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交網路的依賴會引起拖延嗎?為什麼?


在 張永錫 的答案基礎上,分享一點點:

社交網路≠閱讀
通常,140字只夠引起注意,無法表達完整的觀點。中文比英文表意豐富,所以,比起微博用戶,英文twitter用戶會有更明顯的片段感。他們不會以閱讀twitter信息本身為滿足,通常要點鏈接過去完成深度閱讀。中文微博信息量大多了,但是垃圾也更多。

閱讀≠學習
有思考、有積累、有方向的閱讀才是學習。我經常不記得昨天讀過的東西,這時候就要檢討,我讀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要學習,就得有目的地去讀,就好像吃東西,我可以節食,我可以做美食家,但暴食、垃圾食品顯然不是我想要的,對付垃圾食品的辦法,不是絕食,而是用更好的食物代替它。

學習≠生產
我經常告訴編程語言的初學者儘快做東西,不是做那些轉身就刪的例題,而是做一個完整的項目。如果我知道我做的這張圖會被刪掉,我不會投入感情。但如果我知道,它會一直存在硬碟上,會編譯成產品,會被人使用,我投入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生產≠影響力
最終我要回來,帶著我學習、我工作、我思考的成果,回來給你們看。這時候,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不痛不癢地轉發小道消息、評論娛樂八卦的我了,我知道我要說什麼,我知道我是誰。

以上每個「≠」都是一次蛻變,在你我前進的路上,願能提供一點參考。

--------------- 肥碩的分割線 --- 額,再寫點,我的經驗 --------------------0.0------

- 如果感覺自己「沉迷」了社交網路,那很可能出現了過度依賴,可以先增加閱讀來抵消對它的依賴。比如維基百科,或者專業領域的書,小說都可以。

- 解除社交網路依賴後,再將閱讀升級為有意識有方向的學習。使用筆記、思維導圖等工具,我們會發現,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比社交網路好玩多了。

- 無論是社交網路、閱讀、工作,都可以用時間盒來增加效率,打斷依賴。比如規定每天14:00-14:30這段時間就是刷微博、收郵件的時間。而整個上午是用來連續工作的,上午不看微博和郵件,因為我已經分配了特定的時間關照它們。時間盒用處很多,可以參考番茄工作法。

- 對現實不滿是改變的動力,保持一個不滿的狀態,用不滿來改變自己。(別試圖用不滿去改變別人,壞笑)。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因為我本身就是社交網路的重度使用者,而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幸福行動家是我運用社交網路架構的兩岸社群,目前大約有千名左右的朋友會稱自己是幸福行動家,為了照顧好這社群,並且和其他社群做好鏈接,我運用社交網路和社群內的成員做互動,對我而言,玩轉社交網路是正事,本來就應該花某一定程度的時間打理社群內的互動關係。

問題來了,那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對社交網路的依賴會引起拖延」呢?

依我個人的見解,這是因為許多人使用社交網路是用來取代「閱讀」資訊這回事,而不是用來建立關係的。

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有策略性地生產內容,回覆疑問,運用自己與他人的信任建立供需相合的連結,他只是在「閱讀」,而沒有「參與」。

沒有「參與」,社交網路其實不會給予太多的回饋,因此雖然投注大量的時間在「閱讀」,但是回報很少,因此社交網路僅僅是「獲取資訊」的工具,而不是「建立關係」的方式。

所花的時間越多,就佔據了自己的自由時間,生產力卻很低,別的事情耽擱了,就產生了拖延,這是我的見解。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及「惡性循環」競爭的問題,如果藉由社交網路持續建立關係,那是「良性循環」,人際及知識領域都會持續擴張;如果社交網路只是被動式吸收不必要的資訊,那人際互動能力反而下降,對思考也少有助益,那成了「惡性循環」。

這是我的想法,請指教...


