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人腦的中的記憶會永久消失嗎?

還是即使是忘了也能通過某種條件激發出來?


關於記憶,其實人類還沒有研究清楚。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題目。

首先,先指出野合菌提到的,「你不記得你去年這周拉屎用了多少格紙」,這個能說明記憶會消失嗎?如何確定我們是記住了這個信息,然後這個信息消失了,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記過這個信息呢?

好吧,我答這道題,主要動機也就是指出別人的錯誤,以免出現更大範圍的誤人子弟。但這裡也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於記憶的理論有很多種。這裡先提到三種記憶的區分,也就是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感覺記憶又叫感覺登記,就是各種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保持。視覺的感覺記憶為「映像」,大概持續500毫秒。聽覺的感覺記憶為「回聲」,大概持續5000毫秒。但感覺記憶的過程是無意識的,而且感覺記憶中的信息很容易被感覺器官接收到的新信息所替代。所以,取決於你如何使用「記憶」這個詞,如果你把感覺記憶也看作記憶,那這種記憶的確會永久消失。比如,剛剛映入你視網膜的一整幅畫面,現在已經消失了。

短時記憶,它能以聽覺編碼的形式儲存信息,能長達半分鐘。比如你在心裡重複默念電話號碼,就是把電話號碼存入短時記憶的過程。George Miller 在他著名的論文中稱,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個項目,不過後來有人的實驗結果認為短時記憶的容量也許更少一些。短時記憶中的信息會永久消失嗎?會的,而且大部分都永久消失了,因為它們沒有轉入長時記憶,僅僅是我們臨時需要而記憶一下,也不需要永久地記住。

現在到了重點,也就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常常說的「記憶」,也就是長時記憶。長時記憶就像是你腦袋裡的硬碟,信息已經被儲存進去了,你甚至可以保持終身。

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有些存入長時記憶的信息,我們已經回憶不起來了。比如初中的生物地理知識,當年大家考試前都背過,但現在大多已經忘記。這是怎麼回事呢?是記憶永久地消失了嗎?

一種理論認為,記憶並沒有永久地消失,只是它無法或者很難被重新提取了。記憶分為信息的編碼、儲存與提取三個過程。一旦無法提取,那這個信息和沒有儲存過,效果也差不多。但我們之所以認為這些記憶沒有永久消失,是因為我們可以用「重學法」來判斷。當一個記住過某些材料的人,和一個從未記憶過某些材料的人對同一份材料進行學習。那些曾經記住過,但是已「忘記」的人,學習這份材料所花的時間更少。這說明他們沒有真正忘記這些材料。程序性記憶更是如此,人們幾乎不可能忘記如何騎自行車或者游泳。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記憶的確會永久消失,比如長時間不提取的話,就會自然衰退。或者後來的信息對先前的信息有干擾,先前的信息已經模糊掉了。但這種理論取決於你如何使用「消失」這個詞。因為即便信息受到干擾,但被干擾後的信息還是存在的,你是否認為這種信息的改變是說明原有信息的消失,還是原有信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呢?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記憶和整個腦組織都有關係。這說了好像跟沒說一樣,但現實就是如此。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破壞腦組織的形式,來使得記憶消失呢?當我們把大腦比喻為計算機時,常常會有所誤解,以為大腦裡面真的有個硬碟,只要我們破壞硬碟的一部分,就能精確地使得一部分信息消失。比如只要破壞某些神經元,就剛好使得你不記得你女朋友的電話號碼,但其他人的電話號碼卻完好無損。這是一個錯誤的模型,人腦的對信息的記憶,可能既有一定程度的模塊性,又有一定程度的整體性。在可預見的將來,這種精確的記憶刪除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我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記憶。一種很有可能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辭彙,所依賴的理論模型,可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錯誤的,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當我們提出「人腦的記憶會永久消失嗎?」這個問題時,這個句子有可能和「石頭裡的獨角獸會不會噴火?」一樣。我們現在以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這個模型來理解「記憶」,或許這個模型有本質上的錯誤。

這些話可能很難理解,不過不必擔心。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關於人類大腦與認知功能,我們可能還沒提出正確的問題,就不用期待正確的答案了。

