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在相對高端的場所感到緊張?
我去普通超市,餐廳,娛樂場所都比較氣場強大,和人交流也挺自然,該幹嘛就幹嘛。
可是去一些逼格高,裝修好,氣派點,有自己特色的超市,餐廳和娛樂場所,就恐懼進去,感覺無所適從,緊張,對自己身上的穿著打扮感到羞愧,畏手畏腳的。害怕和裡面的人交流,就怕該有的流程出錯。在自己一個人獨闖時尤為嚴重,感覺智商變低,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認為自己不該或者說不配在這裡。如若加上幾個同齡人就減輕點。如果迫不得已進入高端點的地方,我寧願沒人理,當個隱形人,就當見個世面。也不願服務員對我熱情洋溢,關懷有佳。因為我知道我無法帶給他收益。
但從小也沒有什麼攀比心理,對於高端洋氣的品牌也沒什麼追求。可就是怕進他們的店。
是自卑心理作祟嗎?還是有虛榮心?還是缺錢?怎麼在心理上戰勝這種表現。
讀中學的時候,沒錢,陪同學逛逛安踏都心跳加速;
有一次去了市裡,揣著兩百元第一次逛勁浪里的阿迪耐克,那種窒息,臉紅心跳的感覺終身難忘。
讀大學了,陪女朋友逛街,什麼only啊,vero moda啊,都依然是這種感覺。有一次在dairy queen門口站了一會,依然沒有狠下心進去買。
我仔細思考過,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有三層原因:一是因為窮所帶來的自卑。我們十八線小城市的起點太低太低,讀書時覺得一杯七杯茶就是高端消費;進了市裡發現還有麥當勞這樣的存在;再進入省城,才知道什麼叫購物中心,什麼叫光怪陸離,什麼叫自慚形穢。
二是我從小共情能力比較強。比如五歲的我,其實很想要一套小人書當生日禮物,然而我知道家裡條件,於是主動說買個溜溜球吧(那種一根皮筋連著的塑料球,五毛兩個) ;小學一年級過生日,恰逢考了雙百,爸媽帶我在蛋糕店選生日蛋糕,瞟到了我媽猶豫的眼神,我指著一個最小的蛋糕說,我要這個,我喜歡這把小傘。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浪費爸爸媽媽的錢,或者要用父母的錢去滿足自己什麼慾望。這種心理導致我總會為每一次掏錢感到愧疚。這種癥狀,一直持續到我在大學開始獨立掙錢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
第三層原因,無非就是去的店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曾經買不起的阿迪耐克現在已經不是消費不起的奢侈品,進coach,ck也不會臉紅心跳了。但是我們畢竟是工薪階層,去到像ifs一樓的菲拉格慕,prada之類的地方,依然會喚醒那種熟悉的小心翼翼的感覺。
物慾橫流的社會,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真的很難。每個人都嚮往更好質量的生活,絕大多數卻不知在哪裡停下,好好欣賞一下風景。也許,這也是我們不停奮鬥的原因吧:總有一天,我要讓自己強大到不需要這些外在因素來為自己撐腰壯膽。
2006年左右,上海,郭敬明逛時代廣場的Gucci店,想買一雙白色的鞋。但不知道該怎麼清洗。店員小姐告知:「包裝盒裡有說明,不可洗。」
郭敬明不解:「總要有辦法清潔吧?」
店員小姐深吸一口氣:「先生,買我們這個鞋子的人,一般都不太走路,他們出門都坐車,或者身處的環境都非常整潔。如果您的生活環境並不好,或者說您需要擠公車、地鐵上下班,需要大量時間走路,只能說這個鞋子不適合您。」
再早一些,還是名牌店,郭敬明看上一件衣服,鼓起勇氣問:可不可以試穿?店員始終沒有看他一眼,說:「你不適合。」
那時,郭敬明參加各種活動坐的士去,他記得接待人員「對你熱情地微笑」,到了以為郭敬明聽不見的地方,他們會和別人分享「喜悅」:「我和你說哦,他窮酸得連車都買不起。」
後來,郭敬明擁有了「這樣的生活」。「以前去逛LV,我稍微穿得不好,或者手上拿著水,我會覺得進去是不是不好;現在,我穿著拖鞋都敢進去。」
這是郭敬明早年的經歷,我還是初中在最小說里看到過那篇文章,多少有點理解他後來對品牌和金錢那麼深的執念。
以前我們小城市一些稍微貴點的商場,店員一看你像買不起的,白眼甚至搭理都不搭理,
也許不只是小城市吧,應該是時間的原因,那個時候那種店員真的不少,
也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有這樣經歷,或是害怕遇到這樣的,主要是怕出醜。
我以前也會窘迫還有緊張,不是怕自己無法給店員帶來收益才緊張,而是怕無法給店員帶來收益而遭到白眼。
現在時代變了,店員素質普遍提高了,比以前還是好的多。
我還窮學生的時候,忘記是去哪裡玩了,路上眼鏡腿那個螺絲掉了,戴不了,大夏天的,正好看到玻璃櫥窗里有賣眼鏡的,就直接進入,店員很熱情的過來了,說明情況後直接拿走了我的黑框眼鏡。
閑著沒事,眯著眼睛看了下櫃檯里眼鏡的價格,看到一個五位數的,幾個四位數的,還沒看到百元的。
說實話,當時就有點慌了,這也沒問價格啊,這價位修一下至少也幾百吧。
帶著忐忑,店員拿回了我的眼鏡,上了新的螺絲,還清洗了一遍,禮貌的交還給我。
小心翼翼問價格,人家大方說這點小忙,沒關係的。
拿回眼鏡後,順便多看看他們的款式,雖然理解不了為什麼那麼貴也買不起,但也沒有太多窘迫的感覺。
回到宿舍,跟室友吹牛,我這眼鏡,這眼鏡的螺絲,可是迪奧的噢。
真心的,整個店,店員的素質高,的確會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極大的消除你這種緊張的感覺。
還有才畢業的時候去買衣服,忘記是什麼牌子了,店員小美女全程陪同試完後,問價格準備結賬,八千多塊,我直接沒忍住說了句,媽呀,這我幾個月生活費也給不起啊。店員小姐姐掩著嘴偷笑說,沒關係啊,以後有機會再來買也行呀。
真的,當時一點窘迫感和嘲笑感都沒有,我覺得是在笑我還能這麼坦然說出來,當然氣氛也很輕鬆。
看到輪子哥說國內外店氛圍的區別,我覺得,隨著各種店管理水平和國內店員們素質的培養提高,那種狗眼看人低的服務員會越來少,普通人逛高端甚至奢侈品店慢慢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必須錢壯人膽了,而且,現在買不起,萬一以後買得起呢。
另外,逛街看東西又不是嫖娼,買不起看都不能看,摸都不能摸了啊。
謝邀。已經有很多答主提到了自卑心、虛榮心等等這些因素,我們就來說一個大家不太了解的,引起人在相對高端的場所感到「緊張」的可能原因——高自我監察的特質。
心理學家們認為,「高自我監察者」(high self-monitor),更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感到緊張。
什麼是高自我監察者?