個人經驗:
兩者本末倒置了,是拖延導致了一直泡在社交網路上。
拖延是因為不得不做不想做的事,於是很焦慮。
人在焦慮的時候傾向於做其他事來轉移注意,而由於那些我們容易拖延的事如工作學習等,常常要在電腦上完成,而刷社交網站又是件不費力又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事,所以我們就通過不斷刷網頁來逃避。
作為一個拖延症長期重症「患者」,我也反思過這個問題。後來發現,我其實並不喜歡上社交網站,而且頁面上不斷更新的信息,和不斷跳轉的話題,有時候會令人更焦慮。
目前為止,並不認為有什麼很好的方法杜絕拖延。只能說,當那件事你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避時,還是給自己定好時間地點,開始吧!
一旦開始,後面就容易多了。


這其實在探討一個如何理解和應用社交網路的問題。

如果人都孤立起來,那麼就沒有社會可言了。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恩怨,恩怨最深的地方就是江湖。同樣,有網路的地方也得有江湖。既然有江湖就得有座次,就得有各種恩怨情仇。這事兒在網路可是更少不了,畢竟未曾謀面的時候,人的勇氣也許更加豪邁。

社交網路即社交網路服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譯。網路社交的起點是電子郵件,早期的E-mail解決了遠程的郵件傳輸的問題,至今它也是互聯網上最普及的應用,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後以碧海銀沙為代表的BBS則更進了一步,把「群發」和「轉發」常態化,理論上實現了向所有人發布信息並討論話題的功能,推進到了點對面交流成本的降低。

之後,以QQ為代表的即時通信(IM)和新浪博客為代表的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兩個社交工具的升級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時效果(傳輸速度)和同時交流能力(並行處理);後者則開始體現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信息發布節點開始體現越來越強的個體意識,名人效應在網路中得以利用,同時,由於表達的來源個體化後,草根通過網路的上位成了可能。這樣誕生了最早一批以芙蓉姐姐為代表的網路紅人。網路開始產生社會級的關注和動員效果。

到了今年來,新浪微博為代表的微博服務以及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實時對講服務,讓人們感受到網路社交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人們在社會中的存在形態被各種社交網路割裂化。一個人可能攝影愛好的圈子在QQ群里,工作經驗探討在博客上,親密朋友集中在微信中。人的愛好、工作、關係被割裂在各個社交網路中,以不同的方式發散或集約的傳遞著信息。

以CIC的社交網路研究報告來看,目前的各種社交服務的布局正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今的社交網路已經有一種百花爭艷,百家齊名的狀態。你常常會從各種新聞中看到類似,「XX已死」,「XX來襲」,「XX改變一切」的標題。然而,這都不足以撼動社交的本質。社交的本質是資源的交換,社交網路的本質是資源交換的平台,這種資源的基礎是信息流,之後通過信息流來帶動其他資源。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和運用好社交網路呢?以前的文章寫過我的非典型社會化網路一天[My SNS
Life],我們很容易在社交網路中虛度光陰,根據我的反思和經驗,對於社交網路最佳的使用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要有自己的主線,避免迷失在社交網路中。因為信息的發散和不確定性,特別是信息獲得的低成本性,讓很多人陶醉在廉價的信息,比如樂此不疲的看@變態學教授無銘的微博,游弋在Google
Reader的免費博客中,現在連ZAKER都能免費的看各種報紙了。所以,你常常覺得一天下來似乎學到了很多,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記住,更別說留下點什麼了。其次,應該系統的布局一些社交網路,畢竟我們的社會關係會存在於這林林總總的社會中,你可以把喜歡微博的朋友圈在微博里,把喜歡微信的朋友添加在微信中。最後,你應該在自己關注的主線中積極的參與社交網路的討論和研究,成為其中的一員,成為一名專業人士


簡單的說,我們的社會已經被免費的信息碎片化了,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時間,抓緊人生的某一個或幾個主線。社交網路無疑會增加我們與外界的交流、溝通、批判、思考,但是它僅僅是一個網路,僅僅是一種形式,永遠無法內容化,除非,你的生計就是研究社交網路發展和運轉規律。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今天下班,騎著共享單車往家走,騎到一半下雨了。

趕緊停下避雨,打不到計程車,只能坐公交。

在公交車站等了十分鐘,車還沒來。

期間一直在刷知乎,刷夠了想起來地鐵站就在離公交站大概300米的位置,於是又往地鐵站走。

上了地鐵,坐在位子上繼續刷知乎。直到坐過站……

然後像個SB一樣打開百度搜索:地鐵坐過站怎麼辦?

