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因為怕孤獨而去故意合群?


我是個孤獨的人。

我也害怕孤獨。

在大學校園裡行走,你會發現很多掛著耳機,哼著歌曲,踽踽獨行,走路帶風的姑娘。

而我是其中的一個。

然而我很滿意這種狀態。

大學生活的開端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女生宿舍,做事情喜歡集體出動,一起上課還坐在一塊,一起買飯,一起洗澡,一起參加社團,一塊做一個課題項目....

然鵝一段時間過去了,能堅持下去的宿舍小團體寥寥無幾,大多是分裂成幾對小團體,各自行事。

而我選擇了另外一種形式,一個人。

一個人吃飯,細嚼慢咽地看來往匆匆的男男女女;一個人去上課,位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人去圖書館,可以一個人看一本書看到閉館然後收拾回宿舍。

從圖書館到宿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這個時候你可以慢點走,耳機里放著最愛的歌手,腦海里回味著剛剛那本小說,步伐是細碎而輕快的,擦身而過的路燈像一個個緘默不語的少年,抬眼,便是滿眼的星光。

微風從耳際輕輕掠過,這段路,看似無言,卻很美好。

這時候將我認做孤僻古怪的諸位看官先打住,先翻回去看看我的簡介。

人家可是一枚根正苗紅的段子手~

我自認為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平常喜歡在宿舍講段子,逗得姑娘們哈哈大笑,和舍友偶爾會有摩擦,正常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相處愉快,可以一起逛街,追劇,吃飯,深夜卧談,QQ群斗圖,吐槽某個綠茶婊,女宿515是一個有愛的小群體,我是其中的一個活躍的小成員。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當我發現我想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並且也尊重他們在一起活動而且他們也尊重我,不孤立我的時候,我覺得這種狀態,就很好。

想說的是,你可以害怕一個人生活而選擇加入一個群體,這沒有什麼,但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別人而失去自我。

我有拖延症,我喜歡化妝,早晨我的節奏很慢,對於宿舍里其他洗把臉就走的姑娘我不能託人家的後腿,當然我也不會為了和別人一起走而草草了事。

我走路很快,當我有事別人走路太慢我覺得會浪費我的時間,我尊重他們的閑庭信步,也高興他們默認我的行色匆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事就要有自己的立場和態度,當然沒必要刻意去追趕別人的腳步。

我想很多人願意在群體里行事,除了有參與感和存在感,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安全感。

因為大家在一起,你就不怕會遲到,你就不用擔心會錯過重要的消息,一群人抱團時可以互相取暖,聯合對外可以同仇敵愾。

但是當你盲目地去合群的時候,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會有兩種:

要麼成為油嘴滑舌左右逢源的社交能手,和誰都能說上話,酒肉朋友一大堆,知心夥伴沒幾個。

要麼成為一個混臉熟的,在哪個群體都能看到你,你插不上幾句話,但好像又有點存在感,其實是個小透明。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在我看來,和一群說不上話,不在一個世界的人混在一起,簡直就是慢性自殺。

曾經參加一個聚會,後來去KTV唱歌娛樂一下。

有一個男生,八面玲瓏,喜歡捧高踩低,對待美女油嘴滑舌,和富二代稱兄道弟;對待某個長相一般的女孩子抖個機靈嘲諷一下:

「你這穿衣打扮很富有鄉土氣息啊!"

美其名曰活躍氣氛。

我看不下去有些人用富有優越感的神情去打量一個天真無害的女孩子。

為了轉移注意力,我點了一首英文歌開始唱了起來。

很好,大家便開始紛紛看著我哈哈大笑,只因為某個和歪果仁學過幾句英語的傢伙拿著話筒慵懶地糾正我:

「喂,你這英語說的太差了吧,音可不是這麼發的。」

說著兀自用也沒地道多少的口音唱了起來,自我陶醉。

一群人虛與委蛇,皮笑肉不笑。

對於我和那個女孩子來說,我認為這樣的群體不合也罷。

好的群體可以成就你,垃圾的群體只會消耗你。

生而為人,我們存在於現實社會中,是獨立的個體,卻不能孤立地存在。

注意,獨立和孤立的意思是不同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確要有社交活動。

當我們的節奏合拍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一起呢?