心理學家Snyder M.在1970提出了自我監察(self-monitoring)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能夠依照周圍環境去調整和控制自己行為的一種能力。根據這一能力的差異,他將人分為高自我監察者和低自我監察者。
高自我監察的人善於審時度勢,會隨著環境的改變不斷調整與之相適應的行為表現,因而也被稱為「社交變色龍」(social chameleon);而低自我監察的人在不同場合下的態度和行為表現往往是一致的,就像「斑馬」(zebra)從不隨環境而改變自己身上的紋路。
題主能清晰地捕捉到「高端」場所與自己平日里所去的超市、餐廳及娛樂場所在裝修布置、服務人員的態度等等方面的差異,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符合「高自我監察者的特徵的。
為什麼很多人和題主一樣,
容易在相對「高端」的場所感到緊張?
Snyder認為,高自我監察的人不僅對外部環境十分敏感,他們還會根據外部環境提供的線索來監視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做出(他們自認為的)與當時情境相符合的行為表現(Snyder M., 1972)。
也就是說,這些高自我監察的人對融入環境有更強烈的動機,他們會對環境中的「高端」、「氣派」、「服務員熱情洋溢」、「關懷有加」等線索十分敏感;不僅如此,他們還會主動根據這些線索調整自身的態度、言行,甚至衣著打扮,期望儘可能與所處環境相「匹配」。相反,低自我監察的人則不太注意所在的環境高不高端,氣不氣派,和平日里自己出入的場合有什麼不同。
但這種想要融入、十分敏感又為什麼會讓題主陷入「緊張」、「畏手畏腳」、「害怕出錯」,「獨闖時尤為嚴重」(甚至用了闖這個字眼)呢?
這可能是因為,「逼格高,裝修好,氣派點,有自己特色的超市,餐廳和娛樂場所」對於題主來說是十分陌生的。而這種「陌生」,也就意味著題主可能沒有過去習得的經驗作為行為調整的參照。
敏感地注意到了環境信息,卻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舉止是適合這個環境的,就無疑會讓這些善於審時度勢的「變色龍」感到無所適從、焦慮、緊張——「環境是桃紅色的,可桃紅是什麼顏色呢?」正像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對自己的穿著打扮感到焦慮」、「怕該有的流程出錯」等等。
同時,ta還提到,在有同齡人相伴時,會感覺好一些。這可能是因為,當有人相伴時,題主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觀察、模仿一些「適合」這些場所的行為表現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便能夠減低ta的不適感。另外,這也解釋了題主提到的,在普通超市,餐廳或娛樂場所——這些ta所熟悉的地方時,自己就會表現的很自然,該幹嘛幹嘛。
不過,高自我監察與低自我監察都是個體的特質,並沒有優劣好壞之分。而你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究竟是哪一類型的人,以便讓自己在面對不同情境或場合時,能夠感到自在(比如,對於題主而言,去這些場所時結伴同行就會讓ta感到好受一些)。
(想知道自己是哪一類型?快來評論區呼喚我們出測試吧!)
以上。
References:
Snyder M.(1974). Self - Monitoring of Expressive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0(4):526—537.
Riggio R. E. (2017). Are You a Social Chameleon or a Zebra? The science of self-monitoring.
Psychology Today.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我曾經賤兮兮地試過,當你收拾妥當,踩著高跟鞋,抹著口紅,再穿一件某家店之前的裙子。
我靠,店員就跟殭屍聞到了人味一樣,呼啦啦就圍攻過來了。
這個裙子很適合你啊,再搭個這件新出的襯衫,很顯氣質的。我們家的面料很舒服,這件白裙子你穿上肯定好看………blablablabla……
無論你穿上去,是不是矮得像霍比特人,胖的像懷孕五個月的准寶媽,他們都能誇的天花亂墜,多姿多彩。
此刻的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胖鼓鼓的錢包,而且拉鏈還沒拉緊,給店員帶來勇氣跟希望: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從這隻錢包里掏出大紅鈔了。
後來,我穿著拖鞋,T恤加牛仔,又去了那個商場(好吧,我閑得蛋疼,而且商場就在樓下,可以滿足我隨時蛋疼的閑)
沒人搭理我。
該整理衣服的整理衣服,該假裝沒看到的假裝沒看到,該結賬的頭也不抬。敷衍地喊兩聲:
「歡迎光臨,看到喜歡的可以試下。」
掌握到這個獨門秘籍後,我每次想隨便逛逛,又不想店員跟在屁股後面念經的時候,就穿的很垮。
屢試不爽。
題主要相信,店員的熱情,從來都不是平白無故的熱情。
而我們去逛街,也不是為了給他們增加收入。
從街邊書報亭的小老闆,到奢侈品店的美女導購,都有同一個夢想:客人買買買買買買買買。
如果為了他們不失望,除非你左手拽著馬雲,右手牽著王思聰。
不然,都不敢出門了。
既然我們各懷鬼胎,那就井水不犯河水。
進去之前,在心裡默念三遍:
老娘就是來逛逛,反正我買不起。
老娘就是來逛逛,錢都沒了,眼界不能再丟了。
老娘就是來逛逛,我兜里的錢,等下還要去陪下樓左拐第三家麻辣燙呢。
有個程序員朋友,喜歡自黑,還黑的恰到好處。
有次我問他,明明自己高高帥帥,白白凈凈,智商能秒掉方圓二十米的路人,工資嘛,目前程序員群體,平均工資有目可睹。
他說:自黑多好啊,自己先自嘲了,別人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還顯得自己幽默風趣。一箭雙鵰。
生活有時挺特么操蛋的。
尤其是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
不厚臉皮,又怎麼對得起生活這個大流氓呢?
