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20歲前不看,等以後看會發現已經過了看這本書的年齡?
嗯比如說,我高中時候知道有小王子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看,然而去年翻著看了一點卻發現和期待中的不一樣,雖然是本好童話書,雖然裡面的道理現在仍然受用,但還是感覺幼稚了點。
我真的沒有針對小王子,我再舉個例吧,小時候有一篇閱讀叫《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作者講述了不同年齡時看人魚童話的感受,那我的意思就是有的年輕是看和年老時看完全不一樣,那我想在年輕的時候就看一遍~~
謝謝大家的回答。其實問題本來是「有哪些書20歲時不看,等以後看會發現已經過了看這本書的年齡?」之後被改了……題主其實大學剛畢業T-T(然而不肯承認自己好老了)
總之大家認為有什麼書不同年齡階段看會不一樣都說一說吧~
謝邀。二十歲應該在上大學,就好好看專業書,以後很難有足夠時間系統看專業書了。小王子這類的,我在公交地鐵上一個月能看好幾斤。
需要背誦的書。
據大腦研究專家說,人的記憶力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弱。但是人一旦過了二十歲,世界會越來越嘈雜,各種聲音紛紛擾擾,自然就蓋過了背書聲。
我常常想起十來歲的時候,挑挑揀揀,從諸子百家背到楚辭樂府,又從四書五經背到唐詩宋詞,好多覺得難背的就跳了過去,想著,以後再背吧。
然而轉瞬之間就是高考、離家、念大學、談戀愛、找實習,二十歲之後,我竟再也沒有捧起一本書背過一分鐘。
無比懷念當年那些安靜的背書時間,雖然背下來的不多,大半跳過去了,大半忘記掉了,但沉澱下來的都成為了我成長的過程中最受益匪淺的養料。
小故事一則,互勉: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大多數書都是30之後坐在公交車上,手機上一部部刷過來的。
當時的感覺就是各種驚喜震撼如夢方醒……但是從來沒有過什麼後悔看得太晚。
無論如何,讀過比沒讀過要好。知道了就去行動和改變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很多東西,知道得再早,不去改變也是沒什麼卵用。
要記住,我們現在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
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ps下,其實很多東西很早知道了,沒有切身之痛是沒法體會,也沒法積極行動的,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一生。所以,沒必要強求自己一定要那麼早就那麼完美。
允許自己年輕時候犯錯,偶爾傻逼,有一顆努力的心,總會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得看,飛雪連天射白鹿 書笑神俠倚碧鴛。
武俠小說可不是得早看,不止20歲前看,最好15歲前看。
不然,年紀大了看完,到時候你可不好意思和小夥伴們找機會比劃比划下什麼「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乾坤大挪移」,「獨孤九劍」是什麼感覺了。
這年紀一大,也不能在班級打掃衛生的時候,拿個掃把也感覺自己手握「打狗棒」,不能餐巾紙往別人身上一貼就是「生死符」,不能就走路上握桿筆,也覺得自己是「鐵鉤銀劃」張翠山豪氣頓生啊!
更重要的是,稚嫩的時候,看個木婉清服了和合散:「嬌喘細細,幽香陣陣,心情大亂」
就也臉紅心跳,直咽口水;
看到小龍女被尹志平侮辱:
「只覺他雙手越來越不規矩,緩緩替自己寬衣解帶,小龍女無法動彈,只得任其所為,不由得又是驚喜,又是害羞」
分分鐘覺得催人犯罪啊!
等成為了老司機之後,可就不來勁了。
---------------------------------------------------------------------
6.9.2015 補充:
我還一直覺得覺得王小波得趁早看,可能太小的時候看不懂,就記得打打屁股啊,小和尚啊,不過沒關係,得空接著再看,能在看懂的第一天看就最好。不然隔了很久有一天看懂了,就會後悔到抽自己耳光,王小波說的太好了,為什麼不早些看,早一天他媽的都好。專業書?
