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如何判斷其原因是潛意識的不喜歡還只是走出舒適區的不安?

原題沒有任何描述。事實上真實情況是:(我對一個決定產生焦慮,這個決定可以讓我短期滿意,但是長期會後悔。自己沒有做好可以接受後果的打算,所以異常焦慮。)
感謝ZS天予給我的答覆,如下。
連續的短期結果串聯起來就是行為啦~而且他只是考慮心理意義上的結果,也就是人在意到的那個結果,在意短期結果那麼就是用短期算,在意長期結果就用長期算,如果兩個都在意,但是兩個矛盾,那麼不舒服的原因就不用這麼麻煩了,那只是因為矛盾和糾結導致的不舒服啊。

==============
然後統一一下目前的其餘答案,多數人認為舒適區是偽概念。


每個人都有受其大腦神經思維支配而產生的第一反應。當你所做的事符合你的第一反應的時候,你就覺得這件事就應該是這樣乾的。相反,假如違背你的第一反應,你就會感到極度不適。

比如,以我們最常見的情況為例。我們曾經在諮詢中遇到過穩重型性格的人,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選擇去做銷售。這種性格的人喜歡人與人之間單純的融洽關係的建立,喜歡無利益、無目的性地幫助別人。而銷售則無時無刻不在強烈利益。他們通常會有的共同反應時:當我在和客戶講解專業知識時,我覺得幫助他們解決了某個方面的問題,我會很有成就感,也能夠和客戶建立真誠的關係,我們之間感覺像是朋友一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而一旦到了成交環節,我就感到痛苦萬分。

再比如,中國人大多是內向的,喜歡獨處,不喜熱鬧,也不喜歡與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他們自己一個人待著、安安靜靜做些事情,會很開心,沒有任何不適;而一旦他們需要從事不斷與人打交道、需要與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的時候,就會感到萬分痛苦。而正相反的是,有一種人,偏偏喜歡與各種不同類型的陌生人打交道,並樂此不疲。

當你的工作所要求的行為模式與你的第一反應相悖時,你就會感到不適。而心理學家則會鼓勵你,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跨出舒適區,來發現更棒的自己。而從我本人多年的諮詢經驗來看,則完全沒有必要。你只需要選擇一個能夠按照你的第一反應來做事的工作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痛苦地去改變呢?除非你有極大的毅力,否則,任何形式的改變都有可能令你非常痛苦。

如果你感覺不舒服,則一定是你沒選對方向。


斜腰。
舒適區是個偽概念。大多數人從本性上都是抗拒改變的,理論上來說所有能促成你進步的選擇其實都是受迫的不舒服的選擇。
也就是說,所有輕鬆的選擇或者樂意的選擇其實都是舒適區,所有令人不安的選擇都是離開了舒適區。
所以分清這個不舒服的原因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你需要從結果上去區分,就是一個讓你走出舒適區的選擇(無論是受迫或是主動),是否對你預定的自我的未來有所裨益。

比如你喜歡音樂,從小就喜歡樂器,但是你的父母逼迫你學律師,那麼從你個人的邏輯來看,這個選擇就是所謂的「你不喜歡」。
但是比如你喜歡跑步,在逼近耐力極限的那種感覺你需要去克服,然後才能達到鍛煉效果,那麼這就是所謂的「走出舒適區」。
再比如你喜歡畫畫,但是目前畫畫的收入不能滿足你的生存,所以你只能選擇去搬磚。如果你只是搬磚然後不斷的抱怨自己的生不逢時,那就是你所謂的「不喜歡」。而如果你趁著搬磚,順帶觀察了生活、體味辛勞,並且能夠將這種經歷投射到你的作品中從而獲得物質和精神的同時積累,那麼這件事情本身又變成了「走出舒適區」。

所以,總的來說這是個結果導向的問題,而不是原因導向。
什麼原因導致你的不安和不舒服並不重要,舒適和快樂這兩件東西本身來說沒有多餘的意義,重要的是你能否從這些不安和不舒服的選擇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養分。


其實就是思考。

簡稱人有兩套思維體系,I和R。
當潛意識作祟時,I會左右你的選擇,這時你的選擇很有可能是衝動導致的,可能是基於你的生活習慣或外界的干擾。
如回答2+2=4,人通常不需要思考,因為潛意識告訴我們這是對的。
而認真思考的時候,R被啟用,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選擇可能帶來的後果,如果不是抉擇的問題需要多重斟酌,便可以得出答案。

