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可以感悟出什麼?
《同桌的你》剛剛上映。肯定有一些感悟。都來說說吧~~
每個年青的男人都是理想和愛情的loser
(《同桌的你》觀後)
(一)
對於理想,林一是個loser。
在美國,他坐著地鐵上班,吃著廉價的漢堡,他的未婚妻是如此鄙俗市儈還公然帶著姘夫在家裡放肆地做愛。林一能做的,除了摔掉情侶裝,還能做什麼?來美國十年,一直到接到心上人婚禮的請柬,他才敢怒吼一句髒話來發泄心中的痛苦——在其他時間裡,面對著如同惡狗咆哮的老闆,他的卑微無處可躲。
對於愛情,林一是個loser。
他擁有一份純真的愛情,沒有背叛,沒有致命的誤會,甚至連貧富的撕裂都沒有,很般配,很美好,他喜歡那個女孩——也許那個叫周小梔的女孩喜歡他更多一點,這份愛情,沒有來自世俗的壓力,沒有銅臭,只有用之不盡的青春荷爾蒙。
林一很想和周小梔,嗯,就是那個。他一直沒有遂願,最終來自家庭的期望卻逆轉了周小梔,第二天清晨的陽光灑下來,周小梔依偎在林一的懷抱里,臉上只有安心和幸福,沒有這個年齡失去童貞的慌亂和不安(那是02年,不比如今這般開放),可想,她其實是早已做好準備的,什麼都願意給這個青澀的男人,甚至為他改了自己的高考志願。
可是這個男人卻讓她失望了。周小梔懷孕了,她在期待林一能毫不猶豫地為她承擔起責任,林一猶豫了。
最終他們選擇了人流,這也是面對現實最理性,卻也最無奈的選擇,去婦科醫院的路上,周小梔蜷縮在車廂里,這個時候的女人大概是最恐懼最無助的吧?林一伸出手去,試圖給她一些依靠,卻被拒絕了。
人流後的周小梔大出血,在醫院裡,被周父咆哮的林一再也沒有去看望——也許有人會說,這個誤會不怪林一,周父在,他哪敢去啊?可是,說到底,起碼此時的林一,是優柔的,是不敢擔負這樣的責任的。不要說我這個判斷不合理,太多的真實感情故事裡,都是女孩一個人去墮胎。絕望的周小梔偷偷跑到林一的寢室窗外,只看到打牌正酣的他,她死心了。
她看到的,其實是林一的背影,鏡頭一轉,是林一那失魂落魄的臉。可是周小梔看不到。自己的傷痛,心愛的男人卻在作樂,她的死心理所當然。
於是他們分手了。
初戀是每個男人心底永遠的美,也是永遠的傷。因為有最美的開頭,卻有最殘忍的結局。人不是生來就懂感情的,也許要至少一次的感情,才會讓人懂得怎樣去愛。這註定犧牲掉的感情,就叫初戀。
後來他們又不顧一切地在一起了。在非典的隔離病房裡,林一很理智,周小梔比他不顧一切多了。
只是現實的陰差陽錯,他們沒有了最終在一起的機會。林一實現了約定,去了美國,周小梔卻再也無緣自己的斯坦福夢。
(二)
滄桑的十年後,林一回來了,他是個loser。
他衣著光鮮亮麗,卻不能掩蓋不得志的事實。周小梔嫁了個高傲的老闆,他衣著沒有林一的品味,可是財大氣粗的架勢很快便把那一夥老同學榨得無顏。
起碼此時的林一,還沒有輸。
林一開口了:起碼我有房,有車……
一個青春不羈的少年,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我在心底哀嘆。此時的林一,背負了太多。少年時的他,總是用力過猛,橫衝直撞,此時的他,卻是真正的卑微。
我拿什麼面對你啊,曾經的心上人?我不夠優秀,不夠傑出,我沒有混出個人樣,曾經的一切,只是我的夢想,如今的我,無力去實現它,也無力再得到你啊,本屬於我的愛人。
你愛她嗎?周小梔問。
林一不語。
你愛他嗎?林一問。
周小梔落淚。
可是這有什麼辦法呢?人都是要長大的,都是要向現實低頭的。再不羈的少年,也會變成憂心忡忡為了買房買車裝修婚禮而操勞的男人。他無數次想過,要出人頭地,要鮮衣怒馬,要揮斥方遒,要給你一個最盛大的婚禮,要讓你成為最美麗的新娘,可是在現實面前,這一切都成為泡影,有多少男人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被別人吆來喝去,在他們年青的時候?
