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工作只能做到 35 歲嗎?之後的路是怎麼走的呢?
你看的是五年前的文章吧,現在的主流說法是40歲。
五年前是35歲,我大學那會兒是30歲。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
我二十二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25 。
如果你仍有鬥志,上天就只能讓你失蹤于海難,讓你出車禍,讓你死於滑翔傘事故,讓你得阿茲海默氏症,或者諸如此類的方式,才能無恥的戰勝你。
我二十五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27 。
我三十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 35 。
我現在三十七了。我覺得再干三十年毫無壓力。
據說圖靈獎得主,SQL語言發明人 Jim Gray 七十六歲還在寫程序,上帝無法用時間打敗他,最終讓他消失在茫茫大海。Jim Gray (computer scientist)我說怎麼這幾天這篇去年的答案最近多了這麼多贊。。。
經@luckystar 童鞋提醒,原來新的流量都是從:
如何看待 36 歲清華畢業 IT 男馬桶上猝死,死前對媽說「太累」?
這樣一個悲傷的新聞事件引來的。。。其實我的答案和這個新問題真的沒啥關係,唯一有那麼一點聯繫的就是35和36的劃分吧。。。
35歲後繼續寫代碼的程序員大叔大有人在,請不要怕怕。。。萌萌
2015.4.8
-----------------------------------正文的分割線----------------------------------------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係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老人的故事吧!出自Quora: What do people in Silicon Valley plan to do once they are over 35?亮點自尋哦!╭(′▽`)╯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麼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註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我已經找到了我熱愛從事的事情,並且我十分擅長。所以為什麼我要突然中止,而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比如經理呢?我再很多場合都被建議,如果我不向公司的上級發展,我可能永遠也無法退休。但是,每一次當我試著向那個方向轉變的時候,我發現我討厭它。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恐懼。偶爾,我會參加一些管理培訓課程,但是我很快就會厭倦和無聊。我只想儘快回到我的電腦前,獨自解決幾個問題而已。最後,在1996年的一天,我終於下定決心:我再也不要管理別人了,我才不在乎我能不能早點退休呢!我後悔沒有早點想明白這一點。
2000年,我從波士頓搬到了矽谷,帶著我的新技能PHP。在我到達矽谷不久,互聯網繁榮就迅速地破滅了。但是到那個時候,我已經非常習慣和年紀只有我一半的人一起工作了。事實上,我熱愛這樣工作。但在全職工作10個月之後,突然一天我被解僱了。
一個朋友把我的簡歷和他給我寫的推薦信寄給了這家只有200個員工但是存活下來的公司。當Marissa Mayer給我打電話做電話面試的時候,我開門見山地就說清楚了儘管我的年紀是這樣,但是我對做經理毫無興趣。她向我保證他們不會期望我升到管理階層。事實上,她說他們已經決定了,他們就想僱傭有幾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不想做經理的人。
因為不想做經理,我接下來的人生已經可以預見了。我畢生的信仰再次被證實:如果你找到了你想做的事情,就把你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吧,然後你自然會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
