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歲的這一年,是最迷茫的嗎?

今天是我 24 歲的生日,迷茫期比平常人來的晚了一些,想要講故事。


只要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想愛的人,哪一年都是最迷茫的一年。


24歲的這一年,是否還經得住時間?
寫這一篇,祝自己24歲生日快樂
我是典型的藍色性格的人,喜歡planning。
在過去的23年的每個階段,生活都特別有目標。高中的時候要考大學,大學的時候要準備出國讀研,父母的無條件支持自主和從小有點type A的性格,讓我生活在不管怎麼樣都前途光明的狀態。直到24歲這一年來了,引領生活的那盞燈突然不見了。。

感覺自己渺小。
紐約是一個連很多路邊乞討的人都身懷絕技的地方,New Yorker連走路都比其他地方的人快。。Prof.說紐約不代表美國,紐約代表的是世界。其實曼哈頓是個面積不大的島,還沒有我們老家一個區大。New Yorker們有講不完的故事,Facebook 主頁 Humans of New York 有10million 關注,從10年10月開始,平均每天有三篇post。經常看到有人遊行抗議各種事情,穿各種怪異的服裝,講你不知道的語言。 你看,每個人都是那麼的不一樣,可是說到自己,好像說不出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那些難能可貴我被看到的時刻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哼歌,有個韓國歐巴問我,你哼的是中國的歌嗎?是啊。我是100% authentic Chinese.
有個華人同胞在地鐵里問路,順便聊到了我是digital marketing的學生,他說他是雲存儲技術的工程師,最近正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希望有時間可以聊一聊。對喔,我學到了一個我喜歡的前景也還算不錯,但是連prof也再摸索的專業。
還是在地鐵里,有個眼睛看不見的黑人大叔請求路人幫他數錢,路過的人都害怕招來麻煩避而不見,我屁顛屁顛的跑過去了,黑人大叔確實是需要幫助,沒有跟我要錢,我超級開心。我想大叔雖然眼睛看不見,可是還是感受的到這個社會還存有溫暖和信任。
讀課程的時候,campaign和其他課上從不發言的中國小夥伴一組,最後我們的project拿了第一名,老師在linkedin上推薦我說:elsa很擅長strategic thinking 和對消費者行為的解讀,上課很少發言但是presetation很mindful。原來我還是個不錯的學生,不過藍色性格不喜歡被別人關注,這兩門課老師可以關注到我的原因純粹是因為人少。
暑假的時候,在一個做coconut water 的start up 實習,實習結束的時候,我們的manager 很熱忱的幫我寫了推薦信,最後她說不管是多小多繁雜的工作,elsa從來不抱怨,態度特別好特別樂觀,會認真的做下去,她的工作態度可以帶她走很遠。
然而,
在過去的一年,我常常感悟到還有這麼多事情還沒有來得及做:
再不去奧蘭多的迪士尼,就要畢業了。
明年更新了簽證一定要去看一下坎昆,那裡有碧綠色的大海。
應該在紐約過一個聖誕節,誰知道明年就去哪了呢?

很多事情可能永遠留在過去的那個階段:
人生中最後一個暑假就這麼過完了。
今年的萬聖節還是裝扮一下吧,誰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心情呢?
興緻沖沖申了幾個快消管培,唯一一個給了面試的賣啤酒的公司,面了兩輪之後應該也是要默據了。最後一次應屆生的專屬機會也要用完了。

衰老的危機感
在買保養品的時候絕不手軟只圖心安。
繼膠原蛋白,葡萄籽之後,服下人生第一瓶抗皺補充劑。

下一站去哪?
從踏入美國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畢業之後去哪呢?之前一直有快消夢,可是現在看來,短期內估計不會實現了。
有幾個在創業的朋友也在找人入伙,有做網站的,有做科技的,作為High tech industry 的門外漢,我真的可以嗎?我有足夠勇敢可以拿職業發展的黃金年齡來賭嗎?
應該在美國找工作至少實習一年啊,很想去agency,可是還是很少有公司願意sponser visa,就算找到了,你願意這樣不知道明年會在哪裡的飄幾年呢?
之前我總會說,這個問題等到25歲之後再考慮吧,那個時候成熟多了,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現在還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嗎?

Type A[edit]

The theory describes "Type A" individuals as ambitious, rigidly organized, highly status-conscious, sensitive, impatient, take on more than they can handle, want other people to get to the point, anxious, proactive, and concerned with time management. People with Type A personalities are often high-achieving "workaholics" who multi-task, push themselves with deadlines, and hate both delays and ambivalence.


