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利潤需要扣除流動性負債嗎?

比如賒購產生的負債。至於為什麼,請說明一下原因?是長期人們的習慣,還是另有好處?不能說:不能就是能,書上就這麼寫的。


1.賒購:
例子:企業購買了一筆100元的原材料,但是並未支付供貨商現金。
所以此時的會計分錄是:
借: 原材料 100
貸: 應付賬款 100 (請注意應付賬款是流動性負債)

2.賒銷
例子:企業銷售了100元的商品,但暫時沒有收到現金。
借: 應收賬款 100
貸: 營業收入 100

簡化後的利潤表長得是這樣的,括弧代表減值:
營業收入 (revenue) 30000
- 主營業務成本(COGS) (20000)
= 毛利潤 (Gross profit) 10000
- 銷售,管理,行政等一般費用(SGA) (5000)
= 稅前凈利潤(Pre-tax profit) 5000
- 收入稅 (income tax) (1500)
=稅後凈利潤 (After tax net income) 3500

以上四項當中,只有賒銷時產生的營業收入是會在利潤表裡體現的。也就是說,賒銷能增加當期利潤,而賒購則完全不影響當期利潤。那麼幾個月後,供貨商向企業催著要還款的時候如何呢?

3.賒購還款
過了一陣子,企業終於向供貨商還錢了。
借: 應付賬款 100
貸: 現金 100

這兩個科目也都不在利潤表內!那麼賒購豈不是很爽?且慢,雖然賒購不能直接影響當期利潤表,但是它會間接影響長期利潤,因為企業始終也需要「現金」來償還應付賬款的債務。也就是說如果營業掙來的現金大部分被用於償還賒購時所產生的負債的話,能夠最後能夠留在公司,乃至分給股東的現金部分就大大減少了。

不過,確實有人利用這一點做會計遊戲,只是這種做法很幼稚,往往會被資本市場一眼識破:

一條2011年底的新聞:
擬上市公司為調節利潤將賒銷改成賒購(採購原材料使用延期付款),被指玩「報表上的遊戲」。新股和晶科技(300279)儘管業績顯示凈利潤連年翻番,但卻背負較高負債。對此,分析人士指出,該公司存在調節利潤的嫌疑,將通常的賒銷變成賒購,而這將有可能導致公司未來業績的變臉。
「此前有過一些企業,為展現自身的高利潤,不惜擴大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以此來達到調節利潤表的可能。」而記者發現,在和晶科技的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項目下的數據極為突出。該項目近三年及一期數據分別為2906萬元、5320.4萬元、6223.7萬元和5961萬元。全部超過了負債總額的50%。如果去掉高額應付賬款的話,和晶科技三年及一期資產負債將下降到23.9%、16%、21.3%和18.23%。這意味著,和晶科技大部分負債是由應付賬款構成,雖然現在顯示有高額的利潤,但未來隨著應付款項的支付,高額利潤將會被攤薄。「利用財務報表間的屬性,增加負債提高了利潤,但是早晚都要還的。」上述投行人士說道。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newstock/zxdt/20111222/010011036597.shtml


不需要。
賒銷產生的是資產,賒購才產生負債。

至於@周漢淼提到的新聞,增加負債提高利潤這句話是錯的,只有虛增資產才能提高利潤。


我覺得你應該先學習一下會計恆等式,以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結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利潤是收入減去各種成本費用後的經營結果。所以,我的答案是不需要,因為負債不參與利潤的計算。


負債在資產負債表,利潤在損益表。


流動性負債是否會影響利潤主要看,該項流動性負債是否需要支付利息;例如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就是你說的賒購)等。有的流動性負債比如預收賬款雖然是負債科目,但不用付息,白白佔用他人資金多好


真是考驗我的智商。


推薦閱讀:

為什麼 ?80 年代日幣升值之後,日本不從美國買黃金、石油、鋼鐵?
如何看待2015年1月即將實行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
如何看待中國保險行業的盈利?
貨幣符號是如何設計出來的?比如美元「$」英鎊「£」,他們的設計有什麼原則?
銀行業務中的同業拆放、同業借款(借出)和存放同業有什麼區別?

TAG:企業 | 企業管理 | 財務 | 會計 | 利潤 | 財務管理 | 金融 | 會計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