真嘆服周小梔的丈夫,導演真會選人,如果選個林一的同齡人,就是敗筆。
周小梔的丈夫,就是林一渴望成為的人;也許再給十年,林一會成功,可那時的周小梔的女兒已經小學畢業了吧?彼時的林一,大概覓得一位女孩,也許這個女孩,是另一個小梔,她的林一,正在與命運苦苦搏鬥。
林一開口粉飾自己有房有車的時候,他已經是愛情的loser。此時的他,已經輸給了命運,輸給了現實,他已無力去承受小梔的愛情。
(三)
小梔的婚禮在教堂里,想必也是她的要求,大概是心底的夢吧。
少年的林一回來了!他嚯地起身,吼一嗓子「哥幾個幫我啊!」便沖向前台,他的雙眼紅腫,想必是已流淚太多,如今的他,要搶回屬於自己的新娘!就像當年周小梔不顧一切地衝進非典隔離病房搶他那樣!
看到這裡,我在搖頭和撇嘴。
不止一個女孩和我討論過:傑克活下來了,以後會發生什麼?我覺得,這戲沒法演了。我們戴起現實為我們準備好的有色眼鏡,輕易地做出結論:他們沒法在一起,他們之間有著現實的鴻溝,偶爾一次的刺激還可以,但日子是沒法過的,再美再精彩,只是餐後的甜點,卻不是你的主食。
林一的搶親,實在太無趣。
鏡頭拉回,是神父的臉,接著是周小梔的臉,僅僅是一絲猶豫,她還是堅定地說出:我願意。
你怎麼會不願意呢?面對生活,你必須願意,不管你是否真心——何況所謂的真心,也一直在變啊。
鏡頭略微拉伸,站在周小梔旁邊的,還是那位很傲很狂的成功男人,而不是林一。
這轟轟烈烈的搶親,只是林一腦海中的假想。
每個男人都如此,在自己的腦海里構築著未來的美夢,這個美夢裡,有成功的男人,有美麗的新娘,有想要的場景,有夢寐的生活,在這片王國里,男人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美夢醒來,他依舊是一個卑微的屌絲。
林一沒有搶親,他徹底埋葬掉青春的自己,輸得一絲不掛。
此時的林一,已經長大。
(四)
還記得那個為了你,在天台拚死打架的少年嗎?他一個人打四個,毫不畏懼。
還記得那個為了你,在水房拚死打架的少年嗎?面對對手的強大,他哆嗦的嘴唇只冒出「單挑」的字眼。
忘了那些他吧,他已經長大,如今的他,是來北京出差順便來看你,他不再會為你單挑這個世界。
(五)
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如果林一真的去搶親了,會成功嗎?
我覺得會。男人和女人不一樣。或者說,我自己的心裡還期待著不切實際的浪漫,會刻意忽略浪漫的阻力和代價。
只是生活不是電影。
故事的結尾,過了很久,小梔接到林一的電話,只有淺淺的一句「你過得好嗎?」
老實說,我不喜歡這個安排。這句淺淺的問候底下是多少的欲說還休心潮起伏?又是怎樣的情慾纏綿心思的撩撥?
