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安全感?

單身的時候覺得還好,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可是一談戀愛就覺得自己安全感好差,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直到分手。EX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和他追求我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我那時候看起來很自信很快樂,在一起以後發現我就像個填不滿的黑洞一樣依賴著他。


英國心理學教授Lisa Firestone
Ph.D在她的博客中發了這篇關於親密關係中安全感的文章。她討論了我們在親密關係當中所感到的不安全感並不是真實的,我們幼年與看護者的互動模式,形成了我們習慣於自我否定的內在聲音。所以想要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安全感,需要我們認清不安全感與當下無關,然後去挑戰那個自我否定的聲音。這讓我們認識自己,也能幫助滋養我們愛與堅強的能力。


原文如下:

來源:http://psychologytoday.com

翻譯:夏展顏

作者:Lisa Firestone Ph.D


「她不再對我感興趣了。我回家的時候,她不再表現出很高興見到我。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一開始一樣?」我的朋友剛剛進入了關係不安全感兩個常見的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修辭質疑。他的內心猜測持續著:「她花很久的時間才回復我的簡訊。我不在的時候,難道她不會想念我嗎?她以前聽到我的笑話就會笑。你認為她是對別人有興趣嗎?」

跟著就是第二階段:怪罪自己。「是因為我不那麼帥了。我總是不在家。她不再認為我有趣了。我不能讓她快樂。我肯定做錯了什麼。她想要一個更好的人。」

我們都很有可能曾經在這種情境的其中一端:我們不是擔心者,就是曾經和擔心者在一起。我們甚至更有可能兩者都經歷過。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第清楚,不安全感對我們的親密關係有可能最有毒性。雖然不安全感可以在兩個伴侶之間來回反彈,但是不安全感的起因和解藥,都存在在我們之間。

毫無意外,研究發現,自尊心低的人會有更多的關係不安全感, 而這可能會阻止他們經歷戀愛關係的益處。自尊心低的人不僅希望他們的伴侶把他們看的比他們自己看到的更好;在自我否定的時候,也很難認出他們伴侶的肯定。除此之外,我們不安全感的表現就可能會使我們伴侶疏遠我們,從而我們自我否定預言就被我們實現了。這樣的內心掙扎,大多時候甚至跟當下的處境毫無關係,因此我們必須處理我們的不安全感,同時不要猜測我們的伴侶,或者將他們牽連在內。實行這兩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這麼做:1)揭露我們的不安全感的真正根源,以及2)挑戰那位破壞我們的關係的內心批判者。

我們的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一段親密關係更讓人感覺到距離的傷痛。我們的關係會比其它任何事物更能挑起過去的情緒。影響神經的化學物質在這兩種情況下甚至會在我們的大腦中泛濫。

我們親密關係的運作模式,都是我們幼年時依戀影響我們最多的看護人而形成的。我們在早期的模式,塑造了我們成人後的關係。我在博文《你的依戀模式如何
影響你的親密關係》中更進一步探討了這個話題。我們的依戀方式影響了我們什麼樣的伴侶,以及我們在關係中如何與人互動。一個安全的依戀模式,能幫助一個人更有自信,更加冷靜。然而,當一個人有著焦慮或痴迷的依戀模式的時候,他們就更有可能對他們的伴侶感到不安全感。

知道我們的依戀模式是有益的,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可能正在重現過去某種動態模式。它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好的伴侶,同時建立更健康的關係,從而真正地改變我們的依戀模式。最後,它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的不安全感是基於過去而不是現在的,被誤導了。

另外,我們的不安全感也有可能源自一個「內在批判聲音」。這是一個我們以過去的負面事件為基礎而內化的聲音。比方說,如果我們的一位家長討厭自己,或者會針對我們表現出批判的態度,我們就會傾向於內化這個觀點,然後將它帶在身上,猶如大腦中的殘忍教練一樣。這個內心批判者往往會非常直言不諱地評論那些我們真的在乎的事物,如我們的關係。我們就拿以上提及的我的朋友為例。首先,這個內心批判聲音,使他質疑他的女友對他的興趣,接著就怪罪於他。他的內心批判聲音告訴他,他的女友正在疏遠他。他通過這個內心批判聲音的過濾而得知這個情況的那一秒鐘,他的腦子裡就泛濫了關於自己的可怕想法。一下子,他還好好的,但在下一分鐘,他卻是在聆聽一個內心的聲音告訴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而他也正在被拒絕。

關係會動搖我們。它們會挑戰我們對於自己的核心感受,也會將我們趕出長久以來呆著的舒適區。它們往往會提高我們的內心聲音的聲量,也會重新打開我們過去未癒合的傷口。我們若是在童年時候感到被拋棄的話,一位戀人的冷淡行為,感覺上將不會只是一個眼前的煩惱而已。它有可能使我們回到一個需要父母來生存的小孩的情感狀態。要將我們當下的反應,和早期生活中的信念、態度和經歷扯上關係,感覺上固然艱難,但是它是一個寶貴的工具,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也能幫助我們最終挑戰那些不會幫助我們,不符合我們的真實成年人生活的行為。

如何處理關係不安全感?

