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受不了父母的關心?

為什麼可以和父母閑聊瞎扯特別放得開,遇到麻煩卻不想和他們說?為什麼受到父母關心的第一個瞬間的念頭會是煩, 然後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 我很愛我的父母,我們之間溝通也沒什麼障礙,但是為什麼會這種我自己都無法解釋的奇怪的心理? 比如,我可以和男性朋友說:我來大姨媽了,你別惹我!但是姨媽來做客時我從來都不告訴媽媽,是不是很奇怪?按理說女兒的遇到這類麻煩時媽媽才是優先選擇?可是一想到她端著碗紅糖水來問我痛不痛 要不要買葯 我就不由自主的不自在一下。 比如,我在外面上班時,感冒了也不會告訴家裡人,他們電話里聽到我聲音有問題,我就說我剛吃過麻辣串,就是想避免他們接下來的噓寒問暖。


謝邀!

這涉及到人的心理發展。

每個人曾經是弱小與依賴的。在兒童期,當父母要求、命令、限制孩子時,出於依賴的需要,孩子壓抑了對父母的諸多不滿。終於有那麼一天,孩子來到了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成熟帶來上心理上的獨立與自主的感覺,幼時由於依賴而壓抑的不滿有了表達的機會。於是他們只跟朋友或戀人講心理話而絕不願意告訴父母,會反抗、排斥、疏遠父母,甚至與父母處於敵對的狀態。

兒童期要完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內化一個愛的對象以及相應的價值觀與道德規則,逐漸地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和社會化的個體。青春期是第二次分離-個體化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解構、重組、重建的過程,是要將兒童期內化的來自於父母的價值觀與道德規則進行一個重新洗牌與整合的過程。從最初的條件反射式的反抗,到經過相互的鬥爭與妥協,直至建立和解的關係。通過這樣的發展,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或行為方式建立了起來,一個人擁有了獨立的判斷、決定、負責任的能力與品質,成為了更具獨立性的個體。此時,外在某一個對象(朋友、戀人或權威)替代了父母的角色,成為了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如果向學生提問:「當你遇到煩惱時,你會跟誰去說?」小學生的排序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學」,而中學生的排序則是「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父母」。

你排斥母親噓寒問暖的態度,也許你排斥的並非關心本身,而是由關心喚起的幼時被父母限制而產生的種種不滿。這種不滿成為了諸多叛逆行為的來源,對於青春期的人來說尤其如此。我曾在一篇回答中說過,《西遊記》被廣泛喜歡的原因之一便在於這部作品反映了一個反抗的主題,而反抗的主題潛藏著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每個人幼時因為弱小和依賴而壓抑了對父母的諸多不滿,在欣賞反抗作品時能間接地滿足了這種反抗願望,當然會令人愛不釋手。

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要去看一看關心本身的問題,有些表面上的關心行為背後還隱藏依賴或控制。外婆細心的照料孫子,替代孫子完成了很多應該由他自己來完成的事情,比如幫他穿衣穿鞋,幫他整理書包,不斷地提醒他別忘了這個那個。我們不免會有這種疑問:外婆的這種關心到底是出於誰的需要?這種反省讓我們不難發現是外婆自身的問題,是她過度依賴孫子了,因為她需要這樣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來得到價值感與或克服死亡焦慮。這種過度照顧的行為的危害在於剝奪了孩子的自我勝任感,進入學齡期之後孩子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幹,因為以往這些事情都是外婆替他做的。這樣的孩子容易在同伴競爭中落後而產生自卑感,難以適應社會要求。

有些夫妻感情破裂了但又因為孩子的原因而住在一起,出於補償心理或親密需要的轉移,往往對孩子付出過多的愛。但過多的愛是令人窒息的,會讓人無可奈何。孩子對父母是忠誠的,他們會在不情願的前提下充當了父母愛的客體。這種窒息的感覺經常會在夢中出現,有些人會夢到自己逃無可逃,或被困住了而無法動彈,或者夢到一些僵死之人等等,均是他們內心無力感與窒息感的呈現。在這些夢中,往往還會有一些不可言說的秘密。

