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本質是什麼?

幸福的本質是愉悅?是高興?是歡樂?還是感動?
幸福的本質是需求得到滿足?是慾望得到滿足?是虛榮心得到滿足?

有人說當年的幸福是吃的好,穿的好。
有人說幸福是還不會走路只會爬行的孩子在丈夫家暴打她的時候爬過去咬她丈夫的腿。
有人經歷過大病初癒後說幸福是無病無災。
有人說幸福是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那麼,幸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跟痛苦對比的結果,沒有苦難就沒有幸福

有人笑就有人哭,幸福建立在痛苦之上。幸福要麼是跟自己經歷的痛苦對比,要麼是跟他人承受的苦難對比。大多數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當體溫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從 40 度降到 37 度以下後,會產生一種「大病痊癒、如釋重負」的幸福感。這是跟自己的痛苦進行對比,至於跟他人的苦難進行對比,可以用例子來說明。

假如現在你被突然宣布死刑,一周後執行。你現在可以自由活動,不需要戴手銬和腳鐐。但為了防止你徹底逃脫,有好幾個警察遠遠地跟著你,滿一周後將準點行刑。為了讓你有個全屍,不槍斃,而是用「注射死刑」。你應該會非常痛苦,因為短短一周後你將跟世界永別,再也看不到這個五顏六色的世界。然後再換一種情況,假如你現在得知一天後就是世界末日,到時候整個宇宙將毀滅。所有物質,包括人、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都湮滅,不復存在。你會非常痛苦嗎?應該不會,而會覺得很坦然。

前一種情況,你有一周的閑暇,而且死得體面(有全屍);後一種情況你只有一天的閑暇,而且你的屍體連粉末都不會留存。為何前一種情況讓你感到極度痛苦,而面對後一種更大的災難卻坦然?因為前一種情況,你死了,其他人還活著;而後一種情況大家一起死,很平等。你見不得其他人活得比你更長,見不得他人好。他人得知你在一周後將被處死,會非常慶幸不是他們自己。他們會從你的死刑新聞報道中感受到幸福,當然這種幸福感是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

所有的幸福都是對比的結果,就是爭奪更多的資源。讓別人缺乏資源,甚至沒有資源,自己就幸福了。在 1980 年代,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輛自行車。那個時候擁有摩托車都會被人羨慕,很有幸福感。而當今私家轎車普及的年代,騎摩托還有 30 年前的幸福感嗎?顯然沒有。「現代化」、「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以及「科技讓社會進步,讓人類幸福」等口號聽上去很有道理,然而宗教早就看穿了一切。物質本身不會讓人幸福,人類從古至今的幸福感從來就沒有真正提升過。物理學裡有「能量守恆定律」,或許可以提出一個類似的「幸福守恆定律」。幸福總量從來沒有變化,只會轉移。某些人的幸福增加了,必然導致其他人的幸福減少。

理解了這點,就知道共產主義不可能實現,因為人性有自私惡毒的本能。共產主義的擁護者認為只要物質極大豐富,人們就不會去爭搶,就自然不會有剝削和壓迫。然而人的幸福感就是來源於壓榨他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因為富人的幸福感來源於窮人挨餓和挨凍。其實不需要到共產主義社會,當今就是「產能過剩」的時代。當今農業和工業的生產力都很高,可以滿足全世界的生活所需。可是人們滿足嗎?都感到幸福嗎?相互掠奪的事情少了嗎?絲毫沒有。人性本惡,卡爾·馬克思意識不到這點,而宗教早就徹底看穿了人性。馬克思對醜惡的資本主義的鞭撻非常到位,但對共產主義的期許明顯只能是理想主義。

性交和吸毒產生的幸福感似乎不是對比的結果,但歸根結底依然是。性交和吸毒,以及網遊等容易成癮的行為,都是頭腦里的「多巴胺」在起作用。當「多巴胺」消退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和痛苦感。古人就意識到了人們在交媾後會產生憂鬱,當今心理學還專門有「性交後憂鬱」的疾病名稱。手淫、嫖娼和通姦等淫亂行為過後很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的空虛情緒,幸福皆有代價。和睦融洽的夫妻不容易體驗到「性交後憂鬱」,是因為他們的感情比較深,平時間儲備了足夠多的幸福來「中和」性交後的憂鬱感。吸毒後都會產生痛苦感,不能繼續吸毒就會強烈緊張不安。吸毒還會提高幸福的閾值,需要不斷增加劑量才能維持原有的幸福感。這些都說明幸福來源於前後的對比,並沒有憑空產生幸福。

