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大家會這麼喜歡傅園慧?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里約奧運,更多「2016 年裡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的話題討論歡迎關


8.10 更新
找到了一項集體主義文化-個體主義文化和運動員獲獎感言的實證研究——激動cry!
(我也快用盡洪荒之力了……)
研究者分別考察了在美國情境下(American context)和日本情境下(Japanese context),運動員對自己獲得金牌的表現會作何解釋。悉尼奧運會200米蝶泳冠軍(女子)海曼講到為什麼獲勝:「我想我只是非常專註。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世界展現我自己。我非常開心所做的這些。」你看她的說法,非常的自信,她把獲得金牌更多地歸功於自己。
(英文是:I think I just stayed focused. It was time to show the world what I could do. I am just glad I was able to do it.)
我們再來看日本選手高橋尚子,她獲得了馬拉松比賽冠軍。她這樣說:「我有世界上最好的教練,有最好的訓練員,還有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所有這一切匯聚在一起成就了這塊金牌。」 很明顯,她將獲勝這件事情更多歸功於外在(教練,團隊,親友……)的功勞——這是不是有點像以前的中國運動員。
參考文獻
Markus, H.R., Uchida, Y., Omoregie, H., Townsend, S.S. M., Kitayama, S. (2006). Going for the gold: Models of agency in Japanese and American contex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103-112.
順便說一句,文章的第一作者 Markus 斯坦福大學教授。真的是大牛中的大牛。她也是獲得了諸多榮譽,其中一個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Hazel Rose Markus

————————原答案————————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答一發。一句話,因為我們也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為什麼喜歡一個人呢?這種現象學名叫做社會吸引
諸多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相似性導致了喜歡
來看這個研究:在某次趴體中,你和小紅以及小明在一起談天說地,小紅和你在許多事件上觀點都是一致的,而小明只在部分觀點上與你一致。你就會發現,你越來越喜歡小紅了。
(這個研究也巧妙地說明了,並非喜歡導致相似)
不僅僅是在實驗室情境下,很多現場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比如當人們走進滿是陌生人的房間的時候,總會坐在與自己看起來相似的人旁邊。
那麼傅爺身上有什麼與我們相似的地方呢?
很多知友都講到說她單純可愛,率真不作……
我們就從讓她一下變網紅的這段採訪來看,她表達出的更多的是一種自信,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一種自我滿意的態度;儘管是第三名,但是她並沒有覺得愧對誰,也沒有自我貶損的意思。
這就是80後,90後的特徵。
這裡就必須要提一位大牛了—— Jean Twenge。

Generation Me, the book
Twenge分析了過去幾十年的數據,發現80後,90後的人會更多地表達自我的重要性——甚至是自戀。她還給這兩代人起了一個名字 Generation Me.

梳理一下,我們終於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與我們相似的,或者說表達了相近態度、價值觀(肯定自己,自我褒揚)的人——不喜歡她喜歡誰?
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特別是集體主義文化 vs. 個人主義的角度來看,我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個人主義在80後90後身上的體現。個人主義的特點是什麼,更加獨立而非互依,更注重表達自我的獨特性而非大眾性,講話多說「我」而非「我們」,更多的體現個人的性格與態度而非社會規範與期待。
所以,在我看來,傅爺這次圈粉一定程度上是社會大環境中個人主義蓬勃發展的結果。
不過,80後90後一定就是me 一代么?舉重比賽中,朝鮮選手嚴潤哲(91年生人)惜敗龍清泉獲得銀牌,賽後他稱「自己對不起金正日同志,不再是人民的英雄」。
朝鮮舉重選手獲銀牌:沒奪冠對不住金正日
作為觀眾的我們聽到這樣的話可能尷尬癌都要犯了。然而,對他們的民眾來說,這是不是恰恰符合了他們的文化特點(集體主義)呢?而與這種文化所相似的表現恰恰會受到民眾的喜歡。參考文獻
Byrne, D. (1971). The Attraction paradig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choeneman, T.J. (1994). Indicidualism. In V.S. Ramachandran (Ed.),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p. 452)
Triandis, H. C. (1994). Culture and soci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pp. 451, 452, 484)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傅園慧,只不過很少有人敢讓她表現出來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內在和外在兩部分,內在是為了處理我們的情緒、思想,是更真實的自己;而外在則是我們用於適應社會和文化,慢慢發展出的一種產物。

