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總是能為自己的懶惰找出許多理由來說服和安慰自己,要怎麼樣才能克服這一點?


寫在正式回答之前:
看到評論好桑心,木有學姐你們就不看我了么?(委屈臉)
-----------------------------------

關於懶惰這個話題實在是頗有感悟,放上一個跟學弟一起做的研究。

------------------------------------------------------------------------

某年月日。魔都。狂風呼嘯,大雨滂沱。

支書做了一個愉快的決定,點外賣!

然而此事沒能逃過老闆的法眼。

老闆語重心長地說:「小團啊,一點點雨就要叫外賣,是不是太懶了呀。」

支書表示,自己是為形勢所迫,並非真懶。

然而口說無憑,必須用數據找出真正的懶人,並證明自己和他們是不同的

仍然用「點外賣」作為懶人的表徵,什麼是真正的懶人呢?

雨水、高溫、空氣污染等要素都可能導致外賣訂單量的增加。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需要剝離天氣對外賣量的影響。

姑且將在不利環境條件下點外賣的人定義為「條件型懶人」,將在良好天氣條件下點外賣的人定義為「真正的懶人」吧。

先來整體地看一下「懶人」都分布在哪裡呢?

支書找出了2015年1月1日至8月11日某外賣送餐網站的訂單數據,並統計了工作日的日均外賣訂單量。由於該網站未能覆蓋魔都所有的外賣訂單,且我們並不知道一份訂單是一個人點的還是幾人合點的,因此,外賣訂單量並不等於懶人的數量。但由於外賣訂單量與懶人數量具有大致的正相關性,從簡化計算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對外面訂單量進行線性處理,並將其定義為「懶人指數」。

上海工作日「懶人指數」最高的20個地方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長壽路一騎絕塵,榮登懶人指數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徐家匯和五角場。這裡面好像也包括了支書的所在地?

但是!這裡面既包括真正的懶人,也包括支書這樣的條件型懶人。接下來,我們要按照降雨、高溫、空氣污染的順序,把條件型懶人排除出去

先來看看降雨。

看看下面這張圖,柱子表示每天雨水持續時長(只計算8:00-23:00內的雨水),線條表示懶人指數。可以看到,懶人指數與降雨時長之間存在一定的匹配關係。而當降雨時長超過10個小時,雨水持續時長的峰值會與懶人指數的峰值高度重合。

然而這還不夠直觀。我們根據降雨量和降雨時長對天氣進行了分類,得到下面這張圖:

非常明顯,降雨強度越大,降雨條件型懶人的數量越多。從非雨天到中雨的過程中,懶人數量的增長率基本固定,在8%左右。從中雨升格到大雨,懶人數量就有了一個快速增長,增長率在20%左右。

(外賣小哥: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那麼,降雨條件型懶人都在哪裡呢?

我們計算了各個區域的雨天懶人指數增長率,選出top20的地區落在地圖上。

可以看到,百聯南橋購物中心、新都匯和中山公園附近懶人數量增加最多,達到或超過了50%。

再來看看溫度。

這是大半年來魔都日最高氣溫與懶人指數的圖。可以看到,除了春節期間外賣數量劇減導致的懶人指數下降以外,總的來說懶人指數和氣溫都是隨時間而增長的。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氣溫與懶人的關係。外賣量的增長可能是由於該外賣平台的用戶群體的增加,而並非單純由於氣溫升高。於是我們又繪製了下面這張圖(已去掉春節期間的異常值):

這就比較清楚了:低溫和高溫都會促進外賣訂單量的增加,不過高溫的影響力更大一些。日最高溫度上升到30℃後,懶人增加了10%,當溫度達到35℃後,懶人增長了接近30%。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貌似最舒適的溫度是15~20℃,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外出覓食順便看看美女也是極好的。

那麼,高溫條件型懶人又在哪裡呢?

同樣的方法,我們計算了各個區域的高溫懶人指數增長率,選出top20的地區落在地圖上:

可以看到,高溫下顧村公園、百聯南橋購物中心和正陽世紀星城的懶人數量平均增加了50%;而華東師大的妹子們也光榮入圍top20了呢。

最後來看看空氣質量。

下圖是不同空氣質量條件下的懶人指數。

線條很平嘛!等等,仔細看看,好像空氣優良的時候懶人還多一些?難道不應該是污染嚴重的時候大家才宅著嗎?我讀書少嫑騙我!

然而仔細想想的確應該是這樣。因為魔都只有下雨的時候空氣才會好嘛!