MD,現在想想自己當時淋雨淋到腦子進水了啊!

坐過站怎麼辦?坐過站下車往回坐啊!

而我竟然去百度……

然後發現百度上竟然和我有一樣的人……

更要命的是第一條答案竟然是:

好吧,我照做……

補了票,又買票往回坐了一站……

結論:對社交網路的依賴不僅會引起拖延,還會變成SB。


一般來說是這樣的。因為社交網路在於人際之間的往來互動,即以「動態」形式進行。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導致個人注意力的分散,從而使很多應當完成的任務被拖延。此外,從社交網路中獲得的愉悅也易使人對此產生依賴,在工作生活中造成拖延。一番拙見云云。


是有拖延症的人愛玩社交網路,還是社交網路讓人有拖延症?
如果僅僅是有拖延症的人愛玩社交網路,那麼我只能說,很遺憾沒有sns還會有其它的事物讓他們拖延。

如果是因為玩習慣了社交網路而有了拖延症,那隻能說是表象,事實是沉迷、上癮。


我是一個正能量的人,我喜歡給自己樹立目標,制定每日計劃,

但是我總是因為各種原因,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


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是我總是不去不執行,一直拖延,最終我沒有實現自己原先制定的計劃。

我就是這樣今天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了明天,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定工作時間一天8個小時計算,我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我白白浪費掉了,

我可能有7個小時都在干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最後1個小時乾的才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我的低效率,導致我經常加班,為此我的生活變的一團糟糕。


我意識到,如果我再這樣一直下去,我永遠無法實現我的目標。

如果,我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情,專註的做事情,

其實,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甚至2個小時,我的產出也會超過我平常8小時的努力。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難題,我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這種困擾,

為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實踐,終於我找到了一種簡單的方法。

我為什麼會拖延?

1:我太想做好了這件事情了。

我的內心非常想做好這件事情,正是因為非常想把它做好,反而把事情做砸。

我發現有一個規律,我越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我越在乎一件事情,我就越做不好這件事情。

在愛情中也是,我發現我越在乎一個女人,我就越得不到這個女人的愛,這是一件非常顛覆常識的理論。

就好一條繩子套住我,我越在乎,這條繩子就越捆住我,把我勒的緊,那麼我不在乎,我不怕犯錯,這條繩子就處於鬆弛的狀態。


2:我喜歡瀏覽微博,微信等娛樂信息,我的注意力,時間被這些娛樂信息吸引了。

我原本是想放鬆自己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當我看了一些娛樂八卦和新聞頭條後,我總是被這些信息吸引著,

讓我看完一條後又被下一條娛樂八卦吸引著就這樣不停的一條看一條,

甚至我會加入這些話題去評論,去爭吵,我的所有寶貴時間也慢慢消耗掉了。


3:我試圖找到最完美的標準答案,我內心想節省時間,想花費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務。

我每次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想先尋找標準答案,看看有沒有前輩或者高手,做過這件事情,

看看有沒有人在網路上分享這些心得和經驗,為此,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找這些標準答案。

事後我仔細想想,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尋找答案,

如果我能把這些時間用來自己解決答案,那麼我早就靠自己解決了,

這代表了我2種心理,

第1,我太懶了,我希望別人直接給出答案,然後最短的時間完成,

第2,我的內心不夠自信,我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別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我不夠自信。

4:我內心完全不想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和我的價值觀,道德觀有嚴重抵觸。

有時候,我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內心非常抵觸,

和我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抵觸,我就非常不情願的做這件事情,

比如,我做這件事情會傷害到別人利益的事情,

或者讓我撕破臉皮去求別人的事情,我就特別不愛去做。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

1:我按照番茄鍾,專註,一次做一件事。

番茄鍾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使用番茄鍾規則非常簡單,拿出一個計時器,開始計時,