下課後,沒什麼事一起回到宿舍,一路上談笑風生。

但是很多事我選擇一個人是因為我喜歡一個人獨立地生活,注意,是獨立。

獨立是一個很複雜的辭彙,很多時候,你想獨立,但是你不得不依靠一下別人,這真的無可厚非。

但是很多人就是在學會獨立的過程中慢慢探索自我,這是一個過程。

孤獨沒什麼不好,當你發現你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時,你可以健身,養生,做一頓好吃的菜,看書,思考,旅行,這都是你提升自我的籌碼。

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活法,我無權評價,就我自己而言,我不會為了表面的歡樂而去刻意迎合一個格格不入的群體。

同時也希望這個社會對每一個獨行者有充足的寬容和諒解。

我們生活在一個圈子裡,我們互不干涉。

喜歡那句話:

正是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同樣也把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的一句台詞放到末尾:

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

哪怕是教條,

哪怕是別人的眼光,

哪怕是愛情。

——————————————————————————————————————————————————

我是總攻大人,碼字不易,謝謝你的點贊和關注。


合群,應該是一個有趣的人,加入一群有趣的人;而不是一個無趣的人,到一個看來比較有趣的地方來掩飾自己的無趣。

孤獨從來不可怕,有些時候,人們有時還會需要刻意營造孤獨的環境,以便能夠專註做一些事情,比如坐在牆角看書;讓人感到可怕、想要逃避的,是內心的空洞...當你偶爾沉寂下來,卻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做點什麼,沒有需要完成的任務、沒有想要實現的目標、也找不到取樂自己的法子...不像有些人,他們的人生目標清晰、他們的興趣愛好廣泛,他們的時間似乎總不夠用,他們必須要抓緊一切的時間來做點事情,在他們那裡,一分一秒都有它獨特的意義...可是時間一旦降臨到你身上,就成了一種折磨,你只有時間,卻無事可做。

你當然可以無視這種空洞感,讓自己加入到一場狂歡,把自己的精力,從冰冷蒼白的牆壁轉移到喧囂中,直到筋疲力竭,然後昏昏睡去,總算熬過了這一天...但是第二天你醒來,發現空洞還在佔據著你的內心,你的生活仍舊毫無樂趣可言,你只能繼續找點什麼事情打發掉這一天、逃避這種蒼白的無力感...難道你要逃避它一輩子嗎?

你知道問題在哪兒了么?你害怕不是因為你孤獨,而是因為你現在的人生毫無意義,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做些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天應該怎麼過...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內心的渴望,把它具化成現實的追求,你又怎麼會有時間去參加毫無意義的「合群」呢?

熱鬧和合群,充盈不了你的內心,也無法讓你永遠遠離孤獨,你要靜心發掘自己生命的意義,那才會讓你成為一個有內容的人。


我在上大學之前一直羨慕我身邊的一種人,他們和誰都能打得火熱,一兩句話說過去就能和對方稱兄道弟,就連上個廁所或吃個飯都有一群人和他結伴而行。
那時候我覺得那樣實在是太棒了,他太優秀了,我也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可是你不能否認的是,大部分人並沒有他身上那種過人的交友天賦。
我時常因為自己不能像他那樣左右逢源而苦惱和掙扎過,也識圖改變過。
我怕被別人看出我朋友很少,我怕沒面子。
我怕他們因此就瞧不起我,不和我做朋友。
然後我身邊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好在我擔心的那些事並沒有發生過,我還是交到了一些不錯的朋友,雖然關係沒到能夠稱兄道弟的地步,但大家也算得上是臭味相投,好不自在。

