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效提高記憶力?

短期記憶需要進行不斷地認知,熟悉,才能使之成為長期記憶,也就是新突觸的建立。 感覺和記憶力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自己的習慣吧。閱讀很多,但事後說不出重點,怎樣改善這種情況?


我是堅定的「最淺的墨水勝過最深的記憶」黨人。這輩子永不退黨,哈哈。

讀書記不住,可能原因有兩點。

一,那是你不得不讀的書;二,你沒有隨手做點筆記的習慣。

拿我自己來講,如果是我想讀的書,我才不會正襟危坐從頭讀起,我會快速翻頁,找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關鍵詞、圖片,從最有興趣的地方讀起。比如,最近兩天出差,讀完了陳平原的書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豆瓣) 。300多頁的書,一陣亂翻後,從顧炎武開始看,然後又跳到前面看張岱,接著又跑到後面看黃宗羲,繼而跑到前面看陳繼儒....一邊看一邊用我自定義的符號系統做記號。這是頭一天的看法。第二天上了高鐵,從北京返回武漢。我又讀了一遍陳繼儒和顧炎武,這次對上回做了記號的地方就不陌生了,記住了好些關鍵點,同時發現上次看漏了一些重要信息。
接著,在微信中寫讀後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時就發現當時有印象的,其實已經忘記了,但有些東西記得很清楚,比如陳繼儒的「裝自在」、成為暢銷書商後的願打願挨,與黃宗羲的交往細節.....

如此,兩天下來,為這本書在微博、微信上加起來寫了千把字的讀後感,並計劃五一期間為這本書認真寫一篇讀後感——一打算寫這篇讀後感,我就開始琢磨我首先會寫什麼,為什麼,然後寫什麼,為什麼.....這樣就保持了我閱讀這本書的一個連貫性,直到我能整理出一篇較為全面的讀後感。而讓我願意寫一篇長的讀後感的書,必定是今後我會重讀的書。如果我不寫下來這些讀後感,日後未必我還能記住它為什麼被我看成是很重要的書,乃至於需要重讀。人的記憶是很不可靠的,它只能在大腦里裝那麼多東西,後來的興奮點一定會沖淡此刻的記憶,所以必須趁記憶鮮活時趕緊寫下來,這樣就真的能夠記住好些重要的點了。日後倘若忘記了,翻出書面文字看看,會很快就回憶起對這本書的整體觀感。

看看,對自己想讀的書,只要是重點書,也得這般對待才能記住一些價值點。

對自己該讀而一時閱讀興趣不濃的書,則更要立些規矩才能讀進去。我經常採用的方法是自己為這本書建立索引表。再大的部頭我都會迅速翻頁,不會按部就班從頭讀到尾。對這種該讀的書,我會仔細閱讀導讀和前言,以及推薦序,要求自己用幾個問題總結導讀前言和推薦序:
1)這本書是寫給誰看的,我是不是「誰」裡面的讀者?
2)這本書最核心的章節是什麼?作者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3)用三個詞概括這本書,將怎樣概括?
4)以前讀過這種結構的書嗎?
5)這本書是泛泛之作,還是「書中之書」,倘若是後者,為什麼?

把這幾個問題的功課一做,這本書就沒法對你關上門了,接著即便沒法長驅直入,也會找到通幽小徑。

接下來的步驟和上面講對待想讀的書沒啥兩樣,總不過得動筆。

So,推薦大家看看 寫作,為什麼如此重要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讀完後, 你會發現自己(轉)越寫越聰明

這時候,樓主提的這個問題,也就乖乖地向樓主投降了。樓主,問東問西,不如拿起筆,在書上留下你的印跡,告訴自己:不破樓蘭終不還——搞定!


更新和修改詳見如何成為記憶高手。

包括三個提高記憶力的核心技巧,而長期記憶力則需要輸出和分享的幫助。

8次世界記憶冠軍—多米尼克·奧布萊恩只要把一本100頁的書看5分鐘,就能記住全部內容,他還能說出這個內容在哪一頁!我簡直太想要這個能力了,文末會揭秘他是怎麼做的,如果你直接看恐怕會看不懂。

他還因為是記憶撲克高手,有段時間完全靠在賭場里玩21點生活,後來被大西洋兩岸的賭場列為不受歡迎的人。

在最強大腦里,水哥可以迅速的記住500位女生的嘴唇,並找出它們的唇印,我現在知道他一定是位想像力極其豐富的人。

給我這個答案的就是最近看的三本有關記憶的書,《魔術記憶》《我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過目不忘的圖像記憶法》,第一本書的作者說他高中時有閱讀障礙,第二本的作者說他小時候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可能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關註記憶方法的原因:記憶可以幫助激活注意力。

我小時候背課文喜歡用一種方式:只先看一遍文章,然後把書遞給媽媽,自己憑著感覺背一句,讓媽媽糾正一句,一遍下來基本能記住60%,第二遍繼續糾錯,第三遍就差不多了,晚上睡覺前心裡默默的背上幾遍,直到迷迷糊糊睡著,第二天醒來馬上背,發現刷著牙想著早上吃什麼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問題是,這種記憶不夠持久。

這就是傳統的記憶方式:聲音記憶(看、讀、聽、記)。

而我們的心智是以圖像來思考的,我說大象,你想到什麼?我說喬布斯,你想到什麼?甚至當我說美妙這個抽象詞,是不是讓你想到一個人,一件事?這種記憶的過程是:看——記,我們還是個孩子時,就是用這種方法大量記憶。

這三本書雖然細節各不相同,但核心就是三個:想像具體的圖像完成基本聯想、串聯和記憶樁,一步一步進階,來記住更長的東西。

在學習記憶力前,我們需要知道可塑性指數,它包含兩個變數:學習的意願和接受改變的意願。你現在打開這個內容就是想提高記憶力,可以先給自己打10分,但是如果不能融入到生活中,仍然堅持以前的做法,得分就是0。

10×0=0=白白浪費了閱讀的時間,無心改變,可塑性指數就是0。

任何形式的訓練計劃或學習課程,都必須在以下兩個基本因素間取得平衡:動機與技能。很多人以為他們懂得很多,實際上他們學得很少(也就是缺少技能),接下來就跟著我做好這三步技能練習,在提高記憶力方面就可以入門了,請準備好15分鐘並認真看每一個字:

/1/ 基本聯想——記住不相關的詞語

這是一種心靈體操,直接來看一組詞:兔子—蘿蔔,你會想到什麼?可能是:兔子啃蘿蔔,那麼蘿蔔—兔子呢?你可能會想到用蘿蔔喂兔子,有時候想要記住正確順序,詞就不可以顛倒。

再來一組反例:西瓜—老虎,對應聯想:老虎吃西瓜(前後顛倒錯誤),西瓜被老虎吃掉(被動不便於記憶),西瓜里有個老虎(動作感不強,容易忘記,比如習慣和老虎),西瓜變成老虎(可以在一定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誇張,但不能太脫離現實)。

遇到抽象的詞怎麼辦?圖像轉化,或變成具體的詞,比如敏捷—變為猴子或想像猴子,包容—可以想像成媽媽或大海等。

重點在於要形成生動的影像。什麼是生動的影像?清晰可見、彩色、明確、充滿細節、包含感情,這恐怕就是為什麼好故事會打動我們,因為好故事有以上這些要素,它可以讓我們產生共鳴。

三本書都出現了同一個例子,這麼厲害的例子我們一定要看一看:
「想像你的眼前,有一顆新鮮的檸檬,黃色的,圓圓的,上面還滴著露珠,非常的新鮮,聞一下,恩,還散發著一股清香!這時候,我拿出一把刀,將它切成一片一片的。從中抽出一片放進嘴裡,汁液流到了你的牙齒,湧進你的口腔。。。。。。」現在感覺到唾液分泌了嗎?

