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遊戲劇情中,男主角所謂的微表情控制在現實中真的可以實現嗎?

微表情與一些肢體動作不是潛意識或者下意識的動作嗎?這些東西真的可以通過長期的訓練達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先說回答:微表情控制不可能實現,但在現實當中騙過專業人士卻是存在可能性的。

這是一幅人腦結構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微表情(心理應激微反應)的理論依據所在,即:人的情緒不由大腦皮層控制。

由於人類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神經元密度等因素,我們有著遠超於其它哺乳類動物的智慧,可以進行複雜的思考,可以擁有縝密的邏輯,可以被稱作萬物之靈,但在皮層之下,我們的腦構造,其實和其它哺乳類動物(比如黑猩猩,海豚,藍鯨等)差不太多,而關鍵即在於,我們的情緒,恰恰是由這些原始的,和其它哺乳類動物差不多的器官所控制的,而不是我們理智的皮層。

一個殺人犯,他有相關的法律知識和社會經驗,明知道自己這一刀捅下去,自己這後半輩子會很麻煩,但介於當時的情形,他還是會在捅下這一刀後,繼續連捅七刀。 ——姜鄭宇《微表情》

由於人類的這樣一個本身的生理構造,通過觀察這些不受控的反應,分析情緒,才具備了理論上的可行性,據此,專業人士們做一次分析的大體流程是這樣的:

先給出有效刺激,當事人根據這個有效刺激做出反應,被專業人士捕捉,專業人士綜合當事人的生理基線推斷出他的情緒,比如說他驚了,或者在竊喜,然後專業人士再聯合這個事件的情景和之前所給出刺激的內容,得出一個有傾向性的有效信息,而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直至獲取到足夠多的有效信息,再綜合聯繫事件情境,當事人生理基線,以及有效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等,得出一個有傾向性的結果,甚至他是否說謊。

和各位所想像的,以及電視劇中所描述的不一樣,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流程,並沒有那麼簡單,我看見你一個撇嘴或者眉毛上揚之類的,就一口咬定你說謊了這種事情,純粹是電視劇的戲劇效果,真實的情況下專業人士的判斷要對嫌疑人和受害者負責,把視屏一楨楨的慢放,細緻的觀察,不斷綜合事件的線索,有縝密的邏輯思路,才有可能給出一個結果。

在理想環境下,這個流程幾乎完美,但問題就在於人是會出錯的,不論是設問有問題,導致刺激源不對,還是觀察遺漏,抑或是基線設立不足,乃至事件的情境了解不充分,其實都有可能導致判斷失誤,但這和當事人的長期訓練無關,無論怎麼訓練,腦部的生理結構都不會變化,而如何騙過專業人士,正如知乎的另一位應激微反應的愛好者 @楊昱 在微表情的分析方式對演員也適用嗎? - 楊昱的回答中所說的那樣:

嗯……,這其實是一個鬥智的過程呢!

以上,感謝觀看。


我心理學朋友說理論上可以,但是必須要有長時間的非常嚴格的專業訓練,先天性格也有影響,練出來基本就是特工那樣的。普通人不會特地去訓練這個。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應不應該偽裝自己?
怎樣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總碰到愛裝逼的人怎麼辦?
請推薦一本關於人類微表情心理學入門書,書里有配圖的就更好了,謝謝!?

TAG:心理學 | 應激微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