讓自己專註做一件事,做完25分鐘就算完成一個番茄,

做完一個番茄讓自己短休息5分鐘,連續做完4個番茄長休息15分鐘。

做番茄鐘的時候必須保持專註,排除一切干擾,一次做一件事,

如果中途被打斷了,那麼這個番茄鍾只能作廢,重新開始一個番茄鍾。


番茄鍾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大腦的節奏,當我們的大腦高度專註時,只能維持大約25分鐘,

所以完成每個番茄鍾後是一定要休息5分鐘。


有些人,心裡太著急了,他們可能完成了25分鐘番茄鍾後,感覺不累,繼續接著做下一個番茄鍾,

但是這樣的話,會影響了下一個番茄鍾時,大腦的專註度。

同時5分鐘的休息時間,你可以讓自己舒展筋骨,看一看遠處的風景,這對身體非常有益。


你可以通過下載一些番茄鍾計時器軟體來配合使用,

或者購買一些番茄鐘的計時器,非常便宜,淘寶可能就是5-10元左右,

當然如果你的廚房有計時器也行,這一個很強大又簡單的方法。


2:我告訴自己完成勝過完美。

傳統的觀念,教育一個人做事情要做好,要做的完美一些。

非常多的人養成了完美主義傾向,特別是處女座的人,非常苛求完美,

但是,完美就好像一種山一樣,意味著你要攀爬這座山,需要付出的代價非常大,這種恐懼讓人產生了逃避的情緒。


我發現做事情,常識很重要,完成肯定勝過完美的。

最差的是什麼都不做,

然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糟糕,

最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完美。


如果,你有過購房裝修經驗你就會明白,

一個毛坯房變成精裝修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點點優化,慢慢變好的。


而你做事情的時,你也應該抱著這個態度,先完成,然後再逐步進行優化,變成完美,

千萬不要有那種做第一次就企圖完美的想法。


3:我每次做事情前,我都會先熱身,熱身是我的起點。

奧運會的運動員,特彆強調熱身,

一個運動員在靜止的狀態下,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拉傷肌肉,

所以需要預先熱身,通過熱身後,運動員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成績。


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熱身,

做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就讓你進入奔跑狀態,你會感覺很彆扭,不自然,並且你也非常難發揮你最好的狀態。

這個時候,你可以通過適當的熱身,讓自己找感覺,你可以粗放的做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可以事後再刪除,

而熱身的過程也能讓你告別拖延,當你熱身後,你自然會慣性過渡到你的制定計劃中。

4:我先做最不喜歡做的事,最後再做喜歡的事。

這是最後一條法則,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法則。

從心理學來說,最不喜歡做的事情,說明這是最能提高你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你的不喜歡,所以你的本能會讓他拖延。

而你要想進步,只能克服你的本能,每天把最旺盛的精力,做最不喜歡的事,把這個作為你的第一件任務。

你願意接受我的邀請,從今天就開始嘗試這些方法么?

著作權聲明:
吳草包發布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都是本人原創,首發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本人自願放棄一切著作權和稿酬
許可任何人,以電子、網路或紙張等載體自由複製和自由傳播。
傳播人可以免費傳播,也可以用於商業贏利,傳播人也可不署我的名字,
傳播人無需以任何方式徵求我的同意,因為我只想讓更多人看到,能幫助更多的人。


人類和拖延症抗爭這麼多年,你給出的第一個例句就是:建議你不要患上拖延症。


不要患上拖延症,多麼簡潔明快,高貴冷艷。


要是這樣子有用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告訴肥胖症患者克制住食慾,告訴抑鬱症患者生活樂觀,告訴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它們不應該離開海洋的。


真是胡扯。「不要患上拖延症」只對於那些沒有拖延症的人有效,或者說是那些假性拖延症患者。所謂假性拖延症患者,就是那些天天嘟囔:「我每天上班的時候水好幾次微博,我真是一個超級拖延症患者!」他們也會煞有介事地對那些真正有拖延症的人說:「不要拖延你就沒事了!」


