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性格上敏感這個問題?

我是女生,從初中時候就特別敏感,經常會因為別人一句話一個神情就想好久,然後一整天不開心。很情緒化,感覺現在這麼多年了很想變得淡定一點,但不知道該怎麼做,內心始終不夠強大。


作為一個同樣很敏感的人,我也一直努力改善這個問題,把自己的一些體會分享出來,希望能有幫助。

從我的感受來講,對周遭事物太過敏感,對他人的眼神、態度過於在意,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卑
我不能確定這種自卑的來源,而它甚至是無關相貌、收入、地位的,它幾乎是沒有來由的、完全的、無法抑制地對自己的否定
當你自己難以取悅自己時,就越需要別人的肯定來讓自己好受一些,所以就會很自然地非常在意別人是如何看待你的。當似乎感受到了輕視、傲慢時,便會在不安與反省中更加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受這樣的自己
除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出類拔萃,更重要的,是接受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自己期望成為的人。
這不是說自己不該去為了什麼目標去努力,去自省,去進步,而是這些努力、自省、進步一定要基於和當下的自己進行比較,如果總是和期望達成的自己進行比較,你就無法感受到自己在變好,而會不停失望,不停感受到與目標的差距。所以請一定要接受這樣子的你,平凡也好,懶惰也好,胖也好,丑也好,這都是自己必須堅守的根據地,如果你自己都放棄,又怎麼能奢望別人的肯定呢,反而會在自己的心中設下一堵自我保護的牆,對別人的肯定或者讚許感到懷疑,猶豫,於是會不停地猜忌、揣度,從毫無意義的事物中看出惡意。
接受自己,接受無論怎樣的自己,並且愛它,信任它。


其次,你要接受這樣的事實:你沒有那麼重要。
事實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考慮的事情,有自己要關心的人,有自己要消磨的時間,包括你自己,都並沒有那麼多精力和心思去關注別人。對自己舉足輕重的人太少了,絕大部分都只是有交集而已,不會有太多來往。所以你也要相信這樣的事實,你基本上不會是他人的關注點,別人不會對你有太多看法,不會刻意輕慢你,而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以禮待你,因為你對於他們自己的生活來說是局外人。所以不要過度解讀別人的表情、言論,正常情況下別人並沒有太多弦外之音。
真正重視你的人對你的看法基本上不需要你的猜測,如果你對他的做法感到不舒服,大可以直接說出來,進行溝通。溝通永遠是破解猜疑的良藥。無論結果好壞,都可以停止你的猜疑,得到高興或失落的結果,但這些情緒都比心裡懸著石頭更輕鬆。

最後,如果是針對你暗戀的人,那麼請不要抗拒這種「敏感」,去經歷它,為它哭為它笑。

因為這就是戀愛啊。


@楊木易 很早就邀我答這個問題了,今天我倒有些新思路,便來答一下。

很多人受苦于敏感。對於敏感者而言,別人無意間的一個言行,都會讓ta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林黛玉可謂敏感者中的典型了,抑鬱狀態下的她,對於日常的事物都會做出悲觀的解讀,比如:「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 「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敏感的她難以去覺察生活的美好,雖然敏感也讓她思想深刻。

所有敏感的信息,都對應著一種脆弱的心理內容。自尊脆弱的人,往往更能覺察別人貶低性的信息。害怕被拋棄的人,會非常留意別人不愛她的證據併產生強烈的失落與憤怒。比如一個害怕被拋棄的女孩,每天晚上都要求男友說「我愛你」三個字,否則會產生強烈的不安與憤怒。比如,一個自尊脆弱的人,別人只是輕微的不耐煩都讓他極度受挫。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往往是敏感的,因為大部分的心理諮詢師最初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這個行業的。這些人曾經很敏感並充滿痛苦,但有一個好處是,長久與敏感的相處使諮詢師習得了共情別人脆弱部分的能力,而後者是心理諮詢產生療效的重要因素!

所以,一個人之所以敏感,是因為ta的脆弱。我們需要去面對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曾經是或經常是脆弱的。幾個月大的嬰兒,甚至不能忍受一絲的不舒服:當他餓了、熱了、冷了,或聽到很響的聲音,都會害怕的大哭。此時,很重要的時刻到來了:有沒有一個人(撫養者),能夠給這個脆弱的孩子共情的理解,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去安撫他的焦慮。在嬰幼兒期的前三年內,這樣的情景會發生很多次。假設一個嬰兒,每當脆弱時都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撫慰,那麼他便逐漸地內化了這種品質,具有了自我安慰的能力。相反,如果嬰兒得不到或很少得到撫養者準確的安慰與理解,那麼他便經常體驗到強烈的受挫感,無法很好地發展出自我安慰的能力。成年後的他們在每一次可能的受挫情景均會喚起嬰幼兒期那些受挫體驗,表現出來的,便是敏感的反應了。而且,每一次的受挫體驗都會激起憤怒,因此敏感的人往往充滿攻擊性(朝外或朝內)。

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反覆經歷了被拋棄被忽略的經歷,或反覆被人貶低。因此,這些人的自尊也好,被愛的需要也好,均未得到充分的滿足,他們缺少一種調節自尊及感受被愛的能力。於是,每當與貶低或失去被愛有關的信息呈現時,便會激起他們強烈的受挫體驗,並做出具有攻擊性的解讀和反應。

從心理發展來看,每個人都要從脆弱(敏感)走向穩定,從不安全走向安全,雖然這種矛盾從未得到徹底解決:一個安全穩定的人可能會在外界打擊下滑向敏感與脆弱的一邊;或者一個曾經自信的人也可能因為反覆的失敗而變得自卑。一般而言,決定一個是內心穩定的還是脆弱的,關鍵在於0-3歲的撫養經歷。回到題主的問題:如何克服性格上的敏感?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看,每當敏感發生的時候,諮詢師能與來訪者一道去理解這種敏感以及相伴的痛苦,讓來訪者更好的的覺察那些為了逃避受挫而發展出來的種種防禦手段。這相當於在修復那些脆弱的狀態,使脆弱狀態向穩定狀態發展,這是心理諮詢師經常聚集的部分。


究竟是不是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敏感」這種說法?

心理學研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學中所說的「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Borchard, 2010; Tartakovsky, 2012; Aron, 2013)。之所以說它是個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spectrum)。

因此,一般我們說一個人「很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高敏感的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通常能夠更完整細緻地處理外在世界的積極和消極的信息,但是,他們也常常容易被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響,而變得不知所措。

高敏感的人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

高敏感的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 對細節的感知力強

高敏感人群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於所能感知到的生活細節的異於常人的高度敏感(Borchard, 2010;Bernstein,2015;Davernport, 2016),他們通常能夠察覺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這些的感知,例如衣物的質感、食物的品質,音樂、交通或是人的說話聲音,或者大自然的色彩和氣味等,都來源於人的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和嗅覺。

2. 關注行為的意義

這種高度敏感還意味著他們能夠意識到人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哪怕是十分細微的意義和後果(Borchard, 2010)。因此,高敏感的人會在做出行動的時候考慮多種可能的選擇和後果,也表現得較為謹慎。——有時他們因此顯得猶豫不決。

3. 對情緒的覺察力高

同時,高敏感的人對自己的情緒也十分「敏感」。他們比一般人更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狀態(Borchard, 2010; Davernport, 2016)。在面對痛苦、難過、以及一些生理上的一些反應時,高敏感的人通常會有更明顯的情緒反應,因此,他們也更能感受和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4. 具有創造力

Therese Borchard(2010)和Barrie Davenport(2016)都認為,高敏感的人非常具有創造力。因為對於高敏感的人群而言,「創作」常常被他們當做是應對情緒反應的一種機制。許多作家、畫家、音樂家等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都被發現是「高敏感」的人。

5. 富有同情心與同理心

高敏感的人不僅對於自身的情緒有敏銳的覺察力,還對他人的情緒和處境十分敏感(Borchard, 2010; Davernport, 2016)。因此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別人更能夠同情他人的處境,以及同理他人的感受。

當然,高度敏感有時也會給人帶來困擾。由於高度敏感的人對於外在環境和內在情緒的高度感知,他們也會因為過多的信息、情緒、和感知而感到「無力承受」。他們容易:

a. 被自身情緒淹沒

一方面,對自己內在情緒的高度覺察能夠使得他們更好地應對自己的內在情緒。然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會被過多強烈的、複雜的、混亂的外在信息和情緒過度刺激,導致內心承受更多的痛苦、疲勞、壓力、焦慮和其他情緒反應(Aron, 1996; Borchard, 2010)。

b. 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

高敏感的人能夠更好地同理他人的情緒,因此他們也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Borchard, 2010)。他人的情緒就可能成為高敏感人群的額外的情緒負擔,造成他們的困擾。

c. 不健康的完美主義

由於他們突出的感知力,高敏感的人群會十分關注事物的細節,甚至顯得有些挑剔。這有可能導致他們對事物都有過分苛刻的要求,或是對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極致——以致於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傾向(Borchard, 2010)。

d. 獨處的需求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高敏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過度刺激,這也使得他們常常需要很多時間和空間獨處,讓自己的內心能有機會處理過度承載的情緒。但是,對於現代人繁忙的生活節奏來說,時常要「獨處的需求」可能反而會成為一種負累。

e. 來自社會期望的壓力

社會對於高度敏感的人是有一些誤解,例如認為他們是神經過敏、不合群、不正常的,這些都給高敏感的人帶來很多的社會壓力。

但是,高度敏感一定是不好的么?