是的,是你最迷茫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也都是最迷茫的時候。這個年紀差不多是畢業工作兩年,又或者讀研面臨畢業。

大學畢業後,階段性的轉折點是三年,五年,十年,畢業後的階段性洗牌都發生在這一階段,無數年輕人在這些個節點上被分化開來,然後通過各自的人脈,努力程度,思考方向,實踐成都逐漸拉開梯度,在此之後差距越來越大,然後遇到自己的瓶頸和天花板,在最後的逐漸被下一代人趕上,被淘汰............

24歲到25歲是第一次分流,在分流之前,面對差距迷茫是想當然的,在這期間,對於行業了解更全面一些的,會比對行業一無所知的有更大的幾率選准自己的細分方向。

而在選准方向的人之中,努力程度高一些的比努力程度低一些的能更加安全一些,其上升空間也大一些。

在努力程度不錯的人之中,務實程度高一些的比務實程度低一些的要更安全一些,跑的也靠前一些。

再往後,再過一個五年,是30歲,又是一次分流和選擇,其會對於人脈,精神,智商的要求更高。

下一個十年,40歲之後,是人生最後一次洗牌,至此之後絕大部分人已經定型,再也沒有可以上升和改變的機會。

絕大多數普通人在三次洗牌之中都不會有建樹,之後到了40歲之後再也不會有任何長進,但是殘酷的是一個40歲的普通人是完全沒辦法和一個20歲的普通人競爭的~


24歲那年,年初臘月28,一直好好的父親突發腦梗病倒,從此偏癱不會說話到現在;後來,女朋友毅然正腳背抽射甩了我,原因嘛,呵呵;手裡沒錢,還不起房貸!

那是10年前!

現在想想,就是來一個事解決一個事,沒時間想別的!

就這樣!


我自己是90年生人,所以我的2014就是我的24歲,這是我今年的歲末總結:


今天下午我就在翻自己去年的日誌,我想看看自己上一篇年度總結,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有,我這才發現很可能是沒有寫。我2013年8月來到美國,12月底還處在一種恍恍惚惚的狀態,那個時候的我,常常不記得自己身在何處,一個人躺在mazza的高頭大床上,聽著室友夜夜笙歌,感嘆人生虛無,那個時候我也無話可說,何況去年的新年是在寒假旅遊中度過的。而今年我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寫點東西了。


我在美國這一年,要說無聊也無聊,要說精彩也精彩。


平時上學,按部就班,同學圈子很小,總共也沒幾個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幾個假期都在美國旅遊,其實那個時候我也想找工作,只是苦於找不到,我實在沒有賺錢的辦法,所以只能找找花錢的辦法,轉了轉東部西部幾個主要旅遊區。一路上跟著旅遊團的車輛和住宿,實則是自己一個人上路,我自己一個人去博物館,自己一個人去餐廳,自己一個人去電影院,自己一個人去遊樂場。我和別人說起這話,人家都投來憐憫的目光,覺得我活得太慘了,但說句實話,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一個人是一種悲慘,我活得很自在。無論我去哪玩,我都會制定好計劃,然後自己去嚴格執行。當我累了,我就休息,當我發現了美好的東西,我就駐足觀看。我見過美國的燈紅酒綠和奢侈豪華了,可我不太覺得這些東西值得追求。一個人在遠方自由自在,踐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有這樣的生活我就很知足了,別的炫耀之物,沒有也罷。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就訓練自己,做一個人的軍團。但我的生活卻也不僅有個人生活的一面,更有團體生活的一面。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什麼家務活都不會幹,我父母沒教過我,也沒要求我做過。我當時笨到什麼程度呢?連雞蛋都不會打。我在公寓獨自苟活了一年,直到我搬到教會的弟兄之家,我當時就知道,好日子來了。我所理解的好日子,不是躺在地上不勞而獲,而是我能夠有機會學習,我能夠有機會實踐,我能不受干擾的追求我自己的生活和信仰。我願意為了我的生活付出辛苦,我也願意為了我的家人付出時間。雖然教會的弟兄姊妹全都來自五湖四海,大家口音南腔北調,全都沒有血緣關係,出身背景各有不同,但我們卻成為了一個新的共同體,這些人每天的生活就是鋼鐵一般的見證,我看著他們的臉,就覺得這個家值得我為之付出。我們彼此擔咎,相互教導,在一年裡驕傲的看著這個家越做越大。我也在6914和7000號學到了很多很多,不僅是蒙受照顧,也學習照顧別人。因為有一大家人陪著,我都不覺得想家。