不過總的來說,空氣質量對叫不叫外賣確實沒什麼影響。換句話說,不存在空氣污染條件型懶人。

(PM2.5: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把各種條件型懶人都剔除掉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看看非降雨非高溫天氣下「真正的懶人」在魔都的分布:

這20個地方分別是(按懶人指數從高到低排序):泰晤士小鎮、桃浦、虹橋鎮、靜安寺、肇嘉浜路沿線、龍華、南京西路、新華路上海影城、開元地中海、和平公園、梅川路、徐涇、陸家嘴、中山中路、上海火車站、華新、虹梅路、四川北路、博樂廣場和天山路。

支書指著這張圖興奮地說:「老闆你看,沒有我們這裡哦。」

老闆的鏡片上閃過幽幽藍光:「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你和他們不同。」

支書思考了三秒鐘,拉出了下面這個圖:

「老闆你看,這是真正的懶人最喜歡點的外賣的種類。」

「那又怎樣?」

「我只喜歡吃火鍋。」

(老闆: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那個……老闆……做了這麼多分析,還不能證明我不懶么?」

所以說,一切借口在事實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只有行動,可以為你洗白。

--------------------------------------------------------------------------
*註:
1.本文所使用的外賣類數據來自「大眾點評研究院」的官方數據平台。
2.天氣類數據來自Weather Forecast Reports
3.文中主要製圖工具為matlab和arcGIS
4.可以轉發,請勿轉載


因為你有退路


前些天寫的讀書筆記,雖然有點離題,但我想其本質的內容應該是相似的。親身實踐,在完全理解此內容後,學習工作效率絕對能有很大的提高。

簡短的總結是:只有意識到自己的懶惰行為不是一個好的決策,並了解如何讓大腦做出更好的決策,即可克服懶惰。按此理論,單靠自制力,不是一個有效率的解決方法。

《逃出你的肖申克3、4》講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的大腦不僅存在著多個部分的多角色分工,還存在著多層次的「控制系統」。據Synaptic Self所提出的觀點:人的大腦(作為一個器官)是經過漫長歲月而進化而來的。原始的大腦並不如現在人類的大腦這般發達。大腦存在的原始反射模塊、情感模塊,與進化形成的高級認知能力模塊,存在著皮層褶皺一類的阻隔,因而形成時間較近的模塊與較為原始的模塊之間存在著溝通的障礙,他們往往不能完美地做出決策,而是同時做出不一樣的決策。

也因此,我們的高級認知模塊告訴我們許多事是不對的,例如抽煙喝酒、浪費時間在遊戲上、暴飲暴食等,但卻總有來自原始大腦模塊的聲音,誘使我們做出所謂「錯誤」的事情。這是因為:人類的高級認知模塊出現的時間更晚,原始模塊存在則更為漫長。在以千萬年為單位的進化史中,是原始模塊的判斷保護著我們,幫助我們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生活下來。也因此,實際上在大腦做出決策之時,這種「慣性」使得原始的大腦模塊更佔據上風。在原始的惡劣環境下,短期收益遠重要於長期的、不確定的收益,因而我們會被抽煙喝酒、遊戲等短期的明確的受益所誘惑。同樣,在惡劣環境下,盡量地保存儘可能多的能量是生存之道,所以我們面對高脂肪的美味食物依然難以抵擋。

此外,在我們做出這些更多地由「情感模塊大腦」所決定的決策時,我們的理性大腦,還會不自覺地,潛在地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釋。(實際上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決策,我們的大腦都會給出一個貌似合理,卻並非事實真相的解釋。但這一現象所導致的危害卻更多體現在情感大腦所做出的決策上)例如有一種病,病人只保留了視覺認知能力,卻喪失了與其相關的情感能力。因此,他們與「面孔失認症」的患者恰恰相反——他們能感覺到眼前這個人與自己的親友長得一模一樣,卻無法因此而產生任何情感波動。因此,在「她雖然和我母親長得一樣,我卻感受不到一點親切感與溫暖。」的困境之下,他們的大腦會自然地產生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他們是我父母/親友的假扮者。」同樣的,在生活中,當學習與遊戲發生衝突時,當我們選擇了遊戲,我們的大腦也會給出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要勞逸結合才能學習得更好」、「我明天會把學習時間補回去的」……而實際上,真正的理由就是,在我們的認知中「遊戲」能帶來最直接、短期能感受到的收益,即感官刺激而帶來的「快樂」,而學習帶來的,卻是一個長期的不明確收益,在這一決策過程中,我們大腦的高等認知模塊屈從了原始的情感模塊。

