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案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極端」和「偏執」人格的形成是因為非常缺乏安全感嗎?
比如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特別承受不了關係本來很好的朋友感情變淡,會感到非常痛苦,如果曾經對自己很好的人變得不好了,一般了,就不如絕交好了,忍受不了從好朋友變成普通朋友。
和親密朋友好的時候能特別好,不好的時候(感覺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就要立刻絕交,說出絕情的話。而且往往先發制人,不給對方解釋的機會就先入為主,表現出高自尊,說出絕情的話並拉黑,處理人際關係比較極端,自尊心非常強,自己的自尊心能超越一切。拉黑以後又會感到後悔,但因為自尊心的原因裝作無所謂的樣子。並且他們觀點偏執,往往自己認為是怎樣的就是怎樣。
這是否因為缺乏安全感?
有一個想要和男朋友分手的姑娘,她感覺男朋友特別不相信自己,總是要懷疑自己有外遇,這讓她非常受不了。但每當她試圖提出分手或者僅僅只是表現得疏遠一點時,男友就會各種自虐,一開始是跑到她家樓下長跪不起,後來發展到喝酒喝得酒精中毒,然後就是不斷給她發各種用刀割手腕的視頻和照片。姑娘感到很恐懼,但又不得不一次次地選擇妥協,因為男友發現自殘無效後已經開始到處尋找自殺地點了,姑娘不想害死男友,從而被一個冤死的厲鬼纏身,還要終身背負巨大的道德譴責壓力。
這個姑娘非常不理解,為何一開始溫柔體貼的男友會變成這樣。她與男友是大學同學,在交往之初,男友極盡溫情,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在交往後她連內衣都沒自己洗過,因為不給男友洗的話男友會很傷心。在大學那種單純的環境中每天被男友黏著還沒覺得有太大問題,但畢業工作以後姑娘需要接觸不同的人群,也沒有辦法讓男友天天陪著了,就在這個時候她慢慢發現了有一個「無微不至」的男友也並非一件幸福無比的事情。比如男友會經常在中午跑到她單位邀請她一起吃午餐,搞得她沒有辦法和同事一起交流感情,而下班的時候男友也會準時出現在單位樓下接她,如果她想要去和朋友一起逛街的話,必須花很大的力氣勸說男友自己回去,並且回家以後還要不停像哄小孩子一樣哄男友。每當她在家裡接電話時,總能看到男友投來非常關注的眼神,就像在監視她一樣。如果她膽敢在男友面前誇哪個男性很優秀,鐵定會引起一場不小的爭吵,雖然事後男友通常會道歉,但次數多了以後也讓姑娘感到非常無奈。而且男友總會給她抱怨工作的艱辛,社會的黑暗,彷彿他的職場生活里全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壞人。她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帶著巨嬰的未婚媽媽,而這個巨嬰需要隨時隨地汲取自己的精神關注作為乳汁,稍有不慎就會「嚎啕大哭」,愛情的甜蜜感逐漸被強烈的疲憊感取代。
這個姑娘的男友就是一個典型的偏執人格者,他從小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父母離婚時都不想要孩子,他是被外婆帶大的,而外婆每天嘴裡念叨的都是:「要不是看你可憐,我真是不想收留你。虧著錢養你,你媽連句謝謝都沒有,真是煩人!」這個可憐的男孩從小就不得不面對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殘酷現實,別的同學都有新衣服、新玩具,而自己從來都只有外婆從親戚那撿來的淘汰品。每當需要交學費時,是這個男孩最為痛苦的時刻,因為按照法律規定,這筆錢需要父母各出一半,但現在他的父母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當他找到父親要錢時,父親告訴他:「你媽給了嗎?說好的一人一半,憑什麼她不給你就找我要?你先去找她!」而當他來到母親家裡時,遇到的是母親同樣的說辭。男孩從小最痛徹骨髓的感覺就是夜裡一個人躺在外婆家裡的床上想家。
