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生活工作過的人回國的理由有哪些?
是國外特別艱難還是國內發展前景更好?最好能有歸國黨耐心解釋一下,專業及行業不限。回答的時候麻煩既要有topic更要有support evidence.......
友情鏈接:出國留學的人不回國的理由有哪些?
來美八年,每年都要送幾個朋友回國。
每次送機時,總有不舍,也會念想:
說不定,哪天便輪到自己了。
回去的理由林林總總。
無奈者有,自願者有,反正來去自由,來日方長,誰也沒把話說死。
被迫回去者,有的是工作找不到,有的是簽證辦不下,有的是家中有變故,有的是在老外公司做不上去,甚至有遇著情傷或個人問題解決不了的,既然好山好水好寂寞,不如回去來得瀟洒。
無所謂者,多數國內頗有資源人脈,過來拿個文憑鍍層金,回去大展宏圖。也有能力出眾者,趕著中國發展的風口浪尖,想著洋為中用,回國搏一把。
更多的,大概只是想家了,想那裡的親人,朋友,美食。
或者,心心念念,卻總在遠方的好小伙,好姑娘。
無論選什麼路,都好好走下去,帶著自己的期望,帶著別人的祝福。
不要後悔便是。
世界很大,該出去走走。
故土依舊,常回家看看。
# 增加第二部分,整理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不想看吹水的直接拉到後面QA吧
瀉藥。
我還清楚的記得,去年2/28號那天凌晨在浦東機場落地,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辦公室。現在算算,剛好一年。藉此機會總結一下,恍惚間真有喬大爺所言connect the dots when looking backwards,連點成線,匯流成海的宿命感。
初次創業
和創業的緣分大約能追溯到大學時代。大四時候和社交網路認識的一幫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起,在還沒人聽說過「眾籌」或者Kickstarter為何物的年代,雄心勃勃想做這樣一個幫創業項目曝光展示和吸引關注的平台。彼時項目取名「犢創」,取義為初生牛犢不怕虎,開天闢地創世界。和許多空有熱血的計劃一樣,後來其實基本不了了之。團隊本就分散中美兩地,沒人全職做,最後有的求職有的出國,各奔前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藉此還去參加了真格基金首屆留學生創業論壇。見識是長了的,畢竟見了李開復俞敏洪之類不少大佬,還有那時尚青澀的陳歐。創業這個種子一旦種下,以後就閑不住了。當時論壇上認識那幫朋友,雖然帶著BP去參加的寥寥,但現在的確還有不少在創業圈裡折騰著。
留學美帝
我覺得能夠早早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是難能可貴的。後來申請出國,收到耶魯,賓大,布朗之類一堆所謂「藤校」的Offer,最後還是選了計算機實力最強的CMU(卡內基梅隆)。
和同學在圖書館前Light Drawing
不得不說CMU是個神奇的地方。都說計算機和建築系是兩個強度最大的專業。當時的我們系的Office里有兩個睡袋,長期供熬夜趕項目的同學使用。身邊的同學本就牛人輩出,授課的老師里也不乏圖靈獎得主之類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我印象極深的一次,去旁聽本科生演算法課,講到KMP演算法(計算機科學中盡人皆知的字元串匹配基礎演算法),講課的白髮老教授突然介紹自己就是字母M代表的Morris!!!另一次則是參與一個語音識別的Android開發項目,當時的Mentor是語音識別領域的大神Alex Rudnicky,還是 @李開復 老師當年的同學!
除了大師還有很多極客。學校里辦講座提供免費Pizza的活動很多。某位仁兄就做過個小爬蟲,從各大郵件列表搜羅蹭吃蹭喝的活動信息,匯總整理造福群眾。 計算機學院的樓里還有個機器人整天到處漫遊,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了。(March 22: "Food-bot," Friend of Starving Students, Wins Carnegie Mellon"s Smiley Award)
在這樣的環境了,對技術的種子很快就能生根發芽。我最體會最深的就是曾經花春假的幾天時間寫出一個wikipedia的搜索引擎,以前完全沒想過可以做得到。
當時還有個項目是用Google Books的數據做大規模文本挖掘。從中你就能明顯看到,早年間出版的書里出現詞頻比較高的是railway,steel這些詞,從90年代起變成了apple computer,和software。技術真的在引領世界。
不過即使那時候我也還是個閑不住的人。被選為系代表經常去學生會投個票,組織組織大家出去玩什麼的,還有個行走江湖的外號叫」主席」。
谷中有洞天
如果說有什麼比CMU極客密度更高的地方,那就是矽谷莫屬了:沿著舊金山海灣,北至舊金山南到聖荷西市,幾十公里長的一段區域。今天的矽谷可能已經沒有什麼「硅」了,正如舊金山也沒有多少黃金。散布這裡大大小小的城鎮,有包括斯坦福所在的Palo Alto, 被程序員戲稱望山屯的Mountain View,陽谷縣Sunnyvale,聖塔克拉拉等等。公司更不可勝數,不只有大名鼎鼎的FLAG(Facebook, LinkedIn, Apple, Google),也有近年火爆的灣區四小龍(Airbnb, Uber, Pinterest, Dropbox)。據吳軍先生在《浪潮之巔》所述,這片狹長的區域集中了美國100強公司的四成。
偷拍的Office
還一直蠻喜歡自己工作台的
當時我還在Evernote實習,住在Stanford的學生宿舍里。你能真切看到那個熱烈的氛圍,人們在地鐵上研讀分散式計算,在餐館裡暢聊新興的公司。周日走進Mountain View的星巴克,裡面每一個人,真的是每一個人,都捧著電腦,在寫著他們的side project。當我穿著Evernote的文化衫做CalTrain(城鐵),不止一次被人攔下,要和我聊聊對我們新版App的意見和看法。
騎著座駕縱橫灣區,相當拉風
如後來的美劇《矽谷》里描述的,連牙科醫生都在琢磨自己最新的APP。矽谷的春風所到之處,人人在談「用戶體驗」,「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周末的飯局上也離不開中美技術圈的話題:Facebook的移動戰略了,微信快要成仙了,蘋果在走下坡路了,Google又出了什麼黑科技了。
但是聽得多了也就那麼回事了,好像和你多大有關係似的。當時有個朋友說的,你今天出門被車撞了,明天就有個人坐在你位置上替代你的工作,根本什麼impact也沒有,公司一樣運轉。想想還挺現實的。
相比那些改變世界一夜暴富的七彩泡泡,更現實的話題擺在眼前:工作簽證能不能抽中,綠卡排隊又要延期,行業波動可能裁員,早晚高峰越來越堵的El Camino Real,以及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
據調查顯示 在舊金山,根據生活成本計算能達到「幸福」標準的人均年收入是$123, 000美金。而直到2013年,美國每個家庭平均年收入還只有 $51,939。(So You Need Over $95k to Be "Happy" in SF Now?)雖然大部分科技公司都給應屆生開出了六位數的薪水,並且連年升高,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動輒100萬以上美元的房價仍然讓日子過的沒有那麼輕鬆。同事常常抱怨光學區房就分小學的中學的學區。
另一方面,灣區大大小小的活動的確特別多,不只國內的公司企業會來做宣講,風投和孵化器會來找項目,國內各級政府也會來給出豐厚條件,招攬高科技項目回國落地。但這些活動參加得多了,你會發現,始終存在一批人,相比於Entrepreneur(創業家),他們更應該被稱為Want-entrepreneur(准創業家):大小活動總能見到這批人熟悉的面孔。他們中的很多年復一年一直用業餘時間做著side project。如果你問起他們,可能都是回答」時機還不成熟」。他們的時機可能永遠不會成熟了。
大公司
雖然這麼說,但後來到了西雅圖工作,依然還會懷念加州的熱鬧。我所在的搜索廣告部門,在微軟這樣的老牌科技公司算是工作節奏很快的團隊。同組的同事,深夜還在郵件里聊工作,我們幾個人的小組同時跑幾十上百個不同的AB實驗,持續發布已經做得很成熟了。
同事出差那幾天,他的Office是這樣的...