內在相當一部分來自先天,並且會隨著我們的年齡發展而不斷變化。例如5歲的孩子就是喜歡瘋跑,14歲的人就是有性慾。但你會發現它們很難順利直接的表達,因為它們可能不太好適應我們的環境。
因此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進入社會,養育者會給我們各種教導,這種教導讓我們逐漸壓抑自己內在的本性,發展出多種更加適應社會的外在,我們稱之為「人格面具」。
一個人的人格面具越多,他可能就會對自己原來的樣子越恍惚。假如他的面具能夠讓他很好的生活,那麼他就會沉浸在這種面具里;如果有一天他的面具不好用了,他就會異常痛苦。

傅園慧正是這樣一個面具很薄弱的人。例如面對央視的採訪,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拿出最正統最積極向上陽光的一面(比如記者試著引導傅園慧的幾個套路問題),但是這「傻丫頭」就是沒有拿出來(可能她根本就沒有)面對鏡頭的面具,依然我行我素。

她替我們表達了真實的內在,把我們每個人都逗笑了。
這個笑,實際上是在對規章制度和套路的攻擊。一個奧運健兒本應是高高在上霞光萬道的,結果卻2了吧唧的,這完全不符合套路啊。
而正是這種不符合套路的自我行為,才讓我們感覺到過癮。因此我們笑了,我們喜歡她。

當然,這也要歸功於我們大環境的開放和包容,社會文化變了,自然也就允許出現更多不戴面具的人。
還記得前兩年的「先感謝國家!」么?
這一事件的爭議,實際上就意味著我們的文化正在嘗試著剝離掉套路和面具

p.s.多說一句,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之一,就是讓一個人既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內在,又能管理好自己的面具


謝邀。

答這道題的時候就有一股洪荒之力啊,相信點贊的你們也是。

1. 預料之外,反差。

按照我們以往的經驗,不論是何種採訪,接受採訪的對象,往往會比較認真和嚴肅。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能上電視,能露臉的機會不多,而且往往都想給觀眾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對自己來說也算是一次有面兒的經歷。

更不要說是競技體育了,往往是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支持我們的觀眾朋友,千篇一律,倘若這番話說的不夠真誠,確實索然無趣。

所以,當有不同類別的聲音出現的時候,首先,人們會覺得眼前一亮。

這是人們的天性,害怕與別人不同,卻又喜歡會有人與別人不同。

艾佛森,一個小個子在NBA里與眾多長人廝殺。反差。
威少爺,在一個抱團的時代堅守雷霆。反差。
大爺你幸福嗎?我不幸福,我姓曾。反差。

我們喜歡新鮮的東西,傅園慧同學在攝像機前的表現很不符合我們的認知和預期,反差,萌。


2. 真實和熱愛。

且不論競技體育,單單在我們普通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傅園慧同學那樣單純和快樂。

從她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種快樂的純粹性。

她很真實。

一個運動員,在奧運會期間接受採訪,能夠說對自己的表現已經很滿意了,金牌什麼的都是浮雲。放在十年前,你不敢想像有國家隊的隊員敢說出這樣的話。真實的表達,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們國家的進步,競技體育,更多的回歸了體育,而不是為國爭光。以體會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可以看到,為國爭光的包袱沒有壓的她失去自己。她還是簡單快樂的活著,即使到了奧運會的舞台上。

這讓我們明白,原來真的有人在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做的這麼好。

有人會過你想要的生活。

這,才是榜樣該有的力量。


3. 歷史的選擇。

59秒變到了58秒。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這時我要吟兩句詩:

苟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上,傅園慧同學,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眼前,很難讓人不喜歡。

以上。


洪荒美女的性格當然是很真誠直爽惹人愛的,
但我們最喜歡的不是傅園慧,
最喜歡的是這一屆人民,
我們終於可以不需要用金牌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了,
我們終於可以輕鬆愉快地看奧運了
我們終於可以強大到可以用參與一個大Party的心情看自己的運動員了。
奧運會是個Game,
而且原則上是業餘運動員參加的運動會,
我們以前頭腦中的弦綳的太緊了。
----------------------------------------


那你接下來對衝擊奧運會有沒有信心?

沒有!!!我已經很滿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咦真的嗎!我真的這麼快嗎?!

