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人一分鐘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


自選集中對本文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提前放出更新的答案,原答案附在後面。


負面情緒完全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調整過來。同樣,我們說負面情緒很容易短時間消失,而且如果情境允許,我們也儘可能讓它很快的消失。


為什麼說負面情緒很容易短時間消失?人類的情緒來源於與動物共有的生物性情感,它從最古老的趨避反射開始進化,是我們適應環境過程中,次級複雜的反應方式。人類的情感主要來源於邊緣系統,邊緣系統收集內臟和軀體的感受性信息,根據環境的刺激類型做出相應的反應,進而反饋回內臟和軀體以應對環境。所以,我們常見的情感反應都是明顯的生理性變化,這種變化的優勢在於效果迅速而且明顯,缺點也顯而易見,偏離穩態很多的狀態並不可能持續太久,長時間對機體會有明顯的傷害。所以,在進化的過程中,情感的出現通常也意味著機體自發調節的發生——只要我們能擺脫刺激源,情感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水平。人類也是如此。但是,隨著環境的複雜和社會化的不斷提高,在情感系統之上逐漸分化出的更複雜的皮層卻無形中干擾了情感自發的調節。當然,這種干擾在進化上是進步的,因為它分化了不同的情緒,從而讓我們可以根據環境和目的來採用有指向的方式解決,而且人類的情緒更像是我們理解的認知,它有記憶,也需要情境,它需要概念的介入,也意味著各種策略模板。但是,它看起來有些慢。


既然如此,我們也有了信心,讓一分鐘情緒調節成為可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跳過認知對情感的影響,強化生理性的調節,採用具身化的手段從源頭上讓情緒消失。1)自然的表情和姿勢。自然是指那些舒展而且放鬆的狀態,而不是皺眉、聳肩這類扭曲的人體工程狀態,適當的微笑和伸展的軀體,都可以使自己顯得不那麼防禦十足,無形中會增加愉悅的體驗。2)主動的內臟調節。厭惡情緒帶來的胃部不適,恐懼、憤怒和焦慮緊張常見的心率增加,都可以通過吞咽、呼吸頻率的調節來完成,行為主義治療常用的放鬆訓練,和當前比較流行的冥想實質上都屬於這方面。3)或者輕快、明亮、堅硬,或者舒緩、淡雅、柔軟的視聽觸刺激,濃度適合的香氣。直接的感覺輸入,可以有效的將自發調節引導到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無論是單獨作為調節方式,還是作為其他方式的輔助,都非常有幫助。


生理性的調節之外,從情緒的認知發生角度,我們或許還有其他的手段。4)改變對環境的解釋。雖然僅憑自己很難駁斥不合理的信念,不過短時間內還是可以察覺積極的線索,從而改變對當前狀態的認識的。5)重構反應的策略。很多人並不擔憂情緒的出現,反而擔憂自己對情緒的反應。盡量減少破壞性的反應,無論對物品的破壞,還是對心理或者關係的破壞,因為破壞性通常意味著更持久且難以解決的影響。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最為重要,而且如果希望短時間調節一定需要的方式,6)儘快擺脫當前的刺激和情境。

我們不僅僅要將快速的調節變為可能,還需要將它變為常態。負面情緒意味著負面的注意偏向,意味著在複雜的環境中不合理的認知資源佔用。我們需要接受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警示作用,在利用的同時又能減少過多的侵入。過久的負面情緒,會讓我們的機體負荷增加,對心、腦血管都是一種傷害,而且會增加情緒反覆的可能,讓心理疾病更容易找到我們。另外,雖然我推崇負面情緒的自我調節,但是也需要承認,有些長期、反覆的情緒可能有複雜的產生原因,這種時候不要勉為其難的自我解決,還是交給專業的諮詢師和醫生更為恰當。


***********************************************原答案分割線***********************************************


反駁一些答案。希望通過意志力調節情緒,幾乎可以等同於通過意志力控制心率,無論你失敗多少次,等待你的下一次都還是失敗。希望通過割裂自己觀察情緒,也可以看做是不切開身體就看到自己真實的血液流動,在不藉助其他工具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希望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轉移情緒,並非不能實現,不過研究證據已經證實,情緒可以在不進入認知階段時就直接影響注意力,如果一件事情可以轉移情緒,那會帶來一種更偏離穩態的情緒,可能是飲鴆止渴。


短時間調節情緒不是不可能。當然,題目中的負性情緒(emotion)事實上指的是負性情感(affect)。情感是一簇生理狀態,是從肌肉活動到內臟感覺再到杏仁核等腦區不同的激活狀態的集合。也就是說負性情感是一種生理反應,而不是心理反應,而且這種狀態是不穩定的,隨時會產生變化,事實上非常容易進行改善。如果這種狀態成為相對穩定的,就是常見的抑鬱症和躁狂症,就不適合進行自我的改善了。