但是和創業公司相比區別還是挺明顯的,不只是選擇獨立辦公室還是開放空間,也不是有沒有免費午餐和飲料的區別。科技行業不同於製造業,即使同樣是幾萬人的規模,這裡的大部分人,不是名校名企背景就是智力過人。光是研究這些公司的面試題甚至都可以成為一門生意。(http://www.jiuzhang.com/)
你如果在大公司呆過,就會發現裡面有不少有能力但鬱郁不得志的青年才俊。他們中的很多人拉出去,若是發揮潛能,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才。但是天天在郵件群里,會議堆里穿梭,專註於優化alpha模型的beta演算法上gamma參數的小範圍波動,很快銳氣被磨盡,路也越來越窄。很多人都說過,看看你現在的同事和上司,同在一個團隊誰也沒有比誰聰明太多,不出意外,你若干年後的生活就是他現在的樣子。想想挺可怕的。
回國之旅
剛來的時候,會覺得中國是故鄉,美國是旅途。那些大好河山,先進位度,教育系統,都是新鮮的經歷。逐漸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習慣了租車旅行,周末爬山遠足,吃飯要付小費,習慣那些不知所云的文藝演出和稀奇古怪的電視台,終會意識到,永遠沒法過的像在中國一樣隨意。話劇講座論壇演唱會讀書會創業邦,以前的熱鬧一個都沒有了。終究還是閑不住的。
當時自己也沒有想清楚,只覺得矽谷離國內的機會更近,先去矽谷看看好了。拿了LinkedIn, Amazon Lab之類一些offer,做好了搬回矽谷的打算。攢了兩年的年假沒怎麼休過,就想回國轉轉。去北京上海深圳,看看創業的小夥伴都在幹什麼。
這一趟臨時起意的旅行,徹底改變了自己後來的軌跡。日新月異,真的是日新月異。以前覺得自己還是挺潮的,新出的產品都體驗過,圈子裡的八卦都比別人早知道,創業新聞也沒少關注。一直覺得自己就是Rogers那個創新擴散曲線里最早嘗鮮的那2.5%的人群。但是離開三四年之後再回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你都不會了。沒用過餘額寶,沒用O2O點過餐,出門沒有滴滴連個車都打不到。吃晚飯掏出現金想結賬,國內的同伴早在手機上買完單了。讓我想起過年時候干看著一群國內的朋友搶紅包,而我連銀聯卡都沒得綁。
另一方面,比矽谷誇張多了的是,去個小飯館吃飯,左右隔壁都在聊「大數據」,「O2O」,」做平台」,「流量變現」。每個人好像都很懂,不是個CXO的頭銜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一切就如蔣方舟後來在創業成為新時代的上山下鄉描述的:「網齡超過五年,年齡低於三十,認字三千左右,英語四六級上下,知道KK,出入過媒體互聯網和廣告公司的朋友們都創業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資人喝咖啡了。」
做出決定
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真的體會不同。真想了解創業公司,和CEO聊一聊,和團隊一起待上一個下午,很多事情就看清楚了。有些張口閉口「碼農碼農」的,有些擺明了就差一個程序員的,還有些做什麼都沒想清楚純粹在追著風口的,很容易判斷。
當時記的筆記,原諒我在此隱去這些創業團隊的名字
如果真要歸納一下,可能就是四點吧:首先當然是團隊要靠譜,做什麼都能成。其次是方向,因為能在方向上試錯的機會不會太多。然後是戰略上透明,這個你和管理層的幾個人聊一聊,很容易清楚大家是不是同心同德,因為不清楚戰略的執行不是好執行。最後是戰術上開放。具體執行層面需要反覆討論甚至爭吵,才能快速迭代,追求極致。那些一下午都安安靜靜的團隊,甚至有些各自坐在各自格子間里話都不說幾句的,總讓人覺得不太對勁。
所以最後去了現在的團隊小紅書,一是緣分,二也是選擇。說實話我一直想去北京的。畢竟那裡朋友多些,圈子也熟悉。彼時的小紅書可能還是名不見經傳,Stanford朋友介紹的一家上海創業小公司,30多人擠在一個小洋房裡。電商業務剛上馬,屋裡從上到下對了很多打包盒。但是實實在在聊下來,小紅書的團隊實在是讓我覺得太投緣了。後來在短暫的回國假期里我往返兩次去上海和團隊深聊。
最後想想,本來去矽谷也是為了找個回國做點有意思事情的機會。那一刻對我,這個機會可能已經找到了。
做都做了,逼不能不裝
後來就是花一個多禮拜變賣家當轉租房子轉賣車子。已經走完前兩步手續進入排隊階段的綠卡也不在乎了。一兩年的信用卡積分換了一張回國的單程機票,當時還挺決絕的。
現在的CEO @charlwin 當時說的一句我還挺受用的:推遲做決定的時間,並不能幫助你把決定做的更好。我覺得有時候未必能把一切都想的那麼明白,這畢竟是一個我不清楚的市場。但真要有一個人人都看得准有把握的機會,多半已經沒什麼機會了。有時候還是挺需要拍腦袋那股子勁的。
一直覺得坐而論道久了,總該起而行道。以前一群工作的朋友指點江山聊行業大勢,經常掛在嘴邊「綠卡於我何加焉」。現在覺得自己吹過的牛終於要一個個圓回來了。回國後身邊朋友總是問我為什麼回來,後來回答得是在不耐煩了,一言以蔽之就是:「無非是看重有意思的挑戰,大過一眼望得到頭的人生」。寫下這篇的這時候我再翻回自己來美國後發的第一篇朋友圈:
比人生未知歷險更可怕的,是那種一眼就看到老死的時光
所以沒有什麼可糾結的,答案一直就在那裡。包括題主在內的很多人,可能心裡都有一個答案。只是有時候,我們就是希望聽到它從別人嘴裡說出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Q A **********************/
Q: 為什麼不自己創業?
人總是難免有一種生活在別處綜合征,對現狀不滿意,看著別人的手裡的果子更甜。也和國內的一些人聊過,有想拉你入伙的,還有希望給你投錢,還有希望你名義加入團隊能讓他們profile更好看的。
我自己是的確沒有太想做的方向,不想為了創業而創業。能想明白和能做出來,本來就差著十萬八千里。其實還是覺得,自己撲騰點小事情,還不如大家一起做一件大事情。而且「人前顯貴」和「自我實現」作為選擇的動機來說有著根本的不同。有些朋友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放著高薪和高管不要,願意加入創業團隊打拚。根本上就是這兩種價值觀的差異。
Q: 為什麼不留在美國創業?
矽谷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吸引了全球的科技人才,對中國和印度,尤其是如此。每年工作簽證申請也是這兩個國家的人最多。所以在眾多的外國創業者中,華人環境也是比較好的。據估算在高科技產業中,華人人口比例達10%,在矽谷可能尤甚。這10%的比例意味著華人創業者可以在矽谷很容易地找到各種華人資源:華人合作夥伴,華人社區,華人孵化器,華人培訓和華人投融資機構。在創業初期,迅速地得到交流最為順暢的華人團體的支持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快問題也暴露的很明顯:做中國市場他們不解地氣,做美國市場他們更不容易融入。
Q: 值得么?想回去么?
選擇回國是會放棄一些東西的,特別是對於不少做技術的工作待遇比較優厚的同學。
一個是降薪的問題。對我可能都不是簡單的降薪。如果考慮我當時跳槽第一年的package,股票還有簽約獎金,那差不多是換了一個貨幣符號。
還有是要不要拿卡。FLAG,Amazon和微軟這樣大公司是sponsor工作簽證和綠卡申請的大戶。之前的經驗一般說手續走個一兩年,排期等個三五年,好像也該到手了。 但是如果真的想回國做事情,這張卡不但毫無意義,還會成為累贅:美國政府不管你在哪裡工作會全球徵稅;綠卡不是美國戶口,拿了永居之後想長期不在美國居住也是做不到的,必須居留間不斷回去。抽中了工作簽等綠卡,有了綠卡還想等公民。世界這麼大,誰又想願意為了一張卡片,束住自己的手腳,綁定那些年的青春呢?而且說到底,如果最終想回國做事情,人脈和經驗上的積累,在國內顯然比在美帝更有幫助。
當然對我最重要的體會,還要說是這一年的樂趣和成長,真的是千金不換的。後悔?「用舍由人,行藏在我」,真的是一秒鐘也沒有後悔過。這可能就是很多人說的,站在行業風口浪尖,帶領千軍萬馬的成就感,才是最大的獎賞。
覺得中國和美國的工程師文化有什麼不同么?
