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叔本華的「人要麼獨處,要麼庸俗」這句話?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里的原話: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這段話被人總結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多少「孤獨」的人為之而振奮,並引用大叔的這句話為自己辯護,乃至以此證明自己比別人高出一籌。但是,這裡面又有幾個是真正的「孤獨」呢?我只怕,不少人口口聲聲,乃至帶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所宣稱的孤獨,不過是不會交際、害怕交際的託詞罷了。他們本是渴望融入別人的圈子,而實際卻又融不進別人的圈子,於是像把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躲到「孤獨」的角落去了。

他們的這種孤獨不是「選擇」,而是「逃避」,是「不得已」,是「無可奈何」。

叔本華所說的孤獨,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經過利弊權衡後的理性的選擇。為什麼我要逃離人群,選擇孤獨?是因為交際無法給我想要的,所以我才遠離交際;是因為孤獨能給我帶來好處,所以我才選擇孤獨。換句話講,「我」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孤獨,「我」不過是找到了一種最適合我生活的方式,而世人剛好把它命名為「孤獨」罷了。——假若你因孤獨而痛苦,那你還是不要鼓吹自己喜歡孤獨罷!這種姿態實在太過噁心,比之青少年的叛逆,還少了一分可愛。相反,對於一個樂於孤獨的人來講,他甚至不會總是感知到「孤獨」的存在。因為,對他來說,那就是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試問你會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正在呼吸嗎?

那麼什麼是庸俗呢?這裡的庸俗,指的是在人群中喪失自我,而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比如參加人多而雜的聚會:除了打牌、互相恭維、說俏皮話,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幹了。 叔本華說:「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有可能完全地成為他自己,而當他投身於人際交往時,他都將或多或少地失去部分的自我。」當你失去的那些自我都在幹些無意義的事,這時你就庸俗了,你就和那些只會娛樂享受,以此來獲得意欲的刺激的人一樣,既無法提高自我,也無法為這個世界作出半點貢獻,乃至還因此擾亂了心境,你就成了生活的傀儡。對於一個能夠且願意進行精神活動的人來說,你「排遣了別人的無聊,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與人交往,不一定就是庸俗。叔本華本身並不排斥聚會,比如他就很贊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間的小型聚會。他也不排斥娛樂活動,但是,這裡的娛樂活動更偏向於創造與精神方面的活動,比如寫作、讀書以及和朋友進行哲學方面的辯論等等。

所以,真的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嗎?不一定。

君不見,這世間既孤獨又庸俗之人,比比皆是。


真是受不了高票答案,也受不了題目的問法,叔本華的說的明明沒有這麼雞湯,結果被答案搞的這麼雞湯。
我十分懷疑排名最高的兩個答案到底看過叔本華沒有。尤其是第二個,隨便舉了一堆例子,單從字面上論述孤獨和庸俗,然而該答案完全符合知乎高票答案的要素,那就是長。
不過在我看來是又臭又長。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里,之所以有這樣的一種表述,是因為他在討論人的社交領域,不是在給大家撒雞湯不是在教你們勵志。

叔本華是這樣說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獨處而不是孤獨,一個人喜歡獨處並不是孤獨的!

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們做出的選擇真可謂飢不擇食,要找到這方面的證明只須看一看他們緊抓不放的貧乏、單調的消遣,還有同一樣性質的社交談話,以及許許多多的靠門站著的和從窗口往外張望的人。正是由於內在的空虛,他們才追求五花八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把許多人引入窮奢極欲,然後以痛苦告終。

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手段莫過於擁有豐富的內在即豐富的精神。
因為人的精神財富越優越和顯著,那麼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這些人頭腦裡面的思想活潑奔涌不息,不斷更新;它們玩味和摸索著內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種現象;還有把這些思想進行各種組合的衝動和能力所有這些,除了精神鬆弛下來的個別時候,都使卓越的頭腦處於無聊所無法到達的地方。

但是,突出的智力是以敏銳的感覺為直接前提,以強烈的意欲,亦即強烈的衝動和激情為根基。這些素質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情感的強烈程度,造成了對精神、甚至肉體痛苦的極度敏感。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追求寧靜和閑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盡量不受騷擾的生活。因此,一旦對所謂的人有所了解,他就會選擇避世隱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備深邃、遠大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
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