林一,你不該打這個電話。既然已經成為過去,就不要再去撩撥。
你永遠無法得到真愛,因為真愛總是伴隨著失去。
除非你親手毀掉。
(C.K 4月30日觀影)
《同桌的你》結尾說,「最後,我們都輸給了現實。」可是我覺得,自己太軟弱,就別怪現實太殘酷。如果我們之間真的感情篤定,會被現實打敗嗎?
女生如果跟男生說清楚自己去不了美國,簡簡單單愛,簡簡單單在一起,大城小愛,不也很好嗎?任何以愛的名義所做的隱瞞與退讓,都是一種愚蠢和殘忍的行為,因為它強制性地讓人不知不覺墜入深淵。愛哪有那麼多事那麼複雜,有睡覺的地方,有吃的東西,有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這就是幸福。
大家都說,只要曾經擁有,就不在乎天長地久。可是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只要結局是美好的,過程讓我哭無數次都沒有關係。正因為如此,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大結局才會如此具有震撼力;正因為如此,但願每對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這句話才會如此催人淚下。但是前提是你要愛我啊,你不愛我,我能堅持多久?。這是滿懷信心,值得紀念的一天
哦,對了我叫林一
我來這兒十年了
十年來,我總是一帆風順,一鳴驚人
混得一家體面地大公司
幸得一群溫文爾雅的同事(幸得一位溫文爾雅的老闆)
遠見卓識的我(聰明伶俐,遠見卓識的我)
在紐約二環外
買下了地鐵邊安靜的大三居
還有一個未婚妻
總是那麼知書達理
每天早晨
我都會開著加長的大limo上班
就連早餐
也必須是頂級的米其林七星餐廳
記憶總是喜歡添油加醋
它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修改
當你欣喜若狂之時
偶爾的馬腳
會將你突然驚醒
這時,你才會真正的體會到
記憶,並不等於真相
真是荒誕的反轉,最愛這一段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慢慢挨錘的過程,我們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膽怯。
初中時我明知會有一群人揍我,我依舊揍他,大學了,我只敢單挑,十年後的我,卻是連單挑的勇氣也沒有了。生活就是這樣,知道的越多,做事越畏手畏腳,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承擔的代價。
大家都覺得最後的幻想是林一的,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是周小梔的,即使在最後的一刻依舊不願意真正的放棄,所以才會回頭看一看林一,也正是回頭看的那一眼,讓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周小梔的。
整部電影,周小梔都無愧於林一,非要說有的話,就是欺騙他說從來都不願意去美國。除此之外,包括最後一刻,我覺得都是給林一的機會。
而從林一來看,第一次的人流,之後再沒去醫院看小梔,去到美國後,小梔那次的欺騙沒有回去找她,包括最後一刻沒有去搶親,我覺得都是林一對小梔的虧欠。
但事實上,這樣的虧欠卻是真正的現實,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向這個現實低頭,林一沒有做錯什麼,小梔也沒 有做錯什麼。
所有的承諾都沒有錯,包括這個現實也沒有錯,只是這就是現實。
後來我再想過之後,總覺得把這個幻想完全給周小梔是不對的,這個幻想,更應該給的,似乎是當年所有的人。
為什麼?且聽我說。
幻想里是與非典時相結合的,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吧,通常人們做出了一些讓自己愛人感動的事情後,自己其實並不會特別的在意。真正特別能夠記住的,是那些感動的人。於是我開始思考,這份回憶是不是周小梔和林一共同擁有的。
但感覺好像還是不對,不對在哪裡呢?在那群兄弟是怎麼動手的。如果幻想我們自己是林一,我們會幻想我們被人拉走之後,叫兄弟,兄弟們才上么?我反正不會。於是我開始覺得,當年的那些兄弟,有他們的幻想,當時非典最感動的莫過於林一,但他們必然也是得到過感動。但大家都不年輕了,他們需要一個理由,或者說一個借口,讓自己動手,讓自己幫忙。我們可以從之前的酒席看到,兄弟們的感情沒有變得,他們依然希望可以回到從前那樣的感情,我覺得這也算是人走上社會後對上學時的懷念吧,懷念那個時候的青春,懷念那時候的無所畏懼。
一篇很好的影評,相對於電影,這個影評更發人省醒
同桌的你《等不來的成長》
電影《同桌的你》源自那首久遠的校園民謠,高曉松也參與了監製。不過,你要是認為這就是部淺顯青春純愛電影的話,就一定不會看到背後蘊含的深意和真相。