我的教會生活是這樣的:每天七點半起床,隔壁的順傑會在七點四十五準時坐在我家客廳,我和鄭博士就坐在沙發上等他,我們三個人一起讀過每天的晨興,有幾句禱告,交流一下當天的計劃,然後各自吃早飯。白天在外面上學,晚上回到家裡吃飯。我們7000號目前有五個人居住,我們的晚飯是一起花錢一起吃的,周一我做飯,周二冠華,周三鄭博士,周四辛會計,周五晚飯去學生聚會吃,周六晚飯去小排聚會吃,周日晚飯五個人一起吃餐館。晚上九點四十五我會打電話讀一點聖經,大概半小時。周二晚上禱告聚會,周五學生聚會,周六晚小排聚會,周日上午主日聚會。怎麼樣,是不是認為我聚會太多了?其實沒有那麼多。如果我晚上不去聚會我還能做什麼,除了看看書就是上網看看影視劇漫畫,也做不了什麼。換句話說,我拿來聚會的時間本來也幹不了什麼正事,我從一開始也就不是個特別上進的人。所以把一些娛樂的時間替換成聚會並不會影響太多,無非是少玩一玩而已。


在我剛進入教會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會,除了聽,除了問一大推稀奇古怪的問題之外,我什麼都做不了。我常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雖然不會,但我可以學。


我學會了做飯,這樣我就可以在聚會的時候帶一個菜和大家一起吃;

我學會了開車,這樣我就不用其他弟兄來接我聚會,我還可以去接別人;

我買了工具箱,學習修理家裡的各種傢具,6914的每件破傢具都是我實習的機會,我用查理留在家裡的工具箱延長了很多東西的壽命,Pineway房子新買的傢具我也都有機會親手組裝;

我學會了理髮,所以我不用花錢去理髮店,而且還能幫附近幾棟house的弟兄們理髮;

我學會了申言,這樣我就有動力去參加主日聚會,因為我不再是坐在下邊聽的,我是要站起來講,因為有事要做,人就不會懈怠;

我讀了不少聖經,看了不少註解,了解了一點教會歷史,所以新生的很多常見信仰問題,我基本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學會了疏通地漏,因為我覺得下水速度慢不能忍,我就買了鹼液把家裡所有的地漏都燒開了;

我希望能使用家裡的烤箱,所以我買了錫紙,烤盤,手套,買了烤雞粉和蜂蜜,正在開發新菜。

因為我開車帶老隔壁的老頭老太太買菜,他倆都把我當成親孫子,老給我錢,給我各種珍奇水果,還給我介紹對象;

因為我去幫國瑞弟兄郵寄BFA,得到了不少鍛煉身體的機會,而且我在Frank的副駕駛上坐著,可以問數不清的問題,被第一時間告知教會的近期安排,然後被當成親兒子一樣商量計劃;

因為我一開始被別人接機,所以一年之後也同樣去機場接第二年的新生,我自己都不記得跑了多少次IAD機場,導致馬大的許多新生都認識我,走在街上有人和我打招呼,但我卻無法記得他們的臉;

家裡的幾個室友衛生標準常不達標,但我還是在假期里把所有的廁所和浴盆全部刷出來了,每周一我都會在飯後把家裡的地面擦一遍掃一遍,雖然我很可能是唯一提供此種服務的房客。我會一次一次的提醒大家要打掃衛生,但無論別人打不打掃,我自己都會每周打掃,這是我的框架,不會因別人而改變。


在所有的這一切事情里,我所學到就是:只有多學才能多做,多為別人做,人才有價值。眼裡有別人,你才慢慢知道應該去做哪些事,善於總結經驗,你才越來越知道那些事到底該怎麼去做。面對勞苦,學著不推不躲,反而是盡你所能往上沖。一個人貴在能為了一個家,為了一支隊伍去花上時間,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決定了你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時候要勇敢一點,不怕吃虧才能學會自己主動往外拿。有的時候我就是賭一賭,鐵了心當傻子,但我發現你越為了別人往外拿,別人就越回過頭加給你,所以你雖然一直一直往外拿,但自己卻能永遠不缺乏,你不會覺得擔心,反而覺得踏實,因為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托著你。永遠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覺得別人比自己強很多就頹然躺倒在地,每個人都有退後的時候,都有糊塗的時候,都有自己怕的東西,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也是這樣,所以無論自己眼下有多麼渺小,只要專心致志,向著標杆,竭力向前。


所有這些東西,都沒有人跑來教我給我講,我也不是聽了誰的話而去做的,我只是看著行為去模仿。當你環顧四周發現一個家裡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去努力的時候,你會覺得特別特別震撼,有的人只能把這解釋為這些人都有病,而我的解釋是---因為這裡真是神的家。你說天底下所有的教會都是這樣么,很可能不是,所以我也無法解釋我自己為什麼這麼幸運能落地就遇見這麼一班人。對於一個無神的人,唯一不是答案的答案只能訴諸於概率,可為什麼概率垂青一個人卻不垂青於另一個呢?偶然的背後到底是什麼?通常我們只說,偶然就是偶然,後面什麼都沒有了,沒頭沒尾,所以我實在不太喜歡這個答案,所以我寧願說這是神的作為。