所以,一個人具備了卓越的精神
思想就會造成他不喜與人交往。
的確,如果社會交往的數量能夠代替質量,那麼,生活在一個熙熙攘攘的世界也就頗為值得的了。但遺憾的是,一百個傻瓜聚在一
起,也仍然產生不了一個聰明的人。相比之下,處於痛苦的另一極端的人,一旦匱乏和需求對他的控制稍微放鬆,給他以喘息的機會,他就會不惜代價地尋找消遣和
人群,輕易地將就一切麻煩。他這樣做的目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逃避他自己。
因為在獨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只能返求於自身,這個人的自身具備就會暴露無遺。

因此,一個愚人背負著自己可憐的自身這一無法擺脫的負擔而嘆息呻吟。而一個有著優越精神稟賦的人卻以他的思想使他所處的死氣沉沉的環境變得活潑和富有生氣。因此,塞尼加所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愚蠢的人受著厭倦的折磨」。同樣,耶穌說「: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

閑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但閑暇給大多數人帶來了什麼呢?如果不是聲色享受和胡鬧,就是無聊和渾噩。人們消磨閑暇的方式就顯示出閑暇對於他們是何等的沒有價值。

在各國,玩紙牌成了社交、聚會的主要娛樂。它反映了這種社交聚會的價值,也宣告了思想的破產。因為人們彼此之間沒有可以交換的思想,所以,他們就交換紙牌,並試圖贏取對方的金錢。


閑暇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存在開出的花朵,或者毋寧說是果實。也只有閑暇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而那些自身具備某些價值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幸福的。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閑暇只會造就一個無用的傢伙,無所事事,無聊煩悶,他的自身變成了他的包皮袱。

===================================
以上是叔本華的原文,並沒有高票答案說的那麼狗血的熱血澎湃,要想理解作者某一句話的含義,就應當去前後文中尋找,在理解了作者真正的論述觀點後,再去做引申,不要做跳樑小丑,妄圖用自己淺薄的思想來解讀深刻的表述。


「思聰老公操我!」「馬雲爸爸操我!」強者崇拜,是庸眾內心戒不掉的癮

一個首富的兒子,在微博上說髒話,到處罵人,

被讚揚為「真性情」。

而一個窮人的兒子,倘若也在微博上說髒話,

那就被指責為「沒教養」、「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兩者的行為有什麼區別嗎?沒有任何區別。

但因為前者是首富的兒子做出的,就變成了真性情,

後者是窮人的兒子做出的,就變成了「沒教養」。

群眾,總是敬畏強者的。

大眾,總是崇拜強者的。

強者崇拜,是庸眾內心戒不掉的癮。

當然, 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挺直腰桿,明辨是非,真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

但是,很不幸,在目前的輿論環境下,不可能。

以後會不會變好,不知道。

但目前來看,強者崇拜,還是充斥著社會、充斥著輿論的每一個角落。

所以,不要理會別人的批評,

真的,不要理會別人的批評。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鐵律:

第一,每個人都有缺點。

第二,強者的缺點,叫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弱者的缺點,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所以,不要在乎別人的批評,

他們肆無忌憚地批評你,只是因為你弱。

他們不會批評強者,他們對於強者只有下跪和崇拜,

即使強者鞭笞他們,肆無忌憚地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也依然會乞求強者的垂憐。

事實上,強者根本不會垂憐他們,強者蔑視他們。

但他們依然會聲嘶力竭地維護強者,以乞求強者在輿論的茫茫大海中發現他們,

然後能夠與強者建立一一絲絲若有若無的聯繫,

但是,這怎麼可能?

所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不要理會別人的批評。

你要時刻記得,他們批評你,只是因為你弱。

因為你弱,所以你所有的優點,都是可以被忽略的意外,

而你所有的缺點,都是天生的罪惡。

因為別人強,所以他所有的缺點,都變成了真正的性情,

而他所有的優點,更是散發著至高無上、精彩絕倫、驚艷世人、震懾宇宙的光輝。

看見了吧?他們總是喜歡代表世人。

可是世人,怎麼能夠被庸眾所代表呢?