既然是生理反應,那就從生理角度進行調節,調節呼吸頻率和進行吞咽動作是非常常見的方式,這是可以自己完成的,而且不僅僅針對高喚醒的負性情緒,比如緊張;對於部分低喚醒的負性情緒,比如失落或者無聊,都可以快速達到效果。在此之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刺激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某些色彩的圖片、某些頻率的音樂、某些特定的觸碰、香氣和美味都是快速改變情感水平的可用方法。可以說,聽歌、吃喝東西都是可行的,至少對於情感水平而言,都有效果。


但是,這麼簡單的方法為什麼在現實中很難能夠實現呢?因為在生理上的情感出現的時候,心理上的情緒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同時產生了。


情緒在情感因素之外,同樣包含了對環境的判斷和自身經驗的再現,試圖將事件納入一個自己熟悉的模式中,所以也包含了對情緒概念的策略。環境和經驗因素是很難將情緒調節還原成情感調節的原因;反應策略是執行情感調節手段的阻礙。如果我們想擺脫負性情感,就必須1)離開負性情感出現的刺激源;2)識別經驗和刺激源的差異;3)重新建構部分情緒策略。前兩點可能短時間實現,第三點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也可能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


給出結論: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離開當前的環境,呼吸、飲水、大聲疾呼或者賞音樂、賞花、賞甜點,就像是古時候風流雅士們應對貶謫的痛苦那樣,也不用像他們一樣矯枉過正,平和到可以繼續生活、學習和工作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及時行樂。


還有就是找心理諮詢師調整自己的情緒反應策略,或者等待我做的產品,如果有的話。就到這裡。


TED: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
鏈接:身體語言_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


大學裡有一次在寢室聊天,我發現那天我能笑的非常誇張,那種不太停得下來的誇張的笑。

於是,我打開了電腦的 錄音器,錄下了我和室友聊天時候的聲音,然後我把自己的笑聲剪出來,整理在一起,放在手機里, 和電腦里。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聽聽。

有時候坐地鐵坐公交或者隨機播放,放出來的時候就會笑的。

相信我,偶然間聽到自己的笑聲,真的挺治癒的。

如下。
視頻封面笑聲視頻

笑聲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如果你也笑了,點贊去吧。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的一些答案挺適合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的。
你聽過哪些感到「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話? - 調查類問題


貌似評論 也好歡樂。。。。


排名第一的答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的很好了。小生就用生活化的語言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我覺得,解決負面情緒很重要的一點,也是需要培養自己對於生活,或是說生命的幽默感。

記得有人提到史鐵生先生在《我與地壇》裡面的一句話「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他評論說這是史鐵生先生在透析生命真諦之後產生的對於死亡的幽默感。

還有這句著名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試想,一個人對於生命和生活有了這樣的幽默感,還會有什麼不能擺脫的負面情緒呢?
當然,這種看似輕鬆的幽默感,背後是一顆強大的心臟和對生活生命透徹的領悟。

M·斯科特·派克醫生,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面說「人生惟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我們只有充分體驗可能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件,用幽默積極的方式去解決,通過這個辦法強大我們的內心,來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這樣才能更好的抵禦負面情緒的侵襲。

小生知道這很不專業,只是小生的一點點心得,有錯誤的地方,如果可以,歡迎專業人士指正(如果真的有人會看的話 :-))

以上


說著話,突然停下來,狐疑地看看吊燈,再看看水杯,

「可能地震了,快跟我走!」

拉著她/他的手,一路跑下樓。喘口氣,看著一如往昔的人來人往,

「可能是我餓得眼花了,走,吃頓好的壓壓驚吧。」


我很佩服那些可以把自己情緒控制的很好的人,這些人是我一生的學習榜樣,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


我朋友,我親眼見證了她一段失敗的戀情,第一次愛上了一個錯的人,被人欺騙,那人忽然的就不聯繫她了,而且毫無徵兆刪了她的微信,她發現那人刪了她的微信後就給他打電話,電話也打不通,微信也聯繫不上,然後整個人就像被掏空了,那種感覺我也有體會過,整個人都變得無所適從,我看著她的驚慌失措卻不知道怎麼安慰,我更是無法想像她接下來的日子怎麼熬下去,她躺在床上一直問我怎麼回事,說上次見面還聊的好好的,為什麼忽然會這樣,而我知道我所有安慰的話語對於此時的她都會顯得很無力,我知道這種事情只能靠她自己還有時間,可接下來她的行為讓我真的刮目相看