這就是那個生動的影像。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如何記住一組不相關的詞了,繼續進階吧,少年!

/2/ 串聯——記住一段話或一首詩

串聯(也叫鏈條法):把詞語一個一個連接起來,也就是加長版的基本聯想。

來看5個詞:武士、小提琴、箱子、項鏈、雪球,試著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們連起來。

參考想像:一個武士拉著小提琴,之後正要把小提琴放進一個箱子,結果箱子里掉出一條項鏈,正在思考怎麼回事時,一個雪球迎面砸來。為了節省篇幅,我沒有把細節展開,但是你會發現,這5個詞比剛才更清晰了,順序也很清楚,這個串聯的工作必須你親自做才有效果,照著我的思路去聯想沒有意義,這就是看別人的思維導圖和自己做思維導圖的區別。

接下來只需要練習串聯10個不相關的詞,20個,甚至30個,你會發現像成語接龍一樣,這些詞都能夠記下來,我們小時候玩的用關鍵詞寫故事就是一種鍛煉想像力的好方法,只是沒有那麼強調順序而已。

記不相關的詞有什麼用?這種練習是前奏,最終可以用來記住事實:

① 簡化法
出門記得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再如傳播時為什麼用各種英文縮寫:APEC、WTO?因為更好記憶。

簡化的過程,是層層的往裡面縮,縮到最小的那個點,而回憶的過程就是再把這些點展開,簡化只是為了起到提示作用,成為那個「鉤子」,勾起記憶,記憶本身仍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

例子:《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簡化記憶:鳥人孤獨。你憋笑,一笑就記住了。每句話提煉一個字,通過這種提示,不至於緊張時想不起下一句。

② 諧音法
我們都學過區分potato和tomato 的方法:土豆不抬頭就是potato,姑且不論這個方法是否正確,他能夠讓你印象深刻,也適合用來區分容易混淆的東西。

例子1: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諧音記憶:騎豬嚴寒找圍巾。

例子2:最小的洋:—北冰洋(baby洋)

③ 故事法
例子:記憶陶淵明的主要著作:《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

故事法記憶:陶淵明去「桃花源」捉烏龜,發現沒有,於是嘆息「龜去來遲」啊,只好回到「田園的田裡」「飲酒」去了。這裡邊也結合了諧音法。

對圖像記憶的轉化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通過效果進行反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來了。

/3/ 記憶樁——記住整篇文章

什麼是記憶樁(也叫路徑記憶法)?把一些關鍵詞按一定順序(樁子)記錄下來,有三種很常用:身體樁、數字樁和地點樁。

① 身體樁

從頭開始:眼睛、鼻子、嘴巴、脖子、肩膀、肚子、屁股、腳。這只是按照我習慣的順序,你可以加入耳朵、胸、小腿等等。然後怎麼用?

比如你想去超市買以下這些東西:色拉油、醬油、衛生紙、味精、拖把、豬肉、酸奶和麵條。有的人會列清單,現在試著練習一下記憶力,請從頭開始想像:
眼睛—色拉油:色拉油熏到眼睛(此時兩個詞順序不重要)
鼻子—醬油:鼻子里插著醬油瓶
嘴巴—衛生紙:嘴巴塞著衛生紙
脖子—味精:脖子上灑滿了味精
肩膀—拖把:肩膀上扛著拖把。。。。。。

後邊就不寫了,總之按照身體的順序,把想買的東西一對一聯想起來,畫面越有趣,記憶越深刻。身體樁記東西很快,但不能常用,容易把這次和上次混淆。

② 數字樁

這裡有個表,需要背誦,但是圖片總是傳不上來!
可以先背前20,都是諧音,網上搜搜看,非常好記,外國人記數字真的很複雜,最後一本書在數字樁上更適合中國人。

1可以想像成一顆樹,2是一隻鴨子,3是一隻耳朵,現在來試著記住36計:
1—樹—瞞天過海:躺進樹洞里,瞞著天過了海
2—鴨子—圍魏救趙:鴨子圍著圍巾去救趙薇
3—耳朵—借刀殺人:耳朵里拔出一把剪刀殺了人(這個是書里的例子,你可以想得更好),後邊就不寫了。用30分鐘就可以把36計按順序記下來。

再比如用來記電話號碼:13957593470,一開始可以用數字樁,在表裡找到對應的詞編成故事:39(三腳架)-57(母雞)-59(五角星)-34(紳士)-70(麒麟),熟悉之後也可以用簡化諧音法:醫生救母雞,我舅殺死麒麟。(要的就是腦洞!)

③ 地點樁

這個是最常用的,可以從你住的房子開始,每個房間挑選出4-5個樁子,比如客廳就是:沙發、茶几、壁畫、電視,不要選每個房間都有的東西,比如地板。

適合用來記演講,比如有篇文章。

第一步:提取關鍵詞,別忘了可視化。

第二步,把它們串聯起來!

第三步:把關鍵詞放到合適的地點樁

這個過程會提高概括能力和想像力,在找關鍵詞梳理邏輯關係時,就加深了理解,思維導圖也是這個意思。

好了,最後揭秘時間到,多米尼克是怎麼記一本書的?每頁他會記一些關鍵詞(這些詞提示了主要內容),然後將它們轉化成圖形,並跟相應的頁數聯繫在一起,他提前準備好100個記憶樁(比如小時候住過的村莊,從家出發的一段長長的路徑),為了提高速度,他會設置幾個關鍵頁數,比如11、21,這樣他就不需要從頭開始找關鍵詞。因為他每天都在鍛煉記憶力,所以5分鐘看完,並在1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複習!100頁太難,我們從10頁開始試試如何?