但也不必悲觀,因為會多時候,我們不需要正確答案,只需要夠用的答案就行了。


會。
論據:
女朋友:「你說過要給我買包包的!」
我:「(°ー°〃)」
結論:
男性記憶會消失,女性有幾率觸發創造性記憶。


神經科學家做了很多的實驗,有了這樣一個看法:
記憶分布於很多神經系統,但是不同類型的知識是分開加工而且分別定位於大腦的限定區域的。
小腦主要負責程序性記憶;
紋狀體是習慣的形成和刺激-反應間聯繫的基礎;
大腦皮層負責感覺記憶以及感覺間的關聯記憶;
杏仁核和海馬區負責事件、日期、名字等表象記憶和情緒記憶。

所以平時我們可能經常聽到健忘症、遺忘症等等跟記憶功能障礙有關的疾病,但是研究之後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不把幾乎整個大腦(也就是與記憶有關的那些腦區域)毀掉的話,就算變成植物人,還是不能進入完全失憶的狀態的╮(╯▽╰)╭

摘自果殼


某些條件下會重新記起,其餘絕大部分都會消失。


你記得去年的這周拉屎一共用了多少格紙么?
如果你不是天天拉屎,可能連拉了多少次屎你都記不得了吧。
看來你的記憶是永遠消失了。


這個故事還沒完,我問了個印度人,他說他記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


從我們時間的維度看,可能會消失。
從更高的維度看,所有的信息都是永恆的,需要時可以隨時訪問。


不會。只是存儲起來,一時讀取不靈。我記得我好多個前世


拋個磚。

我嘗試著用深(中)入(二)淺(十)出(足)的語言組(搬)織(運)一下教科書上的話吧。

記憶是一種長期的學習過程。它是對所得信息的獲取(acquired),存儲(stored),檢索(retrieved)。


Recall——回來吧!潛藏在我體內的遠古之血!

*檢索信息,雖然目前似乎不在你的意識當中,但其實它早就潛藏在過去了。

魔法學院中在測試你的Recall能力上主要體現為——填空題的試煉。


Recognition——似曾相識的回憶,25%的決定!

*識別之前認識的妹紙。

比方說選擇題就能測試你的識別能力之強弱/幸運值...

Relearning——久別重逢人海間的青梅竹馬
-學習的更為迅速,之前掌握過的技能點,二次恢復的時間更短。將使你更輕易的攻略攻略過的知識點。

心理學家通過創建記憶模型來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形成和檢索回憶的。

將我們人類的記憶與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類比。

I,Robot (ΘェΘ)

①因此,要記住任何事件,我們的大腦(信息加工模型)必須首先將所獲取的信息錄入我們的大腦,這一過程稱為編碼(Encoding)

②而我們保留這些信息的過程,稱為存儲(Storage)

③之後得到的信息反饋,也就是當我們喚醒記憶的這一過程,稱為檢索(Retrieval)

怎麼樣?!是不是有種很帥氣的感覺?!(??`ω′?)


但要知道,計算機模型是有其局限性的!

所以我們的大腦雖然也很強大,但是很多時候都是需要載體輔助我們記憶的!

文字就是很重要的換回遠古先祖回憶的神奇!!!

所以我都有做日記!這樣我就能記起每天吃的好次的東西了~(≧▽≦)/~!!!

如果要我們的大腦把這些如此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耗腦力的記憶上,那我們這些吃貨是很辛苦的知道嗎?!!

所以在這個超級複雜的!需要雙腦同時進行加工!還要連結主觀意識的!像超級電腦一樣進行信息處理的記憶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特定激活模式來作為連接神經網路的節點!


