,做作業的時候,先自己做一遍,不管怎麼樣,不管有多糾結,先把答案選出來(這是重點),一定要訓練憑感覺選答案的能力,畢竟,你不能保證高考的時候能百分之百選出正確答案,所以糾結是很正常的,平時的這種訓練會幫助你在高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選完之後,再去細細的查字典核實,不要吝嗇於查字典,錯誤的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如果題主是高一高二,那就更要肯花時間,這樣到了高三,就會輕鬆很多,積累的東西也就越多。周圍的很多同學都是從高三才開始做積累,那無論從效果上還是內容上,都不如從高一就開始積累的同學,很多字音,高一高二已經做過了,但是高三再出現,還是會糾結。
還有,千萬不要迷信於電視節目里的讀音,連續劇里的很多演員台詞的讀音都是錯的,都是錯的,都是錯的啊摔!

再來看到第三題,

啊!!突然發現我寫了這麼多,想到浙江2017年就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了,具體的題型和考點也不是很清楚。

跑題跑到這麼遠我也是夠了,算了有人看再細細寫吧,嗚~
........................................................以上於16.7.8

想了想,還是決定把答案寫完整,即使沒什麼人看,也算是為高中愛得深沉的語文學習留個紀念吧。當然,如果我的回答對你們有那麼一丟丟的幫助,那那那我會灰常灰常開森噠。

以下繼續回答
............................................................................


3、第三小題詞語運用判斷。
一般包括關聯詞,字形相近但意思不同的詞語,成語,俗語,歇後語,甚至諺語俚語的用法判斷。常見的詞語,連接詞關聯詞這個主要憑語感,那麼語感從哪裡來呢,當然來自於從出生起就開始的語文閱讀啦。題主可以在早自習大聲朗讀課文,從必修一開始,尤其是現代文,最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不要笑,真的很有效果。有時候可能你也說不出原因,但是你的判斷就是準確的,這種情況就是強大的語感在幫你呀。
成語可以參考第一第二題的方法,弄個積累本,把不認識不熟悉的成語記下來,查查字典,標標註解,有目的有意識的背一背,注意是背一背!背一背!(敲黑板認真臉)有時候可能你覺得大致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做題的時候還是會被帶到坑裡。舉個例子,


機緣路過,答之。學好語文,如果只是中考高考,那太簡單了。真的太簡單了。
我中考語文116,滿分120。高考語文忘了多少分,班級第一反正。學校蘇州某重點初中,蘇州某重點高中。
說這些不是為了顯示自己語文多好,只是想說明,學好語文,很簡單。此處學好語文,特指考好語文考試,和文學素養修養無關。正如我現在英語六級550多分,音標還不會讀,我的經驗方法只適合考試。
好了上乾貨。
乾貨簡單點,一個字,背。具體點,多背。再具體,使勁背。
好吧我給你講個故事,十幾年前有個少年,初中,語文成績班裡中等水平,後來有一天他發現,考試的閱讀理解是從一本練習題里抽的。這本書大概有150篇左右閱讀理解。當時為了提高成績啊,他就去,對,你猜對了,他去背150篇閱讀理解題的答案。也就背了一個學期了。後來發現,題目啊,換湯不換藥。哎呦,這考點沒新意。哎呦,這題有意思。
作文,中考滿分作文集,高考滿分作文集。背之。按段落背。後來啊,寫一篇作文,分很高,其實是拼湊出來的,但考場上,這叫原創。
高中三年,打了一年基礎,高二高三我已經沒有語文作業了。當時我們老師很寬鬆,只要班裡前三,不用做作業。
就這麼簡單,你相信,你願意,你也行。


只是個學生。只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直覺得語文重要的是素養,多看書多積累,多了解生活。
有時候覺得越學越淺薄。
做題什麼的都是套路,重要的在於根本的感覺。
答題技巧靠練,素養靠積累。
骨血一體,方是語文。


不僅僅是語文

《北京文學》在去年11期的頭條位置,頗為引人注目地發表了一組文章——一位小學生家長、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和一位大學中文系教師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討論了我國現行的語文教育,文中所揭示的現狀令人既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本刊特予轉載。

有人說,不僅僅是語文,拿出哪一科來,都可以寫出類似的故事,有些可能更加荒唐。教育,是標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未來的搖籃,每一個能夠作用於這個搖籃的人,都應該想一想,怎樣「搖」,才有民族的未來?