還有一些小貼士可以提高記憶力,通過良好的飲食:比如三文魚等富含omega-3、藍莓等抗氧化,多米尼克本身是銀杏葉提取物(有文獻表明這種藥物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的狂熱愛好者,此外,訓練時滴酒不沾。另外還有規律的作息,運動以及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在書中第226頁有他的詳細日程,即使是他也要每天練習才能保證不退步。

作者反覆強調別作任何筆記,因為人想記下來就是為了忘記!這不就是GTD的信條么:無關緊要的東西可以記下來丟一邊,這樣就會專註於當下重要的事。但是如果想鍛煉記憶力,剛好可以通過這些小事做起。

這兩個外國作者有個共性:喜歡做白日夢,這恐怕就是開啟聯想力的大門,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特性,是時候把它們釋放出來了。

現在有很多提高記憶力的培訓班,我也看過視頻,方法是一樣的,地點樁他們都可以講一天,省下那幾千塊去隨便買一本記憶力的書並跟著練起來就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常常只做到記,但是卻不憶,常常回憶才能長久記憶。以前的文章也寫過,反覆複習5遍是最佳的。

有個問題是記人名我總是學不會,前兩本書中都是英文名字,我很難拆成音節併產生聯想,中文的也很複雜,如果同時要記住五個新朋友,你能快速叫出他們的名字嗎,你有記名字的好辦法么?這就當是我們共同的作業好了。

希望有幫助。


@明溪 兄說得很好。跟我一直以來的方法是一樣的。
我補充一下。

  1. 讀書的時候,不要圖快。讀完一章,一節,甚至一頁,只要你覺得信息量略大,就先合上書,慢慢咀嚼。
    人總是很容易有一種錯覺:對一個東西有點印象,便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它。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去深入回憶剛才看過的內容,你會發現你最多記得10%。
    讀100頁書,記得10頁。不如讀20頁書,但全部記得。對吧?
  2. 發現自己忘了剛看過的東西,怎麼辦呢?
    翻回去看。一遍一遍地看。哪裡記不住看哪裡。
    看完,再合上書,在心裡把它講給別人聽。
  3. 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立刻上網查,不要放任任何一個障礙存在。
  4. 結束閱讀之後,將剛才看過的每一章的內容,在大腦里過一遍。
    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用圖串起來,標明它們的邏輯關係,再把這個圖畫下來。
    有空的時候多多翻閱。每一次翻閱都要努力在大腦里回想閱讀時的情景。
  5. 將閱讀過程中自己感興趣的觀點記下來,試著為它寫一篇文章。
    可以是闡述,反駁,引申。幾百字就可以。
    甚至不必有頭有尾,將你的想法講清楚就好。
    一定要動筆。
    想,和做,是完全不一樣的。寫字,是幫助你記憶和理解的最好方法。

1. 目前最好的答案是@徐湘楠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給別人講一遍,講完之後,你自己就明白了,理解了。耶穌說施比受有福,其實收益最大的是你自己。

2. 如果你找不到別人,對著玩具講也一樣有效。這是國外的IT公司很流行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有問題,把問題講給公司的吉祥物聽,講完之後你就找到解決辦法了,「吉祥物大師」。

3. 再深入一點,看完書和文章,你不看原文,用自己的方式將內容重寫出來,然後對比你的作品和原文的差距,如果差距太大,再重寫,直到滿意。這個很消耗時間,但收穫會很大,這是捷徑。

4. 更深入一點,想像你是作者的對手,要找作者的漏洞,駁倒ta。這種類似「蘇格拉底式教育」,是精英教育的精髓。


跨考P大中文時,讀了幾百本書,1小時60頁~100頁的速度吧。

我只講一條,大概花費2分鐘,提供一種非常有用的思路。基本可以解決80%的問題了:如何讓讀的每一本書變得有用、有意義。

記住和複述不是目的,能夠將每個知識點、觀點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重新加工後,可以隨時調取出來,作為支撐自己觀點、指導自己行為的素材,才是讀書、學習的真正目的。

② 如何能夠將別人的東西,拿來自己用? 兩個字:腦補(能力)。

——就是在看書時,試著思考,努力去將不同的觀點、素材,聯想到一起,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

(這個「不同」包括: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書本、不同作者、嚴肅的東西和污的東西、生活常識和陽春白雪等萬事萬物)

我主要以人文社科進行舉例:

a.看過我之前文章的胖友們都知道,我在介紹集中注意力的五分鐘起步法時,亂入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讓人忍俊不禁,成功地撩撥了無數軟妹的心,搞了一個大新聞(知乎10k+贊)。

雖然那段話是抖機靈,但是和五分鐘起步法的乾貨聯繫到一起,也算活學活用(記住這四個字),就不容易忘記了,想必看過那個答案的你們已經感受到了。

b. 我寫過一篇如何避免學著忘著的文章,引用了魯迅那句關於世上本沒有路的名言,也確實以簡單形象的方式,讓胖友們和我自己,感受到了生理學上的記憶到底是怎麼回事。將高深艱澀枯燥的理論,與生動形象的生活常識、熟悉的話,連通起來,確實非常有助於理解記憶。

c. 我談集中注意力時,講到如果走神,不用自責,輕輕把注意力拉回來就可以了。是受到冥想理論的啟發:在冥想過程中,心神遊離時,拉回即可,不用自責。

所以你看,這又是將我看過的一個理論,應用到了生活的每個方面。這樣的話,我還會忘記冥想這個理論嗎?我也不會忘記我看過的《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和哈佛大學幸福課了。

書對我的生活,對提升我自己,有了切實的意義。

③ 我始終認為,書是能指導真實生活的。

我覺得,萬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些看似複雜、高深的觀點,其實和最簡單的道理如出一轍。只有你自己把新學的知識,和自己已有的簡單清晰的知識,聯繫起來想,才能不斷讓所學具有切實的益處。

一個破公式,一句簡單的名人名言,一個眾所周知的雞湯段子,都盡可以作為你聯想、腦補的生髮點。

一句觀點的背後,有無數可以運用的具體場景。
看書的時候,去想:怎樣才能有用?和什麼相似?不僅僅限於此的話,如何應用?

收藏是點贊的兩倍,涕泗橫流…………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說: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請點贊」。

————

感謝閱讀,不妨關注,我的其他學習類乾貨也很值得看喔~

開了個微信公眾號:高冷冷。內容包括:學霸養成丨思維丨心理丨方法論。

微信後台回復「筆記」,教你:從哈工大化學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我是如何做專業課筆記的;回復「讀書」,教你1小時讀60~100頁書的方法;回復「早起」,教你:我如何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六點起床。搜不到"高冷冷」的話,試試搜「gaolengleng2017」。


我是來支持@徐湘楠 的答案,同時反對指責這個答案比較「取巧」」治標不治本「的說法。 lz所描述的問題,誠然有總結、表達的問題,但就」記憶「這方面,確實有比較簡單有效的辦法。比如一樓說的合上書轉述這個方法。 不過建議不要在看完一段之後立即轉述,而是去散個步,打打遊戲,發個呆,過個十幾分鐘半小時再來轉述,效果會更好。

=================我是準備極其簡單粗暴解釋為什麼的分割線========================

因為測試效應(Testing Effect): 測試學習過的內容,能比花一樣長的時間複習這寫內容,產生更好的長期記憶(long term retention).
這裡的測試,是指在閉卷的情況下,回憶所學的內容。可以是默寫,複述,flash cards, 做問答題,做選擇題, 等等。當然不同的方式效果也不同。
這裡的複習,多指重新」被灌輸「一遍材料(比如閱讀呀,或者讀筆記,讀總結什麼的)。
多個認知實驗指出,測試比重讀材料、邊讀勾畫、邊讀邊記筆記、重讀筆記或總結能更好地形成長期記憶。複習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比如幾小時到一天),形成的記憶常常比考試更好(也有兩者差不多的情況)。 如果你是一周後考試,多做點測試。如果你是明天就考試了,書只看了一便,當然是狂看書。