剛回來之前確實會些擔心國內的互聯網職場氛圍或者找到優秀工程師的困難。但後來發現其實這邊的人才,不管是技術的鑽研和對新趨勢的了解,並不輸矽谷。如果要說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的話,國內的工程師在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上稍遜色一些。或者說很多人是很好的Problem Solver,但有時候是反倒是Problem Finder非常可貴。
那回中國在團隊的文化上會有什麼不適應么?
其實還好。文化問題,有點類似所謂的體制問題。有些人談到一些公司文化不理想啦不自由啦,要麼諱莫如深,要麼好像無可奈何。其實我覺得,文化怎麼樣,完全取決於團隊里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創業團隊,你怎麼樣,你的團隊文化就怎麼樣。我反倒感覺,自己能把矽谷的一些文化帶到團隊里,一點點也塑造了現在的團隊文化。比如我們注重分享,我們開放討論,和其他國內外創業公司的技術交流啦,包括免費吃喝玩樂啦各種福利啦,CEO和我們坐在一起啦,上下班時間自由啦,有些人周末也來公司待著什麼的,和我在矽谷時候看到的創業團隊風格都差不多的。
以上。
在留學中心等著辦理落戶,這裡聚集了馬上要出國開始新生活興奮的面孔,也有回來壯志凌雲準備一展宏圖堅定的神態,所謂芸芸眾生 。
正好看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答。
美國五年,公司外派回國到今年七月份就滿兩年了。
這個問題自回國工作就開始思考,直到最近兩個選擇讓我也更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下定決心未來在國內發展。
沒得選擇時,人往往會孤注一擲變得非常堅定。可當你有多條路可以再回到美國時,我承認我也猶豫了很久,畢竟曾經在國外生活過,藍天白雲,簡單又有物質保障的生活,怎麼能不懷念?而且我也承認,我沒有那麼喜歡國內的人際環境。
父母告訴我:無論我怎樣選擇,他們都會支持我。
但最後,也就在上周,我選擇了和公司國內分部繼續續約的合同。
理由很簡單,為了和家人在一起。
不要告訴我什麼可以把家人接到美國一起住,我試過陪父母在美國呆了幾個月,我是不忍心讓他們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圈為了我在國內語言不通的生活的。
不要告訴我什麼國外才能有尊嚴的活著,在國外自己的勞動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國外自己的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國外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人生本來就是有得有失。看你看重的是什麼了。
倦鳥知返。
我曾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一心浪跡天涯的女漢子
可兒行千里母擔憂。
記得我曾經在Denver實習時,凌晨我住的地方不遠處發生槍擊案,可我早已睡下,第二天我的手機全是父母從國內打來的未接來電。父母遠在萬里又不懂英文,可是那幾年我不管去哪裡,父親都是先在網上查好當地的所有信息,時刻關注當地動態。
讀書時,我室友做手術住院,我每天都陪護她,父母得知後非常支持,哪怕那會已經是final前夕。後來母親告訴我,他們幾天睡不好,一方面為我室友受這無妄之災而心疼,另一方面聯想到我一人在外生病家人不在身邊的場景就難過。我只能寬慰他們我身體很好,從不生病。
我畢業三個月在美國找到工作後,所有人都在為我開心,姥姥在電話那頭祝賀我的同時又喃喃的說了句:唉,以後不知還能見你幾面。當時我聽完心如刀絞,大洋彼岸的那一頭,沒能因為生活打垮的我,卻因為姥姥這一句話泣不成聲
。。。。。。
在經歷過大千世界,人情冷暖後,家人是我唯一要守護的和想要停留的港灣。
夢想可以很大,成功可以有很多,但我希望我未來的人生,家人和我能及時分享。我也希望,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及時到達他們身邊。
現在雖然離家還是有些距離。但是我還是可以見縫插針的回家看父母和姥姥。最近又邀請了他們來上海短住。其實邀請了很多次了,父母嘴上說著怕打攪我工作,但其實我知道他們心裡是想和我多呆一起的,於是我直接買好了飛機票,不到倆小時的飛機比起以前父母要飛十多個小時簡直不能好太多。同時我也積極推進自己家鄉的項目,以便可以多回家看望他們。這些都是以前在美國時比較難實現的。
去年春節我促成並安排了這麼多年來全家第一次集體出遊,很豪氣的用我的年終獎包囊了家人的全部費用,父母和姥姥幸福開心的神態讓我滿足了很久。我知道比起他們的付出,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回去過年的時候我給家裡每個人都準備了價值不菲的新年禮物,我就是想在我有能力的時候去寵他們,就如同他們當年寵我那樣。
有句話說的很好,生活本來就是艱辛的,當你不覺得辛苦時,那是因為有人替你承受了那份本來屬於你的艱辛。承蒙父母寵愛照顧,讓我擁有了幸福的童年,健康的青少年,成年後依然可以在他們支持下去一路追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太貪心非要窮盡一生只為了遠方的風景,是時候由我接替父母,來照顧全家。
家人在身邊的踏實感,是沒過漂泊異鄉的人難以體會的。我不懂為什麼每一回答問題的都是以回國發展和找工作這方面回答的。難道不能就單純的喜歡中國嗎?
在國內可以和同事熱熱鬧鬧,可以交到很多交流無困難的朋友,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以照顧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一開始我來美國的時候也是抱著一定要留下的信念,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看到了很多中國人留下來過的日子,是的美國很自由,賺的錢很多,沒有官僚主義,五年就可以買個小別墅買個車,可是,你真的融入了這裡嗎?你同事講的事你聽懂了多少,你熱愛這裡的文化嗎?你的爸媽在國內還過得好嗎?
人生苦短,就像當年在簽證官面前說的,以後我想回國報答祖國。那時候心裡想呵呵我一定會留在美國的,現在卻是發自內心的想回國。希望中國有一天不再有這麼多離開的留學生。
作為外國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我愛人的故事。 請原諒語法錯誤!
2010年我跟我愛人一起來到中國,現在還在呢
我愛人是在北京出生的, 家人都是北京的。 因為她姥爺是外交部的, 所以他被派到南美洲各個地方的大使館工作。在』90年代的時候他們說好多國內的人要出國找工作, 掙錢。 我記得是通過老爺的關係我岳父在南美洲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他去的時候一句西班牙語都不會說。 公司另一個中國人比他早到兩三年,給他好多幫助。 兩年之後他西班牙語水平已經足夠獨立的工作。後來他讓我岳母和我老婆去那人陪他。 當年他悶得閨女才九歲了。
九歲的女孩兒突然被扔到西班牙語的環境, 南美洲的教育系統,等, 肯定遇到過各種困難。她說她是學校唯一的中國人。 而且這些年他們所在的地方還是有點破。中國任何東西買不了。過了8年左右,他們全家都想回中國,但是她還沒從高中畢業呢。因為雙邊的教育系統完全不一樣, 所以回了國她只能上國際學校學習。高中畢業了她根本考不上高考, 所以只能出國留學。他們選了讓他在加拿大上大學。
她十八歲去了加拿大的時候她西班牙語特彆強,英語不太好。 因為西班牙語和英語區別不算太大,她很快的學會了非常流利的英語。
『09年我朋友邀請我跟他一起參加一個中國年會party(加拿大每個城市有個唐人街,留學生和中國移民的喜歡每年辦年會,很有意思)。我記得我剛剛跟以前的女朋友分開了,心情不太好。吃完飯有幾個很豐富的表演。我不要說太多,反正我們倆就是那天認識的。她說她也剛剛離開了以前的男朋友。經過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開始談戀愛了。這個時候我正在準備搬到加拿大的溫哥華,因為我自己公司可以說是起來了,好多客戶在溫哥華,而且那邊生活方式我挺喜歡,而沒有我老家的冷。一開始她說她願意跟我一塊兒去,不過她有一天害羞的說她老爺 (早退休了)的健康情況不太好,不知道能活多久。老爺說希望她能回中國當個正確的家庭(這個不知道寫的清楚不, 想表達的意思是come home to be a complete family). 她不得不去。她問我能不能跟她一起去。
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在考慮這事兒。 當年我覺得我運氣已經滿好。 兩家公司都表現挺好, 而且不需要我在固定的地方管理它們。 想去那兒就可以去哪兒。另外,有了這麼讓我非常高興的女朋友確實是緣分。發現我只有一個選擇。
總的來講,她是為了家人回國的, 我是為了愛情過來的
ps: 老爺還在, 我給他做的西餐他特愛吃!
pps: 我們今年生了一個小孩兒! 小混血兒!
