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回憶難受的事情容易鑽牛角尖?


謝邀。心理學對此解釋的很清楚,並形成了極具操作性的解決辦法,具體分析如下。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志願者是一些輕度抑鬱和正常的大學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在10分鐘內思考困擾自己的問題,試圖探索自己的感覺、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法,而控制組用10分鐘思考與自己無關的話題,比如白雲形狀。

實驗結果顯示:

1、對於抑鬱大學生,思考與己相關的問題會使自己更加抑鬱,分散注意力(研究白雲)則可以減輕抑鬱;
2、對於正常大學生,沉思與分散注意力對情緒的影響差別不大。
3、相比普通大學生,抑鬱學生在沉思時想起了更多的消極回憶。

研究證實,痛苦和沉思是一個糟糕的組合,痛苦時沉思,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

類似的心理學研究很多,心理學家Susan的研究更是有點反直覺:沉思會導致消極、自我挫敗的思維模式(難怪思考者都有一點抑鬱氣質),尤其是當人們心情不好時,情況就會變得更糟。

遭遇痛苦、困擾時沉思,有害無益,鑽牛角尖都是輕的,一項研究表明:喜歡沉思的抑鬱患者,即使病情得到控制好轉,若仍然習慣沉思,僅需一年就可能抑鬱複發!

遭遇問題時沉思好可怕,難道我們在遇到痛苦、問題時,就不要思考了?

這根本不現實,不說放棄思考的後果,僅僅從人性看,人在遇到痛苦時,會不自覺進行思考,想要早日解決問題、擺脫困境,這是進化優勢。

所以,哪怕你發誓不想思考了,腦子自己轉個不停,這也是鑽牛尖角特別痛苦的原因:明明不想思考了好不好,他娘的根本停不下來啊!!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問題:

當我們痛苦、鬱悶時,該怎樣正確的思考?

心理學家不僅善於提出問題,更善於尋找答案,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又設計了一個經典實驗:

志願者是一些深受負面生活事件困擾的人,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要求實驗組回憶對他們影響重大的負面事件,比如失戀,失業,離婚,親人死亡等等,然後詳細記錄對這些重大事件的情緒體驗和深層次想法。控制組只是簡單的記錄表面性話題,如對生活的計劃。

實驗結果顯示:

1、短期看,與控制組相比,記錄此類負面事件令志願者更加心煩意亂,情緒痛苦。
2、但從長期看,實驗組從記錄中受益匪淺,記錄情緒體驗的被試心情漸好,學業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大大提高。

為什麼沉思有害,而記錄情緒體驗卻有益呢?

關鍵在於,記錄情緒體驗可以對負面事件做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敘事。解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甚至是收穫。實驗也證實了這點:改善最大的被試,都是從極不連貫、毫無邏輯的描述問題開始,但最後能寫出連貫一致、清晰條理的故事來解釋事件並賦予其意義。

抑鬱沉思則是一種反覆的、螺旋式的死循環,是以一種消極的視角,緊盯某幾個支離破碎的痛點,很難構建出一種有意義的敘事。

這裡再給出一個結論,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證實,情緒記錄法,是目前所知唯一能通過構建有意義的故事而產生積極作用的內省方法

我有一個朋友,因與交往4年多的女友分手而一蹶不振,他用這個方法走出來了,他寫道:

。。。我為她付出了所有,她怎麼能舍我而去,我一直在咒罵她,虛榮,拜金,忘恩負義,但實際上,我一直不敢深想,我其實更痛恨那個懦弱無能的自己。。。。如果能夠選擇,我當然不希望承受這種痛苦,但這件事確實讓我明白,有了愛人,不會自然就能守住愛情,留住一個人的心,是一種能力,這是我不具備的。。。。愛別人是一種能力,但前提是先要愛自己,成就優秀的自己。。。。她離開了,我祝福她,但我相信,我的愛人正在遠方等候著我,我希望在遇到她時,有能力給她幸福。

喜歡思考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錯誤的思考方式,這種美好的品質卻能成為毀掉一個人的毒藥,事實上,任何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都有成為智者的潛力。

但前提是,你需要懂點心理的秘密。


————————

個人公眾號「高太爺」,致力於心理學學以致用,有興趣可關注,回復「自控力」有驚喜。


樓主對日常心理學現象的觀察很仔細:)


鑽牛角尖這種心理現象,形象的說,有點像情緒調節「死機」的狀態,鑽牛角尖的狀態比較像心理學上常說的一種情緒調節方式:沉思默想(rumination)。而和人聊天傾訴,或者看電視散心轉移注意力,都是很健康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


什麼是情緒調節方式呢?