在新的一年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工作。我非常幸運的找到了一份實習,一月五號開始,在FMC公司的材料檢測。老闆告訴我打算長期用人,畢業後也可以繼續,所以我會在假期每周工作40小時,下學期20小時,畢業後正式開始。這個職位屬於半工程師半技術工人,現場工作,戶外作業,要穿靴子戴手套的。這樣的工作,放在國內,我大多數同學都不會去做,錢少又辛苦,但在美國能找到這樣的工作,我就很知足了。我只想好好學點本事,把語言練練,掙點生活費,順便鍛煉下身體,趁著年輕,做點辛苦的工作,老了我就去坐辦公室。


我來美國之後只參加過一次交通專業的面試,因為跨專業被秒據,去書店應聘過店員,但我沒去。然後就去了FMC,然後就找到了,沒有什麼技巧,沒有人推薦我,沒有任何network,沒有任何工作經歷,我也不是名校,就是單純的坐電腦前邊海投而已。還是那句話,我不喜歡把件事訴諸概率。當我被錄取的時候,我很高興,認為這是個大的神跡,但我後來才發現,只有信心小的人才對神跡大驚小怪,信心健全的人要學會面對神跡有平常心,讓神跡成為自自然然的。我看自己屬於小的,覺得滿心感謝,只想好好工作。


女朋友還沒有影子,不過我也不著急,我覺得自己這樣過得挺好的。我就是我,我該盡的義務,我會盡到,對方的心意,我會學著去看顧。但我不會為了姑娘變成別人,更不會去裝成別人。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能做就說能做,不能就說不能。將來的路,你喜歡我,我們就一起走,你不喜歡我,我就自己走,日子還是一樣美好。

2015有什麼願望呢?沒什麼願望。就是一切按部就班,看看書,聚聚會,做做家務活,出去走一走,都不是什麼大事。五月份畢業,工作已經有了,至於伴侶,我想神也必定安排,我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起誓,也不需要許願了。


末了,弟兄們,要喜樂,要被成全,要受安慰,要思念相同的事,要和睦,如此那愛與和平的神,必與我們同在。 ---哥林多後書13:11


是。
僅僅24歲這一年裡:
我爹媽終於離婚了也!givemeafive!(二老還很天真地問我撫養權歸誰,我白了一眼:我早過十八歲了)
五家公司,加上給了offer莫名其妙裁員去不了的,神經病運營總監個人情感等等各種原因最終都沒留下;
再次犯了精神分裂;
小車禍三四次,有次下雨撞到人還好大叔直喊沒事然後歪歪扭扭走了【四國醫
(當然這條是因為我作死騎自行車
和哥們騎摩托後胎爆了..是的,它爆了!我倆差點命喪凌晨四點的北京。
用了不到半年的5c在我聽《cowboy bebop》的《blue》的時候被順走了!上班第一天啊操。我特么現在還記得前奏剛起就沒音了。
丟了輛自行車,哥們丟了輛摩托車。
膝蓋打球摔傷了,一個下午我連續crossover連續三次在一個地方以一樣的姿勢摔了三次...半月板裂開了...(橫著飛起來摔地上的,三次!特么現在還沒好。完全理解麥蒂當年為啥拼了老命也要治好膝蓋...你試試樓底下倆籃球場一年不能碰籃球)
因為太邪乎了和哥們沐浴更衣去廟裡拜了佛,哦對他也是本命年...
於是更奇葩的下半年開始了...
操他媽噠本命年!等我緩口氣...