她立刻從床上爬起來,然後開始化妝,說我要改變我不能這樣,我是最好的,是他配不上我,我下午還要去見客戶,我要好好工作去賺錢,當時我看著眼前的這個女人,除了欽佩還是欽佩,我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

日後也只是偶爾的跟我提起那個男人,但沒有悔恨沒有糾結,變的很釋然,而且她真的沒有讓這件事情影響但她工作,她依然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賺錢,努力的保養~

還有一件事情,有次有個客戶答應她了簽單,而且是個大單,但剛打完電話那人忽然又說現在經濟緊張,下個月吧,她們還是熟人,因為太在乎這個單子,所以一時情緒激烈說了幾句有些過的話,然後那人不高興了,於是這通電話就這麼不歡而散,正常人肯定會後悔,煩躁,焦躁不安,而她又做了一件讓我刮目相看的事情~

她立馬站起來,拿起電話查電話本,說不行我不能在這一顆樹上弔死,我要聯繫別的客戶,沒有他照樣也要簽單,然後她就開始收拾頭髮,聯繫其他人~~

她是我長這麼大見過最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論她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過著,她都可以活的很好~

而我也覺得很幸運能夠遇見一位這樣的朋友,並且時常與她相伴,現在每次情緒低落的時候都會想起她,都會想像著如果是她會怎麼樣,慢慢的每當心情不好或者低落的時候都會想一些好的事情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我很美很善良很可愛,大家都很喜歡我,我以後會很幸福,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變得更美更可愛更善良更努力工作~


而我最近也學會了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個人團張票去看電影,看完一場電影下來真的會好很多,發現一個人也可以做好很多事情,所以一個人的時候更要好好生活~


不管情緒有多低落也不要告訴身邊的朋友,也不要表現出來,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努力想自己好的一面,或者出去晒晒太陽,只要走在明媚的陽光下,我就覺得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生活依舊很美好~


根據吸引力法則,想好的就會得好的,所以任何時候多想想好的事情…


我覺得做為一個情緒成熟的人,應該能很快從負面情緒里走出來。


一、什麼是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那個麻煩製造者,他們時常使用責備式的語氣,充滿攻擊性的語言風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極度脆弱和需要別人的關愛,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小事在他們心理都會掀起驚濤駭浪,這些負面情緒久久不能在其心裡消失。
筆者打算在這裡試著說明,「情緒不成熟」從哪裡來,如何甄別一個人是否情緒成熟,其對人一生當中的影響,及如何改變自己,走出這種困境。
情緒成熟的定義: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包括好與不好的)問題的能力。
這關係到停止責備他人,擔負起責任,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於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感。
情緒的發展階段:
Stage 1 :嬰兒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兒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嬰兒期,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照顧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兒期,逐漸脫離依賴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開始發展獨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賴
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個體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反過來說,當一個階段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成長,尋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有時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前期待並要求孩子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出於他們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一個常見的結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後會隱約覺得自己是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卻需要無時無刻不把自己掩飾成已然長大的樣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裡已經不再允許兒童行為了 。可以想像一個年滿18周歲且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在面
對一個比童年環境複雜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麼可怕!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迅速表現出像被寵壞的兒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為,情緒失控,敵對,需要被關懷和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來自一個網友的個人陳述:

例一、今天一個人來到你在的城市,來到你宿舍樓下,本想給你一個驚喜,沒想到收到的卻是一條讓人心灰意冷的簡訊。"又殺來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廣州面試,讓你撲了個空"。
2015年,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劫,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驕傲指使我等你主動聯繫,於是我就錯過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實在沉不住氣的我還是先給你打了電話,你說之所以不聯繫我是因為那晚你主動掛了電話後怕我生氣,之後就不敢打了。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電話么?之後我到你家大鬧了一場,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讓你難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聯繫你你就真的會因為主動掛了電話這件事放棄我們的感情么?3月份的時候我跑到北京來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說我們和好吧,最終我們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對你說的話言聽計從。雖然我心裡也有委屈,覺得明明是你主動放棄這份感情的,卻要我委曲求全來挽回,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我們複合後你把之前每天不記次的電話縮減到了每晚十點後,每次都只是說一兩分鐘…… 9月30日,又是異地戀衝突的慣用模式,我們簡短的通話,你讓我睡覺,我掛了電話後給你發簡訊說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覺前在說兩句,但是我卻不知道你已經關機了,臨近凌晨一打電話我崩潰了,誤會你是為了逃避我才關的手機。於是我又傻傻地撥了一夜電話,聽了一夜移動關機的特質錄音。第二天,我給你發了簡訊說去北京,剛到高鐵站接到你的電話,我知道是我誤會了,心裡一下子覺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還是強迫自己跟你吵了幾句,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時,手機響了,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分手吧。你知道么,聽到你這句話時我的嘴角都還掛著笑,而那笑容本來是用來跟你撒嬌的,於是表情僵在那裡……見面後你沒有讓我留下,而且把我攔在了北京西站,你說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車。我聽話回家了,聽話的結果是再沒有了和你通話的權力。從那之後……我只是喜歡一個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麼錯。