一般來說,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挫折,會激起許多情緒上的反應,挫敗啊,自責啊,憤怒啊,各種各樣的情緒。要打心底接受遇到這些倒霉的事或者挫折,都有一個過程,讓自己慢慢從心底把事情放下,讓這些情緒平復下去。

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採用一些方法來幫助應對難受的情緒,心理學上叫情緒調節方式或情緒調節策略,在過去,精神分析講到的防禦方式,其實也是類似的意思,都是指人們有意或無意採用一些方法,來應對痛苦難受的情緒體驗。


然後心理學的研究者們從中發現了一些規律,有些情緒調節的方式能起到積極的效果:讓情緒儘快平復,讓事情過去,不讓痛苦的情緒對人造成不良的身心影響。比如樓主問題中提到的尋求人際關係的支持,和人分享傾訴自己的事情,或者散散心轉移一下注意力,讓身心處於一個放鬆的狀態下,這些都是很健康很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


但是,有許多情緒調節的方法都是無效的,或者說經常採用這些調節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這些調節方式,會讓負性情緒的不良影響持續存在,甚至容易罹患各種身心疾病。比如鑽牛角尖,就比較接近於一種叫做「沉思默想」(rumination)的情緒調節方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有些人就會一直自己想個不停,希望從思維和理性上把控這件事:比如分析原因啊,為什麼會這樣啊,這件倒霉的事怎麼就落在我身上啊,或者思緒就不自覺地飄散開去,想的越來越多,原來越深,越來越悲觀和誇張,自己的內心就陷入這些思維里出不來了。越是希望想個明白,從理性角度想出些原因道理來,越是會讓情緒的不良影響持續存在下去。

心理學研究發現,遇事不順,陷入沉思默想的思維,容易罹患抑鬱症。鑽牛角尖時,最需要做的是找人傾訴,有人陪伴和回應自己的情緒感受,讓情緒慢慢的過去。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鑽牛角尖」與「道理我都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6bb770101joe5.html,比較詳細的講了這個過程,大家可以參考下。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個迷宮面前,有很多的線索,很多岔路,別人東看看,西望望,就都走過去了。但是我們就一定要迷失在裡面。這是因為我們渺小的心靈里,容不下一個謎,一點懸而未決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把一切疑難放進自己心裡,把自己給難死了。_王小波


因為希望
希望事情有轉機,希望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因為無力。
無力阻止悲劇的發生,一種望洋興嘆的無力感。
因為逃避。
既然無力阻止,就乾脆不要面對,甚至替自己虛構一個世界逃避進去。

所以思想積極,勇於面對,誠實負責的人就不容易鑽牛角尖。

PS:經濟學中著名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覺得有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一定會發生。(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情緒產生的壓力就像是憋在我們膀胱中走投無路的液體,如果你無法正常的排解,它自然就會從奇怪的地方出來。


題主的情況和抑鬱思維者的思維模式有些不同。

我認為,題主所表達的情況其實和記憶提取模式有關。人的記憶除了言語類記憶,還有身體記憶,情緒記憶。

在某一種情緒里的時候,是很容易引發相關情緒的記憶的,比如很多男士受不了女朋友為什麼吵架老是翻舊賬,其實這是女性對情緒記憶的敏感度高於男性,所以吵架會激發其相關思維記憶的活躍,然後就停不下來了。


題主的情況,有情緒記憶的影響,同時也有事情關聯性,如:都是自己過往種種老實吃虧的事。


能回憶起來的事情,並不是憑空出來的,必定有線索路徑,就像你尋找電腦中存儲一樣。只是每個人線索是不一樣的,而有些人對於過往太過痛苦的事情遺忘,很可能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提取線索給隱藏了。這種強制隱藏痛苦記憶的方式,在一定情況下對當事人有幫助,但是這種封印痛苦的方式並不能解決根本。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記憶力量會逐漸增加,而封印它的力量也需要更多,如果達不到平衡,就會影響到當事人生活。就像治理水患,堵不是長久之計,需要疏通,人的心理狀況也是如此。


就本題來說,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某些觀點就很契合,認知行為療法是基於這樣一個認知解釋,認為一個特定的心理障礙有其特有的信念和行為策略。