而且,在測試時,給的提示越少越好,需要你自己回憶的部分越多越好,回憶的難度大一些更好。所以,默寫、複述(記得多少寫多少)比做填空題好, 簡答論述題比選擇題好, 玩幾分鐘再測試比立即測試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這裡說的只是記住內容和要點。測試在長期記憶 (long term retention)方面的證據已經非常非常多了,不過測試是否能幫人形成更深層次的學習(deep learning), 有不同的理論和一些爭議。研究不夠多,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過,複述一遍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很快發現自己哪裡沒有理解,再去下功夫就好了。 這裡多少牽扯到測試的另一個好處,能增強人對自己元認知(metacognition) 的準確度 -- 也就是說,比起其他學習方式,測試能讓你更準確判斷自己到底記住了、學會了沒有。

=========沒時間以下可以不看了==============================
測試效應牽涉的機制、實驗方法70年代就出現了,不過是到06、07年才開始蓬勃發展。 06年的時候, Roddy Roediger 和他的學生 Jeff Karpiecke 在 science 上發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很大影響。現在,testing effect 以及相關延伸都是認知心理學界很火的一個領域。除了理論上對記憶理解的推進之外, 一個重要原因是,學者們認為這個理論是個可以運用到教育上,提高教學效率的。 以前測試只是一個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工具,現在發現,哦,原來測試也可以用做一種學習方式啊。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funding 拙計的大環境下,做認知理論的教育應用的經費是杠杠的(另一個同樣有錢,或者更有錢的領域是做腦成像的)。想想看美國悲催的STEM 教育吧。 心理學家都在想著怎麼運用測試或者其他方式改善這個爛攤子。

不過早期的實驗所用的材料跟真實的教育情景很不相同,近年來很多實驗室把實驗做到課堂里。(運用測試來學習有木有讓大家想到我們和小夥伴們從小學習的方式?? = = 有時候我想吐槽,花那麼多錢折騰,是不是應該直接把亞洲的理科高中老師弄過來做顧問。。。。


因為你只停留在第一步,只局限在閱讀.

簡單一點就是:整理、思考、行動、記錄、改進,分享。

如果說得複雜一點:
閱讀是種連續的體驗和過程,讀書只是最開始的第一步:
要做筆記,要主題閱讀,要分析整理,建立框架,要實踐,要改善,要記錄,要分享,要了去了解對立的觀點,要查詢和收集相關的資訊,音頻、影像、溝通、交流,這才是一種連續。而不是單純的閱讀,閱讀需要連續、需要越界。

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把新的知識跟大腦中已掌握的知識聯繫起來,多重複,多實踐,多分享。

---------------------------------------------------------------------------------------------

補充一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個人認為單一的方法解決(比如寫筆記或複述給別人聽) 效果有限,而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綜合在一起的效果要好於單一方法。

轉述這種方法不是不好,但大腦想像一下,跟實際上去做一遍的相差很大,你可以找本書試試,對比一下大腦想像中的轉述跟實際上寫出來或面對面轉述之間的區別。

想像中的轉述最大問題是沒有反饋,無法評估,而且時間一長記憶本身就是會消退。


我認為題主這種情況,不僅僅是記憶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表達能力的欠缺。因為不善於表達,所以不斷地強行記憶;因為記憶沒有重點,導致更難以表達清晰。這是惡性循環。

這不是一句話,一個行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徐湘楠 的回答,看似直觀,實際上是一種取巧的行為。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題主的癥結。所以我贊同了@warfalcon 的回答。因為只有不斷地整理、行動、記錄、思考、改進,分享,才是解決之道。為了圖簡單、圖省事而放棄前面的積累,只選擇分享一步,無異於捨本逐末的行為。

另外,我引用自己在《如何擺脫自己刻板的語言和文字寫作,變得更加靈活?》問題中的一部分回答,希望能夠幫助題主。

內容如下:

所謂表達,首先要言之有物,無論寫作還是說話都是如此。抒情抒情,也要有情可抒才行,否則語言功力再出色,寫出來也只是一篇辭藻華麗的網文而已。

說話和寫作都是一項技術活,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多練習。我喜歡用木匠來形容文字工作者。木匠做出一件像樣的木工活之前,已經開始跟著老木匠做學徒,還要夜以繼日地用人家剩下的邊角料來練手。別看是練手,同樣是一張桌子,打過一次和打過兩次的結果就是不一樣,後者的工藝肯定比前者要精細得多。這麼練個三五年,你就能獨立作出一件不錯的木匠活了,而且不必模仿別人。但是你得明白,別人不會因為你打出了一張桌子而認同你,也不會因為這張桌子的做工細緻而誇獎你,人們只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碗筷應該放哪裡的時候,你提供了一張桌子給他而讚美你。我的回答對你而言,也是一張桌子。

說話,或者說演講,道理也是如此。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停頓,一個手勢,都是背地裡經過前思後想和無數次演練的。越是不經意的表演,越是需要刻意地練習。

說話是一項考驗情商的工作,根據場合、對象、目的的不同,需要一個人不同的對待。我不知道你現在的社會身份是什麼,但是根據@鐘螺的說法,我暫且把你當作學生。其次,我的回答只針對技巧,如果你是心理障礙,如不敢在人多場合發言,那我沒辦法幫你。

說話要分為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的談話,想要說得縱橫古今、妙趣橫生,自己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加強各領域的涉獵,包括書籍、音樂、電影、體育、遊戲、星座等等,無所不讀,無所不學。讀了看了聽了玩了,還遠遠不夠,你還要學會打腹稿,要暗自思考,這個故事怎麼才能說得有意思?這個包袱(相聲術語)怎麼才能抖得響?這也是我的個人習慣。因為經常幾個月不出一回門,所以我喜歡看著《動物世界》之類的欄目,思考電視里的畫面應該如何用文字表達,給自己增加一扇窗口來感受世界。這個習慣剛開始不行,但是慢慢就寫得有那麼點意思了。還是重在堅持。

如果是正式場合的發言,那就需要一定的技術了。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我會引用@陳章魚的一段回答。我想這個回答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大學時我們社團做了一場講座,請的就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他們提到,新東方要求每位老師在備課時,是要求寫逐字稿的。也就是說,這一堂課所有要說的話,都要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這是很恐怖的。正常人的語速在 200 字/以上,而新東方老師一般語速都會更快,我估計能到 350 字/分鐘以上,所以如果一位老師要想準備 8 小時的課,那麼就是 350×60×8=168000 字。十六萬八千字是什麼概念呢?我手邊正好有一本 32 開本、234 頁的散文集,它的字數是 16.1 萬字。