你可以簡單將兩個相愛人的分離歸結為造化弄人、緣分交錯,但本質上這就是個怯懦的借口。抽離出那些我們80後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元素,高考、軍訓、四級考試、非典、留學,這個故事的根底上其實是一個女孩用最寶貴的青春、真情陪伴一個男孩漫長、不給力的成長。
同齡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這是《那些年》告訴我們的一個定論。但其實,男性也不必然比女孩更勇敢、更無畏,相反在面臨考驗時可能更膽小、更怯懦。
小梔對林一說,以後我就叫你「哥哥」。當一個女孩把自己的男朋友叫「哥哥」的時候,這裡面飽含多少不明就裡的託付,信賴這個男人會在任何緊要關頭給她兄長般的保護和依靠。那個時候的林一自然不會懂得。
他為她打架,比拼喝牛奶……他給她的都是一些自以為是男子漢的幼稚保護,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都露了怯,小梔把自己第一次交付給他意外懷孕時,他脫口而出的第一句是「我們該怎麼辦」?他陪著小梔去非正規醫院墮胎大出血,小梔父親讓他滾,他就真滾了,沒去醫院看一眼。小梔問他,如果再有一次機會選擇,會不會留下我們的孩子?他說,過去的事不要提了,我保證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小梔問他,我不去美國你還去不,他說「你去哪兒我去哪兒」,然而最終的答案是我還會去。
一個女人判斷一個男人是否可以託付終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溫柔體貼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時他的那些抉擇,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大好」。
非典的時候,林一被隔離了,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被送走。生死攸關的時候,小梔原諒了林一,在深夜裡爬上高高的梯子,用小小身軀里積聚的愛情力量敲碎了隔離室的窗戶玻璃,伸出手讓林一跟她走……
到底是誰在庇護誰?瘦弱嬌小的小梔一直在庇護高大威猛的林一,考大學,過四級,留學,把他送上了一步步人生輝煌的階梯。
有時候,女人對男人的愛近乎母親對幼子的愛,包容他所有的幼稚、怯弱、不擔當,如貝蚌孕育珍珠,愛起來都是生疼生疼的。
這個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展示了夢想的虛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來光鮮靚麗的生活表面有著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棄了小梔並沒換來想像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換來的不過是一份真摯感情的破碎和兩個人都找不到真愛的湊合婚姻。
一紙請柬,讓兩人十年重逢。感情,在兩個人閃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梔還愛著林一,林一也還愛著小梔,但是沒有承擔和歸宿的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算,愛,一百年、一萬年不熄滅,對雙方都沒有意義,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說不出別的話的「你還好嗎」。
教堂里,小梔穿著潔白的婚紗,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搶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閃念,最後小梔那句遲疑的「我願意」將我們拉回了現實。最後一次,他還是怯懦了,與自己深愛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個女孩等了十年,等不來一個男孩的真正成長,你也確實可以說這是命運的安排。
轉自南方周末
我更認為婚禮上是周小梔的幻想,看過電影的人應該很清楚,當幻想回到現實,周小梔在猶豫說著要不要說我願意,如果沒有這一個猶豫,就是林一的幻想。而林一沒有做什麼,只不過笑著看台上的新婚夫婦,這難道不能說明問題么?明明是周小梔還不成熟,還在保有幻想,還認為林一不成熟,可是,她錯了。
為什麼是「等不來的成長"?哪兒看出"等不來的成長了"?很好奇,《等不來的成長》寫影評的人到底仔細看這部電影了么?