說說自己的故事
在我出國那會
社會的主流輿論還是成績差高考考不上才出國
我心想說你們這些傻X,等著我學成,拿到大offer,拿到PR,住上大別野,每天藍天沙灘睡洋妞,走上人生巔峰,讓你們羨慕去
然後一切都和預想的那樣
去了一所差不多世界Top30的學校,5年讀完本碩,22歲畢業
畢業那年遇到經濟大蕭條,在許多同學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已經幾份offer在手
起薪雖然一般,但是在我這個所學的夕陽產業里已經是高薪
生活上買了輛車,住上了。。。別人家的(母親的土豪閨蜜)。。。。大別野
生活工作都沒啥壓力,PR也快了,一切都向我當年想像的那樣發展
但是幾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
1. 我公司樓下有個工地在施工,因為路不寬,路邊上有個工人手裡舉著一個牌子,一面寫著Slow,一面寫著Stop,來提醒過往的車輛注意安全。非常簡單的工作,但是他的工資是我的3倍。
幾天後,出門正好遇到了3年前的二房東,他出國前是中科院的研究員,後來出國後又讀了個類似MBA的課程,我一直以為他是出國學點什麼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直到我那天看到他時他穿了一件滿身油漆點的工地服。他沖我嘿嘿一笑說他已經放棄科學的道路了,當年讀商也只是為了綠卡,現在在外面和人一起給人做裝修裝油煙機啥的活,因為賺的多。這兩年已經把當年住的那個房買了,還換了輛好車。
土澳這個地方人力成本昂貴,越是簡單的體力活越賺錢,我見了太多為了賺錢放棄原有職業的。本來一顆有抱負的心和一身才能都淹沒在了忙忙碌碌的申請PR/綠卡,入籍,賺錢將來把娃也留在這的循環中。每個人都是俗人,我不知道哪天我會不會也在這樣的怪圈裡。
2. 不管你是看見還是看不見,透明天花板這件事真的存在。雖然每個人都對你友好和你打招呼,說種族歧視的人該死。但是那些高位真的和你沒關係,同樣的職位,晉陞你就不是第一選擇,你的薪水就是比人家低。那會有個office manager,每個人晚來幾分鐘都沒事,輪到我每次必彙報老闆。每天要好幾次切我的屏幕監視我在不在認真幹活。雖然老闆和我私下關係不錯,但也架不住她總這樣小報告。
其實看看這個行業,亞裔的基本都分布在中低層或者應屆生,中層再往上真的是鳳毛麟角,而到director級別,除了被派回國去建立分布的,剩下的幾乎為零。並不平等的篩選標準讓你的個人發展通道上始終隔著一層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存在的膜。2011年底,澳洲經濟蕭條,許多的設計公司裁員,我親眼見著好基友公司里上演的故事,華人先裁,沒永居的先裁,為保大局,把業績並不差的華人director先拿出來開刀。
3. 工作一年後,回顧這一年。我幾乎都能說出每天我的生活,周一到周五,每天9點上班,畫幾張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圖,6點下班,回家做飯(澳洲人不愛social,各回各家是常態)。周五晚上去和朋友唱個K,周六周日起床坐院子里曬個太陽喝個茶,然後在家喊兩三個朋友到家燒兩個菜,要麼開車去近郊轉轉。
對於一個有些事業理想的人來說,這種每天都一樣的生活會把人逼瘋了,無論從生活狀態還是從職業發展上,我能看到我的職業曲線的就是一條平穩上升的直線,沒有突然爆發的可能。而我想要的是一個每天起床面對的都是一個未知的新一天。而中國這一行市場還不飽和,雖然市場準則不健全。反倒是能給我想要的生活提供了最好的溫床。
於是在出國六年後
在一個周末
在那個別人的家的大別野里
在糾結了一個月之後
在那個PR已經不遙遠的日子裡
買了一周後的機票,回國
我18歲來美國上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矽谷這邊工作。身邊朋友挺多回國的,具體原因我看其他回答都總結的挺全面的,我這裡就不再一一歸納了,以下簡單談談我對回國的想法。
海外我只在美國工作過,所以這裡只說說我在美國的感覺。我認為美國適合想簡簡單單生活的居家者,而中國更適合想闖出一片天地的奮鬥者。縱觀我身邊朋友的經歷,回國與否主要兩個原因,職業機會和文化認同感。
職業機會:
我感覺大部分國人都認為國外機會比中國多,掙的錢也比中國多。這點我認為存在很大的誤區。從我畢業之後在矽谷工作的親身經歷來看,不可否認,對於初級和中級工作崗位來說,美國職位的薪水確實有優勢,但是同時美國所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和日常生活花銷也高。尤其是在紐約和舊金山這類國際大都市,稅和生活費更是高的離譜,各種刪刪減減下來,跟中國的同類城市 (如,北京、上海) 對比,其實薪資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詳情請見: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與美國公司人才薪資對比 http://exactpin.com/salary-comparison-editorial
從職業發展前景來看,中國的優勢就要大太多了。在美國,因為跟老闆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再努力受到的認可也是有限的,很容易被本地人後來者居上。曾經一個在美國工作多年現在在國內公司當高管的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句話:像自己這樣在美國工作了幾年的中國人,僅在矽谷就上萬人,還要面臨美國人和印度人的競爭,實在難以出眾。而如果放在國內,以這樣的海外經歷,一下子就讓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搶手貨」。因為有同等資歷的人一下就降到了百人,甚至更少。這麼看來,從職業發展考慮,其實回國的空間更大。回國後不但自身的實力能被重視,而且還有很多機會認識很多有用的牛人,業務水平也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從Follower變成Leader。
再說說美國的H-1B工作簽證,它極大程度的限制了海外留學生的職業選擇的自由。首先就是它很難抽中。在H-1B面前,命運感覺就是一場賭博,完全不由自己掌握。H-1B到底有多難抽,2015年的H-1B有大概23萬多人申請,搶8萬5千個名額,本科畢業的中籤幾率只有30%左右。有人說H-1B抽籤只要公司大、職位好就肯定能抽中,其實然並卵。抽籤完全隨機,跟在職單位一點關係沒有。我們身邊有大量朋友,學計算機的在Google、Facebook就職,學商的在高盛、花旗、四大工作,照樣抽不中。身邊STEM學科畢業的朋友還有些連抽三年都沒中籤 (注: 美國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學科畢業的國際生合法工作實習期為29個月)。OPT期間如果沒抽中,就意味著要離開美國,再尋出路。而且現在大部分公司都不招沒有H-1B的人,LinkedIn那麼多招聘郵件又有什麼用,沒有合法身份,再好的機會也只能幹瞪眼。
挺多朋友都跟我抱怨過,H-1B簽證雖然是合法身份,但是對收入限制多的連三等公民都不如。比如,沒法自己開公司、開Uber、把自己房子租出去當Airbnb。在大公司幹了一陣,很多同胞都想出來創業,但很不幸,H-1B是不允許創業的。身邊幾個朋友的真實經歷,OPT期間邊打工邊開公司兼職創業,但是抽到H-1B之後因為簽證不允許,為了繼續創業被迫加了美國人當創始人。
關於綠卡。除非博士畢業並且發了大量高質量paper,不然綠卡排期至少要7、8年 (不包括讀書那幾年)。這期間只能給公司打工,換工作還會延長排期時間,在這8+年的等待中,不知放棄了多少深造或者大展宏圖的機會,只能默默在公司當螺絲釘。很多人說拿到了綠卡就回國,但是即使拿到綠卡,每半年需要至少回美國一次,要是被海關認為沒有理由留在美國,綠卡隨時都可以被取消。說到底,綠卡不過就一張暫住證,說沒就沒。再加上美國是全球稅國家,一旦拿到綠卡,即使在海外的收入也要給美國納稅。可別以為回國了天高皇帝遠美國管不著,美國的國稅局可是讓美國人最聞風喪膽的機構,逃稅的罪名扣下來,可讓人吃不消。因此身邊朋友回國發展後為了避稅放棄美國綠卡的例子數不勝數。
文化認同感:
我小學開始在國外上學,英語一直不是障礙,但是來美國的7年里,從來沒有感覺能真正融入主流社會,身邊的朋友基本都還是中國人。即使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American born Chinese,他們其實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身邊的認識的ABC,他們的朋友基本也都是ABC。所謂美國的移民文化,其實更精確的說就是第二代移民文化。因為American Born的第二代移民無法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所以導致他們會自己民族形成小圈子,社交活動基本按種族分撥,華裔只跟華裔一起玩、韓裔跟韓裔、墨西哥裔跟墨西哥裔,以此類推。這樣才從而形成了獨有的移民文化。都說美國是個大熔爐,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但我看它更像四川九宮格火鍋,每個民族一個格子,互相之間不怎麼來往。
既然從小在美國長大,完全接受美式教育的人都會如此,那麼留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問題就更加凸顯了。舉個基本每天都會經歷的例子,美國人之間聊天經常會開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玩笑、說一些年輕時流行的俚語、吐槽吐槽自己支持的橄欖球和棒球隊,這時候像我們這樣不在美國長大的人就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只能尷尬的笑笑。這點是不管我們英語多好,讀了多少西方歷史,看過多少好萊塢電影,聽過多少老歐美搖滾音樂都彌補不了的。中國跟美國人的幽默感常常對不上號,而這也往往成了大部分國人在美國升職的障礙。
每每與在美國呆得時間較長的老移民聊天,不管他們背景和現況如何,都或多或少會發現他們身上有種無力感。這點我看到其他幾個回答的朋友也提到過。這種無力感具體從何而來我不知道。也許是美國生活安逸,磨平了他們的稜角。也許是常年在美國當「三等公民」讓他們過得很小心謹慎,沒有當家做主的歸屬感。也許是找不到職業上升機會的一種無奈。也許是多年不見父母親人,對家人的思念和愧疚。也許是看到國內朋友現在生活風光,後悔當初沒有回國的一種悔恨。總之原因很多,我不敢妄自揣摩,但不可否認這種精神缺失是存在的。
其實說到底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絕對的答案,還要取決於每一個人未來想要的是什麼,如何權衡得失。
海外互聯網人才回國?來精易聘 http://exactpin.com,優秀offer任你選!
微信公眾號:exactpin
關注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定期推送最詳盡的公司信息、行業資訊和招聘成果。
http://weixin.qq.com/r/kUxDWyzEZHEbrWg49xm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新,過了幾個月,我想了下,一個中國人,回到中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回來的人才要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國內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正是因為國內還有這麼多不好的地方,才需要大家去貢獻自己的力量慢慢的改變這些不好的地方。
==================原答案========
僅僅分享下自己的想法。
因為我當初出國就僅僅只是抱著「出國學習增長見識」的態度。
也許在剛出來的頭一年有一點動搖,因為剛開始真的就有一種「美國就是天堂」的感覺。(我出身於西部四五線小縣城,高中去了二三線城市,大學去了北京,但絕大多數時間都只限於在學校學習和搬磚)我在美國大城市的一所top10學校,這裡的生活環境和科研環境比我出國前體驗的好不少,不贅述。按我目前的發展和我對自己能力的預估,如果我想留在美國,找到不錯的工作/教職應該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但是我待到第二年的時候就基本打消了這個念頭,除了因為待的時間長了接觸到了「天堂」之外的黑暗(具體可參見美國到底哪裡糟糕? - 留學美國)外,主要有以下一些考慮因素:
- 沒什麼文化認同感,我即便在中國人群中都並不是一個健談的人,跟一幫老外基本沒話說,他們在fb上看的聊的我連「哦」一下的興趣都沒有。
- 文化和教育的延續,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成長,在我之前,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的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我自己也是中國人,我不希望在我的下一代中斷,我心理上接受不了。
- 回國機會多,發展空間更大,國家砸了很多錢吸引國外的人才回去,不贅述,有興趣可去http://www.1000plan.org/
即便我才出國四年,每次回國,都感覺到祖國的巨大變化,就我了解的國內頂尖高校從硬體條件來說,雖然還比不上美國top10的學校,但是差距已經縮小很多了,等於或超過大多數top50的學校。軟體方面看這一大波年輕海歸回國,希望也能很快跟上。
我雖然大多數情況是一個理性的人,但在這種關乎未來的大決定上卻是頗為感性。最近兩次回國,每次飛機降落前,我透過舷窗看到祖國的大地總會不由自主的excited,越發有一種歸心似箭的感覺。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我接受了國內最好的本科教育,在美國經歷了一流的科研訓練。我有一隻優秀的願意我去哪兒就陪我去哪兒奮鬥的好妹子,我覺得前兩步我做的不錯了。如果留在美國我也許永遠都無法體會治國平天下所帶來的成就感,我希望我能回國在一間不錯的學校謀到一個教職教書育人,有一間自己的實驗室,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
祖國正在迅速崛起,而我不想只是坐在地球的另一邊,隔著互聯網當一個看客。
==========畫風突變的分割線============
滿地打滾啥時候夠到能被國家賞口飯吃的標準就啥時候回去建設祖國_(:з」∠)_難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不是簽證到期了么。。。
我現在還在國外,但是明年就要因為這個原因回國啦。
並沒有什麼煽情的故事,什麼異國戀的戀人,年邁的父母,一起長大的發小之類的;也沒有家族企業等著我接手或者高薪挖角;亦或是報效祖國的一片熱忱。。。
簽證快到期了,總不能黑下來吧。。。
正如當初選擇出國的理由一樣簡單,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人啊,什麼都好,就是別矯情。飯好吃
在英國待了5年的留學狗滾進來淚答。
上次回英國的時候,Paddington剛上映,朋友們都推薦我去看,都說特別溫情。那會兒忙著畢業典禮忙著跟朋友胡鬧忙著告別青春,琢磨著電影什麼時候不能看。回國後,經歷了一系列無奈後的某一天晚上,一個人窩著看完了這部電影。細細想來,其實不管當初出國還是決定回國都是比較被動的選擇,有想過再也不要回去,也有過一刻也呆不下去的想法。最終,還是跟身邊的大多數朋友一樣選擇回國。
當初第一次到英國的時候也跟Paddington一樣,帶著興奮帶著憧憬,然後被澆了一頭冷水。
(此處有雨 T.T)
每次出門都是大包小包。。。
吃的是這個。。。
上課是這樣(稀奇古怪的口音)
Group Work是這樣(被指導)
跟老外在一起的娛樂除了喝酒就是聊天,結果是這樣(笑點不同)
每年都要送幾個朋友回國
然後就越來越懶得交朋友
一個人都不敢半夜泡圖書館,怕一不小心回家的路上就遭遇
有想過在英國找工作啊,然後就是這樣
哎 於是我天天盼著回國,可以吃好吃的
回國娛樂活動多豐富
還可以碼長城!
我只記得最後Paddington有一個happy ending,具體內容我忘記了,不過也不重要了。
電影結束了,生活卻是另一個起點。可能還有點懷念英國的溫情,但又很快意識到真實的生活源自當下,看到樓上很多人吐槽國內髒亂差,學國際政治的人特別想說一句:
其實英國也經歷過這個階段,或者說任何文明的發展都經歷過蠻橫拓荒的時代,但日不落的真正崛起正是從無序與混亂中開始的,夾雜著種種問題,環境、人口、腐敗,如當下的中國一樣。
所以你是在這個時代里選擇大浪淘沙和祖國媽媽一同崛起?還是安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活並陪伴其衰退?