別問「最」的問題。
笑一笑,或許明天比今天還糟糕呢。


這是我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的答案,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今年24,前年老媽給買了房,去年畢業,今年問老媽借了8W自己買了車。有車有房,單位步行20分鐘,所有人都羨慕我的生活。因為車房工作都有了,我卻失去了生活動力。我的迷茫不是因為我的生活,而是我的夢想。
目前工作還未進入瓶頸期,但看著身邊的小夥伴一個接一個的離職,感覺「做的開心就繼續,做的不開心就換地兒」簡直太對了。工作和夢想毫無重疊,這種生活不該繼續下去的,但是我不敢,拿著不錯的薪水,做著不太辛苦的工作,為什麼要辭職?這就是我迷茫的地方。到底是該為了夢想去闖一闖,還是繼續按部就班的過完這仍舊過不好的一生?
前兩天和干兄弟喝酒,聊起來他的「事業」,聊起來我的工作。沒錯,我這隻能稱之為工作,他那,才叫事業。因為夢想,才會成就事業。
---------------------------------------以下講故事-----------------------------------------------------------------------
干兄弟從小桀驁不馴,惹是生非,若不是因為我倆打過架拜過把子,感覺這輩子都和他走不到一起去。無獨有偶,我倆有個共同愛好:搖滾。
我初中彈吉他玩民謠,為了升學,全拋了。他初中彈JJ玩傳奇,中考沒考好。
順利保送,我進入直升班,因為家庭變故,一蹶不振,這時候搖滾成為了我唯一的解藥。他在學風為負的高中,不知從誰那接觸到了搖滾,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媽為了我哭天喊地,最後沒辦法把我送回老家,我學乖了,剪了頭,怒學半年,差兩分上一本線夠到自主招生,為了體現自己的個性堅決不復讀,現在有那麼點點後悔去了個二本學法律。他媽為了他辭職回國,專職在家看著他不讓他作死,最終憑藉聰明才智考上三本。
上了大學完全放了羊,我對一個姑娘起了興趣,談起了對象。他瘋狂的迷戀上搖滾,開始組織校搖活動,成為了眾多姑娘的偶像。
如今畢業,我進入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按部就班,領著薪水吹著牛逼。他自由自在,用心感受搖滾,飛著葉子聊著夢想。
偶爾深思,我每天起床可能真的就是為了交那兩毛臭錢的個稅。他每天起床可能真的是因為妹子要回家了。噗...開玩笑的。
---------------------------------------故事已講完-----------------------------------------------------------------------
我羨慕一群人,一生追求自己所愛。


今年25歲,還處在象牙塔到社會職業人的過渡期。不得不承認,去年,24歲的時候,是自己過得最迷茫的一年。
找工作
我畢業於一所有名的電力大學,學校有一種典型的就業情結,那就是進電力系統,供電局、電廠或者電力設計院,而這些單位稍微好的地區是非常難進的,在所有的電力子弟都被安置妥當之後,你才能獲得一個考試的機會,然後跟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去爭一個名額。那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像內蒙、青海、西藏,還是比較容易進去,因為偏遠條件會艱苦些。其實,在找工作前,自己並沒有想過到底要進什麼單位,只要找到一個待遇還不錯,其他條件還可以的就行了。於是各種投簡歷,因為老家在河北,於是在國網官網投了河北省內及周邊的供電局,以及河北的運營商(通信專業),結果很悲慘,沒有收到國網的筆試通知,運營商只面了河北移動,但最後也是被刷掉了。那時候真是覺得受到打擊了,自己的學校不錯,成績和能力也還可以,居然沒能拿到任何一個offer。後來,不得不調整方向,投了一些電建公司,都是國網的二產三產公司,這些公司的工作會辛苦待遇也會差一些。後來,接到了一家三產公司的offer,那時候真的是被找工作的事兒打擊到了,非常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於是在收到這個offer時,根本沒有認真深入的考慮這家公司的前景和待遇條件,就簽了。其實,真的有很多不甘心,好多同學簽了供電局、電廠或者老家的運營商。而自己想要留在家鄉工作的願望竟是如此難以實現,自己也曾在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也曾在去爭取offer被拒從酒店轉身出來後眼淚就掉下來。那時候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有時候只能自己安慰自己,這就是現實,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啦,在北京,反正離家也不遠。因為大四時間較多,後半年大家玩的比較多,慢慢也就不把這件事放心上了。可是,這才只是開始。
工作
一眨眼,七月已到,大學時代的盛宴終於散席。同學們各自都踏上了未來之路。我也一樣,進入了新的公司。剛去三個月,感覺公司各方面也都還不錯。領導會帶著自己做事情 ,同事也樂於指導自己。可是,在接觸第一件工作時,才真的接觸到了公司複雜的情況。當時,需要做一份商業項目的需求分析。具體就是,我需要做一份需求調研表然後讓銷售帶給各個公司去做調研,最後把調研結果匯總給我,我再拿數據做一份需求分析出來。調研表出來了,給到銷售,計劃的時間到了,銷售們卻遲遲沒有將結果反饋,或者反饋回來的東西都是非常敷衍,那時候也年輕,拿著這些數據去給部門經理看了,經理看後火冒三丈,直接把各個銷售叫來一頓猛批。於是,工作就不好做了。一開始,我以為是自己的原因銷售們受了這頓批。後來,才慢慢了解因為部門經理是從外企過來的空降兵,脾氣比較爆,像外企那樣經常指著大家的鼻子罵,要知道這邊的銷售好多都資質很老了,當然會不服氣,於是私下裡都對經理不當回事兒,總之,領導和下屬的關係很爛就是。而我就處在中間,做事很難。銷售不配合工作,做出來的數據也很難看,經理又會把我一頓批。這個經理也是個大奇葩,特喜歡打擊別人,一定要把別人說的一無是處她才開心,總之,挺難相處挺難伺候的一女人。後來,接觸的多了才了解了這個人。在會上當著合作夥伴指著其他部門領導的鼻子說,跟合作項目部門的領導也吵,最後分不到利潤。總之,最後我們去找這些部門辦事時工作很難開展。這樣,領導又會把我們手下這些人批來批去。陸陸續續有人都開始換部門或者離職了,而自己在半年間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突然覺得在這麼一家公司實在是覺得沒有什麼前途。不知道自己在那兒整天在做什麼。晚上經常會失眠,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可是,自己工作時間太短,就這麼辭職,似乎出去找工作也不好找。於是在那兒繼續耗著,可是每天都不開心。後來,部門的一個副經理離職要走的時候,跟我說了一句,小夥子,你再這麼耗下去就完蛋了。那一瞬間,感覺自己被別人扇了一個耳光,瞬間清醒。於是,決定辭職。
繼續找工作
從沒想過自己才畢業半年就繼續找工作。投了n多簡歷,也收到了好多面試,可是一家家面過去,公司一個比一個差,崗位也無非是銷售、客服之類,待遇也不高。那時候晚上就會胡思亂想,人這一輩子究竟應該怎樣過?自己有什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該去怎麼做。這麼一想,好像人生也有了點思路。於是,將投簡歷的公司規模縮小,有目的的投了一些互聯網的公司。沒想到,最後效果還不錯,收到了幾家的offer,最後就來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
分割線
總之,在經歷過了24歲的種種迷茫和痛苦之後,自己現在終於穩定了下來。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一群nice的同事。平常會接觸到許多創業者,聽他們講各種各樣的有情懷的夢想,覺得棒極了。現在,回過頭去看24歲時糟糕的經歷,心情很平靜,思路也清楚了很多,如果再讓我選擇,我不會選擇去國企,我會選擇一家有活力有激情的公司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安穩沒有意義。並且現在冥冥之中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那就是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