要說《那些年》是「等不來的成長」,《同桌的你》可不是那麼明顯,林一和柯景騰一樣,最後都成熟了,都不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夥子了,而就他倆當初的行為來看,柯景騰更幼稚一些。《同桌的你》電影應該是剪了很多,不然沒有交代為什麼兩人分手,而且鬧的那麼絕情。《同桌的你》更突顯的時候兩個人的無奈,敗給了現實,當時間流逝,兩個人最終也就安於現狀,不再為了這份感情努力。其實兩個人都為了對方努力過,都為了對方犧牲過。
估計有人覺得這電影就該這麼寫影評,於是一堆沒看過的人就瘋轉,於是這影評就火了。
前面太長不看,既然女孩永遠比男孩成熟,那麼就不要把錯都歸到男孩的不成熟上,女孩不能陪伴著男孩走向成熟難道就不是錯?為什麼有很多年輕情侶修成正果?有的卻最終分道揚鑣?既然有等來的成長,那就別再拿等不來的成長說事兒了。
吉田禮一直埋怨岩瀨健什麼都不懂,可是在岩瀨健婚禮上表白之後,她才明白,其實什麼都不懂的是自己,她一直都在無視和迴避岩瀨健的付出。這才逃出了婚禮,義無反顧的追岩瀨健。原來文科也能學計算機專業
只有長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這電影的編劇就是逗比中的戰鬥比。。。
因為之前各種鋪天蓋地的影評啦評分啦,說實話,沒有想看的興趣。剛才看了。竟然哭的哇哇的。
關於劇本,場景,負面的評價不說了,題主也不是想看影評的。
感悟,第一,我這人對於畢業啊同桌啊是沒有什麼太深的感情的,不知道是情涼薄還是還是。只說於電影有關的東西。有一個鏡頭是在非典晚上瘋狂跑著搶林一,背後是致敬奧運健兒;後來在搶親的時候也回憶了當年的場景,我覺得這個鏡頭好玩,蜜蜂俠挺出彩的。
第二,在去美國的機場送別的時候,周小梔不斷叮囑林一要注意的東西,林一很瀟洒地說,又不是不能再見了,我先前去給你打前站,怎麼怎麼的;後面的悲劇結尾,再見就是十年以後她嫁作人妻了。我哭的哇哇的,個人的感情色彩吧,我好討厭異地,好討厭異地。。。
第三,林一搶親的時候,有一幕又倒回周小梔說,我想要一個婚禮,一個獨一無二的婚禮,我又開始哇哇的。明知道是悲劇結尾,還看得以為真的似的。
關於大家,我覺得少女心挺好的,消遣消遣,日子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關於我,我希望跟我愛的人一直下去。
那時候我們說話都喜歡用終於 就像終於放假了 終於畢業了 終於離開這裡了 彷彿任何的告別都像是一種解脫 最後我們才發現 那些自以為是的如釋重負 才是讓人想念的東西 沒什麼會等你 就像所有的曲終人散和分道揚鑣 到最後可惜的不是離散 而是沒有好好的道別 我們最終都輸給了現實
最大的感悟就是,大陸電影圈錢圈的越來越無下限了。
看到同桌的你驚訝了一下。因為自己的初戀正是自己的同桌。
在那個年代,男孩是沒有勇氣真正去保護女孩的,他只是喜歡你,卻也像喜歡你一樣喜歡別人。他不敢向別人和別的女生公開你們的小小愛情。
在有人詆毀你的時候,他甚至不敢站出來為你說一句話。
和那些年有幾分類似,結尾的男主角卻又截然不同。
十年以後,九把刀成名了。
他可以在沈佳宜的婚禮之後,和好友在室內揮汗高爾夫,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婚禮上吻著新郎官。
因為他與沈佳宜的愛情里,他為他自己的任性付出過代價,他失去了沈佳宜,失去了定情一吻,
卻得到了九把刀。
林一呢?
