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一直是個認真死念書的書獃子,現在畢業了工作了想努力但沒後勁了怎麼辦?


我遇到過不少個案有這樣的情況,在讀書的時候成績非常優異,但是踏入社會之後脫離了學校的要求,沒有了定時定點的課程考試,沒有了明確的量化考核方式,於是很容易不清楚自己想做的到底是什麼,導致陷入一種迷茫和沉淪的狀態,最簡單的表現就是沒有動力。


對於這種環境的突然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方式。比如有的人會自我鼓勵,努力去尋找新的目標。而有的人會感到實在沒有動力不知道該做什麼,這樣的處境不能說一定不好,而是有得有失,也會有一定的好處,陷入迷茫才能促使人們走進內心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為體驗無力和迷茫也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很多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理清的。當然也有人先隨便挑選了一條道路,再根據自己的體驗決定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還是重新找個方向。


那麼這樣的情況是由於早年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導致的嗎?很多人把家長與老師對於孩子過高的期望看作是很多不良結果的首要因素,但這種看法其實有些片面。因為過度的期望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孩子受到激勵而奮發向上就與獲得的高期望有關。當然過高的期望也自然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每個人感受期望的標準不同,當一個人持續地感受過高的期望時,會對人格產生一定的影響,他會選擇放棄自己的興趣所在,比如音樂、美術等業餘愛好,去迎合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慢慢地感覺失去自我,等到突然有一天,當壓力爆發,可能會產生「這都是你們逼我做的,我不幹了」這樣的想法,對於一個人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有些人平時態度認真,內心也比較誠懇,但是說的話和做的事總讓人感覺有些假。這是因為他們潛移默化中已經習慣於努力用世人眼中的最高標準去滿足周圍人,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這就是小時候過強的社會期望對一個人人格的側面產生的負性結果。


我把這個哥們兒的知乎主頁放上來了,大家自己看看後判斷吧:法山叔

——————————————————

題主使我想起我的一位高中同學。


我這位哥們兒人長得丑,黑,而且矮。但是個性非常鮮明,口才極佳,巧言善辯,具有很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沒錯,在我們高中大家還是三觀未健全的情況下他已經頗為成熟了。


他從小就屬於調皮搗蛋的刺兒頭,比如在學校雕塑下悄悄撒尿,寫各種諷刺文章譏諷老師,總是能想出一大堆鬼點子整人。據他說自己是腦後長了三塊反骨的男人。


只是有一點,他長期盤踞我們班倒數幾名,在我們那一個大家都是年級最好的學生的班裡,他總是顯得特別。


而且美中不足的是,他在學習上並沒有太多天分,並且自己也不怎麼努力。


說到這裡,可能覺得他是完全跟題主相反的人了。


對,他不僅沒有學習天分,一點兒也不努力,在高三下學期以前一直在做什麼呢?


他翹課去打遊戲;


他上課看課外書(不過不是沒營養的網文,而是《道德情操論》一類的高端讀物);

他跟班上另外幾個遊手好閒的男生翹掉自習、謊稱看病,其實去遛彎兒和吹牛逼;


他能言善辯,競選團支書,策划了許多在當時的高中階段看來很酷炫的活動(比如每周做一期新聞,裡面有班級最近的趣聞,有參訪老師的環節,有大家腦洞大開寫的沒節操段子);他拍微電影,設計情節,研究鏡頭調度和視頻剪輯;


他參加辯論,想各種金句和精絕的語錄,甚至自己寫辯論的理論書籍;


他迷上音樂,報班學習二胡,然後自學尤克里里,最後甚至自己寫歌自彈自唱,而且媽的,那些歌還很好聽!


他談戀愛,談了好幾段,不知奪走了多少女孩的初吻和初夜,而且女孩兒們大都對他念念不忘!


他寫文章,涉及中國政治、電影圈、LGBT權益、信仰和價值,甚至得到大V的支持轉發;

...


他做了很多事,唯獨沒有學習。


你以為他完蛋了?


沒有,他在高三下學期不知哪根神經抽風,開始努力學習起來,最後從我們班倒數的成績考上了985名校。

然後畢業拿到了許多大公司的offer,現在在一所有名的律師事務所上班。


其實,我毫不意外。


我知道即使他上不了名校也會飛黃騰達,但是我就是知道他一定會上名校。


為什麼?


和從小一直努力學習,頭懸樑,錐刺股,甚至努力到麻木的題主你相比,他完成了「自我認同」。

(以下部分來自百度百科)

自我認同是能夠理智地看待並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夠精力充沛, 熱愛生活,不會沉浸在悲嘆、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奮發向上,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會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讚許。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與自尊,同時又不會一味地屈從於社會與他人的輿論。自己對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種認可感。

自我認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兩部分。

自我了解就是對自我所處環境的適當評估,對所扮演角色的正確認知和對於理想與現實能力的掌握。包含了以下內容:

1、我是誰,我的本質是什麼?

2、我是怎麼樣的人,我的個性、特長與能力如何?

3、我想做怎樣的人,我的願望和理想是什麼?

4、我應該做怎麼樣的人,我的道德和價值觀是什麼?


我實現也許可以大致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天資、能力、潛力等等。這樣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源自於個人自我實現的需要、個人自我發展的需要,它是繼人的生理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優勢出現之後而產生的最大力量和最大強度的總體需要,即自我完善這一人性的需要。

根據我的理解,自我認同理論簡單來概括,就是指自己在充分的社會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體驗、試錯、反思,逐漸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思維模式,自我評價體系,從而擁有自己的正常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我覺得只有真正完成「自我認同」的人,才是一個成熟、完整的人。


人在十七八歲的時光,其實是身心迅速成長的階段。在中國的國情下,大家普遍都關在學校里學得昏天黑地準備談虎色變的高考,我們所有的精力都被它擠佔了。而這個階段卻是一個人去探索自己、塑造自己的一個關鍵階段,對於大部分像題主一樣一心苦讀的乖乖學生而言,所有跟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是扼殺前途。但是你知道你失去了多麼重要的東西嗎?


我那個哥們兒,他漫無目的地翻閱那些中外的雜家典籍時,他領悟到了應試課堂之外閱讀的樂趣,他感受到了純粹的知識性的快樂,他參悟到人類智慧的曼妙,他開闊了眼界,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積極的價值取向,他變得寬容,他腦海中有不同大家的思想撞擊,他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他更智慧,更謙卑;


當他腦洞大開開發課餘活動,他策劃組織時,他其實是在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他與人周旋,說服別人,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團隊工作,他將自己的想法通過與人磨合,試探,修繕並付諸實踐,他知道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局限,他增強了信心;


當他拍微電影時,他結交朋友,他學著去安撫眾人聽他指揮和服從他的創意指導,他要敏銳地捕捉大家的情緒,他學視頻剪輯,在學習新東西中去培養學習的能力;


當他打辯論時,他研究別人怎麼說話,怎麼抑揚頓挫,怎麼調動聽話者的情緒,怎麼說服把敵人說得心服口服,怎麼寫段子,怎麼逗悶子,怎麼用一句機智而不失幽默的簡短回答把別人逗樂;


當他學樂器,寫歌,他其實是在摸索自己的興趣邊界,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可能性,他知道去體驗,去嘗試,去看清自己的局限,他又有了新的消遣和愛好,他在裡面找到了快樂,他不孤獨,因為有興趣愛好陪著他,讓他不至於內分泌失調;

當他寫文章時,他其實是在反思和梳理自己,他不停地叩問自己,與自己對話,問自己是不是足夠了解自己,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很多人害怕獨處,因為自己太空,不敢面對貧乏的自己,而他不同,他尊重自己,不想自欺欺人。


你看,他這些看似亂七八糟,八竿子打不著的各種體驗,其實都給予了他很多東西。讓他塑造起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培養他的價值觀,使他在這個信仰缺失的社會不會人云亦云,讓他結交了許多朋友,變得開朗和積極健康,讓他情商提高,學會察言觀色和與人愉快地相處,讓他擁有自己豐富充實的內心生活,不會無端地陷入頹廢、迷失和抑鬱。


所以,你說,一個三觀健全成熟、有自己強烈的理想目標、情商高,內心頑強、有想法有才華的年輕人,簡單的高考應試,他能拿不下嗎?


高考是一個綜合技能的考試,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自制力、決斷、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心態。你說擁有我哥們那樣素質的人,高考還會很難嗎?