這種從小被當成累贅一樣對待的孩子,就會在腦子裡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討厭我的。所以當他遇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孩後,會傾盡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對女孩「好」,為的並不是去愛這個女孩,而是為了不讓這個女孩討厭自己。他在通過不斷的付出去積累道德勢能,用道德打造一面堅硬的盾牌去抵擋可能的攻擊,他對這個世界恐懼到甚至無法信任自己心愛的女孩。
強大的裝甲確實可以提供安全的防護,但也從此將這個男人掩埋在了黑暗當中,他將永遠只能依靠自己的猜測去認知這個世界。當一個人在焦慮的時候,他對別人所有的猜測絕對會是負面的,無一例外,所以為了防止女友背叛自己,他需要不斷地看住女友,不斷地檢驗女友背叛自己的蛛絲馬跡。
當一切的防禦開始失效時,這個可憐的男人已經感覺到女友正在脫離自己的掌控,他絕望了。但他只有一種認知世界的模式,那就是依然堅信這個世界沒有好人,所以他也只能在原有的控制行為上繼續加碼,繼續積累自己的道德優勢,以此來防止女友可能的背叛。當這個男人發現女友已經不想再接受自己的「恩惠」時,他會選擇成為一個被害人,這種身份也可以提供強大的道德勢能,為男人的防禦提供更充足的能量。不過生命只有一次,那麼不斷的自殘就變成了一種警告,當他絕望地發現所有的努力都失效時,他會有很大的可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可以給女友傳遞一個信號:「我是被你害死的!」而女友現在也確實收到了這樣的警告,所以進退兩難了。
從這個女孩與她男友的交往中,我們就會發現,缺乏安全感的確是偏執性格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人們為了找回安全感,會陷入過度的防禦中,這些防禦會遮擋他們觀察世界的視線,只能用有限的猜測去識別危險,這樣做的後果是他們只有非常有限的精力去觀察別人、理解別人,而大部分的精力都因為「所有人都是討厭我的」這個執念而被拿去建立防禦體系了。視野狹窄帶來行為模式的單一,當行為模式無效時,他們無法及時修正路線,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力量。一條道走到黑,這就是典型的極端行為。
你好,謝邀。
許多答主說了很多關於理論層面的成因及結果。的確,我們過往的生命經歷會造就我們日常關係中的行為模式。
【缺乏安全感】,是人們非常喜歡用的一個萬能歸因。太敏感了,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太控制了,是缺乏安全感;太作了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太極端了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似乎所有關係中的損壞特質都可以歸為缺乏安全感。不知如此發問的每個人有沒有深入追究過,自己口中的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我們自出生以來,便本能的尋求更強大更智慧的外在客體來依賴,以獲得生存。也就是我們的重要養育者,心理學術上統稱「母親」。和重要養育者的關係會因為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遭到創傷而獲得停滯。也就是說,心理水平停留在這裡,並不斷的在日後的現實關係中,不斷地重新體驗,重新創造體驗(即,即使事情本不是這樣,無意識也會主導行為使事情變成這樣,舉個最簡單例子,親密關係中一方有被拋棄體驗,在一段關係中這人會不斷用各種方式來證明對方愛自己。作啦鬧啦過分緊張呀等等)。
題中描述說,忍受不了對方對自己的關注有一絲的裂縫(裂縫有實際的裂縫,你主觀的裂縫,你主觀誇大的裂縫。就像答主苟渝舉的例子,那個男生總是以為對方會離開自己,這和實際發生的事情關係不大),這種希望獲得全部的關注的慾望,來自最幼小時期,對母親的慾望。我們還是嬰兒時,獲得「母親」全部的關注,隨著漸漸長大,「母親」的注意力被分散,她開始有自己的事情和慾望要去做,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必要的喪失。沒有順利渡過這一階段的孩子,在以後的關係中會不斷的去尋找,去完成早年的慾望。
而關係一旦發現破裂,先人一步的切斷,是為了先完成那個推開的動作,這時候,你就站在了當年你以為的推開你的「母親」的位置上。
分開當然伴有痛苦體驗。但無論你是推開對方的人,還是你以為的被對方推開的人,最初的模型在早年那個二人關係里,兩個位置,你都佔據著,一個人的雙人舞。