儘管心理學上認為,高敏感的人對於更有洞察力和創造力,並且也更能夠同理他人,但強烈的情緒反應,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弱點。其實高度敏感的人,並不是大多數人想像中那種「很容易歇斯底里的樣子」,事實上,一項發表於《人格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5)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高敏感的人常常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Berstein,2015)。

他們也更容易自我覺察與自我分析。研究對英格蘭地區166名接受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服務的有抑鬱癥狀的青少年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那些高敏感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心理諮詢服務的過程中,習得調整自己認知的能力。並且,研究者在此後的12個月的隨訪中發現,高敏感的人的抑鬱癥狀隨之減少,而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抑鬱癥狀並沒有明顯的改變(Berstein,2015)。

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高度敏感的人傾向於內化(internalize)自己感受和習得的東西並學以致用。他們對於外部信息的洞悉和理解的能力有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觀察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可以看出,高度敏感不一定是缺點,反而可以是優勢。

所以,我們可能不應該用「克服」(敏感)這個詞,作為高度敏感的人,我們需要學會的或許是如何在信息大爆炸、包含各類或強或弱的社交關係的社會裡,更好的面對層出不窮的刺激。

所以高度敏感的人該如何自處?

1. 覺察、然後優先處理最容易觸發敏感的事物(triggers)

每一個高敏感的人都不同,有些人對聲音和色彩更敏感,也有一些人對氣味更敏感。在人際情境中,有些人對拒絕更敏感、有些人則對忽視或者批評更敏感。你需要了解那些最容易觸發自己的敏感的事物。這對於你而言通常不是一件難事,但更關鍵的是掌握應對這些事物對自己造成的刺激和影響。

例如,著有《高敏感人群的生存指南》(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Survival Guide)的心理學家Ted Zeff 本身是一個高敏感的人,他非常喜歡旅行,但又常常被旅途中的各種嘈雜的聲音所困擾。他意識到自己對於聲音十分敏感,對於環境的安靜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他會主動帶好隔音耳塞——提前準備,你要意識到自己與「平均人」有所不同,你需要積極地做出有計劃的應對。

2.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法

有時候,儘管人們能找到一些避免受到過度刺激的方法,但還是不可避免會遇到壓力。高度敏感的人對於壓力的感受也尤為深刻,有時還甚至會產生一些生理上的應激反應,例如胃痛等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Tartakovsky, 2012)。因此,高敏感的人需要通過適當的放鬆,冥想,郊遊,健身等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3. 勇於表達自己的困擾

對於非高敏感的人群而言,他們無法像高敏感的人一樣對聲音、氣味、人們話語間細微的語氣波動等周圍的環境有很好的覺察。如果你感受到周圍環境對你造成的不適,不妨可以嘗試勇敢地表達你的困擾(Tartakovsky, 2012)。

曾經有一個朋友寫過這樣一句話:

有一些人是透過一種濾鏡看這個世界的:在這個濾鏡的作用下,他們看到的世界有著更高的對比度和更高飽和度。因此他們一直是用一種更生動、更激烈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

這種更加激烈的代價,很多時候不是由自己選擇的。但有更激烈的痛苦也能感受到更深邃的喜悅;看見更多的醜陋,也能看見更多的美好。應該還是值得的吧?你們說呢?

以上。


原文發表於 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測試: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縮小自己關注的其他人的範圍。
擴大自己喜歡的東西的範圍。

1)一天下來精力有限,作為一個敏感的人,首先要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精力。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是那麼重要,親人也有親疏遠近,知己好友也不會太多,同事也可以分類。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人是誰,這些人之外的人說什麼,做什麼,讚美也好,評判也罷,其實都沒什麼關係,那些都不值得放在心上,不太需要費神。

2)作為敏感的人,如果往往容易受外界影響,那麼說這個人為自己考慮的不夠。
常常問自己:
我喜歡什麼?
這麼做我開心嗎?
今天我有沒有為自己而活?
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會不會這麼選擇?
從現在開始,多按照自己的心意活,按著自己的想法選擇,即使錯了也無所謂,只要後果可以承受。即使別人不同意不喜歡也無所謂,如果不是自己在意的人的話可以忽略,如果是自己在意的人的話,應該和他們溝通讓他們懂得尊重自己的決定。按自己心意活著,就不容易後悔。

3)多讀讀書,多旅行,看看別人的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見多識廣以後,就會對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想法更加的篤定更加的有信心。
其實很多人對你做評判或者建議的時候,根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依著自己的慣性站在自己的立場隨口說的,如果為這種隨口的評判或建議上心,而不是自己經過衡量考慮後做決定。如果別人只是用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見識來左右你,
豈不是太荒唐了嗎?
世界很大,人也各種各樣, 認可這種不同。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4)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想要改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不要急,對自己多一些耐心。
要始終朝著目標前進,即使中間有波折有反覆,就如沿著井的內壁向上爬的蝸牛,即使它向上爬一米,又滑下來三分之二,最終它還是能爬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


以下寫的都已經不再在我自己身上應用,和現在的我的想法也不一樣,暫時懶得修改了。

我有兩個大招,幾個小招。
大招越熟練越淡定。
大招一:主動抑制想像力,以免誇大負面後果。
大招二:因敏感而情緒起伏時,運用理智分析,正確認識他人的情緒和目的。認知與情緒的比例控制為7:3(某些時候情緒也是有用的,儘管令人不舒服)。
小招可作為安慰劑應急用。
以下為詳細闡釋。

敏感的人的問題最好讓同樣敏感的人來回答、幫忙,因為不敏感的人很難正確領會敏感的煩惱。很多大道理大家都懂,在實際操作中敏感的人卻會被極小的細節絆倒,而那細節對於不敏感的人來說根本不成問題,也從未被提及。

我是一個HSP(高度敏感者),INFP,作一個多年經驗的長答。

以前總是很困惑,明明我自小家庭幸福,卻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與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癥狀很符合。
在親密的人際關係中要麼假裝玩世不恭、大大咧咧、神經大條,要麼過於敏感依戀刁鑽最後主動放棄對方(突然就斬斷關係那種決絕而極痛型)令對方也疑惑地受傷。
在不親密的人際關係中,如果對方熱情我就熱情,對方有一點冷淡我就會忐忑而沮喪,但是高自尊又使我掩飾自卑,只表現出寡言和木訥(事實上我完全和木訥完全不搭邊,這就像一個面具)。
童年陰影理論解釋不了,現在想來也只有過於敏感這一解釋了,也許和基因有點關係,母親比我還要敏感刁鑽很多(此處刁鑽不是貶義)。