任何人,只要具備這些條件,做任何事都是會成功的,高考的勝利只是副產品而已。


所以,題主你的錯誤在於一開始就捨本逐末。最重要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背後人成長所需要的技能。但是你卻一開始就鑽進學習這個避風港里,逃避周圍一切(當然也許對於你而言並不是逃避,只是從小性格使然,一向乖覺沒有質疑精神),最後在上完大學才爆發。


我暫且不考慮你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但是你一直待在學習的這個舒適圈裡,不想走出來去體驗別的東西,說明你在裡面擁有安全感。


但其實,這個安全感卻害了你,你害怕舒適圈外未知的一切你做不好,導致你自己殘存的一絲自我價值感也丟失。


但是這卻是最愚蠢的行為,一個人的價值感不應該來自於他所依附的外界事物,而來自於他的內心。而這樣一個豐富堅強的內心是需要長久的時間澆灌和塑造的。


你應該走出舒適圈,去多體驗,去試錯,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局限,當然一開始會很難受,會幻想退縮,但是剜去腐肉總是很痛的,只能咬牙堅持。

多閱讀,多與人交流接觸,多體驗新事物,漸漸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進步和變化。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成長領悟得早一些,而有的人晚一些,但是不怕,對於每一個認真生活的有心人,生活都不會辜負的。u r never too old to learn to be better.


-----------------------------

我看評論里有很多人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大部分的質疑點集中在高三後期努力考上985的情況。這裡我要再重申一次,絕對真實。不過我要補充兩句:


第一,我在文中已經提到,我們班是年級最好的班,我們學校是省內南部最好的高中,所以我那個之前一直成績在倒數的哥們其實成績也不是差得沒法兒見人,這點必須明確,即他基礎是不錯的。要知道我們班最後高考沒上一本線的同學不到10位(全班60人左右),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我們班同學上名校的概率;


第二,就像評論中提到的,我過於完美地描繪了我這位哥們兒,一定沒有提到某些細節。沒錯,我沒有說一點,他高考的時候其實沒有考好,只超出一本線4分,其實是很危險的分數,但是報志願選學校選的好,最後去了東北的一所985上學(運氣很好)。但是他在之前的模擬考中進過年級前十,這種水平在高考中可以去到國內top10的好學校,說明他本人在高三後期水平確實有很大提升。

以上。


---------------------10月12日更新--------------

我沒想到我這個隨便回答的答案會在評論區里掀起這麼大的波瀾,針對評論區的問題,我想做如下一些回復和澄清:


一、最重要的一點,我自始至終沒有否認過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我在文中引用這個朋友的例子不是為了說明他「遊手好閒」沒有去努力學習然後就考好了,並且還給了應試教育一記耳光。不,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我反覆地在文中說是他的「體驗」帶給他的好處,教會他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本條件,而最後學習成績的提升僅僅是任何事中的一件而已。敢問諸位沒有在你們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人嗎,學習好,口才好,頭腦敏捷,情商高,朋友多,有領袖氣質,博聞強識,文筆也好,自信,堅強,大氣...你發現很多時候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很多的優秀素質,所以他容易做成很多事情。你會否認他這些素質不是促使他做成功任何事的基本因素嗎?我想要說的只是這些「體驗」、「經歷」以及由此得到的「領悟」所給予他的東西最後促使了他學習的成功(其實這並不算成功,因為他在大學裡也做了很多很牛逼的事,但是我們總要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考量標準吧?所以那些說我藐視應試教育,認為他最後考上985有多了不起的請仔細地讀懂我想表達的觀點),所以請諸位不要誤讀我的結論;


二、承上一點,我也沒有鼓吹讀書無用,說高中階段的學習不重要,更沒有像評論中有人說的,鼓勵高中生去課上看課外書不學習。我們探討這個是有一個「度」的,如果你行有餘力,學習本職工作做得不錯,你是可以去發展自己的各項技能的。但是很遺憾地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很難做到。我反覆強調,我想突出的是他學到的那些「素質」對於他的幫助有多大,而不是他不學習去獲取這些「素質」這件事。不要混淆。至於看這個答案的高中生們,如果自己成績不好就好好努力學習,「素質」這些東西不是你在高中兩三年時間就能完全培養起來的,這個要認清。

三、還有人對我說他「奪走幾個女孩的初吻初夜」有微詞,覺得受冒犯,說他是個「NB的渣」,然後點了沒有幫助。我先不對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行為進行點評了,我想說,他和那幾個女孩兒都是正常的戀愛關係,戀人關係親密到一定程度做什麼是他們的事,外人沒有權力去指摘。況且,我在這裡用這個小事例不是為了說明他有多NB,只是像列舉他之前去打辯論或者策劃活動一樣為了說明他個人生活的豐富而已,除此無它。且不說他的行為渣不渣(人家你情我願,「渣」從何而來?),個人的能力和他的品德有任何關係嗎?一個人把一件事做得漂亮與否得看他的道德水平嗎?什麼邏輯。


四、這個答案我寫得匆忙,自然有很多疏漏。就像評論中有人多質疑的一樣,他不可能像我描述的這麼完美,一定有什麼地方沒有提到。的確,他的優秀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出身高知家庭,祖父就是一所985學校的教授,父母也是體面人,所以家境不管在物質資源還是在精神資源上都是很富足的,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因素對於一個人健康發展的巨大正面作用。所以,我在文中說他文筆好,口才好,自信,交友廣泛,並不是他在高中短短的時間造就的,他可是從小就在培養這些方面。所以必須看到這一點。而隨著他成長,他的優點又進一步滋養他,激勵他去做成更多的事,而做成更多的事又帶給他新的領悟和思考,給予他新的「素質」,所以到後來,很難分清孰因孰果,是素質給了他成功,還是成功給了他素質。


五、至於超一本四分上985的問題。我不想過多解釋。我們是文科,那一年那所東北的985學校爆了個大冷門,高分考生沒往那邊報,也說明他踩了狗屎運。而且關於質疑說高三一學期就提分很多的事實,我再重申一次,我們班是學校最好的班級,我們學校是省內南部最強的高中,大家都是年級排名很靠前的學生,我所說的他成績不好,是相較於班上考top10學校的學霸而言,況且我們班最後一本上線率5/6呢,所以要具體分析。


六、有大神在評論區提到我自我認同理論的問題,說自我認同理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了解自己的天賦,並一直發展自己的天賦;而是很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堅定地篤行。他覺得我這個哥們兒只是什麼都去玩玩兒罷了,尋找樂趣,並沒有體現自我認同理論的要義。

我很好奇,難道每個人一出生足不出戶,光是閉門造車就知道自己一輩子想要做什麼了嗎?他是不是應該是廣泛地接觸、去體驗,才會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然後深化將其變為自己的一生追求?他那些用心地去體驗經歷的行動在真正找到他自己的目標前就是「遊手好閒」?


七、很大一部分人說我光舉了一個沒用的例子,沒有說應該怎麼解決題主的問題。我想說我要表達的一切都在這個例子里,得意而忘言。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他去做那些事的重要性,就像我在文末提到的多閱讀經典、結交朋友、去看更大的世界、學習新技能、體驗新事物。如果我說到這兒了你還是不明白,我就什麼好說的了。因為如何結交朋友、如何變得幽默有趣、如何有效地讀書、如何變得有氣質、如何去旅遊(甚至窮游)、如何學習某一項技能,知乎上太多精華答案了。關鍵是看你是否有心罷了。我給你熬了一大鍋濃濃的雞湯,你在知乎到處都可以找到勺子。


半小時寫完,好累,不想更了。有錯字請諒解。


http://weixin.qq.com/r/UjuJkWDE0D2vrSTy925A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主………真是很多人和你一樣啊,引起了很多共鳴。
從小的教育也是讓我其他什麼都不要做好好讀書,所以一直到初中都是專心讀書,穿著哥哥姐姐穿不下的土衣服,頭髮油得粘在一起也不洗頭,邋裡邋遢滿臉青春痘(我是女生),書獃子一個。
沒有任何娛樂活動,所以年級第一沒少拿。
後來到了市重點,我個公立學校出來的知識面就比別人差很多,只能班級前十,那時我開始認識很多好朋友,他們可能學習沒那麼好但都有其他很擅長的事情,同桌是交際花全校無人不知,好朋友是畫手各種出海報出黑板報,好朋友是學校交響樂隊小提琴首席各種瀟洒優雅………世界特么的太大了啊!光光是認識他們,窺探到一點他們的世界,就覺得像萬花筒一樣豐富多采。
後來我明白往更好的地方努力是為了什麼——見識更廣大的世界。
一個激勵機制要想繼續下去,必須可以循環往複。因為好成績嘗到了甜頭然後繼續努力拿好成績。就算工作了,做好了老闆賞識漲工資,為了漲工資努力幹活,也是一個可循環的機制。
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機制其實是有盡頭的。沒有人會一直上升下去,做到CEO的有幾個,做到CFO的有幾個。題主已經發現了,讀到研究生就是你的學業天花板,漲工資也一樣,總會有一個天花板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工作有那麼多分類,很多人找的可能並不是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個,又在學校里優秀慣了,一下子沒調整好心理預期。
習慣了幾年一個階段的學生,到了社會,發現茫茫幾十年的工作生涯簡直如無邊大海一樣讓人迷茫也容易隨波逐流,這種時候告訴自己:
活著嘛,開心就好啦。