認知流派的諮詢師工作的部分就是當事人關於自己、世界和他人的基本信念。生物學原理就是,人的思維想法其實都有相關神經迴路支持,多年來強勁的思維模式,就有厚實的神經迴路,而認知行為療法是在新修神經迴路,所以新的思維模式建立需要時間,就如新習慣的養成也需要時間。


原理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放到不同個體上運用的方式就不一樣了,因為每個個體背後承載了很多經歷和體驗,即便是同一種癥狀也可能是由於不同的原因誘發,所以諮詢師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了解當事人。(當然,諮詢師流派不同,風格不同,方式可能會有些不同哈,比如經典精神分析流派的諮詢師,和認知行為療法的諮詢師諮詢方式就很不一樣)


我所知道的一個說法:
(補充完整哈~)
當我們的身體層面或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就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胜肽(一種氨基酸),隨著血液跑到我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被每一個細胞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需求想要發脾氣。因此,有了胜肽的需求,我們的大腦就會自動過濾,篩選出我們細胞想要的信息、思想和念頭,把同樣的東西吸引過來。比如,我們把自己設定為一個」弱者、受害者「的角色,當有這個情結出現時,所有發生的情形可能都被我們認為是對我們身體或心靈造成傷害的,其實,這是」胜肽「的作用,是大腦過濾了真實的世界。
說到底,我們的身體習慣了胜肽這種化學物質。就像吸毒一樣。我們的各種負面情緒都是因它而生。消除不良情緒就猶如戒毒。

所以,樓主一定不是偶爾這樣鑽牛角尖,一定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吧。

如果希望改變這樣的情況,只能想辦法改變自己身體喜歡的胜肽口味~把痛苦味變成開心味,不要被自己頭腦中虛假的信息欺騙了啊親!!!
就像你鑽牛角尖的時候,你會想:「你特么從來不關心我!」這種想法會讓你越來越生氣,可是事實是這樣的么?仔細想想:「你從來沒有不關心我。」這句話是不是也是有道理的呢?其實啊,大腦是最會說謊,最會煽動人的,別被自己想法蒙蔽了。

詳細知識見視頻《我們懂個X》
參考書目《遇見未知的自己》


陷入「冷靜分析」和「辯證思考」的一種死循環。
分析—思考—小結論—分析(對錯)—思考(反駁)—小結論—分析(根本停不下來…


出去走走就好了,別憋著,之後豁然開朗


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和我一樣的人啊。。這麼一想。。是不是好受了很多。

這個娑婆世界,就是苦,真苦,真特么的苦,。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建個微信群,相互傾訴,抱團取暖,這樣接下來會不會好很多。

說實話真是同病相憐的人之間才最知道珍惜,溫暖!希望大家建個群!


-
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很難噢,因為大腦是個很複雜的傢伙!

托尼巴贊的一本書裡邊說過,大腦里的思路就像一個在荊棘路上艱難前進的人,第一次前進的時候需要砍出一條路,隨著這條路走的次數越來越多,地面也就越平整。以後再要穿過這片荊棘地時,就自然而然往這條路走了。

也可以用細胞興奮程度來解釋。在你消極的時候,消極思考的細胞興奮了起來,抑制了其他想法。跟閱讀、玩遊戲、工作到廢寢忘食是類似的道理。

習慣也是這麼形成的。一件事重複的次數越多,執行起來的阻力就越小,以後的日子裡遇到類似的問題也更容易採取相同的做法。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舒適區」,也是為何人們傾向於熟悉的選擇而不是去冒險的原因。

所以,當你消極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向他人傾訴、閱讀、運動、唱K都是不錯的辦法,或者如果你夠理性的話就把注意力放到別的方面。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當時怎麼就那麼鑽牛角尖呢~

大腦是個調皮的傢伙,你越熟悉她就越能利用她,要讓她正確認清主僕關係噢~按我個人的理解,所謂的開啟自己的心智,就是熟悉大腦的缺陷並想辦法改進她。

然後,大家就會說,你好「成熟」噢!
-


人的意識很複雜。

有時候我遇到很憤怒很委屈的事,明明已經比較平靜地想無關的事,腦子會像多線程一樣自動地跳回去,然後情緒激動地回憶、構想對策、前後拾遺,過一會兒再想起來怎麼會好好的想到這兒?