說了那麼多,都是表明了一個現象:人的大腦的高級認知模塊,往往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難以發揮其作用。反而大腦的原始情緒模塊,在我們的日常決策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大腦還會主動地潛意識地給予這種「錯誤決策」以合理的解釋。(如,被遊戲誘惑時,大腦會自動地給予「我要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學習」的解釋。可實際上你知道自己選擇遊戲的理由並非如此)也因此,我們如果想單純地依靠自制力來抑制自己大腦的本能,是很困難的。那麼要如何更好地剋制自己的原始大腦,而讓大腦的高級認知模塊發揮作用呢?更好的辦法,並非自制力,而是知識——用知識來利用自己情緒大腦模塊,以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我們要認識到:你渴望遊戲的理由並非你自己潛意識裡想的「勞逸結合,要休息」等理由;並且我們要承認:玩遊戲的需求其實是正常的,是為了獲得群體認同感及成就感,而這些都能帶給你滿足。但這並不代表玩遊戲就是很正確的選擇。我們大腦對群體認同感及成就感的需求遠大於對長期的、不明確的收益的需求,實際上是源於我們的基因。在漫長的惡劣生存環境中,獲得群體認同感及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優勢,遠大於不確定的長期收益。而如今我們卻已經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虛擬的群體認同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優勢,可原始的情緒大腦卻難以區分虛擬與現實。當你進一步認識到,你的原始大腦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為它還認為你處於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並需要群體認同來得到生存優勢時,你就會覺得,放任其驅使你的行為,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而我們的情緒大腦,當然也不希望自己是愚蠢的。因此,當我們能認識到大腦的局限性,並成功擺脫它的錯誤驅使,反而能夠帶給我們情緒上的愉悅。這樣,我們就能通過情緒大腦本身,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利用情緒大腦本身的動力來推動我們的正確決策。

以上出自《暗時間》,強烈推薦該書。


懶惰是天性


可以懶的時候,盡情的懶吧,那是一種享受,那叫做生活。


或許你不明白自己懶惰的深層原因。你覺得自己就是懶,覺得為什麼自己不能拼一些。四處尋找一些雞湯、做事方法,填充起自己三五分鐘的動力油箱。

其實懶惰有可能有別的原因,比如你並不想做某件事,你一開始做就有抵觸情緒,就覺得煩躁。你的內心煎熬,這時候自動地,你不得不尋找方法消弭這些不舒服的情緒。表現出來,就是玩不幹正事。

而這樣,正事也沒完成,心裡又產生了情緒。找借口圓懶惰的慌,也是為了消弭自己沒完成事情的後悔內疚感。

說來說去,不論是「懶惰」不去做「正事」,還是「懶惰後」找借口自我安慰,背後都有情緒的驅動。人是感性的動物,最基本的是要讓自己舒服。

我覺得最關鍵是看看自己為什麼懶惰,懶惰究竟為了逃避什麼。正視這個,比思考懶惰後為啥找借口更重要。


察覺這一點,然後問自己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這個理由?真的就是這樣的么?我在害怕什麼?我為自己找理由是為了捍衛什麼?透過表現去看自己真正恐懼的那一點,如果看到了,停下來想一想,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找理由,也可以選擇不找。
ps:我以前就喜歡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de遲到,事情沒做好等開脫,後來老師指出來,我之所以這樣是我懼怕威脅到安全感,我怕挨罵,我怕做不好事情等等。


當你找到努力的理由,你要去想你想要幹什麼,不談別人只談你自己。你甘願平凡嗎?懶惰其實並沒有錯,錯的是你擁有著不甘與野望卻沒有配的上它的努力。要想清楚究竟你想要的是什麼,安逸?這樣就不要想什麼別的,做個小生意,找個工資平穩的工作一生很快就度過了。若你不甘心平凡,就用努力來證明吧,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同的人的天賦的確有三六九等所以你可以把握的只有努力的程度,不甘心平凡就去改變自己。一次性改變並不現實,你可以一點一點的去改變。當你習慣努力,你會發現想像中的困難也不過如此。


以下回答屬於我覺得,僅僅是我覺得,被拐跑了本人概不負責,贊同請狂頂。

第一,題主你用你的價值觀主觀的評價或者衡量了,懶,就是不好的。這裡我就不能苟同。

第二,安慰自己的做法比較危險,背後說明了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夠自信或者你不知道你想要做啥,簡而言之目標性不強,單論沒有目標這一點就比所謂的懶更危險。