許多人都體驗過「心流」的幸福感,就是思路清晰、思維流暢的充實感。當身體健康、內心平靜時,專註於某件事情,而且事情難度適中,就可能出現那種感覺。當心流發生時,做事非常乾脆利落,效率極高,成就感也非常強烈,是一種心無旁騖的美妙體驗。這種幸福表面上看不是對比的結果,但實質上依然是。正因為平時間都在面對不好處理的難事,都心亂如麻,都思維不流暢,才會在某個時刻進入心流狀態。不可能時刻處於心流的幸福之中,因為這需要前期痛苦的積澱。然而佛與道都推崇心流體驗,這種體驗最接近佛教里的「無我」。而且這種幸福感不傷身,對社會的危害最小。

關於「性交後憂鬱」和「心流」可以看: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80%A7%E4%BA%A4%E5%BE%8C%E6%86%82%E9%AC%B1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BF%83%E6%B5%81%E7%90%86%E8%AB%96

以上是「維基百科」的中文版,可能有許多人打不開。如果能閱讀英文,可以看:

Post-coital tristesse

Flow (psychology)

如果依然有問題,可以用百度搜索那兩個關鍵詞。

說到底世間苦比樂多,幸福非常少。哪怕你目前非常幸福,而且持續了很久的幸福,那麼將來會有更長久的痛苦在生命的輪迴中等著你。要真正徹底擺脫痛苦,唯有出家修行。出家意味著斷絕性慾,修行到一定程度再斷食斷水,最終圓寂。當然大多數凡夫俗子達不到這種高度,無法徹底擺脫幸福的誘惑。但不能徹底擺脫,也應該盡量努力擺脫。生活盡量簡單,人際關係盡量簡單,名利場盡量遠離。清心寡欲的生活自然少了許多幸福,但同時也少了許多痛苦。

如果你有追本溯源的愛好,或許會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自信有什麼好處?

愛的本質是什麼?

心理壓力的本質是什麼?

鄙視鏈現象普遍存在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幸福,如果一個人向外去追尋,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存在感,並且是很難持久的;當一個人懂得向自己內在去追尋,那麼,他會得到源源不斷的能量,此時,幸福就成了他的習慣——簡言之,接納自己,愛自己,做生活意義的定義者而不是追逐者,你就是幸福的!


幸福是靈魂感受快樂的能力。
知足知止,大道至簡即幸福。


從人類200多萬年的發展歷史來看,直到最近這幾千年才有人提出說要追求「幸福」,甚至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是最近幾百年的事,這對人類歷史而言不過相當於最近的一瞬間,而以前都只是追求生存和繁殖而已。

從科技和文化的發展來看人類社會是爆炸式的前進,然而我們的身體卻並非如此,仍舊和幾十萬年前相差不大。當原始人類在野外狩獵、採集蔬果,在洞穴棲息生活的時候,他們所感受到的樂趣,就是我們今天追求所謂「幸福」的生理基礎。

有以下幾種樂趣或者說快感是起關鍵作用的。

1.美食。進食的快感是為了保證我們的祖先積極地增加自身的能量儲備。因此即使到了現代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承認自己是個「吃貨」,因為這種快感除了有進化上的實用性,還可以單純地用來取悅自己,這沒什麼好說的。

2.性。和任何動物一樣是為了更好地繁殖,和美食帶來的快感一個道理。

3.成就感。當原始人類在成功地完成一次捕獵等類似事情,會湧起興奮之情,這或許是成就感的最初表現。發展到現代社會,成就感可以說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極其重要因素。因為前面說的兩種單純的生理快感對人類認知的推動作用很小,而成就感則不同。一個工程師可以為了成就感廢寢忘食地探索一個關鍵技術問題,一個政治家可以為了成就感而積極作為,一個畫家可以為了成就感而旁若無人地作畫……正是這些快感讓人努力地做一些事情,並很有可能集小成多地推動人類前進。

4.親密關係。從古至今的人類社會中,建構人際關係的能力(包括愛情)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這讓一個人更容易獲得安全感和良好的地位。而人或多或少都有表現欲,快樂以及成就如果能與別人分享感覺更好。

