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容易取得更高的幸福感嗎,為什麼大眾會產生這樣的印象?
相關新聞:最具幸福感職業調查:自由職業者居榜首
我覺得幸不幸福與是否是自由職業沒有太大關係,不然的話,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就是自由職業者嘍。一個人幸不幸福與她處理內在衝突的能力有關。
很多人把幸福理解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快樂,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從生理的角度來說,任何形式的快樂歸根結底都與我們大腦中的獎賞迴路(reward circuit)有關。當我們得到了某種獎賞(這裡的獎賞指任何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事物),或者某種需求得到了滿足之後,獎賞迴路中的多巴胺就會增多,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反應到認知層面就會被感知為某種積極的情緒,例如快樂。獎賞得到之後,或者需求得到滿足之後,獎賞迴路中的多巴胺則會回落到正常水平,快樂的感覺也會隨之消失。
事實上,情緒只不過是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機制,某些行為之所以能讓我們產生積極的情緒純粹是因為這些行為有利於我們生存和繁衍,同樣道理,某些行為與消極情緒相連則是因為那些行為不利於我們生存與繁衍。我們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的本能也僅僅是這種生存機制的一部分,如此,我們才會努力追求那些對生存和繁衍有利,而極力避免那些不利的事物。曾經在某本書上讀過這樣一句話「Human beings are created not to be happy but to reproduce」,現在看來的確如此,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快樂並不是我們做為生物體存在的目的,生存和繁衍才是,快樂只不過是達此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若把幸福簡單地理解為快樂,不論它是哪種層次的快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快樂無法持續。這是因為快樂這種情緒的出現僅僅是為了強化某種行為,當這種行為目標達到之後,快樂就會很快消失。不僅如此,當我們熟悉了某種獎賞帶來的刺激之後,未來則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獲得快樂的感覺,比如說,我們品嘗某種美食的時候感覺很快樂、很滿足,然而吃過幾次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它很難再給我們帶來同樣的快樂和滿足感。如果幸福被定義成持續的快樂,那麼我們就勢必要通過不斷追求更大的「獎賞」-更多的錢、更高級的車、更豪華的房子、更高的地位等等-才能獲得所謂的幸福。
其實,我更願意把幸福定義為一種心理上的動態平衡,因為這個目標聽上去更合理。不過這種平衡並不是一種持續的快樂狀態,而是指不存在因為壓力、憂慮或未滿足的需求而引起的痛苦,或者也可以被解釋為沒有內在衝突。其實相比快樂,這些痛苦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為快樂稍縱即逝,快樂過後我們的情緒會自然平復下來,痛苦則很難自動消失,除非壓力和憂慮消失,或者需求得到滿足。實際上,就如一個生命體失去了動態平衡之後會死亡,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心理失衡的狀態(例如壓力大、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麼即便偶爾會感到快樂,他也很難有真正的幸福感,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精神上的疾病。
如果說幸福是一種心理上的動態平衡,而壓力、憂慮和需求又會因為各種外因和內因而不斷產生,那麼追求幸福就意味著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若發現有所失衡,就需要通過行動,努力讓自己回到平衡的狀態。然而現實的情況遠比理想中的複雜,即便知道了幸福的定義,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擁有幸福,就像很多人知道什麼是健康,也想變得健康,但卻很難做到。