大學期間我的同學去應聘新東方的教師,也證實了這個。而且不是寫下來就算完了,上邊會審查,然後再修改,修改後再審查,如此循環N遍,才能獲得講課的資格。據我的同學說,用生不如死來形容實在是都太輕描淡寫了。如此往來幾遍,你根本不用擔心會忘掉自己想說什麼,你擔心的是一輩子都忘不掉這些詞兒。

至於逐字稿對老師有怎樣的作用,還是要說回我們那場講座。其中一位主講人是個年輕英俊的男老師,留英博士。他滔滔不絕地講了 30 分鐘,從新東方的辦學理念講到自己的學術生涯,再到給在場的大學新生的建議。可謂是旁徵博引、亦莊亦諧,有故事,有包袱,也有金玉良言的忠告。不要說材料的組織,幾乎連停頓都是完美的。他在演講時也彷彿就有光環在身後一樣。他的演講贏得了同學們如雷的掌聲。而到了接下來觀眾提問的環節,一位同學向他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好像是「出國留學的經歷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收穫?」他一下子就愣住了,回答得很沒有章法,還有些磕巴。你能明顯感到他的光環就消失了,那才是他本來的樣子,他應該原本是一個很內向,並不善於交流,甚至在口舌方面很笨拙的人。

這時再看他在演講中的表現,你就能發現,準備是能給人帶來脫胎換骨的效果的。這一幕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從此後我在大學裡的每次發言都要寫逐字稿,無論是主持、演講、辯論乃至畢業答辯,確實效果都非常好。

——@陳章魚《新東方的老師是如何做到風趣幽默的?演講如何做到風趣幽默呢?》

看完上面這段回答,你就應該知道,事前準備與反覆練習到底有多麼重要。其實還是我之前說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停頓,一個手勢,都是背地裡經過前思後想和無數次演練的。越是不經意的表演,越是需要刻意地練習。


他們說的太虛了,我教你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你看一段內容,然後假裝你旁邊坐著其他人,試著轉述給他聽,你自己就能找到記憶薄弱的地方。
——
說兩個問題:
  1。被@了一堆,去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老實說我覺得他們還是沒有跳出「他們說的太虛了」這個範疇,不過畢竟比我這兩句詳細。
  2。如果我像他們那樣學習,我也就不談取材「量」了。


謝邀。

記憶的本質是信息存儲和提取的能力。提取又和你存儲相關,存儲結構越合理,越有序,你提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提高記憶力最好的方法是優化的你存儲能力。

存儲結構的依賴於兩項條件:一是信息的總量;二是信息之間關聯度的建立。

比方說,古人如果看見飛機,他會怎麼想?他會說這是一隻會飛、會噴氣的大鳥。因為在古人的觀念里,還沒有「飛機」的概念,而只有「鳥」的概念。「鳥」就成為了古人建立「飛機」存儲信息的關聯信息。因為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是類似相同的,比如會飛、有翅膀等等。

因而,原有信息的總量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你擁有的知識、經驗、閱歷,都會成為你存儲新信息,解讀其含義並建立信息關係性的基礎。兩個概念距離越遠,你對新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就越難,反之則越容易。知識、經驗、閱歷越豐富的人,建立信息關聯性的能力就越強,越能把不同事物相聯繫起來進行存儲。

另外,信息本身也是可以做內在層次劃分,有其本身的結構的。比如說人,可以包含男人、女人、變性人、老人、小孩、活人、死人等等。如果說「人」是元信息的話,其他屬與種就構成了「人」的子信息,你對子信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對其他子信息與元信息的理解程度。

那麼我們在對一個信息進行存儲的時候,既要把它當作元信息或子信息來理解,分析與其同等層次的事物、概念進行類比,還要對該信息內部進行劃分,掌握其子信息,並建立子信息的相關性。這些行為,都是在有效地建立信息之間的關聯度。

這也就是為什麼讀書越多,理解記憶起來越輕鬆簡單的原因,因為你能聯繫回想比較的東西特別多,即使你忘記了該信息本身,你也可以回想其子信息或者同等層次的其他信息幫助你快速提取相關的記憶。

閱讀一本書,一段話的時候首先分一下段落,提取中心句和重點句。中心句和重點句都是信息的核心,而其他都是闡述或者解釋的句子,都是幫助你理解並建立聯繫的工具;等中心句、重點句理解的差不多了,你再把不同的中心句、重點句聯繫起來理解看看,這又是層次更高的一種信息鏈接。

信息的總量影響到你信息關聯度建立的能力,但是反過來,原有的信息關聯性的合理度和緊密性也會影響到你新知識的學習掌握,信息總量的提高。比如,很多經典的書為什麼難讀,值得你一遍又一遍去讀。因為你原有的知識總量決定你了此時建立信息關聯度是有限的,理解可能並不深刻,因而獲得的東西可能是一知半解或者沒有完全弄懂。但是反覆讀,不斷嘗試著把新信息聯繫起來,隨著你其他方面知識、經驗、閱歷的提升,你完全可能獲得全新的東西,建立全新的信息聯繫。憑藉新的信息鏈接,你又可以獲得更多更高的信息,從而增加信息的總量。

上面所說的都是抽象的方式,其實還可以利用形象的方式建立信息的聯繫。比如笑,我在分解此概念同時,我可能聯繫回憶其不同人不同類型人的笑,而這些面容、表情,在我腦海中都是通過畫面的形式播放的,這就是抽象結合形象的方式。比如在理解「合同」時,我首先回想起的是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場景,買賣、租賃、借貸,這些都落實到具體的人和事上,每一步的閱讀和思考,都伴隨著具體的情境和案件,逐步去分解和記憶。這樣,一條從抽象到形象、從理論到實踐、從普遍到特殊、從理性到感性的信息聯絡就被我打通了,這樣的存儲方式,是非常高效的,在下次需要的時候,我可能通過各個方面的細節回想起來。

信息之間沒有聯繫或者一時半會找不到聯繫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發揮一點你的想像能力,把你知識總量內,儘可能相關的東西聯繫起來。比如,同時要記憶20個英文生詞,每個生詞有不同的含義。那麼你就可以發揮想像,調動你的抽象和形象思維能力,把它們聯繫起來形成一段話或者一個場景,這些生詞之間的信息聯繫也就建立了,那麼,當你忘記其中某一個生詞的含義時,你可以通過該段話或者場景回想起來。

當然,根本之道還是你要長期堅持去做這些事。不要死記硬背,而是要不斷讀書、不斷經歷去擴展知識、經驗,面對一個信息,去了解它的內在含義,挖掘其與其他信息、事物、生活的聯繫。這樣的信息才不是枯燥的文字或者數據,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世界,你能夠通過一個信息看到與之相關的一切。

一個信息就是一個世界。你有了這樣的體會,不僅會極大提高記憶的效率,而且對激勵學習、幸福感提升都是有莫大裨益的。


深夜答題。

1.為所要記憶的東西,找一個理由。
一個合理的理由,可以安撫你焦躁的心情。每當我們從一個狀態轉變成另外一個狀態時,心理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時,一個合理的理由,可以較少適應的時間。
你對這本書極為感興趣;
你想要通過這場考試;
你想要拿到一等獎學金。

