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在如今的時代,書讀越多越孤獨」?


他決定跑10KM。

這不算什麼宏大的目標吧?他想。

他不認為這算是什麼里程碑,也不打算髮朋友圈低調的炫耀。

「但是過程會有些無聊吧!」他想:「我應該叫上幾個朋友一起,這樣更加有動力!」

開始的時候,有好多小夥伴和他一起。

跑到1500米的時候,幾個小夥伴跑岔氣了,他們說:「那我們先回去洗澡了呀!」

跑到3000米的時候,又有幾個小夥伴說:「我腳底板快磨破了,下一次換一雙好鞋跟你跑!」

跑到5000米的時候,最後一個小夥伴說:「今天我跑夠了,你接著跑哈!」


他想:這下怎麼辦呀!接下來是最難熬的時候,反而沒有了陪伴,怎麼堅持到終點呢?

6千米的時候,他感覺好無聊,有點想放棄-----6千米也不錯是吧?畢竟好久沒有嚴肅地跑過了呢!

8千米的時候,他仔細聆聽著自己呼吸和腳步聲----這節奏竟讓他莫名的愉悅了起來!他甚至開始慶幸耳邊沒有別人的腳步和粗重的呼吸聲了。

9千米的時候,太陽快落山了,漲潮帶來了海的味道,他大口的呼吸,海的氣息滲入他的每個肺泡,他從來沒有注意到過:在這個操場跑步可以聞到海水的味道。

10千米的時候,他慢了下來----不是因為他的目標到了,而是因為他看到了落日的霞光

他從來沒想到過來這個操場看日落----操場的海面面朝東,大家都來這裡看日出;

日落時,這裡只有西邊的山投下的巨大陰影-------「那有啥好看的?」大伙兒說。

他沒想到,這裡的日落居然也這麼美。

他決定跑10千米。這確實不算什麼宏大的目標。

但是他身邊和他一起跑完的朋友,不過,這好像也沒所謂。

第二天,小夥伴們說:「哎呀,昨天跑得好酸疼啊!今兒不去了」, 他笑著回應說:「沒關係,我自己去好了」。


推薦Youtube頻道School of Life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7IcJI8PUf5Z3zKxnZvTBog

的視頻:為什麼我們註定孤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CR6P5rsXU

鮮有比承認「我們是孤獨的」更讓人羞於啟齒的告白。大眾認知中,尊重他人和受人尊重的人都不應該感到與世隔絕-------除非他剛剛搬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或者失去了一生的摯愛。但真相是,「深刻

的孤獨感」是每個聰明、敏感的人無法迴避的日常經歷------這種感受是硬集成於「複雜心靈」的屬性。

如果要享受被認同的舒適感,我們需要分享很多的情緒、理念、想法,然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對於我們的社區來說太奇怪、太隱晦、太對立、太使人驚恐。

我們不得不在誠實被接受中做出選擇,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可以理解地,選擇了後者

無論是表達還是傾聽,都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工作。但是經常,雙方付出努力後的結果,是糟糕的。

我們的痛苦只有可能由我們自己承受,別人可以提供的,最多是安慰。我們都註定活在自己的孤島上,我們所遇到的人們,即使是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們,都只能隔著大海,在對岸向我們招手。

我們不太可能發現和我們在同一個頻率的人。我們渴望和我們一致的靈魂,而我們找到的,往往是不協調的形狀。

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和我們所經歷的人太有限了。當我們從影院走出來,或者凝視星空的時候,我們的夥伴往往和我們有截然相反的反應:當我們期待著與他們暢談看到的壯美與欣喜的時候,你閃亮的眼睛遇到的是他們垂頭喪氣的臉------也許這些美好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提醒了他們,現實生活有多麼的瑣碎和灰暗。

從概率角度看,我們幾乎不可能遇到最能理解我們的人,但是他們確實存在------也許你和ta擦肩而過,毫無知覺;也許ta兩周前剛剛在悉尼去世;也許ta兩個世紀後才會出生。這不是陰謀論,只是,我們真的需要奇蹟般的運氣。