趁著長夜,一字不落地看完題主萬餘字的心路歷程,略有所思,聊發一些感概,也兼做自省:

說實話,從題主的文字里,我彷彿窺見某個靈魂不完整的一面:過去的妳彷彿只是一個讀書學習的代孕工具,此處請原諒我用「代孕」一詞,只是比喻,並無冒犯之意。從年幼求學到成人工作,一路走來,過程雖有艱辛,但也算得上比較順利,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大風大浪。而隨著年歲漸長,個人身份也逐漸開始從校園裡的懵懂學生過渡成為職業的社會人。在這一過程中,個人的自由意志也終於開始覺醒,在你身上尋到了足以紮根滋生的宿主土壤。

於是,你開始反思,開始迷惘甚至是開始質疑自己過去二十幾年來存在的意義…

其實在人生變軌的界點時刻,人總會有觸景生情心陷囹圄的瞬間,急於求成卻又往往苦求不得。以上這些都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特別是對於在腳下這塊土地出生成長然後接受教育直至步入社會的我們來說。現實語境下的教育往往需要的只是佔用我們自己的腦子,但是在教導我們面對人生關鍵時期如何做出恰當的選擇卻總是顯得捉襟見肘,難以相容。

其實題主應該慶幸,因為你現在終於可以選擇傾聽內心的聲音,開闢屬於自己真正的生活了這在過去二十多年來都是難以想像的也是多麼值得讓人去羨慕的。

如果題主想要擺脫目前這種看似左右膠著不上不下的生活狀態的話,首先,你得學會正視現實。

希爾德·布魯茨博士在她的《心理學研究》前言部分,這樣解釋一般病人尋求心理治療的原因:

「他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感覺自己不能夠『對付』或者改變現狀,因此產生恐懼、無助感和自我懷疑。大多數人力不從心的根源,在於他們總想逃避自由,不能夠為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生活承擔責任。他們感到乏力,在於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療,他們就會知道,作為成年人,整個一生都充滿選擇和決定的機會。他們接受這一事實,就會變成自由的人;無法接受這種事實,就永遠會感到自己是個犧牲品。」

對於成年人來說,逃避其實不過只是一種「延長滿足」。只有鼓氣勇氣回到現實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心靈解放。

其次,你要學會有所寄託。

如果你希冀進入到無限的境界去遨遊,那你就應該對有限的事物進行徹底的探索。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球狀閃電》里有一段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兒子,過一個美妙的人生並不難,聽爸爸教你:你選一個公認的世界難題,最好是只用一張紙和一隻鉛筆的數學難題,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費爾馬大定理什麼的,或連紙筆都不要的純自然哲學難題,比如宇宙的本源之類,投入全部身心鑽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知不覺的專註中,一輩子也就過去了。人們常說的寄託,也就是這麼回事。或是相反,把掙錢作為惟一的目標,所有的時間都想著怎麼掙,也不問掙來幹什麼用,到死的時候像葛朗台一樣抱者一堆金幣說: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

不管是梅妻鶴子,還是碼字健身,人生總該是有所寄託才行。要知道,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不是家庭,也不是其他,而是日復一日的無聊。

……

以上碼了那麼多潦草文字,其實以樓主的心性,按理說本不應該灌那麼多的雞湯的。只是道理擺在那裡,卻未必人人都會照辦,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夜裡的嘆息了。

題主你要相信,你曾經路過的風景和見過的世界它們都是不會欺騙你的。如果原本能夠活在豐腴之中,又何苦甘於貧瘠呢?

你不過是上山的時候偶爾著起了火,但是好在旁邊就有溪流。那些曾經努力並且成功過的人,自然是知道努力奮鬥的妙處的。

盡人事,知天命,凡事不外如此。


最後附贈小方向建議十條,以供參考,還望與各位互勉:

  1. 習得並精通一種技能。
  2. 好好拾掇自己,衣服要修身,談吐要靠譜。
  3. 注意細節,保持專註。
  4. 相信積累的力量,多總結,多寫日記。
  5. 了解自己的局限,不要輕易追求完美。
  6. 凡事都要提前做足功課,預則立,不預則廢。
  7. 培養必要的耐心,不要過於著急,機會總是會有的。
  8. 盡量培養從容的態度,不慌不忙,不卑不亢。
  9. 努力獨立,承擔必要的責任。
  10. 最重要的是,關心身邊那些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EOF.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會變得無足掛齒。 ——彭明輝教授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豆瓣)
台灣清華大學 彭明輝教授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充滿焦慮的學生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會變得無足掛齒。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念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念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出國念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作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里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添加。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四暮三」。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生死攸關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得不知如何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可能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隻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


「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關係,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兮禍兮,誰人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開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能理解的了。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註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有次清華電台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兵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繫上任教,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

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最高票的兩個回答我都很喜歡,也提到了「自我認同」這個關鍵的概念。已經有很多人回答了,我這時候答應該也沒什麼人看。不過我還是想說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也當作是整理一下我最近的思考。只是作為一個同樣還沒找到目標的人,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想告訴題主的是:

第一,有答案已經點出了你的問題,在大學期間,你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認真回答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最核心的事情卻被你忽略了——反問自己什麼是我的使命和召喚,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在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即: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我想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第二,但是我也想說,我們之所以沒能很好地回答這些問題也是有外在原因的。我們常常是孤獨的,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父母和生命中其他重要的成年人並沒有給我們足夠的幫助,他們對我們內心對於意義感的渴望置若罔聞,即使在向他們求助的時候,也常常給我們很糟糕的回應。

我現在本科大四,剛剛考研失敗,也在摸索著讓自己上道。如何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如何改變當前混日子的狀態,找到一件能夠指引我前進的事情,投入其中,讓自己每一天都過的充實有趣?這些問題上大學前就開始困擾我,我希望自己的生活狀態可以像BAKUMAN中的主人公一樣,夢想、努力和汗水,遺憾的是,到現在,本科五年都快過了,我還並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有些許無奈的是——可能也是學心理學的緣故,對這種困惑的反思反倒成為了我的動力。本科期間的科研立項我在做一個青少年積極發展領域的問題,促使我去思考一些問題,去挖掘和學習這方面的資料。然後最近我讀了William Damon(這個領域的領軍人之一)的一本書《The Path to Purpose》。

這本書很好地分析了年輕人找不到目標的原因,不過我在答案里就不作具體展開了。

首先分享書裡面的一個數據,通過對1200個被試的調查和深度訪談,W.D.的研究團隊發現12-26歲的美國年輕人中只有20%的人形成了清晰的目標感。跟題主的自我感覺相反,找不到目標、渾渾噩噩的人其實相當多吧,但是像題主這樣工作兩年後再回過頭來反思也是比較晚了。有關自我認同感的理論我沒有專門看過,但是確立自我認同感的任務主要是在大學期間完成現在應該是共識,比如:Jeffrey Arnett把18-25歲定義為一個新的人生階段「Emerging adulthood」。因為困惑,所以才會去思考。自我認同感的確立常常需要一個合理延緩期,不過延緩並不意味著迴避。

我們會有一個錯誤的假設,去看重那些無用的外在標準,而不是用內在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這導致我們忽略去認真思考「我想做什麼?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成績很好,一個人很受歡迎,一個人保研去了北大,這樣就真的意味著他已經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了嗎?對此,我很贊同采銅老師在 同樣 25 歲,為什麼有的人事業小成、家庭幸福,有的人卻還在一無所有的起點上? - 采銅的回答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一個人可能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但仍然缺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很多後來成功的人最初卻並非表現出色,相反,可能他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一無所有。那麼,現在一無所有的你呢?我們常常用外在標準來做這種判斷,所以也難怪題主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是那種別人看起來已經上道的人了,但是我並沒有找到生活的樂趣啊?