當照顧者的關心帶上了這些消極的特質之後,對於一個已經有了充分的自主性的個體來說,當然會拒絕再次扮演同樣的角色。但這也會喚起孩子的內疚,畢竟照顧者曾經給予自己那麼多的關心與幫助。對於有些照顧者而言,孩子的內疚成為了他們控制孩子的工具,每當孩子表達自主的想法時會數落孩子,並加上各種社會道德規範的說教,讓孩子只能聽從他們的要求。對於一個缺少自主性的人來說,在照顧者說教的影響下,往往會懷疑自己並再一次擔任一個順從者的角色,潛在的不滿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了,比如表現為一種指向自己的憤怒。


很多時候,所謂關心,其實是控制。


春節結束,重上知乎。看到這裡變成了吐槽父母合集,心情也很是不好形容啊。
評論的小夥伴給出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我也在這裡一一叩謝。
之前舉的例子只是日常生活里的每時每刻發生的最小的事情,且這些矛盾也不是在我結婚生子之後才發生的,而是從來就有,只是一直累積,偶爾爆發而已。
我已經放棄改變,那是她一輩子的生活習慣,生活模式。我不懷疑我母親對我的愛。只是他們這一輩人所理解的愛,所給予我們愛的方式與我們這一代人大相徑庭。我從不否認我的母親具有所有其他母親一樣的偉大品德,勤勞,簡樸,一心為了家庭,放棄了所有。
我在長此以往的矛盾中,漸漸失去了作為女兒對待母親應有的耐心。我也因此背負了巨大的愧疚,但是每當我和她溝通,我又厭煩無比。我的每一個決定,從未得到過她的支持和肯定,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早已澆熄了我想通過友善溝通來拉進我們之間距離的這種慾望和衝動。

3月底和老公安排了日本度假的行程。我甚至不敢告訴她。我都能想到她對我的冷言冷語:有了孩子居然還好意思出去玩?讓別人帶孩子你自己出去玩?你可真有錢啊,剛換了大房子,貸款那麼多你還有臉出去玩? 若我想把孩子一同帶走,又會說:孩子那麼小你竟然帶他出去玩?生病怎麼辦?。。。。各種各樣的。各種各樣的,各種各樣的。。。。

呵呵。大概我還是不夠有錢。是不是這些問題,可以用足夠多的金錢來解決,我很是迷茫。
----------------------------------------------------------------------------------------------------------------------------------------

堅決抵制道德綁架。
我婆婆生我老公的時候難產,順轉剖,在80年代的醫療條件下,也算是鬼門關走了一遭。從此這件事情在我和我老公是男女朋友的時候,我婆婆就是逢見面必提的一件事情。言外之意很明確,兒子是我拼死拼活生的,兒子就必須愛我勝過愛一切,而你,是我媳婦,不僅要對我感恩戴德,更要對我兒子百依百順,因為那是我拼死拼活生出來的。
總是說,總是說,總是說。
之後,我也有了我自己的孩子。我順產。生子的那天我是那麼的快樂。沒有疼痛,只有巨大的幸福感將我一下擊暈。
之後,我兒子過生日,我婆婆打電話過來說,今天是孫子的生日,是母難日,將來要孩子好好孝順你啊。
不不不,這不是我的母難日。是我人生里最幸福的日子。我要感謝他帶給我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我不需要反覆強調生子之痛來讓我兒子對我感恩戴德。
公婆以對我們好為名義對我們生活的干涉讓我苦惱不已。
而我老公顯然認為順從自己內心,違背父母的意願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他順從自己內心做了一個違背父母意願的決定,就會背負莫大的心裡壓力和愧疚感。
再說說我父母。
我父親和我母親是完全不同的類型。父親是個很自我的人。認為我長大了,一切由得我自己,不要求我什麼,也不會再對我付出什麼。我有能力自然孝順他,他也高興接受。自己有自己的朋友愛好,玩得不亦樂乎,但這一切在我母親眼裡,簡直就是沒有責任感,心裡沒有這個家。而我媽,自虐式的付出,卻讓幾乎抑鬱得生癌。從不照顧別人的感受,卻滿肚子委屈,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居然不領情。舉個每天發生在我生活里讓我心塞不已的例子:我媽是典型的黑暗料理界大神,做菜從來就以做熟沒毒能吃為最高宗旨,且特別喜歡積攢剩菜,剩菜放在冰箱里,只要生出的黴菌不是肉眼可見,即便吃上去味道已經酸酸的,人家依舊照吃不誤。我和我老公完全不能接受吃這樣的菜飯。堅決要求她丟掉,做新的。結果就是,做新的,你們吃,我自己蹲在角落,可憐兮兮的端著剩菜剩飯吃。無論我們怎麼要求她和我們一起吃新菜新飯,都不可以。順便丟下一句,你們家很有錢嗎?這麼浪費。
怎麼浪費了?我們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小康水平了吧,至於你一道菜,剩點菜湯也要放冰箱,一吃吃一星期嗎?
這種生活之中的小舉動對我們都造成了巨大的心裡壓力,抑鬱愧疚,不一而足。
反覆溝通,各種道理講不通。他得到的最後結論就是:我這麼為你們省錢,你們居然不領情。
好吧,我就不不說,她用剩了一個月的鹵牛肉 喂我未滿兩歲的兒子這件事讓我有多崩潰了。