為何會如此?這是因為人類並不是完美的理性動物,我們其實時刻都在被那些自己意識不到的強大本能束縛著。這些我們與生俱來的生理和心理本能實際上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們能夠很好地解決人類祖先在原始生存環境中重複遇見的問題,然而對於生活在發展迅速的現代信息社會的我們來說,這些本能不僅很難幫助我們應對複雜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有的甚至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限制與阻礙,例如,惰性原本是大腦面對資源匱乏時進化出的一種省力機制,如今卻成了我們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
我們常常陷於各種困惑,無法達到內心的和諧,其核心原因在於我們並非天生就具備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在複雜的現代社會環境理解和處理內心衝突的能力。這些能力原本可以後天習得,可遺憾的是,所有的學校教育似乎只關心兩件事情:升學與就業。那麼,哪些能力才是幸福的關鍵呢?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內在衝突都是由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造成的,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現狀並是自己不想要的,而自己想要的又得不到,比如,對自己不滿意,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壓力超出了承受範圍,感情不和諧,沒有人生目標和方向等等。
實際上,所有內在衝突都可以用一個方式來解決:如果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就通過行動去改變,如果現狀目前無法改變,那就學會接受,等到能夠改變的時候再改變。但前提是,我們需要知道:1)哪些可以且值得改變;2)改變的目標是什麼;3)此目標是否合理且符合我們真實的願望;4)達到此目標的最優行動是什麼;5)能否真的付諸行動。這些問題的解答並非易事,它必須依賴幾項重要能力:對客觀規律以及自我的準確認知的能力(科學知識),反省目標和選擇最優化行動的能力(理性),以及掌控自我的能力(自控力)。因此,我認為幸福人生的關鍵在於自我升級——通過學習和訓練,讓自己具備理解和解決內在衝突,及時回到和諧狀態的能力,而自我升級的核心內容則應該包括科學知識、理性和自控力三個方面。先說結論:不是。去年有一個調查「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在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排名榜首的就是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者能取得更高的幸福感,只是一種假象,只是來源於不對這個職業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換句話說: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
我做自由職業者已經有4年多了,也認識上百位自由職業者,深入聊過幾十人,基本是一對一聊了3小時以上,對自由職業者這些群體有些了解。
對自由職業者的錯誤印象?
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由職業者是個相當清閑、舒適的職業,不用早晚打卡,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時間自由支配,想走就走,想玩就玩,還可以照顧家人,收入也過得去,壓力小,沒有人管,簡直就是夢想中的職業。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以上的印象,不能全部是錯的,但絕大多數都是是錯的,一條一條解釋:
實際上大多數人都只看到自由職業者光鮮那一面,自由職業者雖然不需要按時上下班,時間也相對比較自由,但實際上做自由職業者還是比較辛苦的。
不用早晚打卡
這一條基本是真的,自由職業者1、2年之後,基本只有很少人會回到正常的工作中,不得不說在固定時間早晚上下班真是一件非常違反人類創意和能力的規則,特別是雨雪天的時候,在家裡不用出門的感覺,實在是非常棒。
時間完全自由支配
在自由職業者中能做到這一條的不太多,對於絕大多數自由職業者可能都達不到這一點。自由職業者不是上班,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要完成。對於大多數自由職業者來說,工作任務和時間安排都很難做到可控,大多數的時候是閑的時候閑的要命,忙的時候也忙的半死。
初入行的時候,可能有很長時間都不一定能穩定接到任務,就是穩定之後,也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而且忙的時候,經常會好幾個任務一起來,然後都有固定的期限,你必須要截止日期到達之前,把任務完成。基本每個自由職業者都遇到過必須要連續一段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才能在期限內完成任務。一天幹上10多個小時很正常,我自己碰到過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時間,工作強度不比以前加班時差到哪去。