所以,作為積極發展領域的研究者,W.D.在書中給出了一個很有啟示意義的結論:判斷一個人是否繁榮發展(Thriving)不是靠一些行為指標,而是「他努力的方向和意義」。朝著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努力、周圍的人對其發展提供支持,具備這兩個條件的個體就很可能繁榮發展。

然而,我們或許很難得到足夠的支持。

我們可以就人生選擇的話題和父母交流,不過我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懂得如何傾聽,以及在這個問題上該如何引導。他們喜歡憑空說教,把對話變成自己的獨白,單方面地輸出自己的看法,而很少圍繞我們關心的事情來談。他們往往關心的是現實層面的擔憂,而不是從我目前的興趣中發展出我的夢想。我們也可以尋求adult mentor(如,你的老師,你父母給你介紹的或你自己結識的,正從事某個行業的社會人,你身邊重要的成年人都有可能成為這樣的角色)的幫助。

考研失敗後,我跟一位學長談了申請去台灣學心理諮詢的事情。他本來是我的大學輔導員,剛剛從台灣回來,做了一學期的交換生,我也一樣對心理諮詢方向感興趣,當他是我自己的前輩。他沒有直接向我介紹他所知道的關於台灣的事情,而是問我「我關心的倒不是你怎麼申請到去台灣讀研的資格,比起這個我更想知道,你到台灣去學了這個以後,你對未來是怎麼考慮的呢?」——雖然我和父母談過讀研、走上做諮詢這條路的意向,他們卻不曾這樣問過我。

我說,不知道未來如何發展,但我給自己規定的起點是到大學裡做諮詢。他說,大學裡對於男諮詢員有需求,看到一些招聘信息,不過英語要求過六級。他說,一個混的好的諮詢者同時也是一個好的推銷者,這個你一定不擅長,不過你的文筆還不錯,也喜歡思考一些事情,可以開個個人公眾號什麼的來推廣自己,這樣你差不多就是第二個動機在杭州了。他還說,有的人會選擇在大學裡發展,同時一個星期接少量的個案,為其研究提供材料……他在幫助我探索未來的種種可能,這些信息對於我是一種鼓勵。我真的不太會跟人聊天,但是他還是會問我一些問題來引導出我的想法。

我們還談了他自己的目標。他說了國內需要心理諮詢的人是哪些人群,哪些人最可能成為來訪者,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能做的事情的範圍正在變窄。他說諮詢行業的現狀魚龍混雜讓人很泄氣,現在可能考慮離開這個行業選擇其他的工作,可能會選擇經商,不過離不開心理學。我說,心理學本科畢業實在什麼也幹不了,如果不行就只能二戰了。他說,只是你沒有想到這些知識可以怎麼用,工作中的思考和摸索就是學習,並不是要先有了理論的基礎才能去做實踐……等等。

心理諮詢是條不錯的路,但其他也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是這次聊天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他說的很多,包括他自身的選擇所給我的示範,展開了我原本對於未來匱乏的想像力。兩小時的對話中,比起怎麼申請到台灣讀研的資格,我們在談的更多是未來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相信,這樣的對話,雖然時間不長,卻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最後,想對認真讀我寫的這個答案的人補充說一句。也許我們並沒有很多探索未來、探索自己的機會,但至少在填報高考志願、寫簡歷找工作這類可以反思自己的機會上,好好把握住不要錯過吧。


你最大的問題在於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被超級努力-成績好-再超級努力-成績好這樣激勵淹沒。你在該階段錯過了人格形成時期的其他應該經歷的東西。成績的激勵讓你忽視了周遭事物,例如生活的細節,人際與感情等等。其他同學也許成績不如你,但是他們卻經歷了包括學習在內各方面的痛苦,這些讓他們更早的去有意識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為人之道。
現在你對讀書感到厭惡是因為這個激勵早已在多元的社會中失效(失效早已從大學開始)。因為畢竟在社會中不僅僅以成績論高低,然而你也發現成績好僅僅是表面的。你缺乏對於社會觀念的判斷和自己的思考,很多想法都流於表面。你要明白在社會中不僅僅是努力就可以成就一切,不要抱怨那些曾經不如你的同學現在比你強。你是走了彎路,但現在還來得及改變。
多學習那些在生活中優秀的人,為人好的人他們的處事方式,並不是要學會爾虞我詐,而是學會看懂他們,抽取精華成就自己的思想和為人的風格。最高的境界便是平和的為人但卻智慧巧妙而不被傷害。世界中本來就沒有那麼多是非黑白,很多東西是要靠自己去悟的,多讀書多領悟,但不要死讀,逼著自己讀。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性格嘗試職業,平時多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為你的家庭增添一些樂趣,為你周圍的人多帶去一些關心。


我也有過和你差不多的經歷感受。
分享一點我的看法。
不一定全對,至少給你個參考。

題主,你發現沒有,其實你每次認真沉浸在一件事兒時候,潛能會最大發揮;完成它後的快樂指數也最高。包括找工作、養貓咪;
那個當下,你心無雜念,全力以赴,你關注與它相關的所有細節,你有很多想法迸發,眼耳手腦彷彿都開了掛。
而當你迷茫的時候,每每是你在考慮,我做的這個是否是一個合適的職業選擇,包括你提到選專業走彎路等等。
發現區別了嗎?第一個階段我們更專註付出的過程,後一個我們更關注付出的收益。

我並不想灌什麼「別在乎結果,付出總有回報」的雞湯,但事實確實是「專註於事情本身,人會更輕鬆快樂」。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反而會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優勢劣勢、潛能興趣。最終完成自我認知。
我想這是大v burning man那個同學例子的意義吧。
我看了那個答案的評論,看到有人說他沒有完成社會價值,沒有作出社會貢獻之類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實現。
我不太贊同。
什麼才算價值?創辦公司?成為傑出藝術家?
難道他寫的歌搞得活動不算價值嗎?算吧,至少他同學現在還印象深刻的拿來舉例;
認真照顧一隻美短小妞,你給你家裡帶來了快樂氣氛,當然有價值有意義。
甚至你的工作,接待客戶,完成kpi,都是對別人有價值的。
只不過你現在不滿於它們太小了,想要實現更大的價值了。
這很正常,完全沒必要否定自己過去選擇的專業,也沒必要因為所謂碌碌無為而不開心。
你只是對自己價值有更高的追求,而已。

你迷茫的只是,在現有崗位,你不知道該學點什麼才能提升。於是你想換個方向去追求,但那個方向更是未知,所以你才會萌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喜歡,因為你對貓舍還了解的太少太少。
這不怪你。

我們長久以來,接受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
以前成績是明確目標,學什麼都是規定好,咱只需要認真努力就可以了。這種方式下,咱們很難有自主探尋其他知識的機會。
首先就沒時間,其次沒精力,再次這和考試的目標不相符合,咱也沒勇氣。
所以導致我們形成了兩個習慣,1一旦目標完成立刻覺得索然無味;2一旦出現一個新領域,也不知道如何去認識、了解、深入研究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

比如一想到開貓舍,我們第一反應不是「一個好的正規貓舍應該具有哪些特徵,現在非正規的有什麼弊端,為什麼目前還沒有正規化,是成本原因還是根本市場需求沒那麼大」,而是「這件事,我能堅持喜歡它多久,未來它是否能滿足我的生活需要」等等。

說了太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
1迷茫很正常,不算是一種問題。
2你做事很認真,而且對自己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3不要在規划上想太多,不要限定自己學習什麼,而是好好想想該怎麼去學習和認識身邊的一切。人、事、物、包括自己。
4【一定要廣泛閱讀和學習!!!】事雜而荒,知識雜而明。
5不要苛求最短線路成功。上學的時候為交一份完美答卷而傾盡心力,工作後為交一份完美人生而傾盡心力,這未免對自己也太刻薄了一點吧。


謝邀
如果你喜歡學習知識,那麼你不會感到學習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你會不自覺得花很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我覺得你總體而言對學習的興趣並不大,但是你對成績好所帶來的某些額外的東西更感興趣一些,比如被認為是「聰明的好孩子」。而隨著這些成績好所帶來的額外收益的減少,你對學習就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我覺得如果有一種東西可以支撐你以後的事業和生活的話,那就是你的核心價值觀。人都是喜歡名利的,但是從你身上看來,名至少已經不太管用了,但是我不支持你去轉而追求利。名利是所有人難以逃脫的一個人生問題,它纏繞在我們的價值觀中難以散去,姑且不談這些。你所要知道的,是你的人生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價值是什麼。我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讓人們能夠活得更好,同時讓人能在地球能夠可持續的發展下去。歸結到我的任何行為上,我會追求行為和價值的統一。我承認追求名利並不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們以這些東西做為核心價值觀,那就會出問題。具體的問題你已經體會到了,一種是虛無和幻滅的感覺,一種是永遠無法滿足的貪婪和焦慮。究其原因,是因為對名利的追逐根本上是為了無限擴張自身而服務,而自身的脆弱、易變、和非永恆性讓我們對名利的追逐如同夢幻泡影,最終會破裂,使得抱恨終生。
所以,你目前的問題是缺乏一個核心的價值來引領你前進,你說到了錢(月薪)、說到了名(聰明的好孩子),你曾經擁有過一些,但是你並不快樂,因為那些東西全都是為你服務的,而沒有更大意義上的價值。也許改變心境是讓你獲得動力的最好辦法。