——編者

對女兒那些毫無意義的作業,

我真是深惡痛絕

鄒靜之

我不是個好父親,我先是沒有頭懸樑,陪女兒深夜寫作業的精神;再有,她的作業,我也大多不會,陪也幫不上忙。我沒想到語文的教法已經深入細緻到字典詞典內部去了。女兒的作業要花很多時間來分析字,如:「翁」是什麼部首,它的第七劃是點還是折,它的聲母是什麼,它的韻母是什麼,它有多少義項……我不知道學得好的同學是否已經是半個文字學家了。我曾對女兒說這沒用,你學會查字典就夠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為工具,女兒不聽,她尊師敬道。

有一天,她問我「灰溜溜」怎麼解釋。我想了一會兒,問幹嗎解釋這個詞。她說是作業。我說這個詞你會用嗎?她說會,很快造了句子。我說這就可以了,關鍵是會用。解釋「灰溜溜」這種詞毫無必要,就像解釋「饅頭」這個詞沒有必要一樣。女兒不屑,她認為我連小學的問題都答不出來。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每個詞是否都有再用語言來解釋一遍的必要。如果不是,就該放孩子們出去玩玩。我們確實不必在「灰溜溜」面前灰溜溜。

有次經我檢查過的語文卷子錯了很多,我開始對我的語文程度懷疑起來。有兩條錯誤是這樣的:題目要求,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有一條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兒填「齊心協力」。老師判錯;還有一條「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兒填「栩栩如生」,老師也判錯。

我不知錯在哪裡。女兒說第一條應是「同心協力」;第二條應是「惟妙惟肖」。這真讓人吃驚,我不知道「齊」與「同」在這兒有什麼區別。女兒說:標準答案是「同心協力」,其它當然就錯。真可怕,語文什麼時候變得比數學還要精確了。中國語言之豐富,辭彙之多,所謂同義詞,近義詞,相應的不止一條,怎麼就只有一個答案呢。那第二條,我覺得栩栩如生甚至比惟妙惟肖更為準確,「妙」和「肖」與「如生」比,哪一個與「逼真」這個詞更接近呢。關鍵爭執還不在此,把對的說成錯的,就不僅是誤人而是害人了。還不止害一個人,害了一代人。實際也這樣,我怎麼反覆說這兩條都沒有錯,女兒也不信,她視老師為絕對權威,老師以標準答案為聖旨。女兒把她原來活躍、靈動的心收起來了。從她心裡把那兩個詞兒趕出去了。那天,她按老師的要求把那錯改了10遍。我那一刻心裡只有一個詞——殘酷。

最奇怪的是,語文到這程度,女兒的作文反而越來越差。她的作文幾乎成了一些兒童八股的翻版。我的曾寫過「圓珠筆在紙上快樂地蹭癢」這樣句子的女兒,開始為作文編造她的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揚稿和思想彙報那類的文體。她的作文幾乎是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學幾乎都寫過,扶老婆婆過街,給老師送傘,借同學橡皮那類的故事。她們快樂地共同編著一樣的故事,然後套上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這樣的格式,去到老師那兒領一個好分。她們老師說「天下文章一大抄,誰不抄誰是傻子」(我在書店看到過《兒童作文經典》這類的書,擺了一架又一架。女兒說她們班的同學,寫作文常找來相應的一篇,改個名字抄上去)。這類的書在我家附近的一間新華書店佔了有幾張櫃檯,買者踴躍。那些父母並不知道真寫出好作文的人,並不是看這些書看的。那天,我同時看到一個小女孩在櫃檯上認真地讀《高老頭》,問她為什麼不買回家去讀。她奇怪地看著我,說這樣的書怎麼可以買回家呢。

我曾接觸過一些大學生,他們看過的經典比我當知青時還要少,他們不看巴爾扎克,也不看馮夢龍,他們不看金斯堡,也不看白居易。談到希望,再也不敢想十幾歲的人能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句子來了。好像是文化提高了,好像是上學的兒童很多了,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模子里走出來的孩子。

希望工程是為了救助那些失學兒童的,而我發現很多上學的兒童極想失學。女兒說一想到作業就要發瘋,他們厭惡把他們當做傻子來教。他們不想學那種一時有用(考試一時),一輩子沒用的東西,他們討厭那個把簡單複雜化的教法。他們討厭作業,討厭考試,他們討厭評分不公正和狹隘。他們厭學。

我也討厭這樣的學習法,我真是對她的那些毫無意義的作業深惡痛絕。我已經多次慫恿她不寫那些東西,就是不寫,那實在是對人的智力的污辱。

中學語文教育實在到了非改革

不可的地步了!

王麗

我是經一位長者的引薦來H中學當代課教師的。那時我剛從文藝學碩士研究生班畢業,在浙江老家曾當過12年中學和師範語文教師。

我所任教的中學是北京市一所歷史悠久的名牌中學。我教的是高一兩個班的語文課。

在課堂上,我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展開討論。然而我很快深深地感到苦惱。

首先是教材的陳舊、落後。在高一第一學期的語文課本中,真正從語文的角度來編選的篇目大約只佔一半,其餘一半則大體上是從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考慮的,而且還是五六十年代那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即便是寫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如第一單元選的三篇散文:《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難老泉》,均作於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其思想意蘊都明顯打上那些年代的印記。

記敘文是如此,議論文的情形也許更糟。除了領袖講話和魯迅作品之外,其餘幾乎都是一些人云亦云、毫無新意的平庸之作。而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總共28篇課文中,竟沒有一篇是反映當代社會生活、議論精闢、文字精彩的作品。後來,我還找了高中其他年級的語文教材來看,情形也大同小異。

面對著這樣的教材,我常暗自發問,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積累深厚,從古到今,名篇傑作舉不勝舉,挑出幾十篇上百篇適合中學生讀的,絕非難事,為什麼偏要選一些如此陳舊、平庸的作品塞給學生們呢?