走自己的路,不要理會這些跪著的傢伙的嘴臉,

等到你足夠強時,他們又會摔下原有的偶像,蜂擁著朝你爬來。

但切記,遠離他們,遠離他們,

因為他們總是喜歡把人高高捧起,然後在你失勢的時候,

狠狠摔下,忙不迭地踩上一腳。

————————————————————————

最棒的個人成長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胡扯,我既孤獨又庸俗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你要知道叔本華是個偉大的哲學家,而大多數的哲學家都是孤獨的,例如伊曼努爾·康德,終生未婚,一生未出柯尼斯堡,但卻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康德主義。而弗里德里希·尼采也是,其哲學思想不被世人所理解,他們被稱為「瘋子」。他們雖然孤獨,但卻創造出了群體無法創造的奇蹟。

首先應該明確,叔本華所提出的「要麼孤獨,要麼平庸」是一道選擇題,這個世界某一既定的人群格格不入,其實就是所謂的不屑吧!但又並不是不和身邊的人交往,而是不會過多的交流,因為不在一個世界,太多的交流是沒有意義及價值的。你不懂我說的,我也不懂你說的,就好比一個地球人和火星人對話一般。如果這樣,還不如什麼都不講,節約彼此的時間。

人生來孤獨,因而也懼怕孤獨,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坦然的面對孤獨。多數的人是在尋找孤獨與群居之間的一種平衡。但這種平衡靠什麼來掌握呢?靠心,心覺得孤獨 了,才想去平衡一下,但本質上還是懼怕孤獨。金庸小說里的不少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歡孤獨的,也在孤獨中創造了不少精湛武學。例如張三丰,閉關思考,悟出以 柔克剛的太極拳與太極劍,終成一代宗師。當一個人真正孤獨地面對自己,開始思考時,這個人就開始成熟了,才有了創造的可能性。


各種勵志書籍都在鼓勵人去交往,去建立關係,但很少有書叫人去孤獨,這也是我不喜歡看勵志書的原因。強調行動力本身並沒有錯,但是沒有經過孤獨思考的行動力是不是值得去學習呢?


我們這一代,大多都把時間耗費在虛擬世界中,總認為現實很殘酷,高房價,高物價,關係,似乎有很多東西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於是我們另尋寄託,網吧,酒精,無限娛樂……漸漸地,這些東西變成了生活的主流。後來,一個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泡吧的人倒成了「國寶」。這時代,無數的複製品,無數的盜版,無數的水貨,無數的病菌,無數的劣質食品,無數的不好的東西,正在擴散,我害怕,有一天,他們終會戰勝那些美好的東西。


現在的人類在慢慢被平庸化。女生,整天就聊點偶像泡沫劇,討論一下八卦,或者就是打開電腦網購一下看有什麼漂亮的裙子衣服之類的。走在街上的男男女女,我也感受不到他們的青春與活力。是被厚厚的化妝品所遮蓋,還是我們已經開始糜爛?電腦取代書本,電腦取代信件,電腦取代風景。不再看書,不再寫信,不再旅行。卻整天整天地坐在電腦旁,看一些庸俗至極的書籍,qq,msn,看圖片……怎麼會這樣?女生究竟該以何種狀態存在?女強人?家庭主婦?不曉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我不相信有什麼所謂的女強人,至少在我認識的還有聽說的女性中,沒有一個。即使她們的氣場很強,但在熟人面前,或是她們獨處的時候,心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我也相信沒有一個男的真的希望一個女生很強,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多多少少還是希望女生能夠嬌小可愛,溫柔可人一點的。


我很欣賞《京華煙雲》中的姚木蘭,知書達禮,舉止優雅,大氣,聰明,幾乎集合了所有女性的優點。我也很贊同曾老先生的觀點:「生女當如姚木蘭。」在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成為她那樣的人是不容易的,有太多的壓制和社會規則。很多現象都是不合理的,但因為我們見得多了,就見怪不怪,覺得很正常了,久而久之,如果這些不合理不存在的話,我們反倒覺得不正常了。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向這個世界屈服,人總該有點「反叛精神」的,也該有自己的一些原則和追求。找到自己喜歡的偶像,可以是身邊的人,可以是明星,可以是名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最好的辦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自己喜歡的偶像慢慢地在變,那是因為你在成長,在進步,在一步一步地向完美靠近。