不請自來……其實作為一個大一新生沒有資格對樓主指指點點,所以回答僅供參考,只希望對樓主能有幫助。

在樓主身上看到了太多的自己的影子,不過有一點不太一樣:
我小時候應該是和樓主幾乎一樣的經歷,後來愛上了化學,高中又接觸了競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高二時競賽成績很爛,當時所有人都在反對,甚至最親近的父母都是惡言相加,而且學校作業素來很多,所以凌晨寫完作業後一面敷衍父母(書房在父母屋裡)一面儘可能多看幾頁書,睡眠不到4h。一直被各方面嘲諷勸說,三番五次地遊說,精神幾近崩潰,直到進了省隊後所有人180度態度大轉變……(雖然最後國決也是不咋地吧……)

重點有點扯遠了……

我和樓主一樣是非常自卑的人,一直到現在,我接觸任何一個人都覺得他比我厲害的多,我就是個廢物。

而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也就是我剛才例子想表達的。
攻到一半時就經常會蹦出一個問題:化學有什麼意義?
我無法回答。固然是興趣,然而問得越多,你會發現,你就越來越遠離初心。
我給出的答案是:我相信,它總會有意義的。我的熱愛與付出,不會連一陣風都掀不起來。
不論是生物還是工作,不要去想意義,越想越動搖。
你只要堅信,你的選擇沒有錯就行。

你缺少的,就是一個意義,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然而這個理由,只有堅持下去,才會浮出水面。

(在下知乎新手,文筆拙劣,例子也有些嘚瑟不恰而且班門弄斧。以上答案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有誤儘管指出,但望輕噴。)


看完了題主的故事,提一個大家都沒有提過的細節吧。題主媽媽是老師?但笑不語。
我媽媽也曾經當過老師,我也有過題主曾經有過的心態。或者說,有一部分心態直到現在依然在影響我的行為。很強烈的那種乖孩子的心態,老師布置了任務就一定要完成的那種,不然就會覺得怪怪的,特別不自在,好像有什麼應該完成的事沒有被完成一樣。我覺得這種心態是基於年少時候的被教育,把一部分人生決定交與了別人來做決定,完成它成為了必須完成的任務。好像,只要完成被布置的任務,我們這一部分的人生就完整了一樣。既不需要自己做決定,自然就不用為結果負更多的責任,而只需要對任務本身的完成度負責任。是不是很可悲?但是我們的人生,已經很大一部分被這一部分主導了,而完全失去了自身真正的意念。同樣,也失去了去完成自身意念的能力。
題主,我說的有點混亂,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但是,希望我們都能努力找回自己,不要成為為別人而活的人。同時,擁有完成自我的能力。
加油。


最近一年半都是渾渾噩噩,啥事都不順心。嚴重厭學,竟然現在才來知乎,找到了類似的經歷。有種,啊,我不是一個人的感覺。
怎麼說呢,我覺得我的人生二十多年也是這樣,學習學習。小學初中特別勤奮,獎狀拿到手軟,也是初中成績達到最高點,但是中考失利了,本來沖著全縣前十去的。最後去了江西省臨川一中,算江西省重點高中,每年清華北大好幾十個那種
然後高中身邊優秀的太多了,高一成績還是不錯,在B班,最後分班考試去了A班,就大不如前了。所以我覺得我是那種「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那種人。
高考再次失利,只去了江西師範大學。但是好在讀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日語。每年拿獎學金,學的又有興趣,直到考研,當時很多前輩跨考,我也去跨考。其實我覺得我以前英語很好,大學學了日語,英語忘的差不多了,然後考研跨考法律,居然因為日語成績考的高,上了武大的研究生。
現在,研一開始,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法律。天天躲寢室追各種綜藝節目玩遊戲,和朋友出去玩嗨。沒事就自拍………所以用錢用的比較大,準備司法考試,一個月時間都沒花到,只考了326(360過),生活過的就像豬一樣,但是又無法做到心安理得。以前本科條件艱苦,冬天寒風中學習背書,現在武大圖書館各種高大上,而我卻厭惡了。其實還是心態的問題吧。
就剩一年半了,看了各種回答,著實喝了好多雞湯,(雖然以前我很討厭喝雞湯啊喂!)我決定了,司考可以不考。但是不能一直墮落,我要把日語撿起來,考翻譯,考同傳!!

寫的比較匆忙,也沒怎麼斟酌,雖然我是武大的,但是不代表大家都和我一樣水 。題主,你闊以噠!!調整好心態!!祝你越來越好


很好的驗證了,在環境下得到的某種認同只是環境造就的,而最強大的驅動力永遠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以前看過一段話,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有4個過程:
——不知道自己不懂
——知道自己不懂
——不知道自己懂
——知道自己懂

我們所有人都會背很多的勵志詩句,什麼「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什麼「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還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相信這些道理,樓主一定聽過,考試也考過,背的也很流利。可是當你在學校考試時把這些詩句填在考卷上的時候,真的是你發自內心認同這些道理?估計答案是否定的。就像答主自己所說:「馬拉松一開始就用盡了全力,結果現在真的需要拼盡全力的時候,沒後勁了。」
可是道理上不是說了嗎,要「積跬步」和「積小流」,明明我知道馬拉松只是剛開始,為啥就沒後勁了?WTF?道理上不是也說了嗎「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也許答主(或這類人)對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不知道自己不懂」的階段。是,你成績不錯,該掌握的書本知識你都掌握了,但書本和考卷反而成為你的庇護所和舒適區域,你看你的主題描述,開頭就就給自己貼上了「聰明的好學生的標籤。」如果不是這些書本和考卷,樓主有可能還能進入「知道自己不懂」的境界。

而現實中還有很多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白自己內心真正的訴求,用很俗氣的話來說叫「追求夢想」,這類人,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上,無時無刻不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奮鬥,我知道的很多朋友里,有堅持創業奮鬥的,有熱愛音樂彈了十幾年的吉他的,有喜歡電競的勵志成為世界第一的,也許就結果來說他們還沒有「至千里」「成江海」,但是內心的真實渴望在驅動他們前進。那些道理,他們會背嗎?也許不會。可是他們懂嗎? 真懂啊。

回到答主的問題上來,怎麼辦?

建議你發自內心的問自己這3個問題:
1.我擅長做什麼?
2.我喜歡做什麼?
3.我有沒有把我在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這3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大多數人的一生都繞不開。有可能剛畢業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那麼你就回答第三個問題,無論你做什麼,先你把你在做的事情做好。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步認識自己,思考自己擅長做什麼。至於喜歡做什麼,這個太容易了,如果你喜歡打球,你就經常去,如果你喜歡美劇,那就看吧,如果你喜歡一個姑娘,就大膽追求吧。
別說什麼書獃子,忘記考研保研,拋開負面情緒,追隨自己的內心,認識自己,活出價值吧。


去嘗試拋棄一切去旅行 嘗試做個驢友 在旅途上也許會有驚喜


19歲的最後一天的凌晨 躺在床上肥答來知乎第一個問題 決定可恥的匿了 但是也算是對我人生的第一個20年的總結吧
(答案很長 大家爆個爆米花吧)

其實我跟擼主的人生經歷差不多 高中畢業之前 只會學習 當然可能並沒到那種犧牲睡覺時間死磕到底的程度 但是我的人生里確實只有學習(一直是個胖紙 之前是大胖紙 現在是中胖紙 所以並沒有早戀 墮胎 多年重逢 愛在大課間這種熒幕梗 )高考考了全省大概500名吧 QAQ 本來可以去上海同濟大學 這種學校 但是由於高三末尾的一些事(跟擼主一樣 zenzen妹有後勁了) 我居然想的是 隨便吧 我不care 最後我讀了本地的一所TOP10 進了最好的專業(然並卵 對這個專業幾乎么有絲毫的興趣 只是因為大家說 選學校不如選專業 下次再聽到有人這麼說 請你告訴他我聽你在放屁:) )麻麻因為我高考的「失利」 崩潰了 (沒錯 我進的是本地升學率基本最高的高中 平時年級前十 理科實驗班 搞競賽的同學們走了以後 朕就是班級第一 !看看朕為自己打下的天下!吼吼吼) 後來麻麻決定送我出國(我表示我不care 粑粑表示這樣太趕了 畢竟之前完全沒準備)但是這個決定現在看來真是大大的正確(太后萬歲!)現在的我在美西 某排名全球前20的大學 來美帝已經一年多了 雖然完全還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 但是已經和之前死一樣的心境截然不同了 特作此文 既回答擼主的問題 又給自己翻到新的一篇
(不畫分割線了 以圖為間!)