2.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我發現,如果我設定每天記憶100個單詞時,還沒有完成任務的壓迫感,會導致我每每都推遲去記憶它,但當我轉變觀念,由結果到過程的變化之後,我更加註重記憶的樂趣,而不單單是記憶的結果。
例如,我很久之前看到一個"kowtow"的單詞,因為發音跟粵語的「叩頭」很像,中文含義也是「叩頭」的意思,所以一直記到現在。

3.堅持鍛煉,跑步效果最佳。
暈暈沉沉地呆在室內,不如去操場上跑幾圈,然後回去洗個痛快澡,出汗後的感覺特別好,每次跑完步,我記住的東西特別牢。

4.善用轉述——記筆記、口述分享給他人、在知乎寫答案等。
檢驗你記憶牢不牢固的標準,就是你能不能把你學到的知識,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向他人闡述,如果連自己寫的東西、說的話、寫的答案都感覺一頭霧水時,那記憶的效果可想而知。

5.回想。
利用所有空閑的時間,在腦海里一次次地回想之前記下的東西。

如何保持在 1~2 小時內專註地做一件事情? - 曾少賢的回答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曾少賢的回答
學習時如何快速平靜內心使自己專註?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 曾少賢的回答

感謝閱讀,晚安


爺爺最近學習英語,他有點犯老年痴呆,作為孫子,我打算寫此文幫助他提高學習記憶力!
哈哈,騙你了。我親愛的爺爺最近根本沒有學習英語,他學的是民歌。

#1

言歸正傳,有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書叫《判斷學》(不建議買),作者陳敏(中國人)。書的背面寫道:「在這浮躁、繁雜、充滿誘惑的快餐時代」、「《判斷學》,一本書寫了26年!」

於是,這本寫了「26年」的書,只是因為下面的關於記憶的這點內容,便是我假想中的女友打算把書賣給破爛,我都不同意。看吧:

我知道二八法則潛伏在日常生活之中,默默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也是偶有得閑,經常思考怎樣才能滲透這個法則為自己所用,可說實在話,要不是別人指出來二八的使用對象,你自己琢磨還真不知道怎麼使用。這不,這本寫了」26年「的書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提醒你:識記20%,回憶80%,效果最好。

我感謝他告訴我把」識記「和」回憶「結合二八原則聯繫在一起,方法說白了並不獨特,但是,往往因為無意識而被忽略,以至於導致低效。

實戰來說,大學裡面很多考試會對名詞解析有所要求,你以前是一個接著一個看下去的嗎?你是看完一遍回憶一遍的嗎?你是......去你的吧!現在我們用這種方法試試,假設一個概念條你記憶(包括」記「和」憶「)五次能夠牢固記住。那麼,可以這樣來:

1)用心看一遍
2)在腦子回憶一遍:
a.能完整回憶,則繼續回憶四遍。
b.不能夠完整回憶,則回第1步。

其實根本不用分步驟,只是上面寫下步驟就好你真的會去那樣做似的,不過,你不這樣嘗試也沒關係,這個世界多一點記憶力低效的人是在潛在提升該詩詩的相對競爭力啊。反正呢,給你彙報一下:我一直這麼做的,效果真挺好。我不騙你啊,騙你的話我是王八蛋,並且詛咒自己明天脫單!


#2

另外,還有一點小建議:

一、回憶,上面提到的記憶一遍回憶四遍,其實回憶部分可以結合著名的費曼技巧。什麼是費曼技巧,我就不贅述了,簡單說一句就是,你記憶一遍,可以複述四遍,或者說:你記憶20%,複述80%,這樣效果更加好。


複述或者回憶的選擇要看記憶內容,精確內容比如單詞、公式的記憶選擇回憶,而需要轉化的內容比如人文觀點之類的記憶,轉述、複述合適。

二、複習就結合萬能的艾賓斯曲線。我覺得這個曲線肯定是用科學性的。我個人而言,一是我太懶,二是我一單身狼狗很少遇到必須依靠這個曲線才能解決的記憶力任務,所以,我總是讚美它的科學,可是我連它的裙裾都沒有翻開過。也就是說,我沒有堅持使用過,我不騙大家,不過我倒是純粹好心希望諸位好好去用一用。


記單詞或者是王思聰局部特徵什麼的就不用說了,廣泛滲透記/憶的二八法則,生活將無往不利!


#3

方法介紹完畢,下面不算正文,算是給爺爺提一些附帶理論的東西,你要是像我親愛的爺爺一樣老年痴呆的話可以不看,上面的內容就夠你記的了,用到一點就是賺了。

1.感知受情緒影響。

  • 建議:心情好的事情記憶比較好。不要在分手失戀的當口去記憶,雖然很解氣,但是記憶力效果不見得好,別以為每個人失戀都能夠像白詩詩一樣好心情。

2.感知受能量影響。

  • 建議:精氣充沛的時候記憶比較好。腹痛先治病,擼完要休息。在考試期間最好不要通宵打遊戲,那樣很消耗能量。雖然你白天還是看到書就背,硬挺時間不上茅房,樣子很奮鬥很努力,但卻不見得能夠創造小奇蹟哦。切記。

3.識記/背誦:150%最好。

  • 這個150%可能不是較真數字,但既然提到了,總該注意。來個官方的說法就是:心理學家發現,人對記憶材料過度學習到達150%最好,超過則無太大幫助。

4.最前和最後記得最清楚。

  • 建議:重要的內容安排在最前和最後記憶比較好。

可以去微信公眾號搜索---「白詩詩」,為什麼呢,因為我也轉移陣地了。

以下是我的值得一看的答案:

1.怎麼背書最有效率? - 知乎

2.

如何成為記憶高手? - 知乎

3.

應屆大學畢業生面試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試成功幾率? - 白詩詩的回答

4.我所依賴的記憶方法 - 知乎專欄

5.給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學習方法 - 知乎專欄

6.那我就靠這篇文章賣錢了 - 知乎專欄

好吧,只貼幾個


關於如何有效提高記憶力,刪繁就簡的來說,就是認真預習—認真聽/看—認真複習。

在這裡區分一下學習和記憶,從生理學的角度看:

首先我們來看學習的分類: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記憶的分類:

舉個簡單的例子:

1、 我告訴你我的電話號碼,你不藉助任何工具,然後你就忘了。(排除那些對數字敏感的人)這就是感覺性記憶

2、 我告訴你我的電話號碼,你邊複述邊用手機存儲下來,這樣你會稍微有點印象。這就是短期記憶。(第一級記憶

3、 我告訴你我的電話號碼,然後你要幫我填一個表格,其中有一項是聯繫方式,然後你又背了一遍我的號碼,你又有了一次強化,這就是中期記憶。(第二級記憶

4、 我告訴你我的電話號碼,我要求你看到我一次就報一次我的號碼,最終,你看到我就會記得我的電話號碼。這就是長期記憶。(第三級記憶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重複,因為人的大多數行為是操作式條件反射,此類條件反射要求完成一定操作,並需要多次重複才能建立。但枯燥的重複可能讓人堅持不下來,所以就可以借鑒前方各位大神的方法了,給自己一定的刺激,幫助自己完成記憶。


個人見解,有錯勿怪.