不過沒有任務的時候,時間是可以自由支配,出去旅遊,宅在家裡玩遊戲、上網,逛街或其它愛好都可以,在人少的時候,去一些旅遊景點旅遊是件非常爽的事情,花很少的錢就能享受很棒的服務。遇到過一年幹上2、3個月,其它的時候全部用來旅遊的自由職業者。也同樣遇到過,生意好到任務不斷,一直在工作沒有休息時間的自由職業者,還好後來他拒絕了不少送上門的生意,每月只接固定數量的工作,超出就拒絕。
沒有人管:
沒人管是真的,但問題是你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自由職業者需要很大的自控力,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去安排,並且承擔一切後果,要是你有嚴重的拖延症,那麼你會過得非常辛苦,而且可能基本沒辦法去做自由職業者。
壓力小:
壓力小是假的,有學者對自由職業者的群體做過調查,自由職業者的壓力不比一般白領的壓力差到哪去。自由職業者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職業,工作任務和收入來源的不確定,會讓你承擔很大的壓力。
很多自由職業者都有心理問題,因為只要一天沒工作,就沒有收入,一旦遇到生病或經濟問題、意外等情況,總是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可以照顧家人:
這點要根據情況而定,收到幾個全職主婦的詢問,想一邊帶孩子做家務,一邊再做事情來賺錢,這點很難。家務、照顧孩子所花費的時間會超出你的想像,一天在家務上花費5、6個小時很正常,但問題是你還需要花時間去工作,
收入也過得去:
自由職業者的收入很不穩定,見過一年賺幾萬,也見一年幾百萬、幾千萬的。經常會遇到連續一段時間都沒什麼收入,然後一段時間忙的要死,收入豐厚。一定要準備一些應急的錢,來保證平時的日常花銷。
總結:
這個群體普遍壓力都非常大,因為工作時間和任務的不確定性,大致有5、6成左右的人感覺到壓力很大,有時會感覺比上班壓力更大,這些壓力有些是精神壓力,有是金錢壓力。
我認為能做到時間自由、事務自由,沒有太大心理壓力,才能算是有幸福感,能放心去享受生活或自由職業者所帶來的福利,在我所知道100多位自由職業者群體里,最多只有2、3成左右能到達個目標。
雖然沒有做過具體的詳細統計,但有大量的自由職業者在入行半年或一年之後,承受不了壓力或者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再重新回到職場,還有一些極少數人事業特別成功,然後開始創業,進入了一個更苦B的大坑
其實並不是大眾,而是媒體的誤導和調查方式存在問題。
調查結果是在媒體誘導下,很多人根據自由職業的稱謂做出的美好幻想而已。
普羅大眾對自由職業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定義沒有明確自然會帶來各種誤解。
排在後面的 教師、藝術工作者、導遊、民營企業家、健身教練、演員、創業者以及很多別的職業只要是個人發展事業,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稱為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調查的前提就錯了。
這樣的誤導還少么?
超哥自由職業專題文章列表:
機遇篇
- 中國跨境自由職業者能做什麼?
- 自由職業,我有哪些機會?
- 為什麼公司要僱傭自由職業者?
- 中國的跨境自由職業者為什麼這麼少?
技能篇
- 做自由職業者,我需要具備哪些核心技能?
- 自由職業者平台vs自建網站,我該怎麼選?
實戰篇
- 超哥推薦新手自由職業者18大接單渠道
- 在家做跨境自由職業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 如何把你的個人生意擴展到全球?
- 如何在跨境自由職業平台中做到TOP1%?
-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國際自由譯員?
- 新手自由職業者如何起步?
- 如何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生活篇
- 跨境自由職業者的一天
- 做一名跨境自由職業者是怎麼一種體驗(超哥篇)
- 在家做跨境自由職業你怎麼平衡工作生活的關係?
- 自由職業者應該在家辦公還是外面辦公?
- 業餘時間做兼職的三種人
- 嚮往自由職業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么?
- 中國的筆譯人員生存現狀如何?
「自由職業者容易取得更高的幸福感」這句話沒錯,但只說了一半。
另一半是:
「自由職業者也容易取得更高的挫敗感」。
不幸福的直接歸類到失業了
自由職業者成敗都怪不到別人頭上,無論是決策還是努力程度。
負面情緒會少很多。
這跟我打碎了碗,我媽會罵我;我媽自己打碎了碗,誰也不會罵一個道理。
能夠成為自由職業者,其本身素質已經較高,可以稱之為社會的精英分子。不具備高素質的自由職業者,只能稱之為自由失業者。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這麼來看,我們在人群中找出一些最大值,然後問他們為什麼比剩下的更大?