責備是一種過度的防禦反應,當人們抱怨或責備時,其實是在說:「不關我的事,別怪我,不是我的責任。」 「我受到了虐待。」我們責備時,是在拒絕某事,並失掉了我們的正義感,流失了力量。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自戀,通常來講是兒童時期的特點,他們總抱怨生活沒有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特殊的照料,度過這種心態是長大的一個重要部分。
女主角強烈的需要男朋友無時無刻的呵護,她很幸運,擁有了這樣一個人,可以呵護和包容自己的驕傲,在戀愛開始時是非常幸福的。
半夜給男朋友打電話沒打通,她感到強烈的不安。但不妨推想,接下來打通電話時的開場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責備數落一番。當感情遇到麻煩時,男朋友開始逃避這段感情,這給女主角帶來了巨大的不安,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對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驕傲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樣來主動討好她,可是這一次男主角沒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朋友,孤單一人更加需要對男朋友依賴。在向男主角道歉時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靈能量,她體會到一個人如何「低到塵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時,不成熟並無大礙,而當感情遇到麻煩時,來自一方甚至雙方的不成熟可能使這段關係結束。
他們總是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何種傷害。所以他們在向別人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同情。

情緒不成熟的標誌
1.很少真誠地讚美別人。
2.經常能感受到恨意,難以原諒別人。
3.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不能獨立,渴望有人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
5.更需要別人的關注與稱讚,甚至花費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滿足。
6.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責任。
7.對於他人對自己做了什麼高度敏感,卻看不到自己對他人做過什麼。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做了錯事,會施以報復。然而卻期待你去寬容和接納他們的無理行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無法擺脫不良情緒。
9.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鈍行為有被迫害感。
10.會控制自己周圍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會接受現實並用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實。
11.經常為自己辯護。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給對方下了判斷。
13.看待他人時善惡分明。
14.無法容忍別人的錯誤。當他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時,是無法容忍別人的任何意見的。
15.經常被情緒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緒。
16....

例二、小P,53歲,已退休賦閑在家。是個大家眼中所謂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處店鋪開服裝店,由於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夥幫忙,她從心裡不願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應付著答應下來。後來店鋪開張,由於小P已經與W承諾在先,經常不去擔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數太多她又著實不願。只好敷衍每周去店裡幫忙一次。小P與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只說:「我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後來店裡逐漸忙了起來,W經常叫小P來幫忙,小P偶爾以借口不去,後來沒有借口可尋只好不接電話。由於店裡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開始賠錢,W開始怪罪小P沒有履行承諾。隨著生意失敗,友情也隨之破裂。從此兩人再也不相來往。
這個例子中的女主角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小P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自我保護。這些行為並不是她們內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經常需要靠撒謊來維持一種表面和諧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禮貌地拒絕別人並不會傷害友誼,可以拒絕別人的人內心非常自由。而「禮貌地拒絕」顯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裡。由於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策略,小P並沒有在問題最初產生時將之解決,只是把今天的風險推給了明天,讓風險放大了。她感到很難拒絕別人而不得不委和,靠此來維繫脆弱的友誼。後來隨著W越來越頻繁地叫小P去幫忙,小P終於無法對付自己的承諾了。

情緒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執行大量無效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強大。這種自我保護策略帶來的後果非常糟糕,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籠子里來阻止外界的傷害,但同時也把你與周圍世界割裂開了。
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會欺侮和貶低他人。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儘管這種感覺往往並不是真實的。欺凌和厭煩是一個少年和兒童階段具有的特徵,突然被激怒,欺騙,撒謊,熟練的偽裝來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責任。
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熟和承擔是一種需要逃避的負擔。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設性方向的改變,使他們總是在難過和氣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現實就是這樣,我只能這麼做。」「你不能改變環境,只
能適應它」這正是他們常掛在嘴頭的話。