表層意識下面是什麼?鑽牛角尖的有時不是我,而是我的大腦。


難受的事情對你意味著什麼?是失敗的結果,是糟糕的經歷。去想是因為不甘,但又感覺彷彿命運註定如此,感覺自己似乎無法成功,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頭緒,也就覺得沒有希望,開始絕望,開始想不開了。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想通過控制自己的生活,來滿足自己的那些需要,而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頭腦。那頭腦里有什麼呢?除了一些應付各種問題的思維能力之外,就剩自己可貴的記憶力。如果回想到的滿是痛苦的被傷害的記憶,就無法幫助自己獲得自己生命必需的或是想要的那些東西,這就註定絕望,就是你說的「牛角尖」了。
如果想改變這一切,就得拋開自己已有的那些傷痛記憶,投入生活,創造新的記憶,只有未來的成功才能幫助你擺脫你自以為的未來必將遭受的痛苦。當然,前提是,你要成功。不過,有別人的支持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想多了頭疼,想通了心痛


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你既然得了「愛鑽牛角尖」這個毛病,那麼尼可能要花一輩子石刻提醒自己克服它,好消息是,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大家都和你有同感和共鳴。
說到要怎麼克服鑽牛角尖這個毛病。當你意識到自己鑽牛角尖的時候你就已經在克服的路上了。我覺得克服是階段性的。第一個階段,某次傷心難過之後發現自己是個愛鑽牛角尖的人,但每次鑽完都要花好久才意識到自己鑽了。第二階段,還是在不停的鑽牛角尖,但是在鑽的時候意識到了自己在幹嘛,可以停止。第三階段,總結鑽牛角尖的經驗,準確定位牛角尖的位置和可能出現的範圍,繞道行走。第四階段,熟知自己的牛角尖,每次在牛角尖面前就止步,一笑而過。第五階段,對牛角尖視而不見。
還在第一階段的人向你問好。


因為一個人沉浸在悲傷里 迷了路 走不出去


鑽牛角尖看上去是情緒的問題,根本原因是認知不夠,前面有人回答的情商低,也是這個意思。
認知包括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對世界認知的結合。
1.對周圍環境認識偏差,導致自己應對人和事的方式出現問題,就有題主說的被人騙,自己太老實的感覺。解決辦法就是多去跟周圍的人打交道,多去參加社交活動,隨著社交樣本的增多,就能比較好的採取合適的方式應對周圍的環境,避免一些挫折發生。
2.自我認知的偏差,表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把自己想的過於好或者過於差。比如遇到問題,一般情況環境和自我都有問題,如果一味自責或者抱怨環境,就不能冷靜的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自我定位準確,然後才能突破自我的缺陷,下次就不會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解決辦法是,培養自信自愛,尊重認可他人,有同理心的個性。如何培養很難界定,但是多交一些明事理的朋友,聽他們的意見,能很好的促進正確的自我認知。一定要是三觀正的朋友,三觀不正自私自利的人大有人在,跟他們做朋友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3. 對世界規律的認知不充分。對世界認知錯了,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點,從而在錯誤的方向上反覆鑽研又得不到結果。解決方式,多看書,不是看小說,哲學或者心理學可能拔的太高,心靈雞湯有實操性但是浮於表象,成功學容易走火入魔。歷史書和名人傳記,其他人文類的書籍比較合適。他們都能反應事物發展的規律,展示人和環境是如何互動的。
總的來說,鑽牛角尖不僅僅是情緒問題,是能力不足的結果,沒有靠讀書和實踐去形成一個堅固的價值觀支撐自己的內心。「痛苦本質上源自對自我無能的憤怒」所以,唯一的決絕辦法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思想境界。人人都會遭遇欺騙,挫折,能力強的人首先能用正確的處事方式解決大部分問題,其次碰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能從思想上正確的認識環境和自我的關係,調解自己的心態,堅持做一些正確的事情,進一步提高自己,等待何時的轉機出現。比如,楊絳先生寫的幹校六記中,充分反映了她和錢鍾書先生如何用好的心態面對逆境。面對有無數牛角尖可以鑽的不合理狀況,他們選擇了不去糾結,因為他們有自己堅定的價值觀所以能堅持心中的信念。


陷入不理性的怪圈了。
覺得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


情商低,想不開,我有同感


我覺得一件事越想越用力,會導致認知思維狹窄,看不清事情的本質,把小事無限放大。跳出一件事,或許會有變化。


推薦閱讀:

欺詐遊戲劇情中,男主角所謂的微表情控制在現實中真的可以實現嗎?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應不應該偽裝自己?
怎樣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總碰到愛裝逼的人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生活常識 | 心理調節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