但我別無選擇。我只好採取折衷的辦法: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應付考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教學生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名篇傑作,哪些只不過是平平之作。如教第一篇《雨中登泰山》,我沒有按「教參」的講法一味說好,而是在肯定了文章的可取之處後,又談了自己的看法:寫景有堆砌羅列之嫌,太「死」、太實,缺乏意境和神韻;文章意蘊不深化、不豐富,缺乏讓人回味的東西,且全篇找不出給人印象特別深刻的精彩之筆,更談不上有鮮明的特色。

學生們愕然了。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從沒聽過一位語文教師如此評論一篇課文。在他們的印象中,凡選進課本里的文章都是無可挑剔的,儘管他們自己並無這種體會,甚至沒興趣去體會。但我這種講法卻使他們覺得十分新鮮,他們的興趣反而被激發起來。時間一長,他們也漸漸領悟到如何用自己的眼光去判別一篇作品的高低優劣。

沒想到教材給我帶來的更大的煩惱還在後頭。那就是課後練習的編排設計。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時下流行的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題,以《雨中登泰山》一課為例,請看題目如下:

四、下面是課文中的一段話。後面列出四種分析。把最能確切反映作者意圖和表達方法的一種選出來。

課文:略

1.作者運用借代、擬人等修辭方法,表現了松樹在逆境中奮鬥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表現了松樹的千姿百態、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3.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表現了松樹在逆境中奮鬥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4.作者運用借代、擬人等修辭方法,表現了松樹的千姿百態、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這種繞來繞去的習題,讓人一見腦袋立刻發脹,哪裡是語文練習?分明在挖空心思捉弄人!我忍住氣耐著性子才把題目看明白。按照課文的意思,我想選第(2)項不會錯吧!但翻開「教參」一看答案,卻是第(3)項。我冥思苦索,最後總算琢磨出編者的玄機:在編者眼裡,這些泰山上的松樹原來都是政治生物,都在「逆境」中「奮鬥」、「自豪」!這豈不是分明在教人牽強附會,甚至投機取巧嗎?

但我卻不能擅自改動答案,我又只能將自己的見解連同「標準答案」一併端給學生。

解答這類題目仍不算是最苦惱人的。要你自己來編寫這種形式的題目,那才是痛苦不堪的事。每每期中考試由各校自行出卷。這個任務自然落到各科任課老師頭上。我的思維怎麼也不能構想這樣一種題型:即必須做到供選擇的四項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其餘三項都是似是實非的,而且在意思表達上只許有一點點細微的區別,存心讓學生乍一看一頭霧水,須經過一番全神貫注的仔細斟酌比較之後才可能判別出來——當然,結果「正確」與否,只有天知道!這種任務對我的智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真是空前的挑戰,我每次都須絞盡腦汁,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一直弄得頭脹如斗,才算勉強完成任務。但別的老師一看,總還能挑出不少漏洞。

後來聽說,這種題型是在使用計算機改卷之後出現的,目的是追求判分的「準確性」、「科學性」,避免人工改卷難以避免的「隨意性」。但似乎沒人想到一個常識性的事實:語文課本身就帶有很多模糊性、多義性的東西,大至課文主旨,小至一句話、一個字,都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本不能用非此即彼這種最簡單的判斷方式。

在語文教學中,迷信計算機式「判分」的「準確性」、「科學性」,付出的代價是無數少年的生機和靈氣!

我的這些苦惱和想法當然不能無保留地向學生們傾訴,我怕的是孩子們若完全按我的想法去學語文,將很難對付那些逼人就範的種種考試。但千慮難免一疏,有次也鬧出個小小的「亂子」來。

在高一語文課本中,有朱自清的兩篇抒情散文——《綠》和《荷塘月色》。我對朱自清的作品本來比較熟,對他的一些學術著作和有關傳記也多讀過,備課時又查閱了近年有關朱自清散文的評論文章。當然,我也翻閱了「教參」,但我覺得那上面講的實在太「死」、太陳腐。我寧願按自己的意思來講。