好了,有人肯定要問,既然抑鬱了,為什麼不分開住,既然生活習慣如此不和,就別讓你媽帶孩子啊?

我何嘗不想。無奈家裡長輩拚死不同意請保姆阿姨來帶小孩,覺得外人會給孩子下蒙汗藥,會吧孩子偷走等等等等。

所以,我只有兩個選擇,讓老人幫我帶孩子和我住一起,或者,把孩子送回老家讓他們帶。

我不想我的兒子完全脫離父母交付隔輩人養。只有這樣住在一起。

所以,無解。繼續抑鬱。

求救,sos。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無法像他們愛我們那樣那麼愛他們,所以當接受他們的照顧時就會愧疚。
一開始是感恩,但當這種恩情越來越多時,就會變成愧疚。

沒有人想做自私的人,沒有人想待在愧疚中,所以就會逃避。
同理,如果有誰一直無條件地對另外一個人好,完全不要求回報,那麼另一個人也會逃避,在戀愛中一味付出不給對方付出的機會的一方,也可能會讓對方產生沉重的愧疚,進而是憤恨,然後是不在乎,最後就會逃走。(參考《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我們不可能逃離和父母的關係,所以就會儘可能逃避他們對我們的照顧。
潛台詞是,「我不要你的什麼,你也別跟我要什麼,我沒欠你情」。
有時候當我們逃避不開他們對我們的好時,就會煩躁,其實就是對於被動地背了很多感情債的憤恨。
記得以前看過不止一本書,詳細地講了這種愧疚對於關係的破壞,從此以後我就學會了,不要一味對別人付出,也要給對方機會,不然沉重的心理壓力早晚會把對方壓垮。
而且還有一點,這個一直在付出的人,不可避免地站在了道德的高點上(不管是有意「市恩」還是真心真意的付出),接受這種付出的一方,顯然就不可能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狀態了。這種付出裡面的潛台詞是,「你看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給我…」
具體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中,除了上面的這種愧疚感以外,還有迫切地想證明自己的獨立,不想被當作小孩子,不想被剝奪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樣的心理吧。
至於那個女生姨媽來訪不會跟母親講,我也是一樣的,不知道怎麼解釋,就是覺得羞恥。而且青春期以後再也不和媽媽一起洗澡了。和同齡人一起洗(當年苦逼,冬天只能去公共浴室)也是經歷了羞恥期,到了大學才比較能接受。
想用不記得從哪裡看過的一句話(柯南?不可能這麼深刻啊,心理學的書?不記得哪一本了…某電視劇或電影?某影評?)來結尾:
給予別人他無法回報的恩惠,等於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想不起來在哪裡看的好痛苦啊啊啊啊!!好像是一個人因為實在還不了那種無條件付出的沉重的恩情就復仇了…誰知道的話請大發慈悲告訴我…
心理學門外漢,因為身患精神病而看了幾本書,玻璃心,請輕拍。
以上。

這個回答居然成了我得贊數最多的回答,謝謝每一個贊同的同學,在知乎的海里看到這朵小浪花。


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有人能自然地接受、享受父母的關心喔。
如果關心方式恰是需要,也不會不自在。
如果父母真的能輕而易舉把麻煩化於無形,宛如幫忙遞下遙控器那樣不費吹灰之力,那早就習慣讓他們幫忙了。
可已經成人了,真能稱得上麻煩的麻煩,通常都不是父母能對付的。