現身說法吧。情況自述,本人今年27,從記事兒起一直懶了二十幾年,從來沒有任何對於懶這件事情的羞愧。
跟祖父母長大,家庭教育很嚴格,很變態,很扭曲,很潔癖。家裡一塵不染。

我住在家裡,從來不掃地不擦地,積灰了再說,老人要收拾家,我的屋裡不准他們進。數次衝突,我據理力爭原因:每天掃地擦地,油光鋥亮,一塵不染,又不在地上吃飯,又沒人來,要搞那麼乾淨,干雞毛?每天給自己找累?同樣的時間拿來做點更有意思的事情不好嗎?看看電視看看書聊聊人生喝點茶,哪一個事情的愉悅度收益會比掃地的性價比更低?半個月一掃半個月一擦,比每天洗洗擦擦的效率高,前提:省事而又不亂。來了熊孩子亂了就稍微收拾一下。

我的衣服褲子臭襪子不常洗,為了不對別人的居住體驗造成不利影響,臭襪子我找個塑料袋封起來,存個十雙一起洗。這是道德公德與懶的有機結合,用洗衣機一鍋卷了二十雙襪子的效率比每天手洗高了一萬倍吧?洗衣機30分鐘洗一鍋二十雙,全自動操作,這個時間也節約了,手搓襪子也要五分鐘一雙,二十雙就是一百分鐘。接水,倒水,去拿盆,洗完了送盆子到固定地點,全手工操作,怎麼看這事情都與效率沒有一毛錢關係吧?

技術前進的不竭動力是什麼?解放生產力,連人都不能從簡單重複的勞動裡面解放,談什麼解放生產力談什麼技術革新??洗衣機只能洗衣服不能洗襪子?洗不幹凈襪子我買了幹啥呢,你說是不是?髒了?髒了用洗衣機清潔劑洗乾淨不就好了?

第二,這個沒有目標很可怕,更加可怕。我高中時代就想從事一個行業,大學學的完全沒關係,因為我考的不行。我上大三進入畢業醬油期也沒實習,我表叔問了我一個深思良久的問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背後的核心問題和在哪裡看到的一個文章關於歐洲的貴族教育很像,每個貴族都要在成年生日的時候決定自己的墓志銘怎麼刻。比如這裡安眠著一個自尊,自信,充滿人格魅力,在某某領域有所建樹的人。而不是這裡長眠著一個有能力的人。

我的目的是做這個行業的時候,我要考慮這個行業缺少什麼,或者需要有哪些人做哪些事,自己怎麼做具備哪些能力會有機會跳槽到這個崗位,如果進不去這個行業我也要跳到一個能讓我具備相當能力的相關行業的對應位置上。就這樣,我用了畢業三年的時間,一個理工男變成了傳媒男。

工作之外是生活,我不否認我是個胖子,我需要撩妹,要有一副好身板是極佳的助力,每天跑步,不到下雨和太冷跑了會感冒這種不可抗力之外我從不間斷,話說開春了,我又要跑了。

我的思路像是一個機器一樣,善於把複雜的簡答題變成簡單的思考判斷題的組合,然後堅守己見,己見有bug的時候也要認錯。這不是懶與勤奮,這是目標性強背後的,為了目標的奮鬥心態。

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不找理由的結果就是 吾,蠻夷也。


買勵志書看呀。


大聲的一起念三遍

現在努力是為了以後更舒服更體面的懶

現在努力是為了以後更舒服更體面的懶

現在努力是為了以後更舒服更體面的懶

好了

你現在可以繼續搬磚去了


懶的後果是你可以承擔的,所以在沒有外面施加強迫壓力,和你沒有強烈毅力不會採取行動,如果你懶到生命受到威脅你都無動於衷,你足以讓人崩潰,可理解為無所謂。


利用責任心和羞恥心來幹掉它。


懶惰挺正常啊,應該學習在懶惰中過得越來越好


說一句對我裨益最大的吧——

動物才是即時滿足的,我們是人。我們因為超越了部分原始動物性的局限所以是人。


通常那些看起來最難的,還有我們最想擺脫的,就是我們最需要去學習的。


懶惰是可以戰勝飢餓的,但卻輸給了尿!


接著你的理由往下想,發現這些理由立不住且你沒有退路和其他選擇,這樣逼著自己去做。


你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但我懶的寫……


推薦閱讀:

女生選擇和一個男生交往的第一個條件是不是看臉?
為什麼複姓會讓某些人覺得高端?
一個人的「靈性」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背誦 π 前1000位的人多,而背誦 e 的人卻幾乎找不到?
如何理解「大恩即大仇」這句話?

TAG:文化 | 人性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