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太久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題,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時間過久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邊緣型人如何影響親友
邊緣型人在痛恨自己之餘,也會指責別人也痛恨他們,變得吹毛求疵又極易發怒,使得別人最終真的想離開他們。指責他人,是為了讓自己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邊緣型人格障礙不是麻疹,並無傳染性。可是長期被這樣對待的人,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朋友、伴侶和家人往往以為這種行為是沖著他們來的,會陷入充斥著罪惡感、自責、沮喪、憤怒、否定、孤立和困惑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他們採用的應對方式,長遠來看並無效果,甚至使情況惡化。由於親友總在為患者的感覺與行動負責,患者不健全的行為會變得變本加厲,其實應該負責的是患者自己。

常見的親友的想法
想法1:我們之間所有的問題都是我的責任。
事實1:雙方都應各負一半責任。

想法2:他們的種種舉動,都是沖著我來的。
事實2:這些舉動可能完全與你無關,是由生理與環境因素綜合影響的疾患表現。

想法3:我有責任去解決對方的問題,我不做就沒人會做。
事實3:當你設法主導他們生活的同時,也向他們傳達了一個訊息:他們無法照顧自己。你還要避免通過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來改變你們的關係。

想法4:如果我能說服他相信我的說法,問題就會消失。
事實4: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類心理疾患,深刻地影響著人的思考、感受和行為。無論你多麼能言善辯,都無法把病勸好。

想法5:如果我能證明他們的指責是不真實的,他們就會再次信賴我。
事實5:缺乏信賴感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標誌之一,與你的行為無關,更與他們看待世界的信念有關。

想法6:真的愛一個人,就得接受他們對你身心的虐待和折磨。
事實6:真的愛自己,就不會任由別人虐待你。

想法7:得了邊緣型人格障礙並非患者所願,我不應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事實7:的確,人格障礙並非本願,但只要給予幫助,他們能學會控制自己對別人的行為。

想法8:設立個人邊界會傷害患者。
事實8:設立個人邊界既可幫助你,也可幫助患者。

想法9:如果我改善環境的嘗試失敗,我應鍥而不捨地堅持,知道奏效。
事實9:你應該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嘗試新的辦法。

想法10:無論患者做了什麼,我都應該給予關愛、理解、支持和無條件的接納。
事實10:關愛、支持、接納一個人與關愛、支持、接納一個人的行為,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支持和接受他們不健全的行為,反而會使這種行為持續下去,甚至讓它變本加厲。

引用自《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p61-p62
作者:【美】保羅·梅森/【美】蘭迪·克雷格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是出於什麼角度看這個問題的?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或是諮詢關係中,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格穩定,自尊水平穩定,自我認知穩定。

否則很可能自身難保。


和bpd建立親密關係,大概是要抵制對方不斷地,在正常人看起來奇異無比的自我奉獻,自我犧牲,自我交付,以後對方過度的索取,渴求關注,獲得無時無刻的陪伴,依賴等。除此之外,對方的悲觀,絕望,空虛,衝動,沒事找事,自虐抽風,冷暴力,挖苦,譏諷,不斷地自我確定等也讓人不勝其擾。

這一切都是因為bpd不恰當,急切的要交付出了自我,以及試圖爭取親密之人的控制權。即勒令對方無條件的交付出所有的包括人格,自尊,關注。這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完全匪夷所思之事,但對於bpd來說卻是理所當然。

正是因為假定對親密之人有控制權,所以才會將平時的自我折磨悉數放到對方身上。

有趣的是,bpd還會臆想出一段親密關係來,假定自己終究有一天會取得對方的控制權,而在現階段要無條件的履行自己的義務,無條件的交付自己,所以很做一些很深情很能感動人的事情,會單方面的深愛上某人。