昨天在星巴克寫文章,旁邊一短髮中年女人,在跟對面的男人聊創業項目,聊管理方案,突然她對著面前的咖啡,悠悠地說:
這一杯咖啡,夠我大學時一個月的生活費。
大觀園的少女會變成老婦,青澀的大學生也會坐在星巴克聊幾百萬的項目。
時間而已。
別讓未來的自己,因為現在的自卑和羞恥,被困在井裡。以前看過《百萬英鎊》,當衣著窮酸的主角拿出百萬大鈔時,我心裡爽死了。也曾有過那種心態——靠,以後有錢了我一定來一次扮豬吃老虎,穿的破破爛爛去哪哪哪消費,然後服務員鄙夷時,再牛逼哄哄地把錢拿出來。
現在想來,真是太幼稚與虛榮了。有這想法的一定是沒錢的,不懂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
我們城市裡有唯一一座國際酒店,矗立在一排排高檔小區里。周圍叢林掩映,泉水叮咚。門前停的車都是賓士寶馬還有我不認識的牌子。。。出入大門的都是西裝革履還有仍然我不認識的牌子。。。。
小城市的人從來不會在家門口住國際酒店,所以沒人進去過,只能靠自己的想像來腦補裡面的奢華,所以那時候大多充滿著關於這個酒店不切實際的描述。類似於「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
「這個酒店最高級的地方是23層,在上面能俯瞰城市。裡面有網吧50塊一個小時,還有小姐姐坐你旁邊陪你上網」 這是當時人口相傳的艷羨。
我在一次內急時,曾經闖入過這個酒店一次。裡面幾撥人分坐在裡面,低聲交談。令人目眩的樓層,金碧輝煌的水晶燈,彬彬有禮的服務,低調大氣的內襯,靜謐的假山噴泉讓我不敢四處亂看,甚至呼吸都下意識輕輕屏住了。所以當我小聲擠出「我想上個廁所」這句話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想羞愧地逃出去——你沒錢不入住不消費就是想來這蹭個廁所?人家怕是要在背地裡笑話死你吶。
後來上了大學,該逛的逛該浪的浪,見得多了也就不怯場了。
去年哥幾個要在這裡辦一個同學聚會,讓我去了解一下價格服務什麼的。我穿個大短褲,腳踩涼拖,大大咧咧就進去了,手上自行車鑰匙嘩嘩響。大堂服務領著我逛了餐室,娛樂室,房間。出來跨上我的小自行車時,突然又回憶起以前來這裡蹭廁所的時候了。那時候恨不得把衣服整理特別板正,現在卻可以無所謂地把自行車跟豪車停在一起。
所以有時候可能缺的不僅僅是錢,還有眼界開闊後的寵辱不驚。以及你自己知道,都是吃喝玩鬧,不會因為出入一次會所就成了高端人士,也不會因為在路邊攤擼一次串就折了身份。你自己的價值該是幾斤幾兩還是多少,並沒有改變嘛。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
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就好了嘛。你在地鐵里見過第一次進城的鄉下人嗎?
我見過很多次。
板寸,衣服不太乾淨,褲子沾滿灰土,背著一個碩大的雙肩背,手裡還提著一個包裹,皮膚黝黑,一臉不安的站在角落裡,看著線路圖,算著該在哪站下車,該換乘哪一號線。農民工上了車,不敢多言語,身上臟,有座不坐,站在人少的地方,即便是工友在一旁也少有話語,有人上車,他們便抬頭看一眼,然後倉促的低頭,避免對視,或看向周圍。
像不像第一次去高端場所的你?
優越感不斷的在空氣里發生著,這種階層級的鄙視根本藏匿不住,即便對方身心誠然臉色無恙,自卑也會把你心裡那點貧瘠放大無限倍。
有個高贊答主說,良好的服務態度能夠讓人消除這種緊張感,我贊同,但不完全贊同。題主在描述當中講,自己進入高端場所後畏手畏腳,對自身的著裝打扮感到羞愧。我認為這種失措感來源於自身,而不是對方服務態度,對方的服務態度再親和,交流時也會讓我變得結結巴巴,緊張萬分,我們總是害怕對方將自己「看穿」,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什麼值得被看穿的事情。
當你去HM,優衣庫和大多當紅品牌店的時候,服務員若是給你甩臉色,你可以跟其大吵一架,甚至叫出店長來投訴。去屈臣氏,面對不停追問你的導購員,你可以不耐煩的甩甩手,說不需要我會自己挑。你換一下角度,讓農民工進屈臣氏,面對導購的一再詢問,他敢甩手嗎?
他只是惶恐不安,甚至受寵若驚。
富豪生氣了可以在奢侈品店打砸,而大部分人並不能。在錢的角度上,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周遭的一切,長時間的高端生活讓其有了在這個階層體面交流的能力,而更多的人生活在普通階段,面對高端的物質環境,害怕自己無法融入進去,同時又擔心對方將自己看低,自尊和自卑一時間產生衝突,於是開始抵觸,最後變得慌張,結巴。
所以,在經濟能力沒那麼強的時候,我從不去自己消費不起的地方。當然也有迫不得已時,我會把自己收拾乾淨,與人講話直視其眉心,發出聲音來鏗鏘有力,舉手投足簡單幹脆,空下來就坐在沙發上刷知乎。你要知道,給你服務的人,他們過的生活並沒有比你好多少,他可能也玩知乎,可能也和你一樣為了什麼事而奔波勞累,還可能在害怕一個不小心將眼前的土豪得罪,最後丟了飯碗。
大家都在往前活著。
所以別著急,將來的你自然會有禮得謙,落落大方。
加油。
講個我的事情吧,但是應該跑題了:
我從四線城市到魔都上大學,剛來的那個暑假在某高端商場餐廳打工。也看見過一些明星來吃飯。當時我真的是啥啥沒見過,不知道刺身沒聽過海膽。
心裡很虛怕被人看不起。
有一天來個一桌客人招呼我點餐,問我這裡哪個火鍋好吃。我記得是四種火鍋,一個都沒吃過。
我就說,您點味增火鍋吧。他說,味增的好吃嗎?我說我也沒吃過,但是一直很想吃(當時這句話絕對是心裡話)對方看看我就笑了,說,「好啊,那聽你的。你們老闆應該讓你們員工嘗嘗自己餐廳的東西啊,不然怎麼給像我們這種第一次來的客人推薦啊。」
很隨和的人有沒有,看他的外形肯定是經常吃貴餐廳的人,但是一點沒有笑話我的意思反而還很照顧我的面子。
自卑 敏感 缺愛 缺錢
只要這四點有一個你沒有,就不會有提問中所說的那種感覺。
很不幸,缺愛與缺錢才容易讓人自卑又敏感,而愛與錢是多少人窮極一生也無法得到的啊。
這個鍋還是要售貨員來背吧。
舊金山post街上的Tiffany,BVLGARI,Cartier,算高大上吧?門口有保安,售貨員都著正裝,賣得也是金銀財寶。只要進去,一定有個人過來問一句,
is there anything in particular you are looking for today?您今天想要點什麼?
如果你就是想逛逛,臨時起意進來長長見識,你就說,
Just browsing,thank you。就是瞅瞅,謝謝。
然後就完事了。人售貨員頂多給你介紹一下什麼櫃檯賣什麼,就不再理你了。雖然他/她也可能在暗中觀察你,在你真有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但基本不會讓你覺察出來,更不會給你芒刺在背的不適感。你愛逛多久逛多久,愛瞅什麼瞅什麼,甭管什麼問題,人家售貨員都平心靜氣的給你一一解答。一次兩次以後,你再進這種店,你還會有局促感?