----------------

大招一:
敏感,翻譯到生活里是:見微知著(想像力過於豐富)。但是想像力太過豐盛就會導致情緒被不同色彩、迅速替換的細節刺激得起伏過多。
真相是,他人表露的一秒鐘細節的喜愛或厭惡並不能表現接下來幾年的總體情緒。了解他人的情緒細節並非壞事,但絕對不能把這個當做100%的預言。
解決方法:就事論事,直面情緒。詳細過程如下:
1.他人對你此刻的行為作出了一個細節上的情緒反饋,你的情緒因此也變化。不必壓抑,因為你的情緒就是這麼易受影響。
2.正視你的情緒,正面的不必多說,負面的比如:沮喪、焦慮、嫉妒、煩悶。不要逃避、拖延、運用某些哲學自欺欺人。我們只求解決問題和危機。
看似簡單的問題,安全感極少的我卻為此糾結痛苦和逃避多年。我曾經埋首在文學與哲學甚至宗教中,但現在還是決定走出來。
反例:
父母斥責我一句,我會想:他們是不是覺得我很討厭?然後想像力馬上跳轉到: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
ex沒有立刻回復簡訊,我會想:ta是不是覺得和我聊天中被冒犯了?然後想像力跳轉到:他是不是不再想理我了?是不是不想再愛我了?(為了防止對方突然中斷和我的聯繫,我反而會隨著情緒突然中斷和對方聯繫,雖然自己也很痛苦。這個是經典反例啊!正常人都是很難理解有病的人的神經迴路的,結果誤會結下了,兩人不再有緣分,很可惜。邱妙津說過,病態的人不應去愛,愛了也依然是病態地愛。)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定要主動抑制想像力誇大負面結果。沒有那麼強的想像力,我們可以不受重大負面情緒的干擾(本來只是一句斥責,居然用面對父母拋棄自己的事件時的傷心程度來作反饋,這其中明顯有邏輯錯誤),還可以提高理想主義者的面對現實的能力(即NF發展一下SF的能力)、解決現實小糾紛的能力。負面情緒只是在向你警示惡果的端倪,而敏感的我們只需要把惡果扼殺在搖籃里就好。如果負面的情緒抑制不住,請把它當做動力督促你切實行動起來,扼殺負面事件的早期小火苗。(在早期扼殺負面事件是很簡單的,你應該慶幸,不用亡羊補牢。還在羨慕神經大條的人?想想他們只能亡羊補牢,比你的損失多。)
3.行動(做出改變)。
為何要單列出來?雖然題主不一定像我一樣是個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但是世上的嘴炮黨的確很多,行動和思想的確有一道巨大的鴻溝。思想無論多麼翻天倒海都只是大腦中一閃而過的漣漪,行動才是真真切切在大腦中建立可靠的神經元新聯結(專業人士請指正語言)。
如果敏感,大忌就是做情緒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那樣就只剩痛苦的必然卻沒有減少痛苦的可能。(這樣一個簡單道理,我逃避……逃避……十年一晃而過。大部分人估計都不會犯這種逃避主義的錯,我就用自己的血例警示一下很少數的與我相似的人吧!)

戀愛部分過於敏感的悲劇歷程與解決方法?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寫了很長,但是不方便在這裡展示。
不管怎樣,積累多幾次經驗(無論是單戀暗戀還是不平等的苦戀都好,怎麼失敗都好),就可以建立一個很強的資料庫(敏感的好處體現出來了,見微知著,由一芥子見一世界,經歷不多卻經驗足夠)。

--------------------

大招二

未完

====================2015.3.1更新====================
敏感帶來的情緒是敏感者常常需要面對的。不敏感的人,也許只有重大打擊才會經歷敏感者日常就經歷的情緒上的大起大落。這是病嗎?目前的心理學認知認為這只是敏感。但是不是病歸不是病,面對還是得面對。
敏感者很容易想像這樣一種美好前景:學會了某種方法,從此不用再面對敏感帶來的那一切小題大做的困擾。
但是很可惜,這麼多年的經歷也只能讓我認清這個現實:敏感者,從以前到以後都不會改變敏感帶來的情緒大波動。因為沒有上帝會來愛自己(不指望宗教),進化也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幸福(不指望理性)。

我積累了一些方法應對低落情緒(今天一天之中情緒三大起三大落,呵呵,還是這樣),供大家參考。這些方法不敢說有多少長期效果,但是能做一個短期的安慰劑也不錯。「安慰劑」,雖無利但也無害。
注意:不要用有害的「毒品」來做安慰劑,否則後患無窮。比如阿Q精神等用來逃避、拖延的精神活動。
1.認清:情緒高後必低,低後必高。
有效時間:一瞬~十秒鐘
痛苦程度:要接受人生總有痛苦的現實,痛苦的情緒緩解得不明顯,但是相信過一陣子情緒會相對高揚一點,好歹算是一個希望。【希望的作用:可以轉移注意力,不再聚焦於當前的灰暗與無望之中。希望其實是很有用的,起碼對於我來說愛和希望就是人生唯二的動力,別的都不行。】

2.玩一下角色扮演遊戲。
例子:某段日子很壓抑,讀過法國作家讓·熱內的《小偷日記》後,我假想自己就是主角,生活潦倒而始終大咧,心思齷齪而頑皮。可以緩解始終沉重的灰色,然而持續時間較短。
但是失戀或者理想破滅後最好別讀真正憂鬱的書,比如《鱷魚筆記》,那還真是大劑量的憂鬱。
扮演喜劇角色的效果不大好,因為人家幸運或者大大咧咧,而我不幸運還心思敏感,反而會加重與世界的疏離感和拖延循環。
有效時間:一瞬~一分鐘
痛苦程度:一瞬間有愉悅輕鬆感,有趣,有想像力

3.終極哲學法

缺點:本能型思維的運行強度超乎想像。人類幸運在擁有邏輯推斷和認知學習能力,不幸在本能/潛意識思維大部分時候都會輕鬆壓倒僅停留在認知層面的思維。
比如,一個從小家庭不幸以致於安全感過於缺乏的人,即使ta已經知道「適量的安全感可以更好地維持一段親密關係」,但ta的千百次自我提醒仍可能被潛意識的不安全感思維一下子擊毀,總是疑神疑鬼、冷戰吵架以尋求過多安全感補足內心的匱乏感。
但是有個好消息:正確的思維行為方式,哪怕只嘗試去努力運行一次,也可以在大腦中留下神經元變動的痕迹。更別說長期堅持,心理很有可能變得更成熟。

宇宙版:
有效時間:一瞬~十分鐘
宇宙在千萬億年後要熱寂,人類自祖先到千千萬萬代的所有喧囂活動都歸於清寂。
我能把握什麼?我感受過什麼?
愛,從最清淡的愛到心旌神搖的愛,從生死牽念的愛到情濃於針尖那一瞬澎湃的愛,我都感受過了。再多一份少一分,已經不那麼在乎。
熱寂有一種在漫長歲月里熬著釀造浪漫的美,不覺冷酷,只覺心裡剔透。別說熱寂了,子孫十代以後也是不可及的虛幻,儘管進化出來的心理讓我們都妄想,但是某一刻我們又清醒了,像潛水的眾人中有一個小偷悄悄浮出水面吸一口氣。
痛苦程度:心中建立起一個純凈的緩衝空間,痛苦能夠歇一口氣
缺點:與現實的關聯不大,略空泛,使用方法有待繼續研究。
未來的使用構想:這一認知如果能在冥想中加入,也許能發揮出大得多的能量,在心裡建立一個類似信仰的緩衝空間。它有這個潛力。給自己mark一個,待試驗。

人生版:
理論方面沒有宇宙版恢弘,但是轉化成現實動力的可能性更大,作用更顯著。

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永久?為什麼要奮鬥至今?為什麼要忍受痛苦?
我看到中年男人挺著將軍肚和稀疏的頭髮,望著兒女的嬉鬧和手上掌握的豐厚資源,皮膚鬆弛的臉上露出笑容。
如果晴天霹靂的車禍奪取所愛之人的生命,不期而至的經濟危機輕易便讓他流落街頭,一場危及生命的大病奪取了他自主生活的能力?
你,大眾中的任何一個你惶然對我說:「不會的,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我就是要鑽牛角尖,因為這隸屬哲學層面的嚴厲拷問:「但是,如果偏偏發生了呢?我認識的幾百個人中就會有好幾個發生這樣的悲劇呢。雖然它只有很小可能發生在一個人的頭上,但是對於中招的那個人來說就是100%可能,這時他的人生又要建立怎樣的認知?他以前對於成功、幸福和人生的認知怎麼都不成立了呢?」
幸運的你臉上露出煩躁:「這些畢竟沒發生,我不跟你說了。」
不幸運的你或許心裡要藉助一點佛法經義來忍受人生不可承受之劇痛,用好幾年來學會看開;自然以前的那些成功幸福的想法都通通拋棄。
另外還有例子:成功學雞湯喜歡用「一定」這種辭彙,不論男女老幼教育程度都有可能喜歡求神拜佛、訴諸宗教……大家是否在逃避一種焦慮「努力了,如果不成功怎麼辦」「如果遇上了小概率的倒霉結果怎麼辦」。
誰都不喜歡上帝扔骰子,自己卻只能束手無策站在一邊盯著。
於是人們下意識要做一套儀式,表示自己為此努力過了。
哪怕賭徒在賭前弄一套儀式的過分講究手氣的行為再可笑,哪怕求神拜佛的行徑再可笑,哪怕裝神弄鬼、自欺欺人的儀式弄下來再可笑,也要做。就像自欺欺人吃著安慰劑藥片,理論上來說無用以致於顯得可笑,但是實際上在騙大腦和安神靜心方面就是很有效。
如果你就是很不喜歡面對命運的概率骰子束手無策的感覺,你做一些事,或者直接從精神上不管不顧地逼迫自己不要想太多,以達到安心效果,都一樣。後者具體行為便是,自我催眠,下意識忘掉「今天坐飛機我可能有0.00152%的概率墜機身亡」,那麼便可以淡定坐飛機而不會心有惴惴(飛行恐懼症,一方面原因是大腦不受控制地過度抬高了墜機的概率)。