(以下是嚴肅畫風的肥答!)
小學篇
小學的時候 我還是個瘦子 不算特別瘦 至少並不胖 有過喜歡的男生 (他似乎也喜歡我 但是好像是個渣男 ) 那個時候不過三門功課 語文數學英語 感覺生活其實很簡單其實很自然~ 語文的話感覺我有點死磕(從小愛看青年文摘和讀者 經常看上面的故事看到哭 現在看來我簡直是作到爆了 並沒有諷刺這兩本雜誌的意思 主要是自己的這種自己感動自己的行為太作了 導致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特別的多!愁!善!感!沒錯!覺得全世界對不起我!我就是全宇宙最善良 最純潔的美少女!然後其他人亂沒愛心的 都不懂我= =)加上語文老師對我挺好的(後來知道 是因為太后經常給他送禮 才...) 所以感覺我對語文有一種特別的優勢 注意是感覺!自我感覺! 數學的話 我就是個渣 由於本省肥腸的流行搞競賽 所以當時評判一個小孩的智商的標準就是數學競賽 而我數學競賽一直智弱(現在看來真的很蠢 但是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講 你一如果說他智商不高 你簡直讓他在圈內混不下去哇!)我粑粑在這上面花了很多心思 希望培養我成二代華羅庚 然並卵 英語的話簡直是本婊婊的殺手鐧 一年級開始上新東方 一直對英語比較感興趣 吼吼吼 總之 小學我其實沒什麼印象 可能大多數時間都在看讀者 然後自己編故事沉浸其中(其實我是個腦補言情小公舉 哈哈哈哈哈 說起來我一直萌殺生丸/桔梗這對CP 本來他倆感覺並沒有任何的關係 我的腦洞果然太大了)
初中篇
小學畢業 上了算是數一數二的初中吧 開始了進擊之旅 由於成績不錯+媽媽託了關係 就進了火箭班 初一的時候 肥腸的悲慘 由於數學競賽渣渣+班主任是數學競賽教練 我的人森異常忐忑 一直很擔心自己的成績 惡補了很久 到了初二的時候 忽然嶄露頭角了(關於這件事 我感覺是因為初中數學競賽更像是腦筋急轉彎吧 各種幾何證明 只要多找找角度就好了 至於需要邏輯的數論神馬的 我都很爛)當時真的感覺自己猴牛逼哇 披荊斬棘的殺到了班級綜合前五 數學前十吧 如果說初二前只關注學習 只想把學習弄好 那麼初二後就開始無限自我膨脹 覺得自己牛逼 其他人都是傻逼 再沒有了那種學習的感覺了(現在想來那種學習的激情也是很幼稚的想要爭一口氣而已 並不是因為真的喜歡 因為我當時有一個我認為很好的朋友處處和我比較 導致我一定想超過她 果然中二少女的友情都是屁 而且本婊婊其實對他人的認可異常執著 身在競賽班 競賽能力就是你的戰鬥力 戰鬥力太低的人根本得不到他人的注意 所以就想我是要成為競賽王的男人!)總之就來到了初中畢業 然後 發生了改變朕一生的事情 自主招生 本婊婊 考!上!了! 就是那所本市超高升學率 以嚴格著稱的高中 完全免試(不用中考 直接進)然後 我從初三下學期就開始進入高中 搞競賽!化學競賽!呵呵噠!
高中篇
沒錯 我高中的開頭是真的很順利 作為這所高中自招開始以來招的唯一一個女生(沒錯 太后太上皇當時是真的很驕傲哇)本婊婊開始搞化學競賽了!(當時是一定會進競賽班 所以物理化學生物任選其一 我對自己的智商肥腸的自信!但是 物理數學競賽教練看不上我 果然我其實還是個戰五渣 覺得生物很低級(你到底是哪來的大臉= =)就選了化學)沒想到是噩夢的開始(其實現在看起來 那個時候以我的深井冰程度+自我膨脹程度+智商 學什麼估計都是噩夢)然後略去中間的過程 朕在高二上學期 求著太后太上皇 讓我退出了化學競賽 失敗的原因有三:1)我討厭我的化學教練(其實他也蠻可愛的 但是可能我跟他不對盤吧 他也覺得我在浪費競賽資源 感覺他其實很有道理!我錯了!)2)同期有個特別優秀的搞化學競賽的女神(人美腿長學習好 我作為一個胖逼 跟他比起來我簡直是黯無出路 乾脆徹底放棄 想躲到一個沒有她的地方去) 3)由於對化學競賽的認識還停留在 有競賽能力在班上才能混的下去 所以並沒有真的想要學好化學 而是想要拿個獎 證明自己 所以一遇到上述的困難的時候 我就想放棄了 畢竟化學競賽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而且以我當時中二/每天yy的程度 再小的困難我也會把它變成驚天大困境 於是我就華麗退賽了 安靜的去搞高考了 但是由於我 比較懶+自視甚高 於是留在了幾乎沒什麼人的競賽班(本來應該去專門衝刺高考的班的 但是我喜歡自由自在的森活!沒錯!我在這個時候萌發了 自由 這個想法!我的中二病又發了!其實並不是自由的錯 而是我對自由的理解真是太尼馬膚淺了 感覺自由就是 do what ever you want 呵呵噠)然後就產生了一個非常詭異的心境:高二的時候 由於離高考還有一年 我的綜合成績一直不錯(後來證明是因為大家都沒發力 等到高三 我就再也沒進過年級前十了)加上我渴望自由!於是 我就陷入了看言情小黃文的漩渦!因為很閑+從來沒談過戀愛 我一看就停不下來哇!(關於這點 家裡很早就給我配了電腦 聽歌用的 平時也讓上網 雖然沒手機 但是朕的信號是沒斷過的!吼吼吼)當時由於是競賽班嘛 大家都在搞競賽 老師也不可能給我門少數人上課 就大把的空閑時間哇 看哇 加上太后太上皇對我/我的成績比較信任 我就有了肥沃的空間變得更加中二!渴望愛哇!渴望自由哇!渴望一切我沒有的東西!學習當時一天就只是做個作業 然後我就看個幾個小時不會累哇!然後 就看到了高三 到了高三還停不下來 最後迫於壓力還是在大概10月的時候斷了?總之 我的學習被這一年的腦殘文學毒害啦QAQ 年級排名20-30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和擼主一毛一樣的原因哇!爸爸學習沒勁了 沒錯 就是沒勁了 自從初二開始 我其實就一直飄在空中 再沒有腳踏實地的學習過 水平其實已經很一般了(這種情況就很像大家都吹說一個人很厲害 他就真的覺得自己很厲害 但是有一天大家忽然要檢驗一下他是不是真的很厲害 他就懵逼了)再加上我真的很渴望大學的自由 再加上我覺得高考就是學一樣的東西 複習複習複習 特別沒意思 於是我就!泄!氣!了!我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 快點把這段時間混過去吧!然後我就可以展開充滿愛的新生活了!於是 雖然意識上我明白我應該要全力衝刺高考 但是實際上我只想混日子 就像弓之前綳得太緊 結果就斷了 其實告訴大家真心話 我對高三的記憶幾乎是空白 大家都是對高三的拼搏記憶最深 但是我毛都沒印象!每天都在幹嘛啊!於是不出意外的考了全省500名(畢竟基礎在那裡吧 高中也不是說完全沒學習的 只是我自招進來 太后對我期望很大 競賽沒搞也就罷了 加上有的時候也會考個十幾名 所以太后一直以為我很牛逼 其實並不QWQ 跪著道歉!)太后的內心是崩潰的!(原因嘛 一是因為期望與落差 二大概是因為她真的看破了中國的體制 他希望我走一條不那麼辛苦的路 高考考好是最便捷的道路了)然後 我本來想考香港的大學(這也是自由思想的產物= = 其實我對這些學校完全不了解)結果分數太低/面試太裝逼 直接淘汰了 太后更受打擊(雖然我並不贊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這種思想 但是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 我讓他們失望了是因為我一直給他們呈現一種歌舞昇平的假象 如果我一直成績普通 全省500名他們就要燒高香了)此時英明的太后決定送我出國(太后真的不是想讓我給他掙個面子 而是不想讓我呆在體制里 可能是因為看破了我的中二本性吧)總之家裡一片愁雲慘淡 但是中二的我覺得並不是我的錯(畢竟我是一個自由的人!)
大學篇
GAP YEAR
沒錯 如果高中是華麗開場的話 大學的第一年就是 一樣的心情 當時雖然考了640 還是選擇了一所本市的大學 高出了錄取線40分吧(TOP10 理工很強 選擇了全國第一的專業 其實是為了方便考托福/SAT 並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然後開始備考 由於英語基礎不錯 就基本一次考過(SAT考了兩次 但是分數差不多 因為我當時還是滿腦子自由民主平等 爸爸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考試什麼的都去屎吧!從香港考試回來還跟爸爸吵了一架 大意就是不想學習了)然後申請學校 順利申上了現在這所 雖然我不知道Dream school到底有多夢幻 但是我覺得這裡真的很不錯!(誒 至少我學會了在國內說一百遍都不懂的道理 沒去過其他的學校 所以也沒法比較)然後(我似乎剛剛按了發布= =)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然後我走了 來了美帝之後
Freshman Year
第一年的思想已經開了有了轉變 不在是這個世界辜負我的愛/我最牛逼其他人都傻逼模式 而且也沒有了一種硬性的學習目標(由於在國內上過一年大學 深深的體會到 專業很重要!專業很重要!!專業很重要!!!國內大學基本一開始就上專業課 所以 你如果想要先上上 然後再選擇的話 你可以狗帶了 因為1)你現在專業的課會讓你哭瞎 畢竟沒有興趣的事情很難勉強 2)轉專業條件滿苛刻的 3)這裡成功轉過去後你會補課補到再次哭瞎) 於是中二少女開始了發現自己內心的旅程 ^_^(其實並沒油 freshman一直在屋裡看劇/暴食/和室友鬧矛盾 但是至少發生了一點點轉變 並且認識到了一點!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的很重要!美好的東西都值得等待 你不可能一夜減肥成功 也不可能一夜脫離傻逼lity的引力範圍 但是改變是在發生的 雖然每天只有一點 但是至少比沒有好)總之 現在的我已經不是那個只會逃避的二逼青年了 不是了!(不知道這樣強調會不會讓大家忘掉我之前的黑歷史 哈哈哈哈哈)