反觀國內有些店,牌子不大,售貨員的譜倒是不小。有的過分熱情,顧客一進門就粘上來,不問三七二十一,推薦這,推薦那,問題是那推銷詞背得特不自然,一萬個人也是一套詞。過於aggressive,好像今天不買點什麼就算欠他/她的。要不然就是看人下菜碟,碰見穿貂的就滿臉堆笑,碰見穿著樸素的竟然還敢給人白眼。真買東西的恨不得趕緊買完趕緊走,不買東西的以後都不願意再進來。這些售貨員彷彿把自己所賣商品的價格和自己的身價等同起來,不知道是真傻還是虛榮。
至於題主的問題,其實和售貨員一樣,一體兩面而已。你被那些高檔裝修,價格和時髦的售貨員拿住了。商店沒人規定一定得買東西吧?東西貴,看又不花錢。今天買不起,明天不一定買不起。你到底在局促什麼?不花錢的也是顧客,有什麼不懂的需要售貨員解答,那是售貨員的本職工作。誰天生什麼都懂?服務行業讓顧客局促是行業的問題,不是顧客的問題。
我建議啊,找最貴的商店去逛,把心態放平,進門就告訴售貨員,我就是來長見識的,今天什麼都不買,也買不起,一會兒有什麼問題,還得多麻煩您給我解答。裝逼的售貨員最能對付裝逼的顧客,你如果不裝,他/她再裝就沒意思了,這樣試幾次,你的尷尬症沒準就治好了。講兩個角度,一是從《我的前半生》里想到,另一個是學術會議從國際大牛聊天學到的。
1.《我的前半生》里,離婚了的羅子君在商場賣鞋,偶爾還要跪下來給人穿鞋。
她先後遇到了大學同學米雪兒和高階小三凌玲。
被米雪兒拍了照後,最開始緊張的是羅子君,但是她認清她在這個「相對高端的場所」的自我定位時,把最貴的定製鞋子推銷給她時,緊張的人突然變成米雪兒了。
原因很簡單,米雪兒經歷了從享受服務到被脅迫購物,羅子君也很聰明,給了她兩個有差異的選擇,讓對方不得不至少選擇一雙,最終米雪兒買了其中的一雙。
在有銷售傾向的相對高端場所就是這樣,儘管大多數人還是負擔得起個中消費品的,但消費一筆卻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不是消費不起,而且消費是一件需要慎重斟酌事情,這和一個人的財產和賺錢能力都有關係。
回想早先羅子君當太太時,商場的鞋子可以幾雙都買,那時候為什麼羅子君不緊張?
當高端場所的服務過於逢迎或者十分周到時,購買變成一件被逼上山的事情。
有的人想看風景,但是又不是非上山不可,因為成本太高,下山不易;(米雪兒)
有的人就是要山上啊,還要坐纜車,看了風景,開開心心下山。(主婦羅子君)
在這類高端場所緊張的原因就可以分析出了:
不匹配的消費能力;
對個人信心的不足和定位的低下;
不動聲色表達對產品喜好的能力;
不擅長拒絕,以及適當允諾的能力。
其實在這種相對高端的場所,真得體會到與價格匹配的產品和服務才是重要的,不需要在乎服務員甚至是同行的人對你的看法。
很多時候,一些複雜的規矩和禮節,是為了強行劃分等級體現優越感的。
(不得不說,米雪兒演員還是很到位的)
2.另一個角度,國際會議請到的最大咖嘉賓進行開場展示。
我的導師為嘉賓做背景介紹,我才知道這是個真·諾獎級大牛。現在已經寫在書本上的,廣為人知的知識,居然是他本人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提出概念、驗證假說、不斷改進,在無數篇高水平論文以及專著的基礎上,建造出來的。
再看看大牛現在做得課題,強烈的時代超越感,天馬行空卻又不失邏輯的實驗設計,牛逼轟轟的資料庫源和實驗系統。這個普普通通的會議室,立刻變成一個相對高端的學術沙龍場所。
為什麼我會緊張?
對此人先前的無知,體現了自我的無知和短視;
對比他人研究成果和科研歷程,自慚形穢;
無法會意他人內容,提問和討論時貽笑大方。
正常的流程里,都會附帶一個提問階段,我的兩名師兄提問都很積極,而我除了對這個領域很了解,很少會去主動舉手提問。
據說這是中國人會有的特點:不愛提問,希望拿到問題去解答,總覺得問問題丟面。
有一次開完會,我問新加坡師兄,為什麼基本上每次都要提問,師兄給我的回答對我啟發很大:
如果你按照展示者的思路走下去,你會發現你們肯定會有所不同:
如果對方設計得更精妙,就可以反思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兜圈;
如果對方還在通過其他步驟重複驗證,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完備。
如果反思不通,就可以提問了,因為別人的課題,都是千錘百鍊出來的結果。
在用餐時間,我也有幸和大牛聊上幾句,說實話緊張得很,總怕自己的問題特別傻,或者自己現在的項目,特別淺,但是大牛通常都不屑去嘲笑你,而是很專註得和你討論你的疑問。
我的導師給我的一個不緊張的建議就是,
當你和別人討論你的領域時,請確保你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的一撥人。
因此當別人提了一個很刁鑽的問題,就算你不知道,你可以很淡定得說:目前學術界沒有結果,對不起我沒法回答,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我的看法。不會有人糾纏下去。
綜上,腹有錢財/賺錢的能力/知識/對知識邊界的把控,氣自華啊。
我家門口小飯館,掛一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貼紙,只賣5塊錢,我喝醉酒砸了,不要緊,也就5塊錢。
我去個豪華大酒店,其實還是個飯館,掛一個金四胖的畫像,是南朝鮮著名跳舞團領班畫的,標價一億多,我喝醉酒砸了,只怕命都沒了。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顯得很不體面、邋遢、寒酸或者卑微。但是在高端場合的那種表面的輝煌華麗的照耀下,我們很容易地看到,或者感受到自身的相形見拙之處。其實光彩華麗只是這樣才場所的表面,其實質是一種凝結著密集對於其中的人的強規範、要求、束縛的場所,所謂「大雅之堂」嘛! 這些強規範相比於弱規範會更加地去傾向於關於人做出某些「價值鏈」(也即「鄙視鏈」)上的某種評判,而這總是觸發出我們內心某些強烈的恐懼焦慮的。這個時候出席或者出入這樣的場所、集會的人會普遍更加地講究,衣著行為乃至儀態上都會修飾掉那些自然的部分,展現出更符合期待的部分。恰如物理上,光經過高的能量場(黑洞的引力)的時候,都會發生扭曲,對其內的物體的作用力也便越大。我們可以將自身身處高端場合時所感受到的緊張看作是一種這個能量場的力的作用(因為其高度密集的強規範),也許也恰如物理上的,受到外力的作用,你的存在形態都得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了(人也不自覺表現得更文明更體面了)。。。
這個比喻也實在是開了腦洞了。歷史上人們時常將這樣的場所比喻作大雅之堂,也即你得有些身份的,體面人物才能夠去不時出入的地方,不是什麼人都能來的。("不是什麼人都能來的",這也是一種潛在的鄙視與強規範)。在某些群體文化的語境當中,你得受邀或者出席過一些高端場合的時候,你才算是得到了一些社交認證的,也即有身份了。而關於一個人的「身份感」,則又是我們太多人的心底都會有著許多焦慮恐懼與之相關。你不是somebody,那你就是nobody!(這裡似乎我把物理上的場合和人群聚集的集會有點混用了,但是從對人們產生的心理影響上,其本質是還是一樣的)
這裡其實應該是潛藏著我們個人作為社會化過程當中普遍留有的某個機制的。就是總是要在公共場合之中去修飾、消去、隱匿掉我們身上的那些自認為不體面的存在,尤其是在自己在乎其價值評價的場所體系之中的時候。人們的衣著講究,化妝,乃至注意言辭等等在自我表達自我表現上的修飾,其實也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也即去試圖展現出符合期待的,某種特定的人設,等等。