Are we always this uncertain about our future , or just when we are 24?

-


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清閑。


一點點感悟
二線城市,房貸壓力,月薪一般
這就是我24歲的狀態,
過早的承受了本不該這個年紀承受的壓力

1.於是你便成了一個RUNer,你要追趕時間,追趕自己,你得不斷奮進,不斷擔憂,不斷恐懼,一路磕磕絆絆也走不到成功,一盞黑色的燈始終掛在你頭頂,當你停下歇息,他就會掉落下來,砸得你眼冒金星

2.沒有名牌大學,沒有10KOffer,沒有人脈,資源,經歷,甚至沒有想法,沒有動力
如果說迷茫是什麼,我想大抵如此

3.人生第一次面臨抉擇,第一次面臨婚姻,第一次面臨父母衰老,第一次面臨各種壓力
你在黑暗幽徑的小路前行,無邊可怖的森林是你的前路,每一腳都踩在泥濘之上,濺起的水花污濁一身,迷茫的從來不是慘叫和痛哭,而是那無邊無際,毫無生氣,希望渺茫的無邊森林。


4.請不要相信雞湯不要相信成功法寶

5.最黑暗最難過,最無法理解的年紀也是最可愛,最真摯,最熱淚盈眶的時節。


6.堅持,是你唯一的目標,沒人可以改變路徑艱險,但請回頭看,你出發的那塊標記,閃耀著些許光明,那是你成功之前,最大的慰藉,勿忘初衷。

7. 我記得那個記憶裡面踟躕不前的人
那個總是理性,缺乏感性的人
那個不苟言笑,難以靠近的人
那個不滿足的人
那個身處困境,也絕不流淚的人
那個傻子
那個愛喝可樂不愛照相的人

那個看著你奔跑起來,手執長劍,沖向無邊森林,
自己卻站在原地,雙手插袋的人

是我。


我也24歲,和大家一個年紀。

首先,什麼是迷茫?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說:1、廣闊而看不清的樣子;2、(神情)迷離恍惚。第一種意思是描述大自然景觀的,第二種是描述人的精神狀態的。如果你不是每天昏睡六親不認五穀不分四肢不勤三心二意一無是處,你的狀態就不叫迷茫。

且不說是不是你書讀的少,你這種情況就是想得太多,太亂,太雜。你就像在毛線店理線團的那個心浮氣躁的店員,面對雜亂無序的線團氣急敗壞,結果越理越亂。

你缺乏冷靜的思維,你沉不下心,你責任心不強,你想要的太多而主觀付出的努力太少。是不是經常心焦如炙、著急自己一事無成?