優秀誕生了思考,思考又常與孤獨為伴。 看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我覺得其實只要看他在孤獨的時候是在做什麼,是手無足措,還是鎮定自若?是折騰還是享受?優秀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心中有那麼一段或幾段孤獨的時光,可能並不願意再去重複,但卻願意讓那種回憶停留在記憶的某一處,不輕易說,但卻是自信的根基。我自信,因為我孤獨過。


我們已經承認了「孤獨」和「優秀」是一對形影不離的伴侶,孤獨是能直接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優秀是一個成長的縱向指標,孤獨不需要到處證明,他是在人們面對迷失時轉向人生思考的一種形態,而優秀只是想通了、明白了、做到了之後自然的結果。


所有的重點不應該是你開心就好啊


因為人們總是帶著面具生活。叔本華說世界是我的表象。
而佛教則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海格德爾則說,我們喪失了真本。
當一個不願意說謊,完全按真本生活的人與人交往時,他必定是孤獨的。


- 2016.1.14 補充 -
大半年時間過去 我有了新的看法。

我不知道對於叔本華來說 他對「庸俗」的定義是什麼。然而 孤獨和平庸的人 在什麼地方又有差距?
一個人為什麼會孤獨?因為不合群。沒有找到可以交流的人。或者是心理上不願意和人交流。而這些習慣 大多也都是後天形成。——這其實不令人羨慕。

最近發覺 當我們安靜下來,也就是處在孤獨的環境里時,我們往往會比較深入的思考以及比較專註的做事。但同時,也容易患有心理隱疾。

孤獨的人在幹什麼?是讀書、看電影、聽音樂?還是獨坐空山中,清泉石上流?
庸俗的人在幹什麼?庸俗的人,也可以做這些事,對嗎?
而且,孤獨的人,不見得不用為柴米油鹽煩惱。
你覺得看韓劇就庸俗嗎?不能根據一個人所做的判斷他的性質。

我更傾向於相信,叔本華的這句話是講一個人某一時段的狀態。人(在一段時期內)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原文】

不一定平庸的人就比孤獨的人差 這只是一種選擇 就像你明天早上喝豆漿還是牛奶一樣。
平庸的人過著自己安定的小日子 覺得每天都是充實的快樂的自己滿意的 也是挺好的。

有句話很沒依據但細細一想又很有道理:往往擁有某個東西的人是不在意這個東西的。比如好看的人不會成天找角度自拍
比如孤獨的人不會刻意避開人群

因為心是孤獨的。


人 要麼庸俗 要麼孤獨。庸俗的人和孤獨的人或許很難辨識出 那些隱居於深山老林的人也不見得不庸俗。

每個人心裡有一個標杆
不要去過分追求孤獨或庸俗。
因為真正孤獨的人 是看到這句話長舒一口氣而產生共鳴的人。
而不是說著我要去追求這樣的孤獨的人。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遙遠的救世主》


實名反對所有高中低票答案。看到高票噁心了我三分鐘。

==========以下我以前寫的,當時第一次看到這九個字頗有感觸有感而發,瞬間產生共鳴======

在大二上學期某個巧合之下接觸到了這句話: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反覆讀了幾遍之後思緒就像噴泉一涌而上。

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孤獨是常態。想起高中的種種,大概是自己「作」的原因,在高三的一段時期幾乎感覺到了被「孤立」的狀態。有過被圈子「孤立」甚至是「排斥」感覺的人一定會和我產生同樣共鳴的。但是可惜的是,當時雖然我挺過來了,在隨後並沒有對我造成太大的影響,我還是和一部分同學玩的好,並且遇到困難的時候, 我會這麼告訴自己:那種環境下我都挺過來了,其他事情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當我接觸到這句話之後,理解了這句話之後,聯想到之前的事情,非常惋惜沒有在高中就認識叔本華!