將以上的分析寫出來,便覺「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笑」的意味深長。
這便是終極哲學給人帶來的虛無感、荒誕感。
兩年前我走到了認知的這一步。沉迷於福柯那一句」人類不過是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龐,將被抹去「。但我仍然不過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過了這個檻,基本上也不能發展出逼格更高的哲學了(注意,說的是逼格,不是現實作用)。
雞湯重熬。慢慢就有勺。

未完~接下來就是簡單講一下目前相信的雞湯的推理過程了~

愛情(婚姻)版:
主流文化粉飾太平的太多,情感專家半桶水水平的太多,政治正確而不現實的太多(知乎上也一樣,有機會一定要舉例,政治正確的真的正確嗎?)。世界觀是自己整合大量信息後改變的,而不是短暫的辯論和吵架能改變的)。
必須推薦且僅推薦一本《慾望的演化》,我甚至希望這本書可以做教科書,讓全天下的人都背一遍。這本書我一開始看的是電子版,火速讀完一遍後買了紙質版方便做筆記,每一頁都快翻爛了。我看過數以千計的愛情婚姻相關的非文學類書籍加上不計其數的情感專欄、知乎情感回答,覺得都比不過這一本書。現在已經決定不看知乎情感回答了,有時網上的千萬零碎知識真的不如一本專著深刻。(這難道是軟文?哈哈)
這個方面我再多說幾句,與題目無關但是特別想分享一下我多年來的經驗(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方便分享這些):
如果有餘力,可以再讀讀《關於愛與性的一切,你全錯了》。有四十章,每一章都好到想背下來。
金賽、海蒂性學報告有價值但是讀起來給個人的指導和收穫不大。
其他各種小說,《失樂園》《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畢竟是文學作品,讀起來非常醇美,也算是擴展認知,但難免失真或過於偏頗。

最近實在沒空,過段時間一定要完善這個回答。作為一輩子在敏感之海里沉浮的人……


我只想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請不要因為敏感而容易受傷就讓自己變成麻木的人。


敏感的人值得好好對待。


假如你因為敏感而沒有得到世界的溫柔對待而痛苦,那就學著保護自己——不是以讓自己變麻木為代價。


要對抗這個世界殺死敏感的努力。具體而言,要變得更聰明,更清醒,不過對自己無責任感的生活;要正確理解傷害,不因為傷害失去對人和事的希望;假如必須敏感而痛苦,也要相信,在大多數時候變得麻木並不會減少傷害,只不過是喪失了對傷害的痛覺,傷害仍然在那裡。


《鈍感力》成為暢銷書的時候,我就想到過這個問題:失去敏感是很好的保護法,也可以被體諒,但總歸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前幾天,我的一位女性友人和我聊起了敏感這個話題。她是一個內衣品牌的創始人,名字叫內外NEIWAI,主打的是無鋼圈、健康、舒服這些特點。她說自己致力於保護敏感。男人討論女人的內衣,看得都是性感、裸露、材質這些,但她說,女人也看重這些,但同時,只有她們自己會舒適和貼合。


內衣接觸的是女人最敏感的位置,這又意味著它最易被損傷。敏感通常會是個褒義詞,無論是身體的敏感還是心理的敏感,都很珍貴。但擁有敏感這種珍貴特質的人,卻又往往不得不忍受它帶來的痛苦。敏感總是容易受傷的,因為敏感而富有才華的人,許多都因為太敏感而痛苦一生,這就好比嬌嫩的皮膚總是會破損一樣。


敏感的人註定會遭受更多的磨難。於是,主動地退化感覺,讓自己的敏感消失,成了常見的保護措施。而且,很多時候這種選擇顯得理所應當:人總要活著,如果不麻木一點,是不是過得太艱難了。


一方面,敏感的消失是生活帶來的自然損壞,這種損害讓人無奈。電影《黃金時代》里,蕭紅說過一句話:筋骨若是痛得厲害,皮膚受點傷,也就不覺得痛了。另一個我印象深刻的細節是,干粗活的人的手總是能輕鬆地端起一碗很燙的水,因為他們手上有一層厚厚的毫無感覺的角質,而這角質能讓他們不用每天忍受皮膚被磨礪的痛苦。


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熱衷於主動殺死自己從內到外的敏感。受傷太多時,讓自己變麻木,好像能讓痛苦不那麼深刻,讓乏味的生活不那麼難忍受,辛苦也似乎稀釋了些。


然而,這實在是個得不償失的犧牲。真正的敏感是種珍貴天賦。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天生就敏感,或者躲過後天的各種扼殺保留敏感,保留靈敏的觸覺。如果一個人擁有對美、對音律、對形態、對材質、對情緒的直覺般的欣賞力,那可真是幸運。可以具備避開粗鄙的本能;可以天然地帶領你注意到美好的事物,哪怕細微,覺察無所不在的美好,甚至洞悉一些別人發覺不了的美妙。


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本來就不多,怎麼能只是為了一些容易,就親自丟掉它呢?


1.雖說傻人有傻福,但我仍堅信敏感的人在認知上獲得的更多,也更容易達到自我完善。
2.敏感不是問題,敏感過後沒有收穫才是最大的問題。白敏感一回,傷身更傷神!
3.各花入各眼,亂花漸欲迷人眼。你得明白這花怎麼就飄進了你的心,這花是咋長成這花,下回它飄進來你還鳥不鳥它。
4.對於敏感的人來說是絕對做不到who cares這麼高難度的心裡活動的。你想或是不想,那根刺依舊在那顆敏感的心裡,即便是硬拔了也會有個或大或小的洞洞。
5.舉個小小的栗子,如倒推法。今天不開心,為什麼呢,哦因為XX說了一句話,XX啥意思啊?①XX沒惡意,是我犯傻逼,下回不能再傻逼了②XX這話有意思啊,我咋招他了,他為啥說這話招我,我怎麼才能讓他不招我a.我錯了我改 b.他錯了他改c.瞎掰掰背後使壞我玩兒死他……總之,分析透了咱就升級了。下回?沒有下回了。
6.分析是個技術活,碰上個大大的栗子咽不下去消化不了咋整?向值得信賴的長輩虛心求教,平時多看書讓邏輯思維轉起來,實在不行多吃幾個大栗子胃也就適應了。
7.分析多了升級多了道行上去了,料那漫天的小花也飛不進你防彈玻璃罩著的心裡。
大智若愚先有大智後方為愚,這是我心中敏感的心的最佳歸宿。


生性敏感造成的負面情緒波動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敏感的人一般都比較玻璃心,很脆弱,易被人影響,也時時不夠自信,別人對他開玩笑或表示不滿時,容易糾結與焦慮。


與人當面溝通或信息溝通(微信QQ),會羈絆很久,不知該如何說,擔心對方誤解。並且還會胡亂揣摩對方言行,深怕自己得罪了對方。


當別人說到自身敏感在意的事情時,容易心裡情緒跌宕起伏,要麼會逃避,直接岔開話題,要麼就是會生氣,是否會表現出來也看各人性格。


聊天討論的時候覺得某事某話梗到自己了,為了面子上過得去,還迎合大家,給自己心裡添堵。


雖然大家也知道敏感玻璃心態很容易影響自己的言行,影響人際關係,影響感情,但就是想壓抑也壓不住,無法逃脫精神上的折磨,這樣的心態要想控制,就像大禹治水,只能疏不能堵。


這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裡引用一則雞湯小故事:一天,老和尚帶著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走到一條河邊,看見一個女子因為無法過河而在哭泣。這個老和尚就走過去說:「我背你過河吧!」然後這個老和尚就把這位女子背過了河,小和尚嚇呆了,但也不敢問。他們師徒兩人又走了二十多里路,小和尚實在忍不住就問了師父:「我們是和尚,怎麼可以背那個女子呢?」師父說:「你看,我只把她背過了河就放下了,可你卻背了二十多里路,還沒有放下。」