情緒成熟的標誌
1.給予別人愛,同時也能收穫愛
2.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能正確地處理不良情緒並從經驗中反思與進步
4.情緒相對平和,沒有大起與大落
5.更善於處理情緒,顯得有彈性,能很快讓不良情緒過去,並用積極地視角解讀,面對下一次挑戰。
6.對待他人的錯誤和瑕疵能採取開放態度,能夠原諒別人,不會記恨在心。
7....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
的需求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雖然現在很多實驗表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本文暫且引之一用。
書中談到:人的自我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輕鬆地駕馭那些低級的需求,如安全感,歸屬感。他們把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會深陷其中。過分地強調那些低級需求,排斥和輕視他人,將使我們的生命失衡。長期的失衡狀態,比如說一個逃避,拒絕,壓抑的工作狂,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像是一種強迫性的補償。

另摘錄一段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譯本(注1)書中的話:「...不會經常體驗
到敵對,仇恨,暴力,惡意和破壞性攻擊。他們並沒有失去他們的憤怒或攻擊性,但這種憤怒或攻擊的性質卻常常轉化成了義憤、自我肯定、對被剝削利用的抵抗和對非正義的憤怒,也就是說從不健康的攻擊轉化成了健康的攻擊;比較健康的人似乎都遠遠不是那麼害怕自己的憤怒和攻擊性,因此當他們表現自己的憤怒和攻擊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完全的成熟在於喜怒哀樂都僅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而不依賴於別人和環境。他們並不是失去了感覺,他們的感受更加緩和且準確,很少因強烈的情緒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斷。他們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鬆弛而有彈性的狀態,不會被不良事件激起防禦式的反應,並能很快讓不良情緒消失,專註於當下的問題。他們在行為上顯得更加誠實與真摯,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不羞於或恥於暴露自己的內心,那正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細審視她們的心靈,更像是一個受害者,一隻驚弓之鳥。他們在遇到外部刺激時,會表現出應激式的防禦反應,以責備來逃避可能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行為和成長都趨於靜止,很少達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變。
一個人越健康,就越能體會到別人的處境和情緒,併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健康的人會為朋友的成功而高興,對野牛衝來恐懼,對不公正而憤怒,為心愛的人離去而悲傷。
他們接受並承認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緒,並採取積極的回應。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他們可能也會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但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消耗,他們繼續前進,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把生命看成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成熟的人不願經歷所有的情緒,他們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成熟的人並非不會憤怒,他們不懼怕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一但表現時也更加酣暢淋漓。與之相對的是不成熟的人,雖然常常表現出哀鳴式的攻擊行為,比如責備,但是他們心裡卻對憤怒和攻擊無比恐懼。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兒童一樣獲得立即的表揚,他們看待事物不會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非好即壞。看待人時不會非陌生即摯交。

二、為什麼我情緒不成熟?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情緒階段內,請看下例:
例三、Selma,一位中年母親,在國有企業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當過8年兵後退伍轉業的軍人。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小L,還需要貼身照顧,但由於家裡經濟不允許,她只能帶著孩子上班。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而充滿惡意,Selma經常會感受到同事排擠她,她沒有知心朋友,丈夫也並不能理解她的內心,對她不聞不問。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時,她心裡充滿了空虛感,平時乖巧可愛的孩子也顯得可恨起來。Selma甚至有時覺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廚房做飯的時候看到孩子進來找媽媽,她恨意頓時湧上心頭,大聲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頓了頓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看到孩子又進來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並把廚房門鎖住。
Selma對孩子的任何一點「不懂事」的行為都施以懲罰。
因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對丈夫也吹毛求疵,並經常惡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錯也橫加指責且不讓丈夫還嘴「犯了錯還不讓人說!?說說你,教育教育你不對!?」丈夫無法忍受,回家越來越晚,在家裡時也總是想「躲避」到外邊,Selma認為丈夫自私且不負責任,甚至懷疑丈夫在外面已經有了外遇。
他們每天都會吵架,吵架時Selma為了不影響孩子,把孩子鎖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孩子覺得是自己犯的錯讓父母不高興,感到難過和內疚。
孩子小L進入青春期後顯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時常有不滿足感,且經常感到來自周圍的敵意。
小L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是3個月後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動給予愛,希望女生主動,女朋友犯了小錯就懷恨在心,不能原諒。
小L沒有和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潛意識工作模型。在兩人產生隔閡後,小L心裡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氣,沒有第一個去道歉也沒有給女朋友一個台階下。冷戰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沉重,直到雙方都變得冷漠起來。
小L在進入二十歲後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需要粉飾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與母親Selma和父親的關係都比較淡薄。對建立家庭和即將來臨的責任感到恐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1) 父母(基於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時候父母當中一方是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會有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中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像個小孩一樣!」而忽略了他們本身就是個小孩子,為什麼要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呢?
(2) 孩子缺乏一個成熟的行為模型來模仿
這個例子里小L與女朋友交往時,其潛意識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關心,被給予;(無法關心,給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對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堅強,若我有了權力才能讓她不離開我。
這種令人窒息般的自我發展經歷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自我障礙和自私的行為。有些個體在長大後,這些在童年時未被滿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無止境的需求替代符號作為補償,如金錢,地位,權力,控制,名望,讚揚聲,被接納。
然而在這個涉及到兩代人的例子中我們並不能把後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來自雙方。丈夫J是個「大老粗」式的軍事迷和政治迷,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規則,不能讀懂妻子的心思。J很難與Selma進行有效的談話溝通,因為她經常被情緒控制,很難去和一個被情緒操控的人去講道理,Selma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世界在敵對她。她時常有受迫害感,責備別人,越責備別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別人擁有快樂,而她的內心孤獨而困苦不堪。於是變得性情乖戾,充滿仇恨,懲罰自己周圍的人。
因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長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充實自己。