後來我剛到大學,心想趁著大家都不了解對方,我終於可以塑造一個善於交際的大佬的形象了吧,就像我高中最羨慕的那種人一樣。哈哈

很顯然扮演一個自己不擅長的角色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我發現自己並不能容忍大部分人的性格缺陷和他們為人處世上的不成熟。
我變得極敏感和易怒,我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像我之前羨慕的那種人那樣,那樣左右逢源,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我甚至發現由於大學裡的同學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出身的不同和成長環境的差異,導致我真的很難找到一個能和我無縫銜接,一觸即發的朋友。
哪怕一個也沒有。

大家在眼界,談吐和人生觀念上的差異讓強行磨合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又會很累。

所以我乾脆想,「去他媽的,自己一個人有什麼不行的」

於是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上課,上自習,一個人準備考試,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洗澡,一個人打球,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去醫院看病。

很多次我在去吃飯的路上被同學遇到,他們問我,「怎麼一個人吃飯啊?」。
其實每次我都好想說,「一個人吃飯難道不是一件很正常並且理所應當的事嗎?」
但是你為什麼要讓三觀跟你不同的人強行接受你的觀點呢?他們不是一路走來的人,他們不會懂的。
在他們看來,吃飯就要一群人一起吃,上課也是,洗澡也是,幹什麼都要一群人熱熱鬧鬧的才好嘛!

我不是在否認他們的人生觀念和生活習慣,我也不是特意標高自己的處世為人。

我就是覺得,既然大家臭味不相投,那麼為啥不讓自己過的舒服一點呢?為啥非要為了迎合大眾而改變自己?

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你過得孤獨,走的形單影隻。並不會讓別人覺得你很可憐,覺得你不可交。
他們反而會打心底里覺得你特牛逼,特獨立,會認為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哪怕你其實都是在逼自己去適應孤獨,享受獨處。

我覺得孤獨的人不可憐,因為害怕別人覺得自己孤獨而選擇委屈求全的人才可憐。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大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首先,合群不是能夠故意出來的

人各有志,不合群的本質原因是還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兩個人本身不是一類人,勉強自己去跟對方待在一起

第一,會很累

第二,難長久

所以,無論以過程看還是以結果看,都沒有得到什麼很好的體驗

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有的好

過去沒有網路,我們找志同道合的人,只能夠從身邊找

現在有了網路,這麼多的社交媒體,這麼多的平台,還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嗎

再說孤獨

什麼叫孤獨?

不是你身邊圍繞著一幫人,你就不孤獨了

孤獨來自於內心的感受,而不是來自於人多人少

手機里存了那麼多電話,可以互相傾訴,相互幫助的,有幾個?


_________
居然成了我回答里最高贊的答案(小透明很開心了) 看來大家都對此深有體會啊 久違的來更新下現在的狀態吧 現在幾乎除了上課的時間就一個人泡圖書館 覺得學習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而且喜歡那種大家都安靜學習的氛圍 大家共勉吧
–––––––
一開始,我也這樣覺得,孤獨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啊。可是等自己上了大學,才真的明白,生活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狀態。與其大家都虛偽的一起做所謂的朋友,倒不如自己干自己的更加自在。一個人干任何事情的效率也會提高。現在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干任何事情,在高三時,這些情況,我是想都不敢想的,我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現在反倒是無所畏懼了。細心觀察下校園裡的其他學生,很多人都是一個人帶著耳機疾步如風,一個人愜意地吃著飯。真的,不要害怕孤獨,當你體驗過那種一個人做事情的效率後,你會愛上一個人干任何事情的。加油!