+++++++++++++++++++++++++++

這大概就是谷阿莫口中的「好不單純好不做作」的那種難得一見心態巨好爽直的女孩子了


看到一個活力滿滿,說話直率,一言一行都發自內心,洋溢著喜悅,誰能不被感染,看著她就會覺得開心,嘴角會揚起,一個讓大家開心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反正我是昨晚把她的微博翻了一遍,特別是那個泳衣太緊把胸都勒平了那個視頻特別好玩。傅園惠提到的生活中的一些好玩的事情,說的是在迪拜的商場問客服音樂噴泉怎麼走,把音樂噴泉描述為the music biubiubiu,再加上她自己的動作,把我樂得那個喲~

如果身邊有這麼個好玩有趣的朋友,能不喜歡嘛~何況她親切的讓人沒有距離感啊!


一般我們追捧明星源自四個層級。
一 性幻想
二 天賦膜拜
三 有共同特徵的參照榜樣
四 超人崇拜

喜歡傅園慧源自第三個:有共同特徵的參照榜樣。
95後平常就是這麼說話的。
有一個95後,在那樣的場合也這麼說話。
大家頓時感到親切:原來是自己人啊。
喜歡並追捧有相似特徵的人,可以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的自信。


我或許有點小題大做,但是我隱隱覺得傅園慧的表情包,可能會成為中國傳媒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無法否認,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對於「善」與「美」的追求,是超過「真」的。

多年之後,當人們回憶起里約奧運會,我們可能會想起一位叫做傅園慧的姑娘,送給了全國人民一組表情包,讓人們猛然意識到,摘下面具的自己是多麼的惹人喜愛,這份禮物,可能比奧運金牌更佳珍貴。

就在幾年前,同為國家運動員的周洋,僅僅因為沒有在獲獎採訪中優先感謝祖國,便被主流評論人批評,事實上,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運動員在面對採訪時的發言,都是高度程式化的,雖然事後網友們力挺周洋,最後周洋還是含淚道歉。

而就在兩年後的今天,當傅園慧,龍清泉,商春松等運動員,面對攝像機的鏡頭,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的時候,沒有人再向當年一樣,跳出來指責他們,包括主流媒體在內,人們似乎已經意識到,在體制與國家面前,每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情感,也同樣值得尊重,這可能會成為中國互聯網傳媒的一次偉大的勝利。

「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我們本來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人民敢想敢說敢做」——周恩來

其意義究竟有多麼重大?

「在宗教與統治者面前,強調了每一個普通人的尊嚴與價值」——文藝復興運動的意義,可能也不過如此吧。

(最後一組雙引號裡面是重點,高考可能要考,還是應該注意一個)


因為她讓觀眾看到了運動員的另一面。而觀眾也體驗到了「邊際效應」。在看慣了相對比較內斂傳統的運動員採訪之後,有了這樣一個傅園慧,大家自然會覺得眼前一亮。

運動員可以是為國爭光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傅園慧這樣可愛樂觀而且真情流露的鄰家女孩。正如最近一兩天社交網路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她就是游泳場上的「泥石流」。也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傅園慧這樣的運動員,那時候我們也將會習以為常。


第一次看到我的心愿成真,我的心愿就是世界不要有那麼多的「套路」!這麼爽直具有洪荒之力的女孩我就是喜歡~
學校里一直都是教育我們感言講話要「套路」,成績好的上台分享個學習經驗第一句話也是「感謝老師的指導」,長大後終於在這麼嚴肅的「感謝國家」各種得獎講話中湧出一股【泥石流】,當然是喜歡的不行了!

記者:「您的成績是58」85」

傅園慧:「這麼快!我以為59!」

記者:「今天這個狀態有沒有保留實力?」

傅園慧:「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記者:「恢復期訓練挺不容易的。」

傅園慧:「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要死了」

記者又問:「對明天有沒有充滿希望?」

傅園慧:「沒有,我已經很心滿意足了」

(圖侵刪)


你去說單口相聲,固然有人捧場;但要明白,去看馬戲團的人永遠才是最多的。

你說自己喜歡傅園慧是因為她的坦率,真誠?我完全相信,我也喜歡這樣的人。但一個人光憑這些就能贏得這麼多人的關注和傳播嗎?其實更多的,是因為這些截圖顯得她既丑又蠢,這才是傅園慧能得到這麼大量級的傳播度的原因。