...說人話就是...每次我們學到新的東西,通過不斷強化、重複當時我們大腦神經連接的變化,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學習/記憶。


在解釋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形成的過程當中,Richard Atkinson 和 Richard Shiffrin (1968) 提出了另一種包含三個階段的傳統模式:

將我們的第一時間所感知-記錄的信息理解為一個轉瞬即逝的感官記憶(Sensory memory)

從這裡,我們把所接收到信息的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編碼,通過排練(rehearsal)

轉化為以後能夠檢索(記起來)的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如圖

前兩者常見於短期記憶,持續時間短。

問題在於提取。所以想要保持長期的記憶,不斷的重複重複加深記憶是有必要的。
舉個最淺顯的例子,我們似乎不會忘記今天所做的平常的事情,或有趣的經歷。
但放在3天,三個月,三年以後,這些似乎不怎麼重要的記憶會否就這樣被大腦自動清空了?還是漸漸轉化為壓縮文件,直到通過某種解壓器(日記?)的釋放來喚醒那似乎封塵,但仍保留在腦海里的記憶。
(但像是絕大部分的人在3歲前的記憶基本可以肯定是沒有的。因為那時我們腦內負責儲存記憶的海馬體還沒長好呢~所以小嬰兒時期的記不得也是人之常情~)

*可能會有人反駁說,我至今還記得某年某月某日的具體情形,可否稱之為永久記憶?這和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些往往是我們所親身經歷的事情,而非通過其他途徑所學得的。
而且這些印象深刻的記憶共同點在於其影響性,對一個人,一個個體所產生的震撼,致使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這種類型的記憶又屬於另一個討論範疇了。

(非專業有不對的地方請各大神指正輕拍(●′ω`●),歡迎討論,持續更新一些新學到的皮毛~)


有種理論認為,如果某個記憶長期不被使用,那麼大腦中承載這個記憶信息的神經元就會逐漸萎縮,直至最後消失,那麼你的這個記憶也就徹底遺忘了。


有一個 摩根 弗里曼 主持的紀錄片,講宇宙的,好象是第二集就是在討論記憶。

有實驗已經製作了藥物,能讓小鼠的記憶被抹去。

有一個人大腦切掉一部分以後記憶只有1天,每天都要重新認識自己。。

記憶的讀取和重寫也提到說有進展。。

題主可以去找一下看看,我有空貼鏈接。。


1。切除大腦任何部位都不能造成完全失憶。
2。在某些器官移植病例中,受贈人能夠有部分捐贈者的記憶。(《再說一次我愛你》反應的現象)
大腦皮層 記憶按其性質分為行為記憶和認知記憶,行為記憶在於大腦皮層運動相關區與其下的相關神經中樞如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小腦之間形成特定的神經迴路,這種記憶普遍存在,如人對行走,騎車,游泳的掌握過程就是這種記憶過程。認知記憶根據其時間長短分為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瞬時記憶為外界或內部信息對機體的刺激產生的神經衝動所引發的感知。短期記憶的形成與海馬,杏仁核等大腦結構密切相關。長期記憶的形成是在短期記憶的基礎之上,在大腦中形成的複雜迴路,與大腦前額皮質和顳回相關。

  2001年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解開了人類生命的天書,但是記憶信息貯存的部位始終還是未解之迷。由於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伴隨著神經突觸功能和結構的變化,所以當前主流的觀點,認為記憶信息貯存於神經迴路和突觸結構中。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伴隨著相應神經元形態和突觸聯繫的可塑性變化,並在相關的神經通路上形成突觸傳遞的長時程增強(LTP)現象。研究證明,突觸結構的可塑性變化和LTP現象不是學習記憶過程的伴隨現象,而是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任何影響突觸結構可塑性變化和LTP形成的因素(如旦白質形成抑製劑、受體阻滯劑、遞質抑製劑、相關基因的突變等),都能影響學習記憶的形成。人們根據神經衝動產生的「全或無定律」,以及神經系統串列和並行處理外界信息的原理,在40年代初提出了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如Kohonen(1984《人工神經網路的自組織聯想記憶》)用3000個閾器件組成的人工神經網路,存在著短程側抑制功能和長程返回式興奮性聯繫,從而實現了二維網路的聯想式學習功能。利用這個人工神經網路,可以在500張人臉照片中認出指定的個別人照片。甚至僅僅給出此人面部的部分模式特徵,人工神經網路就能很快識別出來。87年,在美國西部城市SanDiego召開了第一屆世界神經網路會議,會集論文集共4卷計2690頁,在理論模型、系統與網路結構及應用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90年代以來人工神經網路研究更是滲透到人工智慧、認知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神經心理學、計算神經科學等許多相關領域,神經科學與相關學科的研究蓬勃發展。但是人腦智能畢竟不同於機器智能。人工神經網路一旦某個元器件損壞了,神經網路的功能模塊就會出現故障。大腦的某些神經元壞死後,功能可以得到補償,很少會影響大腦整體的功能。尤其大腦在學習記憶過程中,相關腦區神經元結構和功能會隨著外界信息的整合而發生變化,細胞內蛋白質和RNA分子的含量也發生較大的變化。所以大腦貯存信息的部位,不會是人工神經網路那樣簡單,大腦記憶的建模,也不應該只局限於神經迴路和突觸結構這樣的範圍。我們似乎更應該想到,控制神經元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因DNA分子,有沒有可能與記憶信息的貯存有關。