高素質一般意味著更高的幸福感,就和錢多意味著更高的經濟地位一樣。自由就是好,
就是發揮潛能,發現人生價值,
這是西方國家近幾百年實證結果,
不過背後有多少本厚厚的理論書支持下,
自由才不會和放縱混在一起,
社會可選的道路越多,法律書就越厚,經濟規則就越複雜,幸福的定義更多變。
合約、稅收、品牌、技能、渠道、進修、工作和非工作分配、自已的需求類型、
就比創業者少了內部人事管理和融資,
你父輩的要創業真的要考慮進修,品牌,融資,工作和非工作分配,
更什電商嗎?
考驗過後,再次選擇,
"留下來的"自由職業者無論在自我肯定和社會認可上,
都理所當然的高於企業員工的平均水準,
"沒有留下來的"不被定義為自由職業者,
也不會被採訪和調查。
加上自由職業者人數還不多,
大眾沒有太多直接接觸的機會,
傳媒又只採訪或調查"留下來的"自由職業者,
就算採訪內容說明了其辛苦經歷,
採訪表現出的幸福感也不會比普通員工差。
1.....在當代語境中自由是褒義
2.....能被採訪的自由職業者,大多數是"留下來的"
3....."留下來的" 自由職業者本身適合這種生活方式,幸福度高,採訪結果受此影響。
4.....公眾很少直接接觸自由職業者,對其印象來自傳媒
5.....結果公眾認為自由職業者容易取得更高的幸福感。
自由職業者是個偽定義,人們羨慕的那種工作叫不上班不費事也能賺錢,而不是不停找零活
作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來源有三:
1. 有比較大選擇的權利,尤其是時間和工作場所的選擇
2. 工作關係相對簡單,比較少有埋怨環境和他人的情況出現
3. 我做這件事比別人做得好
我認為這種幸福感的取得,並不比其他工種容易,這種取得,需要以嚴格的自律、堅強的意志和單打獨鬥的耐心為代價。但是大眾認為自由職業似乎值得羨慕,理由可能有如下幾點:
1. 國內勞動人口,超過80%為全職。對現狀的不滿意,會讓這」絕大多數「的人產生羨慕或嫉妒的心理屬於情理之中
2. 自由職業者最」誤導「大眾的地方在於」自由「二字,容易讓人誤以為時間、空間的自由可以帶來工作中最大的幸福感,但沒有體驗過自由職業的人即便聽說過,卻也很難體會這種自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和焦慮
3. 自由主義聲浪的崛起和媒體造勢的影響,極大程度地影響了人們的觀點。斜杠青年slash概念的流行下,是一個又一個真實案例的人格演說,是自由主義給世人造出來最容易讓人們接受並傳播的」相「罷了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公眾號:不只是想想
因為自由職業者確實工作更自由,收益更高。
從理智的角度考慮,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更保險,風險小,收益還可以,代價就是禁錮自己的自由和意願。
從感情的角度考慮,人生苦短,寧可為夢想自由開花一瞬,也不願為生活苟延殘喘。風險大,收益高,代價就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失敗壓力和成功前周圍不贊同的目光。
成為自由職業者根本沒那麼容易,首先父母就是一座山。
父母大多都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地生活,過這種收益不錯幾乎零風險的生活。雖然這種生活僵直又死板,不過他們不在乎,他們的目的是讓你生活得好,而不是找個你喜歡的工作。
成為一個合格的自由職業者,你得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本事,首先你得學習。你學習的經費從哪兒來?還不是父母給的。如果父母不贊成,把你的經濟來源一掐,你還能活嗎?