我反正已經用腳投票了,么么噠~--------------
謝謝大家的關注,最近比較忙,沒有辦法一一回應大家的消息。
也謝謝大家喜歡我的畫風,只是覺得這樣直觀一些就隨手塗鴉了幾筆。
好多私信我的刀友,多謝抬愛,很抱歉,最近搬磚,暫時沒時間操作。
一直以來對知乎的態度是比較保留的。
很開心不經意的一個回答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
有的人眼裡看到的是漫天沙礫,有的人眼裡看到的是星辰大海。
大家格局不同,見仁見智咯~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回答前介紹背景:80後單身男,建築行業。回國直接原因是H1B抽籤失敗,想想也是因禍得福吧。首先我屬於居家型,回國之後收穫一份很美好的感情,亞裔男子國外求偶有多難此處不展開了。其次事業,屬於global pay,建築業雖然美國收入很差,但換成人民幣在國內同行中算很高了,加之出國光環國內社會優越感也會比美國高,國人如何崇洋媚外此處也不展開。全球技術市場美國絕對大牛,但資本流動當屬中國。機會多,土豪多,都是優勢。詳見全球化體制下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受以及優劣勢分析相關文章。目前給我感覺國內適合打拚,國外適合生活和養老,所以現階段打算財富積累為主。國外諸多限制,作為老外在公司體制內略難升職,國內機會多項目量大,成長很快,加之國人背景可與中國客戶溝通,自然事業發展快些。
除以上扯淡外,父母在,不遠遊。回國後盡享美食,最好吃的果然還是媽媽做的飯。萬事孝為先,不要等到沒機會了再談孝敬父母。陪伴即幸福。剛從加拿大回來說下自己的想法:
1. 從現實方面來說,回國不回國這個事情最主要還是和職業以及性別有關。做技術類工作的比如IT以及工程的很多華人都在北美留下來了,人家輕鬆讀個碩士一兩年然後起薪就是十萬刀工作還不那麼累,留在北美確實很有誘惑力。我讀的設計,學校的風格跟著美國走,在讀書時候做著前沿的項目做著一個設計師理想主義的美夢,但是畢業後只能在加拿大工作這個事實還是讓我慢慢不能忍受,因為加拿大本地的設計業是非常保守的,信息方面也比較封閉,也許美國在行情方面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值得設計師去呆幾年的。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回亞洲來,畢竟建築類的設計在亞洲還是有市場並且很多設計師還是有一定追求的。再談性別的因素,在我加拿大的設計師朋友圈子裡面,九成都是女生而且她們絕大多數也沒有要回來的意思。除開留學生女生基數本來就大,這個比例也有點驚人。這種極端情況也許只針對加拿大,在這個崇尚慢節奏的養老生活的地方,想做點事情的人都迴流了,這裡面又是男性居多。不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在加拿大這個缺少選擇的地方,對稍微有點想法的人說真的有點有力使不出的感覺。當然女生也有很多有追求的人但是由於父母的意見以及大環境的舒適(亞洲是男權社會你懂的),比如很多女生覺得在加拿大比在國內更受到尊重,Asian Girl確實在國外也比較受主流待見,賣賣萌照樣很有市場,所以很多人還是留下來了。
2.從情感方面來說,我很真切的體會到張朝陽說的在國外呆久了的中國男人那種眼中的落寞。我見過很多比我大的中國移民,就算他們物質方面再富足穩定,或多或少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有種國內人沒有的無力感。小心翼翼,不善言辭,失落不甘,這種情緒在男性身上體現更為明顯。這是一種精神的缺失,也許就是高票答案裡面說的長久處於亞文化下的結果吧。西方社會再提倡包容和人道,主流社會還是存在的,對於其他族裔的排斥也是存在的,只是顯性和隱性而已。我在加拿大並不缺本地白人朋友,他們每個個體都很有教養我們也經常在一起玩,但是當涉及具體的利益或是白人作為一個群體出現的時候,你會感覺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控制他們做出並不太有利於你的舉動。這就像他們血液里的東西他們自己有時候也渾然不覺,那就是並沒有把你當自己人。當然普通人還是很友好的,西方的熟人層面上的交往真的讓人感覺如沐春風,但是如果你如果有機會接觸到他們主流的或者精英的社交圈,那種文化上的排斥感還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為什麼大多數華人能夠混城不錯的中產階級但是在文化和社會地位上更進一步那麼難。
3. 個人來說,我喜歡城市文化,加拿大這個鄉村文化盛行的地方我不喜歡。我作為一個從頭到尾就沒有想要留下的人來說一下自己是怎麼想的吧。
我的情況是醫學行業,比較不錯的學校,國內也有比較不錯的資源。
首先,我熱愛我的行業,我也熱愛我的祖國。一想到留在國外我苦學十載的醫術只能用在外國病人身上而不能為祖國人民減少一絲病痛我就覺得不爽。
其次,在祖國行醫因為語言文化沒有障礙我可以更好的展開服務,而在外國行醫因為不能深入交流可能僅限於程式化的一套流程。
再次,我的留學經歷對我回國工作是優勢加分項,可以干自己喜歡的科。而非本國人在海外工作是劣勢減分項,即使是當醫生,也只能當「非熱門科室」的醫生。事實上大量的人都只能不幹醫生了。
最後,發展前景問題。回國我的前面是星辰大海,而留在國外一代移民的天花板就擺在那兒。我覺得這個問題sohu老總張朝陽已經給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答案了。他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我為什麼回國」。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剛去美國半年,看完後並沒有多少共鳴,第二次讀是在幾年後了,感受完全不同。文章太長我就不在這兒貼了,鏈接如下: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1181031_1754318490.html
我想很多留美的人都會有的感觸,「我無比感謝美國教給我的那些事情,帶給我的衝擊,但我不屬於這裡,總有一天,我會回到帶給我歸屬感的地方。」
「任 何離開從小長大的環境到另外一個文化圈子裡面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裡融入主流文化,哪怕這個人外語講得再好。」
"每當我回到國內的時候,我就能感受到一種非常明顯的理直氣壯。真的,那時候在國內遇到的任何人,我覺得他們都活得那麼理直 氣壯,哪怕他們是在跟人吵架。而我在美國見到的華人,不管他是做什麼的,哪怕是高級教授,都給我一種疲弱無力的感覺,我相信這是長期客 居他鄉給人造成的外在精神缺憾。"
"美國社會整個一切一切的事情基本上都跟我們在文化圈之外的人沒有關係。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下的人慢慢就會忘記了當初的抱負,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的東西:在郊 外有一棟洋房,有幾輛車,孩子能上最好的大學。」
「走到今天,自己回想一下,如果沒有美國的經歷,我會在好幾個方面比較欠缺。到美國去生活使我見了比較 大的世面,理解了世界上除了一種國家的生存形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的生存,同時也體會到美國人定義下的平等概念。在我看來,這種平等的概念特別重要,所以我在價值取向上沒有很強的等級觀念。」
評論區比答案還熱鬧。
--------------------------------------------------我最不喜歡中國的一點,就是身邊每一個人幾乎都習慣道德綁架,以及隨意對我和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
比如說,我在德國,一堆人說來說去最後總回到一個問題,那你爸媽咋辦?
看我短暫地停頓之後,許多人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注意,是「心滿意足」)
還有些好為人師的人,就開始不斷地給我洗腦,無非是老生常談的那些觀點,你父母需要你照顧,你去了其他地方就是不孝,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當小城市的老師最好,等等。
問題在於,這些說話的人,只需要動動嘴,我的父母他們不會去管,我的事業成功與否他們也不關心,然而他們卻樂於指指點點。
說到底,我父母和我,是真正參與者,和他們都無關。
(父母養老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但,以這個為名義,讓我天天在離家最近的地方找一份養老的工作,卻不讓我自己選擇,是對我二十多歲年齡的綁架,重要的話說三遍!!!)