摘自新浪愛問


心理學大二學生偶感歡迎指正。
根據弗洛伊德在《夢的分析》中的理解,夢的發生和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是有著絕對的關係,深度剖析都能發現在現實中與此有關連的事情,而這個事情可能會發生在很久遠之前。我在想記憶它可能就是永存的,而記不起來。打個比方就好似一個U盤它裡面有數據但是U盤出了毛病不能完全讀取出來,而如果有筆記記錄了當時發生的事情,你看完筆記會回想起來,就好像是用一種方式把U盤修好了?
有些人的夢現實中發生了,甚至場景一模一樣可能是人對未來的一種巨大期望,而這個期望是合理的所以夢出現在一種合理的地點,用大腦所產生的一種合理的邏輯會發生的合理的結果導致人們認為這個夢會是一種預言。而有些人的夢感覺毫無邏輯可言,甚至有些東西自己完全沒見過或者去過的地方,這種就有可能是因為記憶雖然是永存但是無法讀取,但是在夢中可能會體現。

斯特姆培爾說:「我們察覺到,夢有時候好像能使廢墟底層的東西重見陽光,同樣,把一些積壓在童年最早期體驗上的最深和最重縝密的精神沉澱物挖掘出來,那些特定的地點、事情和人物景象相當完整並帶有原有新鮮性的畫面。這種畫面不僅限於在發生時給人留有鮮明印象的東西,或與強烈心理價值相聯繫的東西,也不限於那些給人帶來快慰的實際回憶的片斷。反之,夢記憶的深度包含著幾乎意識不到的、沒有什麼心理價值的或者已被長期遺忘的人物、地點事件和早期體驗,因而,在這些早期的來源被發現之前,它們在夢中和清醒時看來顯得完全陌生和未知。」這充分表明人的記憶是永存的只是你會因為無法讀取記憶而顯得一切陌生。


CPU 在檢查內存和虛擬內存的頁面文件時也是這麼思考的:
「我之前處理的信息,會永久消失嗎?」
處理操作系統的人會覺得這個 CPU 真是蠢萌蠢萌的。

目前沒有統計資料能表明記憶不會永久消失,也沒有明確統計資料表明不會永久消失。
人類對大腦的研究還是非常簡陋的理論,這個問題真的有點太高深。


催眠了真的能什麼都想起來么,包括深層記憶…?


不管是顯性記憶還是內隱記憶,語義記憶或者程序記憶,都存在自然消退,只是快慢與多少的問題,也存在記憶內容之間的相互干擾,適當的提取線索會幫助你提取出來。

不過那些連注意都沒被注意到,精加工也錯過了的,算了吧,你壓根沒記住它。

我記得昨晚我梳頭掉了幾根頭髮嘛,記不起來,因為老子連記都沒數,沒注意,沒加工。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傾聽或反饋技巧?
害怕看到優秀者、更害怕看到他們努力,以至於很焦慮難以維持自我專註,請求老師們分析我的心理?
如何避免成為賈金斯式的人?
你們有沒有一段時間特別背,特別倒霉,倒霉到你懷疑人生?

TAG:心理學 | 記憶 | 大腦 | 認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