基因X最近啃完,有機合成指南也看完了,正在看有機所的現代人名反應,大三狗……怎麼說呢,用一個快過時了的詞來形容,傷不起
我認為,20歲,或者21,22,應該看一些有趣的書,看一些以後就不願意再翻的書,例如《天鵝座之謎》,《鳥兒為什麼歌唱》這樣子的,20歲的年齡,朋友圈裡面可以見到各種北大的書單,哈佛的書單,裡面也有很多有趣的書,那些書和看書的人有很多不錯的故事,但是,我想,那些只有自己一個人覺得有趣而被其他人忽略掉的那些書,卻可以留下一段零零散散,不能和人詳述的回憶。這種體驗,我想是很獨特的
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書那麼多,有些是肯定看過的,例如三國演義,哈利波特,有些是總要膜拜一遍的,例如紅樓夢,紅與黑,時間簡史,大設計,國富論,有些是總會看到的,例如萬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兒……只要你想文藝一把,裝逼一把,各種指南網上一應俱全,小王子什麼的根本不在話下,所不同的,不過是體驗的能力而已,小時候看小王子,進入的是一個夢幻的世界,長大以後看小王子音樂劇,聽聽Droit devant soi,Puisque c"est ma rose,感受頓時就不一樣了,所以我想題主並不是因為幼稚而開始感到害羞了,而是不小心漏了一些特別的感受了,就像那些大人一樣
但是總有一些東西是可能會忘掉的,那些就是20歲的時候該抓住的東西,你不感興趣的東西,像明朝那些事兒,是不是一聽就覺得感興趣,那麼你現在不看,將來也一定會看的
唯一的問題是「你在尋求什麼樣的智慧?」尋求什麼樣的智慧,就看什麼樣的書,看一本可以映照你的樣子的書,我猜,現在的題主是想明白更多的道理,更明澈地感悟一些人生,然而時光易逝,不好好把握20歲,更待何時,對吧?
你喜歡知識嗎,願意去看看《神聖幾何》,《什麼是數學》,哪怕你數學不是那麼好嗎,你願意去體會知識發現,探索的過程嗎?你願意培養自己的興趣嗎,願意去看看《聆聽音樂》《無限的清單》,願意在對人文還沒什麼概念的時候就開始涉足美學,比較文學,語言哲學這些領域嗎?20歲,這一年,該如何把握呢?《三體》《達芬奇密碼》《光明會》或者《貨幣戰爭》能夠滿足你對終極的渴望嗎?
題主,看到這裡,你心裡有答案了嗎?
——————————————————————————————————
呵呵,知行合一,如是而已~
剩下的書用來感受自己,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博大,可以;自己獨特的眼光,自己獨特的力量,也可以
支持老白的說法 @白如冰
二十多歲最重要是要找到專業和方向,如果有感興趣的專業,一定要多看,而且最好是看英文原版,還最好能多找些視頻課,多做做作業,讀讀論文,交叉檢索些別的書,如果沒有特別感興趣的,那麼就多讀各個專業的introductory的書,然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行業認真鑽研下去
只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哪怕最後你沒找到感興趣的專業,覺得看啥都感興趣,哪行都想了解了解,那也很好,說不定以後就成為通識人才,我個人特別崇拜的Bill Bryson和Malcolm Gladwell都是屬於這類人
至於小王子之類的童話,倒不是說不可以看,而是沒什麼必要看,20多歲時候最重要的是學習求知,這是人生最重要的黃金階段,整天都一堆小說來消遣或者試圖通過心靈雞湯來感悟道理,其實不如專業課本來的實在
比如說:
Download For Dummies E-Book Collection (Revised) Torrent Download For Dummies E-Book Collection Torrent
這個是暢銷書,不算是特別好的專業課本,但寫的足夠有趣,涵蓋了生活大大小小的方面(IT方面的就別看了,基本都過時了),足夠你看一段時間了
等你過了20多歲,你會發現生活重心和生活精力完全不一樣,就得忙著去發揮技能來賺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準備而學技能,基本很難有時間讀這些書了,錯過了,那就是錯過了
--------------------------------------------------------------------------------------------------------------------------
我提了句專業,下面一堆人沖著文史哲和理工科掐起來
我從頭到尾都沒說過文理分工,我強調只是專業
如果對你的專業感興趣,那麼就要深入的去觸類旁通的學習,有意識鍛煉自己
在社會上,技能和專業都能吃飯,沒什麼高低之分,文史哲的文筆好腦子活,也可以做文案做市場,畫畫好,也可以做原畫或者UI
我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先專研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把這部分搞懂再說
20多歲,盡量不要為了消遣或者人生感悟到處瞎看書,然後再來知乎抱怨說讀書有什麼用,沒卵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14歲之前讀完各種美麗的童話。
我最慶幸的就是腦子裡有個巨大童話庫。
因為年幼,所有那些美好的幻想統統會相信。
從此你看這個世界就像開了掛,花鳥魚蟲都能講話,飛鳥走獸都有靈性。會覺得美的更美,丑的只是個過程,翻過這幾頁一定會有happy ending。
喇叭花里有會跳舞的小人兒,
沙發里有音樂城。
小人魚失去了王子但得到了不滅的靈魂,
燕子帶著拇指姑娘去了溫暖的國度,嫁給了花朵的王。
以上,20歲之後再看還會心跳嗎?