為了挑戰我們的不安全感,我們必須先認識我們的內心批判聲音。它每逢爬進腦子裡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試圖去抓住它。有時候,這是容易之事。我們準備赴約而打扮時,它卻尖叫了:「你很難看!你太胖了。乾脆蓋住自己吧,他不會對你有興趣。」 其它時候,它會比較偷偷摸摸,聽起來甚至是令人安慰的:「別把心裡的話說出來就對了。不要投資在她身上,也不要向她表現出你的感受,這樣你就不會被傷害。」這個聲音甚至會以一些讓我們感到更不安全的方式怪罪我們的伴侶:「你不能信任他。他很可能是在對你不忠!」辨識這把內心批判聲音,就是挑戰它的第一個步驟。你在這裡能夠學到特定的步驟,讓你克服內心的批判者,同時避免它滲入你的愛情生活。

隨著我們開始挑戰這些針對自己的負面態度,我們也要努力做出違反內心批判聲音指示的行動。論及關係的話,這意味著不以不合理的不安全感為基礎而行為,或者以我們不尊重的方式行動。這裡有一些有用的步驟可以採取:

維持你的獨立。保持一個和我們的伴侶分開的自我,至關重要。就如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Siegel)醫生所說,一份關係的目標,應該是製作一道沙拉,而不是一杯冰沙。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為了結為情侶而放棄我們性格的必要部分。相反的,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甚至在變得更親密的時候,努力維持我們那些當初使我們彼此吸引的獨特層面。這樣,我們每一個人可以保持堅強,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不管你有多焦慮,也不要表現出你的不安全感。當然,這是談何容易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不安全感可能會促成一些非常具破壞性的行為。妒忌或佔有慾的行為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伴侶,更何況是我們自己。偷窺他們的簡訊、每幾分鐘就撥電詢問他們的所在、每逢他們看著一個另一個具吸引力的人的時候就憤怒——不管這些情況令我們有多焦慮,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避免的行為。最終,我們會感到更堅強,更能信任別人。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值得別人信賴。

我們只能改變我們這一半的動態,因此,思考我們的行為是否會使伴侶疏遠我們,總是有其價值的。要是我們以我們尊重的方式行動,但又不感覺到自己得償所願的話,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決定和我們的伴侶討論,或者改變處境,但是我們沒有必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也沒有必要允許自己以我們不尊敬的方式行動。

不要尋求安慰。期望我們的伴侶在我們感到不安全的時候安慰我們,只會導致更多的不安全感。記得,這些態度是從我們內心而來的。除非我們能在內心裡克服它們,否則,不管我們的伴侶告訴我們說我們有多麼聰明、性感、值得或吸引人,也不會有用。無論如何,我們要努力在內心感覺良好。這意味著真正完全地接受我們的伴侶給予我們的愛和關心。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要為了證明我們沒事而動不動就向我們的伴侶尋求安慰。這樣的負擔,會使我們的伴侶難以承受,也會貶低我們自己。

不要再衡量對方。不去不斷評估我們伴侶的一舉一動,這非常重要。我們的伴侶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一個自主的心靈,而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點。我們不會總是以同樣的方式看待事物,也不會總是以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滿足於一個在關係中不給予我們想要的事物的人,但是當我們找到了一個我們珍惜和疼愛的人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採取斤斤計較的心態,持續衡量誰在什麼時候欠誰什麼。

論及成熟度和所交換的善意,一份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要是事情感覺上不大對勁的話,我們可以清楚地表達我們所要的事物,但我們不應該期望我們的伴侶能夠解讀我們的想法,或者無時無刻都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我們一旦進入了職責遊戲,就等於是進入了一個難以脫身的循環。

付出所有。我們都會有焦慮,但我們通過做回自己,就會更能容忍每一份關係中必將呈現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即使我們知道某個人有能力傷害我們,我們也能投資在他們身上。對感情半推半就,只能使感情無法變得更加親密,甚至能完全破壞它。當我們允許自己被愛,同時允許自己感到想愛的時候,我們也勢必感到焦慮,但是堅持下去的獎勵,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當我們放手一搏,而不是讓我們的不安全感主宰我們的行為的時候,最好的情況就是這份感情會開花,而最糟的情況就是我們的內心會成長。時間能夠教導我們認識自己,也能幫助滋養我們愛與堅強的能力,這些時間都不是白費的。


曾經有段時間我也這樣 會疑神疑鬼。要求伴侶用我想要的方式給我安全感。但其實沒有用,彼此都會更累。就算在親密的關係也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安全感,要麼你不要太在乎,要麼你保持獨立。去干一些事去填補自己的不安。
要相信自己最美最棒最好,能搶走的便不算愛人。???(?σ????? ?σ????)·??


回想下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感能讓你聯想到什麼,已確定起因,多數是從幼年就養成的情緒習慣,一進入親密關係就緊張怕失去,而這種關係,大部分情況下是由和你親密的父母造成的。

了解起因只能部分解除這種問題產生的壓力,無法完全除去這種問題,你還要打破舊的情緒習慣建立新的情緒習慣。

這要麼需要你有很強的情緒自控力,要麼需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協助。

辦法很簡單,每次看到你親密的人,都告訴自己,她永遠或和我在一起,知道變成情緒習慣。

注意矯枉不要過正。


推薦閱讀:

感覺自己的表現欲很強,怎樣看待這種性格呢?
24 歲了,心太軟心太善算好事嗎?有忠告嗎?
為什麼自殘/自殺的人經常會受到周圍的人譴責?
內心極度自卑對於外在 長相 超級敏感 總是羨慕其他人 ?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覺得自己再也碰不到那個兩情相悅的人,自己孤獨終老?

TAG:心理學 | 心理 | 人際交往 | 安全感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