敏感的朋友就像這位小和尚一樣,遲遲放不下已經過去的事情。事情本身不傷害人,而你的想法會傷害你。小和尚就被自己的固有觀念所影響,喘喘不安。


一般人對自己玩笑否定打壓,可以相視而笑,而同樣的話是出自親近的人的口中,就心理變得不舒服了,更在乎親近人對自己的看法。這說明造成心理情緒波動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根據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下面的描述有點拗口,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從事情的起因A,到結果C,中間有一座橋樑B,B就是你對事情本身的預期評價或思維模式,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性格、境遇、自信狀態等等,所以才會出現一件事出現不同的觀點。


比如有人在你背後推了一下,由於你經常被欺負,所以你會本能的以為又有人在玩你了。而如果你是一個朋友人緣極好的社交達人,你會下意識的想,是不是又被朋友給在大街上認出來了。

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積月累,還會引起情緒障礙,漸漸變成了所謂的玻璃心,同時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到自身的自信狀態。


在我的自信提升體系里,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是不過分依賴於外在的條件自信,不容易受外界評價的影響。玻璃心就是一種容易受到外界評價影響的結果。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要想改變不合理的信念、情緒困擾不是改變事件,而是應該先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玻璃心。


所以你現在要改變的認知,就是與人相處時的自信心態、社交態度。你需要先明白一點,你無法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就算是喜劇之王的周星馳也會有人黑。但你可以讓喜歡你的人更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就隨便他們好了。


你無法不讓別人對你做評價,有句俗話說得好,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這是人性,你無法改變,你能改變的是別人對你評價時,你對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的確有缺點被別人說了,那就接納這一點。自我接納是人對自身現有現狀的一種積極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現在很多明星被黑後,化被動為主動,開始自嘲自黑,當然這也是一種公關策略啦,大家可以借鑒。


比如上了TED演講的袁珊珊,一開場就自稱自己365天被一群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謾罵,只因她出演的角色為到達觀眾們的預期。


甚至有網友發起「袁姍姍滾出娛樂圈」的話題:長相不出眾卻是絕對的女一號,演什麼毀什麼。


這要是放在阮玲玉身上那得自殺十幾回了吧。袁珊珊沒有成為阮玲玉,而成了一個自黑的逗比,她在微博上傳了一組「滾」的動作照片,並幽默的稱:「今天又是各種求滾,誰小時候沒滾過,重溫兒時遊戲,下面開始,第一套廣播體操:翻滾吧,小袁!」,袁姍姍在地上盡情的做出一系列翻滾的動作,由此開始她的公眾形象開始改觀。


這樣的自黑自嘲,可以幽默有效化解絕大部分的惡意攻擊或評價,不過要想做到這點,首先還是有顆強大的內心。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yingrendao(搜索:迎刃),回複數字『 1 』即可下載我的電子書《天生好手》,可有效提升你的自信心態。


其次,日常可以多看多模仿一些幽默大師的段子語錄來增加幽默感,如果你是個很嚴肅或是缺乏幽默感的人,是很難使用出這樣的太極高端招式。


自信和幽默感的提升是需要訓練和時間積累,切不可急於求成,如果你今天能從本文獲得收穫,能先從思維上扭轉錯誤的觀念,那你離消除玻璃心已經不遠了。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從故事開始好了。


2年前我受朋友之託,在一所中學裡給孩子們做一次積極心理知識的演講。孩子不多,只有61人,那次演講比較成功,孩子們跟我互動的很開心,我也覺得很幸福。但是在這40分鐘的演講中,我還是發現有一個孩子睡著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腦子裡不斷回想的竟然只有一件事情,那個孩子聽我的演講睡著了,我的演講一定很枯燥,我一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我感受到了世界深深的惡意。也許你現在看起來覺的很好笑,不過當時確實是這樣的想法。


類似的事情其實不斷在發生,在我身上,或是你身上,而且當時的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認知的非理性。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錯誤?


在對一件事情的認知過程中,我們容易犯4種錯誤:視野極小化、錯誤極大化、情感推理和認知虛構。


這四種錯誤都帶來同一種後果:我們所認知的,並不是事實。


所謂的敏感也一樣,與好朋友聊天,可能聊了500句話,499句都很開心,但是有一句讓你覺的不舒服,於是在你的腦海里不斷浮現的只剩下那一句讓你不開心的話,完全忽略了讓你開心499句話,再經過自己大腦的虛構補充,這一句話被不斷的加料重播,直到。。。直到你聽到另一句讓你不舒服的話。


同樣,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如果小姑娘與一個渣男對話500句,499句都是在數落你,無視你,管你借錢,騙你上床,只有一句關心了你,結果你就因為這一句話,認為他是愛你的,你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直到傷到體無完膚。


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所認知的,並不是事實。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這個簡單的圖片顯示了人產生情緒的過程:事件——認知——情緒


同一事件(event)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會使其產生不同的情緒(emotion),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產生不同情緒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於同一事件的認知(evaluation)不同。


所以我們要做的很「簡單」,改正自己的認知就好。我們期待自己的認知能夠保持理性。當我們因為一件事情產生了負面情緒時,提醒自己「我忽略了什麼?」「我放大了什麼?」「我虛構了什麼?」


然而我之所以在說「簡單」而不是簡單,是因為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就像鍛煉身體,我們的大腦也需要堅持的鍛煉才能讓改變發生。在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失敗,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


請相信我,不管你是相信我的話,亦或是其他好心人的話,只要真的去實踐,你一定會遇見一個更好的更真實的自己


祝你幸福,新年快樂:)


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又內向,又敏感,還抑鬱了很多年。我現在已經奔四了,說說過來人的體會吧。這個社會比較推崇外向陽光型的,所以內向敏感型這個圈裡的,多一個人出來分享,大家就多一分了解。起碼讓彼此知道,真的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其實不止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根據心理學家Elaine Aron博士的調研,高度敏感型人(HSP)佔總人口的15~20%,五六個人里就出一個高度敏感者!關於高度敏感型不多說了,樓上的專家們都答得很全面了。順便說一下,我是INTJ+HSP。

高度敏感型的人,因為內在的情緒總是波濤起伏的,腦子裡各種評價自己的聲音不斷,所以要麼把自己包裝成高傲的孔雀,要麼是憤怒的刺蝟,包不住的時候就很容易走從極度焦慮過度到抑鬱的線程。我以前一直是這樣的。

然後就是各種療愈和成長,我也接受了很多諮詢,上了很多課程,近些年一直堅持冥想。總的來說我發現,你真的不能把自己當成「有問題」來看待!因為高度敏感型人基本上一輩子都會是高度敏感,再怎麼療愈,也不能感覺完美的。我個人的經驗是,別陷在療愈里太久,或者說,要一邊療愈,一邊創造。

老天給了這個敏感的身體(也有的說法是其實是靈魂在投生前自己選擇的),不如既有之,則安之。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

林黛玉那麼「糟糕」的性格,幾百年來無數人莫名其妙地被她吸引,為什麼?因為她身上超凡的靈性和感受力。

Elaine Aron博士還有兩個研究發現,樓上的好像沒提,我補充一下:

1、高度敏感型人往往很有靈性,容易感知到肉體層面之上的靈性層面,對藝術、文學、靈性學說等等,往往有很深的見解。可能常常有不同尋常的,言語無法描述的感受。

2、高度敏感型人是心理和心靈成長陣營的生力軍。Elaine Aron博士在調研中發現,因為強大的感受力,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和對方話語之中真正的意思。即使別人不開口,高度敏感型人都很容易迅速知道對方的感受甚至想法。艾倫博士在調研中發現,心理諮詢師和來做心理諮詢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高度敏感型人。

我上學的時候,一直以為是自己不夠聰明,所以老師講課我聽不進去,也學不懂。但是成年以後我發現我讀很多人覺得堅深的哲學書、靈性成長類的書,理解地飛快。那麼多人說看不懂賽斯資料,《奇蹟課程》,我拿來一看就懂。我去學能量治療,一下子就可以感應到;老師看了我的能量之後,說你的能量這麼「精細」(fine),日常生活里肯定感覺很辛苦吧,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我學催眠,一下子就學會。學冥想,一下子就進入狀態。學通靈,一下子就看到大量細節。

這些方面學校里都不教的,主流也不認可的,但是那不代表你的敏感中沒有長處。

還有人就容易一些,比如因為敏感而有藝術天分,畫畫,音樂,對心理諮詢方面感興趣,主流認可,自己也喜歡。皆大歡喜。

總之,不管你的天分在哪裡,一定要發揮出來啊!高度敏感型人一旦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掌控,接下來爆發出來的創造力是異常強大的。因為你有強大的感受力和靈感力。

而且,敏感天性讓你成為天生的療愈者——我這麼敏感,所以你的喜怒哀樂我感同身受。還有什麼比完全理解和接納另一個人更接近真愛的呢?因為敏感,所以我們有這樣的天賦和能力啊!