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對於其中的孤獨,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也許是獨自一人潛心事業,不允許世俗的東西影響自己,不結交朋友,不把人際關係當成一回事兒;然後在事業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得到了世人的讚賞和欽佩。

經過我對這句話一年多的研究,以及對於生活學習的積極意義來說。我認為這其中的孤獨是忍受孤獨的品質——人,要麼學會享受孤獨,要麼庸俗。

從小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又是留守兒童)一直在和孤獨做鬥爭。

第一次與孤獨的鬥爭:

為了積極的融入圈子,六年級那年流行去遊戲廳、玩老虎機,初中開始去網吧,那個時候最火的遊戲DNF、CF、QQ農場,不玩遊戲就和同學沒有話題,遊戲玩的好就特別有成就感。那個時候家裡沒有電腦,同學問我QQ號,一臉懵逼的我死要面子說忘記了(其實根本沒有)。後來受不了這種排斥了,沒能抵擋誘惑開始了長達幾年的遊戲生涯。遊戲多好玩,裡面有隊友互相配合溝通,一到周末就和同學朋友組隊去網吧,相比較枯燥無味孤獨乏味的學習生活來說,簡直就是孩童時代的天堂。

第二次與孤獨的鬥爭:

到了高中我原本已經出師,發現周圍人玩的遊戲我都玩的很吊,根本不屑於重新去接觸,同學在討論遊戲的話題,我早就功成名就偶爾站在高點指導他們遊戲技巧。

好景不長,在自己「作」被孤立之後,學習孤獨寂寞,我寧願伴我入眠的是左手也不願是數理化。正值LOL風靡,周圍的同學都在玩,隨出都聽得到:一血、五殺、中單、跪。

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我就像是一個可憐蟲,忍受不住無聊空虛寂寞,再一次敗給了孤獨。

第三次與孤獨的鬥爭:

後來,大一上學期,寢室里沒有玩遊戲的氛圍,我也漸漸忘了遊戲這種東西,第一天自我介紹,那是一個中秋,輪到我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我對我的高考成績並不滿意,我要考研。

剛開始我勤奮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氛圍也好。轉折點是得知自己轉專業成功,我還上課幹嘛?

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在獨處的時候,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自得其樂;但對於一個冥頑不靈的人,接連不斷的聚會、看戲、出遊消遣都無法驅走那折磨人的無聊--叔本華

後來我接連逃課上網,一個月從白銀打到了鑽石,遊戲已經成為了我的全部,一旦停下來就像魚離開了水,我不知道自己除了遊戲還能做些什麼。一天到晚的遊戲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圈子,結交的新的朋友,當時我的劍姬非常逆天,每次得到隊友的稱讚我便心花怒放,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每當我停止遊戲,我便會感覺到無比的空虛,網遊就像海洛因一樣吞噬著我的生命。

第四次與孤獨的鬥爭:

現在想起來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玩遊戲拜師騙了我半個月生活費的人;一個是拳頭公司把我的無雙劍姬改了。

最後一次是歷時最長的一次,慢慢的摸索不斷的尋找,愛情代替了遊戲。每當看到學校成雙成對的男女,便無比感覺自己是一個可憐蟲。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瘋狂撩妹,我在一個學期內陸陸續續談了三個。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感情這種東西,多談幾次你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現在想起來,一段有意義的戀愛絕對不會從社交軟體上相識!三個妹紙中,兩個是附近的人認識的,一個是百度貼吧認識的!偶爾想想,不過是一個可憐蟲遇到了另一個耐不住的寂寞的庸俗的人!

現在的我,一個人跑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享受著充實忙碌的孤獨生活。再一次接觸叔本華,感觸頗多。當今社會,特別是在象牙塔許多人以孤獨為恥,當人們看到一個人總是一個人的時候:他們第一反應總是這個人性格有問題,與大家格格不入,甚至有點反社會人格;甚至在心底由衷的嘲諷和鄙視形單影隻的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害怕孤獨!他們需要朋友的陪伴、戀人呵護之程度就像煙民不能沒有香煙、吸毒者不能離開海洛因。

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愈多,求之於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人,智慧益高,益不合群。