他有為小梔單挑四人的豪情,有著對她的海誓山盟,有著只屬於兩個人在酒店的美好回憶。
這裡面有很多,九把刀沒有。
十年以後,林一一無所有。
真愛已成人妻,自己所謂的未婚妻肆意偷情,事業無成低聲下氣,用一無所有來形容恰當不過。
九把刀敢最後用一個長吻結束他的暗戀,敢在小說里用「行情暴跌」來調侃曾經的愛情。
林一不敢,除了yy,除了掩飾,他別無他法。
情份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九把刀差的,只是當初回去為沈佳宜揩去臉上的眼淚。
做不到,沒了愛情,他還會有事業,他終歸不是個loser。
林一差的,只是理智,亦或者說,是一切。
他為了愛情拋棄理科,只為和心上人見面,結局是在急需理科知識得計算機領域四處碰壁。
他為了愛情拋棄套套,卻給自己留下了懊悔和遺憾。
他為了愛情拋棄文科男應該踏上的路,到了美國才知道為自己當初的迷惘付出多少代價。
他只差當初的理智,但卻失去了接下來的一切。
曾經我為柯景滕惋惜,為什麼不會去揩掉心上人之淚。
現在我卻會冷眼看著林一,心中只有無限嘆息。
情份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請別說現實殘酷錘死你,只是你還活在幻想里。看完同桌的你,感覺如果沒有最後的幾十秒,電影中所有的難過與悲哀都會煙消雲淡,自然也不會有突然被拉回現實的遺憾。但往往快樂的電影會很快被人忘卻,讓人記住的往往是讓人惋惜的。看完之後我好久沒有說話,一直在設想種種其它的情景,設想他們兩個各自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之後狼狽悲哀的婚後生活,也設想他們自此之後也永遠只能在深夜無人之時,痛苦的思念對方的容顏與笑臉。然後,我又想起了《致青春》……真的都是同哭、同笑、同青春……
#莫萱日記#電影同桌的你背後隱藏的深意:
你要是認為這就是部淺顯青春純愛悲劇電影的話,就一定不會看到背後蘊含的深意和真相。 你可以簡單將兩個相愛人的分離歸結為造化弄人、緣分交錯,但本質上這就是個怯懦的借口。抽離出那些我們80後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元素,高考、軍訓、四級考試、非典、留學,這個故事的根底上其實是一個女孩用最寶貴的青春、真情陪伴一個男孩漫長、不給力的成長。 同齡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這是《那些年》告訴我們的一個定論。但其實,男性也不必然比女孩更勇敢、更無畏,相反在面臨考驗時可能更膽小、更怯懦。 小梔對林一說,以後我就叫你「哥哥」。當一個女孩把自己的男朋友叫「哥哥」的時候,這裡面飽含多少不明就裡的託付,信賴這個男人會在任何緊要關頭給她兄長般的保護和依靠。
那個時候的林一自然不會懂得。 他為她打架,比拼喝牛奶……他給她的都是一些自以為是男子漢的幼稚保護,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都露了怯,小梔把自己第一次交付給他意外懷孕時,他脫口而出的第一句是「我們該怎麼辦」?他陪著小梔去非正規醫院墮胎大出血,小梔父親讓他滾,他就真滾了,沒去醫院看一眼。小梔問他,如果再有一次機會選擇,會不會留下我們的孩子?他說,過去的事不要提了,我保證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小梔問他,我不去美國你還去不,他說「你去哪兒我去哪兒」,然而最終的答案是我還會去。 一個女人判斷一個男人是否可以託付終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溫柔體貼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時他的那些抉擇,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大好」。 非典的時候,林一被隔離了,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被送走。生死攸關的時候,小梔原諒了林一,在深夜裡爬上高高的梯子,用小小身軀里積聚的愛情力量敲碎了隔離室的窗戶玻璃,伸出手讓林一跟她走…… 到底是誰在庇護誰?瘦弱嬌小的小梔一直在庇護高大威猛的林一,考大學,過四級,留學,把他送上了一步步人生輝煌的階梯。 有時候,女人對男人的愛近乎母親對幼子的愛,包容他所有的幼稚、怯弱、不擔當,如貝蚌孕育珍珠,愛起來都是生疼生疼的。