這些問題肯定會變得更加嚴重-------假如你更加敏感一些,更加有智慧一些------人群中這樣的人出現的概率更加微乎其微了。這不是浪漫主義的神話故事,「孤獨」是擁有「複雜的心靈」所必須繳的稅。

而且,「與另外一個肉體糾纏在一起的慾望」時常要比「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的慾望」更加緊迫。這樣,我們更加有可能和話不投機的伴侶共度一生---僅僅是因為我們曾被ta鼻子的形狀,眼睛的顏色所吸引。

然而,我們不應該因我們無法避免的孤獨而感到絕望或難過。歌德死前,在眾多朋友的環繞下說:「從來沒有人真正理解過我,我也從來沒有理解過任何人,從來就沒有一個人理解過另外一個人」。這樣的爆發是健康的---因為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與周圍人的距離和彼此間的不理解,並不是生活出毛病的徵兆,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預料到的現實。

當我們接受我們註定孤獨的事實的時候,我才會最終獲益。我們可以從無意義的交流中抽身,送出各式各樣的漂流瓶:我們可以寫詩、寫歌、寫書、寫博客

我們一輩子所能接觸的人也許永遠無法最好的理解我們,但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ta可能就在那一頭

藝術史,便是無法找到同伴的孤獨旅人的囈語,但是我們撿起了他們遺留的隻言片語,感受到了無間的親密

孤獨,讓我們更加能發覺真正的親密。我們經常抗拒它,因為我們害怕這回讓我們顯得狂妄、自大。

接受我們的孤獨,我們來到了一個俱樂部,這裡有Edward Hooper的畫、Baudelaier的詩、Leonard Cohen的歌。我們會驚訝的發現,我們有很多好夥伴。

享受孤獨,一定比強迫的交流更加讓人愉悅。孤獨,使我們一定要付出的---如果我們想擁有一個真誠地,雄心勃勃視角,來看看真正的陪伴是怎樣的。


謝邀。

孤獨是一種情緒,是一種情感上的需求。一旦沒有這種需求,孤獨不過是淡薄寧靜。

獨處之樂,靜思之德,求之而不得者多也。這和時代沒關係,和讀書也沒關係,這只是你和環境相處不和諧造成的情感和欲求欠缺。所以即便高朋滿座,你也可能覺得孤獨。

一個人讀書,是和書中人物的交流,更是和背後作者的精神碰撞,可以帶來的愉悅只怕在某些方面比當面聊天還要勝一籌,怎麼能說孤獨?古人展信是件很爽的事。我們不過是被信息時代的碎片包裹著,體會不到了。

人從來沒有脫離過環境,也從來沒有孤單過。沒了人聲喧囂,留下的倒是自然天籟。偶爾切換下其實蠻好的。^_^。所以當你覺得孤獨的時候,把眼界從人際和自己身上轉移開吧。與天地精神獨往來不是很爽嗎?

題主這句話只能說這個時代的浮躁來源於人而又深刻著影響著人。人才會讀書都覺得孤獨。大家已經習慣了熱鬧喧囂,習慣了人際往來,經下意識接受了人應該是怎麼樣的設定你才會覺得自己欠缺,才會覺得孤獨。孤獨不過就是社會情感動物專屬的一種情緒罷了。

即便獨自一人,也從不孤獨。何況,我們從來也不是一人啊。^_^


曲高和寡。


謝邀。

如果你追求「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那確實書讀越多越孤獨,因為在如今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安安靜靜的聽你講你的收穫、你的感受、你的表達,所以你會感到不被理解。除非你本身有很高的地位,最不濟也得是個企業頭頭,能飯桌上有一波人凈耳聆聽你說的話。你的孤獨源自於你讀書,然後想表達,卻發現沒人聽你講。

孤獨是性格使然,跟讀不讀書,讀多少書沒必然聯繫。讀書會影響人,但如果書讀越多越孤獨,那是書挑錯了,或者你讀的方法不對。書是孤獨的人很好的寄託,能讓人擺脫短暫的孤獨,讀書是讓自己不再孤獨的事。