那幾節課是我一個學期中最快樂的時光。我盡量深入淺出地給學生們講這兩篇作品的意境美、神韻美、語言美,也講朱自清的人品道德學問與他的作品的關係。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我講到《綠》的寓意時,引用一位評論家的見解並稍加發揮說:在當時正值青春韶華的作者心目中,梅雨潭的「綠」,其實已幻化成、或者說已升華為一種至真至純至美的象徵,它帶有鮮明的女性色彩,所以作者稱它為「女兒綠」,並連用幾個女性的「她」字來稱呼它;因此,這篇作品的寓意也可以看成是對理想中的女性美的深情熱烈的謳歌。這個見解雖然與教材上講的大相徑庭,但學生們覺得十分新鮮、有意思,於是便牢牢記住了。

偏巧到了期末考試時,區教研室統一出的卷子中就有這樣一道題:

這一段文字(指有關「綠」的那段描寫)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標準答案是:「表達了作者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而我的學生中有好幾個都答是:「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中的女性美的謳歌。」結果被扣了分。

這件事使我哭笑不得。當然,我不是說「標準答案」的就是錯的,但這樣的答案就像是一頂帽子,拿來安在隨便哪篇寫景抒情散文的頭上都差不離,因此,這不是濫調又是什麼?

不過,還有比濫調更誤人子弟的判斷題,如:

A、描寫梅雨潭的綠,觀察點是梅雨潭。()

「標準答案」是「梅雨潭邊」,因此,這道題是「錯」的。

D、最後通過想像把梅雨潭的美提高到了神妙的高度。()

「標準答案」是「把梅雨潭的綠的美……」,因此上題也是「錯」的。

我不知道這樣的題目,除了出題者,還有沒有第二個人能做「正確」?有人說:現在中學的語文考卷,連大學教授都做不出來。其實,越是大學教授越做不出來,因為它太荒謬了,荒謬得令人匪夷所思。

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作文教學中,也有些令人不可思議的怪招。至於議論文的作文教學,則完全是公式化、教條化的。課文分析是本著「教參」上說的「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條「著名」公式來教的(教材中選的課文幾乎都可以納入這個套子),初中這樣教,高中也這樣教,一以貫之。我戲稱為「三股文」,比科舉時代的「八股文」更厲害。

應該說,議論文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感而發的。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嗎?恰恰相反,生活中許許多多問題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中,一定的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很多議論文名篇傑作並不打算解決什麼問題。只以其議論的精闢、精警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並以其審美價值給人以美的感受。如果按「三股文」的要求,魯迅的很多雜文都是不合格的!

我常常想,如果使這些素質很好的北京孩子自覺地多接觸、多關心校園外的廣闊生活,憑他們敏感的心靈、活躍的思維、「早充觀國賓」的眼光,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能力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在高一語文課本第二單元後面有一項寫作訓練,內容要求學生分小組選擇一個合適的問題,制訂採訪提綱,採訪校領導、團幹部或教師。我想,何必規定得這麼死呢?何不把採訪範圍擴大到校外,讓學生自己選擇對象,作一次社會採訪。

我的設想立即得到學生們的熱烈響應。他們投入了空前的熱情,在短短兩周的課餘時間裡,兩個班八十多名學生分組或單獨採訪了不同社會層面、十餘種職業、近百人次對象。在這些採訪對象中,有國有大廠廠長、銀行經理、國家體操隊教練、球星、大款,也有下崗女工、外來打工仔、小保姆、賣報老人、殘疾人、甚至還有地鐵乞丐、癌症病人、吸毒者的親屬、離異家庭的孩子……

一個採訪報攤老人的女孩在採訪中寫道:「在我的心目中,賣報是最簡單不過的活兒,誰都會幹。可是,當我陪老人守了一下午的攤子以後,我才體會到這活兒的艱辛,明白掙錢的不容易。那天是星期六,老人一直守到傍晚,眼看天都擦黑了,買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可老人還沒有收攤的意思。我一問,才知道原來還有一個長期在老人這兒訂報的顧客今兒不知為什麼還沒下班來取報。老人說,既然答應人家了,怎麼也得等他,要不一會兒人家來了,一看攤子沒了,多窩心呀!這平平淡淡一句話教我尋思良久,我明白了什麼叫『敬業精神』,什麼叫『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什麼叫『平凡中的偉大』!」

我真忍不住要對孩子們說:這才叫作文!學作文原就與學做人分不開的。

我深深感到,中國的中學語文教育實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不知還要禍害多少代人。我曾在《中華讀書報》上見到:1995年上海華中理工大學對該校3511名新入學的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生做了一次中國語文水平測試。測試結果,總平均僅為63.9分;其中,碩士生和博士生均不及格。這樣的事實難道還不夠發人深省嗎?