假性拖延症患者和字典作者有所不知,對於真正地拖延症患者,拖延與否不是一件有選擇的事情,他們面對拖延,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抗。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突然給予我的自由讓我猝不及防。我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每天逛來逛去每天什麼都完不成。唯一的例外就是,有時候我需要為某一門課程交一篇論文,於是我會Deadline之前的一天晚上開始寫論文。但是事實上,我經常發現我Deadline那一天早上開始寫也可以,所以我後來就索性Dealline那一天早晨瘋狂地寫論文。這種拖延症愈演愈烈。我畢業的時候需要寫90頁的畢業論文,我依然是Deadline之前的72小時才開始動筆。這樣子的突擊衝鋒導致我手指痙攣不聽使喚,最後我被送到校醫院,醫生的診斷是我因為疲勞過度血糖低才這樣子的。(我最後還是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別問了,很糟糕。)


即使到了現在,這個問題依然很嚴重。比如你正在閱讀的這個帖子,就花了我很長的時間才完成。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看一些無聊的圖片,比如這個大猩猩。心裡一直想著,要是我和這個大猩猩打一架的話,它能夠多麼容易地把我揍扁,然後想著要是這個大猩猩和獅子打架的話誰會贏,然後就跳躍到了獅子和老虎打架誰會贏,然後就Google了到底誰會贏,最後發現是老虎。我真是病的不輕。


為了了解為什麼拖延症患者拖延地這麼厲害,首先讓我們從「非拖延症人」的腦袋開始:

挺正常的對吧?好的現在讓我們看看拖延症患者的腦袋

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好像是在拖延症患者腦子裡面,除了理智之外,還有一個寵物————即時滿足猴子。


其實「理智」先生如果知道如何飼養猴子的話,這個寵物還是挺可愛的。可惜的是「理智」沒有經過飼養猴子的訓練,所以有時候猴子會開始干擾他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事實上,即時獎勵猴子是最不應該當家做主的。他永遠只想著當下,完全忽視未來計劃。他關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讓現在這個時刻更加快樂和容易。猴子和理智互相都不怎麼了解對方。猴子心裡想的總是:練鋼琴要是不好玩,我們為什麼要練鋼琴?電腦可以上網,為什麼我們要用電腦去工作?猴子覺得理智真是喪心病狂。


在猴子的世界裡面,事情沒這麼複雜——————如果你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也不做什麼困難的事情,你完全就是一隻成功的猴子。但是可惜我們生活在人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猴子完全沒有資格做我們的領航員。而理智呢?他只知道如何如何做出理智的決定,而不是如何和無理取鬧的猴子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控制這隻猴子。和猴子鬥爭的結果就是理智越來越有挫敗感,他越是失敗,我們就越拖延,我們越拖延,就越斥責自己的理智為什麼沒有做好他的工作。


這一團糟真是糾結。如果猴子掌權,那麼拖延症患者會發現自己經常在一個地方浪費時間,這個地方叫做「黑暗遊樂場」。


每個拖延症患者對於黑暗遊樂場都心知肚明。在這個地方,不應該享受的娛樂活動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你在黑暗遊樂場得到的快樂不是快樂,因為你知道自己沒有完成任務,也沒有開始玩的資格,所以玩的不盡興。黑暗遊樂場的氣氛充滿了負罪感,焦慮,自我憎恨,還有擔驚受怕。有時候理智一氣之下斷絕了你所有的娛樂方式,但是「即時獎勵猴子」表示抗議,最後把你放在了一個玩沒法玩,工作沒法工作的不倫不類之地。

你理智現在已經說不出話了,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為什麼這麼失職,讓你又淪落到了此番境地。

但是情況這麼尷尬,拖延症患者又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

事實上:有一個東西可以把即時獎勵猴子嚇跑,這個就是慌亂怪——Deadline。


一般情況下慌亂怪都在休眠。但是當Deadline臨近的時候它就被喚醒了。這時候,如果不完成任務,你就有可能被大家當作笑柄,或者被解僱,或者考試掛科,或者其他什麼令人慌亂的東西。

平時固守崗位的即時獎勵猴子,現在直接被慌亂怪嚇得連滾帶爬地逃走了。要不是這樣子,同樣平時拖延成性的人,是怎麼在考試之前突然變得勇猛無比,戰勝熬夜的疲倦,連續寫成一篇八頁的論文?要不是這樣子,平時懶散不鍛煉的人,怎麼會突然在體育考試之前開始天天跑步?