我大學的時候硬啃過一次《百年孤獨》,讀完了,但是「終於讀完了」的感受,不如不讀。大學畢業後,重讀了一遍,畫了個人物圖讀的很享受,真享受啊。後來我在豆瓣讀過一篇 @菠菜 的書評,本來我是想寫個讀後感的,可讀她那篇書評,我覺得自己不用再寫了,知己啊。一直關注菠菜的豆瓣,後來知道她出書才曉得她在知乎寫了更多的東西,就經常看她知乎的答案。很多書,我讀完都會看看菠菜的評論,總是能想一塊兒去了,偶爾評論她的豆瓣廣播,她回復幾句,如此交流過而已。我自然不好意思說我們是知己,但在讀書口味這方面,我們肯定很聊得來,我讀《百年孤獨》想找個人聊聊的時候,看見了她那篇書評,我覺得聊過了,不孤獨啊。讀書就是這樣,讓你更開闊些,有時候都不需要去跟人交往,卻像多了一個朋友,又怎麼會是越讀越孤獨呢。


謝邀。我覺得沒有不孤獨的狀態,既然完全的理解與交流是不可能的。那麼讀書,反而是排遣孤獨的一種。而排遣大概是,承認、接受、理解以及適應……


謝邀。
·
其實在任何時代,讀書越多的人,本來就越孤獨。
·
你想啊,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讀書越多,跟人玩的時間就越少,能不孤獨嗎?
要有好夥伴,要有好基友,要有貼心愛人,哪樣不需要花時間認真經營啊?
·
至於現代,信息爆炸,好書越來越多,需要探究的領域越來越寬,對於喜歡讀書,性格好奇的人來說,開卷有益,一旦開始,簡直不可自拔……
書中自有顏如玉,以書為友,然後,讀完回頭一看,只有自己。


首先要明白,孤獨的原因是缺乏,1到5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

之所以孤獨,是連一個這樣的親密關係都沒有,所以才會孤獨。

所以問題的推論是,讀書越多越是難以和他人建立高質量的親密關係?

恕我不能贊同。
其實,孤獨的人,不讀書照樣孤獨。
因為他缺乏這樣,和他人產生深厚羈絆,深厚連接的能力。

這不是讀書問題,這是能力問題。
相反,其實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可以幫助你提高這樣的能力。

我反而認為這是恰恰因為讀書少的緣故。
讀書除了純粹的感受知識的樂趣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那就是解決,做人,做事,心智成長方面遇到的問題。

既然親密關係出了問題,感受孤獨,那就要學習如何和他人去建立。

有其他的疑問可能會說到,讀書會讓你意識到,能交流,能相互理解的人越來越少了。
你的思想層次提高了,同頻的人就會少。
確實會少,但是,真正的朋友需要那麼多麼?

其實紅顏有一,知己二三,足以。
本質不是數量問題,而是關係的質量。


在任何一個時代,書讀得越多,都是越孤獨的。

人類的思想就是一個金字塔,你越往上爬,人越少。越往上爬,人越少。

孤獨是正常的。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這是事實。

我以前不想抨擊那些低級的趣味,那些無聊的娛樂,那些被消費主義和娛樂文化塑造出來的種種喜好。

我覺得都可以,都很好。

但現在我不這麼想了。

讀書的價值被貶得太低了,思想和文化被壓抑得太久了,讀書人太被人瞧不起了。

現在人們推崇什麼?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成功的?

有錢!有權力!有人脈!有逼格!

你看一個人,有幾套房子,別人覺得他很牛逼。有個正處級別,別人覺得他很牛逼。

讀過很多書?哈哈!你說什麼?讀過很多書?哈哈!你是在逗我嗎?這特么不是個書獃子嗎?!