建議敏感的朋友:

1、照顧好自己。給自己大量的獨處時間和空間,因為我們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休息和安寧時間,對平常人來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天,對一個高度敏感型人來說,也可能像是受了一天的摧殘,即使是平平常常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也疲憊不堪,從身到心,都累。所以要休息,要照顧自己。

2、需要療愈的,不管是心理的,還是身心靈的,儘快行動,別拖。身體越拖越懶怠,越懶怠越容易走向抑鬱。

3、療愈個差不多就行,不可能徹底的。有了創造的靈感就行動,在創造和與人分享的快樂中繼續成長!

從前的我們空落一身傷,當下的我們溫柔地照顧好自己,未來的我們活成一道光!


敏感難道真的需要克服嗎?????


喬布斯生性里就有敏感的特質。工業產品上的一種黃色有上千種,他可以花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幾千種黃色里去挑選一個他最滿意的黃色。他因為朋友意見上同他的不合,可以為之大哭一場。


奧沙利文,小時候因為肥胖常常被學校同學欺負,青年時逐漸在撞球上找到了自信,並逐漸在當時英國斯諾克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職業生涯早期,因為吸毒而成績一路跌落。他與老婆不合,離過婚。但時至今日,斯諾克事業達到巔峰。


梵高的畫那麼牛逼,有傳言他曾經為了一個情人而割掉自己的的耳朵。


上面是列舉的三位,不同時期,不同領域裡的塔尖人物。你有他們敏感嗎?你能敏感到在工業造型的選色上,花數月的時間只為挑選一個更完美的黃色?你能敏感到因為情人的某些行為而割去自己的耳朵嗎?

我相信你沒有他們敏感吧?

為什麼非要說一個人敏感會被認為是貶義?我覺得上面三位,正是敏感的特質造就了他們吧?

奧沙利問對撞球的理解,對母球的控制,手臂、手腕、手掌對力量微妙的感受,要的就是他精神上對球杆敏感的察覺。難道不是性格里敏感的東西造就了他在這個領域驚人的天賦嗎?


好吧,你可能說自古以來,天才就那麼幾個,我又不是天才。

那我舉幾個生活中我看見的敏感故事。


QQ群里一位朋友退群了,大家都覺得這沒什麼。而那個特質敏感的人又神經質般的跑去追問那個退群的人,你為什麼退群?退群的人說,覺得沒話聊呀,就退了唄。這你也來問,你這個人啊,就是這麼細心。哦,原來他自以為是的神經質般的敏感,這幾年裡在別人眼裡透出來的是細心


某公司里,一個擁有敏感特質的領導。發現某員工,與平時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數日後,便急忙找她聊天談話詢問為什麼。員工下班後倍感溫暖,往後更加信任領導,積極工作。這個公司里的領導不敏感一些能察覺到員工的情緒上的微妙轉化嗎?

小張小王小胡三人聊天,小張說了些話,小胡明顯不高興了,而小王很敏感的察覺到了小胡的不開心,便急忙轉移話題了,避免了一些矛盾。


你說內心不夠強大?那你告訴我什麼叫強大?難道你理解的強大是,一個人無論聽到些什麼都可以跟個二百五似得的繼續我行我素?這樣的人叫強大?

為什麼我理解的強大是,你感受到了一個人不快樂,可以很和適宜的投去言語上的關懷。

你告訴我敏感哪裡不好啦?敏感哪裡需要克服了?


你的問題與敏感無關,根本就是不自信!!!

把問題改了吧,叫我為什麼不自信?


女生敏感一些算很正常吧,但我想你的敏感一定給你帶去的都是痛苦的回憶,所以你想克服它,讓自己快快樂樂的。

然後作為男生,我異常的那樣敏感甚至是神經質,讓我在大學之間和朋友的關係搞的很僵化。那次大學鬧過之後,我幾乎不再為什麼事而痛哭流淚了,當然我也變得孤零零的了。你要知道,我從高三開始敏感的時候,因為同桌的一句話,而一個人跑出教室,那時候還下著雨,一個人在操場上哭,感覺整個世界都委屈了自己。因為敏感和高中時候喜歡的女孩子斷開聯繫(那時候是非常好的朋友)。當然也有因為在困難的朋友的關係我趴在他的懷裡哭泣。高三那年和大學大一大二那兩年(我復讀了一年),我哭了好多次好多次,你要知道一個男生那麼愛哭鼻子,是多麼的令人看不起啊

我所有的哭泣都是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的敏感,對於剛上大學時候和女孩子說話還臉紅的傢伙,第一次去嘗試戀愛的失敗,哭,一而再再而三的哭,在被窩裡,在吃飯時,在和朋友吃飯時,走路時,失敗的原因我當初就是敏感的認為自己長的不帥,一個人的敏感是帶著自卑的。因為那時候我們那個圈子破事(現在我也說不清楚了,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群奇葩的人聚在一起是一部豐富的人性剖析故事,每個人的性格都代表一類人),哭,躺在馬路上哭。

還有很多很多的小事,都體現了我的敏感,朋友也說我這樣。沒辦法,敏感就是我的特質。

我想我的敏感絕不是從高三才觸發起來的,如果我深層次的挖掘,從小就看出了我是個敏感的人。
我說了,大學那次躺在馬路上哭之後,就開始變的淡定多了,那主要是我轉移了方向,因為那時候我有女朋友了。對她,我做了很多角色,一個貪玩的小孩,一個她男朋友,一個他父親,甚至還有當救世主的心。被你們猜中了,這又是一段奇葩的事(希望在知乎有好的機會可以說出來)。
++++++++++++++++++++++++++正式分割線++++++++++++++++++++++++++++
扯了那麼多自己的事,應該說一說我是如何不再那麼敏感的,當然也是因為感覺自己受傷太多,也就變的淡定了。
1、轉移方向,轉移關注的人物
我戀愛的時候就很少敏感,那時候一心關注女朋友,我又利用自己的理智說服自己不可以對她不信任,說服自己信任、愛護等等。後來自己一個人,我明白了,人應該為自己活,我們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內心,自己的事,而不是別人。
2、讓你的敏感為你創作利益,還是轉移方向,就是讓你的敏感感知度放在別的地方。
比如,讀書,用自己的敏感度分析裡面的人物,一個人騎車壓馬路,看過往的行人,去觀察動物植物等。我轉移的方向是寫小說,當初看過王小波先生的《黃金時代》之後就動了寫小說的念頭,這一寫也就寫成了習慣,是自己最大的愛好了,同時也轉移了我對朋友的敏感方向,認為來則來,去則去,我一個人也可以玩的很歡愉。而且敏感為我寫小說也提供了很多素材與角度,喜歡從細微處去刻畫人物心理
3、自信,一定要自信,儘管我不能說我自信,但是自信絕對是一個人的籌碼,是一個人的閃光點,自信是正能量哈,
敏感,很大部分是由缺乏自信引起的。人要建立自信,那就多關注自己,發現自己的可愛。
==========================祝福分割線================================
我們不要嫌棄自己身上獨特的特質,要熱愛它,並讓它為自己服務。
祝福你走出自己的困境


每天寫日記,回顧和評價自己一天的所見所思。時間長了,第一你會建立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別人的話就沒那麼容易上心。第二,注意力強迫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不太會去注意別人的動作表情了。第三,分析力增強,很容易當時就猜到對方意圖,也就不會亂猜了。