由於我們歷史上文化以及大多數人的親身成長經歷的緣故,國民心理當中有著很強烈的改變、遠離原本地會感到的卑微(寒酸)的處境和身份,渴望實現某種尊貴、優越的處境與身份的願望。所謂人往高處走嘛。而很多時候經過了一番社會化了的人其實已經顯現得很體面了,至少是正在顯現得體面了,通過有形無形之中地去監督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和修飾公共形象的方式。。。這個時候人對於任何的在公共場合,尤其是比較重要的公共場合,顯出、暴露出自己的不體面,哪怕乃至拘謹生澀,都是有著一種恐懼緊張的。。。因為暴露了我們最想要潛藏起來的內容。
其實我能說,,這樣的恐懼,,與另外的幾種,,,「在氣場強的人面前顯得拘謹」(人們傾向於隱藏自己的被動、無助、柔弱的那一側面),,,「在喜歡的人面前會感到極大的焦慮恐懼」(有時人們害怕自己最渴望的某些情感需求願望,被看穿,)等等,,本質上可以說算是相同的機制,或者類似的恐懼,,,都是某些我們原本壓抑隱匿著的恐懼,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會被暴露了出來了。。
寫這個答案也是想說,其實從這些潛在心理機制的角度,也許才能夠發現關於人性的重要真相,,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一下火起來,說明還是觸及到了我們國民心理當中比較焦慮不安的某些部分的。因而個人感覺更加重要的是去了解自己為何會如此,比急切地尋求得到更優越的身份,去消除隱匿這樣的不安會更加地有意義。(這是掩飾問題的方式)
我是2013年的時候第一次去星巴克,那時候剛上大一,生活其實很拮据,衣服還是高一的時候在小縣城的那種狹小昏暗的連試衣間都沒有的服裝店買的。萬達影視城的一個小經理約我在星巴克見面。可能對於大家來說,星巴克不過就是個普通的咖啡店。可對於我這樣從一個連麥當勞肯德基都沒有的山區小縣城裡出來的窮學生來說,星巴克和米其林是飲品食品最高端的地方。
那時候看過一本書,書里有句話是,你知不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只為了和你一起坐下來喝杯咖啡。還有些謠言說,星巴克一杯水就要好幾十,一杯咖啡是普通人一個月工資。
所以進星巴克的時候,我忐忑不安又拘束。總覺得自己自然而然的矮了半頭。
現在想想,都還覺得很羞恥,那時候土裡土氣的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電視劇的主角,彷彿所有人都會看著你,嘲笑你,八卦你。
進了星巴克,埋著頭就往裡面走,不敢抬頭。坐下來時,菜單都不敢看。什麼都沒點,見了人就催著他想離開。離開星巴克時,我都沒敢回頭,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後來,我在上海實習的時候,部門經理用星巴克券做賭注,跟我們玩遊戲。我人生中第二次進星巴克。進之前,反覆試了很多衣服,一直在想,我的衣服里連個奢侈品也沒有,我總不能穿著美特斯*威去吧,我也沒有西服,第一次去沒抬頭,都忘記裡面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了。最後決定,穿優*庫吧,基礎款不會太顯眼,也不會太low。
原來,大名鼎鼎,曾讓我羞恥,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地自容的星巴克里,一杯咖啡只要三十多塊錢。
我忽然間明白,其實,很多時候,自卑來自於心態,來自於羞恥的自尊心。
我剛到上海時候,覺得自己和這個城市格格不入,街上隨處可見美女帥哥,光鮮亮麗,我像個無意間闖入的「鄉下人」。
後來,在熟悉上海這個城市以後,覺得自己那種認為鄉下人就是土城裡人就是高人一等的卑鄙的小人之心簡直是可笑。如果不是我自己先輕看了自己,又怎麼會被別人看輕。
隔壁新世界大丸百貨里那些人均消費一萬的名牌包包服裝的服務員看一眼我的衣服,就知道我一個月工資是多少,可覺得自卑拘束,甚至試穿都不敢提出來的,是我自己。我提出試穿時,服務員還是要親自幫我繫上皮帶,整理好褲腳。
一場殿堂級音樂會,演奏的都是世界名家,但其實門票非常便宜,成本都收不回來。政府承擔了大部分的成本。我穿著T恤短褲人字拖去,聽到的音樂就和那些西裝革履的人不同了嗎?還是覺得,會有人譏諷自己聽不懂還要來裝逼?
去西餐廳吃牛排,糾結左手右手都用來拿什麼餐具?不論是左手右手,其實都沒有關係,根本沒有所謂的西方人的用餐禮儀,刀叉都用上了,何談禮儀。糾結牛排七分還是八分,報單還是報雙?其實,廚師根本分不清一個牛排是七分熟還是八分熟。
在相對高端的場合,緊張有時候來自於格格不入,有時候來自於貧窮,有時候來自於不懂社交禮儀。但,無論哪一種,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自尊心在較勁。這個世界不是電視劇,你也不是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你的一舉一動,其實,沒有人會在意。即使有人看到了你的窘迫,也沒有關係,不過都是些不值你自己羞恥的陌生人。
題外話…………
首先,對於音樂會,我也認為穿正式一點是對演出的人的尊敬。但我個人比較隨性。如果我穿著短褲人字拖去超市買東西,路過音樂會的舉辦地,有可能心血來潮就去聽了音樂會,不會因為我衣著不夠得體而生出緊張感。
我認為尊敬來自於內心的通靈,和虔誠的聆聽。就像我去一個相對高檔的地方一定會提前準備,但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也不會因為這個而去窘迫。
其次,對於米其林,米其林餐廳和米其林星級餐廳區別很大。真正的米其林星級餐廳,我只去過一次,人均消費太高,我如果自己去消費不起。米其林星級餐廳的評定標準不是好吃,而是環境餐具廚師服務氛圍之類的都要評價一遍。而且米其林的評定委員會也不知道有沒有中國人,口味實在不得恭維。至少我個人不喜歡。甚至不如很多冷門私房菜。
最後,關於牛排,我是在相對高檔的西餐廳打過工的,當侍應生的衣服是從義大利定製的燕尾服。點餐用ipad。牛排上掛著有二維碼的小標籤,牛排從牛出生到屠宰到加工到運輸所有的經歷都在二維碼里。
廚師不是一個牛排一個牛排煎的,所以,7.5分熟7分熟6.5分熟誰又能準確知道呢。
至於外國人吃一分熟和三分熟最嫩的說法。
外國人是這樣表示牛排的「幾分熟」的:
Raw,即所謂帶血牛肉,是表面稍有一點色澤,當中完全是鮮紅的生肉狀態;
Rare,即三成熟,切開後僅兩個表面是成熟的灰褐色,75%的肉是紅色;
Medium-rare,五成熟的牛扒,50%的肉是紅色的,但肉中的血水已較少;
Medium,七成熟的牛扒,切開後,中間斷層只有一線紅色,肉中血水已干。
Well done,全熟,熟透的牛排為咖啡色乃至焦黃程度。
如下圖,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其實也不知道外國人是不是幾乎都吃「Raw」。但,我在餐館服務過的外國人沒有點這個的。我可能遇到了假老外。所以,國外根本沒有這樣嚴格的報單啊報雙啊,這類的說法,只不過,報單比較接近國外的這種分類。如有錯誤,歡迎指正,謝謝。
缺錢,心疼,捨不得。
之前文章有分享過,出生在上海棚戶區的窮養長大的女孩子的生活經歷和心態。
是的,我自卑,因為缺錢。
是的,我自尊,不想被看輕。
是的,長大後,我有強烈的補償心裡,小時候那些連衣裙,小時候那些髮夾飾品,小時候那些進口文具,現在都變成了我停不下來的愛好。
小時候,我媽很少帶我逛商場,那時候也沒有網路。我的衣服都是七浦路路邊地攤買的,十元一件T恤,二十元一條牛仔褲。
大學,我和室友去了南京新街口商場,家境好的她們試完了衣服,如果合適,並不看價格牌,很自然的就開單刷卡了。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衣服的牌子,淑女屋和播!