與其在人群中如履薄冰,倒不如一個人活的瀟洒自如。
一直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如果因為害怕孤獨而選擇刻意迎合,那麼所謂的合群,也不過是讓寂寞在人山人海中暗涌。
到最後發現:「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


什麼時候開始討厭普世價值觀,你會覺得獨處真好


以前試過,很無聊。

現在孤獨慣了,還蠻舒服的。


因為孤獨而故意合群

那麼你的孤獨是因為沒有知心朋友,沒有你不說話也能懂你的人,沒有人可以分享,甚至可能連和他們三觀也不一致

既然如此,還去故意和他們一起顯的合群有什麼用呢?

可能你會和他們交流時附和,在冷場時找出話題,顯的和群體已經融為一體,但是你真的能發自內心的已經融進去了嗎

與其和一群不能很好的理解你的人維持不必要的關係這麼累,不如一個人享受孤獨,自己有話對自己說,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顯的樂在其中,也不需要隨時顧及到他人,這不也挺好嗎?


像我們追求孤獨的人遇見了比較歡天喜地。


我觀察下來,很多人並不是因為害怕孤獨而去刻意合群,而是需要安全感,對自己沒自信害怕成為「一枝獨秀」而遭到一些不必要的攻擊或者非難而已。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覺得孤獨,那麼合群你也得看看合什麼群。

有的所謂「群」不過就是人頭多,毫無質量和感情可言。在這種情況下,合群就是浪費時間。

但是如果某個「群」是屬於知識層次比你高,或者單純就是某方面比你厲害,又或者這個群的人都很和善,氛圍很好,那麼我覺得這個群是值得融入的,因為融入某個群體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但如果你的初衷並不單單是因為孤獨,而是屬於不習慣獨處,沒辦法獨處,過於依靠人群來獲得心靈的「慰藉」。

那我勸你,有毒,別這麼做。

其實很多時候看面相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內心強大,一般內心強大的人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比較果斷堅決,根本沒空去考慮孤獨合群這種問題。

謝不邀~哈哈哈哈


謝邀。可能是因為我看起來很孤獨的樣子。

當然不應該。

剛上高中的時候,老是和鴨子同步作息,每天一起吃飯一起回宿舍。

每天形影不離,同學們總分不清我們倆誰是誰,儘管我們長得一點也不像。

她的外號叫鴨子,雅稱叫小鴨,於是我多了一個外號叫小鵝。

但後來我們不再一起吃飯一起回宿舍,她和別人一起,而我一個人。

直到畢業,我們的關係也僅限於「曾經同行的夥伴」,畢業後再也沒有見面。

我們熟悉彼此的很多習慣,也知曉一些小秘密,沒有起過大爭執。

卻始終沒能成為朋友,因為三觀不合真的是要命,也沒有誰對誰錯,單純聊不到一塊。

我說中國發展挺快的,她覺得啥啥都比不上美國——當然, 我不是小粉紅,她也不是美分。

兩個人在一起只能聊化學老師的裙子好看,物理老師都是地中海這種話題。

看似熱鬧,其實更冷清。

日子久了,化學老師的裙子開始重複,後來換了女物理老師,髮型沒什麼特別。

我們就不再有話題支撐偽裝的熱鬧,也終於想開不再做長久而虛假的塑料姐妹花了。

就做個普通的同學,現在也有微信,我在杭州她在寧波,相隔不遠卻沒有約過見面。

跟不合拍的人強行共處真的很累,比孤獨更可怕,這是我的全部感受。

至於一開始我們倆湊在一起,因為高中是市裡的學校,而我們倆來自同一個鎮上的同一所初中,原先雖然不太熟,互相還有點印象,高中又分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宿舍。

仍祝福她過得好。

而我,偶爾也約幾個關係好的小夥伴聚會,但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人,很輕鬆自在。