但是,以上所述的都是幸運的拖延症患者。因為無論工作質量如何,他們至少還能夠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完成。有些晚期拖延症患者,對慌亂怪完全沒有反應,在Deadline接近的最後那一剎那,選擇和猴子一樣逃回叢林,進入一種因為自我挫敗導致的完全封鎖中。

我們的人性啊!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好的生活方式。就算是那些一般性拖延症患者,雖然能夠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完成,堅持在人類社會中存活下去,他們的生活也需要改觀。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原因:


這會讓你非常不爽

拖延症患者把太多時間都浪費在黑暗遊樂場了。要是你按時完成了任務,就完全可以用這些時間來享受那些毫無壓力的閑適時光。難道這讓你很開心么?


拖延最終是出賣了自己
他們最後都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子的感受煎熬著他的內心,讓他變得自卑,充滿悔恨。

需要做的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想要做的卻永遠都做不到


也許拖延症患者的職業充滿了Deadline,這能讓他不被開除。但是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呢?比如健身,做一頓美餐,學著彈吉他,讀一本書,寫書,甚至大膽的跳槽到更好的公司。這是事情都不會發生,因為沒有deadline,沒有慌亂怪,拖延症患者永遠都做不到。這些事情拓展我們的經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幸福感,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拖延症患者來說,最後都成了從未開始的壓箱底的陳年舊事。


工作的時候總想翻過去點開社交網路放鬆一下,這讓好不容易集中的精力分散了,高度集中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導致效率低下


設想一下你明天有一場考試。
你今天心理狀態緊張,又並不知從何下手,絲毫沒有動力學習。
這個時候,你習慣性地把手伸到口袋裡,掏出手機,開始刷朋友圈。朋友圈上大家分享的都是美食、自拍、或無足輕重但充滿娛樂性的文字,你感到心情頓時輕鬆了,繼續刷下去,直到刷完了,你仍然覺得無聊,於是你又開始上上知乎,知乎上你關注的東西都有趣,也順便長長知識。你看到有人在推薦電影,或者美劇,或者遊戲,或者你發現一個顏值很高但之前沒關注的明星——總之是讓你感興趣的某樣東西。沒了解夠,你打開百度開始搜…看完百度上各種各樣的網站及這些網站上亂七八糟的小廣告後,你感到眼睛酸澀,頓然發現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你已經浪費了幾個小時的寶貴複習時間在瀏覽這些繁雜無用的網路信息上了!

你覺得後悔,這種歉疚迫使你意識到應該要打開書本來學習了,可是此時你的心裡全亂糟糟地堆積著剛剛瀏覽的信息的余片,過度用眼頭腦也有點暈暈的,總之靜不下心來看一個字。你想著要來點喜歡音樂聽聽,舒緩一下,聽完一首就一定開始學習……可是剛打開軟體,又被新出的MV吸引住,那動感歡快音樂,那超高的顏值,那完美比例的身材,那扭得恰到好處的舞蹈……如果你是男的,此時會不由自主地點開下一個MV,如果你是女的,可能會有和男性一樣的心理活動,也可能有如下的心理活動:為嘛同樣是女的,我的長相就那麼令人失望?一口氣看了十幾個MV,頓時發覺這些MV也就這些花樣和調調,沒什麼太多意思。對了,你突然想起,自己不是來看MV的,而是來聽音樂、以靜下心好好讀書的…別聽了別聽了!快點學習!……「不,「你心裡另一個聲音更充滿說服力:「別跟我提學習的事!我要好好地放鬆…放鬆夠了,會開始學的,現在還沒在狀態!微博好像有一段時間沒上了…不如上上微博?實時熱搜榜上的標題都很有爆點的樣子,一個一個點進去看看怎樣?」