在德國將近六年,我卻依舊在某一天做出了自願回去的決定。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的機遇確實很多,在德國的工作範圍確實小得多,薪資漲幅也不大。另外朋友親人在這裡也有很多。
德國的安全隨著難民湧入直線下降。和許多德國人一樣,我不知道哪一天,恐怖分子就會提著刀,帶著槍,上地鐵,上火車,而我們卻很難預防。
很多人提到回國出國,都有一種悲壯感,彷彿一去不能回,或者是一回來再無法去,其實,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全球化的進程一定不斷加快,這些事情會更稀鬆平常。
而我,無法設想一輩子在一個國家生活,漂泊於我,早已成為一種常態,趁著年輕,不應該追求穩定,因為那穩定,也是一種虛幻,萬事皆在變化。將來我年紀大了,也絕不會一直用道德綁架拴住別人。
猝不及防的知乎德語一小時入門live:https://www.zhihu.com/lives/863029714489589760
這幾天在郵件列表裡面看到了一個人的遭遇:拿了H-1B,於是就跳槽,前腳剛走前公司就把H-1B註銷了(合法的),但是新公司H-1B的申請被移民局reject,無法延期,只能回國。
昨天兔子先生和一群朋友來我家聚會,算算上一次見到兔子先生還是我假期結束回德國的那天,兔子先生來火車站接我。
兔子先生人如其名是個非常活潑的男生,總是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整天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根本停不下來。可是昨天兔子先生喝多了,一個人趴在陽台上嚎啕大哭,哭聲大到在房間的我還以為他在外面被群毆了。我和朋友們急忙聚集到陽台門口想要一探究竟,可是誰都不敢邁進陽台一步,因為誰都不知道前一秒還樂不可支地說著「是不是兄弟,我喝完你也喝完行不行!」的兔子先生為什麼突然開始嚎啕大哭。我說過我已經有段時間沒見到兔子先生了,我有點懵逼。
這樣看來我其實像個不稱職的朋友,或者聽起來我和他也沒那麼熟悉。但其實我跟他還有幾個朋友大學四年(多)同學,經常結伴出去燈紅酒綠、推杯換盞、嘶吼到天明,他也因此成為我們宿舍的7號人物,關係不言而喻。之所以這麼久沒有見過他,是因為,自從來了德國以後他就經常回國,假期結束比我早半個月回德國,然而在我抵達德國時,火車站匆匆一面,他就又飛回中國了。
往返機票對兔子先生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沒辦法,畢竟他女朋友——兔子小姐——在國內。
我們一群人第一次見到兔子小姐的時候,她和兔子先生還沒有在一起,兔子先生一蹦一跳地拉著她向我們介紹說「這是我玩了很多年的好朋友,關係特好」。兔子小姐是個高高瘦瘦的女生,長的很漂亮,性格卻一點不嬌氣大大咧咧的,很愛開玩笑。她的口頭禪啊語氣詞啊都跟兔子先生一模一樣。席間兔子小姐時而幫兔子先生整理整理領口,時而嘲笑他玩起遊戲來太蠢,兔子先生也非常自然地將所有好吃的夾到她的碗里,又巧妙地避開了所有她不愛吃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其實互相愛慕著對方,只是誰都沒有戳破那層窗戶紙。那滿眼的愛意和體貼在他們眼裡看來或許早已浸入生活的點點滴滴,變成了再自然不過的日常。我們私下問過兔子先生,是不是喜歡兔子小姐,他說「真的沒有,怎麼可能,我們只是朋友而已,都認識好多年了」。
事實證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一次出國的兔子先生,到達德國後就抱著手機開始給兔子小姐報平安,掛了電話就承認他和兔子小姐在一起了。或許是出國在即讓他重新思考他們的關係,或許是酒精給了他更多的勇氣,又或許是其他追求者的加入使他燃起莫名的怒火,兔子先生戳破了那層窗戶紙,而兔子小姐的答案是「我也是,我願意」。
他說「兔子小姐是我見過最好的女孩」,逼得我們破口大罵,你個白眼狼,是誰辛辛苦苦幫你定車票、訂房間、搶考位,是誰辛辛苦苦幫你安排好所有行程你只要帶上人就行了,是誰在你醉地不省人事的時候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去接你的,是誰幫你把菜做好等你來吃的,是我們!7號小室友你講話要憑良心的奧!
罵也罵了,笑也笑了,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打心眼裡祝福他們,畢竟他們早該在一起了,打著「朋友」旗號的狗糧我們吃飽了。
為了兔子小姐的畢業典禮,剛來不到一個月的兔子先生一激動直接打飛的飛回中國了,帶著鮮花趕去了她的畢業典禮。去就算了,還美其名曰「家裡有急事沒辦法喲必須回國」,你大爺,她朋友圈曬的畢業典禮的鮮花和情話,擺明了就是你丫,切。
沒過多久趕上暑假,兔子先生又回去了。
暑假結束剛到德國沒多久,兔子先生又回去了。
過幾個月要過年了,聽聞兔子先生又打算回去了。
雖然大家總是罵他敗家,罵他沒良心來德國以後也不來看看我們整天往回跑,但其實我們一直一直羨慕著兔子情侶。
而就是這個一直喂我們狗糧的兔子先生,此刻正在陽台上嚎啕大哭。坦白說我從未見過男生哭得這麼傷心,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了,不知該上前安慰還是該迴避,好讓他好好發泄一場。
今天原本是企鵝小姐的生日,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給她慶祝生日,貓小姐也剛剛交往了一個男朋友,藉此機會介紹給大家。今晚的一切都充滿溫馨和愛意,卻不知是哪一個細節恰好觸動了兔子先生。
喝醉的兔子先生拉著貓小姐的新男友,不停地說啊說啊。
「貓小姐跟我大學關係一直特好,別人大學四年感情,我們比較特殊,大學讀了快五年了,五年的感情!你一定要好好對她,一定要照顧好她!我看你開車來的,條件挺好的嘛,哈哈~很好很好,這多好,盡你所能給她好的吧,盡你所能對她好吧,盡你所能吧兄弟。哎喲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這怎麼跟嫁女兒似的,什麼玩意兒啊,我跟你說我也有個女朋友,不過這故事太複雜了有機會我再說給你聽。下次啊,下次再一起喝酒!我沒辦法做到的事,你能做到了,真好,真好。」
「你知道嗎,兔子小姐跟了我,什麼都沒有,我什麼都不能給她。她前任什麼都有,還一直在挽回她,可是她拒絕了,她選擇了我。她選擇了我呀!可是我什麼都給不了她,我什麼都沒有。她前任有房有車,還能陪伴她。你知道嗎,她剛剛開始工作,什麼都很辛苦,可是我幫不了她,我連給她一個擁抱都做不到啊。我不能給她承諾,不能給她陪伴,我沒房沒車我還是個窮學生,我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會不會辜負她。我真的什麼都給不了她啊,你明白吧,我真的很想回國。」
「只要我回國了一切就會變好的,是不是?可是我回去了還是要回來,還是要回來呀。」
「我沒辦法呀!」
「哎兄弟,你起來,我們再喝一杯,你要好好對她啊聽到沒?」
說完兔子先生坐在地上繼續哭了起來。
我們都看在眼裡,可是我們沒人能勸他。很心疼他,可是我們幫不了他。他回不去,畢業在即現在放棄功虧一簣,於父母無法交代;他也打不敗自己的內疚,因為他回不去。
企鵝小姐說:「兔子先生剛剛特別快地輸入了一串數字搜索好友,然後出現了添加好友,看了半天可是他又沒加。」我猜到是誰,可我寧願自己猜錯了。
我想起晚餐時兔子先生笑著說「你們都有兔子小姐微信號吧,你有是不是?你也有吧,你們都加了都是好友對吧,哈哈哈哈」,當時沒人當回事,沒人知曉輕重。
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大的夢想支撐著他度過異國他鄉的日日夜夜,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離開家離開心愛的人只為自己那厚重的理想。我們見慣了追求夢想的執著,見慣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而這些所謂的兒女情長總是被放置在不值一提的境地里。我們總是歌頌那些為夢想勇於放棄的人。
可是這世界不是這樣的,不是只有功名利祿,不是只有超級英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普通的「人」,二十幾歲的年紀——一個愛的最熱烈的年紀——我們往往沒辦法將親情、友情和愛情棄之不理,它佔據了我們最深層次的內心,它往往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因為我想給我愛的人一個溫暖的港灣。我想要更努力,是因為想要給他們更好的未來。
可總是太晚了,等我們準備好了,捧著滿手的鮮花和掌聲回頭的時候,只剩下空無一人的走廊傳來陣陣回聲,爸媽老了,愛人走了,知己散了。
「嘿,恭喜你。」
我們所接受的精英教育無時無刻地提醒著,嘿,不要放棄你的夢想啊。
去他媽的夢想,兔子先生真的就只想要兔子小姐而已,兔子小姐就是他的夢想。