四年之後,我帶著精彩的人生退休了。一直以來,我結交了很多親密的朋友,直到現在,我仍然和在Google和其他公司的同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2008年,我嫁給了夢中的男人,在8號提案剝奪這個權利之前。我們一起旅行,我還開始學習藝術,並且,我還在不停地學習新技術——只是因為我單純地喜歡。過去一個月,我開始學習Ruby和Ruby on Rails,順帶學習了每個Ruby程序員必修的技術,包括git,gems和bundle。順便說一句,我已經69歲了。
我的建議是,堅持做你熱愛做的事,絕對不允許自己被轉移目標。同時,帶著善心和慷慨之心幫助別人,你將永遠不用擔心自己會和潮流脫節了。謝邀,我還年輕……
不過我身邊好幾個~=35歲的程序員/架構師,我都佩服的要死,這些人給我的感覺是:
心態牛逼;
思維縝密;
經驗豐富;
談笑風生;
樂於分享;能做到這5點的程序員極少,而這個比率在~=35的程序員中大多了。
給我感覺是這樣的:成功無所謂年紀。
以前我大學時也老看到腦殘文章說什麼年紀大了沒法寫程序啦,比不過年輕人啦,應該轉行啦,應該當管理啦。現在我覺得這些言論都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不要和我扯什麼年紀大了、有家庭了、有小孩了,放不開手腳了。這個「現實」可不僅是程序員需要面對的,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
舉例我很喜歡的一個團隊:37signals
看看幾個核心在Linkedin的簡歷吧:
Jamis Buck | LinkedIn
Zach Waugh | LinkedIn
然後順著他們的簡歷右邊的關係繼續看看吧……他們的教育、工作經歷可以看出這些人好些是~=&>35歲。最後:心態真的太重要了,然後自己得有判斷力,不要人云亦云。
35歲,早已經不知不覺的越過這條線了。
以前到是做過不短時間的管理職位。現在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線,做開發。
然後,突然間發現,我重新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思考,那些代碼深層次關係,結構或者其他的。再也不用考慮項目管理的任何事項,人員的士氣,培訓,開發衝突,人際關係,市場可行性等等各種和技術無關繁瑣的工作。
每天上班,只要坐在自己位置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每一天都是開心的。
翻著10年來買的書,才意識到,原來那個無知的我買了多麼了不起的書,居然都沒有看過看完,趕緊看趕緊看。
當項目開發完,部署使用後。
每天查看著運行日誌,翻看代碼,思考,學習,試驗,重構,再部署。如此來回往複,日子過的非常踏實。年齡,為什麼要考慮這個?
開心就好!
16年3月更新!
----20141202----
今天收到了今年的第二份項目,來自以前的同事。當然今年的第一份項目也是來自以前的同事,去年的最後一份項目也是來自朋友。仔細回想下最近幾年做過的兼職項目,幾乎都是來自35歲之後認識的同事或者朋友。似乎從某個時間點開始,朋友們開始認同,認同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或者擁有某種能力。這是最好的狀態了。真開心。
35不是不能當程序員了,而是不能再混了!
(Grace Hopper,78歲,時任海軍准將)。想舉這個例子,
Grace Hopper。葛麗絲·穆雷·霍普,本名葛麗絲·布魯斯特·穆雷,霍普為夫姓,生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美國海軍准將及電腦科學家,世界最早一批的程式設計師之一,也是最早的女性程式設計師之一。
傳說「debug」這個詞就是出自於她的小故事呢,維基上也有介紹。
葛麗斯本科是數學和物理的雙學位,在耶魯大學取得了碩士和數學博士。她出生於1906年,1944年時已經38歲。當時以海軍少尉的階級加入軍方,參與了哈佛大學的Havard Mark I計劃,也正是在這台電腦里,某次的運行故障,她發現了一隻飛蛾造成了短路,然後取出了飛蛾~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程式故障被稱為「debug」。
有圖為證哦。(這個遺稿現存於華盛頓的美國歷史國家博物館哦~)
葛麗斯在軍方多年一直從事程序研究和變成語言開發,做出了非常多重要的貢獻——