文學教育的悲哀(講演)

薛毅

作為一個中文系的教師,我總在想我的工作有什麼意義,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話語能給在座的各位帶來什麼。師範大學的學生按道理說是要做中學教師的,你們以後在課堂上的滔滔不絕能給中學生帶來什麼呢?當然,我完全知道,諸位中大多數是不願當教書匠的(笑),這就使我的工作的意義失去了一大半。但我不想為此而譴責諸位,不當中學教師有一個理由不可忽視:在這個崗位上,沒有多少自由發揮的餘地,也不需要什麼文學感悟力、想像力,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學參考書,就是一切,你必須按照上面的要求來講,不能有任何不同,要不然,領導不願意,學生和家長也不會放心,以後會考、高考出問題了怎麼辦?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你自己的才能還有機會發揮嗎?

昨天,我聽說一件事,一個學生頂撞了一位領導,她說:「為什麼只給我們壓力,不給我們魅力?」這話我聽了非常難受,我們,包括我自己,在大學課堂上所講的文學,還有多少文學魅力呢?幾十年來,文學教育變成了這麼一種東西,它在使人的心靈變得越來越簡單、狹窄,越來越教條、刻板。大家都自覺不自覺地使它延續下去。本人同樣是這種文學教育的產物,儘管時時在反抗。諸位也在反抗,比如,逃課就是一種反抗,看武俠小說,看言情小說,就不看老師指定的作品,也是一種反抗(笑)。但反抗的效果總不理想。

我們的文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們回到二十世紀初,梁啟超說:「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這篇文章確立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教育目的,文學,是用於「新民」的,也就是後來所謂培養「新人」的意思。文學承擔著這麼一個巨大的任務。

「新民」的目的是什麼?是使中國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使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急務」。在他的「新民」框架中,體驗、想像、心靈的豐富性是沒有位置的。這和世紀初的王國維、蔡元培的思路完全不同。在他們看來,文學藝術之所以重要,在於能給予國民以心靈的慰藉,陶冶人的情感,使人與人能建立起一種非功利的精神聯繫,拓展人的精神空間。但是,二十世紀中國沒有選擇王國維、蔡元培的思想,那些好像與中國的「第一急務」無關,梁啟超的想法卻影響了整整一個世紀,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意識形態。

對「新人」的設計,聚集了意識形態對人的要求,也主宰著文學教育如何進行。

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文學,合格的,就是思想性好的,就可以用來教育我們。文學教育感興趣的就是這種思想性,文學性只是傳遞它的手段,是外在的,附加的,教師在分析完思想主題之後,才會附加地分析一下它的藝術特徵——那是陳年老調,千人一面的東西,什麼地方都用得上,叫做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刻畫細膩、以情動人,還有夾敘夾議(笑),比喻啦,排比啦,象徵啦……文學教育給我們的文學性就是這些。那麼,思想性就會分析得很好嗎?更糟!有一個全國通用的句式,通用於每一篇作品:本文通過什麼什麼,敘述了什麼什麼,表達了什麼什麼,反映了什麼什麼,揭示了什麼什麼,讚美了什麼什麼,抨擊了什麼什麼,完了(笑)。

文學教育在文學之上,建立了一套頑固、強大的闡釋體系。它刻板、教條、貧乏、單一,它把我們與文學的聯繫隔開了,它取代了文學。與它相匹配的是在同一時期創作出的所謂文學作品,那是文學教育的首選作品,幾首歌頌聖人聖地的詩,幾篇憶往昔的小說,這些是文學教育的寶貝。

文學教育還得選擇一些其他時代其他地方寫的作品,這一些,比剛才所說的要好得多,更像文學作品。但色彩並不豐富,因為有許多作品,離標準太遠,不應該接觸,要讀一些所謂「健康」、「向上」的作品,不然會引起思想混亂。在他們所選的作品中,哪怕有一點點異樣的聲音,也得提示一下。

我學《荷塘月色》的時候,老師就說明,這裡有一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情緒,我們要正確對待。換言之,我們不能有苦悶。學蘇軾的《赤壁懷古》,老師就著重批判「人間如夢」一句,調子低沉,過分悲觀。人面對時間的流逝、歷史的變遷而感慨生命的短暫、江月的永恆,也不行。他們可能在想,要是學生都有「人間如夢」的想法,那我們的建設事業靠誰?(笑)。問題更嚴重的是,那套闡釋體系也能把經典作品講偏,講歪,講得味同嚼蠟。彷彿全世界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反對封建主義、批判資產階級、同情人民大眾諸如此類的大詞來概括,再加上階級局限、消極面,就完事大吉,天衣無縫了。裡面就是沒有人,沒有人的豐富感情,沒有對人的處境的體驗、同情、理解、悲憫。他們說,《項鏈》是批判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是批判享樂主義腐朽思想。這樣一來,那個女主人簡直活該倒霉。這樣一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大概也都是自作自受。我們無法體會小人物的辛酸處境,無法理解小人物的掙扎和被命運作弄的悲哀,我們連起碼的同情心也沒有得到培養,那套闡釋體系反而摧殘了我們本來可能有的同情心。