專業書80歲都能讀,而有的東西過了年紀就沒法再去相信。
《愛的教育》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系列叢書。
銀河英雄傳說。。。
年幼的時候本地各書店的銀英傳全都用那種少女漫畫的畫風作封面,害得我一直以為這是某種類似瑪麗蘇自述的青春文學所以從來沒碰過。。。後來才知道,日本人真的敢把正兒八經的軍人畫成這個樣子。。。
等到年齡到了有了足夠的軍事常識之後才想起來找這本書,邊讀邊崩潰。。。
那幾十萬艘星艦在無盡宇宙中的交戰,若是展開在年幼無知的我的腦中,會是怎樣美麗的圖卷呢?
但年長的我,已經無法擺脫滿腦子的對於後勤組織人口動員政治結構指揮體系生產力的不合理的瘋狂吐槽了。。。掩面淚奔。。。
何況很多當年田中開創的橋段,在那麼多年後重讀,已經成了狗血了。。。
我覺得沒有這樣的書,閱讀是不分年齡的,
我本科讀的是的是會計與金融,
我研究生讀的是碳金融,
現在對金融投資很感興趣,
於是我翻出了大學時期的金融教材、經濟學教材
我是文科生,
小時候特別喜歡歷史國學,
現在有時間也會拿出一本論語、資治通鑒翻翻看
以後有了孩子,
我會給孩子講故事,重溫童話書,
我會為了輔導孩子學習,溫習小學、初中、高中教材,就像我外公外婆輔導我一樣
除了金融、碳金融、歷史外,
我還會看心理學、文學、哲學,甚至是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等書籍。
只要有興趣去去了解一門學科,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只是,因為閱歷的增長,看一本書會有更多和/或不同的體驗,正因為如此,才更要早點開始,不是嗎?
私以為對於多數人而言14到18歲的閱讀偏好決定了一生的閱讀狀態。好的作品具有普世的價值,不僅適合少年時代正在建立人生觀的人,也適合閱盡滄桑的人。
當然一些啟蒙童話只適合幼童,而類似哲學類的書籍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基礎的人才能閱讀。
路遙《平凡的世界》、《人生》
二十歲以前,少不更事,常常會感動於一些臉譜化的膚淺故事。可當你過了二十歲再讀之,這倆小說便常常會使人覺得虛假、做作、窒息,以至於對很多人物與情節啞然失笑。如果你過了二十歲,仍然深陷這類小說無法自拔,那你要小心自己是不是活在無塵無菌的象牙塔太久了。
同類的還有郭敬明、落落、張悅然等人的小說,在我看來,郭敬明就是改革開放後三十年的路遙,路遙就是文革時期的郭敬明,他們都只能算是優秀青春文學作家,並且有著強烈的時代性——路遙是文革與傷痕時代的青春文學,郭敬明則屬於二十一世紀初。未出社會的少年們對外部世界總有著幻想,於是他們通過郭敬明與路遙精心炮製的虛構的人生、虛構的人性中得到滿足,並自以為這就是世界。當他們走出校園、走出父母的懷抱,待到見證了這真實世界的庸碌、辛苦、平庸、無聊、笑裡藏刀、前倨後恭、階層固化、風雲無常時,路遙和郭敬明自然會在他們心中褪色,僅僅成為少年夢的回憶(當然,年少時稚嫩的鑒賞力與情懷也會無形中拔高回憶里的作品)。
同時,路遙作品的核心是苦難崇拜,背後是迷惘的知識分子在文革和知青的殘酷中尋覓徒勞的意義;郭敬明的中後期作品則是享樂崇拜,背後是改革開放後富起來的一代對現代文明操之過急的渴求。他們的局限性,在我們閱讀量有質的突破後,或是作為成年人深入接觸社會時,也會有深刻體會的,即使我們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
平心而論,路遙的書在如今仍有很高的讚譽,一方面是他昔日的讀者已開始掌握了社會話語權,一方面是這本書得到了體制的擁護——實際它在作家圈裡的地位並不高。官方的欽定使得路遙染上了光環效應,而個人行為的爭議性剝奪了郭敬明的色彩,造成這兩個類似的作家今日的天差地別。事實上,他們的讀者群本就不該是成年人,中學時的我們讀郭敬明覺得感人,研究生時讀就覺得可笑了,路遙同是如此(可能路遙的年齡時效會長郭敬明幾歲)。這不是路遙和郭敬明的錯,錯是不該以成年人眼界評判青少年的幻夢,更不該成年後回憶起以前的讀物感到尷尬因此批判他們。反而是呢,咱們在中學時語文課學的很多課文都是超越了年齡層的不朽經典,不同年紀去讀都會有自己的收穫,並且隨著年齡越大越覺得有味道,且思考和感悟得越多,比如《阿Q正傳》、《雷雨》、《項脊軒志》、《龜雖壽》、《游褒禪山記》等等,如果語文課本為迎合青少年選用張悅然之流,肯定要貽笑大方的。