1966年,葛麗絲·霍普年屆60歲,升任海軍中校。但因為到達美國軍方的服役年齡上限,葛麗絲·霍普依法退休。1967年,在退伍六個月後,因為美國海軍部發現他們無法處理那些程式,緊急召回了葛麗絲·霍普,改變原有的規章,讓她重新入伍。1971年,葛麗絲·霍普再度退休,但在1972年,美國軍方再度召回葛麗絲·霍普。在1973年,在Elmo Zumwalt將軍的提名下,她升任海軍上校。
一位十分偉大的程序員奶奶 :)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為年齡給自己任何的借口;也許身心的成熟和老化會讓自己沒有年輕時那麼的靈活,但是這並不是停止創造的理由。Forever 21才是程序員精神嘛。
村上春樹也在《當我談論跑步時我談論什麼》里提過,好像幾年下來自己沒有年輕時跑馬拉松那種輕而易舉了,但還是要不停地練,還是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和收穫,讓這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說回葛麗斯霍普好了,她在1986年,80歲的時候「終於」退役了,她甚至是美國歷史上退伍年紀最大的軍人。
在那之後,葛麗斯一直擔任「digital」電腦公司的資深顧問,一直到1992年過世為止,享年85歲。哦對了在這個看臉的世界,補上葛麗斯霍普年輕時照片一張,想想看,要是你讀本科的時候,有個物理數學雙學位的姑娘——
誒,真的是稱得上一位程序員的不老女神。
無論你相信與否,IT領域仍有很多成功的程序員早已過了不惑之年。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是行業內的最好的精英。比如說,Rob Pike 和 Ken Thompson 早都年過花甲,然而正是他們創建了 Go 編程語言。
年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IT行業的表現和影響是否傑出顯著。就業市場只在乎你有什麼能力,你的能力是否被需要的。只要你掌握的技能仍然炙手可熱,你就不用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也必須承認在你35-40歲的時候,你在學校學到的最前沿的技能和技術現在都已經落後了10 - 20年了;編程技術飛速迭代, 新技術層出不窮, 各種語言、各種框架、各種新技術理論很可能每年都會更新。如果你沒有與時俱進,你很有可能要面臨被行業淘汰的風險。
有一部分老程序員依舊活躍在IT領域,他們一般會選擇:
1)為擁有技術階梯或雙重職業階梯的大型公司工作
2)成為全職獨立承包人
3)成為一個顧問
4)創立自己的公司
5)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做合同軟體開發工作
6)保持現有技能,從工作經驗中學習反思,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切實做好本職工作
也有一部分老程序員離開IT領域,開始新生活,比如:
1)開一家餐館或者咖啡店
2)投資
3)攻讀Master、PhD,繼續深造或者學習新的專業
4)歸隱山林,養花養鳥,環遊世界,含飴弄孫
但是,不管去了哪裡,老程序員都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用年齡把自己框起來
1)找回當年的激情
IT行業充滿了活力,無時無刻都有最新、最前沿的想法和不斷湧現的機會,老程序員需要找回當年碼代碼時難以抗拒的興奮感和成就感,來應對不斷變化的技術和充滿挑戰的工作。有夢想,多老都不晚。
2)暫時拋開已有經驗
有一句格言是這樣說的:有時增加代碼並不能更好地改進軟體,刪除代碼才可以。人生亦是如此,特別是程序員的人生。任何一個阻止你去「刪除你人生代碼」的因素都阻礙了你的進步。大多數時候,「經過檢驗而可靠的」經驗是創新的敵人。唯一能讓你進步的方法,只有「對你已知的經驗持懷疑態度」。只有當你嘗試了新的方式,並對它進行檢驗才能知道它是否有效,這時候你才能決定如何做。
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老程序員的身體經不起折騰,無論是體重、肌肉、視力,還是內臟功能,甚至頭髮都變得無比脆弱。所以,老程序員需要運動和規律的生活方式,只有照顧好你自己,擁有充足的精氣神,才能去迎接挑戰,越戰越勇!
相關文章:
過了35歲,程序員真的沒前途了嗎?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九章演算法(ninechapter),幫助你了解IT技術前沿,通過面試、拿到offer、找到好工作!
不請自來,著實因為實在看不下去了!!!!!