很多受害的小夥伴一臉懵逼,so what,你憑什麼要這樣對待我,誰給你的權利,之後變得怒不可遏,大聲責罵。

其實真得沒有必要這樣聲討和邊緣型人格在相處過程中遇到的不適。這樣激烈的言辭真的讓bpd的人寒心。

強調一點,在日常交往中,bpd給人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一般對自尊穩定,有一定情緒調節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人來說幾乎沒什麼影響。相反,bpd反而知道自己在人際方面的不足,所以更加用心應對,不會讓對方感到不適。

而唯有到了親密關係這一層,這樣融洽的場景才會出現裂痕。所以想和bpd建立一段親密關係真得是很難,真得不必擔心被bpd拖累。

而且,由於一般bpd的人深知自己的破壞性是不敢貿然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所以如果能夠和bpd處在一段親密關係之中,必然是有大量其他的因素存在的。比如時間地點的交叉重合,共同的志趣愛好,兩性之間的吸引。所以如果自己的好朋友或另一半是bpd,然後不巧自己深受其害請不要大為光火,將bpd罵個夠,之後再唏噓感慨自己是如何脫離苦海及時止損。這樣的姿態很難看,也讓bpd的人寒心,你把之前兩人的珍貴情誼看成了什麼,相處時不愉快然後就要遭受這樣過火的對待么?

還有,如果是親人的話更是沒有必要過分的怨恨和指責,沒有什麼比這更親密的存在了,bpd親友對你的確是個累贅,但保持距離就好,試著理解包容,可能對方會帶來很大的侵擾,但是更多的時候,他會儘力的剋制自己,讓自己不會傷害到對他而言十分重要的你,你所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只不過是他日常必備痛苦折磨的冰山一角。

如果做不到寬容就遠離。理性的bpd樂見其成,不會死皮賴臉的繼續給你帶來不適。更多的情況是bpd提早的自我遠離,bpd對於拋棄這個概念的警惕性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也許你還沒感到什麼問題,bpd已經決定要拉遠和你的距離了。當然這看起來像是本來好好的這麼突然就不高興了關係就遠了,之前那麼親密來著。


我就有邊緣性人格障礙。高中的閨蜜告訴我,她覺得我情緒經常陰晴不定,經常遠離她和同學們,她還以為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和閨蜜同桌那段時間,閨蜜說和我坐一起她都快抑鬱了..說我沒有生氣,太內向。有次她被我的情緒影響得哭了...後來她盡量遠離我,減少我們相處的機會,我就以為她討厭我了,不要我了,有段時間特別很恨她。。這些都是她後來我休學之後告訴我的,我都沒有注意到。然後我們又變成閨蜜了⊙▽⊙


越對她好越被索取無度,認為你對她的好是天經地義,哪怕自己錯了也不能指責,因為肯定是你變了,不是她錯了,錯不能說,說了肯定是你在向著別人。
不懂感恩,親近不分,對她好的人被她拖累,對她差的人她反而拿人家沒辦法被人佔便宜。
有點M傾向,被虐思想很重,越被虐,越離不開,越對她好越仗著別人對她好作踐別人的感情。
最後對她好的慢慢都離開了,對她差的人留下。不反思自己自身的問題,還覺得都是你們的錯,錯的不是我,是全世界,人生太倒霉了。
這樣的處事方法,只會留下對她差的人,過得不好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感情是信用卡,你可以消費,但是要還,如果只取不還,遲早當黑戶。
親近的人被傷害,等心徹底傷透以後,離開後,就不會有人再幫著收拾爛攤子。
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扛了。
良性的社交是,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我們對彼此的好互相循環,感情才會長久。
而bpd則是你越對我好我仗著你對我好糟踐感情,對我不好的我只能對他們好試圖感化他們。
沒有任何正常人能長期忍受的了bpd,結局只有離開,不要幻想他們會改變,他們只會改變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你打破底線更改底線。
人不自救無人能救,任何試圖救他們的人,都會被他們拖下泥潭。
普天之下皆她媽,反覆無常,自己永遠沒錯,錯的是這個世界。
看了其他回答,看來大家被禍害的都不輕,那句評論說的好,離開後好像幾千萬欠款被一筆勾銷了,真的是這樣!
回答還有bpd說自己沒錯,需要對他們寬容,嗯,你們找對你們寬容的去吧,我們不願意寬容了,我們不是神是人,一味付出會累的。
本人之前也多多少少有點不知好歹,不知道算不算bpd,但是自從我改變了自己,淘汰掉劣質社交,剩下良性社交以後,感覺天都更藍了。
一個人說你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人都在說你,那樣就要考慮下自己是否真的有問題,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固執的覺得自己一點錯都沒有,不肯走出這個怪圈子。
典型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看到這個新聞更加確定了要遠離bpd的想法,某位號稱自己是bpd的人,在其他回答需要別人拯救,講真,感覺他邏輯思維一點不比正常人差,甚至還隱隱有種大家都要幫助我的做派。
呵呵噠