-
補充一下。我在知乎發現一旦涉及到對路遙作品的負面評價,答案通常會在數日之內被踩到最下面,就算是一些大V撰寫的也毫無例外。這可是其他有爭議的作家都難以得到的厚遇,十分罕見。但是,同時又有許多人提及他們通過類似答案鼓起了質疑權威的勇氣,他們同樣不屑於路遙,卻因為其「文學大家」的身份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懷疑起自己的審美和判斷。在這裡,我要謝謝各位給我以鼓勵和支持,因為試圖鬆動神壇基石並不是容易的事,往往要受到強大威權慣性的歧視。
出於義務,再更新幾句肺腑。大學中後期,由於喜愛讀書,我常常會關注周圍同學的閱讀選擇。我有觀察過身邊大齡依舊鐘愛路遙的同學,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閱讀量十分匱乏,從小到大基本以言情和爽文為主打,最多加上幾本教育部門的欽定名著。路遙的書可能是他們前半輩子僅有的正兒八經看過的著名小說了,而我對路遙表達不屑時,正是他們堅決地捍衛《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路遙的粉絲們需要這兩本書一直保持牛逼,容不得質疑和褻瀆,這樣讀過牛逼的書的人也牛逼了,而且名著光環與「讀不在廣而在精」便依舊是撫慰貧乏的資本。相比之下郭敬明慘多了,他名聲太差導致讀者自己都暗中覺得低人一等。真的,您別不信,徜徉過古今中外漫漫書山的,再加上一定的眼界和資歷,誰還會把路遙和郭敬明的作品放在眼裡。當年路遙評茅獎時的爭議我就不提了,現在除了官方文宣和農民企業家,你聽過哪個名家盛讚過他?哪個知乎大V挺過他?我更不信對哪個真正實至名歸的名家的訕笑是可以拿到五百以上贊的。當然,一輩子沒多少閱讀量的人,畢竟還是占我們身邊的大多數的,各有興味,不予置評。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三重門。
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
斗破蒼穹武動乾坤
仙逆求魔我欲封天
斗羅狂神神印天珠
盤龍吞噬蠻荒星辰
星河聖王陽神永生
完美遮天神墓長生
無限無限無限無限
武裝機動星戰風暴
流氓冰火仙魔通天
三界升龍邪風巫頌
將夜間客慶余擇天
回明生蓮凡仙魔天
惡魔法則邪氣凜然
陳二狗雪中悍刀行
諸如此類。
真正沒有需要思考的東西就看不下去了,這裡的20歲看來很多人都覺得是心裡年齡,那20歲代表的大概是對一些浮華的沒有真正意義的書的擯棄。可實際上呢?30,40,歲看網路小說的一大把,20,30歲看雞湯文的還是一大把。沒有真正沒意義的書,沒意義的書還能告訴你這類書沒有意義不是嗎?
在這裡,我把20歲定義為世界觀價值觀大體成熟的象徵。那20歲後不看的書就是指對自己價值觀世界觀沒有意義的書,沒有實用作用的書,對處境沒有幫助的書,用來消磨時間的書,總結起來大概是沒有實用作用的工具書,沒有深刻意義的思辨書,(市場上熱銷的大多數都是這種),沒有深刻人生意義的小說,最後建議,多讀名著,不是說有名的人寫的書一定好,但是起碼淘汰了90%不好的書,等到你讀的名著夠多了,你也可能對哪個名人是真才實學,哪個名人是欺世盜名之輩提出看法。那時候你就不是提問而是回答的人了《平凡的世界》,在25歲左右,幾乎一口氣讀完,讀完卻沒太多感觸,覺得這本書看得太晚,如果倒退十年甚至五年,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現在只是當作一個不錯的故事。
而路遙的中篇《人生》,上中學時讀完,給我的觸動現在仍無法磨滅。
難道不是郭某明的所有作品嗎?現在偶爾翻開一兩頁,總有一種強烈的羞恥感→_→
推薦閱讀:
※怎樣有效提高記憶力?
※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是什麼?
※多讀書是否可以提高記憶力?
※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
※買書挑出版社是一種怎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