必須要噴一下,程序員不全是碼農,那種天天寫寫重複的代碼,連腦子也不用過的機器。
我今年25歲,經歷過至少兩個mentor,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年齡35+,至少,他們身體健康,健談,穿著得體,在他們身邊從來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不僅教我技術,更教我做人,每天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自學,看tutorial,也教我勞役結合~
他們都在自己創業,每天都很快樂~35歲+,肯定不是程序員的坎兒。
寫程序可以說像蓋房子,又不能說就是蓋房子。
第一,蓋房子要絕對的體力,人年紀越大,越吃力。寫程序不一樣,體力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智慧,同樣的一個模塊,你去看senior和剛畢業的小豆包們,絕對不一樣。
第二,程序員,與其說軟體工程師,是要求有完整的思維的,同樣是計算機畢業的軟體系的同學,北大青鳥和MIT的肯定不一樣,所以知識和思維才是軟體工程的核心~
第三,任何行業都會是優勝劣汰的~時間只是催化劑上知乎最痛恨的就是有些人天天黑程序員,如何邋遢,如何靠體力,如何加班~
告訴你們,打從邁入軟體工程這個門檻的第一天起,程序員註定就是一個永遠不會老的物種,時間的磨礪只會讓他們更加出類拔萃~看見大家拿國外舉例,忍不住給大家一個活在中國的年近六十的還在編程第一線的實例,就是本人。別說國外了,國內怎麼了,我不是一直還在寫代碼么,只有記憶力和體力下降了,其他什麼也不輸年輕人吧。
國內的IT公司可能沒有歲數大的程序員,因為流動性和淘汰率太大,其實大型國企裡面,80年代初就開始使用計算機了,從最早的彙編開始,到高級語言,到面向對象的語言,再到現在的互聯網編程語言,很多人跟著一路走來,有些人中途退出了,還有一些人堅持下來了,只不過這些人一般不會到網上balabala,存在感很低罷了。
http://news.sohu.com/20150407/n410874034.shtml
先來看看程序員的工作流程:
程序員開發產品、解決問題、滿足需求,都會先經歷頭腦中的第一次創造,然後才是編碼實現產出第二次創造。
所以,在程序員的工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創造。在這一次中,核心的能力是邏輯思維、抽象分析、想像、設計、整合、創新與創造。而這些能力,更多的,和你不斷地學習、思考、閱歷、復盤與升華有關,都需要時間和工作經驗的加持才能最終具備。
所以,大齡程序員的優勢就在這裡!
而我們通常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其實是把自己放在了編碼實現這個維度來比較。這部分的工作,是體力化的!如果你一直把自己放在這個維度,那你的能力實際上就不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最終必然干不下去。
所以,作為程序員來講,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應用流程方面的能力,也即你的思維框架、做事流程、整合統效等能力,唯有運用它們,你才能使用編程語言、技術框架、演算法等來更好地解決現實域的問題。也唯有這樣,你才能超越年齡的限制,才能夠想得多、做得少、做得好。
這一點,看看那些資深的架構師、技術專家、某一領域的技術大咖,就能夠明白。這個斷言簡直兇險!
這年頭,就是有人喜歡把別人拉下水。
類似的斷言還有:
第一份工作是拿來練手的。
初戀時用來練手的。請用力戳 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 @陳皓,有理有據,用數據說話。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5歲最多把工程部分的技術遍歷一半而已,更不要說學術部分
隨著境界的提升,35歲往上每5年能力放大一倍才對
1978年生人,36周歲吧,c++程序員,
自認為還可以干10年,因為剛花幾個晚上的業餘時間把iOS開發給入門了
對於那些只知道吃老本不學新東西的程序員,能幹到35歲已經很幸運了。
先活到35歲再說!
感受一下這個:81歲老爺爺CSDN論壇請教演算法問題(http://bbs.csdn.net/topics/390705054)
原來再過一個月我就得退休了。。。
不是說沒有活過26歲的90後程序員嗎?
推薦閱讀:
※程序員如何提升幸福感?
※程序員,程序猿,程序媛,程序援都有什麼區別?
※如何誘導男孩子穿女裝?
※找一程序員男朋友,安全度、可靠度有多高?
※怎樣勸朋友轉行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