最後做個總結吧 也是回答擼主的問題:其實沒有後勁 就是因為不想再做這件事啦 你這麼多年寫下來 其實學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或者學的是以為自己喜歡其實並不喜歡的東西 不然的話你只會越學越嗨 因為眼界越高 看的問題越大 會發現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這也是寫給我自己的話:有的時候堅持一下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比如減肥 但是!有的時候當你意識到方向不對的時候 你就要停下來!至少不能在盲目地走下去了!我曾經問過太后和太上皇一個問題:堅持和固執到底區別在哪裡 回答是區別在於堅持是寫給成功的人 固執是寫給失敗的人 其實是一件事情 但是兩種說法 所以你要自己衡量!人生其實蠻矛盾的 又要大步向前走 不撞南牆不回頭 又要讓自己盡量不要撞到南牆 免得頭破血又流(哈哈哈哈 我真是個押韻小天使)學習其實並不是一個讓人很愉快的過程 真正的學習總是很辛苦 不斷跟過去幼稚的自己做鬥爭 愉快的是拿獎學金/自拍發票圈獲得點贊/覺得自己好牛逼的後來的故事 所以露珠妹紙你並不愛學習 你愛的是看似愛學習的自己 所以學習並不是你的問題所在 學習方法可能是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以學習為幌子欺騙自己/其他人 假裝自己在學習就可以不用在意其他的煩惱了 結果到了畢業東窗事發 所有的沒處理的問題堆積在一起 你才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可能是我臉大的做出的一個錯誤的判斷 但是至少外人看來你的惆悵是前有因後有果 你如果真的想做出改變 那就邁出第一步吧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一步是不用計較對錯的 但是只會檢討不會改進是大大的錯誤!(魯迅爺爺說的對!路都是走出來的!我以前覺得他是個憤怒的傻逼!但其實有的時候他超深刻der!是我理解不了!)
我的回答其實蠻亂的 但是不打算編輯了 大家將就看吧 後勁這種東西其實是不存在的 沒有 passion了就停下 看看你接下來要怎麼做 沒什麼對錯 你開心就好 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 誰要是bb 你就告訴他

或者

再或者

別人就會

或者

再或者

一囧跌死


永遠不要對未來抱有完美的虛妄

By 但願

前幾日和一個友人聊天,他對我說,希望我寫一篇關於高三學生後勁不足的文章。並給了我一小段大概的選題參考:有些考生前期貪玩,付出少,成績可能差一些,後期隨著付出增多,成績就開始上升,甚至成為一匹高考的「黑馬」,而有些考生可能漸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漸漸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一些考生,隨著學習動力的下降和熱情的喪失,喜歡將學習的難題擱置一旁,不懂也不去弄懂,累積成病,最後少部分人甚至破罐子破摔。高三考生後勁不足的表現有123;後勁不足的原因有123;改進的方法是123。我說,你不是應該找那些教育學的專家來寫嗎?他說,你就試試看吧,不要覺得後勁不足,一筆稿費和一頓牛排將是我召喚你所必須的祭品。我說,還要10串大腰子。成交。——此為前言。

(一)

高考之前,我們總會進行大量的重複訓練,這種重複,非常容易讓人產生輪迴而不得超生的念頭。

這並非是高三的學生才會有的執念,任何一個我們以為的簡單重複的工作,都可能讓當事人產生類似的纏繞感:似乎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相似抑或相同的生活,我們見到的都是相同的人(同學),我們所做的都是相同的題(題海),我們每個人面臨的都是相同的目標(高考)。往深了說,這非常類似於本雅明所談的機械複製時代下給人帶來的荒誕感——沒有意義,不斷重複,為人的價值,不斷消匿。而高三的學生,對這種荒誕感的印象,尤為深刻。因為我們數年來,總是被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著,高考算是人生的一件異常重要的大事,在完成這件大事之前,我們將不得不經受這些不斷的重複。

若是經歷了人生歷練的「成人」也就罷了,因為我們知道,在「這件大事」完成之後,還有著更多的數不清的各種大事等著我們,於是我們也就不會太過於嚴重地看待事件本身。但對於高三的很多學子來說,則並非如是。他們以為的,這是打開美麗新世界這扇門背後所做的最後努力。說起來,似乎更像是完美主義作祟,其實不然:因為似乎,不管我努力與否,這個日子終會到來。每年總在那個時刻,高三的學生,總會面對到這樣的大門,也不管它是否真的打開,我總也可以在妄念中,假裝它就在那一天打開。

對未來,抱有某種完美的虛妄,這才是高三的學生,真正後勁不足的原因。

我們總也說,高考,是一件人生的大事,我們反覆地念叨著這件事,似乎在這件事之後,作為個體的我,人生就會發生飛躍一般的轉折。抱有這樣念想的高中生,就算有朝一日進入大學,他們就會變得迷茫,這種迷茫會瀰漫在他們的思想中,繞樑三月,終被壓抑。然後告訴自己,大學畢業之後,美麗新世界的大門才會為你打開。於是,歷史開始發生了相似的輪迴,在大四的時候,我們又面對了後勁不足,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總有一日我要畢業,哪怕這個工作不盡如人意,但我也總會有這份工作。真正的人生飛躍,在工作之後,我一定會有質一般的變化。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人,既將希望寄托在一份簡歷上,希望有一份精美的簡歷能夠幫助他們打開一份好工作的敲門磚,又認為自己沒有找到好工作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別人有一份更為花哨的簡歷一般。

這是不是和高三時候,把所有希望寄託於一紙試卷和分數,一樣?