回答這個問題的原因:最近看了一系列的思維導圖系列叢書(全五冊) (豆瓣),六頂思考帽 (豆瓣),水平思考法 (豆瓣),餐巾紙的背面 (豆瓣),打開餐巾紙 (豆瓣)等書,自己也想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樓主問題:

看過很多書或者文章,關上之後,往往只記得大概講什麼,重點內容很難舉出一二。怎樣改善這種情況,提高記憶力?

問題可以分解成:
1.書面知識記不住.
2.書面知識理解不了.
3.知識表達不出來.

一.由書面知識到大腦過程
建議看啟動大腦 (豆瓣),超級記憶 (豆瓣)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

我們的表現與我們甚至最小的潛力不相符的原因是: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內在潛力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如何去充分利用了.

裡面有一個比喻:任何新的工具都會附使用說明,但是我們最寶貴,最常用的工具「大腦」卻沒有使用說明.找出自己大腦的使用說明很重要.

二.由大腦知識轉化成大腦思考
記住了,不代表能理解.這個過程是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理解.
打個比方:

百度在線翻譯

大多數人的大腦認識左邊,不認識右邊.怎麼將右邊轉化成左邊很重要.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將書面知識轉化成自己大腦知識也很重要.

三.由大腦思考到表達出過程

大腦的非線性特徵:這正是思維導圖與傳統列表法相比所具有的最明顯的優勢.

大腦絕對不是以簡單的直線或順序排列方式進行思維的.體會一下自己與人說話時的思維過程就可以驗證這一點.儘管你說出的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在說的過程中,你的頭腦中卻進行著一系列連續而複雜的語言篩選過程.

同樣,聽眾也不是像人們吸麵條那樣,只簡單地注意一行行長長的語句,他在接收每個詞語時,會注意其上下文,同時會按自己處理信息的方式給每個詞以多種有濃厚個人色彩的詮釋.

思維導圖 (豆瓣)

這也能夠解釋,當你說一個你認為無所謂的詞,而對方卻大發雷霆的原因.


可以參考餐巾紙的背面 (豆瓣)六頂思考帽,建立你的表達方式.

--------------------------------------------------------------------------------------------------------------------------------------------


用書面阿拉伯語的「

」舉個例子:

第一步:記憶

第二步:書面知識轉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識

」轉化成大腦容易理解的「1234567891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第三步:表達

針對中國人,你要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針對法國人,你要寫「Un, deux, trois, quatre, cinq, six, sept, huit, neuf, dix」

針對韓國人,你要寫「??, ?, ?, ?, ??, ??, ??, ??, ??, ?」

針對你不知道國籍的人,寫「12345678910」


!!


學以致用,學了一定要用。尋找能把書本知識用起來的機會。
文史類的書籍,寫札記寫隨筆寫小文章,自擬一個感興趣的主題,我用過「舌尖上的傳統文化」,為了兩千字的小文章去回憶自己看過的傳統文化書籍中關於吃的內容,隨園食單飛土逐肉蘇軾鄭板橋……
商科類的書籍,恰好也是我的專業,參加賽事和實際項目!管理學統計學這些內容如果只看書,密密麻麻的字和圖讓人昏昏欲睡,於是參加挑戰杯寫創業計劃書,學用SWOT和PEST分析,參與夏令營的策劃,查著書學用甘特圖排程用WBS分解工作。印象很深,不會忘記。
理工類的書籍……這個我是文科生嗯……但是理工類的同學看完書就去玩單片機寫代碼了嗯


知行合一


要提高記憶力,首先得了解記憶的原理
記憶並不是靜態數據而是動態迴路,每當一個刺激使得神經系統形成一條反射弧後,這條反射弧就會在神經系統中留下一道痕迹,如同汽車在雪地上開過的輪胎印,如果重複這個刺激,痕迹就會加深,輪胎印逐漸變成一條路,之後同樣的刺激會讓相應的反射弧更快更便捷更粗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記憶與之同理
各種刺激形成各種反射弧,製造出的各種痕迹各條迴路,形成類似交通網路的神經迴路網路,也可以比喻成IT網路或經濟網路等等有迴路性質的網路,我們會知道為啥需要盡量多做比喻,這是有利於學習理解和記憶的
當一條新的迴路出現時,它越容易融入舊有的網路,就越容易成為交通線上的重要幹道,表現出越容易被記憶。舉例:概率上,男孩由於睾酮水平較高更容易關注玩具等物理環境,所以在之後學習物理時明顯有優勢,這就是之前積累的十數年數據中有大量相對應的記憶,基礎物理很容易成為這樣迴路網路的主幹道;同理概率上,女孩由於催產素水平較高更容易在社交和語言能力上輕而易舉。可知,離交通網路較近的交通線更容易建立,閱讀學習時優先那些自己熟悉的部分,逐漸將記憶迴路網路延伸過去,這樣效率更高
多比喻多聯想,可以讓舊有網路中的交通盡量多的分流到新建立的線路上,以加快建立新線路。這其實和網路信息轉載轉發非常像,具有廣泛剛需的信息更容易被傳播,社交網路上也是更接地氣的更符合人群需求的將門檻高的資訊給比下去。做過SEO的應該知道如何讓目標信息盡量多的被引用上排行吧?利用重複率高的關鍵字就是利用舊有網路中經常使用的信息來聯繫
說到SEO,就引出最傻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漫山遍野的刷牛皮癬。重複重複再重複,沒理解先背下來,強迫塞進迴路網路里,實際上這種霸王硬上弓推下水學游泳的方法是最普遍有效的,絕大部分進入完全陌生新領域的人都要依賴如此暴力的手段
要讓你需要學習理解的內容無處不在,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往目標信息上靠,也可以說成逆聯想,這同樣也是提高曝光率網路推手的方法,比牛皮癬好一點的軟廣告。這是一種雙贏模式,同時強化目標信息和接觸到的信息,同時建立兩者之間的連接,將目標信息固定下來。神經系統的記憶是不講究理性還是感性的,記憶的深刻程度只看在網路中的重複度。所以死記硬背或錯誤理解的確有後遺症,使得我們用不恰當的連接方式把信息固定在記憶網路中,每當調取使用這段記憶時,觸發的迴路都不靠譜。經常能看到抽象概念被錯誤表述的情況,沒有良好的對應理解就沒有良好的輸出
如此記憶過程造成概念模糊,對於諸如文化、民主這樣的高頻辭彙人們的理解差異很大,溝通起來浪費大量資源,可是又不能不討論,因為社會需要不斷統一一些公共知識以提高運行效率,社交網路讓這種口水戰更加便捷。聚在一起爭論這些東西如同各個網路之間建立迴路,小網路組成大網路進行更廣泛數據交換的過程能讓小網路更加活性化,這和把一段記憶迴路在小網路中建立起來是差不多的過程,利用大環境帶動小環境是借力打力的慣常手段,越繁忙的路線越容易成為主幹道。外部交流可以高效帶動內部記憶形成,多溝通分享極大的有助於記憶形成和理解改良,動用的信息資源越多,概率上越能優化這段記憶與系統的連接方式,使之變得更加適應更加實用
缺乏實用性就和門檻高同理,這樣的信息容易被邊緣化,不容易被網路接納,繼而淡忘,考完就忘大多也是因為如此。記憶也有性價比,要使得學習理解變得容易,就要尋找記憶的現實意義,學以致用,用得越多記憶越深刻熟練,習題的作用就在於此。這是最優先考慮的方法,因為把記憶接入個人網路的目的最終是接入外部網路,一開始就有目的性的訓練可以讓這些記憶內容準確的對接上有效的資源,免除了死記硬背錯誤理解的後遺症
隨著認知網路的不斷擴大,信息迴路也會不斷調整,觀念和知識會被重新定義,知識體系會被重建,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傾向於使用最少的修改來接受新知識,以減少新知識與舊有網路的衝突。當一個與之前記憶不相符的信息進入時,神經網路更容易依據之前的經驗排斥這條信息從而產生逆獎勵,這時我們產生矛盾感,困惑、苦悶甚至憤怒。與之前記憶相符的信息則刺激產生正獎勵,進一步強化記憶,使我們愉悅、興奮。在網路中找不到對應迴路的信息則不產生獎勵,從而忽略,沒有情緒反應是最容易遺忘的。重視神經系統的獎勵機制是事半功倍的關鍵,調節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學習,能否做到這點是個體學習效率差異巨大的重要原因
以上其實也涉及到了學習理解的過程,經常使用廣泛聯繫的方法進行認知符合神經迴路網路的運行規律,不僅有助於記憶,也能糾正記憶中不準確甚至錯誤的地方,知識越多對知識的理解越深刻
拖拽至此處上傳