看完後,此時你真的眼睛酸澀無比又有些筋疲力盡,發現自己幾乎已經浪費了大半天的時間。你心理的壓力和緊張程度頓時飆升,同時又相當自責,這種感覺非常不好受。你清楚地知道,再不開始學習,你會掛掉考試的……可是,你想,這一天已經是「殘廢的一天」了,即使現在學習,也改變不了你已經荒廢了大部分時間的事實…所以不如乾脆就繼續荒廢到底吧!如果此時是晚上,不如早點睡,明天早點起開始學習吧?明天下午才考試,早上,中午還有時間。明天一定會是極其高效率的一天!在那破釜沉舟之際,自己一定會拿出十二分的精力與決心來應付,那就不會成問題!嗯…現在還有點睡不著,再刷刷朋友圈如何?美拍視頻里也有很多帥哥美女各種逗比,反正每個視頻都不超過一分鐘,又讓人的心情輕鬆愉快。那就看一會兒再睡吧!

天哪天哪已經受不了了,眼睛太痛了,頭也太暈了,你想是該睡的時候了,睡意已經難以阻擋……啊啊啊,怎麼凌晨三點了!你定得六點的鬧鐘準備早起複習,豈不是只能睡三個小時?!這腦子都根本沒得到休息,考試該怎麼辦!明天必須要玩命一般得複習了!可是如果今天花在社交網路上的那些時間都用來學習的話,明天又何必這麼拼死拼活呢?——你在抑鬱、自責、與焦慮中進入睡眠,完結了一天。
---------------------------------------------------------分割線------------------------------------------------------------------------

這篇文章差不多是根據我的一篇日記改成的,順便用了第二人稱讓讀者更有代入感一點。我就是深受其害,恨互聯網完全控制了我的意志,讓我總之做明知錯誤的事情,到頭來什麼任務都完成不了。在上文中我對社交網路的定義可能廣泛了點,總之我是大概在談網路上各種軟體總體形成的一個充滿吸引力又讓人喪失自律的網。這種網給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逃避現實處境的場所。

社交網路可以隨時轉移你的注意力,將你那不知從何下手又不願意開始行動的焦慮心境一下子轉移為一種輕鬆愉悅的狀態。可事實是人總會再次被拉回那不想面對的現實中,此時在拖延過後意識到現實狀況所帶來的心理負擔甚至遠遠大於開始,因為此時不僅任務進度滯後,自己也充滿了對自己的鄙夷和自責。面對這種更大的心理負擔,有些人會選擇馬上開始行動,而更多人會再次進入逃避的場所——讓社交網路轉移注意力、繼續拖延。後者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尤其是當任務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時,對社交網路的依賴是勢必會造成拖延的,因為社交網路無時無刻不提供著一種無比便利的讓人逃避現實的場所。簡單到只要你將手臂伸到口袋裡、掏出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打開另一個網頁……可是啊,總要回到現實中來的,更大的心理壓力,只有通過自己積極的行動來卸下。為了不進入惡性循環,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馬上開始做是最好的,最好做到從一開始就不要拖延。另外的方法包括,讓他人監督你,或者減少自己上網的途徑。例如說我減少上網途徑的方法就是,現在沒有在用智能機,而在用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互聯網、社交網路都理應是為我們服務的!不要讓自己反倒成為它們的奴隸,交出了我們的心智、連基本的自律都做不到。


對一種東西的過度依賴必然會導致拖延,不管是社交網站,電子遊戲,微博,甚至是知乎
原因是不言自明的,想想每天我們耗在這上面的時候是多少,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些時間的產出和投入是不對稱的,另外拖延這個問題.....
尼瑪,這不是就是說我自己呢嘛!!!!
趕緊關電腦學習去!!!