當然,衝動的結果(I導致的結果)不往往是壞的,像你一時興起買了10支彩票中了大獎,這個看上去荒謬無比的選擇反而會為你帶來看似英明的結果。但沒中的話,這只是你人生中無數衝動導致後果的其中一件。

回歸題目,若題主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還是建議仔細思考得失後再抉擇。
而通常為你帶來不舒適感的選擇,而你暫時找不出原因,也可能是因為你的潛意識告訴你這是錯的。

請用R分析I的選擇,再基於得失做出自己認為的最優解。

Have a nice day

Citation:
IMPULSE (David Lewis)


這個不舒服的感覺帶動的下一個選擇,才是真實的。


是覺得這件事很麻煩?還是覺得好難受要這樣了!麻煩就是只是安全區,難受的話可能真的太勉強自己


謝邀。
我只能提醒您一句「所有潛意識都是基於現實生活的反應」。
祝安。


謝邀。

考慮自己是否被選擇將會實現的結果所吸引/排斥。
以及自己是否對選擇將要付出的行動感到厭惡/喜歡。

1結果吸引你+對行動厭惡+不舒服=強的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2結果吸引你+對行動不厭惡+不舒服=次強的潛意識的不喜歡。
3結果吸引你+對行動喜歡+不舒服=最強的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4結果吸引你+對行動不喜歡+不舒服=顯意識不喜歡行動,可能是懶也可能是行動低於了你的道德底線或者行為底線。道德成分大。
5結果吸引你+對行動無感+不舒服=自卑。
6結果不吸引你+對行動厭惡+不舒服=正常的反應
7結果不吸引你+對行動不厭惡+不舒服=性格偏向於負面。
8結果不吸引你+對行動喜歡+不舒服=理性的反應,比如無聊而有趣的行為就是不會有什麼有用的結果但是有趣,如果理性就不會做這事兒,或者對這是感到不舒服。
9結果不吸引你+對行動不喜歡+不舒服= 顯意識不喜歡,潛意識不喜歡,並且是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10結果不吸引你+對行動無感+不舒服=性格躁動。因為沒有吸引你的事情就覺得難受,這就是因為無聊就會難受,年輕躁動的表現。
11對結果無感+對行動厭惡+不舒服=單指行為符合你對於惡行/絕不可做行為的定義。
12對結果無感+對行動不厭惡+不舒服=次弱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13對結果無感+對行動喜歡+不舒服=次強的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14對結果無感+對行動不喜歡+不舒服= 顯意識不喜歡行動,可能是懶也可能是行動低於了你的道德底線或者行為底線。懶的成分大。
15對結果無感+對行動無感+不舒服=常規的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16對結果排斥+對行動厭惡+不舒服=更正常的反應。
17對結果排斥+對行動不厭惡+不舒服=正常的反應。
18對結果排斥+對行動喜歡+不舒服= 覺醒和成長。比如沉迷於吸毒,明知會有壞結果但是如果舒服就是還在沉迷,突然有一天突然覺醒了~雖然喜歡這個行為,但是不舒服了那就是好事兒了。強理性行為
19對結果排斥+對行動不喜歡+不舒服=最正常的反應。
20對結果排斥+對行動無感+不舒服=次正常的反應。
21對結果不排斥+對行動厭惡+不舒服=弱的走出安全區的不適
22對結果不排斥+對行動不厭惡+不舒服=強的潛意識的不喜歡。
23對結果不排斥+對行動喜歡+不舒服=最強的潛意識的不喜歡。
24對結果不排斥+對行動不喜歡+不舒服= 顯意識不喜歡行動,可能是懶也可能是行動低於了你的道德底線或者行為底線。行為底線的成分大。
25對結果不排斥+對行動無感+不舒服=消極


推薦閱讀:

為什麼表面看起來很開心的人,大多內心孤獨,像白色的開心果,口是笑的,心是裂的?
喜歡上一個不能在一起的女人,你會怎麼辦?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感受到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看了那麼多的心靈雞湯還是沒什麼卵用?
什麼情況下你會有一種「真是撿到寶了」的感覺?

TAG:心理 | 職場心理 | 心理分析 | 心理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