(紙條:「那種文學教育模式,我們很早就不相信了,教我們的老師真的相信它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不要以為你不信就沒事了,最多浪費一點時間,千萬不要小看話語的力量,你習慣了一種話語表達方式,儘管不信,它還是會佔有你的思維。可以試一試,假定現在沒有任何壓力,請你們寫出自己對《祝福》的理解,然後你們自己看看,肯定還會有許多你們自己也不相信的套話、空話、廢話,一個學生很悲哀地對我說:「老師,我只會這樣寫,要不然,我就寫不出來。」這就是話語的力量。

(台下:如果您是中學教師,您怎麼做?)你是問我敢不敢與現在的文學教育體制對著干。我要說豪言壯語也沒意思,說不定到那時沒膽量了。至少,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後不要為難孩子,課堂上不要像對付敵人那樣對付孩子。我最不能忍受他們用一些刁鑽古怪的題目來為難、作弄孩子們,這一句子有什麼深刻含義啦,為什麼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啦,加點的詞有什麼作用啦,那個東西象徵什麼啦……我們每一個都受過這種折磨,你以為此中必定大有深意,冥思苦想,不得而知,其實那個答案,還是套話、空話,或者實在是不著邊際的胡話。

許多學生,對文學教育所製造的那個「魯迅」煩得要命,原因就在這裡。幾個孩子不同意老師對巴金的文章的解釋,寫信給巴金,巴金支持孩子們的觀點,但老師還是堅持原來的那一套,因為教學參考書就是這樣說的。你看,我們的文學教育體制已經死板、荒唐到這種程度。

我最近想明白了一件事:為什麼學生們這麼喜歡流行文學,喜歡瓊瑤、三毛,還有流行歌曲,等等。其中一大原因是,與文學教育控制和闡釋下的文學相比,這些要親切得多,更有人的氣息,更有生命活力。你會發現他們從流行文化中學到的,比文學教育灌輸給他們的,要有意思得多。

如果你想做好一個文學教師,你想給學生的精神發展以真正的幫助,那麼我建議你,回到王國維、蔡元培的美育思路中去,理解文學和文學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蔡元培在1930年答《時代畫報》記者問時說:「……我們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塑、圖畫、文學裡又找見他們遺失的情感。我們每每在聽了一支歌、看了一張畫、一件雕刻,或者讀了一首詩,一篇文章以後,常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四周的空氣變得更溫柔,眼前的對象會變得更甜蜜,似乎覺到自身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偉大的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使人人要有飯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它同時還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還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樂趣,同時更知道了人生的可愛,人與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濃厚起來。」

我的演講就此結束。謝謝諸位。(鼓掌)

(原文兩萬餘字,本刊有刪節)

原文鏈接:不僅僅是語文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非虛構與寫作


答主語文還算不錯,但沒那麼優秀,平時班裡前十穩穩的那種。

閱讀題
我用的是五三總結,五三語文上面的答題模式全記住(就算靈活題也有規律)。
然後題目多做(練習才是硬道理),高三我每天都寫一套卷子除作文外,語感就上來。你也可以專項,盡量每天都練。
文章必定有主題,不管作者怎麼想,你一定要記住,一切圍繞中心,出題人就是個變態又可愛的傢伙,他會想匪夷所思的答案,當然也有正常的答案(有些答案非人所答,但你想不到別人也想不到,要保持信心)。我無論寫什麼題目都一定會帶出文章中心,也就是主旨。這樣至少會給改卷老師一個朦朧驚喜的感覺:這個學生有認真想過,主旨都答對了!
主旨怎麼看?恩,這個有很多技巧。樓主幹貨本高考就扔了,大致回憶一下。
一,標題法
文章有很多分類,考試以小說散文為主。
小說標題以主要對象為主題,以朦朧的修辭等各種抽象,注意標題。人物的話你懂的,以主人公精神品質為主,或正襯或反襯,標題朦朧點,沒例子不好說。
散文類型分類更多,很多人喜歡小說答題(散文主旨不好找,小說比較明顯多數規律,答主浙江人,不知道對不對得上你們省,外省安徽省的題目有一年挺變態的,標題諧音,而且還儒道釋隱晦融合),每一個題型要細細研究。
二,開頭結尾
散文主旨特別喜歡在開頭結尾布陣。所以考試如此之緊,必定要認真看開頭結尾。
極少數在文章中間(答主不負責這種情況,實在很少阿)。
三,
散文分類可多了,遊記,懷古,詠物,狀物,寫人……大概吧,我記不太清。
你可以一一探查,我講的多是高中技巧,我有空在把這些細細補全。
我講一下收尾最重要一步:研究答案。這是我收穫最大的答題方法,對於偏怪,我不建議抄(僅只現代文閱讀),思考他怎麼答題的,這個很重要,你要知道它一般按分值答題,我的習慣是比預估分值多答一點(差點忘了,答題要分點化,一二三四標清楚,答題格式好會給閱卷老師好印象),預判點數要看題型和文章,尤其講主題的一般都特別多,一分一點,講的時候有主次,一步一步答,最好按照順序,別忽略表象,一上來高大上(本來有條公式,我記起來就補)。
答案可以研究題型答題步驟和公式。
同時答案還可以積累專業辭彙,讓你答題顯得很專業,記住,高頻常用是好辭彙,五三上面我覺得太多太雜,樓主可以找老師問問那些是常用的,把他划出來多背。
閱讀理解做了還可以背素材,豐富自我。