再者,你能不能一直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這還是個問題,如果你不能承受得住長期的失敗與寂寞的煎熬,不能承受得住父母親人的「諄諄教誨」,很可能你又要回歸上班族了。
還記得導演李安嗎?拍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那個。他成功前一直靠妻子的工資養活,後來他岳父岳母看不下去了,瞞著他妻子塞給他錢讓他學點「正經本事」賺錢養家,不要再做導演夢了,他就偷偷地出去學了計算機,學了幾天後讓他妻子給發現了,不讓他再做這些事了,讓他專註於自己的夢想。最後經歷了無數心酸他終於成功了。
再加上中國父母愛面子。那回我追一部寫得很不錯的小說,有一天作者就說,他並不是全靠寫作掙錢的,寫作只是他的副業。他不得不再弄一份所謂的體面的工作,因為他的父母怕別人問起來,「你兒子做什麼工作的?」,「作家」這個工作太寒酸,他們說不出口。
不過雖然如此艱難酸楚,還是有無數人前仆後繼地投入「自由職業」的懷抱。你問他們幸福嗎?他們或許會回你一個微澀的笑臉。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其中的感受,應當是「痛並快樂著」吧。自由職業者的重點不在於幸福,而在於自由。
幸福是大多數庸眾的愚追,要麼是羨慕別人的擁有和成就、地位,以為自己有了就能幸福,要麼是一個個不理性時候短暫的瞬間,感覺很幸福,以為自己很幸福。
大眾每天朝九晚五,在公司、單位遭受種種不順,家庭俗事纏身,而這些在他們看到的自由職業者身上好像都沒有,經常進出優雅的咖啡館,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都在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他們覺得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更高就非常合理了。
自由職業有時候會像待業。太自由也是一種壓力,會倦吧
可能確實有這樣的心態,我自由了還賺錢了
嚮往自由職業者多數會是學生和職場員工,在長時間乏味的生活與工作中總是期待著有個美好的未來,哪怕是相比更舒服的生活,而多數老百姓都認為自由職業者是個能夠滿足人對於自由,浪漫,舒適,舒心的要求。但是嚮往另一種生活時要想想為什麼對現在的不滿意,因為難免在下一種生活里出現同樣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上初中高中時候念書疲倦,總想放長假,可放假中多半都會感覺到:放假好沒意思,還是開學好啊~
先看自由職業者這個名詞,首先幸福和自由是有非常強的關聯性的。通常我們說不清幸福到底是什麼,因為大眾對幸福的解釋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自由是對幸福闡釋的一種元素。可以講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往往人們對自由職業者這樣一個名詞也就無意識跟自由划了一個等號甚至是一個大於號,自然就把它與幸福相聯繫。
其次我們再來看自由職業者的職業特徵。其一,自由職業者與傳統的一些行業來比較,例如公務員這樣一種朝九晚五必須要坐在辦公室里打卡簽到的工作,自由職業者與這一類工作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對自己的時間支配是自由的。這也是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其二,除了時間自由以外,工作的內容,進度,強度,靈活度都相對自由。以上兩點均體現了對於自由職業者的自由的闡述和定義。
最重要的一點是,自由職業者可以完全把控自己對工作在時間精力以及金錢上面收支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把控對於自己工作未來走向及趨勢的一個定奪權。通俗來講,就是為自己打工,辛苦都值得。想撤就撤,想做就做。
總而言之,自由、靈活、全權掌控讓更多人對自由職業的幸福指數理解大幅提升了幾個檔次。如果說自由職業者幸福,著重點應該是時間自由,沒有領導同事等人際關係左右。這樣算的話,全職媽媽豈非是最幸福的?
別人眼裡很幸福
自己壓力大、變懶了
錢賺的還是太少我們只關注了輕鬆愉快躺著把錢賺了的自由職業者 而忽視了那些整日為生活奔波操勞吃了上頓擔心下頓在生活中掙扎的自由職業者 跟倖存者偏差累似
因為大家更容易認為自由職業者之所以選擇自由職業是建立在喜歡的基礎上。
而且時間自由,地點自由。
甚至還可能有源源不斷的進賬。
相比於自己每天朝九晚五 拼死拼活 依舊月光,當然更具幸福感。
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現有生活的不滿,對自由職業的並不了解的理想化假想。
可是被忽視的是三百六十行都有難念的經,熱愛不意味著時時刻刻都幸福。
推薦閱讀:
※當一名設計師真的千辛萬苦嗎?
※自由職業者如何度過職業與生活的低潮期?
※目前是剛剛畢業,學的製藥工程專業,但畢業了發現不喜歡對口的工作,目前是做經理助理,想學其他的哪個好呢?
※作為獨立開發者,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