三、如何變得情緒成熟?
我們的責備行為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應激式的行為。比較焦慮的人往往記不住對方的名字,因為化解焦慮佔用了絕大部分大腦能量。當我們遭遇不良事件時,強烈的侵入式的情緒使我們大腦部分功能失效,無法適當地回應對方。事後反覆琢磨才慢慢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禮。同時因為我們處於妄想中,我們的精力被錯誤地集中在解決本不存在的問題上。這一過程損害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般的打擊,如何改變自己呢?

下面一些行動或因素可以幫助你, 這裡按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
1.自己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變得成熟
願望越強烈,變化就越徹底越快速。我們越願意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的,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有時甚至讓自己震驚。
2.試著減慢自己說話的節奏
3.謙卑待人
4.找到一個積極的對象,模仿其行為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身邊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們和你的行為有何不同之處?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保持著開放態度,是不是經常被激怒?他們發簡訊聊天時是不是經常開你玩笑還帶著^_^(笑臉)的表情符號?是不是經常主動稱讚別人?是不是主動光顧你的個人主頁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個你一直真正欽佩與欣賞的人,他/她的行為舉止可能總是溫潤有禮,尊重他人的自尊,賦有同情心。尋找和他/她共處的機會,模仿會自然發生的。
5.找到一個消極的對象
把Ta作為鏡子,從Ta的身上識別出自己類似的行為模式與局限,反思自己什麼時候會表現出情緒失控行為。我們越焦慮,就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攻擊行為,但隨著進步,這會變得容易。認識到的越多,改變就越廣泛。當別人冒犯了我們時,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我們意識到後,難過的感覺馬上降低了。
6.擴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願意獻出最好的自己的人與之度過
在鄉村長大的人不會學習到在下車時為女士開門,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為和語言的課本,你應該經常逛書店使之更加豐富。如何讓改變變得簡單?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與之一起生活。

注1:《動機與人格》第三版,亞伯拉罕-馬斯洛,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7頁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有問題可以微博上找我: 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佛曰: 覺知!

絕不是在裝B, 這是我一直在驗證的極為有效的方式。

那什麼是覺知? 我的理解和做法是跳出自我,到空中俯瞰一下自己, 觀察自己情緒的來龍去脈。
我的經驗是, 只要你觀察到了自己的情緒的由來, 基本上你就走出去了,都用不著一分鐘, 5秒鐘就夠。

舉個例子, 在早晚高峰時, 我開車非常容易急躁, 經常會在路上跟人搶一兩個車身位, 偶爾我也會覺知一下, 「操, 這TM有意義嗎」,早到或晚到一兩分鐘其實沒什麼差別,有一個好心情其實更重要, 然後就非常心平氣和, 遇到超車時,心中默念,「哥們,您先請」。

其實這是有理論根據的, 人的大腦很容易聚焦,不管這個事情有多小, 你都很容易只關注這件事情上,這個時候你就被強烈的情緒抓住了。 再拿早高峰舉例子, 那種情況下你根本不會注意到原來路邊的花開了, 很美。 不過人腦進入這種 fight or flight模式也是進化的選擇, 在危機情況下,這種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你在叢林遇到老虎你肯定不會再想待會兒該吃什麼飯。 只是這種模式在平時開啟的太頻繁,副作用就很大。

那如何才能做到在大腦已經進入聚焦模式的時候覺知? 答案是多練習, 平時就時不時的觀察自己的狀態,情緒,到關鍵的時候才能幫你擺脫情緒的牢籠。

最後想起宗薩仁波切的一句話: 在人生的大電影中, 出離需要勇氣(大意如此)。


殺人誅心!你知道如何「誅心」嗎?