5.好奇和新鮮感。這和原始人類需要探索未知世界有關,如果一個部落中沒有探索者,就不會發現更好的宜居地或者食物。或者僅僅是因為新鮮的東西能給人刺激,這就夠了。任何生命都有發展擴散的本能,需要不斷和不同的東西接觸,從而獲得更多的擴散機會。人不會喜歡一天到晚吃同一種食物,看同一個電視劇聽同一首歌。在好奇和新鮮感的驅使下,人類會想要弄明白很多事情,於是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想要不斷看到或體驗有趣而千奇百怪的事情,於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但這種特性既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原因,也是造成很多人不快樂的原因,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不斷創造新鮮的東西滿足人類喜新厭舊的胃口。

6.美。感受美是一種潛意識中的快感,言語很難說得清。就像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麼看到壯麗的晚霞會很愉悅,為什麼這個女孩比那個女孩美,雖然她們的五官只有很小的差異。

活著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體驗而已,不管人們如何殫精竭慮學習工作、發明創造,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體驗更好的感覺。綜上,我想大概幸福的定義可以歸納為:在充分滿足各種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和一群互相關係親密的人,做著探索未知還有所成就感的事情,並且經常體驗到新奇和美的感覺。

(來自公眾號「金色海」,未經授權禁止商業用途轉載)


幸福的本質是一種滿足,反過來說,痛苦的本質就是一種對於滿足的無力感。事實上,如果我們在追逐某種目標的時候,意志力不能使預期與現狀相符就會痛苦。而所謂幸福就是使這二者相符。
如果你有能力改變現狀,那麼痛苦是暫時的,你會得到進取的快樂與滿足。如果暫時沒有辦法滿足,那你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預期,取消不切實際的夢想,以此來消除痛苦。
追逐消失了,痛苦也就消失了。而快樂需要從你當下擁有的事物中得到滿足。(例如恆久不變的快樂的回憶,就在身邊陪伴的戀人,可以輕易到達的美好未來)
痛苦是一種追逐,快樂是一種滿足,二者各得其用。用痛苦驅使你追求滿足,不就是進步嗎?用快樂來進行獎勵與誘惑,並在滿足中積蓄新的力量來進行新的追逐,不也是很有意義的嗎?所以,我們不抗拒痛苦,我們追逐快樂而不止於快樂。
事實上,停止了追逐,容易陷入虛無的痛苦。固步自封並不可能永遠地得到滿足,痛苦在於追逐,快樂也在於追逐。而我們反對的是無休止的痛苦,無限制的痛苦。
老子提倡抱朴,就是提醒我們要從身邊易得的事物中得到滿足,節制自身的慾望。所謂慾望,其實就是快樂與痛苦的統一體。慾望的實現預期使人受鼓舞,阻礙使人受挫,滿足使人快樂,厭倦使人陷入虛無的痛苦。所以,慾望應該加以節制。
簡單來說,每個人受能力發展的限制,他所能達到的境況具有有限性,而如果對慾望不加節制,那麼痛苦就是主要的。而如果我們加以節制,那麼我們可以常常從易得中得到滿足。每一次滿足帶來的新的慾望比之前都只增長了一點點,那麼就可以常常滿足了。
所以,要獲得幸福就應當關注自己的內在力量,關注當下。這是獲得快樂的不二法門。


需求得到滿足,


「幸福的本質是需求得到滿足?是慾望得到滿足?是虛榮心得到滿足?「
答:幸福的本質是滿足。
學渣表示題目里出現最多的重複詞語應該是答案,
如果不是的話,這又一次證明了我是學渣。


少裝逼
裝好逼
你不會
就認慫
呵呵呵
大loser


無論是朋友、同事、親人、寵物、偶像、愛人、長輩、子女,我個人理解幸福的本質是陪伴和寬容,因為有了這兩點,什麼事情都不可怕,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什麼絕望都可以轉為希望。
所以幸福的維度可以很寬。雖然大部分人把男女之愛設定為幸福,但那真的只是一部分。


幸福可以有很多種定義,但是不是每一種定義都有用,我認為含糊不清的定義尤其沒用。

我認為對個人有用的定義為:
幸福是,對於個人天然的追求有很高的達成度(包括了各種短暫或持久的生理心理需求,由基因決定)。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要去追求幸福呢?幸福應該是什麼呢?
家庭主婦如何保持和老公一起成長?
2015年你買的哪樣東西最讓你幸福感爆棚?
如何降低對事物(感情)的期望?
如何提升吃蛋炒飯的幸福感?

TAG:幸福 | 本質 | 幸福感 | 幸福論 | 幸福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