跟題主一樣,我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甚至最後,書看得越多,腦中的冗雜信息就越多,感想越多,就越難讓聽的人感同身受。

我曾經把這歸結為閱讀量的問題,認為是閱讀量太大,或者讀的書太雜,不系統。但是當我減少閱讀量甚至去看一些條理清晰的文章時亦不復如我想。

然後我將此歸結為讀書筆記做不到位,個人的原因在於:讀書筆記多為摘抄一句結論性語句或者感想型語句,本身不具備邏輯性。
e.g: 「槍炮與玫瑰。」 (摘於熊培雲《自由在高處》第一篇文章)
這短短五個字就是我的讀書筆記,從這五個字當中你可能很難分辨到底我要說什麼。是梟雄與美女的故事?戰爭的美好與邪惡之間的博弈?一部電視劇?一種對文章的簡練抽象的概括?其實都接近,然而都不是。現在我也只能依稀的記得,那篇文章講的是一場戰爭下原本平靜的小鎮,硝煙四漫,戰爭中的人們精神和肉體備受折磨,眼中埋著深深地絕望。但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平凡的賣花的姑娘,她眼看店裡生意凋弊,非但沒有一同絕望,反而把店裡的花免費地送給左鄰右舍,希望以微薄的力量給予大家鼓舞。這個美好的希冀得到了實現,第二天早晨,駐紮在香榭麗舍大街的德軍發現,幾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鮮花,面帶笑容,眼裡沒有一絲絕望的神情。人們彷彿看到了重生的希望,而這個場景被記者拍下,也極大地鼓舞國家軍隊的士氣,給戰爭死氣下的國家帶來了一絲生的希望。即使硝煙毀了家園,我們的心裡依然可以開出滿園玫瑰。人生處處都是選擇。
聽到下面一段話,可能你才對「槍炮與玫瑰」有了一絲的理解。若非我對此事印象深刻,勉強還能記住,可能現在已經說不出完整的故事,連感想也會煙硝雲散了。所以說,做讀書筆記的重點,不僅僅是記下那些讓你怦然心動的句子,更是記住或者我們說學習作者的行文思路與方法。而這個,才是日後回憶重點的關鍵。
簡而言之,第一條建議:讀書筆記重在梳理脈絡而非僅僅佳句


第二條建議: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
這很關鍵! 因為這一步是用來檢驗---你的邏輯是否存在缺陷的不可或缺的一步。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們認為說不清楚話的人的通病也是如此: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多事不用解釋,他們以為別人會聽懂。再拿上面那個例子來說,如果我是一個說不清楚話的人,我很可能就會說,「戰爭的殘酷只是表象,人們時時可以做出選擇,槍炮下也可以有滿園玫瑰。」 作為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或者作為講述著本身,這句話很好懂,但是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聽過這個故事也不知道你要說什麼的人來說,他的腦海中必定閃現出一大堆疑問:人們做出什麼選擇?槍炮是什麼樣的?玫瑰又代表什麼?有故事嗎?是哪一場戰爭呢?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作為講述者,就失敗了。

僅僅是說還不夠。還要總結自己在敘述過程中犯的毛病-----因為那很可能就是你不正確的語言習慣!
還是拿自己舉例子,我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不交代事情本身。比如,我經常會發表一些看法:當人們站在道德高地而毫無節制的去指責時,這個社會的病態由此「彰顯」。說實在的,感想這類事物,人人都有,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說一件事說到後來你都不用總結別人腦海中就有個觀念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講述才叫踩到重點,不然抒再多的情都沒有用。
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講述完,不妨聽聽他對這件事情的感想,如果一致,說明講述到位,如果不一致,詳細地問問他,哪些細節導致他得出這個結論、還有哪些你是沒有聽明白的。
還有一個關鍵:記下你在講述過程中別人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恰恰暴露的是你在講述過程中可能需要放到重點去講而你卻疏忽掉或者把它們放到次重點的。

說了這麼多,做一個總括吧~書讀的多少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學到了書中多少的內容和思維、行文方式。如果讀完一本書,你畫不出一個樹狀圖,或者在講述給別人聽的時候,別人一頭霧水。那就說明,這本書可能還沒真正學到哦。


因為那依舊只是作者的東西,而不是你的。

當一段文字在你腦海里只是淺淺划過,那你過後就只能回憶起那麼模糊的一點。

如果你讀書真的是帶著生命體驗在讀,時常可以有「哦,就是這樣啊」的感覺。等到你講述的時候,你是清清楚楚知道到底是哪裡給了你如此感觸的。

個人有個方法:用你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書裡面的內容,就是用書里講的去自己舉例子,當書的內容跟你的記憶接上線,就很難忘記了。


推薦閱讀:

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是什麼?
多讀書是否可以提高記憶力?
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
買書挑出版社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如何找到好書?有什麼技巧或建議?

TAG:閱讀 | 記憶 | 學習方法 | 表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