這個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展示了夢想的虛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來光鮮靚麗的生活表面有著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棄了小梔並沒換來想像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換來的不過是一份真摯感情的破碎和兩個人都找不到真愛的湊合婚姻。 一紙請柬,讓兩人十年重逢。感情,在兩個人閃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梔還愛著林一,林一也還愛著小梔,但是沒有承擔和歸宿的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算,愛,一百年、一萬年不熄滅,對雙方都沒有意義,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說不出別的話的「你還好嗎」。 教堂里,小梔穿著潔白的婚紗,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搶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閃念,最後小梔那句遲疑的「我願意」將我們拉回了現實。肯定都沒人注意吧,結尾周小梔婚禮的時候她穿了平底鞋,她身後的伴娘穿的都是高跟鞋,她其實為跟林一逃婚做足了準備就是林一沒帶她走。最後一次,他還是怯懦了,與自己深愛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個女孩等了十年,等不來一個男孩的真正成長,你也確實可以說這是命運的安排。
你可以把一切歸結為,廣電總局不允許早戀類電影有個成功的大結局
女孩基本都會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感覺型轉變為價值型,你不得不服。
我看哭了,不是因為感動生情,而是彷彿看到了幾年後的我和她。
我在國內工作,她馬上出國,是個很有前途的科研新星,我不能耽誤她的前程,她也沒法放棄自己的事業。她想我也出國,但我的價值觀我的家庭,都不可能一起出國。
特別無能為力的感覺,三五年後,我要給她寄出我的結婚請柬 ?唉
很多微小且相似的東西,都有經歷過:會送我菠蘿味道的真知棒;有他力挺我班長當得順利得多,因為他是調皮之王;我也有個小盒子,裡面存放著他為我抄的小詩我們一起照的大頭貼上課寫的小紙條,一盒他給我錄的自己彈琴吹薩克斯的曲子,還有其他想不起來的小東西;一起勞動也因為漂亮女生的搭訕暗自吃醋;默默假裝路過球場只是想看他打球的樣子;偷偷買了汽水放在他的桌膛;為了在我面前逞強拚命學數學物理然後終於不用給他講題。
我們一起喜歡過艾弗森,一起上課看阿衰偷笑,一起提一個袋子就像是牽著手,一起躺在雪地裡面看星星,會把圍巾圍在我的脖子上然後看著我笑,他自己設計過一個簽名裡面有他的名字也有我的,老師曾一度數落他那個古怪的簽名;我也愛就我們兩個人的時候偷偷叫他哥哥(笑)
沒錯,我們也以為可以那樣一直在一起一年兩年一輩子。我們陪伴對方一起長大。但是我們終於不是同桌了,我們不在一個班級甚至不是一個城市,他用我當時不能接受的一種方式迅速成長成超出我預想的樣子,失望,爭吵,互相覺得不可理喻,然後終於累積成了堅硬的絕望,分開不過成了解脫。
對那些一路走來,最後沒有放手的同桌從心底里點個贊,因為經歷過,所以終能感同身受,那些真實的美好;因為成長和陪伴,所以總能成為樁動人的往事。
愛情本身就是美好,不論分開和在一起。希望同桌的你,一如我曾想像那樣美好溫暖。
別人的故事,不妄言。哪怕是自己的故事,自己也不一定說的清,道的明,做的對。
緣深緣淺,路長路短,看見就好。
有缺陷的才叫現實,才叫人生,才是電影。
人生嘛,憶苦思甜,放下比什麼都難!
推薦閱讀:
※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是否非常成功?
※有哪些很 low 的校園文化(風氣)?
※做的事一直失敗是一種什麼體驗?從悲痛中崛起卻依然未曾成功,還會不停堅持嗎?
※在大學開辦動漫社會碰到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