所有原因都歸為普通的安全感,是一種逃避,每個人的安全感體驗都不一樣,要撥開安全感的外衣,看見更加本質的存在。
從深里說,是克萊因所說的,偏執-分裂心位沒有很好過度到抑鬱心位的情況。聽上去是不是真的很深,我下面說的可能更容易覺得如處雲霧中。
在我們都是小嬰兒的時期,因為母親會給我們乳汁,讓我們生存下去,我們會覺得乳汁是最棒的東西,提供乳汁的媽媽是最最好的。但是漸漸的,我們發現,並不是我們一餓,媽媽的乳汁就來了。可能我們有時不是餓,不想吃,媽媽的乳汁卻一定要我們喝。於是我們就產生了一種迷思:到底媽媽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個時期,我們無法把好的媽媽和壞的媽媽整合起來,所以要麼覺得媽媽是絕對的好,要麼覺得媽媽是絕對的壞。可是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和爸爸,我們的養育者,能一直包容和接納我們對媽媽乳房的攻擊,例如很久沒吃到奶終於吃到了就猛咬乳頭(寫的我都覺得好羞澀,但是沒辦法我們學心理的整天就是看這些),但是媽媽並不會因此責罰我們、生我們的氣,我們會慢慢明白在媽媽和爸爸的身邊我們是安全的被愛的。這個時候,在這種安全的氛圍下我們開始有能力去整合好媽媽和壞媽媽的部分,這就是開始從偏執-分裂心位向抑鬱心理過度了。為什麼成為抑鬱心位呢,就是因為我們為認識到媽媽並不是百分百好,也有壞的部分(記住壞是指無法滿足我們的部分,不是普世意義下的好人壞人)而難過,但還是願意去接受一個完整的媽媽,所以成為抑鬱心位。
整合的好的孩子,成年後也更容易去接納別人,更不容易因為另外一個人有壞的部分而直接把對方定義為全然的壞而拋棄。整合不好的人,就可能象題主的情況一樣。一開始總覺得戀人是最好的,最適合我的。隨著了解的深入發現戀人身上有不少自己並不欣賞的地方,無法滿足心理需求的地方,壞的地方,就把對方直接全部否定從來對對方不再用感情了。
我寫了那麼多,不是說了解了這些原因就好了,不可能的。就好象懂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一樣。什麼地方出的問題,得回到那個時期去修復。我們不可能回到嬰兒期媽媽的身邊,但是我們在諮詢中重現這種關係,重新提供一個好的安全的有愛的心理環境給來訪者,讓他可以獲得再一次自行整合好的和壞的部分的能力。
——————————————————————————————————————————
公眾號:影心理
分答賬號名:心理諮詢師賈睿
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加入我的「飯糰」,看到更多心理學相關資訊和知識分享,以及影視劇的心理學視角分析,並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想加入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我發二維碼給大家,或者加助理微信(微信號:xinliwanka),她也會發給大家。
缺乏安全感,這個是一個很寬泛的理由,寬泛到可以解釋很多心理問題。但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安全感就偏執,分裂了,有些缺乏安全感就只是孤僻,或表現出其他形式呢?
除了天生的氣質類型之外,他和重要的養育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場景,重要經歷讓他害怕被拋棄,被隔離?
每個人對於解讀被嫌棄,被拋棄的事件千差萬別,這和童年經歷非常相關。所以即使知道缺乏安全感是一個原因,但對於幫助他毫無價值。就像我們生病了,說是你的免疫系統弱一樣的道理。
所以,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會通過探究他的人際關係中的模式,以及來訪者各種瑣事或者童年經歷中,像是偵探一般找到蛛絲馬跡,將現在的特殊事件和童年重要關係之間的聯繫找到,諮詢師通過自己和他一起重建這種關係模式去修正。注孤生
推薦閱讀:
※男朋友會因為窮而缺乏安全感並逃避結婚?
※戀愛中新鮮感和安全感哪個更重要?
※你的枕頭下面藏著什麼東西?
※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不自信,不夠樂觀?
※怎樣才能給男人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