這就是社會上對一個人的看法。

這種價值觀是很有問題的,這種風氣是很有問題的,由這種價值觀和風氣產生的種種亂象也是很有問題的。

存在未必合理,但存在一定可以被解釋。

存在一定可以被解釋,但存在未必合理。

很明顯,這不合理。

讀書越多,就越孤獨。

但我寧願孤獨。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因為有些人只做到了認清了生活真相,但沒熱愛生活。


謝邀。

其實這句話有語病,或者可以說是錯的。

「書讀得越多越孤獨」,是有道理的,畢竟從宏觀角度來講,社會上知識閱歷儲備豐富的人群屬於少數,書讀得越多,也就在思想上距離基數更大的人群越遠,或者說,思想上能認可和接受的人就越少。抑或是,會陷入「看清真相」的孤獨中。

但是說「在這個時代」,我認為是錯的。相比其他時代,我們這個時代願意讀書的人所佔的比例,無疑是要高於以往的時代的,所以以時代作為對比,讀書多了,「在這個時代」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的可能性比「在以往的時代」高多了。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讀的書都是水平不高的網路文學或者雞湯盛宴,讀多了確實讓人孤獨,確切的說是被孤獨。如果你想融入的社交圈子成員普遍擁有高於你的閱讀量,那麼多讀書恰好是你擺脫孤獨的途徑。


當你真正做到讀書多,就不會感慨孤獨了。那時候,你內心豐沛強大,並且自有另外的圈子。


讀書是沒辦法兩個人一起做的事情。
寫書倒是可以的,但是讀書沒辦法。


有時候在我喜歡的書旁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寫了很多的感悟和想法時,
突然想到,這些,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哎。
有點難過,但也不是那麼的難過。

其實我覺得,孤獨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嗎?
不是的。
做什麼都會感覺到孤獨的。
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也不一樣。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這種事。
讀書多了。孤獨了。
說得好像你以前就不會孤獨了似的。

偶爾深更半夜的,要是睡著了還好,沒有睡著,誰又不會思考一下人生。
我是誰,我在哪兒,要到哪裡去。


別以為那些成天成群結隊玩得嗨的人就不會有思考宇宙的時刻~
說不定別人早就已經環遊太空N圈了呢~

「無敵是多麼寂寞~」


剛看完《白夜行》
長嘆一聲
「雪穗和亮司很可憐 我能理解他們,但我絕不原諒他們!」
沉浸在自己充滿逼格的書評中
同桌:神經病

看完《擺渡人》
心中充滿嚮往
「一次死亡,非但不死 反而通過自己的努力,救了自己,也救了他」
同桌:神經病

為什麼看的書越多,越孤獨?
因為他們漸漸追不上你了
不懂你了
和你沒有共同話題了
你該怎麼做呢?
繼續讀,認真讀
去發現更大世界
去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他們懂你
他們會向你證明
你堅持讀書是再明智不過的決定了


不讀書更孤獨


讀死書,當然是死胡同一條。
沒人願意走死胡同,除了你自己。當然就孤獨。
在我看來,人生就是威尼斯狂歡節。每個人臉上都是面具,每個角落都看起來很熱鬧,但你也可以在這樣的狂歡人世里找一個角落靜靜地裝逼,讀你的聖賢書。
但這是你的選擇,不要動不動就眾人皆醉我獨醒。
你想要的是陪伴的話,書就是最好的工具。
人生是狂歡節,那麼書本就是面具連鎖店。你可以和屌絲聊寫真集,可以和文青聊飛鳥集,可以和公知聊平凡的世界,也可以和假道學聊朱子禮學,甚至可以和大媽聊知音。
書本就是這麼巧妙,能讓你短時間內就知道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你讀過。然後換上對方喜歡的面具,和他結伴而行,享受繁華。
書只是書,你只是你。它是什麼意義?它有什麼內容?完全是你決定的。
讀書,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習慣。和別人抽煙,喝酒,夜晚散步沒有任何區別。
習慣就是習慣,憑什麼就因為是書高貴上幾分?
更何況孤獨是自己的選擇。書本何罪之有?
說得好像其他習慣的人就是高朋滿座似的。


一、

誤區一

書讀得越多,就比別人懂的多

閱讀是非常非常有用的,這點是毫無爭議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到很多東西,包括專業知識,非專業知識;常識性的知識,非常識性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領略不同地方的文化,遊覽不同地方的風景。