享受孤獨的人真的會沒有朋友嗎?一個長時間處在孤獨狀態的人才會更加珍惜和朋友戀人相處的時光!庸俗者總是對親密的人太苛刻,並且不斷的向朋友索取不知回報!我享受孤獨、喜歡孤獨,每當我脫離了這種狀態我便更加珍惜友誼的難能可貴,用心去對待每一個朋友。

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這裡的孤獨絕對不是大多數哲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的「宅男」生活、討厭人際交往的狀態。雖然脾氣暴躁,但是叔本華個人也會在午餐時同同桌交談。歷史長河中的非凡成就大多數也是在團隊合作狀態下完成。

叔本華也說過:

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算是怒答,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麼理解看個人的經歷。

另:這句話絕對不是低情商的人傷害朋友以至於沒有朋友的時候拿來說自己偉大而其他人庸俗的借口!


你們並不能真正理解叔本華這句話,因為你們未能理解庸俗的本質。人類的語言符號攜帶能量信息,這是因為人類的語言符號是由慾望體系塑造的。什麼樣的慾望體系就塑造什麼樣的語言符號體系。至於說慾望體系如何使得語言符號誕生的則是另一個複雜的基本問題。即便是我們不理解語言符號產生的本質,我們依然能夠從直覺中理解人類只對那些能夠引發自己興趣的話題興緻勃勃,對索然無味的話題感到不耐煩,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個愛好美食和購物的女孩談深刻的哲學,你可以想像她會多麼不耐煩,因為她的慾望體系是建立在美食和購物上,如果你和她美食和購物,她立刻變得興緻勃勃。但如果你僅僅和她談美食和購物,你就會變得庸俗。所謂庸俗就是較低需求層次下的慾望體系。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叫做生理上的需要,用毛澤東的話說叫低級趣味。這種慾望體系有配套的語言體系,只有用這套語言體系才能相互交流。但是對於需求層次較高的哲學家來說,這套語言體系失效了,因為滿足不了他的慾望需求。在我們的生存經驗中,如果我們進行大量閱讀,我們會極容易被書本打造出一套新的慾望體系,這套慾望體系會抑制原有的低層次需求慾望,導致你很難再用原有方式獲得滿足感。符號語言是慾望體系一種轉碼,通過語言的交流可以調動相應的意欲。

通過以上粗略的表述,我想你可以理解為何需要獨處,只要你對較低層次需求不感興趣時,你就會厭惡那個語言符號體系,你就會拒絕交流,那你只能去獨處,除非有人能夠用你所喜愛的慾望體系的語言來和你交流。


成大事者不謀於眾,謀於眾者必流於庸俗


我不知道看過叔本華著作的有多少人,看過很多遍的有多少人,單單對一句的話理解往往會曲解本意。叔本華比較提倡心境的平和,對於促進幸福而言,除了健康因素,這是第二大因素,一個人能保持心境的平和不容易,而世間大多數的人為了求得歡樂都是去尋歡作樂,而這些東西往往帶給我們的是痛苦,因為狂歡之後帶來的是無聊乏悶,如此循環往複,大部分人都是庸俗的。而世間特立獨行之士,心智高潔之人,不倚恃他人,因為他豐富的精神世界讓他能更好的和自己相處,不需要靠社交來滿足,所以這類人士,表面看起來是孤獨的,才真正有大智慧的。其實這種說法和中國哲學中的入世和出世有想通之處!


xxxxxxxxxx一句話值得反覆回味:幸福屬於那些容易感到滿足的人。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無法有確切把握地依靠別人;另一個原因則是社會給人所帶來的困難和不便、煩惱和危險難以勝數、無法避免。
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個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自身。
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