於是,我們苟且於眼前的生活,也就此找到了一份工作,才發現原來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無聊,也是如此沒有意義。於是我們又告訴自己,只有找到一個好的配偶,組建一個好的家庭,我們的生活才會發生質一般的飛躍和變化。於是,我們又進入了一次新的歷史輪迴:我們一方面認為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別人看不起我們不過是因為顏值不高,另一方面則認為別的戀人情侶,不過是或有經濟的誘惑,或空有好的顏值。

然後,我們再次落入窠臼,於是,我們把這種虛妄的美好未來,寄託給了我們的孩子,下一代,所謂父母憑子貴,我們開始希冀下一代的出生,就擁有了質一般的飛躍與轉變。

然後是下一代的考試成績,下一代的學校,下一代的工作,下一代的配偶,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

這哪裡是什麼後勁不足,這只是把一個虛妄而完美的未來,當做一個無法企及的人生圖騰,立在地平線的遠方。而且還如此告訴自己:世界上有那麼多好而完美的東西,我總也無法抵達,那就算了,得過且過一生也是如此。

高三的很多學生都這麼以為——其實也不怪他們,我們諸多成人,也是如此認為——人生的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分界線,是某個重要的時刻,某個重要的事件,某個重要的人邂逅,其實不然,分界線,不過在此時此刻。

胡適先生在《中國科學社社歌》里擬定說:我們唱天行有常,我們唱致知窮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這一寸的歡喜,我們看不到,我們就此不斷高歌「真理無窮」,又何曾真正理解過這無窮的真理?

這完美主義的外殼,不過是葉公好龍的內核。

(二)

那有人會問,如此認知,我時不時也會浮現,但我卻不知當如何改變?

朋友,你看《奇葩說》嗎?你覺得那個節目如何?是覺得亂若爭吵,各說各理,還是覺得有所思辨,妄圖從中窺視一二?

朋友,你看勵志類的成功學書籍嗎?你是否一開始覺得熱血沸騰,而後又覺得是扯淡,全無用處呢?

《老子》第四十一章里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其實,你,對做成某件事的歡愉,並沒有真正渴望過。

你說,瞎說,我就是對高考有了過高的期待,才覺得不管怎麼努力都達不到,最後萌生退意。

其實不然,我貼知乎用戶汪有(此人在香港中文大學辯論隊呆過三年,認識《奇葩說》第二季冠軍邱晨9年)的一段話,告訴你:

兩屆奇葩之王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在十幾年的研究中,她們幾乎已經開好了所有的腦洞,研究過上千道辯題的邏輯推演,以至於你很難找到一個她們完全沒思考過的問題。而即使真有一個,也可以靠著之前對同類問題的理解迅速觸類旁通。

高中時在實驗班,有個學霸,每次數學考試,不用一半的時間全做完。我見過他做選擇和填空,不用演算紙,直接寫答案。他後來高考發揮一般,還是去了清華。我說:你為啥那麼吊。他說:你知道么?其實高考數學題的題型數量是有限的,來來去去只有那麼幾種題目,我都做過。所以我算都不用算,卷上大部分的題,我可以直接寫答案。

這種能夠觸類旁通,凌駕於出題人所有可能之上的歡愉,你從未想像過。我們大部分人,能想像到的,不過是「得失」,而非「赤誠」。

我們目所能及的未來生活,若真是回顧起來,又有哪一天不是相似的呢?你每日總也在日出而醒,說著那些學了一生的語言,做著你所能想像到的所有事情。

你或許會反駁,我未來會經歷很多人很多事,會有奇妙的世界讓我邂逅。可再怎麼邂逅,也終歸逃離不了這肉身軀殼。

就像當下的你,就念著這肉身軀殼(每日相似的試卷和重複的行為),而給未來以虛妄的完美而已。

你抱怨題海戰術讓人疲倦,日後也一定會抱怨這俗世生活讓人庸常。

我也曾抱怨為何要「理解並背誦全文」,那是2007年,在10年後的今日,我才知道,當初的自己,是愚笨的。也只有愚笨之人,才能匹配這庸常而重複的生活,並為之抱怨。

最近特別火的一個遊戲,叫做《皇室戰爭》,我也不能免俗,時不時沉浸於此遊戲之中。我也看網上的各種搭配的必勝牌組,自己嘗試著去用,但成績時好時壞,後來我才知道。牌組,並非是必勝,總有相剋,即便是對手和你用了一樣的牌組,那拿捏出牌的時機先後,安置的地址遠近,都隱藏著機鋒。這便是相似之中的微妙不同,越是相似,其間的不同,便越是玄機深厚,參透與否,便在這微妙方寸之間。

現在嘗試著,區別每一道看似相似題目背後的不同;

現在嘗試著,揣摩出題者的在擇此題目時的微妙心思;

現在嘗試著,答題用時的長短與闡釋的用力深淺。

這個世界不存在「以痛吻我」,這份痛,世界感受不到,不過是上帝在隨機擲骰子。但你,依然應該「報之以歌」,不是為痛而歌,是為自己而歌。

未來,從來就不完美,也不虛妄。

因為你如今的一切蹤跡,都有跡可循,未來的鏡像,只在當下呈現。

以上。


給題主三點建議吧:
1、首先要明白為什麼提問之後許多人都會帶來精彩的答案,原因當然是因為大家都會存在類似的問題,解決之後會有經驗,想分享給那些不懂的人。這也給了你安慰,看,大家也會這樣、不止你一個。
2、其實你的問題,你自己一定很清楚,只是不知道怎麼面對。
3、自己的問題,誰來解決呢?當然是自己了,最多大家會告訴你經驗,朋友會陪你,但怎麼做還是靠自己。
4、多交些朋友,人一孤單總會胡思亂想。交朋友時不要強容不合適自己的圈子,找些願意接納自己的朋友,不斷反思在人際關係上的所思所行。
5、多讀書
6、最後、告訴自己:我們不是為了記憶而活啊。過去的就過去吧,去開創未來吧。
奔跑吧、


彷彿看到了自己,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努力的小孩,臉皮薄,害怕老師的批評和別人的嘲笑,所以拚命的學習,把自己的一切都寄託到學習上,付出了別人幾倍的時間和精力,最後上了一個普通的一本,現在在鐵路工作。其實從你的成長曆程和心理狀態看來,幾乎和我一樣,小學時依靠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初中也是,高中在市裡最好的中學上,自己的腦子明顯不夠用了,即使自己再努力也無法取得進步,而自己內心又極度敏感和恐慌,對於自己的處境幾近絕望,每天上課都提心弔膽,數理化都不好,英語還可以,經常可以在班級里考到前幾名,到了高三以後,心態才稍微放開了一點,壓力也小了一些,高考也算正常發揮吧。所以對於題主所描述的學路歷程我是感同身受,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太在乎他人的感受,要有獨立的人格,其實,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聰明人更重要,這也是我這麼多年的一個總結和感悟,希望與你共勉。


題主,我和你情況類似,但是我覺得我比你更加悲慘,我現在還沒有走出陰影,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到自我認同。
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走出來,我也不知道我能否活到那一天,但是我意識到兩點。
第一,我們根本沒有犯錯,我們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估計都會和我們一樣的遭遇。至少在我們沒有意識到解決方法之前,造成我們痛苦的根源在於命運,我們從本質上講並不比那些光彩奪目的人差,所以,不要懷疑我們的能力,沒有任何理由瞧不起自己,我們在這樣的命運中掙扎到現在,我們很了不起。
第二,現在一點也不晚,既然已經認清自己痛苦的根源,稍作休息,吸取經驗,鼓起勇氣努力改變現狀吧,我們哪怕取得一點點的進步都比順境中成長的人更加偉大。物質世界只有一個,但是精神世界有千千萬萬,無論多麼相信唯物主義的人,他一輩子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生活是我們的,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所有其他人都只不過是你的世界中的配角,不可以讓這些配角成為我的世界的主角,一句話,鼓起勇氣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吧。


同樣作為畢業兩年的本科女生,依靠努力一點點地,達到了稅後一萬二,有些話想對題主說,題主隨便聽聽就好
如果你做的是行政文案助理一類的,這是爆發比較慢的職位,選擇這類,意味著你需要等待和積累較長時間,如果選擇了,就不要著急,兩年太短,至少八到十年的樣子才能大展拳腳。
如果你和老公想短期努力就能有明顯的薪資回報,那麼你就要選擇高壓力,扛業績的崗位,比如銷售。在這類崗位你的努力拚命,是能短期見效的。
還有就是,看準一家有潛力的發展快速中的公司,以IT業為主,因為大都年輕,不像國企五萬拼資歷。在其中一線重要崗位,踏實幹活,好好積累,不要浮躁,等待機遇,有了機遇,一把抓住。


推薦閱讀:

你第一次跳槽是什麼原因?後悔嗎?
程序員一枚,想讓自己忙碌起來了,業餘時間可以做什麼兼職?
不考慮現實因素 你最想從事的職業是什麼?
如何才能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工作不開心要不要辭職?

TAG:心理學 | 職業規劃 | 工作 | 興趣和職業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