隨著我們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在探索各個領域的步伐在前進,也許,我們可以從各種書籍上,搜索到各種想獲得的知識,從而減少了去探求的機會,因為書上已經有了很多現成的東西。比如,今天我想做一個簡易的小桌子,只要對著「簡易傢具製作大全」的步驟去做,又或者明天想做個蛋糕,我就能找到「法式香草蛋糕製作方法」,從而參照著做。

但是我們書讀的多了一些,就真的比別人要懂得多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同的,而我們從這些不同的經歷中獲得的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研讀的是經濟學方面的書,可能在與別人攀談時,可以侃侃而談,但是也許別人跟我們聊到做菜,我們卻無法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不能拿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

誤區二

書讀得越多,就比別人越能幹

大多數人覺得讀書,可以幫助他們進步,成為更好的人,因為通過讀書吸取了很多的知識。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通過我注意到的,以及經歷的,我們大多數人會將閱讀作為不採取行動的借口。有些人會為了閱讀大量的書籍,不停地買書看書,範圍涉及各個領域,從專業領域到雜書,可能一年讀幾百本書。

但是結果呢?這些是否真的成為了幫助他進步的助力?然並卵。這些人會覺得他們「正在學習」,幾個月,幾年過去了,就會認為他們「正在進步」,從而產生一種「已經獲得這個能力」的假像。知識是有用的,但是沒有將知識付出實踐,學以致用,卻是無用的。

要想解決問題,那就去真正解決問題,從書籍中尋求指導,以及了解那些有效的辦法後,我們仍然需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覺得自己好像從書上找到了辦法,然後知道了以後不再去實踐,彷彿這個方法已經變成了我們自己的能力。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只有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了,它才能真實地轉變成自己的能力。書籍可以鍛煉你的思考能力,但是只有身體上行動了,實踐了,才是真的有用。

二、如何脫離書讀的越多越覺得難以融入周圍的困境?

1. 不要固步自封,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

很多人覺得書讀的越多了,就覺得自己的閱歷和內涵比周圍那些沒讀什麼書,或者讀的書少的人更豐富,從總認為跟別人無話可談,自己有意識地將自己區別於他人來。殊不知,也許在別人眼中,你才是那個讓人無法相處的人,不是你無法融入周圍,而是你把自己孤立在別人之外。

其實恰恰是書讀的越多,才更應該容易接納別人。書讀的越多才更加理解「世界上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的真諦。世界上有千百種人,正是因為讀書讀得多,我們才能更多地從多角度分析別人,找尋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然後吸納別人的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

2. 書讀得多也不一定高人一等。

在我們的文化里,知識分子總被人認為是優秀的。彷彿書讀得多就一定比別人高人一等。這樣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知識改變命運」的科考制度。如果出身農戶商賈,想要出人頭地,增加社會地位應該是當時社會的,唯一一條光明正大的出路,所以總有讀書人「懸樑刺股」「挑燈夜讀」,為求功名,光耀門楣。而那些飽覽群書的夫子,總是被人尊敬。

拋開歷史的因素,如果單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應該可以歸咎成源於人的自卑。正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曾經是周圍那些,你認為讀書少,或者沒讀書的人中的一員,所以你才會覺得自己書讀的多了,就理因比他們優秀。

公眾號後台,回復各關鍵詞(自信、聊天、吸引力、社交),查看相關實用自我提升文章。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呢?我們評論區坐等你們的分享哦!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會啊,讀書是和無數個作者讀者對話,感覺自己太幸福了。何德何能能夠獲取這些人類精英的思想。你要是感覺孤獨,說明你讀書不夠多或者不夠深入。


讀了一本書:這是哪?
讀了十本書:這是誰?
讀了萬本書:我在哪?
讀了兆本書:我tm到底是誰?


瀉藥,讀的多了你就會遠離那些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東西,而這種人還挺多


推薦閱讀:

有哪些書20歲前不看,等以後看會發現已經過了看這本書的年齡?
怎樣有效提高記憶力?
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是什麼?
多讀書是否可以提高記憶力?
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

TAG:閱讀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