根據你的描述來看,你現在年齡應該仍然不大,還是學生。我以前也跟你一樣,後來自從我看了《銀魂》....
可能你會想,一部動畫片而已,太扯淡了。
但看過的人就會懂...男主角那種表面無所謂內心細膩的心思,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寫照。無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是那麼淡定,彷彿扣扣鼻屎一切都可以過去。妹子,去看《銀魂》吧,像個摳腳大漢一樣生活吧。生活,你左右不了,別人說什麼,你左右不了,但是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原則去生活,到那時候連上天也會為你叫
好,稱你為英雄。這也是《銀魂》的男主角已經做到的。
可能仍然有人會說,一部動畫片就能改變一個人?其實重點不是動畫片,而是我看了動畫片之後,
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自己把它想通了。我記得我藝考落榜時,很難過,那時候以為自己至少能上全國前三,後來居然沒上,覺得一切都崩塌了。痛苦著想了三天,
想通了,這些外界因素我能改變嗎?我還是我,按我自己的原則生活,我還是那麼屌。自此我真是強大了很多,百毒不侵。這也要感謝《銀魂》的啟發...人生和命運還有別人的嘴巴就是這樣,你左右不了的。但是你一直按照自己的原則和做人的規矩獨立的活下去,誰也不靠,有人落難就救一把,取得了成功就笑一笑你難道不覺得你獨立於這世間,是那麼的酷炫狂霸屌炸天嗎?這才是一個強大的人活下去的方式,寵辱不驚,來去自如。
加油喔妹子,看動畫片也很助於你改善心情喔~


性格上的東西你是永遠無法根本克服的,它就像DNA一樣根深蒂固。無論你在哪裡與誰在一起,它總是在最深的地方決定著你的決定,你的行為,你的感受。
不要總想著拒絕這些帶給你糟糕情緒的性格,而是應該充滿感激,正是它們讓你一步步成為今天這個獨特的自己。堵,遠不如疏
平常我也是個極度敏感的人,有時聊天中從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中我就有可能琢磨出他對於我的厭惡感(儘管我也知道這種感覺的不真實性),進而自覺地保持收斂,甚至「無恥」的刻意迎合,只不過為了挽救「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很不可思議是吧,其實後來我也想了,自己怎麼會變成自己很不屑的那種人?
以後又遇到類似的事,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扮上了同樣的角色,內心深處我暗暗提醒自己忽略這種感受,可是臉上依然「堆著笑」。(細節有些誇大,但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我也略懂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簡單分析一下。
過分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認可,無節制的壓抑自己,其動機不過是能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而不是與他人為敵。所以,為了換取自己帶給別人的正面感受,我們只能欺負自己甚至做出一些自己討厭的行為,這是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所做出的一筆交易。人嘛,天生趨利避害,仔細想一想,避害不就是在趨利嗎?這樣我們就可以引申出一個小結論:敏感的人往往更加包容,不太容易生氣。(不是不想,實是不願,欺騙自己久了,心態反而更加平和,連想都不想了)
可是,為什麼還有困惑呢?因為你實在太過分了
在交易的過程中,你完全無顧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你總是欺負它,它自然會報復你,於是就直接把「認知失調」扔給了你。於是,你更困惑了。
我只有一個建議,我們可不可以活的更自我一點。在自己的世界裡想幹嘛就幹嘛,別人討厭自己就隨他去吧,畢竟世界那麼大,活的時間那麼短,我們無法取悅於所有人。多放一點關懷在自己身上,愛自己才能愛別人,自己都總是折磨自己,你還能指望別人對你如何關懷?


看到樓主的問題,所以來回答。
不知道能否有用,但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
我覺得我可能不算情緒波動很大的人,但我確實是那種非常敏感的人。
有的時候,別人說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又或者是突然之間的沉默,會讓我非常警覺,我會擔心是不是氣氛突然不融洽了,又或者是我是不是做得不好惹人厭煩了。雖然我可能不會因此而情緒低落或是怎樣,但是肯定會格外注意。
幾個月前和同學去看電影,侏羅紀世界,大概是開場前三分之一,我會喜歡猜測裡面的劇情走向或者是其他,然後就和同學講,然後他低頭玩了一下手機,跟我說,哎喲你好煩看電影就安靜看啦。
其實只是一句朋友間的吐槽,但是我當時真的是心裡咯噔一下,然後之後整場電影都不敢再講話。雖然沒有影響到我投入劇情,但是說實在的那場電影看下來並沒有我一個人去二刷的時候感覺好。
現在叫我回想的話,我還是能想起來同學那句話的語氣、動作,還有電影屏幕的光影閃動。

我小時候,我爸爸經常在外地出差。家裡只有我和我媽媽。因為我媽媽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在單位也經常非常累,回到家基本都不管我。我大概小學的周五晚間,常常是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很晚,印象超級深刻的是那時候看的是少年包青天,從第一部看到第二部,電視台經常播嘛。還有就是看我媽媽給我買的數碼寶貝的影碟片,從第一部到第四部。
到現在為止,很多時候我回想小時候,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是那些以個人坐在沙發上看碟片的夜晚也印象深刻。我媽媽就在裡屋睡覺,我一個人,開著客廳的燈,靠在沙發上蓋著毯子看電視。聲音開的不大,但是卻會因為情節而感動。好像那時候距離我最近的並不是我的家人、生活的環境,反而是電視里虛構的情節和人物。鮮活生動。

小學時候參加數學競賽,我印象很深,我拿了三等獎。我自己覺得是很好的成績,因為我最開始其實並沒有想過我會得獎。非常開心的回去跟我媽媽說這個事情,我媽媽當時的反應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
她愣了一下,然後就給我爸打電話,很大聲地說,你快回來吧,你家孩子考得特差!
其實我現在知道她是無心的,包括我長大之後嘗試跟她聊這件事情,她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說過這種話。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其實非常的茫然無措,我真的覺得我做錯了什麼,讓她那麼反感,甚至不願意把我當成她的小孩。
那種感覺,我現在想想,可能是尷尬、手足無措,又非常震驚、傷心吧。但是那時候太小,估計也體會不到傷心是什麼。
我現在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感覺,或許很多年以後我能知道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吧。
但是就是這樣,我有的時候晚上很累很累,躺在床上,還是能很清晰的想起這件事,想起她的表情、語氣、動作。

我初中的時候,一開始成績很不好,然後有一次周末,我在屋裡聽音樂,我爸叫我和他還有我媽媽一起去吃飯,我說我不想去,我爸爸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就很生氣,把我叫出來,訓斥了我很久,最後還叫我保證以後一定考試要考到多少多少名。
雖然我爸現在也忘記這件事了,但是我還是會記得。那種感覺其實是不會忘記的。他雖然平時都說我怎麼樣他都可以接受,但是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知道,其實他對我是有期待和要求的,而且這種感覺其實很強烈。
我上大學之後,比很多同齡人過的拼,大一大二的時候還因此身體很吃不消,甚至有時候半夜會驚醒。最重要的原因肯定是我自己想做得更好,但是我其實也會斷斷續續回憶起我爸那個時候對我講的話。

大一到現在,經歷過很多場辯論賽,有贏的也有輸的。每次輸比賽,我當時可能都沒什麼反應,可能我這個人比較遲鈍吧,當下我都不會特別難過,會去安慰身邊的人,會去問評委我們表現的哪裡不好。甚至因為這樣以前還被別人說過「你應該考慮到別人的心情,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他沒有說完,但我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事實上,每次輸比賽,晚上回去,做夢的時候,我還是會無限次的重複場上的情景,有時候是我當是做了什麼,然後晃了晃又是我說了不同的話,循環往複。

我覺得可能我是個又敏感又遲鈍的人吧。
我有個朋友說我,她說我發現很多事情會讓你傷心,但是不會讓你難過。
我想想我覺得也是。我會被傷害,但是我不會在當下難以自持。往往到了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那些很晦澀的情緒才會湧上來纏著我。但是天亮了的話,新一天又開始了,我又無暇顧及。
時間久了,等我真正體會出那種情緒是什麼,已經無法發之於外,只能郁之於內。