如果麻煩是自己的疑難困惑,總要自己想明白,父母沒能力代為思考,代為工作。
如果麻煩是和別人之間發生的,和父母沒有關係,何必牽涉進來。
如果麻煩是由於父母發生,必是過往一再重現的麻煩,更不指望改變他們來解決。
所以,說了做啥用呢?
覺得不自在,是有過求助、傾吐,結果適得其反的記憶,所以不希望重蹈覆轍。
這記憶未必來自自身經歷,也可能是從別人的經歷汲取的教訓。

父母想關心時,往往只是對子女表示一下親昵,需要親昵的回應。
和抱來小貓小狗撓撓摸摸是差不多的。
貓狗能反撓表示不快,子女不能啊。
假裝舒服也有壓力的,需要隱瞞真實感受。

又或者為了掌握情況,確認萬事順利,問東問西。
麻煩不是他們期望的,喜聞樂見的內容。
比如:
——我的XX掉了。
A、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啊!
B、哈哈,沒事,我再送你個!
雖然只有2個選項,你敢相信出現概率各是50%?

說了只會增加額外麻煩的風險,平白給自身施加壓力。
接受關心則意味著,按他們的意願來處置——通常他們認為天經地義。
會強行干涉的父母,事後還會提起這事,毫無例外的。
歸根結底,是因為這種關心,讓人意志不自由了。於是欠了債一樣難受。

除非父母和朋友那樣,給建議後讓自行取捨,或者可以婉拒得心安理得,被關心也不會彆扭了。
那得三觀合,情趣投,始終有共同語言,又容許保留私人空間,才行了,不然也做不了朋友。
對父母來說,把子女當成人,且是朋友關係去看待,HOHO,可難了,能做到的鳳毛麟角。
不會比把父母當子女看待的人更多。


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人是「趨利避害」的。原諒我語文水平低下想不出來別的詞,在這裡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當你從父母那裡獲得不了你想要的東西時,你就會逐漸轉向別人。而你想要的東西,你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不是噓寒問暖的關心。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遇到了工作上的麻煩,想要找人談談心、抒發一下自己鬱悶的情緒。你媽可能是這麼回的:
」媽,我們那領導真討厭,他竟然讓我XXXXX「
」加油,堅持,人生總有不如意的地方,繼續努力!「——給你發心靈雞湯加油鼓勁。可我就想抱怨抱怨啊,您老比我還高大上,讓我覺得自己分外low啊。
」啊??別幹了,換個單位吧!回老家這邊吧!」——她可能還當真了,但我不是想換工作,我就是想抱怨抱怨啊。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朋友們的標準回復答案:
」把你領導綁炮竹上,新年找個機會炸了吧!「
「已準備好十萬字小黃文,晉江見!」
「哇靠你真是太倒霉了啊,這領導怎麼這樣blablablablabla"
」心情不好啊,走起,出門吃好吃的去!「

是不是頓時感覺心裡舒暢多了。。

p.s.我比較喜歡我媽的回復。無論我給她發什麼,她就這麼回復:
」哦。「
搞得我特別想讓她多講幾個字。。


我記得我的青春誰做主裡面有句台詞:父母的愛是濕棉襖,穿上難受脫了冷


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小需要依靠的時候不照顧孩子的情緒和內心,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反而開始無微不至的關心。

這種關心來得太晚太不合時宜,所以格外讓人難以接受吧。


我是個十五歲的抑鬱症患者,有次我去醫院接受談話治療時坐在診室外面的椅子上等著,旁邊就是一個女生,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她媽媽在旁邊說各種笑話找話題,到最後卻哭了起來。那位媽媽就哭著說「孩子,媽媽不求你出人頭地也不求你別的什麼,媽媽就是想讓你開心啊。」
那個孩子說了一句應該只有我聽見了的話。
「媽媽,可是我活的不開心啊。」


他們給的,不是你想要的。


因為我真的不想穿秋褲!!!!!