倒不是社交媒體引起了拖延。
而是社交媒體為拖延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會分散注意力。有時候其實還沒必要放鬆一下,但因為有個可以讓你放鬆的東西在那裡,你就會去放鬆了……


我認為首先拖延是一種心態。由於這種心態的持續進而被培養成了一種習慣,從而形成了拖延症。對於社交網路的依賴本身和拖延心態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依賴社交網路容易產生以下兩種負面效果:
1. 長時間泡在社交網路上,容易造成時間上的浪費。我們雖然可以從社交網路上快速獲取大量信息,但並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價值的。
2. 頻繁訪問社交網路,容易讓人分心,從而難以專註進行其他事情。
由於這兩種負面效果的存在,才會使依賴社交網路產生拖延的效果。


個人表示,這兩者並無根本聯繫。

我當年最瘋狂的時候10多個sns帳號,每天在這上面都要花費三個多小時,大大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後來忍痛刪掉只剩兩個軟體,玩電腦手機的時間少了,然而對我的拖延症卻無任何幫助,我還是通過各種方式來拖延時間

不拖延的人不會因為多用幾個社交網路就有了拖延症,同理,拖延的人也不會因為少用幾個社交網路就變得勤快,因為病根不在這裡


我也有拖延症。我也思考過為什麼。
1. 你並不想做你拖延的那件事
2. 社交網路把太多信息導向每個人 突然之間你可以看到所有感興趣的內容 現階段互聯網產生(你特別感興趣)內容的速度 也已經遠遠超越你可以消化他的時間
3. 還有各種營銷dark pattern(Dark Patterns)肆無忌憚的應用

現在
1. 喜歡做的事情
2. 每天上5分鐘微博,30分鐘過hacker news
3. 不鳥那些雙11等激發那個更像monkey的你的活動們(其實也鳥一些)


我覺得一個是注意力集中的問題 還有一個是時間分配的問題…首先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對信息處理效率的提高 也就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拖延…還有一個就是時間的分配 社交網路是一種方式 但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分出整段的時間來做需要處理的事 在這些時間段之間來使用社交網路 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拖延了…說到底 最重要的似乎還是自我約束和控制


這說明該人本來就有拖延症。社交網路只是誘惑的一種形式,它只是給提供了一個拖延的手段。


之前的關注點很多都在社交網站上,我覺得這個命題的因變數應該是拖延症吧。拖延症的定義應該是:1、先做不重要的任務,後做重要的緊迫的任務。2、拖延行為無益(有人特別享受做deadline king/queen,還老喜歡得瑟,這種不叫拖延)。3、沒有必要延遲任務。
要使這個因果命題成立,首先需要考察,刷社交網站和拖延是什麼關係,我覺得不是前者引起後者,刷社交網站作為一種「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其實是拖延行為的具體表現。
一般對引起拖延症原因的分析有1、任務無聊(好無聊不想做,慢點再說吧);2、避免應對痛苦(好焦慮,刷一會兒知乎就開心了,這種短期的快樂其實會引起之後更大的焦慮);3、衝動(幹什麼事情都是一時興起,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最後發現重要的事情拖到最後還沒做);4、低自尊(反正我也做不好,不如到最後水水完事);5、完美主義(我現在還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到完美,就先不動手,那樣最後做得不完美也有借口,時間太短了,我沒有充分準備,其實是自己拖延)。
個人認為因果關係有可能弄反了,似乎說拖延心理導致依賴社交網站有點靠譜。


一般人會 刷微博朋友圈兩邊各五分鐘至十分鐘 而這一段時間是精神極度放鬆的 將影響下一步行動


這個問題我來答,我跟你說,等等我回復個QQ,是這樣,哎,人人網有人找我。好吧我回來了,我看看手機哈。哎算了晚上我答。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提高存在感?
為什麼pinterest在中國發展到現在社交性不足?
被人刪好友究竟有多傷自尊?
為了社交去學抽煙值得嗎?
「心理探討」想到結婚,總想避免一切繁文縟節,不要婚禮,不要婚宴,這種心理如何分析?

TAG:社交網路 | 心理學 | 拖延現象 |