你會發現,你以為自己討好了所有人,到時候還是得一個人獨自面對整個世界。


有時候這不是孤獨,而是選擇。

侵刪


孤獨使人強大,所以我現在才強大到令自己孤獨。


在現在的我看來,「合群」,不存在「故意」,「孤獨」,本就是人生的常態。

如果我對一件事物,一個群體感興趣,我就是「合群」的;如果我沒有興趣,可能我滿臉都寫著「離我遠點」、「快滾」之類的辭彙。

大學以及大學前的我以為,「不合群」=「被孤立」,總是會遷就多數人或者領頭者的喜好。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合群」,有時候反而失去的是寶貴的「獨立性」。你強迫自己「合群」,會顯得你這個人好說話,習慣遷就,那麼你想要提出需求時就越容易被忽視。而「不合群」,收穫的是一個人的自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想做的事情是「在床上躺一天」。

會孤獨么?也許吧?但強迫自己參與不喜歡的活動與一個人安靜的孤獨,我可能更願意選擇後者。

而且,我們生而為人,總會有自己的愛好,有共同愛好的人一起玩耍,又怎麼會「不合群」?

我想,我以前是曲解了「合群」與「獨立」:我喜歡看美劇,我可以和同樣的劇迷一起追劇、討論劇情,大家相談甚歡,就是「合群」。但突然他們說,我們聯誼吧,一起吃飯,然後唱K,可我討厭KTV,那麼,我就不會去唱K,這不叫不合群,我覺得這是一種「獨立」。

我們說人成熟的標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為之付出努力。

那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並學會拒絕它,應該是走向成熟的過程吧?即使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合群」不代表自己要時刻受所有人的喜愛或歡迎,不代表總是要和一個群體保持行為的相似性。

如果不喜歡,就不要去「合群」好了。

「合群」你也不一定能收穫到朋友,「不合群」也沒人會有精力非要孤立你。

孤獨並不可怕,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自己和自己相處,或早或晚而已。

覺得孤獨的時候,塞上耳機,放起音樂,這個世界只有你,你就是你的整個世界。


本來以前挺合群的 經過大學 我可能再也不會合群了


這個問題頗有感悟。記得我認識我現在的閨密時,她就問說,我怎麼老看見你一個人。我就笑了,你也是啊!
曾經的我是合群的,發生一些事後,變得比較敏感和難以相信他人。所以一個人可以為我帶來安全感。
我喜歡一個人是有2個方面的原因:
1.自由自在,效率高。我是為自己活著的。不喜歡遷就別人的時間,不喜歡到哪裡都要一大群人。
2.免去被拋棄的可能性。除了我的母親,我覺得誰都會拋棄我。我吃飯很慢,我經常對別人說,你吃完就先走吧。
不過第二點的原因越來越少了,可能長大後心性更加成熟。自從和我的娃娃魚認識後,她給了我很多安全感,我會努力把腦子用去思考好吃的食物而不是別人怎麼想我的。

總的來說,大學的孤獨可能並不會為你帶來明顯的收穫,但是孤獨可以帶來沉澱。孤獨可以使人堅強。人的成長必須是孤獨的,誰都幫助不了自己。安全感永遠只有自己可以給,旁人只能是神助攻。
我的母親給我很多愛,讓我內心安定,但是,我要強大還是得靠自己。
學會享受孤獨。
不過很多時候我是願意分享的人。
以上!


除非你想更孤獨,否則不要嘗試。


孤獨≠孤單≠寂寞
這麼說吧,孤獨是主動選擇的結果。你去看《百年孤獨》里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人在棕櫚樹下坐了十幾年,不跟任何人說話。正常人做不出來,除非你主動選擇這麼一種生活方式。
孤單是被動選擇的結果。就是你想跟別人交流,但發現無話可說。就是你有合群的動機,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這個叫孤單。
孤獨和孤單都是一種現象,而寂寞是一種情緒。
我覺得問主想問的是後兩者,你覺得孤單寂寞了,當然應該去跟身邊的人交流,讓自己合群一點。
再者,你都說自己怕了,就談不上故意不故意。這是符合人性的規律的。
你總不能問該不該因為恐高而故意不去攀登喜馬拉雅山吧!


推薦閱讀:

你聽過哪些感到「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話?

TAG:人性 | 孤獨 | 道理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