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體驗,反正我身邊的朋友沒有相處很久的。
哪怕只是因為一件非常微小的事,只要我覺得他對我不好,就會覺得他從來沒對我好過,徹底否認他。
所以身邊沒有長久的朋友,從來都換人換的很勤。


我算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我對於身邊人永遠抱著不相信的態度去接觸,時好時壞陰晴不定的脾氣加上自己的刻意疏遠導致根本沒有人跟我接觸時間超過三年,我十七歲,渴望得到關愛又希望自己孤獨.


不請自答。
和BPD相處太久是什麼感受?(限親密關係,例如:父子,兄妹,眷侶)
分三個時間段來闡述。分別為前期,中期和末期。
和有血緣關係的長輩自己兄弟姐妹相處的時候,我的病症不太明顯,因為有血緣關係,我並不太會去折磨他們和本我。因為我會把自己最柔軟的一面以及自己覺得最舒適的一面表現給對方,我知道對方和我有一層特殊的關係。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突發情況,當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給我和給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待遇的時候我會自我內心折磨(其實在正常人看來都是對我們好,只是他們找了最合適每個人的方式來區別對待)。這種折磨並不會表現出來,僅僅是自我內心折磨自己,我會覺得是被拋棄或者是被嫌棄的那個孩子,但當對方能夠給我一點點的回應(相對於我內心來說)譬如,走在馬路上把我放在裡面。這個時候我又會恢復正常。在和有血緣關係的人相處的時候並不那麼容易的表現出來病症,本身和他們相處就是全心全意的把自我覺得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
~~~~~~~~~~~~~~~~~~~~~~~~~~~~分割線?

在眷侶關係這個方面,恐怕是常常會表現出來BPD。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作為最基本的保障。也就是說,當我和家人爭執,我不會去在意後果,知道最後還是一家人。但是和戀人爭執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情緒,這種情緒為惶恐,不安,多疑……因為不知道在吵架吵完以後對方還會不會和我保持這種締結關係。
不知道其他的BPD以及其他的正常人和我是不是一樣。在選擇眷侶方面,會考慮物質條件多一些,也就是說,能有光鮮的工作,不錯的收入,以及淵博的學識會更容易成為我的目標,皮相併不是主要甚至是次要的一個因素。不錯的人選挑好以後,我會根據對方的喜好來判定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說什麼。估計會有人質疑。我相信其他的BPD和我一樣,有著廣泛的興趣。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BPD不會有自己的喜好,他會喜歡對方的喜好,接觸的人多了以後,你剛開始和BPD接觸,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有趣,有思想,有主見的一個人。如果你覺得他沒有思想,無趣,感覺很木訥的話,還是儘早離開他吧,因為一切都是他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了的,只是你被拋棄了而已。BPD患者從某一方面來說,雙商都是高於平均水平的。
以上即為前期。總結來說,你的喜好,你的所思所想「恰恰」也是他的所思所想,這會讓你產生一種「傾蓋如故,相見恨晚,這就是我的靈魂伴侶」的幻象。


慢慢的你會發現他的控制欲,如果你幾分鐘不回他信息,不及時回他的電話。會出現以下兩種狀況。
1:他會瘋狂的給你發信息,打電話,所有一切能聯繫到你的方式都會用上,直至聯繫到你(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人)