大家喜歡她,其實是喜歡面具下的自己。


真誠是最招人喜歡,最讓人沒有戒心的品質。
尤其是和總想引導談話方向的記者對比,更明顯。


瀉藥。
話說喜歡這個妹子需要理由嗎?
哦,需要。。。
好吧。其實我們能從這個妹子身上看到另外一種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在外國看來其實很習以為常,但是放在國內卻十分罕見。
享受你的工作,不要以名次作為評價一個人的絕對目標。
之前聽到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
你炫耀的,都是你沒有的。

記得08年奧運之前,央視搞了一個晚會,大概意思就是"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我們從第一次奧運會到現在過了100年,我們拿了100塊金牌!"
當時看的熱血沸騰。
然而現在再看。。。
有點尷尬。。。

體育精神的目的不就是在於超越自我嗎?
一定要拿第一那個是叢林法則。
無論拿沒拿獎牌,奧運健兒都是我們的驕傲

特別是這個妹子還是個逗逼


有這麼一個人,ta擅長體育運動,ta顏值出眾,ta游泳的照片廣為人知,ta在網路上有很多粉絲。在一次媒體的採訪中,ta說出了令記者難堪的話,卻真實地表現了自己。那次採訪過後,ta在採訪中的名言迅速在網路上流傳,ta本人在採訪中誇張的表情也被做成了各種表情包,被網民廣泛使用。雖然在最後的報道中,ta表現自己真實的一面的片段被刪去了,但那段採訪視頻依然廣泛流傳,廣為人知。

ta就是傅園慧。

我們怎麼能不喜歡ta?


1.在一直以來作為證明國家實力的奧運會上,中國國家游泳隊能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人能在央視面前說出這樣的話,有這樣的話可以得到包括官媒在內輿論的報道和認可,事情發展至此,論證了一點:中國真的強大的,中國人真的自信了。
中國的競技體育曾經太沉重,大多數的運動員背著「為國爭光」的包袱。現在,國已經越來越不需要他們來「爭光」了,剩下的,更多的還原為對體育的熱愛,而非責任。
2.事情繼續發展到刷爆朋友圈,媒體爭相報頭條,段子手推波助瀾。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論證了這麼一點:這個種純粹的快樂在這個國家很稀缺,這種快樂的衝擊震撼了很多人,羨慕了很多人,說白了,你生活的不快樂。
在這個崇尚「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種中庸文化里,這種毫無抑制的、由心而發的快樂太稀缺,太珍貴。你對那個洪荒少女表情包喜歡,無非是你這個每天爭著名和利、算著得和失、望著成和敗的「人」對那種你很難體驗到、又很渴望得到純粹幸福的羨慕。
3.此刻,你也明白了這些,然而你依然做不到「快樂只與自己有關」。因為,生為凡夫俗子,你不可能解脫,包括傅園慧。她的開心和滿意,在我看來,不是她解脫了得到了純粹的快樂,而是她相對於自身目前的狀態、條件確實很滿意這個成績,確實喜出望外,她並非你們所想的解脫了、單純享受運動快樂不再計較成績,而是這個成績真的超她預期了,就像你中了500萬那種超預期一樣的感受,而她只不過是在央視年前毫無保留的表達了自己,而這種表達並沒有給自己造成傷害,而你公開說自己中了500萬可能會有殺身之禍。就是這麼簡單。生活中的你不能這樣的放肆的表達你的喜怒哀樂,因為,你會說錯話得罪人、說漏嘴惹下事。所以請你保持清醒,你不是在那個超長發揮的傅園慧,你是被商業媒體綁架了注意力方向的上班狗!


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太差的也笑不出來。


作者:Sophie-Sue Niu
鏈接:感謝時代,感謝傅園慧,告訴我們有權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Sophie-Sue Niu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人訕人嗨,歡迎各位盆友的關注~~


昨天就看了傅園慧洪荒之力的視頻,我在想,如果一批保守派中老年人看了,會是什麼反應:

鏡頭對著你,全國人民都在看你呢,出那些怪模樣幹什麼?像話嗎?
還有,對著人家記者又啊又哇的,哪像女孩子。
牙齒不齊笑的時候就不要露出來,自己的缺點應該知道藏拙。
洪荒之力是什麼東西?就不能說點我們能聽懂的話?
得了這麼一點小小的成績就心滿意足了?有沒有出息?
感謝教練了嗎?感謝國家了嗎?這孩子真不懂事!