03年的時候,價格就要四五百,一個月生活費,換一件風衣。
你說如果我怎麼可能有底氣去自然而然的進出高端場所而坦然呢?
所以我不愛逛商場,寧願在淘寶和官網看看。
但因為沒試過容易浪費錢,所以有時候還是得皮厚著去試試。
每次去商場的時候其實心裡知道我不會買,買不起,我只是來試試。所以對著營業員沒法自然大方的說出來想試哪件。
然後匆匆試試,或者只是比划下,然後就說不合適就逃離了。
天知道我有多喜歡那件裙子。
然而我知道淘寶搜型號,會便宜好多。
然而我知道等季末打折,會便宜好多。
然而我知道這個牌子貴,不是我層次。
帶著這種難過離開回家,悲傷一小會。
兩種情況。
我喜歡的永遠高於當前消費力。
我買的起的已經過了年紀不再喜歡。
並不是真的買不起,而是不喜歡買的心痛的感覺。寧願不要。
我有個朋友,也是同齡女人,但她沒有物慾,我非常羨慕她,可惜我改不了庸俗的喜好。
也許這就是我的人生。
~~~~~
更新一小波。
知乎向來才女很多,以有趣的靈魂自稱,對外表的追求偷偷放在檯面底下。
然後大叫,好看的外表會膩,有趣的靈魂永恆。
然後你點開頭像,發現外表也很漂亮,非常的網紅打扮,年輕濃妝,個性張揚。
像我這類,坦然愛錢愛買愛自己,年齡接近中年,並不被主流接受和喜歡。
答主看了下自己的朋友圈,真的TM就是個沒啥思想深度的買買買的婦女!昨天朋友圈發了條感嘆,收穫0贊,說明沒人喜歡我這類女人。
朋友圈圖片如下,主題是夏天的慾望~
1、永遠穿不完的新連衣裙。
2、部分在用的防晒霜。
3、一大堆評價面膜。
4、夏天補妝用的小三分時段粉餅。
無其他意思,只是我真的沒什麼文化而已。
題主,你試過在商城裡買衣服講價嗎?我有過。
那種尷尬我從來沒跟人提起,除了感覺丟臉,就是丟臉。
高三快要藝考的時候,老師通知我們要注意著裝了。那時候是冬天,非常冷,再漂亮也需要保暖,我想了半天,對我媽說:
「我需要買一件外套和一雙鞋子,而且必須是在商城裡買,因為款式不會太差,挑選的過程中我能試穿。」
我媽同意了,然後拉上她姐妹,和我去了這家商城。
最開始我試穿了一件牛仔外套,很普通的百搭款,標價1399,理所當然,我沒有買,也不會考慮它。
然後我去了一樓打折區,挑選了一件裸粉色的大衣,價格499,但是對於短頭髮的我來說太女性化,十分不搭。
我媽也覺得不好看,沒有多說什麼,然而當我們逛到了二樓這個打折牌子的門店時,我看見這件大衣掛在正中央,價格竟然是999,還沒有折扣。
最後我挑了一件橘色的大衣,大概是我逛過的最襯我膚色的衣服了,好看到什麼程度呢?那天我穿的是牛仔褲和運動鞋,就這樣她們都說,你把鞋子換掉,會特別好看。
我想,那我就穿著這件衣服去考試吧。
然而這件衣服標價是899。
對於經歷過前幾輪衝擊的我來說,雖然不便宜,但是價格也沒有那麼貴(相比較一件牛仔衣都要1399),而且又適合我,趕緊買完解脫了吧。
可我媽並不這麼想。
當她滿臉驚訝的看著這個標價對我說,「你怎麼買這麼貴的衣服」的時候,我就感覺,心裡不舒服了,甚至有點委屈。
我平時不會讓你給我買衣服呀。
如果不是我要考大學,我幹嘛穿這麼好看呢?
你不是已經答應我要買了嗎?冬天衣服這麼貴,又是商場里,899真的是很平常的價格了。而且為了給你省錢,我都只要求一雙鞋子、一件衣服而已,我同學平時穿的也就是這種了。
不穿得好看一點,我怎麼去跟這些美女們在藝考中競爭?
不競爭,我還考不考得上大學?
那時候,看見我差點哭出來的樣子,我媽的小姐妹連忙把我拉到旁邊去安慰我,問我是不是真的很想要這件衣服?
我一邊把溢出來的眼淚擦掉,一邊點頭。
她又說,九百塊真的不便宜哦,你要保證考得上大學,嗯?
我一聽見大學這倆字差點又要哭出來,連忙點頭。
我甚至不敢回答她一個「好」字,因為我害怕一開口,眼淚就會先掉下來。
她摸摸我的臉,轉身說服我媽去了。
我看見她倆背對著我交談的樣子,知道這件衣服接下來一定是屬於我的了。
但是我一點也不開心。
我難受在我同學中一件平常的衣服在我身上需要求著才能買下來。
我難受我學費花了很多錢,補課也花了很多錢,現在買衣服都要花這麼多錢。
我難受為什麼我成績就是不好就是不好就是不好為什麼我這麼差勁。
我看見阿姨去找銷售員。
我依然在難受。
我看見她們慢慢走過來。
我依然在難受。
當阿姨走到我身邊,
那個銷售小姐盯著我的臉。
然後我聽見
「就是她了,你看我買這件衣服還不是為了孩子考試,你就便宜賣給我吧。」
無比清晰。
至今我都無比清晰。
有一瞬間我彷彿忘記了心跳,忘記了難受。
我感覺到了羞恥。
然而她們還在交談。
「599賣給我行不行?」
「孩子要考試沒辦法呀。」
「…哎呀阿姨,599賣不了的,標價都899呢。」
「我又不是沒做過服裝生意,你們標3000都可以,這衣服就599賣給我吧。」
「…阿姨您當這是在地攤上呢,599賣不成。」
「我知道這是商城,大家都要賺錢,所以我才開599呀,算了算了,699,你賣不賣?不賣我們就走了,要不是孩子要考試,我哪用的著買這麼貴的衣服,就699了,便宜兩百塊而已,你通融一下呀。」
「……阿姨……不行的……」
「好吧好吧,那我們就走了,真是的,就便宜兩百塊也不願意,699都不行嗎,我家孩子馬上要考大學了,你也懂我的心情嘛,你就699拿給我了嘛。」
這巨大的羞恥襲擊了我,讓我腦袋裡一陣眩暈,我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這件我認定快要屬於我的衣服,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如果是以這種方式,我寧願不要。
我不要了。
我真的不要了。
趕緊離開這裡吧。
求求你們。
可我的阿姨們還在講價。
我走過去,說,走吧,不買了。
阿姨竟然還反問我:怎麼不買了?真的不買了?
