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超越年齡的思想認識水平?可能嗎?
人類的學習方式有三種:
- 第一種是通過沉思,這是最高貴的。
- 第二種是通過模仿,這是最容易的。
- 第三種是通過經歷,這是最痛苦的。
思想不同於知識,光靠第二種是做不到的。
想要達到「超越」,除非你是萬里無一的天才,否則第一種也是做不到的。
那麼,只有第三種。
祝你好運。答一記。
曾經的我被認為有些地方會比同齡人更成熟一些,但是畢業後到了社會上到了更大的圈子可能就不被人這麼認為了。但我還是不要臉的說說我原來的做法吧。
首先,要想擁有超越同齡人的思想水平,看書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書還是要照讀,我覺得沒有經歷過比自己長一點的人經歷過的事就不會有那些思想。所以,還是要儘力經歷那些比自己年長的人的事情,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見解。我以打球來說明吧,如果只和自己同水平的人打球,則不會有很大的進步,我選擇努力和球場上最好的人們打球。從原來的高中班隊都上不了的水平,到了大學就直接進了院隊,最後還被校隊教練選中。在一些方面超過同齡人,首先要向比自己更成熟、更厲害色人看齊,努力到達他們的高度才會有更明顯的進步。
當然,有些不是能做出來的東西,所以要具備更強的溝通技巧,和比自己年長、更成熟的人聊天,傾聽他們當前的考慮和他們的思考方式,思考更多、更超前的問題,才能說比同齡人更會思考。有時候會體現為,當初很重要的事情,可能到了更高的思想高度後就不會顯得那麼緊要了。
最後,當然是多讀書、多看文章,思考作者所站的角度,體會他們的思想過程,才能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有超越年齡的思想認知水平。
最後的最後,題主也別忘了至少要保持自己的思想能和同齡人一樣進步,否則不連貫的思維成長路線才是最大的缺失。
在Coursera上的一個歷史課,一位歷史老師傳授應如何看歷史書,特別是一些人物傳記。當看到當事人在面臨某些事情或困境的時候,先合上書,想想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會如何選擇,如何面對。想清楚後,再打開書,看當事人是如何處理和解決,結果如何,試想自己的做法結果又會如何,你和當事人的差距在哪裡,為什麼你會和他做不同的選擇?
知識沒有所謂的超越年齡,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的知識水平完全有可能超過一個五十歲的中年人,但是處事為人,才是真正體現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
讀超越你年齡思想認識水平的書。
想超越你年齡思想認識水平的事。
然後在他人的不解中堅持下來。
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
鎮樓
簡單的,泡妞就好,泡各種妞(強烈譴責敗人品行為)
速成的,看書,看大量經典,多看幾次有了帶入感就能看懂了遇上重難點/有感觸的地方,就讀出來;也能隨著性子在知乎做寬度閱讀,只要記性好記得遷移這件事,不會做起碼也先能說,就能各種思維跳躍了。
寬泛的,做事,多去嘗試沒做過的事,泡沒泡過的妞,看沒看過的書,踩沒踩過的老虎尾巴...去做那些能震撼自己的事,銘記在心。
思想認識水平不是你的第二性徵,年齡到了才會長,它更多是由你日常接觸的人,事,環境,言論,文字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似乎是可能的。你想開出一朵怎樣的花來,你就得讓自己栽在那一片花旁。但可惜個體最難以改變的,莫過於幼時的身邊環境。
本人尚未到二十歲,個人感覺基本是兩種情形。
一是有年長之人指引,一路順風順水,繞開很多曲折之處。此為幸事。
二是經歷過很多事,吃過很多苦,頭撞南牆之後有所頓悟。此為不幸。
而且分流成兩種態度,一類對人心保持警惕和懷疑,另一類對所有人都特別熱心和溫柔。
不知為何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看不懂,猜不透。
但是一般這樣的人都很容易能辨認出來,謹慎而冷靜,說話一語中的。
學會辨證思考和自我批評
同樣一件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多去傾聽他人的想法,哪怕他們的話你並不贊同乃至反感,也要學會傾聽。從他人的觀點中得出你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隨大流、排隊站。
多花些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所說所作所為,發現一個錯誤遠比發現一個優點更重要,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少言多思,讓自己的每一句話盡量毫無破綻。
目前答主本人正在努力做到這兩點,前一點稍稍掌握點門路,現在大抵不會再輕易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後一點一直在努力去做,以至於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在後一秒就感到前一秒的行為特別low...
反對第一名的回答。
什麼叫「除非你是萬中無一的天才?」
這不就暗示著,自認不是天才的就應該認命,並痛苦的去撞牆?
==========================================================================
正題。我不崇尚走捷徑,但是你必須知道世界上除了遠路,冤枉路,和死路之外,近道還是存在的。
儘可能涉取別人的知識,就是唯一經濟又實惠的近道。其他的是不是天才之類的東西,別去想他,你只管做你能做出的最好選擇就行了。
決定人生的應該是:1讀書2思考3創造,而不是1命2運3風水。為什麼?