但是如果問我敏感好不好,我覺得沒什麼不好的。
我覺得敏感也好、鈍感也好,這些都是天生的。
有的人也許情緒上鈍感,但是也許因此生活上反而錯過了咀嚼情緒的瞬間。我雖然比較敏感,有時候也會在一個人的時候陷入傷感,但是我反而更能體會我的內心,體會我是怎麼樣感受這個世界的,對我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在體會這種複雜的過程里我才能知道我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有的時候需要搞明白的是:
敏感不等於脆弱。敏感的人也可以很堅強很獨立。
敏感並沒有不好。敏感也是一種力量。
正是因為我很敏感,所以我才能感覺到別人細微的情感變化,無論是對我還是對他們自己。所以反而我可以適時地做出改變,可以變得更善解人意,變得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夠幫助別人。我有很多朋友,在經歷事情的時候願意來找我傾訴,因為我能體會到他們的那份鬱結和愁苦,也能理解他們的手足無措。
有時候或許鈍感能讓人不容易受到傷害,但是對我而言反而敏感能讓我成熟的更快。正是因為我比較敏感,所以我能體會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我能比很多人更具有同理心,我願意去體會生活。有時候比同齡人更早的理解這個世界上不同情感運行的狀態,反而讓我對很多事情看得更透徹。
或許是因為敏感,我在一年前患上過抑鬱症,因為我很早就發現我找不到我的方向,不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但現在我經過那段時間,我發現我更能接受自己,也更願意去接受自己的樣子。而且因為我能體會那種找不到自我的感受,所以現在反而更能積極的去調節自己。我身邊也有朋友開始住進陷入這種茫然,他們也會來找我商量。
我覺得有很多時候過早成長並非一件壞事,也許正是因為我多了一份感知世界的方式,所以提前經受磨練。但我現在依然過得開心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有很多種樣子,鈍感有鈍感的快樂,敏感有敏感的快樂。喜樂憂愁都是生活,笑著對待就好了。這畢竟是你的生活,你喜歡就可以。
又及,在我最灰暗的日子裡,有一個我們校醫院看上呼吸道感染的老醫生這樣對我說:如果你想得更多,那就多去接觸藝術,藝術是有力量的。
正因為我更敏感,所以我更能體會到音樂和文字中的情緒涌動,反而更容易因此平靜下來。
我悲觀、敏感,朋友不多,但是我因此享受生活的每一種樣子,也能因此笑著對待很多起起伏伏。我覺得我很幸福,很滿足。這就是我想說的。
有時候你覺得你站錯了位置,其實這世界正對你敞開懷抱。


(??ˇ?ˇ?)本文共計2260字,建議閱讀4分鐘。你可以玩手機的時候進來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上觀點 】

我小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豌豆公主」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王子,他想找一位公主結婚,聽聞消息後,毛遂自薦的公主倒有的是,但王子無法判斷她們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主。於是,王子就向一個女巫請教。女巫說判斷真正的公主有三個標準。第一,她對所有人都有禮貌;第二,她對窮人和富人都有關愛之心;第三,她必須有非常敏感的皮膚 —— 怎樣才算敏感的皮膚呢?你在二十層床墊下面放一粒豌豆,真正的公主睡在床上能感覺到豌豆的存在。聽完女巫的建議後,王子便用這三個標準測試自稱是公主的女孩子們,雖然前兩條標準有一些人符合,但所有人都沒有通過第三條標準中的豌豆測試。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女孩子因暴風雨來到了王子的城堡,機緣巧合之下在床上睡了一晚,但是女孩子被二十層床墊之下的豌豆硌著了,一夜都沒睡著。後來,王子就選她做為了妻子,因為他知道他得到了一位真正的公主。

聽完後,老師說這個故事表達了安徒生對封建貴族的嬌弱與不堪一擊的諷刺,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豌豆公主」一樣這麼「敏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敏感」似乎是一個貶義詞。「我這句話沒這個意思,是你太敏感了」;「別這麼敏感,我是對事不對人」。聽到這話,會感覺在很多的交流中,總是因為某一方的「敏感」而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在很多人的心裡,「敏感」已經於「玻璃心」畫了等號。

我們的大腦里有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如果把「敏感」與其它的「不好品質」畫了等號,我們就會排斥「敏感」,不使用「敏感」,從而失去「敏感」這一能力。

那「敏感」是什麼能力?這一能力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什麼是敏感

我們先來討論下,為什麼女巫會把「皮膚敏感」當做檢測公主的一個標準?

如果我們切換到王子的視角來看這個故事,就很容理解了。對於王子來說,「門當戶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皮膚敏感這一標準,非得是從小富養、對生活享受有敏銳感覺的女孩,才有可能做到。因此,王子用這一標準的目的,是通過「敏感」,區分人的不同階層,從而找到門當戶對的女孩。

如果把這位公主穿越到當下,像她這麼敏感較弱的女孩子,還能找到王子嗎?

她或許都不要找王子,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她可以創業,憑藉自己對床墊的「敏感」設計出最舒適的床墊賣給達官顯赫;或者把床墊設計的便宜一些,做成輕奢賣給中產階層。如果想要更大的市場佔有率,她還可以考慮與小米合作,設計米+智能床墊,進入平民消費的市場。

「敏感」不一定是皮膚敏感,它包括對各種感覺的敏感。比如,有的人能體察到細微的東西,而有的人不能,這就是「敏感」的能力不足。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如果一個人缺乏「敏感」的能力,他做事就沒有分寸,說話就不知輕重,他甚至可能無法理解別人的暗示,你講個高級點兒的笑話他都聽不懂。他可以是個好人,也可以擁有很厲害的專業技能,但是他本質上還是個粗人。

在字典里,「敏感」的定義是這樣的:

  • 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皮膚或神經上比較敏感的部分。
  • 反應很快速,對一件事或某種東西非常敏銳,察覺快速,可很快判斷或反應過來。

你看,「敏感」沒有一點貶義的色彩,只是對於一種能力的客觀描述。

概括地說,「敏感」代表的能力,是「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

2.漸變的世界

「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部分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突變的,或者即便有所謂的突變,也一定是積攢了一定的漸變之後發生的。

越敏感,越可以捕捉到一件事物微小的改變,就可以對事情的巨變進行提前的預知。也就是說,「敏感」賦予了你「見微知著」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預測未來,搶佔先機。

往小了說,「察覺細微變化」可以高效的解決家庭糾紛。很多丈夫會對妻子因一件小事而爆發的爭吵無法理解,感覺妻子好像一夜之間變了一個人。實際上,妻子往往是積怨成疾,那件小事只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丈夫能提前察覺妻子「情緒上的漸變」,便可以提前將爭吵化為無形。這個時候,解決妻子的不良情緒或許刷一次碗就可以;而等到妻子情緒爆發,或許就需要一枚首飾了,費錢又費時間。

往大了說,為什麼階層越高的人越看新聞聯播?因為他們可以從新聞聯播播報詞的細微變化之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從而預測政治的走向。從細節之處預測政治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商人霍英東與政府合資建立了建國後第一家五星酒店。據他回憶:「當時投資內地,就怕政策突變。那一年,首都機場出現了一幅體現少數民族節慶場面的壁畫,其中一個少女是裸體的,這在國內引起很大爭論。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這幅畫還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較踏實。」

下面這幅圖,就是霍英東說的畫作:潑水節——生命讚歌。

「察覺細微變化」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西漢丞相丙吉,去地方視察的時候,看到有人在街上打架,他假裝沒看見;看到一頭牛好像病了,他卻很仔細地去查看牛的病情。下屬就問他,為什麼不管打架,反而去關心牛生病了這樣的小事?丞相說,管打架是地方官的事兒,屬於丞相不用管的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可能說明今年氣候異常,這才是大事。

在現如今的時代下,「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愈發重要。無數優秀的公司、產品的建立都是基於一個極其細分的痛點。而這個痛點的發現往往源自於那些極其「敏感」的人。

要想改變命運,就要搶佔先機,提前對未來作出預測。而這,需要的是一個人「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而「敏感」代表的便是這種能力。

那如何提高自己「差距細微變化」的能力呢?我們下期再說。

3.小結

  • 「敏感」代表的是「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我們捕捉正在漸變的事情,從而預測未來,改變命運。

掃描文末二維碼,或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或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你並沒有那麼討厭敏感,不把他當做缺點,還想試著與它共處,那麼就再學會一項技能吧——寬容。


如有來生,願魯且愚。


我同意大多數回答的觀點,一個敏感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自卑。因為我原來就是一個異常敏感的人,現在想想,那時真的是自卑(或者說不自信)心理在作祟。
但是敏感也不一定是不好的呀,關鍵是要把敏感用對地方。
不要把自己的敏感用在他人的身上。也就是不要對他人一句無意的話、一個無心的表情,產生過大的反應。
可以用敏感服務於自己。像是把對周圍事物的細微變化寫出來。一個敏感的人寫出來的文字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細膩。
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寫下來,並時常去翻翻。不久你就會發現,其實原本那些你看的很重讓你心煩的東西現在回去看已經不那麼重要。學會反思自己當時的狀態,然後不斷克服自己不必要的敏感。
這樣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而且還增強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祝題主能夠熟練地掌握「合理運用敏感」的技能,減少不必要的敏感~


推薦閱讀:

當知道人本質上不過跟機器人一樣,便覺一切皆是虛無,人生便沒有目標。該如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怎樣保持一段友情,讓自己壓制要改變別人的衝動?
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太久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一個黏人的女朋友是什麼感受?
怎樣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安全感?

TAG:心理 | 性格 | 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