把心靜下來,不要去想沒有追完的美劇,沒有看完的小說,沒有去過的景點,沒有泡到的妹子,沒有吃過的美食,沒有買到的車子、房子、手錶、蘋果·····把身子坐直,不要整天在辦公室或是寢室的椅子上蜷縮成一團,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把手頭工作先做完,不腳踏實地,不日事日畢,就永遠有憂慮糾纏著你。

然後,找一個安靜的時刻,找一間乾淨的房間,暫時拋棄你的所有電子產品,只給自己準備白紙若干張,紅黑藍三支筆,鄭重地回答這些問題:

1、人生三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2、目前你的處境是什麼?從宏觀(世界、國家)和微觀(家庭、愛情、友情)上分析,你有沒有什麼眼前危機和未來危機?

3、你的夢想是什麼?夢想符合實際嗎?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實現?

4、你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事業(做什麼樣的工作)?你為什麼要做這個?興趣?使命?你目前有哪些能力能支撐你干好這項事業(做好這份工作)?我的弱勢在哪?要怎麼彌補?學習的話要看哪些書?需不需要進一步去深造?對於這個行業你有什麼特別的思路和方法嗎?你能為這項事業付出多少努力?

————————————————————————

時間不夠,以後再更新。


恩(為什麼我總是用恩開頭?我不是受!),姑娘(韓國歐巴?),我很羨慕你,因為你在用你的迷茫故事向我炫耀著很多我幻想都不知道該怎麼幻想的東西。
--------------------------------------------------------------------------------------------------------------------------------------------
迷茫。這詞挺好,一看就有種文藝范兒,憂傷范兒,反正滿滿的都是范兒。
很羨慕你姑娘,同樣24歲,我沒去過美國,沒見過曼哈頓,不知道紐約就是代表著世界,也沒見過韓國歐巴(話說電視上見過韓國人的說),更不知道什麼digital marketing(連意思也是現查的),你的故事裡的大部分單詞我也不認識,迪士尼我只看過盜版的電影,黑人都是人生難得一見。你擁有很多我沒有擁有的,當然,我也能夠想像,你擁有的不只是我沒有的羨慕,還有我沒有的壓力,但是,這是理所應當的不是嗎?有得到必然有承擔與失去,這不是公平,這是平衡法則,一旦一端的失衡,就會毀掉整個結構,與其被毀掉,還不如先迷茫憂傷著。
迷茫肯定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沒有最,或者說,每一次都是最,因為每一次只有邁過去之後,才能夠有下一次。那句逼格很高的話怎麼說來著,下一次,下一次才是最好的。
迷茫是無所謂的,不迷茫才是可怕,只有迷茫才能夠有突破,因為你不迷茫你就沒有想要主動突破的意識,主觀能動性什麼的,你應該比我清楚。只要不畏懼迷茫就好,正視它,迷茫是正常現象,是理所應當出現在生命里的事件,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經歷,是你在升級打怪中的關卡,是你走上人生巔峰的台階。
人只有面對自己不能正視的事物的時候才容易會出現恐懼,恐慌等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你如果明白你所面對的事物在你的生活中的定位,你憑什麼要去恐慌?難道不應該是對方?
所以,總結的來說,姑娘,你有男朋友嗎?


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啰。
那時候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那年十八,被藐視,被看低,被侮辱,被路人甲乙丙丁,被人透明。發誓要讓這個世界重新看清自己,要打人的耳光!

十八歲到二十四,六年過去了,迷茫了,累了。一切都變了。那年信誓旦旦的熱血理想現在想想一聲冷笑帶過,嘲笑曾經的自己是一個人無奈的脆弱。二十四歲,多麼美好的年華啊,恰好也是學校到社會的過度,恰巧認清現實的冰冷,狗日的社會把你變得不那麼單純,理想搖搖欲墜。

是不要臉的哄搶社會資源,還是乾乾淨淨的做自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你還有信心在知乎上提出拷問,就會在無意中得到一個答案。

我也很迷茫啊。

那年我是她籃球場上的流川楓
現在她是我電腦屏上的蒼井空

我們他媽的究竟經歷了什麼?_?

祝題主生日快樂!


不是,人生的每一年都迷茫!