2: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等你忙完給他發信息,打電話的時候會發現你已經進了黑名單,但是通常只有一會兒,等過了這段時間又會他會主動加你的。他的心理會出現這樣一個變化,即被拋棄的無助與絕望----由對你的仇恨引發出來世界的仇恨----自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且積極地想要去彌補。
在中期,你會發現那個溫潤如玉,看起來頂優秀的人慢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控制欲和佔有慾特彆強的人,會慢慢折磨彼此。例如,爭吵,刪了你又加你周而復始,忽冷忽熱,如果有可能會24小時待在一起……
BPD是不會允許眷侶和異性有任何一丁點的親密接觸,就回答問題的這個時刻能想到的就是去吃西餐給女生拉座椅……表面上雲淡風輕,在私底下,肯定會把這個女生查的清清楚楚,並且拉入黑名單。
以上只是BPD控制欲與佔有慾微不足道的體現,但是很有代表性。
大部分的眷侶都死在了中期,這個過程漫長而又反覆,很費心費力。有可能做了十件讓他開心快樂的事情,他在心裡給你增加了一分,但只要你做一丁點兒不讓他開心快樂的事情,他就會把以前的所有都推翻陷入奇怪的變態的惡性循環中。在日常生活中看出某個人是BPD的話,如果不是缺了他不可,還是做朋友好,他給你展現的都是頂優秀的一面。

後期?
我從來不相信愛情,所以……不信會有眷侶走到後期。
從理論上來說,BPD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並且一直持續,他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愛人。會給外人產生一種「你配不上他」的錯覺,如果在不了解你們的過往的前提下的話。因為他以前遇到過的朋友或者是路人都會對他產生影響。並且他很有同理心,很有同理心的前提是你能幫助他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如果不能,在正常人看來,BPD都是極為自私並且陰鷙的。


PS:以上都只針對和BPD年齡相差不大的人
一定要聽他的解釋!!!他能給你解釋就表明你對他是極為重要的!!!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個心路歷程,所闡述的情感變化或者是所作所為在程度上都是比正常人要嚴重很多。
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想到再補充。
最後的最後,一旦你感覺到了傷害,還是儘早退出這段關係。如果你堅持下來和BPD一起面對,那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還要重要。


除了不能完全割捨的親人,誰會跟一個邊緣人格待久了?


別高估自己走近bpd的能力,別自作多情瞎操心。你以為相處很久就能走到對方心裡嗎?不好意思,還差得遠呢。

而且,我是不太正常,但不代表沒腦子,沒感知能力,對自己和別人的痛苦一無所知。
我對自己的失控比對方痛苦一萬倍。

另外天下人各有異,特別是這種精神類疾病,每個人的嚴重程度,天生性格,表現方式,偏重方面等等也大相徑庭。
別拿你以為的觀點隨意安插在別人身上。
另外我也沒傷害過你們,別有事沒事就扯所有bpd。

[答案已修改]


剛認識的時候是小天使,熟了之後就慢慢變成惡魔了,特別依賴我,一天到晚微信保持聯繫,一點事就生氣,不管我需不需要,只要她想給我的我就必須接受,因為這些事經常吵架,坐下來談了很多次,無果。吵架之後喜歡發微博冷嘲熱諷,清空微博擺出「重新再來」的姿態也好幾次。她說我是她最最好的朋友,經常問「你喜歡我嗎」「我們會永遠是好朋友嗎」可我們並沒有認識多久。特別敏感,喜歡瑪麗蘇。
簡直就是精神折磨,那幾個月是我長這麼大最痛苦的日子……絕交之後不管遇到什麼煩心事都覺得不是事兒了。