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倒對他大有好處。否則,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而對此損失他並不會得到任何補償。
大自然在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別,但社會對這些差別視而不見,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更有甚者,社會地位和等級所造成的人為的差別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別,前者通常和後者背道而馳。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於社會生活的這種安排而獲得了良好的位置,而為數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睞的人,位置卻被貶低了。因此,後一種人總是逃避社交聚會。
每個社交聚會一旦變得人多勢眾,平庸就會把持統治的地位。社交聚會之所以會對才智卓越之士造成傷害,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平等的權利,而這又導致人們對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權利和要求,儘管他們的才具參差不一。接下來的結果就是:人們都要求別人承認他們對社會作出了同等的成績和貢獻。所謂的上流社會承認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卻唯獨不肯承認一個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優勢;他們甚至抵制這方面的優勢。社會約束我們對愚蠢、呆笨和反常表現出沒完沒了的耐性,但具有優越個性的人卻必須請求別人對自己的原諒;或者,他必須把自己的優越之處掩藏起來,因為優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構成了對他人的損害,儘管它完全無意這樣做。因此,所謂「上流」的社交聚會,其劣處不僅在於它把那些我們不可能稱道和喜愛的人提供給我們,同時,還不允許我們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現本色;相反,它強迫我們為了迎合別人而扭曲、萎縮自己。具有深度的交談和充滿思想的話語只能屬於由思想豐富的人所組成的聚會。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會中,人們對充滿思想見識的談話絕對深惡痛絕。所以,在這種社交場合要取悅他人,就絕對有必要把自己變得平庸和狹窄。因此,我們為達到與他人相像、就只能拒絕大部分的自我。當然,為此代價,我們獲得了他人的好感。但一個人越有價值,那他就越會發現自己這樣做實在是得不償失,這根本就是一樁賠本的買賣。人們通常都是無力還債的;他們把無聊、煩惱、不快和否定自我強加給我們,但對此卻無法作出補償。絕大部分的社交聚會都是這樣的實質。放棄這種社交聚會以換回獨處,那我們就是做成了一樁精明的生意。另外,由於真正的、精神思想的優勢不會見容於社交聚會,並且也著實難得一見,為了代替它,人們就採用了一種虛假的、世俗常規的、建立在相當隨意的原則之上的東西作為某種優越的表現——它在高級的社交圈子裡傳統般地傳遞著,就像暗語一樣地可以隨時更改。這也就是人們名之為時尚或時髦的東西。


原文說的很清楚,只要你識字就能明白


我想起了上大一的時候,班級吃班飯,熱熱鬧鬧,我也和同學們有說有笑。然後我去和我們班導生說,即使在這麼熱鬧的環境下,我卻感覺更加孤獨之類的話。因為導生大我們兩屆,他跟我們沒有太多交流(類似於工作應酬),他應該能了解我的感覺,但是我也無法準確感受到他的感覺,所以我想他大概是不會理解我在說什麼吧。
孤獨就是你能很多的感覺到別人的感覺,而別人感覺到非常少你的感覺。孤獨的時候會思考,但是我認為這句話也不對,比如我自己開車的時候,很庸俗。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的注意力全放在了你的思考上,要不然呢你自己的思考就會少很多。
我記得看到他說過 智慧的人大多不會被理解 聽著真的是感覺很有道理,又很討厭。我覺得還是性相近,習相遠對一點。

我已經頓悟宇宙人生,我會一直答題哲學和提出其他科學的觀點。
雖然如此,可是我希望自己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或者讓我到未來


我沒讀過叔本華的著作。但是對於這句話還是比較有感觸的。就我自己而言,在努力過程中的孤獨感才是真正地孤獨感。因為人的天性喜歡隨大流,一個人走會不好受。所以那些成功地人,幾乎都是習慣孤獨地人,而無法忍受孤獨地人都會變成平庸的。


叔本華本身並不排斥交際,他排斥的是為了交際而尋求的交際。所以這裡的孤獨和庸俗,都指的是自然而為。為了擺脫孤獨而刻意交際,就是庸俗,而為了孤獨而刻意的追求孤獨,也是一種庸俗;但當你恬淡無為,在交際中自然守持孤獨,在孤獨中品味交際,率性而為時,庸俗也就不再庸俗。庸俗和孤獨只是一種一體兩面的狀態,隨心的變化而變化。其實也並無好壞之分!


叔本華的雞湯都是劇毒,任何美化他的答案都是曲解。


這劑劇毒我翻譯一下:
要麼遠離SB,要麼變成SB.
想要不變成SB而和SB玩到一塊去?門兒都沒有。


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越少。


叔本華也曾說過,風格是心靈的外觀。孤獨的人並不可恥,相同地,庸俗的人一樣值得被愛。


推薦閱讀:

TAG:智慧 | 哲學 | 孤獨 | 叔本華Schopenhau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