好像只要沒有突如其來的疾病
沒有生死的顧慮
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談迷茫
心無旁貸地哀怨


同。都是處在將工作愁offer,將結果無定數,將遠行沒決心,將穩紮不甘心的時候吧。


我23把自己當18的看,學自己喜歡的,學能掙錢的把式,相信努力,不低頭,生活沒啥可以迷茫的,你迷茫了只能說你閑得慌,迷茫病就是想太多


迷茫一定有,但也是轉折的關鍵一年。題主你好幸運,24才剛開始,你一定要用好這一年啊~

我還有三個月不到就要過25歲生日了,今年以來,還沒有給自己打個總結,正好借題主的這個問題,給自己做個整理。
我現在每過一天,就興奮得不得了,因為每天都在向25靠近。

我一早確定了,對我最重要的事是求知。所以僅談我24歲這一年在「求知」這件事上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
12歲之前,努力是最有用的,你的家庭教會你的東西和你自己給自己墊的底,都叫做幼功或是童子功。
12歲到24歲,努力也是很有用的,身體發育完備,人格基本形成,這期間學到的東西,是在前12年的基礎上,自己有意識的發展出來的,我稱為進化時期的知識。
或者再說白一點,24歲之前,是我個人的知識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

雖然和我預估的相比,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夠,但我同時又太慶幸,或好或歹地,我的原始積累已經基本完成。

人生當中,努力最有效的階段,就是24歲之前,兩輪的努力當中,已經大概知道了個人能力的邊界,幾經取捨,逐漸找到自己的那根「軸」,也逐漸接近自己的內核。

人活一世,有多少天賦,生來就註定,天賦好比種子,而前24年的學習都只是培土。「東方朔偷桃」一典,漢武帝吃完蟠桃把核留下來,準備在人間種植,王母告訴他大可不必費這個心,因為「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固然我生來蠢鈍,但兩輪原始積累期里,我沒有停止在「培土」這件事上的努力。

25歲開始,就是拼天賦的時候了,該努力的時候我很努力,到拼天賦了我也不怕。說實話,我其實一直在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今天11月7號,我還剩三個月不到加緊完成全部的原始積累。

而原始積累完成後,我會以加倍的努力來完成我的個人知識擴張。

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用好這一年~
…………………12月的補充分割線…………
今天6號,我還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
11月末累到癱軟。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24,訓練讓人獲得線條。你重複的次數越多,你的那塊肌肉就越強壯,頭腦也是一樣。
………………1月13號到辣………………
今天回單位報道~這日子還蠻好~
24歲的日子還剩20天不到了~
好快啊~~~~
還有花百姿蛋陪著我 變我光陰為珠璣~
夠了 已經很夠了
最後這十幾天 希望能持續進益
新紀元就要到來辣╮(╯▽╰)╭

~~~~心情down到住的扭曲分割線~~~~
1.24,還剩九天了。
我那麼漂亮我應該笑。

…………1月28及29號的分割線…………

中午補了覺
下午資格獲批
晚上眾樂樂
又及軍統稿得了我州第一
我應該高興

睡了

………………2月到了 酒醒分割線………………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祈禱說「神啊,感謝你,我不像別人。」


…………哀家25辣…………
不夠資格回答這問題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也許是我貢獻出知乎最長的答案,打字都在顫抖。不能給題主煲雞湯或是寫下過來人的寄語祝福了,我就講講我不能說的故事吧!
24歲是最迷茫的一年?不,對我來說那是我和我們最最絕望的一年!我會忘了大四畢業我們寢室四個人三個考上研究生嗎歡天喜地嗎?我會忘記那時候沒考上那隻準備和男噴油結婚愉快的準備這一切嗎?我會忘記那時候我們一起在寢室喝著啤酒手指星空嘴裡嚼著雞骨架覺得世界都特么是我們的嗎?我不會!在23歲到24歲期間我們都從天堂掉到了地獄!只一瞬間!
小a家庭美滿幸福,一直是天真不諳世事的樂天派,她24歲那年媽媽被檢查出帕金森,生活難以自理,緊接著心態失衡重度抑鬱症,每天拉著小a的手交代後事。小b沒考上研究生其實是放棄了復旦的複試機會一心想和男友廝守,但陰差陽錯被雙方父母不合兩人需異地半年,小b再次準備考研臨近考試前半個月接到男友分手電筒話,被告知已出軌,小b絕望吞安眠藥開煤氣自殺。小c女強人考到美國體驗著孤獨充實的生活突然被家人召喚回中國,父親病重,小c雖回來了卻沒趕上見最後一面,(其父一向身體健康,我們見過很多次)同時家人發生遺產糾紛。
然後你突然明白,余華的活著並不只是黑色幽默,那真的就是生活的本質!
我恨我的24歲,我寧願將它從我生命中抹去!


推薦閱讀:

什麼東西看上去很萌但是本質很可怕?
從二樓下到一樓也要坐電梯的人是什麼心態?大家對此有什麼想法?
如何理解喜歡作死拿生命當遊戲的人?
為什麼我們的身邊總是充滿惡意?
每天說晚安的意義是什麼?

TAG:生活 | 生活經歷 | 人生規劃 | 個人成長 | 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