今天上午看傅園慧的比賽,特別緊張。我擔心如果她名次不夠好,網上的口水會把她噴死。

「賽前不是得瑟的要命嗎?關鍵時刻掉鏈子?」
「可愛有什麼用?成績不行啊!」
「現在的小姑娘,嘖嘖,華而不實。」

幸虧,傅園慧爭氣,有驚無險拿到一枚銅牌。她自己知道了也很高興。

身處於這個時代,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有了一個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有歷史上最大的個人自由度。本屆奧運會的輿論風向已經明確的體現了這一點。

曾經的奧運會期間的報道,」體操男團兵敗雅典「,」中國軍團遺憾摘銀「,網友還要在下面狂噴:交了那麼多稅就是為了養你們這幫廢物?採訪那些沒能拿到金牌的運動員,他們也會很配合的做出痛苦狀:這個成績我不滿意,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觀眾云云。和身邊那些拿了銀牌銅牌甚至進了決賽就高興的手舞足蹈的外國運動員形成鮮明的對比。

今年的奧運會報道,輪到少數幾個寫「痛失金牌」「僅摘銅牌」的媒體被網友噴成翔。大家的看法很一致:銀牌不好嗎?銅牌不好嗎?為什麼非要逼人拿金牌?

我們不停地教育孩子,運動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一切都重在參與。但是事實上,我們做到了嗎?

劉翔,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因為在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上退出比賽被全國人民各種諷刺謾罵。「劉跑跑」等惡劣的外號不計其數。

在劉翔的退役儀式採訪中,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
「我覺得大家根本沒有把我當人看。」

作為旁觀者,聽了覺得真心酸。
誰有權利要求他必須參加所有比賽?誰有權利要求他必須獲得冠軍?誰有權利要求他「你就是爬也得給我爬完」?
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是當年惡劣的輿論環境,劉翔不會帶著傷在倫敦奧運會的賽道上跳到終點,親吻跨欄。他天真的以為只要真的按照網路暴民的要求做了,這幫人就會放過他。
呵呵,naive。

有些人的要求,你永遠也達不到。因為他的根本目的不是在給你提建議,只是看你不順眼,想找你的麻煩。簡單來說就是「不按我的想法走,你就是辣雞。」

回到上文,我給傅園慧設計的那一大堆毒舌拷問。為什麼我會想出這麼多的槽點,因為我就是在吐槽中長大的:
「不許擠眉弄眼出怪模樣。」
「吱哇亂叫的幹什麼?」
「為什麼要看這些閑書?有什麼用?」

我讀閑書,看新聞,勤練筆,跟著自己的心情走,從不影響別人。只為了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我還能保證大腦會獨立思考

我有權利端莊,也有權利鬼畜。我有權利聰明,也有權利糊塗。我有權利優雅,也有權利不羈。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你有權利喜歡林志玲,也有權利喜歡羅玉鳳。你有權利喜歡寧澤濤,也有權利喜歡傅園慧。

感謝這個時代。感謝相對寬容的輿論環境。感謝洪荒少女傅園慧。感謝你們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可以不端莊,我可以搞怪,我可以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做我喜歡的一切事情,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因為我樂意。

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發不出,也上圖給大家看看~


謝邀

這個問題在我昨天的一個問題中其實已經做出了回答,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如此普通的率真表達居然贏得了比金牌更重的讚譽,這是為什麼?其實就是人們厭惡了虛頭八腦的說辭,盼來了一個「不管成績,注重自我感受」的正常人。

換句話說,我們在屏幕上看到了「如果是自己」的樣子,正因為她太像我們普通人,沒有那麼偉光正,去他媽的政治正確,所以才會和我們產生如此大的共鳴,還是那句話:

久旱逢甘霖,又悲哀又欣喜。


單純,不做作,就是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個清晰的,不偏不倚的認知?
被嚴重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前女友傷的太深,三觀被顛覆?
男朋友太強勢怎麼辦?
為什麼心理學家們對「愛情」的研究會喚起公眾的負性情緒?
人類為什麼不能互相理解?

TAG:心理學 | 心理 | 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現象 | 傅園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