我一刻也不想多呆,我一點也不想講話,可我為了離開必須要說:不要。
就像必須要穿一件體面的衣服去面試一樣,最終在那位銷售員的點頭之下,我還是不得不接受這件「同情的饋贈」。
我需要。原諒我。雖然沒錢,可我還是需要這件標價899的大衣。
我又開始難受了。相比較之前的難受,這種難受,混合著委屈和自尊掉落一地的心碎。
我的媽媽啊,你怎麼能在百貨大廈里講價?
你就不能顧及一下可憐的女兒的臉面嗎?
她才16歲。她也許可能並不需要那件衣服。
你能不能咬咬牙,為了你我那可憐的面子買下它呢?不能買的話,我們還可以繼續逛呀!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
我當時怎麼想也沒有想明白。
我還不能哭。因為錢已經花了。
甚至在她們低聲對我說,妹妹,在商場講價是不是很丟臉?可是那件衣服不值899呀,你看對不對?再丟臉,我們也699買下來了,便宜了兩百塊呢,你要好好考試,知道嗎?
語氣里透露出對我的殷殷期盼,我沒有理由還去反問她們為什麼。
我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從來沒有那一刻這麼清楚的體會到。
—————————————————
後來藝考我報考了很多學校,我穿著這件699的衣服,在考場外站了5天。
一件橘色的大衣,一條黑色的打底褲,一雙棕色的鞋子,一頭黑色的短髮。
這個造型我保持了5天。
有一位不知道是老師還是家長的人對我說,你穿著這件衣服,都在這晃蕩了幾天啦。
他不知道,我只有這一套衣服可穿。
跟我一起考試的同學也不知道。
她們換了許多套衣裳,期待給評委不一樣的驚喜。
我沒有衣服可換,但沒關係:我跟那些評委只有一面之緣。
只要考上就好了。
只要有這一紙合格證。
我就比別人多無限可能。
而過程,並不重要。
—————————————————
再後來呢,我如願考上了大學。
這時候媽媽每個月給了我比較富足的零花錢,我終於不用再畏手畏腳。
想吃的,想穿的,想買的,想出去旅行,只要存點錢都能做到。
當滿足一切後,我終於覺得,我再也不會覺得類似的事情「丟人」了。
丟人,是我眼中認為的丟人。
如果我坦蕩蕩,我不認為丟臉,因為我確實買不起呀,我就放寬心好了。
總有比你有錢的人,還就在你身邊,言笑晏晏。
也有比你沒錢的人,你別裝看不見,顧影自憐。
售樓小姐整天嘲笑xxx客戶奇葩,挑了三個月還在挑房子,她的土豪客戶今天來就定了十套房,「窮買不起房就別墨跡。」
真是看別人買房多了,以為自己也買得起了。
忘記自己是怎樣的人是可怕的。
就像羨慕多了會變成嫉妒,而嫉妒傷人。
少把目光投向他人,多重視自己。
像魯黎說的:
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做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
一個彩蛋:
去年我媽帶著我弟和我一起逛商城。
這次我弟看上了一套衣服,媽媽竟然又開始跟店長講價。
這時候我弟把我拉到一旁,一臉不耐煩加厭惡地對我說:姐,你不覺得我媽這樣很煩?真的不覺得丟臉?
我看著16歲的他,彷彿看到了當年16歲的自己。
那時候的我,是一個買件衣服都要懷疑人生的女孩。
「你怎麼這麼說你媽?300塊便宜多少,你穿的還不是同一件衣服,能買下來你就偷笑吧。」
他張大了嘴。看見這道題勾起了我痛苦的回憶。
每次逛街都是這樣的。
最怕空氣突然尷尬,
最怕售貨員突然的關心。
「您好,請問您需要什麼?」
我(窘迫地):「我……隨便看看。」
「您正在看的那件是今年的新款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我(緊張地):「咳……這件有綠的么?」
「有啊,紅的在這裡巴拉巴拉巴拉……您可以試一試巴拉巴拉巴拉……」
我(強行):「我想要的是那種發紫的綠,你們這沒有……」
說完之後跟偷了東西一樣跑得飛快。
買衣服從來不敢試,試了不買會有種負罪感。
實在覺得上街買衣服對我來說太過難熬,後來只在淘寶上買。
淘寶簡直是我們這些社恐的福音,
想買什麼搜一下就行,
主要不用跟人交流。
看見店鋪就點進去,
不用怕售貨員那關切的目光。
之所以這樣,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和社交恐懼。
這個社會對我們這些窮人太不友善了。
真心覺得,
強迫症就別當店員了。
我在哪碰過一個東西,
他馬上過來幫你擺好。
一路緊跟,
彷彿我身上有什麼病菌一樣……
真是分分鐘氣到翻白眼。
答主是個東北人,
每次去逛街感覺商場里的老鐵分分鐘要殺了我,售貨員小姐姐都是實力白眼。
有次在一個商場里,
為了緩解瞎逛的尷尬,
用手輕輕捻起一件衣服的衣角,
售貨員小姐姐當場就特不屑的說,
那件一千多呢。
呵呵!一千多怎麼了!就是旁邊那八百多的我也買不起啊!
這都不算什麼。
留下最深刻陰影的就是當年在大連的大菜市。
大菜市……
菜市……
市……
可以稱之為極其低端,
環境惡劣,
毫不優雅的購物中心。
高檔的地方我就不敢去了,
去去大菜市總行了吧。
然而我和同學在一起逛街的時候,
無意間進了一個首飾的店鋪。
竟然被老闆趕了出去……
當時我就是個黑人問號臉。
後來我同學說,
那老闆肯定是覺得咱倆買不起吧。
陰影就是這樣形成的。
因此我特別喜歡逛一些outlets的店,
比如zara,HM,優衣庫這些,
除了買得起以外,
購物時候沒人打擾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為平時會做口譯,
有的時候也有幸跟著去點高大上的酒店,
吃點高大上的飯菜。
我覺得那種菜並不好吃,
只是樣子好看,
並不適合我這種樸實的城鄉結合部少年。
有的時候確實比較緊張,
但是我一般都在埋頭苦吃,
如果什麼東西不知道在哪,
就特禮貌地問服務員,
他們一般都是挺耐心的。
就有那麼一次,
日本人去樓上開會了,
我前一天接機幾乎沒睡,
在酒店一樓的沙發上睡著了。
酒店的工作人員把我叫醒了……
特別委婉地說:我們這裡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您能不能不在這睡?