————答主累了,有空更,上述純功利做法,不喜勿噴,我還是很熱愛語文和課外書寫作的——關於效果,我個人感覺不錯,用了之後閱讀題都拿過幾次班一(不要臉的說,答主底子還可以),答主很困,睡了,回見——

補充一下,你也可以保持語文一百一左右,畢竟天有不測風雲,今年語文答主掉馬了,哭瞎了,這件事告訴我們語文其實還是唯心主義。
上述只針對閱讀理解(如果別的題型你再問吧,悲哀的是我閱讀理解沒碼完),看課外書也有用,答主以前看的書比同齡人多,個人覺得自己可能比較有悟性,哈哈哈哈。
如果上高中有時間語文不用太上心(除非你高考改革是我大浙江奇葩之地),相信我,多花時間在綜合,語文大家差不多,就算拉分也不明顯,綜合很重要!我們學校一學長數學九十多,綜合強,高考照樣985。
但別太偏,極端情況。


作為語文老師告訴你,上學的時候我也沒學明白,一做閱讀就懵。後來工作了,為了給學生講,不坑害他們,覺得應該好好學學。
沒等我學,突然就都明白了……
還是年輕時候火候不夠。


關於學好語文,我自己的一些思路:

多記:高中語文學習中,字詞、古詩詞或者古文等這些知識,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這些知識更多的是靠課上老師的講解,下來之後就需要我們自己多花時間去理解、記憶背誦。在這些內容的學習中,一定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可以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

多讀:閱讀課文是學習的第一步。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而且,閱讀是語文的一個重點,除了學習之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多劃:即在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了然。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以後向老師同學求教。

多查:查什麼呢?查工具書。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多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複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鑽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一個問相關知識聯繫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多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為什麼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又如一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多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多想: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里。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找及時鞏固。想的時空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語文學習十大習慣
?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範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註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2
語文學習五種方法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4、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

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

那該怎樣寫好作文呢?我們提供建議如下:

一、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

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三、模仿中創新。

人類能藉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繡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

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複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四、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

宏湖是北京某報社的一位編輯,他向鄰居高二學生吳菲約稿,沒想到吳菲「作文在班裡較差」,但是因為稿源奇缺,他還是說服吳菲花了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稿子。後經他的「潤色」,文章登出來了,稿費也同時算出來,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費。

他想不管吳菲文章寫得好賴,畢竟耗時三天啊,25元稿費確實太少了,就自己又貼上15元,湊了個40元的整數給吳菲送去。誰知從那以後,吳菲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拚命寫稿,不但是一個優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總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教育者缺少一顆寬容的心,缺少一顆發現優秀的心,缺少一顆善於激勵和欣賞的心!他們往往「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

在一定意義上教育者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孩子如何寫作文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即研究如何「發表」這些作文。「發表」是廣義的,哪怕只是當眾念一念,「製作精品作文集」、「內部出版」等都是發表。「發表」——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是最強勁的推動力。只要公開發表過一次作文,從此就會改變孩子對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持續熱情和靈感,很大部分是靠「發表」運轉起來的。

五、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六、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

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七、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A、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A、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係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藥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遊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B、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穩重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鍊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寫好作文的最大秘訣——多寫。

玩的、讀的、想的,如實地記下來,加以真情的抒發,就是好作文吧。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例如:美國的教育就非常注重孩子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兩方面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考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是理科生,但各科發展得都比較全面,嘗試回答一下。
1、從小積累(高中以後很後悔小學初中積累的不夠,高中作了大量積累但比較累)
2、把這門課放在心上(在日後枯燥的理科生活中,我才開始漸漸喜歡上語文,很多時候不是別人要求而是自己想去看)
3、注意總結(我每道題都會總結考點和對應答題方法,每篇好作文都總結框架)
4、【重點】語文這門課,最不欠那一次兩次作業,少做一題少寫一篇完全沒有影響,但同時也提高得很慢。但是,如果你一直抱著 反正這次作業不寫沒事/反正我就這水平了 的心態學語文,一定學不好。