一個月前,我終於下定決心,回國。
先介紹一下自己,我高中畢業來法國留學,讀的是法國特有的工程師大學,五年本碩,大四去英國交換一年,大五回到法國繼續念書然後實習了半年,現在實習快結束了呢。
從一年以前「回不回國」這個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我經歷了 :
我在法國明明可以混的很好我為什麼要回國 - 不行國內現在好高端霸氣我要回去 - 還是法國舒服啊國內競爭好激烈人也超級多 - 我又不可能在國外呆一輩子遲早要回去的 - 歐洲怎麼總是恐襲,可怕我要回去 - 國內找工作好難啊我還是別回了 - 要不做兩手準備? - 沒有那麼多精力啊我覺得國內現在發展真的好呢 - 爸爸要我回去,導師要我留,拔河吧! - 我現在天天在辦公室編程我好無聊 - 國內還有爸媽要我陪伴呢 - 在國外永遠是外國人 - 嗯,我回國吧。
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後,我終於決定,回國。
我們學校我們這屆的中國人,讀博和留下工作一半一半吧,寥寥幾個決定回國的,我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真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留下?考慮到我們學校的情況,是一所在法國很有名的工程師大學,只要你不是不學無術的,畢業之後比較好找工作,而且薪資和福利也都還不錯,可以過的很舒服每月還能有不少盈餘,畢竟我們五年書讀過來和國內高三的強度差不多。。。但是我們學校在國內沒有什麼知名度,回國的話並沒有什麼優勢,我們常常說國內是工資低壓力大房子貴,這裡是工資高生活安逸房子便宜,既然如此,那當然首選留下,起碼,工作個幾年再回去嘛。
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我壓根沒想過要回去,但後來變了。
可以說,我比我任何一個同學,都有過更強烈的「法國夢」。我很小就聽說「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法國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國家」,我就莫名其妙的中了毒。我小升初報考了外校的法語班,但沒有考上,後來到處找其他的,外婆在報紙上無意中發現武漢還有另一所中學也教授法語,我果斷就去了。然後中考去了外校,之後來法國一切順理成章。
但是五年過去了,我的夢也破了。
法國雖然沒有我們平時吐槽的那麼糟,但絕不像我憧憬的那麼好。
我在這裡被偷過被搶過被騙過被街頭騷擾過
國外大學不應試教育?我們學校每周考試每次考試計入最後總成績,每學期都年級大排名
換居留卡不知道要排多少次隊,還要看人臉色
你要去辦事?你休息他也休息,你得上班上學的時候請假去
巴黎地鐵永不消散的尿騷味是我對巴黎最難以忘懷的一點
硬體設施很落後,根本不如國內
周日哪裡都不開門
阿人小黑滿街都是
逢年過節必燒車
恐襲不斷,感覺巴黎要被炸成窟窿了。。
(我還可以寫一百條)
這些,我一點不想繼續體驗。
我不是一味的說法國不好,你要我說它優點,我也能說出很多
比如之前提到的 工資高 生活安逸 房子便宜,還有大家都知道的,福利好,環境好,而且老牌法國人的紳士和優雅,是骨子裡的,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人家的優點我們也是要承認的。我也的確很享受這種周一到周五按時上班不加班,周末就和小夥伴自駕去郊外玩的生活,上面那些吐槽的事情,畢竟也不是天天發生。可是五年以來,我體會到的最深刻的一點就是:
與身俱來的文化差異是一道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這裡優點再多,也無法彌補我心中缺失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這種歸屬感,不來源於某一個個體,而來源於整個群體或者說這個社會和國家。我覺得我是屬於中國的。無論我外語說的有多好,唯有用中文,我才能表達心底最真摯的情感,就像無論西餐多麼高大上,我還是想念從小奶奶就給我炒的那盤青椒肉絲。所以,無論我怎麼努力,我永遠感覺自己是個外鄉人,我可以在這裡擁有體面的工作,舒適安逸的生活,房子,車子,但想要躋身法國上流精英社會絕無可能,我不是他們。這麼年輕有幹勁的我,也著實不適合安逸。我寧可投入國內擠破頭的大潮中,擠出自己的一片天,也不想要有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就下定決心回國了。我之前,也無非,就是有些貪戀這裡的安逸和舒適嘛。
我也確實,曾一心浪跡天涯,也曾背上行囊頭也不回,也想永不停歇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可是倦鳥也知返,況且兒行千里母擔憂。如今父母漸漸老去,他們陪我長大,我怎麼忍心讓他們獨自變老?我一個人在這裡,萬一有什麼事情,我怎麼忍心,讓他們奔波半個地球來看我?做人不能自私,我要對我負責,也要對我的親人負責呀。
可能有人要說,你回國會後悔,國內更糟糕。我知道呀,我每年回去都要被刷三觀。但是那又怎樣呢,那是我的祖國呀,我看到她在進步,而且進步的很快,她確實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和缺點,可那是我的祖國,我可以包容她,我等她變好。如果可以,我願意幫她變得更好。
我也並不討厭法國,她仍然有很多讓我喜歡的地方,我只是不再愛她了,因為她讓我失望了。
8.5更新:
公眾號已更新「你真的想好要回國了嗎?」,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分析。
------------------------我是華麗名片分割線-------------------------
我是知乎習伊娃,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和態度,如果你想聽我分享經歷和講故事,那麼關注我。
我的微信公眾號:習伊娃 (evaxi20170723)
http://weixin.qq.com/r/3z-k-InEWdQmrc2f92rN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個又好看又有趣的姑涼
http://weixin.qq.com/r/3z-k-InEWdQmrc2f92rN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就是喜歡中文,中國音樂,中國藝術,中國式幽默,中餐,中式設計,中式建築,中國風景,甚至中式美女,總之審美理想無不中國。而美國的擅長的當代藝術,流行音樂,商業大片,美劇,籃球,或美式幽默、飲食、社交等等都不感冒。
就好比,
我喜歡喝茶,而咖啡對我味同嚼蠟;
我陶醉於崑曲,而沒法聽下去完整的歌劇;
我流連於小橋流水,而壯觀的國家公園對我只是到此一游;
我欣賞古典美而非性感美;
我最想學古琴,鋼琴對我來說只是學音樂的工具;
我認同佛教文化,卻難以理解基督教文化,這裡說的是感性理解;
我喜歡一堆人聚會吃火鍋聊天,卻對美式party避之不及;
我看中文是為了學習和娛樂,看英文只是學習;
......
沒辦法,我就是有非常嚴重的審美偏好,生活習慣偏好,如果呆在美國,再有錢安逸都不幸福,甚至時間長一點都呆不下去。
所以,哪怕我只是出身普通,國內無人脈無關係無家族企業等我接手,也不是什麼名校畢業,甚至也沒有太多家庭牽絆,我還是會回去。
當然我有自知之明,我即便想留美也不可能,專業、學校、能力都不足以支撐我留下,所以也從來沒抱過希望,還好我也沒有這種願望。
再說,我自己的職業方向,中國文化產業,說的更大點,傳統藝術的復興,確實只能在中國做。
來美國、去歐洲,就是為了讓自己不閉塞,了解了世界才更有助於了解自己,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以上只是談的偏好,而決不是完全拒絕西方文化,我也喜歡西方人的禮貌和秩序,愛看芭蕾舞,喜歡這裡乾淨的環境和更自由的社會規則,也願意學習西方先進的地方或不同的審美,但於我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一種錦上添花,而不是賴以生活的基礎。
會不會覺得我思想不太現實?我自己也有一點這麼覺得,不過沒辦法,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推薦閱讀:
※一個人留學在外沒有安全感一個人內心孤獨怎麼辦?
※科研沒有方向,沒有老師指導,做的工作總是直接被導師在組會上面批評,已經產生厭學和抑鬱的傾向,怎麼辦?
※大二學生,如何從零開始準備出國?
※出國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天氣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