可以坐著。
當時我就精神了,
差點影響市容,
好險。
對於購物高端場合我的對策是,
1.多利用網路購物
2.在變得有錢之前盡量少去特別高端的地方
3.和別人一起去,壯膽
對於吃飯的高端場合我的對策是,
1.不懂就問服務員
2.埋頭苦吃,不想別的。
3.別拍照
十三歲之前的我是沒有吃過披薩的
第一次進必勝客
也是在喜歡的女孩面前打腫臉充胖子
她應該是去過很多次了吧
很嫻熟的取沙拉 看甜品單
然後留下看著價格強裝鎮定的我
一點都不誇張
那價格 就是視覺震撼
不管圖片看著多麼誘人
每次翻頁時 我都是盯著數字在看
可惜的是 並不是越後面越便宜
匆忙的點完單後
內心五味雜陳的和喜歡的她聊著
一個月零花錢150的孩子
倔強的展示著自己的不屈服
披薩上來了
貪婪而謹慎的咬下一口芝邊
反覆地咀嚼
想要窮盡內里的每一份味道
是的 很好吃 對得起價格般的好吃
那時候的還沒有去過pizzeria
也還沒有嘗遍世界的美食
只是單純地看著喜歡的人
吃著喜歡的食物
就跟感情的終焉一樣
買單時也會心痛
但何必不享受著片刻的美好
終於再也不用打腫臉充胖子
終於吃成了個胖子
蘋果4剛上市的時候,我正好轉崗到外勤去賣保險。
在那之前,每次在辦公室里看到其他同事拿著蘋果4,逛著網頁,玩著切水果遊戲,我都會羨慕的不得了。
再低頭看看自己手裡的諾基亞,只能上個QQ,還要忍耐漫長的網速,我心裡就更不是滋味。
那個年代,智能手機還沒有面世,無線網路連概念都沒有。我舔著臉問同事,用這個手機瀏覽網頁快嗎,消耗的流量多嗎。
同事說,看一張圖片需要幾M吧,每個月多包點流量就行了,花不了幾個錢。
我心想,你工資是1980元,我工資是2120元,一部蘋果4手機是5500元。但你老爸是聯通公司的高層,你當然不在乎流量了。
當天下班以後,我去接女朋友,倆人碰頭之後,我和她說了我的想法,想與她一起都換一個蘋果4。
女朋友對我說,她還沒發工資,要不明天就去買,但得先在我這裡拿錢,明天晚上就還給我。
我說,我也得問我姥爺拿錢,要不我讓我姥爺也給你出上錢,明天晚上你再還給他吧。
那個時候,蘋果專賣店只有零星的幾家,我挑了一家離公司最近的專賣店,在第二天下午,騎著電動車帶著女朋友欣然前往。
我把電動車在門口停好,剛鎖上,一個店員就走出來,讓我把電動車停到幾十米開外的地方,說這個區域只能是買蘋果產品的顧客才能停車。
我對她講,我們就是來買蘋果4的。
店員沒說話,斜著眼睛,撇了撇嘴,連我想聽到的歡迎光臨也沒說,就自顧自地走回了店裡。
我和女朋友對視了一下,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走進店裡的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在智能產品方面的認知簡直就是零。
有一個導購員,看到我倆進門以後,快步向我們走來,想幫我們介紹產品,但剛開始那個售貨員,拉了她一下,小聲和她嘀咕了幾句,這個導購員也訕訕的走開了。
我和女朋友倆人,因為對蘋果產品的不了解,又沒有導購員幫忙介紹,所以在偌大的專賣店裡,顯得特別突兀與尷尬。
轉了一會,我對女朋友說,走吧,換一家買。
我騎著電動車,帶著女朋友又去了聯通公司大廈。
進了大廳,立刻有一個導購員帶著微笑為我們介紹產品,一邊介紹,一邊了解我們的需求。在知道了我們要買兩台蘋果4的目的後,把我們領進了一間獨立的房間。
這個房間的一面牆,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蘋果4手機殼,
還有一面牆,是蘋果4手機的巨幅宣傳海報。
我和女朋友填了幾張單子,交了現金,每人送了一個暗紅色的蘋果4手機殼,離開了聯通公司大廈。
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那家蘋果專賣店早已搬遷,每次路過舊址的時候,我都會感慨不已。
有的時候我會想,如果那家專賣店沒有搬遷,如果當初那個斜著眼,撇著嘴看我的售貨員還在那裡上班,現在的我,會不會把錢甩到她的臉上。
每當有了這個想法時,我都會自嘲的笑笑,笑曾經極愛面子的我,笑現在世俗間的我。
就是自卑+虛榮+缺錢。
其實我想說的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越是自卑、虛榮、缺錢(偏底層)的人其實越容易看不起別人。答主 @張子軒 、 @Roy Young 等等其他很多答主提到的逛商城這種現象,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或感同身受。服務員是這個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當社會中越是底層的人越懂得尊重、平等的時候,就表示社會文明快速進步的時候,至少在尊重和平等方面。
那時候你在中國哪個地方逛商場都像輪子哥 @vczh 在國外逛一樣一樣滴。
第一次進奢侈品店是在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五月份的事。
我也是個對高級環境很怵的人,平時買衣服也基本都網購解決,但是工作了幾年,想給我那花枝招展的媽買個奢侈品,讓她出去吹牛高興。挑了很久,敲定了愛馬仕的絲巾。
京東上查到的價格是4140一條,感覺可以負擔的起,但可供挑選的餘地實在太少。淘寶選擇倒是多,但是又怕買到假的。
剛好那陣心情不好決定和老公到國外補蜜月,回程時轉機經過樟宜機場,就準備去看看。
其實開始也還是有些怵,但多少想著是要買東西的,就硬氣了一些。開始還是用英文問的店員姐姐,因為之前遇到許多亞洲面孔的新加坡人都不會說中文。
問了一句「how much?」小姐姐說「550SGD.」我還轉頭和老公小聲換算人民幣匯率,結果小姐姐在一旁聽到,說是大概兩千七百多人民幣。給我嚇一跳,我說你會說中文呀?小姐姐說,會呀,你看我長這樣怎麼覺得我不會說呢。
然後就是全程愉快的挑選,真的是不厭其煩,差不多要把櫃檯上櫃檯下所有的樣子拿出來給我看了,每一條都還折成各種樣子讓我看佩戴效果。
最後我挑花了眼,老公幫忙選了一條經典款的。
確實是很愉快的購物經歷,不過看了有些回答,可能國內的奢侈品店我也還是不敢去逛的。
推薦閱讀:
※怎麼經營一段註定屬於回憶的感情,才能讓彼此印象深刻?
※太容易焦慮、情緒崩潰、暴躁,非常非常容易哭怎麼辦?
※被關禁閉室的滋味具體是怎樣的?
※從心理學角度看,所謂的「正能量」究竟是什麼?
※直覺和瞎蒙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