在人生之路上,我們要進行很多嘗試。

這些嘗試,有的會最終成功,有的會不幸失敗。

無論失敗還是成功,

我們都必須明白,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結果,

重要的是策略,而不是結局。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先講一個小小的數學問題。

一個袋子里裝有100個小球,其中99個是黑球,1個是白球,

我隨機從袋子里抓出一個小球,讓你猜是黑球還是白球,你只能二選一。

你應該猜什麼球呢?

猜什麼球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呢?

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你就會選擇,黑球。

為什麼要選擇黑球呢?廢話!選黑球成功的概率更大嘛!

99個黑球,1個白球,讓任何一個聰明人來選擇,都會選擇黑球。

但選黑球可不可能輸呢?

是有可能的,百分之一的可能。

但我們依然要選擇黑球,為什麼?

因為選白球輸的可能性更大!百分之九十九!

不過,選白球可不可能贏呢?

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很小,百分之一。

於是你選了黑球。

我鬆開手,是白球。

你輸了。

你輸了嗎?你真的輸了嗎?

不!你沒有輸,你做對了,你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什麼才叫輸了呢?

你明智地選擇了黑球,結果運氣不好,出來一個白球。

這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結果你卻因此懷疑自己的判斷,並放棄自己原本正確的策略。

當我第二次讓你猜時,你不再猜可能性為99%的黑球,而是選擇猜可能性為1%的白球。

於是你又輸了,

輸得一敗塗地,輸得一臉懵逼。

這種輸,才是真的輸了。

為什麼?

因為猜錯不可怕。

只要你執行正確的策略,你算你這次運氣不好,就算極小的小概率事件發生了,

沒關係,只要你堅持正確的策略,你總能猜對的,總能頻繁猜對的。

而且從最後的戰果來看,你猜對猜錯的比例應該是99:1。

明白嗎?

大獲全勝!

但如果你在一次猜錯之後,在一次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後,

動搖了!懷疑了!自我否定了!

開始放棄原本正確的策略,開始自暴自棄,開始選擇那個贏的概率極小的錯誤策略。

最終取得了1:99的悲慘戰果。

只贏了一次,卻輸了99次。

這樣的輸,才是真正的輸,是丟人的輸,是一敗塗地!

現在你明白了嗎?

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結果。

重要的是策略,而不是結局。

不要因為一些黑天鵝事件的出現,不要因為一些概率極小的事件,

就否定你原來正確的方法,正確的策略。

甚至否定自己的判斷,否定自己。

這樣的輸!才是真的輸!才會真的令你一敗塗地!

所謂「殺人誅心」,誅心者,誅的就是這個心!

誅掉你的自信!誅掉你的判斷!讓你無所適從!讓你奉黑為白!

那時,你才真正地輸了!真正成為了一個廢物!

廢物還能贏嗎?廢物贏不了的。

99個黑球一個白球,結果你每次都開始選白球,

那你怎麼還能贏?

贏不了的。

只會越輸越慘。

所以,重要的是方法,不是結果。

重要的是策略,不是結局。

不要因為短暫的失利,就失去自己的判斷,就打掉自己的自信。

自信一失,明斷一消。

神仙也救不了你。

————————————————————————

最棒的個人成長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消極轉積極=體內荷爾蒙增加←運動晨跑←早起←早睡。所以,今天x早睡開始吧


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一日讓其消融?


可以因為高興而跳舞,也可以故意跳支舞來讓自己高興。所以我主張,一定要做些事情,哪怕心裡很難過,難過到想去死,也要讓自己忙起來,打掃打掃房間,出去走走,寫字畫畫,做什麼都好