補充,反反覆復吵了好幾個月我已經到了去淘寶搜發泄工具的地步,後來意識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就跟她說咱們還是別聯繫了,然後,她就開始微信簡訊轟炸,沒完沒了,同一句話反反覆復說,一次幾個小時,我真的快瘋了……後來還把我給過她的東西還給我,還不一起還,一點一點地還。我說什麼她都說她不想聽大道理。

我曾經試圖改變她,但是發現我根本做不到,甚至沒起一點作用。所以跟他們相處的時候,除非你覺得自己足夠強大、有能力改善現在的局面,否則還是遠離吧,不然可能自身難保。畢竟在他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下,你的努力是無效的。當然我這個可能是不太好的例子了,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積極配合改變現狀的人,相信大家還是願意跟他做朋友的。


還沒有開始就跑路了 感覺就是他在溺水 而且不想被你拯救 反而想拉著你一起溺水


高強度以及高密度的精神虐待


我最愛的人,就把悲痛與酸楚都交由我帶走。今後從此,你們只需要遠離苦難,歲歲平安。
——至少到今天為止我是這麽想的。
——雖然我們不是彼此最重要的朋友。
——寶貝,人和人一場遊戲。
——but就算是我這樣的過客,也會想要你快樂的。


我遇到過這樣的事。那個人A明知道某個人B有人格障礙。還說我你怎麼疏遠他B。可恨的是A自己平時躲B遠遠的。不得不感嘆人心的陰暗。


一開始會有點懵逼,再者就開始懷疑兩人的愛情關係,然後無限自己折磨自己,分手。最後本來正常的你也要去看心理醫生了。


幾年下來,她依然那樣,你抑鬱了,別以為自己強大到能夠影響她,事實都是相反的,你要想多活幾年,早點離開,切記,切記!你不是救世主或受虐狂就趕快跑,否則魔鬼早晚有一天會吞噬你。


和魔鬼在一起的兩種結果:
1.抑鬱甚或自殺;
2.被同化,就像《警惕你身邊的情感吸血鬼》裡面提到的,和吸血鬼在一起,你的能量會被吸干,被吸血鬼咬過,你也會變成吸血鬼。

【看客請勿噴我言辭激烈。那只是因為你未曾體驗偏執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是多麼可怕。我們有必要把真相揭發出來,來拯救那些依然深陷其中的慘烈受害者。】


我原來是個活波開朗、自信自強的女生。開心果,有主見但不強勢,總之人際關係很好。
跟BPD相處一年左右,我已經開始產生自我懷疑了,很不自信。因為我的直覺告訴我他不是這麼想的但卻總那麼做。你能體會到他內心的矛盾和無奈,於是我似乎也掉入了這種漩渦...

畢竟我是人類,不是神。


其實最沮喪的不是沒能在一起,而是自己付出了很多,最終還被落得一個不被信任。站在我這一方看來是一點小事就忘記了曾經,對方"恩將仇報"。
原來人類的愛這麼無力,語言表達的局限性那麼多,人和人的認知會差得如此之遠。
比一般的失戀讓人更加不甘心....因為陷入到了對自己的深深懷疑。
然後,也認識到有人可以將自己偽裝得那麼深。套路可以那麼多,我不知道的時候試探了我那麼多次,也用很多方法確實洗了我的腦。

會產生恨,因為覺得自己的善意或者善良被利用了。但也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問題。
從此我會設立自己界限了,也會去區分善意和善良。雖然我也不是特別完美特別好的人,但有的那一點點愛心也許可以真正用在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被操縱而消耗。
我還是希望這個世界更好的。


推薦閱讀:

怎樣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安全感?
感覺自己的表現欲很強,怎樣看待這種性格呢?
24 歲了,心太軟心太善算好事嗎?有忠告嗎?
為什麼自殘/自殺的人經常會受到周圍的人譴責?

TAG:心理學 | 心理 | 人格障礙 | 精神病學 |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