--------補個圖 ,今天背單詞正好看到的2333


A姑娘的男友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愁腸百結,鬱悶得食不下咽,A姑娘擔心他不吃飯,擔心他會胃疼,擔心他這樣影響腸胃……然後她再三催促他說,去吃飯吧,要不我給你叫外賣吧。


最後男盆友說,你自己去吃,不要管我了。


A姑娘這下委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人家關心你也有錯嗎?你心情不好又不是我的鍋,所以我不該關心你的身體咯?


好吧,A姑娘就是我自己,於是,想起了一件往事。

幾年前,我曾有過一個朋友,我們在網上聊得火熱,然後我就千里迢迢去找她了。

才見面她就給了我一個熊抱,那一刻,我感覺我們是失散多年的姐妹終於在人海重逢。


十分鐘後我在她面前脫得光溜溜的去洗澡,出來時她已準備好午飯,她說她也是為了我破例,第一次見網友,還把網友帶回家,男朋友擔心她被騙,晚上非要見我一面,發覺我這智商不夠騙她,才放心把她交給我睡。


於是我賴在她家半個月,她男朋友被趕去公司睡宿舍,每天,她上班中午回家我還在午睡,她給我做西紅柿蝦湯,晚上下班陪我吃宵夜聊人生談過往,陪我在千佛山上構思故事。


後來我在北京工作,下大雪時她坐三個小時高鐵提著重物來看我,心疼我住的環境太糟糕,睡在賓館裡,聊著我的生活,我那時跌入谷底,她罵我不爭氣,罵著罵著她氣哭了,我也跟著哭,委屈得像個孩子。


她待我如同親姐姐,讓我這個做慣了姐姐的,發自內心覺得被人無條件寵愛真是暖到心底的幸福事。


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後來,她知道我談了個男朋友,覺得不靠譜,一再勸我別頭腦發熱,而我被愛情沖昏了頭哪裡聽得進去,只覺得她未免多管閑事,我是成年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再後來,我在微博上給男粉PO福利照片,她怪我太任性不知收斂,我嫌她不懂得尊重我,難道愛不是求同存異嗎,難道不能尊重我的性格嗎,我就是這樣任性妄為的人啊,為什麼非要我按照她的看法去做,我們爭論得不歡而散,後來,幾乎就此陌路了。


我們有共同的姐妹,我通過姐妹偶爾打探她的消息,得知她結婚,生娃,過著平淡又溫馨的家庭生活,深深為她祝福。


她是這輩子第一個為我著急為我流淚的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可惜我那時不懂得珍惜,只是一味覺得,你若愛我,為什麼非要將你的觀念強加於我。

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原來愛一個人,就會不自覺的想要保護她,覺得他/她很弱小,需要照顧,哪怕明知他/她不喜歡你的方式,你也還是會忍不住要那麼做。


我有一車香蕉送你,但你愛吃橘子,所以給你一車香蕉是愛嗎?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得,收下禮物的人未必感恩甚至反感,因為一切不合心意的「強加」都是耍流氓。


但是,有人愛你,有人非得以你不喜歡的方式關心你,相信我,那一定是一份最簡單的愛,如果你捨得傷害這個人,那盡情糟蹋吧。


至於我自己,我想,以後待人無論再熱心,都要好好想一想,這是不是對方想要的,以別人喜歡的方式對他好,才是真正的「對TA好」


但,永遠不要期望別人懂得怎樣對你好,愛已足夠複雜,十分完美的愛則是偉大,你怎能指望別人偉大。


當你遠行時,父母非要在包里塞下各種零食水果怕你路上餓著;當你戀愛時,好朋友擔心你受傷再三打聽;當你單身時父母催你快結婚……任何讓你不舒服的關心,都不要急著去撇下去理清關係,在愛里,哪有完人。


這幾年來,我常常後悔當年的愚蠢魯莽,前些天,聽朋友說,她這幾年也一直在打聽我的消息,得知我最近缺錢,還籌劃著弄一筆錢給我,從那天到現在我都在想,這輩子,像她那樣傻傻待我好的姑娘,我大概再也碰不到了。


如果有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關心你,令你難受,也不要傷TA的心,否則,你將永遠失去這份關心,這是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課,今夜,我把她講給你聽,希望我最好的朋友能原諒我當年的愚蠢,儘管我再也沒臉見她:有些感情,可能一個轉身,就物是人非了。