因為後者你改不了,就算改了你也不能確定就會變好。瞎想這些沒用。
知識決定你思考的質素,思考的質素決定你能創造什麼,你能創造什麼你就有什麼價值。你能創造的價值越高,你超越年齡的思想水平就越高。
世間萬人要改變什麼的,不外如此。
道理很簡單,講就容易,做就難。
但你該慶幸,難不等於做不到。客觀因素:
跟你的家庭背景,父母對你的教育有關。如果生長在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父母又懂得教育,孩子更容易更早去接觸多樣的事物並且擁有更廣闊的平台。
周圍的人:與更多不同背景,不同看法的人進行交流,學會兼聽則明。畢竟有更多的前人分享經驗為你引導方向的話,你可能會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分析問題。但你依舊需要自己去經歷才會有更深刻的見解。
主觀因素(可能這個更重要)
多讀書,讀不一樣的書
多交流,接觸不一樣的人
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分析
不要擅自揣測或者給別人的行為看法下定義,虛心多聽,哪怕不贊同。
超越年齡的思想水平。這還是要分年齡段的吧。那些鼓吹奮鬥的也立不住腳。一個人的階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在童年時期,智識水平還沒有發展到一定高度,要求他有超越年齡的深度,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少經大事,或家破人亡,或多難多難,二是先天條件,物質的先天條件和善於思考的天性。但注意,這個階段再高也不會高到離譜,因為有閱歷和心智的限制。所以不必要非要讓小孩子有什麼卓越的遠見。
青年時期最重要。梁啟超23歲就和康有為上書請求變法,王勃26歲就寫下《滕王閣序》。梁是思想超前,王是經歷超前。梁在當時的舊中國提變法簡直新鮮;王勃一個26歲的的人可以寫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這樣的句子,可見他經歷了好多。我就想說超越年齡的思想深度,沒一個量化的標準,而在於你對這個世界是怎麼認識的,是否站在了前沿,像梁啟超,或像王勃一樣,是否從不多的人生經歷中提取出經驗和共性,看到實質性的東西,能引起人的共鳴。這就可以說你有超越年齡的思維了。
有一點需要說明,年齡階段的劃分法不代表思維深度是層層深入的,按理講好像是,但不盡然。比如秋急晚來瘋的,寫《別賦》的江淹,江郎才盡;郭沫若,歌唱「偉大的斯大林」,晚年的沈從文甚至連一篇散文都下不了筆,因為受了太多文革的迫害。他們曾經思維活躍,盛極一時,卻因為各種原因晚年思維停頓了。
青年人和中年人相比更稚嫩,但更敢想。我覺得一個青年人,已然擁有了正常人的智識水平,缺的是經歷和時間的沉澱。說思維深度我看中年人不一定比得過年輕人。所以在青年時期,你的思維深度超過你的年齡是很有可能的。要麼你勤于思考,廣讀群書,善於總結,分析利弊,就是梁啟超類型的;要麼你承受了太多不該你這個年齡承受的,以至於讓你心智脫俗,不得不更進一步,就是王勃類型的。不過,這二人都有相同點,那就是人家聰明。所以你腦子靈活點,順水推舟。
中年人思維超越其年齡,會向著老年思維過渡。那就是總結經驗,回望過去;五十而知天命。該了解的也差不多了,名利那些要搶要爭的也差不多了,這就會變的更加謹慎,退而求其次。整個人就是穩如泰山。
老年人了,思維還能超越嗎?能。人生大起大落,最終也無非潮起潮落。這時候就該「外而身而身存」了,去追求永恆,超越人類的是非心,功德心,「去泰,去驕,去奢。」去探取生命的意義,精神的永恆。落葉歸根,太平安穩。
所謂超越年齡的思想深度,大概如此吧。現在的人,懂太多容易走向媚俗,都不懂又容易為世所欺。你想超越幾歲,你就要至少提前幾年實現財務自由,就醬~
首先,你要承受的了孤獨。
其次,你的眼神中如果沒有你那個年紀該有的神韻,相信我,一定是不幸的。
可以,但是知道的越多,成長的越快,面對的痛苦就越多!!!
現實生活中太多了,
比如:從小就經歷人情冷暖的小孩會擁有遠超一般小孩的人情事故能力,,
不了解得東西少說多聽,不會的知識少說多學,自己擅長的東西精益求精。
我不敢說我很厲害,但我從小的強迫思維和心裡敏感超乎常人,痛苦隨之而來,生活中的萬物皆可糾結,使我痛苦,我上初二,患了一年的焦慮和抑鬱,有時痛苦時自己一個人在床上沉思,我去了解痛苦的源頭,我創造了一個主體空間,我去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察飄過我心頭的客體意向,我以本質,宏觀,微觀三方面去看待它們,達到一種旁觀者清的境界,生活中也就不存在痛苦了,正是因為痛苦,才讓我得到了思想和認識,但各位在經歷痛苦時,請記住,你在成長,而且只要你的心作為一塊粗糙的石頭,它沒有任何空隙和缺口,那麼再湍的激流都只會將它沖刷的像鵝卵石一樣光滑。
再然後,多讀書,讀雜書(解決痛苦獲得思想認識方法的獲得與總結渠道),以及多幻想,瞎幻想,再將幻想擊碎(獲得痛苦的渠道)
看看現實願不願意把你逼入絕境嘍!
偉大的思想需要經過痛苦的錘鍊。
我以為可能是有的
需要兩大因素1、 閱歷 非走馬觀花的、大量的、閱讀;很多平凡的經歷、少有的不凡經歷
2、獨立思考。
謝邀。
一個人的水平分為知識水平和經驗水平。一個年輕人的知識水平完全有可能超過老年人,歷史上就有很多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讓天下人為之折服;例如《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等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