我覺得還是多做,多看,別懶!
語文不是問題,數學才麻煩好不好!!
數學偏科偏到極致,4,50分那樣子啊(苦)
最後問一下有沒有什麼學習數學的方法。。


說實話。我是一個理科生。
三加三加的是物理化學。
其實語文底子一直不錯,但是剛上高中的時候由於始終把握不住高中語文的精髓。也可以說是沒走對路子,語文成績一直很平。【我們的語文考試要比尋常學校難很多。均分一般也就九十幾,總分一百五十分。一般年級第一都在一百十分左右。簡單一點的年第一可以到一百一十幾。作文分數總分七十,一般均分46左右,50+已經算很不錯了。通常年級作文寫的好的也就55+這樣。】所以我以前一般都會在均分上下,偶爾考爆了還會下均分蠻多。但從來沒有不及格過。
因為英語語文不大好,所以考試都是靠理科拉分。後來分班之後,我來到了一個充滿理科大神的理科班裡。我突然覺得自己的理科在這個班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優勢,說實話那時候壓力極大。但是理科班有一點不好就是。語文成績比較弱吧。【當然現在我們班還是很強的】於是第一次考試我在我們班語文排名很靠前。基本算是靠語文拉分了。
因為一些壓力有一段時間很頹廢。也許是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了,一度焦慮。語文那時候忽上忽下,也不穩定。
後來由於地理高二高考【上海】所以大家都在一心備戰地理,我原本地理很差,後來花了一周好好的背了三本書。是的。你沒有聽錯。其實我也並沒有真的背出來,因為我的記憶力不算好,但是也許是文科理解力偏強我在一模的時候從以前的三十分考到了A檔。老師都是驚訝的。
後來我越發發現自己在文科學習上的天賦。慢慢地會很認真的地聽課,看書,喜歡有思想深度的內容,看報紙,寫評論什麼的。
後來就真的把自己的夢想都定好了,人生從迷茫到有方向,對我來說的影響不容小覷...
語文成績也突飛猛進,作文平均水平還可以,基本能每次班級前三這樣。一般也就五十分出頭一點點。但是我不大滿意。
我從剛進高中。其實就喜歡隔壁班一個男生,隔壁班是另一個理科班,想見他十分優秀。我和他的交流甚少,只停留於對話框。
我那時候暗自較勁,就想把作文寫好。因為我們學校在每次大考中作文寫的很好的都可以被列印做範文發給同學,然後老師會一個一個點評這些文章,但是很難,每次也就幾個同學。一般分數要上55……【上60是很難的,有時候一個年級就一個可能】所以作文寫得好,就可以讓他看見我的名字,知道我是一個也不算那麼差的人。。。我是一直秉持著這個心理加上對語文的滿腔熱情,如饑似渴地讀,想,寫的。
嗯。這次我語文考了年級第一。作文60。。
怎麼說呢,我覺得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能用方法來去衡量的。最重要的是主動的心態以及足夠的動力和興趣。
如果說學習語文一定有什麼技巧或者不可取的一些。我還是給予一些建議吧!
最基礎的是課堂,因為有時候學業壓力十分大,也許課外讀物或者課外時間很少很少,那麼要注意學校給予的教育可能是你最大收穫的地方,不要總是覺得老師或者課堂內容很簡單或者沒意思。事實證明,只要願意聽,總是會有收穫的。因為我們學校經常給我們印發一些拓展閱讀,都是很有深度的一些文章讓我們寫一些評論,這對我的受用也很大,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很馬虎地對待這項作業,這是不可取的。
千萬不要寄希望於背技巧。任何考試都有套路可循,但想要實打實提高語文水平,就一定不可以想著走捷徑去背一背答題技巧什麼的。也許這可以幫你一時,但是越到後面就會越來越沒有優勢,這些工作往往是在最後一段時間裡面突擊,是在培養了數年語文基礎的前提下錦上添花的。
要懂得思考。其實學語文是最簡單的,因為生活中任何一刻都能讓你的語文水平得到鍛煉。例如看報。看時事,分析當下。思考久了就會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深度。議論文的拿捏也會變得精準。
閱讀。我是這樣的。讀國外經典通常是以讀他的思想為主的。讀國內經典,主要在鍛煉知識儲備,文字功底以及文字內涵上的。總之任何一本書都不要馬虎過去,那還不如不讀,至少應該一字一句地讀,不必一目十行。我相信這樣的能力也不是尋常人都有的。
鍛煉古詩古文的賞析閱讀能力。古詩詞是真的需要興趣的,否則連當中的美都體會不到,怎麼賞析呢?所以要做一個有心人,任何時候遇見自己認為美的詩句都不要放過,積累下來,細細品味意境。多看看名家對此的點評,會讓你的賞析變得有跡可循,漸漸的就懂了,文字也會老道很多。古文就是多練,多讀,一開始會不通暢,像學一門外語一樣,但是時間久了,即使是不認識的字也能大致猜出意思,這和學習外語是相通的。
差不多就這些了啦,我要去睡覺啦!


找主謂賓 一句話可有多層含義 多思考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篇脫俗的[感恩]話題的作文?
如何用幾句話來描述你自己極度的自卑?

TAG:語文 | 高考 | 高考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