給他一分鐘都數不完的百元大鈔

千金散盡還復來,相信我,你們的友誼值得的。


一分鐘嗎?不大可能吧。
09年我在北京,跟同事說笑著往地鐵口去,突然抬頭的時候看見了一個身影,瞬間心情像跌進了深淵裡一樣。我立馬跟同事說東西落在公司了要回去取,然後緊跟著那個身影走了很久,特別是那個身影感覺到有個人在跟著她走後,回頭看我的眼神,真的像極了我腦子裡的那個人,我當時想她會不會突然再次轉身對我說:「別跟著了,是我。」後來跟著她走到地鐵站,一直到我自己覺得再這樣會被人報警,就站著看那個身影走遠。回到住處,我輾轉反側,一直在想是不是她,為什麼眼神都這麼像。躺在床上我自己想,她這麼恨我,我更不能讓她覺得當初跟我分開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即使是作為一段不快樂的回憶我也不能接受讓她忘記我。可能覺得這種想法很自私吧,但對我來說這種想法有多麼痛苦,也只有自己清楚,很多時候越是這種時時會刺痛自己的目標才更有效,你需要的不是安慰,是動力。
五年後的現在,我還是時常會突然的陷入一種絕望的情緒里,但也已經會條件反射般的在出現情緒時,儘快去尋求解決之道。為什麼消極?多數時候,無非是自己遇到了困難,遇到了讓當時的你感到無法面對的困難,我們都很平凡,只是不甘平庸的在拚命往上爬,相信我,在這個時候不要安慰自己,不要用情緒來撫慰情緒,你需要的是行動,一份在痛苦的作用下,目的性會更加明確的行動。我們已近三十,你和我一樣在一個大環境中,做為中層在責任和壓力下如履薄冰,生活已不再風花雪月,也許再次見面我也不會再愛上你,但我會和當初自己想的那樣,同樣的記住你,無論是你一帆風順的事業,還是即將幸福的婚姻生活,這都是我不可迴避的痛苦來源,我沒那麼偉大,你和另一個人關於幸福的一切永遠不可能轉化為我的積極情緒,所以我會拼盡全力,讓你無法忽視的活在你的角落裡,讓你在尚未成熟到可以淡然面對一切之前,仍然覺得與我分開是一個錯誤。
你看看,這就是我給你的答案,我自認經歷了不少,尤其是姑娘,可偏偏只有你,能讓我在看到你關注了這個問題後,忍不住想安慰你,但又覺得這不是成年人該有的方式,你我都這麼平凡,如果不繼續努力,我這個回答都會被當做笑話吧,所以去吧,打起精神來,我不想在下一次回憶起多年前那些事情時,腦子裡浮現出的是一個當下被磨得毫無色彩的你。


去年和前任分手的時候 剛好分手的那段時間家事比較多 趕上期末考試 壓力非常大 熬過考試之後回家整個人病倒了 剛好死不死的 我年紀輕輕還有腰椎間盤突出 也在這段時間發病了 同時伴有嚴重的失眠和焦慮 整日卧病在床 除了隔天被家人推出來去醫院治病 別的時候都在家反覆發燒 煎熬得不得了
最煎熬的 應該是長期的失眠和焦慮 導致我的內分泌失調 臉上長了非常多的痘痘 怎麼形容好呢 就跟伊藤潤二的《三酸甘油脂》一樣 平時我是一個很注重形象 也熱愛鑽研各種彩妝的女生 心情可想而知

我為什麼要講這樣一段貌似跟題目沒有任何關係的慘痛經歷給大家聽 是因為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 我終於慢慢的痊癒了 失眠好轉 焦慮減輕到慢慢消失 腰的情況樂觀多了 臉上的痘痘都好起來了 只剩下了一片若隱若現的印子

每次覺得很消極 很難過 貌似有什麼跨不過去的坎 讓我忍不住要痛哭 要自暴自棄 要放棄 要逃避時 我都會馬上拿出一面鏡子 看著臉上的印子 提醒自己:
「你在最艱難 幾乎病得都以為自己要死去的日子裡 都頑強的熬了過來 難道現在這些事情 能比那個時候更加難熬嗎?更加讓你值得難過嗎?曾經的你就已如此勇敢 現在的你只能更勇敢」
最後不忘一句:
「再消極下去又要長痘痘了哦~」

每次這個方法 都能讓我重新回歸鎮定 迅速調整狀態 真的從一分鐘內走出了消極 憤懣的狀態

只是看到這個問題非常有感而發 可能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體會 但對於我來說 只有真正經歷過苦難 才能珍惜往後生活里每一分一秒的美好 才能心存感恩 保持樂觀去面對一切


吃。


像這種問題我覺得還是靠自己的性格和對突發事件的接受程度吧。
有次考試本來是開卷,到考的時候老師突然說閉卷。所有人都在和老師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我默默的藏好小抄、押了兩道大題簡略的寫在了桌子上……
那次考試全系就過了六個人,四個學霸,我和我後位……


兩年前發過這樣一條微博:
「忙碌了一整天沒有停過。連午飯都是匆匆買了便當在辦公桌上邊幹活邊吃。最後加班一個多小時依舊搞不定。然而一整天的負能量卻能在見到你那一刻消失殆盡。」

如今雖然不在一起,各自忙碌成兩條狗,每天負能量滿滿,而收到她微信的那一刻也會煙消雲散。所以我知道我一直沒變。


我的方法是走出當前所在的環境。


推薦閱讀:

老是為一點小事生氣或是焦慮怎麼辦?30多歲的人了,遇事總不淡定。?
心態好是怎樣一種體驗?如何做到?
一心想自殺的人突然得了絕症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在班上成績排名靠前的同學對自己成績不滿意時,成績較差的同學會鄙視,覺得好學生很「裝」?
什麼叫做內心強大?怎樣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TAG:生活 | 心態 | 心理調節 | 情緒管理 | 負面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