願你我都能做到,不以愛之名強加於人,也別以愛之名被動接受。


越長大越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越長大本身作為獨立個體的意識越強



過度關愛是負擔,特別是雙方思維不在一條線上時


缺少信任。缺少界限。
管太多也好,不放手也好,折射的其實是一個原理:沒有讓你用自己的能力管理你自己的空間。你的朋友讓你舒服,是因為彼此有界限,他們知道有些事兒你能做好,那麼他們就不會過問,而是期待結果,或者點贊,或者支招,或者給「基於你能力之上的其他建議」。但父母不會,父母會基於你沒有任何能力的預設上,直接給出他們的做法,他們的意見,他們的幫助,帶著滿滿的愛,傾瀉你一臉。
於是,你完全沒感覺到,自己在這件事里有何作為。一個人在自己的事兒里無所作為,會開心嗎?更何況很可能家長幫完忙還要指導一番,於是我覺得自己又退行成為了嬰兒,只會哭叫,蹬腿撒尿。
長此以往,任何事情都不會想和家長說了。因為說了那就不再是你的事兒,而是他們的事兒。
我希望我有很多我的事兒可以做,因為我覺得我還挺有能力的——至少,晚上吃什麼,做什麼,幾點吃,吃多少,這種能力我還是有的!
所以我選擇讓他們盡量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我過得好開心就行了,哈哈。真的很開心啊。自由萬歲。


網上有個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很好了詮釋了父母的關心到底是什麼,他們依然想用照顧孩子的方式照顧你,可是你已成人,也許小孩時你不覺得,但是當你長大成人時,冷是你的感受,有人否定你的感受,用她的感受想法替代你的時候,其實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侵犯,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感受,這些數不盡的感受構成了每個人現在的自我,如果有人總是否定你的感受,那麼他們在做什麼,扼殺一個生命嗎?儘管現在已經21世紀,很多父母在潛意識裡他們甚至不願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因為我們的文化里經常把孩子當成我們生命的延續,既然是延續,自然和我沒有區別,於是悲劇發生了


大部分的父母跟子女的交流其實是膚淺的,他們只是關心你是不是吃好穿好睡好,所以跟你交談的內容都是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吃什麼了,身體怎麼了,休息好了沒。可是這些關心對子女而言都是負擔,我正想著今晚跟朋友怎麼玩呢你就給我聽這個這不掃我的興嗎。有些人說要行孝道就該給父母關心自己的權力,可現實是去配合父母關心自己簡直就是浪費精力浪費時間甚至浪費生命,去演一場胡編亂造的戲。 這齣戲里誰都沒有好日子過。我們這代人註定是跟父母有太多落差的,本來就是處不好的事,還不如將青春期進行到底,我相信長期在子女洗腦下進化的家長們都能更自立點,也能更精彩些。


是這樣的,以我個人和身邊的情況來看,父母的關心我很歡迎,但嘮叨和以關心為借口的打探個人隱私,我很受不了。
這也與父母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習慣有關。
比如說我希望你們多交流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技巧,而不是去催我趕緊跟老闆搞好關係,過節送送禮啥的。
我需要你們跟我交流一些選擇對象的方法,而不是讓你們去打聽我跟哪個女生or男生約會了?他家怎麼樣!
我需要你們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能給我一些指導,而不是聽你們沒完沒了的說這個國企多好多好,當個公務員多有面子。
有時候不是說我受不了,只是說我用不到。如果父母能不帶心機,不帶功利的跟我們聊趣事,聊家常,能在關鍵時刻給些人生建議,這我們還是很歡迎的。
但大多數家長,唉……
時代在變,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物質匱乏的時代了。人也要跟著變,思想要變。
但大多數家長不願意變,甚至認為他們的思想就是最好的,並且以道德綁架的方式強加給我們。
這,我們何其煩也!


有時感覺被騷擾,但沒有一個理由可以拒絕


推薦閱讀:

你做過最離奇的夢是什麼?
學習很多年的技藝荒廢了是什麼體驗?
發現自己做事的動機都是取悅別人,應該如何改正?
怎樣算是性格古怪,人要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性格古怪?
女孩怎樣克服男女相處初期心理上對男方各種挑剔,男的撤了後又覺得人家其實不錯的壞習慣?

TAG:心理學 | 心理 | 家庭 | 溝通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